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传媒大学藤井省三:鲁迅与日本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特邀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藤井省三教授讲座:鲁迅与日本文学。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萧国亮:创新的演进与经济加速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史学者萧国亮先生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创新的演进与经济加速发展”的精彩讲座。李小平副院长主持了这场在职研究生讲座。萧国亮教授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双螺旋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邀请著名宋代经济史研究专家葛金芳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双螺旋结构”的学术报告。瞿商教授主持会议,经济学院邹进文院长、赵德馨教授及经济学院部分在职研究生师生聆听了讲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等6个博士点和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学、国际商务等8个硕士点。葛金芳教授从三个方面来对史学问题意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首先是问题意识的由来。他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朱镕基总理的分税制改革为例,分析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史学大家胡适、陈寅恪、钱穆、傅斯年等人的学术思想引出中华民族百年史学主题——国家怎样实现近代化?史学者当痛民族之痛、痛国家之痛。其次是问题的来源。葛金芳教授认为有四个来源,第一是学术界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学术回顾史可以有个清晰的认识,如范文澜的“让步政策”与马克思、列宁的“改良政策”之间的差异;第二是从史料中来,他本人就通过阅读《宋会要辑稿》发现几百条宋代摊丁入亩的证据;第三是从现实经济中来,如对包产到户的认识可以借鉴到宋代的官田经营普遍不如私田,另如明代的屯田及清代的皇庄也不断演化为私有。第四是从理论学习中来,对中国经济新、旧动力的转换即需要从理论方面入手,斯密的“分工理论”、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都是很好的认识工具。最后是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葛教授提出三足鼎立结构,第一是广阔的学术视野,要了解中外学者都在研究什么;第二是坚实的历史功底,要学会寻找准确的数据、找准数据的联系点,利用数据来分析问题;第三是理论储备,这是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

  • 东南大学许佩蓉:高效的估计与纵向数据边际广义部分线性单指数模型

    东南大学许佩蓉老师作了一场题为“EfficientEstimationforMarginalGeneralizedPartiallyLinearSingle-indexModelswithLongit

  • 华中科技大学聚变所师生参加国际聚变核技术会议ISFNT-12

    华中科技大学聚变所师生参加了由韩国国家聚变研究所(NFRI)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FusionNuclearTechnology),华中科技

  • 苏州大学王军:回指与语篇

    苏州大学英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军教授作了题为“回指与语篇”的学术报告。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国

  • 中国人民大学茅于轼:人文修养与道德情操

    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切“知”都需要“行”,不行则不可视为真知,不单要“静处体悟”道理,而且要在“事上磨练”,从日常生活和行动中认识及实践道理。不可以把“知”和“行”划分为两件

  • 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市场下中国与全球商品市场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站在了一个有趣的时刻,如印度,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系统。这给我们一个机会,探讨究竟如何系统重要性的新兴国家,如中国现有全球市场的机构的影响。我这样做,通过中国和全球

  • 南京大学刘志彪:为什么我国发达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

    我国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领先区域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这是一个理论上长期没有给予清晰解释的重要问题。其实,服务业比重的演变规律,只适合于国家层面或大都市经济区的分析,它并不适用、也不能用于指导一个经

  • 公共组织的特性?人大MPA课程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知识

    公共组织的特性?人大MPA在职课程培训班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组织的特性是相对于私人组织而言的,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在组织与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当两者在本质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公共组织的特性归纳起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