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传媒大学藤井省三:鲁迅与日本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特邀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藤井省三教授讲座: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萧国亮:创新的演进与经济加速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史学者萧国亮先生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创新的演进与经济加速发展”的精彩讲座。李小平副院长主持了这场在职研究生讲座。萧国亮教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双螺旋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邀请著名宋代经济史研究专家葛金芳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双螺旋结构”的学术报告。瞿商教授主持会议,经济学院邹进文院长、赵德馨教授及经济学院部分在职研究生师生聆听

  • 东南大学许佩蓉:高效的估计与纵向数据边际广义部分线性单指数模型

    东南大学许佩蓉老师作了一场题为“EfficientEstimationforMarginalGeneralizedPartiallyLinearSingle-indexModelswithLongit

  • 华中科技大学聚变所师生参加国际聚变核技术会议ISFNT-12

    华中科技大学聚变所师生参加了由韩国国家聚变研究所(NFRI)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FusionNuclearTechnology),华中科技

  • 苏州大学王军:回指与语篇

    苏州大学英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军教授作了题为“回指与语篇”的学术报告。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国

  • 中国人民大学茅于轼:人文修养与道德情操

    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切“知”都需要“行”,不行则不可视为真知,不单要“静处体悟”道理,而且要在“事上磨练”,从日常生活和行动中认识及实践道理。不可以把“知”和“行”划分为两件

  • 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市场下中国与全球商品市场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站在了一个有趣的时刻,如印度,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系统。这给我们一个机会,探讨究竟如何系统重要性的新兴国家,如中国现有全球市场的机构的影响。我这样做,通过中国和全球

  • 南京大学刘志彪:为什么我国发达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

    我国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领先区域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这是一个理论上长期没有给予清晰解释的重要问题。其实,服务业比重的演变规律,只适合于国家层面或大都市经济区的分析,它并不适用、也不能用于指导一个经济体系并不完整的、缺少相对独立性的非大都市经济区的结构调整,尤其不适合用来指导一个省内的某些行政区域的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其服务业比重长期难以较大幅度上升的原因,除了受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外,主要与其深度地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特性有关,也即大量承接国际制造业外包使全球制造业市场成为支持这些地区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因素,而这些地区服务业的并没有实现全球化,支撑其发展的只是本地化为主的市场容量。用第三产业占比水平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程度,这一逻辑并不成立。未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和政策,必须基于加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特征和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去寻求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手段。南京大学的前身系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2003年12月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目前已有专业学位研究生4682名。目前南京大学在职研究生教学共有23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147个博士学位专业、213个硕士学位专业、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MBA、MPA、法律、临床医学、工程、会计、艺术、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其中南京大学工程硕士在职研究生涵盖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制药工程等12个领域)。为南大在职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

  • 公共组织的特性?人大MPA课程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知识

    公共组织的特性?人大MPA在职课程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组织的特性是相对于私人组织而言的,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在组织与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两者在本质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公共组织的特性归纳起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