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考给力:微电子专业20所强校,浙大、南大、吉大、南开选谁?困也

高考给力:微电子专业20所强校,浙大、南大、吉大、南开选谁?

【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文导语:“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微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微电子专业成为了报考的热门,比如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录取分数线呈现加速升温态势,当然录取分数线也相对较高。但是,国内的微电子强校不止两所,全国共有20所微电子专业高校值得选择,其中包括浙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综合类强校”。值此文发布之际,林瑜伽老师携手教育部团队,诚挚欢迎同学们点击上方“关注”,触控科学教育的前沿动态,把握高等教育的时代脉搏,着重探知四所微电子强校(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的专业发展实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优势专业高校。一、微电子专业强校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正式成立于2015年5月,被纳入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和外专局联合发文重点建设的科研院所名单,成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该学院立足于浙江大学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抓住不放,实现跨越”,重点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人才。浙大微电子学院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2个二级学科,是教育部高性能嵌入式计算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依托单位,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的主要技术单位。建有嵌入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微纳电子器件智能系统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微纳器件研究与制造中心、信息与微电子平台等科研平台。二、微电子专业强校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建有微电子设计研究所,该科研单位隶属于南大物理系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该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在旅美博士高明伦教授的代领下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研究和面向应用的芯片研发。该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资助下,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南大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我国最重要的信息光电高技术研究基地之一,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多种器件,开创了我国锗硅电子学研究领域。该研究所利用激光晶化及限制性结晶技术制备出分布均匀的纳米硅量子点,是公认的制备硅纳米量子点的五种方法之一,被国际上多个研究组跟进。三、微电子专业强校之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设置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该学院有六个教学系(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功能材料与传感技术系、电子信息科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两个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微电子与光电子学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拥有五个本科专业,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涉及理学和工学两大门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在其涵盖的所有四个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招收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四、微电子专业强校之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由始建于1958年的半导体方向发展而来,2011年该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微电子专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现代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掌握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创新型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控制器系统设计、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原理、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集成电路CAD、集成电路工艺等。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报考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公司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6%,其中保送和考取研究生比例为50.6%,出国留学比例6%。综合来看,微电子专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落水狗

微电子专业大学排名情况一览表

近些年,我国芯片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然而在美国电子芯片的研究已经处于成熟的阶段,并且毕业生拥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因此,前往美国就读微电子专业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不过,要想成功就读该专业,首先要选择好的院校,那么,接下来,就随小编来看看USNews美国大学微电子专业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排名 学校001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001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Stanford University00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004 加州理工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部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004 伊利诺伊大学 - 香槟分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006 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007 密歇根大学 - 安娜堡分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008 卡耐基梅隆大学卡内基工程学院 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009 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Prince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010 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Cornell University010 普渡大学 - 西拉法叶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012 德克萨斯大学 - 奥斯汀科克雷尔工程学院 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013 加州大学洛杉矶亨利萨穆埃利 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Henry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013 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程学院 Viterbi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015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015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学院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Jacobs School of Engineering015 马里兰大学 - 大学园詹姆斯克拉克工程学院 A. James Clark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018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018 德州农工大学工程学院 Dwight Look College of Engineering,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018 俄亥俄州立大学 - 哥伦布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02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怀廷工程学院 Whit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Johns Hopkins University021 莱斯大学乔治布朗工程学院 George R. Brown School of Engineering,Rice University021 明尼苏达大学 - 双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Science &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024 哥伦比亚大学FU基金工程基础与应用科学学院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Columbia University024 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024 华盛顿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027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Harvard University027 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027 西北大学麦考克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Northwestern University027 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 Pratt School of Engineering,Duke University027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学院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Virginia Tech027 伦斯勒理工学院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027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艾拉富尔顿工程学院 Ira A. Fulton School of Engineering,Arizona State University034 加州大学戴维斯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034 佛罗里达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Florida034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洛利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034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034 亚利桑那大学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Arizona039 波士顿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Boston University039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新伯朗士威研究生院 Graate School,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041 弗吉尼亚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Virginia041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亨利埃德温森文的工程与应用科学研究生院 Henry Edwin Sever Graat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041 加州大学欧文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041 布朗大学工程学部 Division of Engineering,Brown University041 爱荷华州立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041 东北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041 马萨诸塞大学 阿默斯特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048 耶鲁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Yale University048 圣母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Notre Dame048 范德堡大学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Vanderbilt University048 凯斯西储大学工程学院 Case School of Engineering,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048 密歇根州立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048 犹他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Utah048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055 达特茅斯学院塞耶工程学院 Thayer School of Engineering,Dartmouth College055 罗切斯特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The Colleg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University of Rochester055 特拉华大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Delaware058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Stony综上所述,以上讲的就是关于USNews美国大学微电子专业排名的相关问题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梦归人

微电子专业,电子科大值得你报考,深造率97%,毕业生有芯片纪念

2020年,绝对是一个关于微电子,集成电路的热门之年,中国的微电子行业比较落后,在高端芯片行业几乎是0,所以美国恐吓制裁中国,禁运芯片,如果美国禁了芯片,那中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将会是灭顶之灾,因为电子芯片是所有电子信息行业的心脏核心,没了芯片什么都谈不上。芯片涉及到设计,制造,这个都很难,设计不容易,制造更不容易,美国不但禁止咱们设计,而且禁止进口光刻机,所有中国芯片行业越发困难。不过这个事情也让国家意识到,芯片对国家太重要了,所有近几个月芯片行业开始复苏,国家要大力扶持。那么不少学生都说,我想学微电子,学集成电路,想为国家做贡献,那么选择哪个大学呢?当然国内的顶级大学都可以选择,不过在电子信息行业,最有名的是两电一邮,当然顶级高校,清华北大,复旦东南在微电子行业也非常强,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电子科技大学,是1956年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学科组建的电子信息类高校,是信息领域唯一的985高校,世界一流建设大学。2020年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首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毕业之年,咱们看看这届毕业生的出路怎么样?班级一共38人,有37人继续深造,1位同学将前往著名的中电集团工作。其中推免成功7人,考研成功15人,出国境深造15人,出国(境)深造率39.5%,整体深造率97.4%,就业率100%。从表中也可看得出来,国内生造的院校集中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另外是国外名校。这一届集成电路毕业生真是牛了。作为电子科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典型班级代表,2016级集电二班的同学们为四年成电求学生涯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2016年集成电路毕业生还有一个毕业大礼包,那就是毕业纪念章:芯片纪念章最近,即将毕业的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届本科生在学院办公室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时候发现,除了学历和学位证书,学院还精心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嵌入了一枚2.8mm*2.8mm芯片的钥匙扣。毕业礼物里的芯片都是同学们在特色实验课程“一条龙IC综合实验”流片后做出的成品,更是同学们在集成电路职业生涯道路上设计的第一颗芯片。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为了面向产业培养人才,率先将流片环节写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并采用国内主流大厂的0.13微米工艺对学生设计的电路进行流片验证,真正完成了IC设计的全流程闭环,开创了国内集成电路工程人才培养的先河。这份礼物得以最终面世,也与同学们接受工程训练,提升工程能力密不可分。那么电子科技大学的集成电路实力如何呢,2017年学科评估,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全国第一。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技,通信都是全国第一,比清华大学都牛额,微电子就是电子科技的二级学科,所以值得你们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就业可以说能吊打80%的985高校,只有一个原因,电子科技大学的专业都是热门的电子信息专业,而很多985高校大部分都是冷门专业,所以电子科技大学非常值得报考,除了就业好以为,电子科大的总体深造率已经是国内前十名。高达66.93%,排名全国第8名以来,本科生毕业深造率再次高位求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最后一句话,欢迎报考电子科技大学,不过分数也比较高,2019年基本上超过了哈工大,东南大学了。

非彼无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跨考哪个方向的研究生

首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身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与芯片研发密切相关的微电子专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大的比例都会选择读研,所以考研时应该重点考虑一下本专业的相关方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知识体系上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控制学都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学生往往也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当前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也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相关方向的研究生。物联网是当前的热门方向,由于物联网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车联网、农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等等,所以物联网的研发方向也比较多,对于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来说,从事物联网相关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具体方向的选择上,最好要结合目标学校的优势领域,比如有的学校在智能装备方面比较突出,有的高校在车联网方面的研发比较突出等等。人工智能也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领域,随着大量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相关领域,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在就业时也有更多的选择,薪资待遇也比较可观。人工智能领域涉及到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细分方向,对于微电子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机器人学的相关方向。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二十岁

电子与通信工程考研可以报考的专业介绍以及相应的学校推荐

本文说明:对于学习实力强的同学,可以报考以下二级学科相应的学术硕士,为了使本文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故将标题换成了电子与通信工程,这是一个专业硕士,下文中提到的6个二级学科方向的专硕统称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涵盖面很广,尤其是针对以电子方向突出的高校,不同的学科分支下面有方向不同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接下来我谈一下电子与通信工程可以报考的方向,然后根据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院校。最后提一点关于报考学校的建议。需要题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意愿报考院校的统考招生人数及历届分数线以及其它关于考研的信息综合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学科方向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由于这些学科可能在同一个院校的不同学院开设,因此除了选学校,我们还需要选择相关的二级学科的方向由此来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学校推荐对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推荐的学校可从排名中获取:对于信息与信号系统专业,推荐的学校如下:对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推荐的学校如下:对于其它专业也可以依次按照上述方法来选择自己意愿的学校,选择了目标院校之后,需要根据自己的报考方向选择对应的目标学院以及导师。一点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需要自己查看一下往年该校的统考招生人数(统招-保研的人数)。一般电子类的院校,比如“两电一邮”,xx电子/邮电(科技)大学等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特色专业,招生人数也比较多;在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还需要查看目标院校的初试及复试专业科目,之后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在专业课上面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金榜题名还是换目标院校。以上是自己的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在相关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们,祝你们成功。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满月酒

电子类专业最好的60所大学排名,考上前10所就到赚了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电子学、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微波技术等专业,主要培养集成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当然,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学科,每个学校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方向就业前景也不尽相同,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来说,除了考研、公务员以及一些事业单位外,更多的只能从事一些电子产品的销售工作,因此毕业薪资还算比较高。电子信息类专业情况如上图,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情况,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类专业最热门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其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而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每年也有较多的毕业生。从毕业生的薪资上看,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月均超过1万,但这个专业比较冷门,其次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毕业薪资也非常高,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五年的平均薪资也达到了9K以上,反而最火的电子信息工程因为毕业生人数众多,平均薪资最低。电子信息类最好的大学排名当然,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与毕业学校具有一定的关系,小编整理了60所电子信息类专业最好的大学,供有需要的同学参考。电子信息类专业最好的大学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它们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教育部评为了A+学科,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只被评为了A级。电子信息类最好的大学排名从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上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一流建设学科的大学有5所,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中山大学,但中山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科排名比较靠后。从最好的前十所大学看,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外,非985大学有两所,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还是比较好的,要是考上了可就赚到了。电子信息类最好的大学排名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的课程主要集中要物理层面,如半导体、光电子、工艺等,因而要找一个对口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但相比其他的专业还是要好很多,每年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都有一定的岗位需求。另外,对于这类专业,小编比较推荐读研,目前电子类专业硕士以上的毕业生工作、待遇都还是很不错的。一个赞就1分了,还是每天都求一下吧!

天下无道

大学教授介绍:选择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当于捡到了金元宝!

在当今电子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发展速度惊人,已经普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中的电视、办公桌上的电脑,还是我们手中的手机,打开这些电子产品的外壳,就会发现有很多绿色的电路板,在电路板上有很多的芯片。一些好奇的同学可能就要问了:“这些电路板和芯片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问到这里就牵扯到一门专业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那么,什么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专业毕业后主要能做什么呢?就业前景好吗?又有哪些王牌院校值得推荐呢?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是电子学的一个分支。最初是从凝聚态物理和光学物理划分出来的专业,后来随着企业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而单独开设。本专业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技术。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是学习如何通过设计并使用集成电路、芯片,让电子设备更加“微小”。其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哪些课程?微电子学专业课程很多,学习起来非常消耗脑力,主要学习固体电子学、微电子电路板、集成电路设计原理、集成电路CAD等理论课程,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工艺是微电子的“三大板斧”。另外,本专业还要进行模拟电路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等大量的实验操作。其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好吗?毕业后主要能做什么呢?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所以国家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毕业生很好就业,大有可为。记得安徽大学的陈军宁教授曾在新生报告会上这样介绍道:“欢迎同学们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你们选择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相当于捡到了金元宝!”话中透露出本专业的光明美好。本专业就业有两大方向:一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到通信业、制造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工作。一般情况下,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从事硬件工程师的工作,主要负责器件制作和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和开发、版图设计等。另外也会从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从事相关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二是本科后再读研深造。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在招聘时青睐硕士研究生等以上学历,有志在微电子方面发展的学生会继续读研,报考方向为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其四,“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哪些院校是翘楚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院校的发展水平参差不一,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例如清华大学的整体方面都很强,尤其以设计为上乘;北京大学的微电子工艺誉满全国,器件也是佼佼者;电子科技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在通讯方面研究能力很强,尤其是在工业器件和薄膜集成方面的实力最为突出,国内无出其右。下面推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王牌大学:除了报考这些翘楚院校之外,考生也可报考南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强实力派院校。总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操作性和技术性特别强的专业,尤其注重物理和数学,如果考生对数学和物理比较感兴趣,那么报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或许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大踢爆

电子类选光电还是微电?学姐:选微电子,微电子就业好

电子是学微电子,还是学光电子呢?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给人推荐理工科的专业,第一选择计算机类专业,第二选择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呢,包括计算机,软件,物联网,网络工程等。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电子科技,生物医学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基础的的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是所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石。没有电子科技专业,可以说就没有现代科技,没有现代文明,现在所有的现代科技都是建立在电子信息基础上。包括通信,微电子,光电子,芯片等。当然这个专业厉害的院校其实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两电一邮:今天咱们主要面对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家长,讲本科专业的差别,研究生专业以后具体再说。高考报考时候,很多知道学电子专业好,但是后来发现带电子的专业还真不少,而且分不清,到底咋回事比如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器件。具体来说对应本科专业基本是两大专业,四大方向。两大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四大方向:对应的基本是电子的二级学科,基本是光电子,微电子,电磁场电磁波,电路系统。今天咱们直说电子科学与技术,那基本就是两大方向:光电子,微电子。这个要分两种情况,一般大学里面,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一个专业。而一般比较专业的大学,比如西电成电,会有很多这个专业。咱们一一来说,今天只说光电子,微电子,不说电子工程。扯了那么多,其实也没啥用,好了,咱说光电方向,和微电子方向学习课程到底区别在哪里。其实电子科技大学几十个专业基本区别不大,基础课程都一样,反正本科生主要是打基础。基础课程都是:信号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量子力学等电子科技的大概的基础课程一般是比较难的,不但有通用的工科课程,还有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学者非常难,光电子和微电子都是比较偏物理的学科,因此学习不容易。然后光电方向基础课,光网络,光纤光学,信息光学等。电磁场与电磁波、激光原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纤通信,微电子方向基础课: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先进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电路设计等。微电子器件,微电子技术学科前沿、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基本上两个专业大学基础课都差不多,很多大学没有细分,也就大四几门课不一样,其他都一样难,而电子科技大学和西电学科分得比较细。目前大学的电子科技基本都差不多哦。至于考研:一般光电的考: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微电子的考:微电子与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对于选哪个专业,我个人建议,选择微电子,微电子比较好找工作,而光电更偏重基础一些,而不太好找工作。当然对于学校学科实力强弱的事情,根本不用去考虑,热门就是好。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其入不距

重要举措,集成电路升为一级学科,聊聊国内最好的微电子高校

贸易战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就是芯片。芯片是我国明显的短板之一,如果这个能补上,我们就没太多问题。这几年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投资了不少企业,同时加大力度培养人才,现在集成电路人才的收入大幅提升。在贸易战中,人才是关键。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人才,国家又做了一重要举措。2020年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将集成电路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的提案。一般说来,一个二级学科提升到一级学科,表明了国家对这个专业的重视,也表明了产业有大发展,急需人才。比如软件工程,在2002年,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独立出来,升为一级学科,很大地促进了我国的软件发展。现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不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差,甚至更为抢手。集成电路应该也会类似。这两年,我国新建的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资助也是极为有力度。集成电路人才极为短缺,尤其高端人才更是难求。在哪些学校读集成电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学校的集成电路的专业比较好。在具体介绍大学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总的原则。集成电路专业一定要在好学校读,最好读博士。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集成电路专业一大半的课程是物理,只有好学校才能讲好物理。我们看看清华大学微电子专6业的核心课程,里面跟物理相关的有: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电子学、量子信息学引论、纳电子学导论……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学校的微电子专业设在应用物理系下面。但是,单有物理并不能学好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里面还需要很多电路的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锁相环电路……学了这么多知识,是不是也可以学好集成电路了呢?还不行!集成电路是包括了方方面面,先要功能设计、再逻辑设计、逻辑综合、仿真验证、设计出芯片,然后还要去流片、测试,中间需要考虑工艺、流程、材料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除了理论之外,更需要实践,把这些流程走下来,有经验,读一个博士是起码的。讲完这些,我们可以聊聊哪些大学最好。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最好的大学就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名单。在2003年,国家批准了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浙大、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科大和电子科技大学,这9所大学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清华、北大、复旦、浙大、西电这5所大学的基地是科技部拨款,其他大学是自己筹款。2004年,国家又批准建立了6个人才培养基地,包括:北航、西交大、哈工大、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西工大。2009年,又增加了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福州大学等五所高校。在2013年,国家又开始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2015年,国家批准了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有: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电、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因此,以上这些就是有最好微电子专业的学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微电子专业最早在1957年成立,在1980年成立微电子所,现在则是微电子和纳电子学系。清华大学的微电子系应该是国内最好的系,我国的微电子人才基本都是清华系的,至少可以说撑起了国内集成电路人才的半壁江山。比如,对标台积电的中芯国际的几代领导人:江上舟、张文义和赵海军都是清华人。中国最先进的闪存企业,兆易创新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朱一明、罗茁和舒清明,还有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都是清华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微电子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的,在1956年开设。我国的微电子专业都是黄昆、谢希德等老一辈院士在北大开了个培训班之后,创建起来的。所以,北大是中国微电子专业的发源地之一。北大微电子专业的领军人物是王阳元院士,在国内有很高的声誉,另外,北大还有一个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微电子专业也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的,由谢希德院士主导,在1958年创建。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严晓浪教授在微电子专业很活跃,浙大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推动者,现在浙大是全国集成电路工硕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也是很早开设微电子专业的学校,1959年招收本科生,1987年成立微电子研究所。其他的学校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体来说,长三角地区的微电子都很强,有5所大学入选人才培养基地;其次是北京地区,也有5所大学入选。这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很有关系,大量的企业在长三角和北京。从我国现有的集成电路产业来看,目前的人才还远远不够,也许以后还会再增加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不过,从高端人才来说,应该还是这几家最好。现在是集成电路人才的黄金时期,喜欢的学生可以投身进来,大有可为。

事君

过复试线即录取!这7所神仙院校专业竟然等额复试

从最开始择校择专业、到准备公共课专业课、再到初试复试和调剂,你可能要花上一年甚至以上孤独又折磨的时间。可是,有的伙伴付出了不少的时间成本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却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这是什么情况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考上研但是不录取呢?这种方式竞争激烈,往往会刷掉一部分童鞋。但你可能还不知道,有些院校专业实行的是“等额复试”,只要复试时无大错,就意味着拟录取,这也简直太优秀了!01.“等额复试”的院校专业我们这里以20考研的专业为例,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你的报考院校专业呢~ps:复试比例1:1.2意思就是,如果招100个人会让120个人进入复试,最后再刷20人。等额复试的意思就是招100个人让100个人进入复试,复试合格后全额录取。辽宁大学(1)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去年在复试基本要求中提到,除070205凝聚态物理一志愿考生采取差额复试形式之外,其余专业一志愿考生采取等额复试形式,调剂考生一般也是采取等额复试方式。(2)轻型产业学院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方向一志愿考生采用等额复试,调剂考生一般采取等额复试方式。(3)其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也提到复式方式:调剂考生采取等额复试。西北大学西北大学法学院全日制法学硕士专业,去年拟招生25人,进入复试25人,一志愿复试结果显示25人全部拟录取。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去年参加复试的37名考生,除了一名缺考没有复试成绩,其余全部被录取,直接就相当于1:1等额复试。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去年原计划拟招生55人(不包括推免的55人),一些参加复试的考生表示有接近140人进了复试,全部被录取。查看了其官网发布的拟录取名单,上面确实共计144人(不包括推免人数)。江苏大学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在第二次调剂复试中,7个非全名额全部院内调剂接收!新疆大学新疆大学全日制会计专硕去年有大量调剂名额,根据其官网提供的2020复试名单来看,进入复试356人,而招生人数是468人,就意味着进入复试100%录取,还余下112个调剂名额。02.毕业延期了怎么办?虽然上岸的小伙伴遇到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小,毕竟都能考上研了,学习能力肯定不差,成绩也会相当不错。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是由于某种原因摊上事了,也不要过于慌张,以下这些建议或许能帮到你。1、到报考的学校官网去查看相关信息,看学校对这块具体是怎么要求的,每个学校的政策都不一样。有的或许可以申请保留学籍,也有的可以提交延迟毕业证明等。2、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网上寻求答案,可以联系本科辅导员问下对策。他对本科学校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多,看看怎么补救,或许还能跟上面说上话,很有可能会帮到你。但也不要把希望全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也要动起来,可以去学校教务处去问,一个一个问过去总能找到具体负责这个事情的人。3、虽然教育部政策是这么说,但可能也有一些学校还没有实施取消清考这个措施,还是可以补考顺利拿证的。还有,听说一些学校有考上研究生会提前给毕业证之类的政策,毕竟学校还是希望你能顺利读研的,对他们也有好处不是,应该不会太为难你。4、公选分的话很多学校都有资格证(比如说驾照)抵换学分或者发表论文抵换的政策。03.今年会网络复试吗?21考研会不会线上复试,取决于未来1~3个月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如果复试前全国基本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地区出现封闭式管理的情况,那线下复试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像去年初试前,几个省份有地区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那么线上复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或者可能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试办法。大家其实也可以参考12月份初试时的情况,尤其当时处于中高风险的地区,疫情防控力度还是很大的。很多同学考试前都需要配合流动调查、核算检测、隔离等等。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这样一来,防疫成本自然很大。不同于初试,由于大部分考生的报考院校都不在本省,因此如果线下复试,考生的跨省流动性很大。我们可以测算一下这个流动数据:2020年研究生招生在100万左右,如果复试差额比例按最低的120%来算,去年参加复试的考生数量至少有120万。今年教育部明确硕士研究生招生将继续稳步扩大,意味着今年参加复试的考生会比120万还要多。如果届时疫情还未结束,线下复试这样大规模的人员跨省份流动,国家和社会关注度都会比较高,极有可能和去年一样,由院校自主采取线上或者线下复试方式,并且院校采用线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已经有了去年的线上复试经验,其可行性已经经过验证。总之,无论是差额复试也好,等额复试也罢,都需要大家认真准备,努力是上岸的最佳保证。在此提前预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顺利上岸~最后说一句,应届生注意了,如果你考上了,也要注意还有期末考,以及明年的论文!任重道远,继续加油了各位!好好准备复试,期待你最终上岸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