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文章,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爱之咬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文章,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

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从最近几年的形势看,硕士毕业后,倾向于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导师都能收到远多于计划招收名额数的申请,自然是会择优录取的。比如我导师,2019年只有一个外招博士生名额,结果申请者已经有二三十个了,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能胜出,除了个人性格较好,专业扎实等因素,最重要的,自然是学术经历和基础了,而能直观体现的,就是文章这种硬件。我们知道,读研虽然也会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一般都不高。即便是学术型,在很多学校,一般能发一篇普刊,往往也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甚至不要求发文章就能毕业。但读博不一样,学术经历和基础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导师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读博的关键性要件。没有文章,就意味着读研期间基本没有过参与课题的经历,在学术方面的训练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导师,你会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吗?而且,985大学的导师往往要求会相对较高。我自己是经济类专业的,据我所知,985经济类专业申请博士生,大多数导师都要求申请者在读研期间有一两篇B级刊物的文章。去年打算申请我导师博士生的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个都有两三篇B级文章,最后被录取的是一个有一篇A级文章(虽然只是二作),一篇B级文章的申请者,可谓竞争激烈。所以,硕士期间没有一篇文章,是不太适合去申请985的博士生,毕竟机会实在很渺茫。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发文章很难,博导要求没那么高,那么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不然就只能凭运气看能不能“捡漏”了。建议那些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但打算申请博士生的学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申请目标,比如申请一所普通211或者普通一本,机会相对较大;而且,层次稍微低一些的学校,以后博士毕业的难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现在博士毕业往往都不容易,正常毕业几乎就是奇迹,延期一年属于常见,延期两年的也不乏其人。你对此怎么看呢?

摩羯座

双非硕士申请博士太艰难,拿不出重磅论文成果,还被嘲讽一番

在很多人看来,研究生毕业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不同于本科,研究生阶段需要做出一些科研成果,才满足毕业的要求。而本科只需要考试及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就行了。研究生的这种要求,导致很多只为了获得文凭的学生,往往难以如期毕业。而如果是想申请读博的话,要求就更高了。有这么一个来自双非院校的研三学生,他选择报考了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博士,在发给老师的自荐信中表明了自己的研究生阶段获得的一些成果。然而还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老师的回信。在回信中表示他申请博士的机会渺茫,建议考虑其他学校如清北。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一些嘲讽的意味,如果说是这个学生的研究生学校是双非院校,才导致他不被老师看重。南方科技大学也是一所双非院校,虽然其采取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挺高,但再怎么相比,也还是没法达到清华北大的水平。这个学生之所以会被直接拒绝,主要原因在于他研究生期间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科研成果。他在自荐信中表示拟在EI发表一篇小论文,这意味着他还没有发表过什么重磅论文。一般好的高校对于研究生都要求要在SCI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这样一来,他就直接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而且这个学生的研究生阶段没有什么其他亮点,在科研能力方面,没有取得多少能证明其水平的成果。博士和研究生不同之处在于,读博是冲着做出较大科研成果去的。如果没法取得达到要求的科研成果,那么就很难毕业。每年都有很多博士研究生没法顺利毕业,就是因为他们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足够多的论文。如果是想以后读博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就应该尽可能多发表SCI这样级别的论文。这不仅是研究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也是给研究生阶段增添亮点的必要做法。有了足够的科研成果,在申请读博导师时也更有说服力。或许很多人之所以读研,只是为了获得研究生文凭,他们并不打算继续读博深造。那些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大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如果是理科方向或者文科方向的研究生,可能读完后找工作还是有很大困难,读博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对于他们而言,在研究生阶段多发表重磅论文能增大以后读博的成功率。

刘立武

机会渺茫,建议清北!双非硕士申请南科大博士被拒为哪般?

近日,网上一封博士研究生报名交流邮件引起热议:一名双非学校动力工程专业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通过邮件向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申请博士研究生资格,但遭到老师秒拒,建议其考虑清华北大。看到这封邮件,可能很多同学应该和我一样,重点关注到了老师回复邮件中的“机会渺茫,建议考虑其他学校如清北”。这不是明摆着在说清北这个专业的博士生资格没有南方科大的珍贵么!这封邮件的重点真的在这儿吗?其他不然!01 南方科技大学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南方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南方科技大学是2012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备有小而精的办学特点。目前,全职院士22人,教师总人数1033人,拥有4个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该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并取得较为丰富科研成果的学术大咖。南方科技大学力学系是该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之一,由陈十一等4名国内外院士领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博士招生方面要求也相对很高,与西湖大学这类大学一样,秉承非优质生源不录的招生原则。02 硕士期间成果欠缺是其致命弱点从该生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到,重点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硕士在读期间学习课程学分均满;二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第11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三是拟在EI发表一篇小论文。我们都知道,申请博士资格,一封内容充实且优秀的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该介绍,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科研成果和未来博士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进而打动老师,让他认为你是一个优质生源,进而为你提供博士名额。而在该生的介绍中,硕士学习课程学分拿满实际上只是每个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的必备前提,并不是自己的亮点。其次,获得的第11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国奖一等奖是其亮点之一,但是相关报道查到,当年获奖的没有一所985学校,该奖含量存疑。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他没有论文,连一篇EI论文都没有,更不用说SCI论文了。虽然从教育部到各个学校都在强调“不唯论文”,但是现在衡量一个学生学术水平的最好方法仍然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硕士期间,没有论文这一条,基本上会被很多大学拒绝!更不用说南科大这类追求小而精培养模式的大学了!03 学校背景是其短板该生双非学校背景是其本次申请被拒的另外一个潜在原因之一。申请博士,一般看两方面的东西,一是科研成果,二是学校背景。如果一个考生科研成果满满,有时候,即使是学校背景差一些,但依然会受到老师的青睐。如果科研成果一般,那就得再看学校。很多老师在招生的时候,都会倾向于名校毕业生,特别是985大学的毕业生。也许有人会说,你南方科技大学本身就是双非院校,有资格Diss其他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吗?在这儿我想说,这个学校还真可以!虽然该校不是985、211大学,但是这主要是别人成立晚而已,其办学起点就比绝大多数双非院校高很多!给大家看看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就应该知道南科大的实力了!所以,双非院校学校背景在申请像南方科技大学的时候,真心是短板!04 老师果断拒绝是极其负责任的体现该老师在邮件中回复:你申请南科大力学系博士的机会渺茫,建议考虑其它学校如清北。该老师的回复直截了当,机会渺茫就表示拒绝,虽然有点残酷,但是也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做法。现在10月份,他还可以赶紧申请其他学校!而不是说:欢迎报考,然后最后把别人Pass掉,让其其他机会都错过了!至于考虑清北,个人觉得更多的意识还是可能觉得清华北大的博士名额更多,可能有机会。当然,这个老师可能也有点小调皮,涮了一下清北,因为申请清北的博士并不比南科大简单!05 建议也许很多同学看到过这则消息,觉得很多大学在招录博士的时候,对双非大学毕业生是不是有歧视。在这儿,个人觉得我们并不用考虑歧视不歧视,而是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绝对优秀。当你是双非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时,如果你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拿到更好的大学的博士资格,你只有在本科和硕士期间比别人更加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或者各种获奖,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机会!只有当你做得足够优秀的时候,才有可能和那些985大学的毕业生站在同一个档次竞技!很残酷,但是是事实!加油吧,骚年们!

离内刑者

众多高校今年博士录取取消统考,普通硕士想考博该怎么办?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10月份,很多高校今年的博士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公布,而从今年很多大学的博士招生简章来看,基本上很多高校都取消了统考考试,基本上都是申请考核。这对于一些毕业于名校的普通硕士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毕业名校的硕士申请考核非常有优势,但是另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却比较困难,想申请考核成功并不容易。那么对于这些想读博的普通学校毕业的硕士而言该怎么办呢?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校期间尽量出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博士申请考核基本上都是看重论文,很少看重课题。因此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还没有毕业,那么就需要在上学期间多出一些科研成果,多发一些好的期刊论文。而从现在申请考核情况来看,基本上需要有两篇不错的文章,才可以顺利参加申请考核。否则即使有一篇也很难有机会被录取。第二,提前准备报考学校考试。虽然不少大学现在施行的是申请考核制,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一些大学完全看学生的科研成果,但是还是有些学校会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高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申请考核材料给学生一定的分值,然后学生去参加考试,最后根据材料分和考试分来择优录取。因此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而言,虽然科研成果一般,但是也可以通过笔试成绩来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机会。第三,提前联系导师。在博士考试当中导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博士报名中,要提前联系导师,尽量选择一些不太热门的导师,这样考试不会竞争太激烈,考试压力不会那么大。而联系导师一般是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前进行联系,询问导师是否有名额,询问导师报考人数的多少。这样才可以避免考试进面试后被刷的情况出现。随着博士录取申请考核制的推行,有博士统考的学校越来越少,读博的难度也在加大。而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想读博就需要提前做到上述几点,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溜冰场

什么是MPhil研究型硕士?和PHD博士有什么区别?

对于研究型硕士是市面上的信息比较少。读博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或者背景相对较弱,或分数不理想,直接申请博士会很困难的同学来说,MPhil是你进入博士的一个有效过渡方式,因为从MPhil申请到博士比从授课型硕士申请进入博士阶段容易更多。什么是MPhil研究型硕士?研究型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简称MPhil。学制一般是2年,你可以理解为博士的前奏和预科。与Taught 型研究生课程不同,MPhil不是想通过授课教学和评估完成学业的,而是完全由自己独立研究项目,MPhil更像是高端的研究培训课程。MPhil研究型硕士的费用更高吗?费用方面,研究型硕士会比Taught Postgraate的学费费用低很多,同时,很多研究型硕士项目会和博士项目一样提供奖学金支持;其次,你还可以申请教师助理(Teaching Assistant)或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每月有可观的工资,完全可以自己负担留学费用。与大多数其他硕士学位不同,MPhil是一个纯粹的研究型学位。MRes理工科专业开放的比较多,会包括一些授课教学单元,MRes则表现为较MSc更多的课业量,并且课程的专业性、深度和针对性更强,但MPhil完全基于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学生将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任务,但通常不会有任何安排好的固定课程或评估。MPhil是硕士学位吗?从全称来看,Master of Philosophy表明它是一个硕士学位,在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MPhil被认为是一种“硕士水平”的学位。在欧洲,MPhil是硕士水平学位;在英国,MPhil可以作为进入博士课程的一个途径,或者作为一个较短的独立学位认证,NFQ将MA、MSc和MRes,MPhil这些硕士学位同时列为level 7;这两种体系都将MPhil规定为低于博士学位(Level 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以这种方式提供MPhil;MPhil在美国并不常见。因为美式博士课程的第一部分侧重于教学,而不是研究。MPhil 和 PhD的不同?Mphil更像一个Mini博士学位。MPhil和PhD在其他方面也有联系。根据你的研究进展,在MPhil和博士学位之间进行转换是很常见的。在MPhil阶段成绩优异的同学,一旦你的研究达到了PhD的要求,你就可以升到博士。如果成绩不够优秀,或错过了转PhD的机会也不要担心,MPhil阶段的研究经验对你未来进入心仪大学都是极有帮助的。MPhil如何申请?MPhil和PhD的申请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套磁,网申,提交文书材料(RP/CV/PS等)。MPhil和PhD不同的是,MPhil的存在就是面向没有过多研究背景的人士的,所以对同学们最担心的RP的要求也会稍低一些,你的RP需要展示预期研究的项目或说明你打算如何研究你的项目。

百骸

硕士在读,以后要不要转博士?这两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清楚再决定!

在讨论是否转博之前,观察号为你的远见点个赞,能够尽早规划自己的未来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对于硕士来说很多人马上到了转博的节点上还没搞清楚自己该不该继续读博,没搞清自己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规划。首先你要知道博士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一名合格的博士毕业生要完成两件事,第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或者说成为某领域的专家,第二是要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其次,要不要读博,观察号认为刚上研究生不宜盲目做决定,可以先看一看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如果是硕士转博士,不需要考试,并且目前的科研进展顺利,那么观察号认为你再花2-3年拿下博士学位是值得的,如果是考博或者目前科研工作还是没有什么头绪,观察号建议你谨慎考虑。在了解了以上基本内容,在选择读博或转博前还要考虑好以下两个问题:1、 你读博的目的是什么?虽然现在博士也在扩招,但是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毕业并不轻松,印象中可能大家还记得在今年年初中科大博士失联的事,其原因可能就是不能按期毕业导致压力过大,我们承认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果的产出以及毕业,但从整个培养过程来说,博士毕业要比考博难的多。如果你只想混个文凭,为了以后在职称晋升方面或者考公务员时能有些优势,劝你还是尽早放弃读博的想法,当然,如果你本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读个在职镀镀金就行了。还有,如果想通过读博来找个好工作或者赚大钱,虽然有可能实现但并不划算,因为博士毕业后大部分都会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如果去了企业,可能还不如硕士混得好。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为你开出顶薪。但是,如果以后想走科研这条路,那么读博士不仅重要还是必须走的一条路,能去国外读博士更好。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科研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进行科学实践,而且还能接触到很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因为有博士点的地方,其师资力量肯定非常强,不仅能在科研上给予你指导和帮助,在为人处事方面同样会教会你很多,换句话说,与这些聪明睿智的人在一起,想不提高都很难。2、 你是否能坚持下去?第一、 毕业压力。虽然现在清华大学已经修改了博士研究生毕业培养方案,不再强制要求发表学术论文,但是这个标准想全国推广恐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不强制要求不代表不要求,况且目前来说论文还是高校申请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理工的论文发表要求更高。此外,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不仅要阅读大量文献,还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论证,对于博士来说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就在通往实验室的路上,即便能够按时毕业,付出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第二、 经济压力。虽然现在国家提高了博士的待遇,但是不同高校博士之间“贫富”差距还是不小的,中科院和985高校相对好一些,一般而言,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已经很不错了,可能之前的同学和朋友早已经小有成就,心理上难免会有不平衡。另外如果赶上同学之间的应酬,囊中羞涩在所难免。第三、 就业压力。有人说都读博士了还有就业压力,其实博士阶段重点培养在某一领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其研究范围和学习的领域相对较窄,就业的时候受到一定的限制,更多人选择的是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工作。而现在高校的用人标准早已不是十年前了,不仅要求论文的档次,很多高校明确表示海归优先。写在最后:读博也好,工作也罢,都是一种生活方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读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人生挑战更是难得的人生阅历,也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练,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财富。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名曰治之

硕士生没发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林来疯

瑞士之硕士和博士申请特点介绍

遇见HI,Switzerland瑞士前言最近很多同学向小佑咨询欧洲的硕士和博士情况。一直以来,欧洲各个大学排名被英美霸榜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欧洲学术圈的积淀,尤其是顶尖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仍然能紧跟第一梯队,不容小觑。比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三大神经网络结构之一)的发明者Jürgen Schmidhuber就职于瑞士国内都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区卢加诺大学;而鲁汶大学在集成电路上设计领域还是龙头老大等等。各个领域的顶尖大师/实验室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欧洲各个大学。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是时候重新考虑在欧洲发展的可能性。而今天小佑主要讲下不漏山水的瑞士高等教育(Master&PhD),瑞士作为一个永久中立国(外交政策),总人口约856万的中欧联邦国家,以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4种语言为官方语言。瑞士作为在人均GDP、人均专利数、平均寿命、人均诺贝尔奖数、人类发展指数等各项指标名列前茅的国家,并不像大众想象的一样,单纯依靠金融业、旅游业或奢侈品发家致富。在科研和工业领域,瑞士也拥有强劲的实力。雀巢,ABB,罗氏制药,劳力士,瑞银,罗氏,嘉能可等企业便是佐证。小佑将从瑞士学校分类,学位-Master,学位-PhD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瑞士学校分类瑞士实际上是26个州的联邦共和国,负责各自的地区事务,包括高等教育。大多数瑞士研究型大学在区域管理上都是地方州立大学,但是有些机构也由联邦政府或通过其他机构进行集中控制。总的来讲,瑞士有四种大学类型:10所州立大学由各个瑞士州运营(并非每个瑞士州都有一所大学)。他们从事原创研究和教学,并可以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2所联邦理工学院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学院(ETH苏黎世)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 。它们是瑞士最负盛名的研究中心,在各个学科领域均享誉全球。它们由瑞士联邦政府集中管理,并有权授予博士学位。7所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传递,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培训或解决具体挑战。他们传统上不授予自己的博士学位,但一些已经开始与州大学合作,开发创新的合作博士课程。20所师范院校(独立院校)授予教学专业资格,往往与特定语言相关。在极少数情况下,他们提供与教育理论相关的高度特定主题的协作博士课程。知名大学列表:二、学位--Master瑞士公立大学硕士学费约1000 - 4000 瑞士法郎/年;瑞士的生活成本非常高,建议准备2000瑞士法郎/月。硕士的入学时间比较常见的是9月(秋季)和2月(春季),9月通常在1月-4月之间申请,2月则通常在7月-11月(具体申请时间因学校或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多数硕士课程涉及三到四个学期的学习(学分在90—120ECTS之间)。实际上,学制为一年半至两年。以瑞士两所联邦理工大学为例,它们的硕士都是为读博做准备的,大都是两年制研究型硕士,学制内不光有高强度的专业课学习,还有大量的research projects(有的含在课程内,有的作为一个10学分的大型项目分配给学生并一对一指导),还包含有毕业论文(就算学生不想读博,也要去企业里在教授的监督和一对一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工业项目)。以苏黎世联邦理工(ETH Zurich)为例:ETH Zurich的硕士课程90%以上都是英语授课,个别专业是德语或者德英双语教学(如建筑,风景园林,历史与哲学,土木,药学等专业)。常规时间:秋季申请11月1号到12月15号之间,春季3月1号到3月31号之间。强烈建议秋季申请,春季一般为补招,秋季申请机会要大很多。下面是2020年秋季申请的详细时间安排:申请流程(申请费是150瑞士法郎):申请方式:网上填表http://www.eapply.ethz.ch/。有不少的步骤需要准备,比如课程描述,需要你用英文描述所有你成绩单上的课程大纲,推荐及早准备;Curriculum Vitae (CV):个人简历Motivation letter动机信,主要写申请动机和对申请的院系科研的兴趣所在。高中毕业证:就读高中的毕业证official transcript(s) 成绩单:所有入学过的大学(包括交换学校等在CV里出现过的学校)的考试成绩单学历:已获得的大学学历,仍在读需提供在读证明语言:一般要求如下:雅思7.0 ;托福100;Cambridge Proficiency (CPE) :grade C;Cambridge Advanced (CAE):grade B。某些专业如建筑,土木会有额外要求。语言成绩只要入学前提交即可,意味着申请时并无语言要求(有学生被录取时没有语言成绩,开学前才提交的英语考试成绩),但为了保险自然是连着语言申请一起提交为好。除此外有些专业要求或推荐提交GRE成绩(比如计算机,数据科学,计算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热门理工类方向),但无硬性成绩要求。推荐信:两封推荐信,自己学校的教授推荐就可以。护照扫描件ETH Zurich通常对国内本科的录取也是十分严苛;就我们多年申请经验来看,从国内毕业过去读master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211&985院校或者国内专业排名超级强势大学的学生。所以申请难度也是可见一斑。三、学位--PhD01博士类别Traditional or general PhDs传统博士属于传统的导师制,这类博士的学习方向偏向于研究,未来的就业也是专注于学术,所以更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同门师兄弟的帮助。这类博士的申请,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博士申请方式是一样的,每年高校会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招生的开放,会提供专业和导师供选择,大家直接套磁,递交申请和材料等待结果即可。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Structured PhDs结构化博士近几年新出现的结构化博士,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因为这类方式联合了学校和企业,将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为未来就业铺平了道路。在学校申请方面,和普通博士是一样的,但是还会多出一个步骤(如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那就是对企业进行了解,并且参加企业的面试,双方都满意之后可以签订合同,这样完成学校的学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瑞士的博士学位持续3-5年。传统博士往往更短,而结构化博士的长度因为包含额外的培训或者活动安排,时间上可能略有增加。02申 请通常博士录取和硕士完全不同,基本只取决于教授的意愿,因此套磁,牛推,论文,面试是博士申请的必要环节。如果教授决定要你,则余下的申请过程都是走个流程。 少数教授会要求你用系里的申请系统,但也只是走个形式。虽然有直博通道,但以苏黎世联邦理工为例:99.9%的博士都有硕士学历的,直博也要求先被硕士录取后然后修一个学期到一年后的课程才可以申请直博。总的来讲,对于非欧盟的国际生来讲,硕士学历对于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博士来说是必备的。如果遇到需要进行网申的学校或者导师,通常需要的材料清单如下:本科/硕士学位证书和成绩单(瑞士个别项目是可以本科直博,但是对于非欧盟的学生成功几率还是比较少见的)英语成绩(最低的成绩要求:雅思6.5<单项5.5>,托福90),人文社科会要求更高(雅思7或7.5,托福100+)GRE或者GMAT(看学校和专业)Personal statementCover letterResearch proposal(研究计划,概述项目范围,目标,方法和成果),看专业2-3封推荐信网申或者材料寄送瑞士的英语博士跟你所在学科领域有关。如科学、工程和商业等高度国际化的科目更有可能用英语授课;艺术和人文社科以当地语言授课为主。瑞士博士学位申请通常没有最后期限。但是,来自欧盟/欧洲经济区以外的国际学生应尽早申请,以便留出时间处理签证。03毕 业博士学位的主要成果是你在研究结束时撰写并提交的博士论文。它代表您对学术课题的实质性原创贡献,它应该提供新知识和/或数据,原则上至少值得其他学者或研究人员使用。论文通常是通过口试或者答辩(oral examination)进行评估,但只要导师同意并通过答辩委员会(通常由专家组成的,其中一人必须是校外专家)的答辩即可。博士毕业后,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学生通常可以申请学习后居留证,需要提供住宿和经济支持的证明。这样你可以在瑞士停留六个月。一旦找到工作,您就有资格获得长期或永久居留许可。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瑞士移民局官方网站(Swiss Immigration Service website )。小佑说为瑞士科技和工业界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正是实力过硬的瑞士高等教育。瑞士作为欧洲的人才高地,通过它自己独特的手段----高薪(起薪约1.5-2倍于德国,未来涨幅更大,税率约是德国的1/3,IT领域更是接近硅谷)+宜居环境,从欧洲诸国甚至北美聚集最有利于本国科技经济发展的精英。瑞士人安身立命的法宝唯有政治家们精妙的政策和更强大的科技。以上就是小佑为大家分享的瑞士的情况,瑞士大学资金雄厚,享誉全球,同时它的学术研究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一个被英美遮住了光环的国家。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做出选择,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能详细阐述,有想了解的同学欢迎私信小佑获得更加详细的咨询。~ THE END ~本文版权为佑途教育WeChat(youtoo6666)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祖辛

博士和硕士待遇真一样吗?事实证明:博士比硕士有优势!

在网上作者看见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博士和硕士待遇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读博士呢?”作为一个硕士毕业后工作,然后又读了博士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当年,在读硕士的时候,作者实际上在学校里面是硕博连读,就那种读一年或者一年半硕士,不拿硕士学位直接转成博士的那种,总共读五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当时傻傻博士和提问者想得差不多,博士和硕士干的活都差不多啊,我硕士期间做的东西,老板再让在学校混两年就能毕业,但是我又为什么要浪费这两年时间呢,何不早早工作。于是,我就在读硕士两年半的时候,拒绝转博,直接工作了。到了单位发现,在工作单位博士和硕士干的活都差不多,但是在评职称、在报人才、在晋升方面差距太大了,然后一年后不得不再读一个博士,三年后毕业。有了这个经历,个人觉得,虽然前期硕士和博士待遇差不多,但是读博总是有理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单位博士和硕士的起点不同博士进入单位后自动聘任为助理研究员或者工程师,两年后可以评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假如一个人18岁读大学,22岁大学毕业,25岁硕士毕业,硕博连读或者直博27岁博士,那么博士就可以29岁拿到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职称,这对你的晋升是有非常大帮助的。硕士进入单位后,两年后可以评助理研究院或者工程师,评上后5年才能评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一切顺利,评上也就是32岁了。从这一点来看,博士比硕士节约了2年时间,然而就这两年时间,确实非常宝贵的。在独立申请和承担课题的时候,很多有条件限制,比如要求申请人或者承担人为高级职称。二、在别人眼中,能力不一样。硕士和博士进入单位,领导分配工作的时候,一般会根据学位高低分配任务,比如硕士需要跟着别人做一些小课题,在展现能力的时候,才能慢慢承担一些大课题。而对于博士,一进入就会被直接分配一些重要的大课题。因为在领导眼中,博士的能力更强。在此时,如果是同等努力,那么博士今后的发展肯定会更优。如果要比过博士,硕士需要付出更多。三、待遇相近?醒醒吧,也许前一年差不多,后面肯定不同我第一年是硕士,专门和别人讨论过工资的问题,我在一年加班上千小时的情况下,才和同期进入的博士第一年相近,而别人是很happy的。而后面,随着职称的不同,承担课题经验和晋升的问题,相互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四、发展前途不同也许有人觉得,硕士和博士发展不是差不多么,去考博士干啥!那这就大错特错了!在很多岗位,特别是技术岗位或者高一级的管理岗位,基本上都是博士优先。比如,对于技术总师,肯定是博士优先。比如说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博士工作满两年,可以直接聘任处级干部,而硕士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硕士和博士的发展前途是不一样的!五、打个总结上述傻傻博士举的例子是基于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院所,可能私企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个人觉得,在私企,仍然可能会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别人招聘一个博士,本来就是本着招人才去的,不肯能拿来和硕士一个用途的!基于上述原因,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读博士!而且很多工作过后的硕士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然会选择读一个博士学位,别人肯定不会做无用功的!

方珍珠

一个导师的独白:申请-考核制读博如何做更有胜算?

为何感觉想读博变得有点难,导师间如何分配招生?曾几何时,小西读博那会还没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还得英语测评。当时英语成绩未达线(按比例划线、分数浮动较大),隔年参加的学校博士普通招考。有段时间,本校生硕博读博流程简化,取消英语测评,填写一份申请表格即可。转眼,小西自己已进入高校,成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导师。近几年博士招生指标紧缩,尤其是不属于首批22所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如不少博士生导师约0.5人/年的招生指标。学院根据整体课题经费进账或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情况等折算每个导师的当年博士生指标数,当然长江、杰青等大牛导师基本是2个+指标/年,"四青"1个+指标/年。其实,学校指标量化中,经费到账是小西最为认可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工科。一旦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撑,在读博士生开展课题会变得非常困难,往往不少科研成果是"用钱烧出来的"。当然,每个学校或学院都会有自行拟定的《博士研究生名额分配办法》,将指标细分配到位。因此,近些年博士生导师选择学生十分谨慎,也许错过就是一年。博士生 阳光灿烂的笑容申请-考核制中导师或大牛推荐重要吗?日常中,有导师主动将自己的硕士推到更好的平台读博,也有导师会在同领域的学术圈中找其他导师给自己推荐博士生。对于导师来说,和学生几次邮件沟通或一次简短的面谈,无法深入了解一个学生,尤其是近几年不少研究生心理问题频发(不推脱、导师同样有责任)。相对来说,学生自己硕士生知道导师3年相处后的总结会更加准确和到位,往往这样的"总结"是口口相传,而不是一份《推荐表》的几句话。也许硕士生导师是年轻教师,或者院校层次稍低,再或导师有意留你读博(这一点有时候没有道理可讲)。总归来说,还是有不少学生最终"没有人脉关系帮忙推荐"。尽管一个好的推荐对于申请-读博十分关键,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同样没问题的,试试用诚心打动她。女博士 申请-考核制如何准备?首先,提前摸清几所感兴趣院校的申请-考核制流程,如部分院校有12月、3月两次选拔,可根据自己科研论文接受情况灵活选择。除专业面试环节,还有科研实践与写作、外语水平考核,单科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合格线不少划到75分)。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3所院校,且提前沟通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在和某个导师沟通好招生指标后,小西建议和其他同意接受的导师提前说明情况。当然,委婉些的话更好,比如"老师,和家人沟通后,我想着也许工作更好,耽误您时间了。"。整个过程中真的不太建议说"你要我就来"的承诺,调皮的导师给你来一句"你来我就收"……其次,部分导师会友好的回复"欢迎报考",也许是当时尚未发布当年的具体招生指标分配。切记和导师保持沟通联系,重点关注研究生院网站的信息。录取过程中,导师对于自己招生指标的生源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换句话说,学院考核选拔仅仅是"去粗"(去除不符读博条件的生源),各自导师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取精"。和导师沟通非常重要记住!尽量找同学打听下联系导师课题组的具体细节,必须搞清楚一个核心问题:导师今年有几个指标,导师课题组有没有硕士生研二硕博连读或研三有想法读博?如XX导师课题组几个招生指标,团队指导的硕士生选择硕博连读后已用完招生指标,"但是"后面的话小西就不说啦,体会过的人都懂。同时,有意走申请-考核制读博的同学,科研论文才是最好的"硬通货"(没有论文,通不过资格审查环节的)。若是硕士阶段平台环境有限或导师缺乏指导、没有足够经费,可以尝试阅读海量文献和汇总,撰写一篇综述投稿。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时,综述修改后就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章节一。博士生导师的态度对于能否录取十分关键,但是能做的是在你通过学院的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后,愿意给你招生指标与接受你读博。至于如何通过学院考核就得考生自己认真准备,如每年都有不少朋友在英语考核中未达合格线被淘汰。博士生 攀爬在学术路结语其实申请-考核制对与985/211院校的学生来说,简化了博士入学的流程和缩减了备考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做点研究。但是,双非院校的学生想要进名校读博更难。和求职一样,联系导师是申请-考核制不可或缺的环节。记得认真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一份自我陈述、一份未来研究计划,权当在申请一所国外大学的材料准备,细节到位、认真些总没有坏处的。一个小细节:沟通中某个导师回复"欢迎报考"后,若是连个"面谈"的要求都没有,要么自己主动去面谈一次,要么得思考是否要换个导师啦,你说呢?最后,预祝各位参加高考的学子,明天能够取得好成绩,不再有院校层次差异的烦扰,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