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玉兰

“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2019年12月13日下午1点,“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旋转展厅隆重开幕。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老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老师,教务处处长孙韬老师,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郭丽老师,国家主题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马刚老师,版画系周吉荣老师,雕塑系副主任孙璐老师,壁画系副主任白晓刚老师,造型学院基础部杨澄老师,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小峰老师,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新立老师,国家主题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老师,研究生院齐鹏老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孙婷婷老师,《美术文献》执行主编、“空间站”总监、知名策展人付晓东老师,校团委书记黄可一老师,研究生会主席孙铎,研究生会展览部部长邵佳颖,参展艺术家代表张天语,研会各部门同学以及参展艺术家共同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致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首先高度赞扬了本次研究生作品展,认为这次展览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每一位同学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更深、更高的精神状态,以及每位艺术家的用心和用意。这次展览新增的“主题创作”板块,在学术、技术和思想性这几个方面都很饱满,作品虽然尚显稚嫩,但这种求索,以及积极的个人创作状态,是一个极好的现象。王书记在发言中对研究生教学提出表扬,认为研究生展览是研究生教学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希望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展览,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层面的教学和学习,使我们研究生教学的功能能够有效地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去。最后,王书记还向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研究生会以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对本次展览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参展艺术家代表张天语致辞参展艺术家代表张天语总结了在美院七年间所经历的创作思路的转变。她认为,在艺术创作方面,我们研究生阶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在艺术表达中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她还提出,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作品学术性、独特性、思辨性和完整度,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研究生会主席孙铎致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孙铎在发言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学术交流需要平台的支撑,研究生会一直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今年的“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论坛系列活动除研究生作品展外还有学术讲座,以及来自兄弟院校的跨学科分享沙龙。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将继续努力开展更多、更精彩的活动。研究生会展览部部长邵佳颖主持开幕式“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承办。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本届研究生作品展以“美·遇”为主题,意在展现在校研究生的艺术思考与创作实力,呈现新时代中国青年艺术创作的活力与潜能;意在激发艺术家们去思考,“美”在我们的时代所拥有的多种可能性;意在启示艺术家们去行动,为“美”的传播与推广做出贡献。展览现场展览从造型艺术、设计艺术、跨媒介艺术以及文字艺术四个方向征集了大量的作品,并发起了以“美·遇”为题的主题创作。经过专家组的层层评审,最终选出了一百四十余件/组作品。这些作品从更广泛而丰富的维度展现了在校研究生的创作面貌和切身思考,展现了当下青年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美的多元理解。展览现场展览现场“美美与共,期而遇之”。“美·遇”中的“美”,是生活中事物的美,是人心中的美,也是人对物的感知所产生的心与物之间的联结美。“美·遇”中的“遇”,是相遇的遇,也是教育的育。美院师生始终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在风云变幻的当代环境中,与美相遇,以美感染大众更显得尤为珍贵。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2月19日。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展览时间2019年12月13日—12月19日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旋转展厅

聚众率兵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一、 复试分数线1. 统招考生:政治、外语≥38 分,国家总分≥347 分;成绩总分≥460 分;(成绩总分计算方法: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美术理论 150 分制计入,与政治、外语分数相加构成),专业课单科成绩≥90 分;2.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国家总分≥248分,政治≥32分,外语≥30分;汉语≥50分;专业课单科成绩≥90分,成绩总分≥420分(成绩总分计算方法: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美术理论150分制计入,与政治、外语分数相加构成);详细名单见附件。二、复试工作安排1. 复试形式:2020 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复试采用提交“专业研究报告”和“网络面试答辩”的方式进行。具体网络面试平台和操作流程将于 5 月上旬发布,届时请关注官网。2. 复试时间:2020 年 5 月9 日(周 六) 3. 复试准备工作:考生须于 2020 年 5 月 7 日中午 12 点前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wangyongqiang@cafa.e.cn①“专业研究报告”(格式:pdf 文件);②“2020 年人文学院复试基本信息表”(含调剂志愿书、考生诚信承诺书,打印后签字扫描成 pdf 文件)。4. 参加复试 考生 须 保持手机畅通 。三、专业研究报告要求1. 要求:专业研究报告是针对所报考专业方向来撰写。如报考人文学院“01 中国美术史(古代)”方向,须提交与该方向相关的研究报告电子稿。2. 专业研究报告的格式体例A 格式:封面信息:2020 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复试专业研究报告报考方向及代码考生姓名及准考证号码字体:封面字仿宋体四号字内正文字仿宋体小四号字、单倍行距字数要求:不超过 2000 字B 体例:[1]选报该研究方向的目的,内容包括个人本科学习背景简述,以及选报该方向的原因。[2]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3]描述在你未来研究生学习中,准备在该研究方向中做哪方面的研究工作,你觉得自已在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学习和训练,以提高研究能力。四、 面试答辩要求1. 面试前考生须做好网络准备,所在场所不得有任何其他人及考试相关材料、通讯设备等;2. 答辩时,考生全程开启摄像头,共享 PPT 文件,完成 5 分钟的报告陈述,在陈述之后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注:请考生严格把握 5 分钟陈述时间,不得超时)3. PPT 制作要求简洁明了,通过图像文字等资料,呈现所要陈述的报告核心内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20 年 4 月 28 日以上内容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向秀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黄莎莉——山清水秀作品赏析

编者按:在现实的城市生活中,人们有着诸多的压力和困境,但人们在这样的现实中并没有放弃对精神的追求。在越大的困境中,人类的精神越需要美好的向往来填充现实的困惑。如作品《梦中花园》,作者试图在梦中构筑出一个理想的花园,给观众带来一个虚拟的有机自然环境,画面中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仿若置身梦境的美好画面。黄莎莉:1990年12月出生于巴拿马、2016年中央美院壁画系本科毕业、2016年至今为中央美院壁画系研究生。展览/获奖经历个 展2018年 《嗨,莎莉-中国风情作品展》 巴拿马大学孔子学院 巴拿马。2018年 《童-拉美风情作品展》盛童童草木艺术空间 北京2017年 《嗨,莎莉!》京师美术馆/798艺术区XYZ画廊,北京。2016年 《雕像背后》798艺术区XYZ画廊,北京2014年 《抒情的自由天空》798艺术区XYZ画廊,北京。2013年 《莎莉的世界》素人画廊,安仁四川群 展2018年 《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 红立方公共艺术馆, 深圳。2018年 《智造·中国当代艺术南美巡回汇报展》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北京。2017年 《智造·中国当代艺术巡展》秘鲁外交部文化中心、智利圣地亚哥普罗维登西亚文化中心2016年 《色彩共生·中国当代艺术家交流巡展》巴拿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巴拿马城、哥斯达黎加国家画廊,圣何塞。2016年 《中央美院毕业季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2015年 《东方之美·中国艺术家当代作品展》圣地亚哥普罗维登西亚文化中心,智利。2015年 《30 Under 30》约翰·B·艾尔德画廊,多伦多。2015年 《美美与共 ·拉美当代艺术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2014年 《跨越大洋·中国当代艺术展》巴拿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巴拿马城。2014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港澳台海外华人邀请展》辽河美术馆,辽宁盘锦。作 品 欣 赏《山清水秀A01》200x150cm布面丙烯 2018《山清水秀E02》 140×140cm 布面丙烯 2018《山清水秀B05》 100×80cm布面丙烯 2018《山清水秀E01》 140×140cm 布面丙烯 2018《梦中花园1》 200×140cm布面丙烯+巴拿马手绣 2018《梦中花园2》 200×140cm布面丙烯+巴拿马手绣 2018《梦中花园3》 200×140cm布面丙烯+巴拿马手绣 2018《梦中花园4》 200×140cm布面丙烯+巴拿马手绣 2018

阖辟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朱新意——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朱新意,1988年生于河南商丘、201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师从武艺教授。《花有重开日》系列是在今年毕业季开始的创作,在帮同学布展时的瞬间有种时光穿梭到本科毕业时的感觉,想起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有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五大爷》 《闲话农桑》中都是我的父辈,他们一生都在“土地里刨食”,没有特别的技术,都是最普通的农民。虽然他们已芳华尽退,年至迟暮,但内心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朴素至极的可爱依然洋溢的脸上。从开始的绢本到铜版、金箔、坦培拉只是材质上的不同,也是想从宋画中学习有多少种可能性和不同材质所呈现不同的美感。绢本身是柔的、暖的,而铜版是金属的、冷的。绢本临摹时其效果是直观的,而铜版的制作过程有许多不可控和未知性。但制版的过程中的刮、刻又和绢本的水墨晕染道殊同归。选择牡丹也是因为“牡丹”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又被誉为“国花”,所以她也是一种传统语言或者说是符号。而选择用金箔画来呈现,机缘于敦煌研究院马强老师教授的日本画的一种工艺性较强的绘画 。在贴箔的过程中又是对心性的一种训练。作 品 欣 赏《蝶舞云山》72x180cm(可售)纸本金箔综合 2019《花香蝶自来》72x180cm(可售)纸本金箔综合 2018《花有重开日-乳鸭》80x50cm纸本银箔综合 2019 (可售)《花有重开日-玉兰》80x50cm纸本银箔综合 2019 (可售)《花有重开日-月季》80x50cm纸本银箔综合 2019 (可售)《那年花开月正圆》 100x60cm纸本金银铂综合 2018 (可售)《五大爷》135x90cm纸本综合 2018(可售)《闲话农桑》 90x135cm纸本综合 2018(可售)《重屏争艳图》135x90cm纸本金箔综合 (可售)《锦石牡丹园》120x240cm(可售)麻纸 金箔 矿物色 2016《望春图一》90x135cm麻纸 金箔 矿物色 2016《望春图二》135x90cm麻纸 金箔 矿物色 2016

土门

“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开幕

2019年1月4日下午,“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多功能厅隆重开幕。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策展人、批评家刘礼宾老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杨澄老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郭晓彦老师,空间站创始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付晓东老师,保利文化“学院之星”项目总策划萧煌老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齐鹏老师,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黄可一老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部长张璐瑶、学术部部长宋美琳,参展艺术家以及北京各所兄弟院校的学生代表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致辞“最近这些年,我们在教育上的发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总是在最后毕业的时候,爆发式地呈现一个人才或个体的面貌,我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段内是怎样思考、怎样学习、怎样创作的,这样才能形成中央美院在教学实施上的指向性、针对性。我觉得这个展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义。”——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教授致辞“在这次展览策划之初,我们就邀请策展人和一些专业艺术机构负责人参与到我们的展览中,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展现到社会上,能够被这些艺术机构所发现。刚才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我的印象非常好,大家的作品非常精彩,体现了一种在场。”——陈琦参展艺术家代表孟佳宝同学发言“《基因肖像》是我的个人项目,从提出构想,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再到研究实施和作品呈现,其实都经过了非常艰难的探索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那个初心,一定会得到回响。”——孟佳宝“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承办,自2018年10月份开始作品征集,经过评审嘉宾的严格评审,最终共有百余件个人创作、12组团队创作进行了展出。展览现场展览开幕前,举办了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未来·已来”系列学术论坛第三场——“回响”研究生作品展艺术对谈,加强了美院学生与艺术界前辈间的交流。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郭晓彦老师(左),空间站创始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付晓东老师(中),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策展人、批评家刘礼宾老师(右)保利文化“学院之星”项目总策划萧煌老师(中),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杨澄老师(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右)在“回响”这个展览中,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看到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对话,这种差异性对话为展览本身构建了层次丰富的景深,让它可以从容面对焦距不一的“镜头”,供每一位观者选择自己所需的清晰与模糊,探寻自己所需要、所契合的内容。回响,既是坚守艺术理想国与桃花源的初心,又是探索艺术新面向与新立意的勇气。希望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艺术创作者、艺术欣赏者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喊话,同万物对答,发出绵延不绝的回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1日。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委员会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艺术对谈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多功能厅

大麻烦

“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在京启幕

来源:光明网“回响”是一次切磋与碰撞,是当下艺术创作与百年历史积淀的反思与传承。新年伊始,“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多功能厅开幕。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承办的此次展览,自2018年10月开始进行作品征集,经过评审嘉宾的严格评审,最终共有百余件个人创作、12组团队创作参与集中展出。立足时代,回馈社会、服务人民,展览中可见美院学子的拳拳初心。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万三千多张粉红色的数据单纷纷扬扬铺满地面及楼梯,这件名为“速写miss X”的装置,连同艺术家以基因的碱基为元素进行的现场创作,共同构成《基因肖像》作品全貌。作者孟佳宝正是利用基因检测数据和生物科技知识,重现一个普通人的“肖像”,进而探讨纯科学解读与纯视觉解读之间的关系。来自中央美院造型学院的研究生陈慧通过布面油画《那景系列》用极简的色块铺陈出心中的景致;同样来自造型学院的研究生祝伟唯的系列作品《挤》通过对综合材料的挤压,将传统元素活化出新的美感。在此次“回响”展览中,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看到不同艺术门类、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对话,而这种差异性对话为展览本身构建出层次丰富的景深,让它可以从容面对焦距不一的“镜头”,供每一位观者选择自己所需的清晰与模糊,探寻与自己内心契合的内容。“我们总是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爆发式地呈现一个人才或个体的面貌,我不觉得这是唯一的方法。”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通常只有在毕业季才能看到学生们多年的学习研究成果,而对大家平时的思考和探索的痕迹缺少足够的关注和记录。此次展览在这方面的实践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只有观察留意到每位同学入学以来不同阶段的思考、学习和创作,才能在教学上予以有效而正确的指导。同学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展览及时反馈,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映衬、审视,形成良好的互相带动和启发作用。王少军表示,这届展览机制成熟,富有学术价值,作品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与生机,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内的思考与创作,才能形成中央美院在教学实施上的指向性与针对性。紧扣时代脉搏、鲜活生动的创作面貌,也进入到专家学者的视野中。此次“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在前几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拓展了思路,不仅是展示作品,更重要的是专业而深入的推广。学院为学生们搭建出学术而开阔的平台,吸引来当前活跃的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以及具有当代艺术眼光的专业机构,使学生们的创作真正引起业界聚光灯般的关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院从成立之初就非常关注研究生的学习和创作,并努力为他们的艺术成果提供展示推广的机会,如每年一届的八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联展,校内的研究生作品展等。陈琦谈到,“这届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研究生作品展与往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本届展览策划之初,研究生院就邀请策展人和一些专业艺术机构负责人参与到展览中,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将自己优秀的作品向社会推广,他们的才情能够被这些艺术机构发现,得到社会的认可。”参展艺术家代表孟佳宝在发言中谈到,《基因肖像》是其个人项目,从提出构想,听取老师们的意见与建议,再到研究实施和作品呈现,经历了异常艰难的探索过程。她表示,“只要我们坚持创作初心,一定会得到回响。”回响,既是坚守艺术理想国与桃花源的初心,又是探索艺术新面向与新立意的勇气。相信参与其中的艺术创作者、艺术欣赏者都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同万物对答,发出绵延不绝的回响。展览开幕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未来·已来”系列学术论坛第三场——“回响”研究生作品展艺术对谈举办,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策展人、批评家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杨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郭晓彦,空间站创始人、独立策展人、批评家付晓东,保利文化“学院之星”项目总策划萧煌等嘉宾共同参与,在现场与美院学生就艺术创作、艺术发展方向、艺术市场等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讨与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展望艺术之路。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11日。

此谓真人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研究生——卓芊吟国画选

卓芊吟:浙江温州人,1992年出生,浙江温州人,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徐华翎老师工笔人物工作室。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专业方向:中国画工笔人物。艺术年表2008—2012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2—2016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徐华翎老师,工笔人物专业。2016—2019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刘金贵老师,工笔人物画研究。2017“时代墨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迎十九大”书画作品展。2018作品《花想容》入选“弄潮杯”浙江省中国画大展。2018作品《沉思》入选中央美术学院“足记·青春”作品展。2008-2012年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2-2016年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师从徐华翎老师 工笔人物专业。2016-2019年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硕士研究生 师从刘金贵老师 工笔人物画研究。2014年 作品《线描老人》获年度教学检查优秀作业三等奖。2015年 作品《眺望》获得年度教学检查优秀作业三等奖,并入选校“足迹·青春”展览。2015年 作品《眺望》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为中国画”师生作品展。2016年 作品《秘密花园》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三等奖。2017年 “时代墨章——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化学院迎十九大”书画作品展。2018年 作品《花想容》入选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届“黄公望”青年美术作品大赛。2018年 作品《秘密花园之二》入选“弄潮杯”浙江省中国画大展。2018年 作品《沉思》入选中央美术学院“足迹·青春”作品展。2019年 作品《人面桃花相映红》获得第五届“宝甄艺术生活创新奖”。2012-2013年、2013-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二等奖学金。2014-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012-2013、2013-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优秀工作奖。2012-2013、2013-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 三好学生。2013-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 优秀学生干部。2014-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 优秀团员。2016年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优秀毕业生。2016-2017年、2017-2018年 研究生全额奖学金。作品欣赏当时学校课程安排里有传统壁画的临摹。在王书杰老师的带领下,又是做墙又是刷大白粉,忙得不亦乐乎。也是那个时候,正在体会到传统笔画色彩的绚烂。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彻底爱上了鲜艳的色彩。《法海寺壁画临摹》60×80cm 绢本设色 2015这二张作品是在创作完《渗透》之后画出来的。《渗透》是想说明多弱植物有灵魂,有想法,而《相融》想要表达的是已经附着在身体之上,成为身上的一部分。但是它还是有着自己的特征,就有点像古代狐仙化为人却可能还留有尾巴一样。《人面桃花相映红》系列之《融合》毕业创作 40×90cm 绢本设色 2019(可售)《人面桃花相映红》系列之《融合》毕业创作 40×90cm 绢本设色 2019(可售)到研究生毕业的阶段,个人的创作似乎已经离不开女性和多肉植物了。这两者似乎已经慢慢成为个人的一个标志。在进行这三张作品的构思阶段的时候,想要赋予多肉植物灵魂——不再只是背景,它们是有思想存在的。在创作这三张作品的时候,截取的也是人物的局部,但是将人物是安放在多弱的花丛中,像是从多肉中长出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系列之《渗透》 90×90cm 绢本设色 2019(可售)《人面桃花相映红》系列之《渗透》 40×90cm 绢本设色 2019(可售)《人面桃花相映红》系列之《渗透》 40×90cm 绢本设色 2019(可售)这三张作品的创作是先后进行的。一开始的想法是将人物分成三截,取三块不同的身体部分形成三张作品。突然有一天看到一组摄影作品,上面的女孩子身上都带着一些伤,但是却不影响她的美貌。于是想到多肉植物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鲜艳的、饱满的,但加入伤痕之后的女性虽有伤痛,却还是美的存在。《花想容》 60×150cm 工笔人物 2018(可售)《沉浸》 60×150cm 工笔人物 2017(可售)《秘密花园》之三 60×150cm 工笔人物 2017(可售)这张作品是进入研究生阶段第一张相对完整的创作。其创作的想法是顺应本科毕业作品的。在吸取了毕业创作的一些不足之后,对多肉植物以及容器的处理上面做出了一些调整。《秘密花园》之二 80×180cm 工笔人物 2016(可售)这张创作是本科的毕业创作,也是将女性和多肉植物相组合在一起的第一张作品。当时在创作这张作品时,纯粹是被多肉植物的色彩和外形所吸引。画面中将人物和植物一同安置在容器之内的灵感也是来源如多肉植物比较常见的盆栽形式。我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出的是女性其实是需要被呵护的,如同多肉植物一样。但是过度的呵护是否会是一种束缚,其实也是当时那个年纪的我在思考的问题。《秘密花园》之一 140×200cm 工笔人物 2016《思》 60×120cm 工笔人物 2018(可售)《眺望》之二 40×120cm 工笔人物 2015

蛇谓风曰

弘时(央美)考研:3分钟了解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升学计划

弘时(央美)考研隶属北京君明弘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自望京校区2010年创办以来,我们一直专业专注于中央美院考研以及留学教育,累计培养5000多名美术类考研学生,升学率在行业独占鳌头;同时我们也成立艺术人才孵化中心,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千余名职业艺术家及设计师。课程针对人群:弘时(央美)考研针对有志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考生提供一站式升学解决方案。弘时(央美)考研优弘时(央美)考研优势:弘时考研教学思路:定向授课,针对院校定向讲解课程科学设置,高效吸收定向精编讲义,覆盖考试重点,横扫备考盲区院校押题,结合历年真题,分析命题规律、掌握答题要点基础课程:1、运用学术思维,模块化细致解读2、真题演练、知识点重点划分与应用3、高频考点与框架梳理强化课程:1、历年考点分析,明确考试方向2、名词解释模块划分,分模块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3、强化理论能力,提升考试水准冲刺课程:1、查缺补漏,真题论述综合讲解2、考情明晰、精准预测弘时央美考研对比个人机构考试形式分析(以中央美院为例)研究生学历的比重中日益增涨,以中央美院为例,2019年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校人数之和是本科生人数的50%。研究生以上学历普及较快。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多学生选择考研。记者发现,当前大学生考研原因主要有三:——读研是走向学术道路的中转站。从普通高校走入重点大学,能接触到更加优质的学术资源,离自己设定的学术目标又近了一步。——研究生学历成为热门岗位的“敲门砖”。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考研。考研成功后将会有更高的平台,便于择业、就业。——读研是部分学生缓冲就业的选择。工作不理想,选择继续读研提升,推迟就业。考研误区:1、是不是非本院校、本专业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就非常困难?以中央美院美院、清华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为例。虽然是国内美术类考研竞争最为激烈的几所院校,依然有不少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生成功上岸,选择了心仪的导师跟专业。2、考研作品一定要贴近工作室及导师的艺术风格,投其所好各大艺术院校的不同导师、不同专业方向的风格略有不同,随着艺术的包容性、多元性的发展,考研的重心仍是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对所专业的深度认知。3、面试只是走过场?面试是考研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导师与考生的面对面沟通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深度和可塑性。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4、 央美初试论文重要吗?随着报考央美的学员逐年增加,对于初审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了减轻后续考试的压力,初审刷人的力度也逐渐增大。所以考试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以确保考试的稳定发挥。

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于欣驰

于欣驰1993年 生于北京密云,现居北京;2017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 获学士学位;2020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学院 获硕士学位;毕业作品展示名称:《秋憩》尺寸:130×200cm材料:绢本设色作品介绍:我言秋日胜春朝,本幅作品描绘一种秋天独特的美。刺猬在民间属于吉祥之物,在2019年秋天回家路上偶然遇到,遂而使其融入美丽的秋景画作之中,愿生活多些幸运,美好如期而至。#美术研究#名称:《柿如丹霞缀土城》尺寸:97×180cm材料:纸本白描作品介绍:本人对家乡的秋天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本幅作品是在家附近的村子里写生后整理而来,漫山遍野的柿子树长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甚是惹人喜爱。选取一景,运用白描手法,意在表达秋天丰收的喜悦。名称:《白描牡丹》尺寸:97×180cm材料:纸本白描作品介绍:自古以来,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以此为题材易落入俗套。作者以白描手法表现牡丹花花团锦簇之感,在富贵中寻求一份清雅。名称:《秋意浓》尺寸:97×180cm材料:纸本设色作品介绍:作者一度沉醉于动物画,爱猴尤甚。此幅作品运用小写意手法,融入家乡秋景,意在把两种喜爱的事物表达在同一画面之中。名称:《花荫》尺寸:69×138cm材料:纸本设色作品参展与获奖经历2017-2020连续荣获中央美术学院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2019作品参加“自主空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2019入选《出彩郑州·全国第五届线描展》2019参加洛阳市举办的“金葵花”2019牡丹绘画作品大赛,获得优秀奖并做爱心义拍2018参加“对话——90青年艺术家交流展”2017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毕业作品展并获红星奖奖学金2016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年度教学展并年度在校生优秀作业二等奖2016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写生展并获奖2013-2017连续荣获中央美术学院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李尚大奖学金等文章发表《现当代花鸟画艺术图式解读》发表于《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2期;《花鸟画艺术图式的内涵意义》发表于《广告大观》2019年第8期;《民国时期湖社画会对传统花鸟画的坚守与探索》硕士毕业论文,知网;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生:阮梅油画美术研究|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不似之似当下拜!画家不一定是隐士,而隐士基本都是画家,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研究|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美术研究|夫欲书者,凝神静思,预想字大小,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辞郎洲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

2018年5月8日,2018中央美院百年校庆毕业季启动,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于同期开幕。值此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年的重要节点,本次展览是对中央美术学院一百周年历史的献礼,是对于美院研究生教育四十年的一次总结,是社会对央美研究生教育的检验,也是对于在美院成长的青年学子们的一次祈愿。展览是学业终点,更是艺术人生的新起点,带着百年母校的殷切期望,带着对艺术最初的理想,带着美院所习所感,带着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的责任和使命,美院学子不忘初心,步入社会、步入艺术创作的新征程。展览一共展出2018届380名博硕士毕业生1200余件毕业创作,其中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生12人、各院系硕士毕业生 362人。展览是国内视觉艺术在校研究生创作的水平体现,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艺术院校研究生的缩影和集中展现。百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大师;百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出一大批经典力作;百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美院以深醇的学术传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顶尖人才,在传承与发扬中国艺术精神,塑造当代中国文化形象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其中,美院研究生教育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走过的四十年,一直秉持的是关注现实的教育理念,用艺术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这也和美院从建校以来一直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艺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契合。追溯历史,美院穿越百年的时空,合着时代的脉搏、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走到今天。展望未来,美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和教育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美术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型艺术人才,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不断攀登艺术高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央美术学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18年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将持续至5月22日。5月25日,2018年本科毕业生作品展将如期开幕。(光明融媒体记者 荣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