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时效与期间
>时效的概念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取得时效是指占有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间,即取得该项财产所有权的时效,又叫占有时效。诉讼时效,又叫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主体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代理
>代理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起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特征:1.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设立、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法人和其他组织
>法人的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体。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别:1.成立的基础不同,社团法人是以人的集合作为基础而设立的,而财团法人是以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公民(自然人)
>公民的权利能力和特征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有为民事主体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2.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既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民事主体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都是公民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它既可以称为民事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民事义务能力。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法定性。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有任何差别,任何公民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改变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4.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民事主体人身的不可分离性。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这种资格是由法律赋予的,不能转让或者放弃,而且,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任何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限制和剥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1.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定性。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由国家法律确认的,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国家法律规定了公民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不能通过公民的约定加以更改。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直接相联系。年龄决定了公民从事民事行为的一般社会认知程度,精神状况则决定了公民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理智地从事民事行为。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都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限制或取消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宣告失踪的概念,条件,程序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1.须有公民离开其住所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所谓“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杳无音信。下落不明的期间必须持续满2年,有关利害关系人才能到法院申请宣告其失踪。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中请。可以提出申请的利害关系人主要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自然人的债权人或债务人等。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具体的程序是:先由利害关系人到法院提出申请,然后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宣告失踪。人民法院应当查明被宣告失踪人的财产,指定财产管理人或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期间届满后,人民法院根据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失踪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相应的终结审理的裁定或宣告失踪的判决,并同时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宣告死亡的概念,条件,程序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1.自然人下落不明达法定的期间。一般情况下,下落不明的期间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期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就可申请宣告其死亡。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另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当事人不可能生存的,其利害关系人可以立即向法院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和顺序是:(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与被申请宣告死亡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和债务人等。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宣告。具体的程序是:首先由利害关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受理以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期间届满之后法院根据被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作出终结审理的裁定或者宣告死亡的判决。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特征个体工商户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过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自然人。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特征主要有:1.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性质是私人所有制。个体工商户以公民自己的个人财产或者家庭财产作为经营资本,其性质属于个体经济。2.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体工商户经营的范围仅限于工商业。3.个体工商户必须履行一定的核准登记手续方可成立。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工商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4.个体工商户以户的名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个体工商户可以依法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5.个体工商户以其全部的个人财产对外承担无限清偿责任。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特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特征体现在:1.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我国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分散经营方式的法律形式。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不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2.农村承包经营户从事的是商品经营活动。农村承包经营户进行生产的目的是进行商品交换而不是为了满足家庭消费的需要。3.农村承包经营户存在的基础是承包合同。农村承包经营户依据法律和承包合同经营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生产资料从事商品经营,不得违反法律和承包合同的规定。4.农村承包经营户以户的名义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对外承担无限清偿责任。个人合伙的概念和特征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约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1.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自然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2.个人合伙是以合伙协议为基础的。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形成的书面合伙协议是合伙存在的基础。3.个人合伙由合伙人共同投资而成立。各合伙人投资的数量、种类、方式等均可由合伙人协议确定。4.个人合伙的财产属于合伙人共有。合伙人对共同投资的财产和在合伙经营中积累的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合伙组织并不独立享有所有权。5.个人合伙由合伙人共同经营管理。各合伙人均有权参加合伙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活动。6.个人合伙应当经过核准登记,并以合伙的名义独立从事民事活动。个人合伙可以起字号,对外独立从事经营活动。>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
-
2015法律硕士考研民法学重点解析:导论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是对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1.非规范性。民法基本原则是对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
12月已至,2021年研究生考研也慢慢的走近。小编特地为我们参加2021年艺术类考研的同学们整理了“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711艺术概论考研试题”,希望在同学们的复习路上提供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43)”,一起来看
-
>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具有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正当防卫不认为是犯罪。但正当防卫的实施具有非常严格的条件,如果超出这些条件,就极有可能会出现防卫过当的情况。而防卫过当是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的失误,因为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