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期间,你必须结交这三种朋友!研二学姐:受益匪浅!请致天下

研究生期间,你必须结交这三种朋友!研二学姐:受益匪浅!

从大学生活进入研究生生活,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大学的我们或许还是懵懂的青年,但是进入研究生生活时,我们没有了懵懂,更多的是成熟和对未来的规划。所以在读研期间,你一定要结交非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一定会在你未来发展的某个阶段给予你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促使你更快更高的发展。研究生期间,你必须结交这三种朋友!研二学姐:受益匪浅!第一种朋友:同学院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每一位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都一定明白自己的师兄和师姐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在校期间的帮助,还体现在毕业后的工作上的帮助。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在学习上能够给你分享更多自己总结的经验,能够给你告诉你那些你不知道的学术坑,同时还可以一起交流论文的写作和数据的分析。此外,在毕业时可以咨询自己的师兄师姐目前,你所热衷的行业是否有很大的发展?以及目前这份工作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压力等。这便是你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前提是你必须和自己的师兄师姐成为朋友,不然他们很难给你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第二种朋友:你的导师朋友。在研究生期间,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硕士导师甚至是博士导师,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和这些导师的关系一定不要局限在仅仅是彼此认识的程度,需要经常的沟通,和我们的导师做朋友。曾经很多研究生表示,你的导师就是你读研期间最大的财富。因为他的一封推荐信将会令你省去很多的就业麻烦;他的学术经验和教训稍微给你一点,你的学术之路便会更加的坦荡;他的人脉关系稍微给你利用一下,你便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和导师做朋友,而不是仅仅只是师生关系,因为他们对于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第三种朋友:其他学院的研究生朋友。三年期间,一定不要仅仅是局限在自己特有的交友圈子中,更不要认为只要和自己学院的学生有一个好的关系就可以了,这都是极为不正确。因为你还需要将自己积极的解放出来,在参加研究生院的各种活动时,和其他学院的研究生交朋友,这样可以拓展你的交际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子给自己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将自己能够顺利的推销出去。以上这三种朋友是你在读研期间必须努力通过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养和他们做朋友,有了这些朋友,你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感受到他们对你的帮助。

载歌载舞

学姐告诉你真实的研究生生活是这样的肯定有很多是你没有想到的

每个考研的同学都憧憬着研究生生活的美好,前几天我们更新了研究生生活中那些不太如意的经历今天我们重新来伴随一位南京的学姐带我们走进真实的研究生校园生活吧。下面是学姐的自我表述。9月14号开学那一天,拖着行李来到我已经待了四年的南京继续读研,没有了本科开学时的欣喜,报道那天人是真的多,25层的宿舍楼等电梯真的拿命再拼,拿了宿舍钥匙先去了宿舍,发现只有一个室友在,热情的打了声招呼,才发现自己是去的最晚的那一个,不过很高兴的是终于只上了上床下桌呀。宿舍环境还是蛮好哒,独卫,空调加阳台。眺望远方是玄武湖和紫金山,毕竟是住21楼的孩纸呀。宿舍另外三个个妹纸,一个山西,两个江苏,庆幸的是妹纸们性格特别好,相处的十分愉快呀!开学的第二天,就先是开了研究生的新生欢迎会,有个很牛的学长发了言,感觉自己心潮澎拜呀!这个迎新会从八点开到了11点半,差点没饿死我,学校有新老两个食堂都是三层,有各色好吃的,炸鸡饭呀,米线呀,水煮肉片呀,铁板饭,砂锅等等,太多啦!校里的会开完,就是院里的会。看到了代表发言的老师,就是我选的那个没要我的导师,瞬间有点好气哦!校里得会开完好像就没啥事了,但是心里一直挂念着15号注会的考试,于是果断的去了图书馆。别人都说我们这届幸运,因为学校见得新的图书馆刚刚可以用了,进去一看果然设施很好呀,所以我可以多学一点了!18号正式上课了,第一节课是下午连上四节,还是那个之前不要我的导师上的课,所以我还是有点气的呀,我不要面子的嘛!话说好久没上课,连上四节课,简直要命。而且上的是CPA会计,而我看CPA已经两个多月了,不想听她说说。这就是第一年有会计专硕的劣势吧,因为没经验,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丝丝的失落,因为和我的期待完全不一样。更不能理解的是每门课都要分小组,进行讨论,在我看来那些讨论真的很没意义,还浪费时间,所以每节课我果断选择了看CPA,准备安心考试,感觉自己有点小傲娇呀!不过啊,我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外教课,之前一直没体验过这样的课,所以特别感兴趣,外教老师上课的风格我也很喜欢呀,哈哈!说说我的导师吧!暑假里我一直没联系导师,因为被自己心仪的导师拒绝了,所以对这个随机分配的导师实在不想提前联系,所以呢在开学第三天,我发了封邮件给我导师,导师让我加他企鹅号。被这突然的邮件吓到的我赶忙加了呀,然后导师就和我吧啦吧啦开始说了,意思是让我快看文献,赶快确定论文题目。我当然对导师的话放心上啦,可是我15号还要考CPA,所以对看文献的事没咋放心上,打算考试结束在看的,过了一周,在周六下午,导师突然企鹅号找我,问我看的怎么样了,让我给他汇报一下!我哪里看了,瞬间很尴尬,只能实话实话说,我准备下周在看。导师一听我这话就炸毛了,立刻就说,下周还有下周这周一定要看还说两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不要浪费时间。感觉被打脸了,有点难受于是乎我就和导师说我15号要考注会,可不可以之后在看,到时竟然答应了说可以。不过我感觉我导师好奇葩,我问他要不要见一下,我导师说不用了,有事企鹅号找他。所以开学20天没见过我导师。说实话,这考研的生活和我想的太一样。生活上我感觉比以往更加丰富,学业上感觉差距很大。因为南林是去年第一年招的会计,课程基本上都是注会的内容,其我本科就是CPA方向的,所以那课总不想听,不过上课至今也没听过我的学费是一万一年,终于知道咋这便宜了,因为没有校外导师,哎,感觉以后实习有点难耶。再说说我们宿舍楼吧,是男生女生混住的,女生可以去男生宿舍,男生也可以去女生宿舍,是不是很好呀,我本科宿舍一共六个人,两个国庆回家,就我和另外三个聚的,其中两个还带了男票,她们男票我也都认识。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室长,室长和请我吃饭的那个室友关系比较好,平时也经常聚,所以在饭桌上两人聊的不亦乐乎吧!另一个室友现在南京一事务所工作,和她关系也就一般般。所以我觉得这饭吃的真是很尴尬,可能是我觉得聊的话题我都插不上嘴,她们现在都是工作的事,说实话我也就兼职过,正儿八经的工作也没咋做过。她们说的那些我又不能太多说,毕竟我也不咋懂,那种尴尬的感觉实在不想经历第二次。当初考研的时候,宿舍就我一个考研,当时的氛围就稍显有点格格不入,可是毕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不能为了别人的想法,而放弃自己所追求的。可是每当我和她们聚完餐我就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我也不能确定几年之后自己能否有别人更好。可能我自己也有点小心眼了,也许我室友她们觉得很正常,不唠叨了,感觉自己像个老太太。外教老师是真的可爱,和我们探讨了食物危机的问题,最后来了一句,他没啥可说的了 ,然后就提前20分钟下课咯。星期日的CPA考试不准备去了,感觉有点刺激到我了,因为完全没准备感觉自己最近太颓废,活的太没目标,准备要改变一下,准备好好看文献,好好准备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还要重拾之前的五公里跑步。看了这位学姐的研究生真实经历你有什么想法呢?不管咋样全力以赴做好现在的事情,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雨中花

考研经验分享交流篇4

考研经验分享交流首先我先描述一下我每天的日程大三下学期每天6:40起床,7点左右到自习室,这时自习室的门还没有开,所以会在外面背半个小时左右的英语单词。背完单词之后上午剩下的时间我都会放在数学上,11:20左右出去吃午饭。午饭后会午睡40分钟,醒来后接着学习数学(在上学期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放在数学上的,因为下学期专业课、政治会挤占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数学最好在上半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3:30左右会做一篇英语阅读,然后进行全文翻译以及看讲解视频。5:30左右会去吃晚饭,吃完后会做英语的长难句每日一句。剩下的时间会看专业课书、视频以及做做课后习题。9:20左右自习室关门,回宿舍,有时晚上回到宿舍后也会看看视频。每周日的下午5:00之后是休息时间(每周最幸福的时间,过得超快)。大四上学期每天6:20起床,到自习室后背单词,上午仍然学习数学,下午给数学的时间会缩短(下午一般会再学一个小时的数学,到最后一个月下午就没在花时间在数学上了),然后依次复习英语、专业课、政治。晚上回宿舍会学习政治。各科的时间分布根据具体的情况自己做调整。接下来我谈谈每科的复习过程英语:背单词贯穿考研的整个过程,我当时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视频,我觉着对我来说看恋恋有词视频效用不大,而且浪费时间,所以我并不推荐大家看单词视频,直接背效率最高。在大三上半学期每天会做一篇阅读,然后全文翻译,查找出不会的单词,第二天进行背诵。从暑假开始会成套地做真题阅读,做完一套后的几天每天弄透一篇,一份试卷大概会花一个星期结束掉。如果语法不好,可以看看考虫的语法视频。作文是听得考虫的网课,准备作文大概从10月的下半月开始的。政治:暑假可以开始看视频,做1000题,和我一起考研的舍友看的是徐涛的视频,我看的是考虫的视频,这个因人而异,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就好。后期肖秀荣的四套卷必须好好背。做套卷的时候选择题要拿到35分以上,政治总分才可能上70。专业课:专业课早准备,因为分数很高。我专业课是从5月份开始准备的,但是9月中旬矿大换了专业课,所以之前的准备全部作废。当时崩了一次,但在研友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所以考研绝不是孤军奋战,选择几个靠谱的研友是有必要的。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要求不一样,我也不做太多的分享,如果有想考矿大产经的学弟学妹可以单独联系我。数学: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刷了三遍,除了线代部分,因为特地买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书,所以线代辅导书也刷了三遍。概率也要好好的复习,不要觉着它简单而不重视。视频看的汤家凤老师的,还做了1800。真题做了一遍,第二遍只做的错题。我数学考得不是很满意,可能复习方法也是有问题的,学弟学妹有疑问可以请教其他的学长学姐。最后我想说,每日做计划,十分有用。考研的过程虽然是挺痛苦的,但是考研结束后当你回头看,就会发现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是如此珍贵且有意义。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考研切忌眼高手低。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以上只是自己一点简单的看法,学弟学妹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不要让我的个人经验而影响你们的进度。加油!!!

气息沸然

致敬研究生岁月,我想对研究生说的几点忠告

很多读研的同学或许都有这样的感慨,学校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步入社会的人怀念学生时光的无忧无虑,还在学校的人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总有一个特殊的时点,供我们回顾来时的路,畅想明天的梦;总有一段人生旅程,给予我们智慧,更为我们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读研究生的你,或许迷茫,或许彷徨。但是,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会在你用到的时候变成一种财富。学问能为我们解惑。走进社会,你会面临比选课更复杂的选择,比“是读研还是工作”更难做的决定。确实,求学生涯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个阶段,我们收获知识、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甚至找到相伴一生的爱人,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人生没有回头路,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转回到另一条路的轨迹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停下来,倾听一下不一样的声音。摆正心态有不少的研究生,刚刚入学就开始到处做兼职、搞实习,想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我不是反对这种锻炼机会,只是觉得时机不对。我们不能太焦虑,也不能太浮躁,一切都要慢慢来,走好自己当下应该走的路。不要太着急去挣那些小钱,眼光要放得长远些,以后挣钱的机会多的是。把专业知识学好,这是你将来的立身之本,也是最好的投资。做好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我们之所以称为研究生,就是因为研究才是本阶段的主题,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干的事情。什么是研究?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当我们步入职场,遇见新问题,我们将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才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收获。多跟导师交流,更要学会独立研究生一入学面临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选导师,导师既是你研究中的领路人,也是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有想法,有问题,一点要多跟导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而不能被动地等待导师来找你。但是,当研究生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主要靠自己,指导教师的作用应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第四位的,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学会独立,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心怀理想和世界读研究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求卓越,还是甘于平庸?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树立一个自己的目标,当你心中真正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你才会为其而付出持续性的奋斗,而你回过头再看你走过的路时,你所有的努力已经变成了你的习惯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辛苦与艰难。我们需要有自己抱负,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理想。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们每一位研究生一定要有成为世界人的觉悟,让世界接受你之后,你才能改变世界。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积极地去了解世界,世界才能接受你,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而要学会与外界接轨,开拓外界视野。最后,一定要珍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一切的保证。许多研究生一味透支健康,不规律安排作息、熬夜做学问甚至打游戏、不注意饮食等等,这些习惯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长期看来后果非常严重。改变自己和积累资本都是非常痛苦的,我们一起共勉!更多研究生话题敬请关注:身在研途

强力忍垢

餐桌上的交流解开研究生成长的困惑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让不同专业,素不相识的研究生和导师面对面坐在一起,他们会交流些什么?上海交通大学每周一次的“谁来午餐”研究生师生午餐会,如今成了学生中最抢手的活动。在这场餐会上,研究生面对自己父母都不愿意吐露的困惑、面对自己导师时的紧张都在餐会上得到了解决。 用餐会的组织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龚强的话来说:“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导学关系也会不断变化,让导师和研究生增加了解,才能提升导学关系,从而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往往是研究生遇到困难时首选的“指路人” “跨学科研究这么火,我的研究方向该如何选?”“一路读书到现在,我的同学早毕业的都已经功成名就了,我很怀疑自己读博是否是错误的选择。”“我不清楚未来究竟想做什么,到底怎么办?”……日前记者参加的午餐会上,围坐在餐桌旁的不同专业研究生向并不相识的导师们提出的困惑几乎都与前途有关。 “新方向是实打实做出来的,不尝试永远看不到。”“我从没见过有人二十多岁就成为院士,做学问要基础扎实,更要沉得下心。”“当年我写论文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钻进文献堆,几乎看完了所有相关文献。”……五位不同学科的导师分别详细述说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感受,失败、波折和坚持后的成功,让不少学生茅塞顿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研究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希望向老师求助。有学生告诉记者,读大学后父母和自己的交流减少,尤其远离家乡更是如此,交流往往局限于“吃没吃饭”“缺不缺钱”等,但专家指出,研究生阶段,年轻人面对科研任务的压力,面对即将走向社会时的心理焦虑,往往更需要来自长者的引导,而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去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服务,专门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充分沟通交流是导学关系的重中之重。”龚强表示,推出师生午餐会也是希望给学生提供疏导心理的平台,“我们希望学生和老师多谈点心里话”。 老师的看法也许比父母更理性 “同学都羡慕我手速超快。”今年研一的刘可也“秒杀”到了和导师一起吃饭的机会。她的最大困惑在于要不要继续深造读博。刘可的父母都是博士学历,但在未来规划方面,父母依旧无法解答女儿的疑惑。究其原因,或许是“父母”这一身份带来的“枷锁”。 刘可告诉记者,她曾经试探性地和父母讨论读博这个话题,但是父母流露出的是对她的年龄、就业前景等多重因素的考虑,“他们有点担心我博士毕业年龄有点大了,会影响婚恋,建议我成家或者工作之后读在职博士”。 这个话题也就此在家里戛然而止,但在她看来,读博的关键点在于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合适。这些问题,或许只有同专业的老师和学者才能客观解答。同为女性,刘可的迷惘和担忧,药学教授李晓波也曾经历过,李晓波选择了追随自己的愿望。“听了李老师的经验,我决定沉下心来做科研。”刘可说,就像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被推出去了,她感到如释重负。 “并不一定是最熟悉的人才能解答我的疑问。”另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如果自己有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首选学术大咖进行提问。但是一般两种情况下自己才能卸下心理包袱吐露心声,要么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师长,要么就是像今天这样,面对不熟悉但在校园内有口皆碑的老师”。 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不止科研指导 如今的研究生和导师对于导学关系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龚强告诉记者,学校对研究生培养进行过调研,发现不少学生希望导师在科研之外,能够给予更多关于人生经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尤其期待自己迷茫无措时,导师能够“指一条路”。 然而,大多数研究生入学后因学业、就业等问题产生压力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学术问题就不好意思找导师”。尤其是新生,即便有人生中的困惑,也常常会顾虑“科研还没有眉目就有迷茫,简直难以启齿”。让研究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同时让更多导师了解研究生究竟在想什么,是学校组织这次午餐会的初衷。 历史系讲师赵思渊也参加了午餐会。当时硕士新生宋胜男就抓住他提问:“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后文科生就业会不会更难了?”“文科生的价值在哪里?”“怎么抓住潮流从事跨学科研究?”…… 赵思渊告诉学生,其实不仅文科生,他和不少理工科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更担心自己与时代脱轨。“毕竟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太快了。”赵思渊说,迷茫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走出迷茫。他以自己的学术经历举例,在新文化史研究较热的情况下,自己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听从内心选择了热爱的经济史研究,“这样即便你要坐很长时间冷板凳,但是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感到迷茫”。他鼓励宋胜男,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必须理清自己的爱好和愿望。 对上海交通大学而言,午餐会的举办也像一场师生沟通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学校邀请的导师要不是由学生投票产生的“凯原十佳”优秀教师,要不就是获得教书育人奖项的教师,或者本身就是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中成就颇丰的教师。据了解,未来学校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丰富午餐会的形式,加强研究生育人工作。

考研经验分享交流

对于要准备考研的你来说,在各个科目怎么学习方面肯定有了很多的了解了,我根据自身的经验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三大点:选择、时间安排和调剂。首先是选择,在考研初期甚至考试结束的那一天,很多人都不是很在意这个问题,但是当你一旦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准备走调剂这条路,那你一定会经常听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这里的选择到底指什么呢?它其实指的是学校和专业选择问题。对于选专业,大家基本都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了,只是需要去细化方向,没什么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跨专业的考生,特别是大跨的同学,一定要考虑好,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跨专业的同学基本上等同于放弃调剂机会的,大多数学校不喜欢没有本科基础,调剂时根本不会给你机会去参加面试。这也不是说一志愿上线的人就可以万事大吉,跨专业在一志愿上线的状况下,面试也需要比同专业的人更优秀才能确保自己能上。当然这个情况比较适合我们文科的同学,理工科会比较好一点。选学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基本上决定了你整个考研成败。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去选择学校:一是有喜欢的城市或者区域,那就是拿个本子把这个地区所有的你能接受的学校写下来,再根据学校的要求配合自身条件去选择;二是有特别喜欢的学校或者非985211双一流不上的同学,也是拿个本子把这个地区所有的你能接受的学校写下来,再根据学校的要求配合自身条件去选择。那么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那就是如何选一个适合自己实力又不错的学校。大家一定要去学校对应的研究生官网上看研究生教育或者招生模块的各种文件,如果2020年的没有出来,可以参考2019年招生简章和招生具体人数。你需要看的是学校对你的英语计算机及学历要求、初试考试科目、专业课指定书目、你选择的研究方向的具体招生人数、往年国家线和学校分数线。这里面的每一项都很重要,你们将对应学校的要求写下来,再去选择会比较全面、透彻。选学校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值得你停下所有事去花一周好好对比选择。我身边或者网上有很多学校选的不好的,明明分数很高最后只能走调剂的路,最后上了双非学校的。又或者是对自己实力不自信,考的很高,报的学校不是很好的诸如此类。正确看待自身实力,好好选学校才是通往成功的路。其次,讲一下学习时间安排,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紧张,不要攀比,保持自己的速度,慢慢走到最后的时间就可以了。考研界一直有一句话:“考研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如果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让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句标准鸡汤,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考上的人来说,在考试之前大家心底都是有把握一定能上的,不管是过国家线,还是考上目标院校,或者最终有学上,在你上考场前就已经定了。要想做到这样,那就需要大家内心有明确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完成它。和大家说一下我的学习时间吧。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考研,3月到五月每天学习两个小时,主要是数学和英语基础学习;6月期末考试至7月上旬实训完全没有学习;暑假48天保持每天6小时学了30天整;9月开学开始平均每天10-11小时的学习,直到考试前。大家不要慌,这所有的时间里面我前期学五天玩两天,9月开始学六天玩一天,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太好也会学五天玩两天。考研的时候我见过很多一天也不休息,还保持10小时以上学习的同学了,最后考的也就还好,对此我想告诉大家真的没必要,除非你真的要去考C9或者超级厉害的学校,不然真的可以每周休息一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需要做的是计算距离考试的日期,每个月一个大目标,再细分为每周一个小目标,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它。再保持适当的休息,有一个好心情,这样学习效率会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最后是调剂的问题,很多人在确定一志愿上不了线的情况下会非常超级,盲目相信网上的信息,相信早到早得,去玩了就没有机会了。这真的是非常错误的观念,除非你非常有关系或者对手非常有关系,那你就安心看调剂信息,别慌。在出分数到调剂系统开是最起码有十天的时间让你去搜集信息、准备调剂。在搜集信息的时候,你需要去学校研究生网站看他们的调剂信息,包括本科要求、英语等级、各科分数线、拟调剂人数、开调剂系统时间、面试科目、专业课书籍、面试流程这些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调剂群搜集一些可以调剂的学校,再去调查一下具体情况。根据我调剂的经历来说,大家填调剂系统的时候,因为我们本科的原因或者你的分数没有超过分数线35以上的话,不要轻易填上海、杭州、南京或者大城市的排名还不错的学校,好一点的学校会直接拒绝你,其他学校会锁着你的志愿不拒绝不同意,直至你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失去很多其他机会,那些其实还可以,也愿意接受你的机会。如果你的分数还不错但是不是特别特别高的话,推荐你福建师范大学(这个学校调剂系统开放时间很快,发完就不再发了,比较靠谱,复试比例低,分数还不错的比较推荐)、浙江师范大学(这个学校复试比非常低,基本拿到通知去了就能上,但是分数卡的比较严)、南京财经大学(这个学校还是可以调剂的,不要害怕,分数还可以是可以填的)、华侨大学等;如果你的分数在分数线上10-20分,推荐你南京审计大学(给很多人发调剂信息,复试科目有点难,需要好好准备)、上海师范大学(这个学校学费有点贵,还喜欢相对低分的同学)、安徽财经大学(财经类院校里面还是不错的,就是地方有点偏);分数在分数线周围的你可以直接看一下A区比较偏的地方的学校或者直接去B区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在调剂系统开的时候,如何填学校真的是争分夺面,非常重要的,你在填完学校后,注意调剂群里面有没有和你填一个学校的同学,时刻注意他们有没有收到通知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没有希望了。我今年是考了372,经济类国家线345,我填了一些学校,南京审计、浙江财经、浙江海洋、上海海洋、上海对外经贸、上海理工,这些学校基本都是没有回复或者拒绝我的,给大家参考一下吧。据我所致这些学校接受的基本都是380及以上的同学,所以大家慎重选择调剂学校。考研人数逐年增加,做好前期准备,调剂的时候积极参加,能走就走。最后,希望大家都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目标!

肥皂盘

研究生期间该怎么和导师相处?这3点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毕业!

研究生期间该怎么和导师相处?这3点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很多大学生考研通过后,自己的研究生之路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接自己的依然还有很多的挑战,甚至比考研都要难,尤其是在研究生期间怎么和导师相处和沟通,这是很关键的,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否顺利毕业。1.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很多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会觉得老师的能力水平和经验不够,担心会教不好自己,这种想法是大忌,要知道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导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个人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在某方面是得到公然的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导师,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创造奇迹。2.学会独立和自控这是作为一个研究生必须做的事情,作为研究生没有导师会整天催着你学习,这时候就要全靠自己去钻研和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的和老师沟通交流,其次就是自控了,面对着更自由的时间支配,自己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有着很强的自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度过研究生时期顺利毕业。3.多和导师沟通交流研究生本就是不断的去研究一个问题,不断的突破和寻找答案的过程,研究生导师作为过来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给到学生很好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这时候多和导师交流能更好的帮自己理清思路,少走很多的弯路,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导师能看到学生的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这时候沟通就变得很重要了。因此,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细节,不仅能顺利的毕业还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大家觉得研究生期间和导师相处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吗?把你的意见留在评论区里供大家参考吧。

鸟润

清华大学举行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会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8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会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应邀作题为“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副校长、教务长杨斌致辞并作题为“研究生培养如何向制度、管理和文化要质量”的主题报告。副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杰主持会议。洪大用作主题报告洪大用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新中国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人民生活出现了新需求,我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技术经济竞争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意义,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明确了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定位;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四为方针、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分类发展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明确了优化学科专业、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评价制度、加强质量管理等工作任务;强调了研究生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洪大用提出将尽快印发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督导指导和示范引领,注重强调科学性、体系性、协同性、持续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杨斌作主题报告杨斌分享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习体会,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等重要指示,强调学校在接下来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中要从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杨斌提出以“研”突破,迸发创新活力,加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他指出,“研”是钻研探究,也是精通突破;“研”就意味着精细培养,也更应导学相长。以“研”突破,培养中要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水平提升;要向“入口”“出口”关要人才质量;要深化改革,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要开放融合,完善研究生教育生态系统;要建立及时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机制。杨斌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管理、文化对质量的影响,并以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破“五唯”为案例,分享了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中的思考、行动与展望。周杰主持会议会议现场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论坛暨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会也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活动的序幕。清华大学各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主管、教学办主任、研究生教育管理研修班学员、研工组成员,学校有关部处负责人和研究生院、研工部全体人员等现场参会。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等部分高校研究生院以腾讯会议或雨课堂方式线上参会。会议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来源 | 研究生院图片 | 常志东排版 | 胡琨编辑 | 李华山 程曦

若弃名利

研究生,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从学会与导师沟通做起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研究生,你进入角色了吗?》,大体意思如下:这一周,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新生已经陆续到学校报到,下周基本上都会开始进入正式上课的节奏。作为硕士生导师,大多数都会有安排给研究生新生上专业课,自然这周末就会开始准备一些材料,比如,事先找到新生的名单或者联系方式,把下周或者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先发通过邮件email的方式发送给学生,包括一些要准备的学习参考书、练习题、要阅读的论文等。但是,通常发送这些邮件之后,却得不到研究生的回复,还要再打一次手机电话才能通知到,或者拖了很长时间才回复,或者只回复两个字“收到”,连个落款姓名都没有。没有回复,说明研究生还处于平时不查看邮箱的状态,或者说还没有感觉到已经正式开学了。回复不及时,说明研究生仍然处于本科被动查收资料的状态,还没有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查看邮件和经常发送邮件的状态。回复两个字“收到”,连个落款姓名都没有,说明研究生的情商还没有在线,或者是本科阶段养成的不好习惯。虽然说现在年轻一代的研究生,都基本上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打字聊天或者发送通知,都没有养成落款的习惯。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对方发送一封邮件,对方有落款、有称呼,而且是你即将上课的老师或者你未来的领导,而你却只回复了两个字“收到”,对方会在心里作何感想?你的这种行为和与导师沟通的方式,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有人肯定会说:“作为导师,也要体谅年轻人的不容易,不要那么矫情,不要对年轻一代研究生的要求那么苛刻。”其实要求研究生回复邮件必须落款,并不是因为矫情的表现。而是将来出去工作,不在学校了,这种回复邮件的坏习惯,可能会毁了你的前程。现在不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参加各种活动,面试等,都需要通过邮件先取得联系,把一些文档附在邮件上,非常方便,也不容易遗漏,更不会因为容量不足发不出去。因此,高校里面的绝大多数学术和科研活动,仍然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如果研究生连最基本的邮件回复都十分马虎,不尊重对方的感受,只回复一两个字“收到”、“好”、“是”等诸如此类的简单文字,很显然会给对方造成一种情商和素质低的印象,这样就很容易抹黑自己在大众眼里的形象和名片,不利于将来别人对你进行帮助和提拔,什么好事都不会优先考虑你这样的人。读研究生,学术上可以做得很普通,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一旦人品和素质不行,不管你学术做得多牛逼,别人肯定会跟你产生越来越远的距离。

蒋筑英

复旦读研1年,在导师和同学之间,悟出这套人际交流经验

“令人舒服”的交往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在平等的互动中,学友之间才能无所顾忌地陈述内心想法,才可能碰撞出有意思的思想火花。笔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8 年9 月读研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读研以来,身边的师友发生了较大调整,笔者处在一个相对生疏的人际环境中,因而在人际交流方面也经历了一个适应和调整期。众所周知,研究生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学术研究”,在先辈学人的肩膀之上进行学术创新,这意味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多偏重于学校等场域。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是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同文史哲研究类似,其性质迥异于理工科倚仗科研课题团队进行研究的属性,因而在研究生活的人际交流中主要涉及妥善处理与导师和学友之间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导师之间:主动与靠谱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意味着我们告别了本科阶段“只消费,不生产”的学习阶段,需要我们在了解以往学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为新知识的积累贡献自己的智慧。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导师之间良好的人际交流不管在日常的学习研究还是在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一年来的摸爬滚打,与导师之间关系的妥善处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研究生自己的角度来说,是要增强自己学习和交流的主动性;从导师视角来看,则是要做一个做事靠谱、做人踏实稳重的学生。笔者的硕士生导师是复旦国务学院李辉教授,李老师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闻名,平时除了学术研究之外,也承担了一些社会兼职活动,因而较为繁忙。硕士一年级开学初,征询李老师意见并幸运成为其研究生后,笔者便投身于研一的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虽然课业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忽略了与导师的交流沟通,这样导致的问题便是在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设计时间上比较仓促。虽然开题报告顺利通过答辩,但当时的局促仍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当时反思,这类被动局面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想象”中预设了导师很忙,自己的一些幼稚想法不应该去打搅导师;另一方面则是笔者对导师的研究议题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觉得同导师的交流更多只是笔者单向的学习,难以令导师也有所启发。认识到这一问题后,笔者首先从期刊网站上下载了导师所有的著作成果,花费了几周时间进行了系统阅读。然后将自己的阅读体悟和存疑之处进行整理,同导师主动通过邮件约定时间后进行请教。不料,与笔者先前预设相反,导师非常热情,也对笔者的阅读想法和部分观点表示赞赏,并告诉笔者“平时多联系,有问题就来找我”。主动的交流和请教,打破了笔者对导师先前存有的刻板印象。从此之后,笔者每个月基本都会主动与导师约时间进行交流,探讨一些最近的阅读体悟、最近做事的想法以及最近思考的问题。从导师的视角而言,学生与导师的交流其实更多体现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为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习之外,导师也可能会分配一些纯粹事务性的工作让学生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导师繁重任务的一点分担,也是对学生自身在做事能力方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让学生有一种被信任和不被“冷落”之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便是努力做到“靠谱”和“踏实”,保质保量、按照约定时间甚至提前完成事务的处理。以笔者的经验来说,同导师的交流增多后,导师也会让笔者做一些校对其最新书稿、报销、进行调研等事务。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苏州市进行的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调研,笔者在调研之前同导师讨论调研提纲、联系调研单位,并在调研结束后将调研成果与问题反思向导师及时汇报。在恰当的事务处理和交流中,笔者能明显感受到导师对笔者的注意力和信任的增强。当然,以上经验之谈不仅局限于同自己导师相处的过程中,对于与学院乃至学校其他老师的交流亦是非常重要。在同学院其他老师的相处学习中,笔者同样受益匪浅。就笔者的经验而言,在同老师们交流之前,可以预先写好一份小提纲再上门请教。这份“独门秘籍”令笔者在同老师们交流时往往“旗开得胜”、收获颇丰。与学友之间:令人舒服与诚心学习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意味着我们身边的人际网络进行了又一轮的调整,又一些陌生的同学来到了我们身边。如何处理与自己周围新学友的关系,往往成为很多人面临的难题,因为研究生新同学的构成比较复杂,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知识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当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以笔者这一级政治学系的研究生构成为例,班级同学共有15 人,其中5 人由复旦本校保研直升,4 人由外校保研直升,剩余6 人为全国统一招考(考研)录取。笔者是本校直升进入复旦的研究生,在开学不久的一些活动与团体交流中,笔者在班级甚至学院内部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抱团”现象,本校直研生“抱成一团”、外校直研生“抱成一团”、统招生也“抱成一团”。这种隔阂其实令人非常不舒服,也不利于建立风气良好的学术共同体。与好友讨论后,笔者借助本科时期自己主办读书会的经历,邀请不同专业新同学进入自己组织的读书会。从阅读马克思到阅读亨廷顿,再从比较政治学研究到本国区域研究,通过在读书会内每两周一次、持续一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笔者能感受到读书会内部学友间关系的渐趋融洽。关系改善的标志便是学友之间见面时的热情招呼和互开玩笑,在平时学习中也相互分享自己看到的趣事与好文章。笔者打算下一学期,要同学友们商量,对读书会的方向进行调整,即从阅读专著知识吸取性质转变为阅读问题探索研究性质,通过设定主题或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国家会发生内战”“为什么不同区域之间的治理绩效差异会很大”等来进行深层的学术耕耘,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认识或回答。对以上学友之间从隔阂到相互交流甚至交心的转变,笔者认为在交流中秉持一种“令人舒服”的交往原则是非常必要的。“令人舒服”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非常高超的原则,意味着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同伴的感受,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受他的感受。这其实建基于一种理解他人和平等待人的态度,在平等的互动中,学友之间才能无所顾忌地陈述内心想法,才可能碰撞出有意思的思想火花。细细品读“令人舒服”这一品格,其背后其实也隐含了这个世界存在差异和多样性的意涵。一个人的精力和经历毕竟有限,在专业背景差异、学友爱好分殊及注意力投入差异的条件下必然会产生一个人长于此而弱于彼的结果。这为我们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提供了条件。以笔者的读书会为例,在开学初的首次会议中,每个人都会认领自己擅长的学术议题进行筹备,在下次碰面时作半个小时的报告来阐述某个自己所擅长问题的研究综述和学术反思。茶余饭后,大家在讨论某位学友的家乡或研究方向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增进或更新对彼此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社会科学,但在平时的学习中仍然有一些需要与学友进行通力合作、分工完成的工作。根据笔者经验,在这些工作完成的过程中,主动和学友多交流、存疑之处多请教、遇事多真诚帮忙,每次在各类接触中给他人留下靠谱和踏实的印象,自然会受到学友信任,从而增进人际关系。小结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同导师在相处时要做到主动和靠谱,还是与学友在相互砥砺前行过程中要做到“令人舒服”和诚心学习,不过都是我们在处理各类人际关系时的缩影而已。虽然笔者是社会科学专业,同理工科研究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有所差异,但笔者相信,以上经验之谈于理工科而言亦是可以适用的。来源:中国研究生杂志,文章刊于杂志8月号,作者:夏飞朋(复旦大学)编辑:马亚男,责编: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