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法硕考研宪法学复习重点分析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基本法、母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加之宪法条文本身晦涩难懂,更增添了这门学科的神秘性。不过依据2014年法律硕士大纲分析,中国宪法学的考试内容其实仍然比较简单
-
2015法律硕士考研复习建议
>1.结合题目理解制度。民法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强,仅仅看书很难理解部分民事法律制度,比如善意取得,原始取得,抗辩权,缔约过失、预期违约、无过错原则、效力待定合同、定金原则、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20)”,一起来看
-
>1、选择题:做题的时候要想一下出考题老师的出发点,比如附条件或者附时间的解除和成立这种考题,出题老师一般会考解除和成立,还有迷惑考生的地方就是需要大家注意小小的短句和题目的中心。2、简答题:简单
-
>主要针对民法部分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民法的单选题与往年一样,难度不大。1、相应来说,直接考察法条的试题比较多(1)比如,34、根据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时间是A、承包合同生效时B、
-
>法律硕士考试在英语上不易得分,很难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政治一般考生也都是差不多,呈现低分高分两头小,中间分数大的态势而专业课不同,两门专业课占300分,高分可以拿到270左右,低分也许就是160,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能最大限度的指导各位战友的法硕复习,特提出以下专业课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信息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了解法律硕士相关知识,主要有:什么是法律硕士(特别注意区分
-
>简答题1.表见代理和无权代理的区别(本代理和再代理及表见代理)(代理及表见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别3.简述物权法的基本原则3.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和
-
>■民法的概念【分析】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一规定揭示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及其特点,划分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界限。民法的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民事关系主体之间法律地位的平等,是民法区别于调整主体之间具有隶属关系的法律部门如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志。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纵观各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可将民法作以下划分:第一,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形式意义的民法起源于罗马法,并为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英美法系国家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只有实质意义的民法,而且以判例法为特点。我国没有民法典,但有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以及大量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第二,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所谓广义民法,是指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普通法和民事单行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婚姻家庭法以及传统商法等。狭义民法,仅指编纂成民法典的民事法律规范系统。我国采用广义的民法概念,将民法定位为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第三,民法典和民法通则。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将各项民事法律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民法典的编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式,即法学阶梯式。这种模式将民法分为人法、物法。近代民事立法中,《法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二是德国式,即潘德克吞式。这种模式是历史法学派体系化地研究古罗马法所得的成果,将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近代民事立法中,《德国民法典》是这种立法体例的典范。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民法典,《民法通则》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性的法律,起着类似于民法典的作用。■民法的特征【分析】民法具有以下特征:1.民法是权利法。民法以权利为中心建立规范体系,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民法的基本职能。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如人格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同时民法为民事主体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提供了保障。2.民法是私法。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在我国,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有助于弘扬私法自治的民法理念,以减少国家对私人生活领域不合理的干预。3.民法主要是实体法。民法既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行为规则又是司法机关处理民事案件的裁判规则。主要规定民事主体之间的实体性的权利和义务。民法中也有少数程序性的内容,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等。这些程序性的规定服务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实现。4。民法规范大多为任意性规范,兼有强行性规范。民法主要通过任意性规范而不是强行性规范调整社会关系。任意性规范充分尊重主体的意志自由,允许主体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同时,民法利用强行性规范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民法规范中,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并存,体现了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的结合。>
-
>1.民法的本质。经过了解民法的起源可以有效地掌握民法的本质,洞悉民法的概念与特征,进而对我国民事立法有正确的认识。所谓民法是指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