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新闻与传播硕士暑期备考计划
>从考研趋势看,新闻与传播学一向是竞争比较激烈的专业,而暑期又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研同学更好地复习专业知识,切实地利用好暑期时间,根据历年新闻与传播的考试情况,为大家暑
-
>相信我,复旦新院出题的重复性很高。于是,就是所有考生都知道的重点。暑假刚开始看第一遍专业课的时候,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抓不住重点,似懂非懂。看过之后,再反馈到书上的知识点,很快就能发现参考书目中常
-
分享我的中传路——中传新专考研经验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的,可大可小,当你选择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或许你已经踏上了中传的复习之旅,或许,你还在迷茫,是不是考中传,能不能考上,考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好不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充斥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除了和背不完的书竞争,和N多的考生竞争,还要和自己设置的有的没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未知的问题竞争。复试结束已经数日,回首过往时,一路的艰辛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你经历了,那些繁琐的问题都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了印证。我想把我的一些好的体会告诉师弟师妹们,毕竟,一年前的今天,我在迷茫的时候,也是好多师哥师姐帮助了我。一、为什么选择中传?我是个三跨考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选择中传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因为喜欢新闻传播方向,所以没有犹豫很多,中国传媒。二、我的准备过程。我的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早,也是因为跨专业的原因。全程以时间轴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课本整体感知、资料搜集整理、背诵背诵背诵、知识结构串联。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过程不会被区分的非常明显,可能你在看课本的时候恰巧看到网上的资料,或者在背诵的时候也恰巧归纳出几个好的知识结构体系。我是这样安排的:七月看课本,这个时候看完一遍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知识更是记不住。八月结合课本和前辈们的资料进行总结,这个时候课本就要细看,带着问题去整理。因为有一些现成的资料,所以总结起来也不怎么困难。九月到十一月就开始背诵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大致归纳出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只要基本的理解意思。十二月的时候就开始做,对着考纲写重点,把一些可能会出的题目总结成一个一个问题,自我检测,最后就是结合时事?考题,比如什么什么报刊创刊多少周年的时候就需要多注意。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来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其中我用到的参考书主要有:新闻与传播基础雷跃捷:《新闻理论》雷跃捷:《媒介批评》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刘明华:《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闻与传播综合:胡正荣:《传播学总论》郭庆光:《传播学基础》邵培仁:《媒介管理学》吴廷俊:《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黄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这些书不用每一本都非常细致的看,基础方面,《新闻理论》和《新闻理论教程》我是相互补充的进行整理的,针对某一问题可能很多老师的书里给的解释不一样,我们好能选取多个角度进行多条阐述新闻史方面,中国新闻史相对外国新闻史更重要,也更琐碎,新闻史这一块,我建议在记忆的时候多结合当时的时势背景,那个时候新闻的特征和新闻事业的发展都是和时势紧密结合的新闻业务是比较考察综合能力的,总共涉及到四本书,都背完根本不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多读些好的新闻期刊,学习写新闻和评析新闻的技巧,然后多了解关于新闻传播类的讯息,总结一些热点名词解释的作答思路。综合方面,我觉得书本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理论,我们还要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案例分析,一些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传播学理论,在复习的后半部分,就要试着找热点,对热点进行传播学热点分析,我看过《新闻传播学考研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里面关于这方面还是不错的。 三、关于复试中传的复试分为英语、专业笔试、面试三个方面,个别专业还有加试,不过加试很简单,就是会组织大家看一个纪录片,大家评析一下。英语口语没有自我介绍,分为两部分:听力和口语。听力是一段材料,长度和难度都集中在新概念二,三之间,老师会对你的材料进行提问,问题有关于主旨的,有关于细节的。口语就是老师会和你进行口语交流,两个问题,一个关于生活,一个关于专业类的,并不难,只要开口就有分数。专业笔试是分方向进行的,进入复试之后,不同的方向都要笔试,考试内容和本方向相关,大家可以根据研招网上要求的书目进行复习,因为每个专业不一样所以复习内容也不同,复试的笔试还是和初试一样有条理的答就好了,而且题目少了,相对简单了。专业面试应该是最能决定你复试成败的关键了,我当时的情况是,你先会在一个大教室里候考,被叫到之后去一个小教室门口等待,然后就进去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一定要简单突出重点,不然老师会不耐烦。介绍完之后老师们会针对感兴趣的点随便提问一下,比如,你们学校是几类本科,有没有实习经历,然后是科研设想,突出你要研究的选题的目的,最后会抽专业题目进行作答。整个过程持续不到十分钟,大家不要准备太多,简明扼要就好。四、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是跨专业的考生,所以,从最初选学校和专业,再到后来的一步一步复习都经历了很多问题,所以,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比较困扰我的问题,然后根据我现在的体会做一下相应的解答。1什么时候开始复习,现在晚了吗?我从中传复试出来的时候,好多师妹们就开始发问,现在复习来得及吗,会不会晚了啊,我笑了。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安排可能不一样,但是我个人觉得四月份并不晚,我是在暑假的时候开始着手准备,开始的时候我准备的学硕,到了研究生考试报名时又决定考专硕了。我觉得暑假前你准备应该就不会晚,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以后以怎样的状态去投入。2要不要报辅导班?我个人感觉你报辅导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辅导班会给我们一些所报专业的权威信息,帮我们找相关专业的师哥师姐,这就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我们的复习时间,重要的是,当你在最后两三个月开始全力背诵的时候不会怀疑自己资料的权威性,我背东西会不会考啊,答案对不对啊,这样的答题模式老师会喜欢吗?我觉得当你有了师哥师姐的指引之后,这些顾虑都可以打消了,效率会提高很多。3背诵资料怎么整理?把书看完之后我就着手准备复习资料了,因为我是特别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归结的特别有条理的人,所以,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我总结了一套自己的资料,一些系统性不强的题目我是按照考纲整理的,一些串联性较强的,我是把知识点结合起来整理的,背诵的时候就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题目一样,有名词解释,有简答、论述。同时,我也觉得这是我最后专业课能考到这个分数的最直接的原因。4中传喜欢的答题模式?我准备初试的时候一直很关心的是,我怎么在三个小时之内把十二页的大白纸规整的写完,其实,考试的时候没有太多时间让你想每道题的答题思路,所以你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想好自己要写什么,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分条分点的呈现出来。比如名词解释吧,名词解释是不用花太多时间的,但是也要写的充分些,我新闻基础的名词解释大概写了四五行,这个长度我觉得比较合适。举个例子,名词解释《报刊的四种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总述:新闻理论研究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献之一。编写:20世纪中期由弗雷德·西伯特等美国三位著名的新闻教育家和新闻学者编写。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内容及影响:根据资产阶级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从新闻事业和政治制度关系上着重阐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新闻媒介的控制和新闻自由问题不足: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不足,某些观点存在严重阶级偏见我13年考的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综合112,新闻与传播基础131,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都是个人的观点,或许并不适用于所有同学,如果能再某个方面对同学们有帮助也是好的。询师兄,询师姐,找研友,找资料,求指导,谈经验,请加QQ群部落:116054000>
-
>我是人大本校但非新闻学院学生,但从大二下开始辅修人大新闻学,所以说对新闻并不算完全隔行,算个半跨生。考研是从大二末决定的,不算平时上课,认认真真准备是在大三上半学期的后期。我只能告诉大家,早点准
-
>对于考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来说,人民大学是很多考生心目中的理想学府,因为它的新闻传播学院是数一数二的院校。那么,为了帮助2015年想要报考该学校的同学们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此给大家准备了以下的
-
>新闻学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君不见国家宣传部从中央到地方都需要大量的优秀新闻学专业人才,各大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是对相关的人才求贤若渴。微学考研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闻学专
-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强化阶段但也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过于焦虑,那样非常不利于大家强化期的复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过本文得到点播,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
-
理想让人与众不同——中传新传专硕录取经验分享
>中传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学校,成绩出的特别晚,终于在2012年5月4号查到拟录取,使之成为了有生以来最值得庆祝的五四青年节,应该也可以拿到全额,心里顿时释然。终于结束了反复算自己的可能的分数、反
-
>9.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何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
-
>6.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麦克卢汉等)陈力丹: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由于习以为常,人们常常忽略了不同形态的传播媒介对社会结构的重大影响,误把传媒视为中性的传送载体。传播学曾把重点放在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