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时效与期间
>时效的概念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间,即取得该项财产所有权的时效,又叫占有时效。诉讼时效,又叫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主体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代理
>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起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特征: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设立、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法人和其他组织
>法人的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体。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别:1.成立的基础不同,社团法人是以人的集合作为基础而设立的,而财团法人是以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公民(自然人)
>公民的权利能力和特征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导论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是对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1.非规范性。民法基本原则是对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制定、执行、解释和适用民法的指南和方向。民事法律规范直接规定行为模式及其法律后果,相对于民法原则更具体,具有更强的操作性。2.根本性。民法原则是对于各项具体民事制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规则,在民法中居于统率的地位。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主要表现在3方面: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准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民事立法的始终,是制定具体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2.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行为指南。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又要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得违反民法原则,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3.民法基本原则是法律解释的基本准则、司法机关对民法的解释必须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准绳。违背民法原则的法律解释是无效的。民法学者对法律进行解释时同样应当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基础,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的学说是不妥当的。4.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机关裁判的依据、具有弥补法律漏洞的功能。民法规范是司法机关对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判的最常见的裁判依据。但是,当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时,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基本原则进行裁判,以克服法律规定的局限性。二.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领域,民事主体之间人格独立,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享有凌驾于对方的特权,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4点: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受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异的影响。民事主体的人格独立且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民事主体平等地参加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意味着民法主要为民事主体平等参与竞争提供了机会,保障的是资格上的平等即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3.民事主体应当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依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自愿的基础达成合意来确定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一方当事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当事人。4.民事主体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国家依法赋予受害主体平等的法律保护;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适用法律同一。>
-
12月已至,2021年研究生考研也慢慢的走近。小编特地为我们参加2021年艺术类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711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希望在同学们的复习路上提供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43)”,一起来看
-
>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具有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正当防卫不认为是犯罪。但正当防卫的实施具有非常严格的条件,如果超出这些条件,就极有可能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而防卫过当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的失误,因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