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年学者新书推介|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周亚 著)格义

青年学者新书推介|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周亚 著)

中文书名:《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作者:周亚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ISBN:9787548614388内容简介本书以1887年杜威创办图书馆经营学院为时间上限,1955年谢拉在西储大学设立文献工作与交流研究中心为下限,利用档案、报刊、会议录等史料,分五个时期系统考察了美国情报学教育兴起之前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作者简介周亚■北京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学士、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图书馆学史、图书情报学理论等领域,主持国家社科、上海社科课题各一项,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从历史中思考未来这本书是对我十年图书馆学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2006年8月,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车,来到美丽的珞珈山,开始了六年的“武大郎”生活。在大一刚入学时,对于图书馆学是什么,我完全茫然无所知。不过,我对于童年时无书可读的情景有着深刻的记忆,对于一个与书有关的专业,带有一种天然的好感。本科四年间,在图书馆学系各位老师的教导之下,我对图书馆学有了深入了解,对于文华图专的“智慧与服务”精神产生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犹记得,曹之老师在《中国古籍版本学》课上慷慨背诵《典论·论文》的情形,并带领同学们登上樱顶老图书馆,零距离欣赏古籍之美;肖希明老师带着大家参观武汉图书馆,直观感受现代图书馆服务……武大信息管理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和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我逐渐意识到,图书馆学虽是一个小学科但也有大学问,不算热门但不可缺少,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所在。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在读研的两年间,我在李明杰教授的指导下研习文献与出版文化。在硕士论文《中国古代知识组织模式研究:兼论古代文献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同源性》(2012)中,我尝试将文献史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相结合,考察了中国古代类书、政书、地方志、丛书、总集等文献的编纂方法与知识组织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文献学与现代图书馆学之间的学术渊源与内在联系。这篇硕士论文虽然只能算是习作,但通过该文的写作,使我对于学科学术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在该领域进一步学习。研究生二年级,在李明杰老师的推荐下,我报考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的博士生,并有幸进入其门下学习。北京大学图书馆王子舟老师常讲,学术创新必先从学术史研究入手。2012年北大入学后,我便开始在图书馆史领域寻找博士论文的选题。起初,我拟以王重民先生作为论文方向,并曾向多位前辈学人请益,但终因自身学力不逮而放弃。博士二年级,由于有赴美交流的打算,我将选题方向转移到与美国相关的研究问题。中美两国的图书馆学有着密切关联。甚至可以说,不研究美国图书馆学史则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而图书馆学教育史正是考察中美图书馆学交流史、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史的较好切入点之一。毋庸讳言,当今的图书馆学教育正面临一些问题,其现实境况虽与杜威初创之时大不相同,但其中某些问题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只是如今换了副“假面”重新登场。中美图书馆学在历史上的关联性,构筑了彼此对话和“互观”的基础。因此,出于以上的认识,在与导师商讨后,并在吸收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我将论文选题定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史研究,在时间范围上限定为从杜威初创图书馆学教育到情报学教育兴起之前的传统图书馆学教育时代。我希望能够借助于对美国图书馆学教育前尘往事的“追忆”,探究图书馆学科发展的内在机理,寻求对于今日图书馆学教育现实问题的解答或者可能的解决路径,并为进一步梳理中美图书馆学二者的交错关系打下基础。博士三年级,我被留学基金委遴选为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伊大是美国图书馆协会历史档案的保藏地,为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提供了绝佳条件。借助于来之不易的访学机会,我寻访了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凯斯西储大学、丹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的相关档案资料,“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这一年间,博士论文的主要框架也基本成型,确立了以人为纲的写作方式,并重点围绕麦维尔·杜威、欧内斯特·理查森、查尔斯·威廉姆森、乔治·沃克斯、路易斯·威尔逊、杰西·谢拉等图书馆学家的教育思想展开讨论。当然,学术研究也需要物质保障,我访学期间的奖学金除了支付基本的食宿和保险费用外,大都花在了外出调研的差旅费,以及参加美国图书馆协会年会等学术会议方面。记得在回国的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身上仅存几十美元,但当时毫无“凄惨”之感,反倒觉得有一股豪迈之气。作者于伊利诺伊大学在博士论文的写作中,我既是一个研究者,更是一个学习者。随着对文献史料研读的不断深入,我脑海中的某些固有认知也在不断地被改变。例如,学界常以实用主义来指称杜威的图书馆学教育模式,而相关史料却显示出杜威在实用之外的学术性一面;欧内斯特·理查森所倡导的“图书学”思想,带有浓郁的古典图书馆学气息与人文色彩;查尔斯·汤普森与道格拉斯·维普尔斯对于图书馆学科学化的论争,显示出图书馆学转型时期新旧研究范式相互适应的过程;在《威廉姆森报告》中,查尔斯·威廉姆森对于大学图书馆学院系生存问题的分析,似乎预见了六十年之后美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危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历史,反映了试图将图书馆员打造为一门“学术职业”(learned profession)的努力,是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历程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人文性、科学性、技术性三种力量不断“角力”和取得平衡,图书馆学在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不断摇摆,一再表明了学科发展历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016年5月26日,拙文《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3-1957)》顺利通过答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也算为我的十年学生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工作之后,我对论文作了比较大的修改。2018年,在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这篇博士论文由学林出版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更名为《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研究(1887-1955)》。然而,图书的出版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我深知,书中仍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例如王子舟与李明杰两位老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本书较少从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宏观社会层面探讨图书馆学教育思想,也缺少对中美两国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同期横向比较,又如部分翻译不准确等问题。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修订版中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另外,我目前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的历史考察(1939-1970)”,是对博士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拓展,也将对本书忽略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 周亚2020年11月1日图文:周亚,网络素材美编:王阿凤

生化

“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主题研讨班在江西省图书馆举办

2020年12月8日至10日,在江西省图书馆百年馆庆之际,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学会承办的“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主题研讨班在江西南昌举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王雁行,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潘之钰,江西省图书馆馆长陶涛,以及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信息技术等有关部门主任及业务骨干200余人参加研讨。开班仪式上,潘之钰、王雁行先后致辞,江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程春焱主持。本次研讨班邀请智慧图书馆领域的权威专家授课。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馆(所)长刘炜,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宋姬芳,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智雄,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等专家分别围绕“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及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及其提升策略”“利用文献资源库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智慧图书馆认知、实践与展望”“基于数据的服务与研究”主题进行授课。在专家授课的基础上,研讨班安排了江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等单位的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各自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为了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拓展学员视野,还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实地观摩了江西省智慧图书馆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了业务交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图书馆学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于2018年开始策划实施“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扶持计划”,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对促进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工作,搭建供需桥梁,助力各级各类图书馆效能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主题研讨班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课程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沿性,研讨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丰富详实,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研讨班的成功举办对未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图书馆事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促进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等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甲天下

复旦大学图书馆建馆百年,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图书馆

今年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10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图书馆举办百年馆庆暨“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100年前,何葆仁、瞿宣颖等戊午级学生自发成立戊午阅书社,复旦大学图书馆从此发轫。91年前,上海医学院的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正式成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复旦图书馆筚路蓝缕、几经曲折,从仙舟图书馆到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图书馆,再到相伯图书馆,从徐家汇到江湾镇,从江西庐山到重庆北碚,虽然馆名不断变化、馆址不断迁移,但“恢廓学风、作育国士”的建馆初衷始终没有变。《戊午阅书社》载于 复旦年刊,1919年第6期1924年《复旦图书馆计划》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复旦大学图书馆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00年复旦和上医合并后,新的复旦图书馆融合发展,成果卓著,逐步形成了如今遍布四个校区,包含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古籍部的五馆一部格局,构建起涵盖古今中外多类型、文社理医工多学科、纸本数字多载体的复合藏书体系,成为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多功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致辞中说,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图书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学术研究的资源库、校园文化的风景线,图书馆要始终坚持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理念,坚持学术保障、知识服务的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的导向,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建设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馆长韦依兰(Elaine Westbrooks)也分别在致辞中向复旦大学图书馆表达了祝贺。陈建龙认为,从以馆藏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型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图书馆的骄傲和榜样。韦依兰则表示,复旦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形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转型,取得了令全世界图书馆瞩目的成绩。现任馆长陈思和在报告中分析,进入新世纪,复旦大学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不断增加,为充分利用图书馆功能和拓展图书馆概念提供了有力保障;国际交流的发展,海外人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品质;由单向性服务向多元性、复合性、主动性的服务形态转变,满足了不同面向的需求;资源建设内涵不断拓宽,如印章、版画等非纸书形态资源的加入,使得图书馆馆藏更具特色;图书与情报双轨并行的发展,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引领方向。“这五个方面的发展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完成转型提供了准备,也是我们今后的着力点。”陈思和说道。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与陈思和不谋而合,他认为,转型对于现代大学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为什么有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缓慢而有的则比较迅速,关键就在于是守着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和概念,还是追求超越,不断扩大图书馆的内涵和能力。”在吴建中看来,现在大学图书馆已经不单是图书馆了,它还可以具有情报咨询甚至是智库的功能,可以是数据中心,也可以是出版者,“超图书馆”的概念正在被全球接受。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Tancheva博士也表示,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她同时也提醒,研究型图书馆迎来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其中之一是在创新和传统之间寻求平衡”,她提倡循序渐进地改变,而不是“革命”。会上,还举行了陈毅元帅文献资料捐赠仪式,陈昊苏和丛军代表陈毅元帅家属向复旦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陈毅元帅有关的文献资料,陈昊苏在仪式上致辞,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表达了祝福。陈毅元帅文献资料捐赠仪式据悉,10月17日至18日,复旦大学图书馆还将举办“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学术研讨会”、“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与服务研讨会”、第七届国际索引联盟峰会等系列学术活动。

概念

图书馆:留住老读者 吸引新读者

巴西国家图书馆内景。巴西国家图书馆供图在泰国创意与设计中心图书馆,来访者正在位于二层的材料体验区参观。泰国创意与设计中心图书馆供图一位老年读者正在日本高梁市图书馆内阅读。(刘军国 摄)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数字形态不会也不该成为未来社会唯一的知识获得方式,图书馆蓬勃的生命力仍将继续日本高梁市图书馆 全年无休方便人们阅读在日本本州西南角的冈山县内,有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高梁市。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该市近年来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当前,高梁市人口数量不足3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超过40%,人口结构问题成为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为缓解人口流失难题,高梁市政府推出从结婚到育儿无缝对接保障体制、完善住宅租赁服务等多项举措,吸引大学毕业生在这里就业。作为其中一项特色项目,市政府出资20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6日元)建造了一座市立图书馆,并于2017年2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高梁市图书馆馆长藤井勇对记者表示,高梁市面临的是日本小城镇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图书馆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食粮,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化‘乡愁’,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依恋家乡,助力缓解高梁市的人口难题。”高梁市图书馆的所有权隶属于市政府。在运营层面,市政府委托一家名为“文化便利俱乐部”(简称CCC公司)的私营企业负责,每年向该公司交付1.4亿日元的运营管理费用。图书馆设立在高梁市综合设施大楼内,与火车站、公交站等比邻而居,从车站步行不到一分钟即可到达,为前来阅读的民众提供了极大便利。图书馆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共设置了超过350个阅读座位,在高梁市综合设施大楼内占据了3层楼的空间。大楼二层为图书馆借阅区以及配套的咖啡店、茑屋书店、特产店等休闲设施。借阅区约有藏书14.5万册,最新的图书和杂志则可以在书店购买。大楼三层设有安静阅读区和自习室,四层则为轻松阅读区。轻松阅读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像家一样”的阅读环境,幼童可以在此玩耍,读者可以出声阅读。很多父母在这里为孩子朗读绘本,享受读书的乐趣。藤井勇表示,图书馆的运营理念是包容尽可能多的人群,让任何年龄层的市民都能获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走在高梁市图书馆内,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图书馆设有母婴室,为儿童安装了专用马桶。为方便老年读者,图书馆内常备老花镜,并专门购置了字体较大的书籍。为照顾行动不便人群的需要,馆内准备了轮椅,还为视觉障碍人士安装了特殊的阅读设备。高梁市图书馆全年无休,每天早9时至晚9时开放,持有身份证、驾照等证件的民众都能免费办理借书卡。每位读者一次最多可借阅20本图书和3张光盘,借阅期最长可达1个月之久。图书馆为行动不便人士开设了快递服务,将他们借阅的书籍免费送到家。考虑到一些民众居住地较远,图书馆在市内19个主要地点设置了自动还书机,还设立了移动图书车。图书车每月两次到该市30多个指定地点,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借阅书籍。高梁市图书馆还积极举办各类活动。CCC公司派驻高梁市图书馆的负责人宫地康志表示,“希望能把图书馆打造成高梁市的文化中心。”2019年,图书馆共举办了196场文化艺术类活动,包括读书会、知识讲座、手工体验会、展览等,共吸引了5500多人次参加。图书馆开辟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并广泛收集与冈山县和高梁市相关的图书。此外,图书馆还不定期举办从高梁市走出的名人展览。在四层露台,人们可以俯瞰高梁市市貌和当地风景名胜。藤井勇告诉记者,“希望这些举措能让孩子们在这里读书时,记住故乡的样子,不管走到多远,都能常回来看看。”便利的借阅设施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图书馆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评,也吸引了不少来自外地的读者。据统计,2019年,图书馆的来馆人数超过56.5万人次,约九成读者对高梁市图书馆的服务感到满意。来到图书馆的民众越来越多,为当地交通、餐饮等领域带来了大量收入,每年给当地间接带来总值约14亿日元的经济效益。2020年8月10日,当地高二学生大江由佳和田井美里一同成为图书馆的第二百万名幸运入馆者。藤井勇向她们送上了纪念品和鲜花,让两人倍感温暖。在她们看来,高梁市图书馆在提供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兼具休闲社交等功能,是充满魅力的场所。如今,图书馆运营良好,让藤井勇感到自豪,“能够在这里工作,我很幸福!”(刘军国)巴西国家图书馆 守护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巴西国家图书馆位于里约热内卢老城区。图书馆建筑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新艺术派等多种风格,外观古朴典雅。2020年10月,图书馆迎来了210岁生日。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和巴西最古老的文化机构,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图书馆见证着巴西的历史变迁,守护着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在成立早期,图书馆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如今,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所有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一份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现在,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万件,包括书籍、报刊、手稿、地图、文件、画作、照片和音像制品等。馆藏中,不乏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珍品,其中最古老的一份手稿源自11世纪。近年来,图书馆不断完善设施,为藏品提供更好的储存条件。图书馆设有纸张修复和保护实验室以及装订工作室,对珍贵藏品进行专业保存、复原、清洁和装订等。2018年,图书馆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修工作,复原了建筑外墙的原始色彩,还修复了墙体装饰元素和全部285扇窗户。图书馆玻璃特意增加了防紫外线功能,保护馆藏免受光照影响,并提升内部环境舒适度。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简称“数字馆”)。为此,图书馆设立了数字化实验室,由一支约30人的专业团队负责对藏品进行高、中、低3种画质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图书馆馆藏、出版物印刷和网上展示的不同需求。民众无需注册,只需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数字馆,即可免费查看里面的所有内容。如今,数字馆的馆藏已超过210万件。路易莎·阿马多尔是巴西帕拉联邦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她几乎每天都访问数字馆,查阅馆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数字报刊素材。阿马多尔表示,“只要输入关键词,我就能检索到所需年代的所有相关新闻。如果没有这一功能,寻找资料的过程无异于大海捞针,我的研究也很难如期完成。”参与数字馆建设的维尼修斯·马丁斯介绍道,在选择将哪些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时,团队会考虑到其珍稀程度、是否为公众所关注等多种因素。“国家图书馆的职责就是保存并向民众展示巴西的文化遗产和国家记忆。”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2002年起,图书馆开辟了超过600平方米的文化空间,专门用于策展。2015年,为纪念里约热内卢迎来建城450周年,图书馆策划了“里约热内卢450年:未来的历史”展览,通过版画、插图、地图、照片、漫画、信件和乐谱等200多件展品,展现不同时代里约热内卢的风光建筑、居民的生活百态等。图书馆还尝试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展览形式。2018年,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展示1808年至1818年巴西风貌的展览。除了在文化空间的常规展示,在公共区域,图书馆还安装了多媒体装置,通过投影展现巴西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在举办实体展的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1880年,为纪念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逝世300周年,图书馆曾举办建馆以来的首场展览。如今,数字馆中仍保留着当年印刷的展览目录,访问者可以看到当时近500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图书馆将近年来举办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以这种方式在数字馆中保存。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巴西国家图书馆的多种创新举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来访。巴西国家图书馆基金会执行董事玛丽亚·马克斯告诉记者,“在巴西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希望民众能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强认同感。”(朱东君)泰国创意与设计中心图书馆 传播艺术和设计知识在泰国曼谷湄南河东岸,有一座特殊的设计艺术类图书馆——泰国创意与设计中心图书馆。该图书馆于2017年5月启用,隶属于泰国创意与设计中心(简称“TCDC”)。TCDC图书馆的建筑原为曼谷邮政总局,已有约80年历史。如今的建筑外观保留了旧大楼的古朴风格,内部设计则利用黑白交织的线条、极具科技感的半透明材料打造出简约的现代感风格。TCDC图书馆以传播艺术和设计知识、培养艺术和设计人才为己任。凭借丰富的艺术类藏书、多样的人文活动,这座主题独特的图书馆已成为曼谷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泰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访客。TCDC图书馆总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大楼的3层和4层是图书馆核心区。这里共有超过1.8万本全球主流艺术设计类书籍和杂志,其中一些杂志图书馆从创刊号开始就有收藏。在这两层区域,图书馆为读者设立了阅读区和开放式工作间。除了大量设计类书籍杂志,图书馆还为来访者设立了专门的材料体验区和展览区域。图书馆二层设置了亚洲最大的材料馆。在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展室内,约2000种布料、木材等原材料样本分门别类进行展示。人们在此可以看到生活中大部分物品的设计原料。在一层,工作人员开辟了泰国当代材料艺术展室,泰国青年艺术家或艺术专业的学生可租用这里的场地举办作品展。此外,图书馆还会在这里不定期举办艺术类讲座、培训等活动,为设计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泰国艺术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南塔瓦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学生办理年卡仅需600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4.6泰铢),他经常来图书馆借阅图书。在TCDC图书馆,他总能看到各个年龄段的来访者。“对于艺术的热爱不分年龄。对艺术和设计爱好者而言,这里是一座真正的设计素材宝库。”(赵益普)(来源:人民日报)

人之生也

细读《图书馆奇谈》,其实在奇幻之旅背后,隐藏着对心灵的探索

当我读村上春树的《图书馆奇谈》时,正坐在图书馆里。这本书很薄,配的是德国画家卡特·曼施特的插画,从文字到图片,我花了不到半小时就读完了。当我手拿着这本书,看着阅览室深处的那扇门,不禁想到:这里是不是也有一个藏在地下深处的阅览室,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个等待着充满知识的脑浆的老人呢?《图书馆奇谈》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少年去图书馆借书,却被关在了一间不被世人所知的地下阅览室里。他遇到了可怕的老人、善良的羊男、精灵般的女孩,最终克服困难,逃出了图书馆。整个故事非常的荒诞和狂野,虚虚实实相结合在一起,让人摸不着头绪。村上想讲的真如文字表面这么简单吗?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通过分析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意向,来浅析这本书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正寓意。一:当村上春树遇上荣格许多读者都知道,村上春树属于荣格派的作者,他的书里或多或少都带着荣格心理学的影子。日本荣格心理学研究者河合俊雄就曾专门写了《当村上春树遇上荣格》一书,来解读村上的《1Q84》。可见,了解荣格一派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村上的书。在荣格的心理学中,他把心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十分看重梦的解析。在了解这两点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孩这场不知是不是“做梦”的图书馆之旅,实际上是一场心灵的探索之旅,同时也是一场摆脱束缚的成长之旅。荣格二.羊男、少女、男孩,完整人格中的不同具象每个人都是复杂而矛盾的,一个人身上会同时出现善与恶、勇敢与怯弱、悲观和希望,正是人们内在的多样性,才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格。1. 男孩:如白纸一般,是心灵的具象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有些读者认为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但我认为男孩在踏入图书馆开始,代表着的就是他的心灵,是内在中最重要但也最纯净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男孩的行为来分析。初读的时候,我以为男孩性格懦弱,因为他从敲响107房间的门开始,就有无数次逃跑的机会:他可以不等人回应就离开;他可以拒绝跟随老人走进迷宫走廊;他也可以拒绝进入阅览室读书。但他并没有,他一直唯唯诺诺,老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但再读的时候我意识到,男孩并不是懦弱,而是代表着我们出生之初如白纸一般的心灵。这个时候心灵还没有滋生出自我意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一切。男孩读着枯燥无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税金小史》,心灵则来者不拒地吸收着不同的知识,而一同被吸收的,还有外界所施加的禁锢和束缚。所以,在踏入图书馆之初,男孩并不懂得拒绝。他会因为害怕被责备,或者害怕羊男被惩罚,而听从老人莫名其妙的命令。而在他逐渐接纳了代表着善良与胆怯的羊男,以及代表着勇气与希望的女孩时,他才建立了积极的世界观,获得了对抗“恶”的勇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格。2. 羊男:代表着人性中的善良和胆怯羊男并不是一只羊,他披着绵阳的外皮,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他有着和绵羊一样柔顺善良的性格,也和绵羊一样胆小怕事。正是因为有这个角色的存在,我们才能清晰意识到,这个和男孩有众多相似品格的角色,才真正代表着人性中的善良和胆怯。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男孩被锁链锁了起来,但有趣的是,钥匙并不在老人那里,而一直都在羊男的荷包里。这就意味着,只要羊男愿意,他可以随时把男孩放出来。但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他害怕被老人惩罚。他害怕被丢入放有毛毛虫的大缸里,也害怕被一根普通的柳条鞭打。是的,羊男所害怕的惩罚,实际上对他造成不了实质性的大伤害,更不会伤害到他的性命。如果换做一般人,大可以利用羊男的善良拿到钥匙逃跑,这样对双方都不会造成损失。但男孩却没有这么做。对于羊男害怕的内容,读者嗤之以鼻,但男孩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提出质疑,而是与他产生了共情,不仅认同羊男的害怕,还害怕自己的行为会连累羊男。但当他最终决定带着羊男逃跑时,他开始质疑了:“只是一根普通的柳条,需要如此害怕吗?”男孩心境的改变意味着心灵开始接纳其他品格,当人格逐渐完整,男孩才拥有了质疑他人的智慧。最后,男孩逃出了图书馆,而羊男则消失了。羊男去哪了呢?我想,它已经被融合到男孩的心灵中去了吧!村上春树3. 女孩即是灰椋鸟,代表着勇敢和希望,是灵魂的具象荣格派认为,鸟代表着希望和灵魂,这一点也在村上的这部作品中体现了出来。男孩有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灰椋鸟,在他被关在阅览室的时候,他心心念念惦记的除了母亲,就是这只鸟了。他知道母亲不会去喂这只鸟,还总觉得它吵吵闹闹的,他担心着如果自己不在,灰椋鸟就会被饿死。当我们随着故事的发展,明白了在阅览室里偷偷出现,又偷偷消失的美丽女孩就是灰椋鸟时,你就会发现,这只深受男孩惦记的鸟儿,是他潜意识里放不下的勇气和希望。关于灰椋鸟有两个细节,其一是在一开始,羊男是看不见灰椋鸟的,对此灰椋鸟的解释是“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世界,羊男有羊男的世界,我有我的世界,而你有你的”。但在男孩决定逃跑之后,羊男在走廊和灰椋鸟擦肩而过,这时羊男、灰椋鸟、男孩三个人的世界重叠了,也就是说心灵在此刻接纳了怯弱和勇气。我们再说直白一点,当男孩缺乏勇气的时候,羊男看不见希望;但当男孩鼓起勇气时,希望就变得显而易见了。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非常有趣呢?第二个细节是在灰椋鸟牺牲自己,换取男孩逃跑的机会时所喊的一句话:“我一定会去找你的。”虽然灰椋鸟牺牲了,但男孩已经获得了勇气,她和羊男一样,在男孩逃出图书馆的那一刻起,就和他永远都不会分开了。三、母亲、老人,生命中的恐惧和束缚《图书馆奇谈》虽然文字不多,但每一句话、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充满了意义。除了上面我所提到的几个意向以外,还有老人、母亲两个重要角色,其中老人笔墨较多,母亲出现的非常少,他们是不是也有特殊的意义呢?1. 母亲代表着束缚母亲对男孩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塑造了男孩的个性框架,也导致了他的性格缺陷。“必须守时,必须准时回家,在敲门之后必须等待应门。”这些都是母亲对男孩的教育,我们会发现,恰恰是这些教育,才导致了男孩被困在图书馆。换一个说法也就是,正是由于母亲对男孩的影响太大、束缚太深,才导致男孩不能一开始就逃走,才诱发了这一段自我探索、自我完整的旅程。这么解释,也许你觉得有些抽象了,那么我们再从荣格的心理学理论着手。荣格认为,人格系统主要有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阿玛尼(阴性基质)、阿尼姆斯(阳性基质)、阴影。其中,阿玛尼代表着男性身上具备女性的基本特质,当男性的阿玛尼聚集时,他们就会体现出容易激动、忧郁等状态。从这本书来看,母亲对男孩的影响实际上导致了他的个性中,阿玛尼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也导致了他的优柔寡断,听之任之。即是说,母亲的过度关心和过度限制,影响了男孩的正常成长。我们同样从两个细节来看这一点。其一是“鞋子”,母亲送了男孩一双鞋子,当男孩穿上时,鞋子踩在地上发出的脚步声让他感到陌生,仿佛不是自己的脚步一样。这意味着男孩被禁锢在母亲给他塑造的框架之中。而男孩逃走时特意脱下了鞋子,羊男一遍一遍告诉他“虽然不穿鞋子很难受,但是忘记鞋子吧!”没了鞋的男孩,脚感受到了疼痛,但也同时第一次体会到了真实。男孩明白,如果折回去穿上鞋子,鞋子所发出的响声会惊动老人,只有脱下鞋子才能逃跑。当我们明白鞋子是母亲给男孩的束缚时就会理解,这一段情节旨在表明:只有摆脱束缚,才能获得新生。第二个细节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男孩回到家后,母亲发现了他丢了鞋子,也知道他好几个晚上没回家,但她却没有表示任何关心。不仅如此,在不久之后母亲没有任何预兆地去世了。村上不会安排无意义的情节,不论是母亲的漠不关心还是去世,都代表着男孩经历了图书馆冒险之后,完整了人格中的善良、胆怯)、勇气,战胜了恐惧(老人和大黑狗),彻底摆脱了束缚,实现了人格自由。在这里,我还要稍稍提到灰椋鸟。也许你还记得在上文中,我所提到的关于灰椋鸟和母亲的片段,现在倒回去再看看,你是否从那段情节中读出了不同的意义呢?2. 老人:代表着“恶”与障碍。老人带着男孩穿过曲折的迷宫走廊,来到宛如地狱入口的,被称作阅览室的监牢。这一段的情节让我联想到了《潘神的迷宫》。电影《潘神的迷宫中》,女孩跟随着精灵深入了一个黑暗的迷宫,在迷宫里,外表为山羊形象的潘神引诱着女孩一次一次完成危险的任务。在第三个任务时,女孩心中保有善念,她拒绝杀掉弟弟,最终在自己的幻想中死去。关于这部电影的解读有很多,其中迷宫、羊形态的潘神、诱惑与幻想,这些关键字都和《图书馆奇谈》有所重合。女孩进入潘神的迷宫,被迫完成三个任务,可以被理解为是她探索内心世界的幻境;同样我们可以认为,男孩所走过的迷宫走廊,通向的也是自己心灵的宇宙,而老人则是他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恶”与障碍。如果说母亲代表的是男孩在现实中必须“打败”的大BOSS,那么老人则代表着他在探索心灵的道路上需要克服的恐惧。结语:在荣格的人格发展论中,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青年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无意识地想要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脱离出来。这个阶段的青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必须克服童年时期意识的狭窄,不断成长和强大自身,使自己的心理和外部表现一致,来适应人生的发展。显然,书中的男孩就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阶段,他的生活周遭都是“母亲的教导”,这使得他无法健康成长。为了实现自我成长,他的内心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图书馆之旅,克服了童年时期被大黑狗咬伤的恐惧,接纳了内在的脆弱和胆小,也拥抱了勇气和希望。最终,男孩冲破了束缚,实现了人格的完整。这本书,说到底讲述的是每个人在青年期所必经的成长和突破。《图书馆奇谈》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对于读者来说,荒诞又神秘。看完这本书,我走出了图书馆,觉得那日阳光甚好。我是安晓,想把阅读和写作放进人生。很高兴你读到这里,我们下本书再见。

丁一山

2020.07.31图情资讯|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研究课题启动

2020年7月25至26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分会在京启动“中小学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研究课题”,此项课题得到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课题会上,与会人员首先学习了公共图书馆法,教育部、文化部有关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文件,认真研究了公共图书馆评估条件,分析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经过热烈讨论,专家们统一思想,达成一致意见:编制工作与公共图书馆评估条件相衔接,特别要重点参考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张扬学校个性,编制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子标准——“中小学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同时,编篡课题研究报告,供教育、文化行政部门工作中参考。中小学图书馆分会主任李玉先在会上强调,编制过程中要以法律为依据,以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为依托,以中小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为背景,研制出有中国特色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中小学图书馆等级必备条件”。他还谈到,研制过程中要与公共图书馆六次评估工作相结合,与落实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和清理整顿工作相结合,与正在中小学图书馆开展的创建“星级校园书屋”活动相结合。会议结束前,课题组就调研、编制等工作做了分工,争取年底前完成草稿。分会秘书处也借此次会议机会,研究了星级校园书屋展示活动的推进工作。经与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协商,在中小学图书馆微信平台增设“星级校园书屋提名图书馆展示”栏目,共同宣传、推广学校图书馆的好经验、好做法。来源: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委会分会秘书处供稿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于2004年率先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教育装备行业,探索教育装备产业研究与综合交易服务。采购网专注于服务学校及企业用户,铸就了教育装备产业研究的专业性、B2B采购咨询服务的实用性和行业资源大数据平台与交易平台的科学性,成为国内领先的教育装备产业研究与综合交易服务平台之一。

莫如弃世

都说图书馆是大学生的天堂,中国高校的十大图书馆

都说图书馆是大学生的天堂,小编给您介绍介绍全国高校的十大图书馆。1、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我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550万余册,并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拥有阅览座位9682个,其中包括6个多媒体阅览室。2、浙江大学图书馆全馆拥有馆舍5座,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5282个。 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 ,藏书几乎覆盖所有学科领域,尤以机械工程及仪表、电力、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农业、生物科学、地方文献、敦煌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收藏较具特色。3、山东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文献307万多册,其中,外文书刊3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5000种。在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古籍22万余册,其中珍善本数万册,金石拓片尤为丰富,特别是本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易学文献、线装古籍、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颇具特色。4、北京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600余万册。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5、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达704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571万余册,电子书刊132万余册,线装古籍20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各类报刊累计达到21478种。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其中尤以我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6、郑州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 531万册。中外文报刊 18516 种,其中纸质报刊3516种,全文电子期刊 15000 种,另有 音像资料11119件。7、西南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约6.7万余平方米(含规划中的中心图书馆),拥有藏书438万余册,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8、吉林大学图书馆现有各类纸质书刊692.46万册(截止2006年7月底)。在纸质图书中,有40万册古籍文献,其中6000余部为古籍善本。地方志与谱牒、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9、南京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 491.70 万册(含院系资料室)。馆藏古籍线装书近 40 万册,其中善本古籍有3000余种、 3 万余册。地方文献、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的收藏已形成特色。古代地方志共收藏有 4000 余种,近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本馆收藏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会科学书刊与自然科学收藏也比较丰富。10、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519.75万册(件),其中,古籍图书近40万册;中文纸本期刊4396种;外文纸本期刊2142种;年新书刊资料增长量为15余万件。中文电子期刊2.3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2.3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90.98万册;外文电子图书31.1万多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300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35000余片。爱学习的学霸都把大学图书馆比作天堂,你还知道全国有哪些领先的图书馆呢?想了解更过高校信息,快关注我哦!

当然

从0到1,最有意义的创新(治学)

核心阅读潜心于创新性研究,醉心于从0到1的突破,将天马行空的思路与脚踏实地的应用相结合——在南开大学80后材料学教授刘遵峰看来,新材料的世界魅力无穷。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在他眼中,做科研的基本素质是好奇心和意志力。一件智能材料衣服,可以感知皮肤表面湿度,出汗时长袖变为短袖,汗干后又恢复如初……一条人造蜘蛛丝,可以承受很大重量,缓慢拉伸且不会像橡皮筋一样快速回弹,当遇到高层火灾时,人们可以借助它缓降自救……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8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遵峰的实验室里,这些天方夜谭般的新材料,都已成为可能。《科学》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他的多项研究成果。最喜欢——通过科研改变人类生活“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材料的发展历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造出怎么拉都不会断的线,或许可以把地球和月球连接起来。”谈起材料学,刘遵峰神采奕奕。在他眼里,通过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找出更强、更智能的材料,就是探索世界的奥秘。刘遵峰坦言,他喜欢创新性研究,“做科研不跟风追热点,我最喜欢通过科研改变人类生活,我对未知充满好奇。”2008年,刘遵峰到荷兰莱顿大学做博士后,合作导师帮他选的研究题目是纳米材料分离蛋白质,并辅助分析蛋白质的结构。这个课题很难,也很冷门,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好几年也没发表过重量级的论文。“但多年以后证明,当初的研究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分析蛋白质的结构问题。”刘遵峰说,这段经历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创新性研究最为艰难,从0到1,是最有意义的创新。”刘遵峰把目光投向了一个“零”。目前,空调和冰箱广泛应用压缩原理制冷,制冷效率一般低于60%。如何提升制冷效率?常用的改进思路着眼于更换制冷剂、结构设计等方式,而刘遵峰并不满足于此。他的团队参与的一项研究,初步证实了“扭热制冷”技术,这是一种新型柔性制冷方法,使用橡胶、钓鱼线、纺织线等材料像“扭麻花”一样实现制冷,制冷效率可以达到67%,还能降低制冷成本。“之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普通的材料可以用来制冷。”刘遵峰说,这种新型制冷技术为制冷领域扩充了一个新的板块,为降低制冷领域能源损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研究发现,刊载于2019年10月11日在线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刘遵峰是论文的通讯作者。2013年,刘遵峰开始接触智能材料,他现在的科研创新主线是,通过分析利用材料的特殊结构,发现材料的新性质,找到新的应用。在刘遵峰眼里,创新思路可以天马行空,但应用还得脚踏实地。“人工肌肉”可以模拟人类、动物的肌肉,在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此前制备“人工肌肉”纤维主要采用纳米碳材料等,造价昂贵、工艺复杂、舒适性差。刘遵峰带着团队独辟蹊径,利用天然纯蚕丝代替传统纳米碳材料,不使用化学修饰和添加剂,通过常规工业流程来制作智能衣物。最兴奋——心中的问号被“拉直”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入选国家、天津市等高端人才计划……刘遵峰的简历让人羡慕,然而他却坦言,自己本科成绩不拔尖,研究生也不是保送的,“我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学霸”。学生时代,相比于刷题取得高分,刘遵峰更痴迷于弄清楚问题背后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表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刘遵峰高中时曾对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了一个星期。“这种思维模式,为我后来开展创新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遵峰说。1998年,刘遵峰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图书馆,刘遵峰发现了“新大陆”。每天除了上课,他几乎全部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对不同领域都有涉猎,经济、哲学、物理、生物等。回想起当年的经历,刘遵峰感慨万千:“大量涉猎各学科知识,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促进了科研中的创新。”刘遵峰说,他最兴奋的就是心中的问号被“拉直”。创新研究就像一棵大树,有了牢固的根基,还要有很多枝杈才能枝繁叶茂,枝杈多了发现新现象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你得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才能知道没有什么”。在他的研究中,除了用到化学、材料学知识,还大量应用了物理、数学、生物等知识。最希望——学生为国家做更大贡献2016年,刘遵峰到南开大学任教,担任博士生导师,带了十几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生王润忘不了研究“扭热制冷”项目时的一次经历。“当时测出‘扭热制冷’拉长7倍的橡胶收缩降温的温度数据一直很准确稳定,然而就在我们准备撰写论文的时候,数据突然变化了,相差1—2摄氏度。”王润回忆。刘遵峰带着大家找原因。排查机器情况、样品制备是否重复、操作手法是否规范、计算是否错误,一一排除后,研究还是陷入了僵局。王润说:“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怀疑之前的测试数据不准确。刘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放弃,为了获得重复数据,折腾几个月很正常。”最终他们发现,原来是天津夏天湿度较大,造成实验数据发生了变化。刘遵峰常说:“好奇心和意志力,是做科研的基本素质。”学生们都知道,如果受到批评,肯定是因为做事敷衍。刘老师乐观温和,对学生们关心而宽容。在刘遵峰眼里没有坏学生,“他们只是还没学会方法”。“最希望我的学生快速成长,将来为国家做更大贡献。”刘遵峰说。

忧郁症

上研究生的人都在干什么,写论文搞研究吗?

简单的说说硕士研究的三年研究生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多大学生所想的那样,每天都忙碌中写论文、学术研究中,不可能三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由于我是人文社科类的硕士研究生,所以详细说说我们这些文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主要是干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你上大学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从研一开始,说说研究生的那些事儿。研一其实非常的简单,几乎是和大学一个模式,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的、按时的上课,包括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这是研一主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顺利的通过各科的考试,有的科目是闭卷考试,有的是开卷考试,有的是写一篇课程论文,考试的方式多众多样,难度也各有高低。但是其中的英语课是所有研一学生最为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挂科的。同时,研一的我们还会积极的参加研究生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有的学生还需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认为硕士研究生英语四六级都通过了,因为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都忙于四六级考试。此外,在研一这一段时间也是和自己的硕士导师相互磨合的一个时间段,不管是学生对导师还是导师对学生都需要注意一个时期,互相的了解,时不时的探讨一下学术动态,聊聊未来的规划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就基本结课了,也就是你研究生的全部理论课程已经结束。所以在暑假之前,我们有一个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事情需要开始积极地准备了。再来看看研二的我们,在忙些什么?研二最重要的事情是:硕士学位论文定题目、开题报考、中期考核。研二一开学也就是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相关工作,这是硕士学位论文撰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只有开题顺利,才能够更大概率的写出一篇比较好的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在正式的开题之前需要和自己的硕士导师详细的演剧自己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文献等等,只有前期将这些内容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够保障我们顺利的开题,并且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只是开题之前,你需要看很多篇文献、需要看很多本专著、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需要经受硕士导师无数次的责怪,只有经历了这些你才能够写出一个令所有硕士导师满意的开题报告,所以说真心不容易。之后更多的研究生会选择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的开始每天按时定点的到图书馆看自己硕士学位论文需要的各种资料,有的开始积极的向一些核心期刊投稿,开始不断的接收被拒绝的消息,然后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被杂志社的编辑压迫,直到顺利的发表。因为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一条是必须在读研期间发表一篇或者是几篇的专业领域内的小论文,所以写论文几乎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有的研究生为了能够获得比较高额的奖学金会发大量的小论文,这些都是在研二期间完成的事情。到了研二下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期考核,因为这距离研究生开题报告已经有一段的时间里了,所以为了检查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情况会举行中期考核,主要是查看每一个硕士研究的学位论文的进度,一般要求要完成整篇论文的三分之一,同时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要在这次考核中集中解答,例如是否还能继续写下去?是否需要重新开题?以及硕士导师就学生论文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读博,研二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明确大答案。如果决定了要读博,那么便需要做很多相关的准备。例如选择目标院校、联系博士导师、是统考还是申请-考核?以及目标院校对于申请-考核的学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些要求争取在研二这一年全部做到,这样就能够保证自己在研三的时候获得博导的名额,在硕士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拿到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除此之外,这一年也是很多学生频繁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的时间,会有大量的研究生参加985高校举办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坛,这样也是为了能够丰富自己的学术经历,在以后的读博和就业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很多研究生在不断的创造,因为只有你写的论文被主办方认可了,才能够获得参加学术论坛的机会。最后再看看研三的我们,或许你就真的知道研究生的不容易了。研三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找工作、预答辩、外审、正式答辩、毕业季。这时候各高校的春招陆续开始,所以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然是穿梭在各大校园招聘会现场,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每天频繁的参加用人单位的宣讲会,不断的投递自己的建立,争取拿到一家比较好的公司的offer。同时在寒假一结束,也就是3月或者是4月份的时候,各个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这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比较重视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预答辩没有通过学院答辩委员会的审核,那么导师也就不能给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签字,随之便是不能送外审,最终的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因此研三的研究生非诚重视预答辩,尽管会在预答辩的过程中被很多的硕士导师怼的怀疑人生,可能自己都已经开始质疑自己写的硕士学位论文难道真的非常的垃圾吗?然而,这其实是硕士导师为了你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而及其认真的给你修改建议,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预答辩结束之后,还需要根据各位导师给的建议不断的修改。预答辩结束后,在5月份的时候研究生院会把所有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送往外审,从此研究生便开始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期待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能够顺利的通过外审,一般20天左右的时候会出外审的结果,如果你外审的成绩不到60分,那么结果就是延期毕业;如果你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外审成绩是60分到70分之间,那么还会进行二次送往外审。因此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最中成绩只要70分以上就可以。接下来便是各学院组织的正式答辩了,一般来说这个环节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高校只要学生的外审通过率,那么在正式答辩时一般都不会为难学生的,当然也会给一些修改的建议,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位论文,所以研究生对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在意,甚至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于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已经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不过有一个令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较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向学院报销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费用,当然额度有限,一般来说是2000元到3000元,这笔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可以报销读研期间的路费、资料费、发表论文的费用,所以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不要忘记将自己的火车票扔掉,因为是可以报销的哦。在最后的最后就是毕业季了,一般来说都是那些老套路,拍毕业照、毕业晚会、谢师宴等等,然后在7月份左右正式的走向工作岗位或者是开启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以上便是研究生三年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将时间都放在了学术上,但是看完这些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研二和研三才是硕士研究生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保证自己顺利的毕业。

众生相

人人羡慕的“图书管理员”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记者 | 陈晓珍1临近中午,在北京通州区图书馆大门前,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排队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测量体温。一名志愿者告诉界面职场,目前进入图书馆除了要出示北京健康宝外,还要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而他每天的工作则是指引读者进行签到。据悉,该名志愿者的工作是临时性的,而图书馆“查阅健康宝”的岗位也正在招聘中。李梅梅是北京通州区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和正在招聘的“查阅健康宝”岗位不同的是,李梅梅所在的岗位需要通过事业编制考试。据了解,在通州区图书馆,目前的工作岗位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编内岗,二是外包岗,即合同工,面试通过即可上岗。和当下许多憧憬图书馆工作的人一样,李梅梅也是因为喜欢看书而选择从事图书管理员。但据李梅梅透露,成为图书管理员之后,能随时随地看书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上班时间,图书馆规定不允许看书的,哪怕做完手头的工作也不允许。”与书打交道不累,但与人打交道累当前,在“996”和“007”的工作模式下,不少职场人都感到了身心疲倦。2021年初,“拼多多女孩猝死事件”、“拒绝996被申通辞退事件”等的发生,也让“加班焦虑”、“健康焦虑”再一次被大众所提及。在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不考虑收入最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许多人都选择了图书管理员。他们认为,图书管理员是一份与世无争的职业,与书打交道,每天安静地徜徉书海中,尤其是在“内卷”激烈的当下,图书馆管理员成了不少人憧憬的工作。但在李梅梅看来,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整理整理书籍”而已。李梅梅直言,图书管理员除了与书打交道之外,更多的要与人打交道,她认为,那些原本想逃离人群的人,只是不知道图书管理员也是一份“经常被人打扰”的工作。据李梅梅介绍,图书馆有多个部门,包括采编部、地方文献、中心机房、流通部等,部门不同,岗位也不同,其负责的内容更不同,尤其是流通部,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读者,与人打交道多过与书打交道。北京通州区图书馆;陈晓珍摄虽然许多人都羡慕图书管理员这个工作,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图书管理员。据界面职场了解,一些图书馆在招聘时,对于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公共图书馆的编内岗位大多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甚至有些岗位,竞争激烈度堪比公务员考试。李梅梅所在的岗位又名“上书员”,其职责较为复杂,除了日常的上书,报修、图书的剔旧、剔复之外,也包括排架正确率的统计、图书定位的统计等。与此同时,李梅梅也透露,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并没有所谓的“双休”,周末最多只能休息一天,尤其是节假日,经常需要倒休,甚至春节也要在图书馆上班。而这一切对于李梅梅而言,已习以为常。但令李梅梅感到疲倦的并不是繁琐的工作,而是与人打交道。在李梅梅看来:“与书打交道不累,但与人打交道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图书馆是一个安静且可以让人短暂放松的地方,甚至有些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会选择来到图书馆进行学习和充电,但不乏一些读者因为压力大而带着愤怒和暴躁的情绪来到图书馆。北京通州区图书馆;陈晓珍摄“好多图书都被剪了,也是不太明白,当前人们都有手机啊,拍下来,回去打印就好了,但他们就会把需要的撕掉。撕掉之后,就只能剔除了,公共单位花的也是国家的钱,看到之后就挺生气的。”李梅梅说。据李梅梅透露,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一些读者除了撕掉书,也会在书籍上乱涂写。由于遇到的情况多了,李梅梅说起时仍有些愤怒。此外,图书馆也会不时举办图书活动,包括新书推荐、读者会等,而李梅梅所在岗位的职责本就包括了解答读者咨询,帮助读者能更有效率查找图书等,期间,李梅梅遇到不少情绪暴躁的读者。对此,李梅梅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轻松自在”、“与书为伴”,反而是一份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图书管理员薪资并不具备竞争力,支撑选择的还是基于“喜欢”“挣多少钱倒是无所谓,关键是最想从这个工作中得到什么。”徐杰坦然地分享了从事图书管理员的初衷。徐杰上大学时的专业是计算机,而当时报考该专业则是为了未来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徐杰毕业后,曾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开发工作。虽然薪资待遇还不错,但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项目多的时候,经常加班到凌晨。除了厌倦经常性的加班外,徐杰也不喜欢当时的工作氛围,他直言:“每天对着电脑,压力无人诉说。”甚至徐杰透露,“那时一回到家,电脑、手机基本都懒得打开。”在坚持了一年之后,徐杰选择了辞职。徐杰离职后成了北京一家书店的图书管理员。徐杰说,从程序员转变为图书管理员,更多是基于一份喜欢。徐杰上高中时就喜欢看悬疑类小说,书于他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每天主要是整理书籍,当有出版社的书来了之后,就要去取书,办完入库之后进行上架,后面就可以巡场了。”徐杰认为,书店的工作氛围较为轻松,由于书店的书籍主要按照出版社来分类,相比图书馆,上架、摆放也相对简单些。徐杰的工作除了图书上架之外,也要负责读者的咨询,尤其当读者要查找图书时,徐杰要快速地帮助读者找到图书的位置。虽然当前的书店一般都有电脑辅助读者查阅,但徐杰向界面职场透露,一些读者在翻阅书籍之后,可能会错位摆放,在此情况下,仅凭电脑上的信息很难找到需要的图书。为了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回答读者的咨询,徐杰私下看了不少书,包括诗歌、短篇小说等。在谈及许多人也想从事图书管理员工作时,徐杰认为,图书管理员的薪资并不高,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就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据界面职场查阅,当前一些招聘平台在发布图书管理员的招聘信息时,每月薪资多在4000-6000元之间。而通州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职场,图书馆编外的图书管理员月薪资也多在3000-4000元之间。那么,对于一些既需要生存又需要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薪资待遇并不具有竞争力。某公共图书馆招聘图书管理员启事;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管理员未来或将淘汰?此前,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图书管理员被淘汰的概率为51.9%。以往,读者在图书馆借阅或者归还图书时大多经过前台服务人员,而今,借还的流程更多是通过自助机。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引入机器人,帮助图书管理员更有效率地对图书进行盘点。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都曾引入机器人,报道称,这些机器人可以穿梭于一排排书架间,在查阅书籍、盘点书籍上都更有效率,甚至能快速的识别书架上错放的书籍。盘点图书机器人;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方微博截图因此,网上有观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或将面临淘汰。但从实际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机器人的引入,确实让图书管理员原本的复杂繁琐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在此情况下,一些从业多年的图书管理员则会用“清闲”来形容这份工作,并将其工作称为“假性退休”。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对于图书管理员而言,无论是基于图书馆还是立足借阅者,其工作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李梅梅在接受界面职场采访时也表示,当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范围更广,包括线上解答读者咨询、帮助读者进行线上订阅等。学者谭美玲曾这样描述“相较于传统图书管理方法,以互联网为载体、IT技术为基础,办公软件为出发点的‘互联网+图书管理’模式,需图书管理员优化职业规划,转变职业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科学、先进、智能的图书管理方法。”这也意味着,数字化时代,图书管理员的角色将迎来新的转变。(应受访者需要,李梅梅、徐杰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