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录取捷报」DKFZ|海德堡博士录取魂魄将往

「录取捷报」DKFZ|海德堡博士录取

刘同学是国内某双一流高校的肿瘤专业硕士在读,方向为头颈肿瘤和肿瘤心理学,加入服务时雅思未考,录取后雅思考出7+。该同学的申请经历是比较特殊的,因为不仅申请了个人导师制,我们还为其申请了DKFZ结构化奖学金,已经拿到了实地面试的机会,但刘同学自己主动放弃了。下面我们就将他的选择和经历为大家娓娓道来,让后来的佑途教育学子们能够基于他的经历,有一些思考和准备。本文内容较多,包括曲折申请,面试略影,以及DKFZ国际博士项目介绍,可能需要3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毕。曲折申请前期准备和尝试刘同学是7月初加入服务的,恰逢暑期(严格说来,德国大学在暑期是不关闭的,但是大学员工包括教授,工作人员如管理员,助理等都会在暑期休假,时间2-6周左右不等,从7-8月都有可能,9月初基本上都会回归正常的上班时间)。因此我们利用7-8月的时间指导其办理了申请材料,同时收集了简历,推荐信,以及动机信的素材,并根据素材完成了简历和推荐信。进入9月,教授和员工们大部分回到工作岗位,我们也就开始了套磁的内容。刘同学加入服务时就指出希望进入德国top4的医学院学习。在此情况下,我们也直接集中在top4的院校进行申请。刚开始时,申请不算顺利,有一些官网显示在的教授,已经退休(申请博士,要注意这点,官网显示内容可能不及时更新,导致信息不对称),也有一些老师自己不想招生,推荐给其它院校的教授,但院校排名不那么理想。期间刘同学一直很淡定,我们也有信心给他拿下top4的录取,因此心态都比较平稳。在持续不间断的录取下,在10月末,我们终于迎来了DKFZ的一位老师的回复。老师说目前他没有空位,但如果申请CSC的话会考虑。基于此,我们进一步与教授进行沟通,并表示会申请CSC,同时告知了教授雅思考试的计划,说好雅思考完后跟教授进行沟通。雅思考完出分后,刘同学取得了7+的成绩,我们立刻将分数发给教授并约好了面试。我们提前与刘同学进行了面试培训,普及了常规的一些面试问题。果然一切都很顺利,面完教授就说会出一个有条件录取,我们的心也暂时放下来了,不过刘同学还是很担心会拿不到CSC,导致录取不作数。在这点上,我们要提醒下,申请各个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获得导师的认可,拿到邀请函,即便邀请函限制CSC,后面没拿到,也可以跟导师商量改邀请函的细节,所以不用担心。结构化德方奖学金申请申请完后,导师鼓励刘同学申请DKFZ international PH.D program,并且表明即便这个结构化的奖学金项目没有拿到,也不影响他的录取和入读,因此我们也极力鼓励刘同学进行尝试并协助刘同学顺利完成了申请。DKFZ的效率非常高。项目1月5号截止,1月18号已经完成了初审并通知刘同学参加第一轮的skype 面试。之后1月24号第一轮面试结果出来,通知是否可以参加第二轮实地面试。虽然过了第一轮,且刘同学的实力也有实力拿下第二轮的录取,但因为种种个人原因,刘同学不能参加第二轮海德堡实地面试,我们也尽全力劝了刘同学抓住机会。最后刘同学还是拒绝了实地面试,虽然很遗憾,但我们仍然尊重他的决定。还好,柳暗花明,刘同学最终拿下了CSC的奖学金,为这次的申请顺利画上了句点。我们也衷心祝福刘同学在德国的一切顺利。关于DKFZ国际博士项目正如校方原文介绍,DKFZ的国际博士项目是附属于海德堡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结构化项目,DKFZ是欧洲最全面、最全面的癌症研究机构之一,也是赫尔姆霍尔茨协会国家研究中心的成员。DKFZ 国际博士课程有着系统的培养体系,通过综合培训活动、研讨会、海报、教学和学生主导活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博士教育,该计划使学生对博士研究有深入的了解。DKFZ的博士项目每年有2次招生,夏季和冬季,冬季一般是1月5号左右截止;夏季一般是7月5号左右截止。该项目每季招生一般是15%左右或者以下的录取概率。申请DKFZ的老师,大部分老师会推荐直接申请该结构化的项目,除非学生自带奖学金如CSC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申请临床科学家奖学金项目。面试经验刘同学参加了两次面试。第一次跟教授的面试经验大概如下:第二次跟DKFZ的小秘面试如下:很多德国院校都有结构化项目,以其要求高,竞争大,很多同学申请时都绕道而行。作为具备为学生争取美国Top50院校全奖实力的机构,我们愿意为大家尝试德方的奖学金申请,不过也需要学生本身具备过硬的实力,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才能拿下更好的录取。最后,友情提示,图片才是精华,别只顾着看文字,不看图片,阅读校方原文信息很重要。 end 还想了解更多?联系佑途教育,一起讨论本文真实案例,版权为佑途教育(youtoo6666)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卖国贼

海德堡大学附院回应中国学者成果遭掠夺:由独立委员会调查

4月3日,《中国科学报》收到来自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沟通主管Doris Rübsam-Brodkorb的回复邮件。这封邮件是针对《中国科学报》在4月1日就杨蓉西事件给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 Christof Sohn发邮件询问的答复。邮件内容如下: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遗憾地表示,关于癌症血液检测一事已经到了令人恼怒的程度,我们会认真对待批评意见。现在,一个内部工作组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为了从中立的角度全面分析各个方面,一个独立委员会已经成立。该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专家组成,将向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和医学院报告结果并提出建议。我们请求您的理解。在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前,我们将不会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以免干扰他们的工作。邮件原文 截屏图4月1日,《中国科学报》独家报道了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的杨蓉西被该校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对事件后续进展,《中国科学报》将持续关注。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50年的海德堡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海德堡大学。它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截至2017年,已有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入该大学。海德堡大学每年约有1000名博士生毕业,超过1/3的博士生来自海外。来自约13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占整个学生群体的20%以上。▲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是德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医疗中心之一,由12家医院组成。它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紧密相连,提供给师生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广阔领域,尤其是在肿瘤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器官移植等领域。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是德国最活跃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并与不同研究机构存在密切联系,比如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来源:中国科学报

金钟

海德堡大学附院回应中国学者成果遭掠夺:成立委员会调查

4月3日,《中国科学报》收到来自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沟通主管Doris Rübsam-Brodkorb的回复邮件。这封邮件是针对在4月1日就杨蓉西事件给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 Christof Sohn发邮件询问的答复。邮件内容如下: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遗憾地表示,关于癌症血液检测一事已经到了令人恼怒的程度,我们会认真对待批评意见。现在,一个内部工作组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为了从中立的角度全面分析各个方面,一个独立委员会已经成立。该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专家组成,将向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和医学院报告结果并提出建议。我们请求您的理解。在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前,我们将不会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以免干扰他们的工作。邮件原文。截屏图4月1日,《中国科学报》独家报道了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的杨蓉西被该校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对事件后续进展,《中国科学报》将持续关注。此前报道中国学者成果遭德国导师盗取,“沉默”两年首度发声十几天前,正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杨蓉西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明镜周刊》的邮件。在邮件中,该刊记者说她发现2018年2月德国各大媒体广为宣传的“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项目,与杨蓉西两年前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主持的MammaScreen乳腺癌早期诊断项目相似度极高,并且在与海德堡的知情人士接触中,她也了解到一些内幕。因此特与杨蓉西联系,并向她本人确认该事件的真实性。这封邮件也终结了杨蓉西已经保持两年的“沉默”。原来,杨蓉西曾于2006年起在海德堡大学留学,并于2016年成为该校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组长。MammaScreen项目组成员,从左至右分别为:博士后Dr. Ruth Merkle、杨蓉西、 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后Dr. Patrick R. Merz。图片来源:entermedia.de在那里,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乳腺癌血液筛查方式,将乳腺癌一期的筛查准确率提高到95%。只需要再积累更多的临床实验,杨蓉西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甚至看到了三年后这项研究应用到临床的光明未来。然而最终,她的研究成果却被海德堡大学附属医学院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Christof Sohn)及其学生萨拉·舍特(Sarah Schott)掠夺。归国两年后,面对《中国科学报》,杨蓉西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也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得到一份迟到的公正。异常信号2006年,结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研究学习后,杨蓉西登上去往德国的飞机。她将师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芭芭拉·卜文科(Barbara Burwinkel),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2008年,杨蓉西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这一变故深深地影响了她。如何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早期乳腺癌,成为杨蓉西的梦想与努力方向。就此,她开始了对“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究。七年后,凭借这项研究,杨蓉西成功申请到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并得到其最高额创业基金86.6万欧元的资助。“拿到‘第一桶金’后,我与罗氏诊断市场部门前全球副总裁哈米德·艾明格博士(Dr. Hamid Emminger)共同创立了MammaScreen项目组,并招聘了另外两位博士后加入,继续‘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杨蓉西说。MamaScreen项目组拿到EXIST项目资助后,海德堡大学对外公布的官方信息。标黄文字意为:海德堡大学医院妇科门诊的杨蓉西博士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度可靠和精确的早期乳腺癌诊断试验。这将是一种低成本、简单的筛选方法,只需要几滴血。2016年下半年,国内企业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开源)找到杨蓉西,希望能够投资。这也符合MammaScreen同期在中德两地进行研发的战略需求,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然而,中国公司投资的消息明确以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成为双方合作的绊脚石。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为何介入此事呢?在这里,要引入一个“职务发明”的概念。杨蓉西发明该专利的时候,本身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雇员。“根据德国职务发明法,虽然我是发明人,但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专利许可和授权属于学术机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海德堡大学90%控股),我个人只拥有分红权。”杨蓉西说。MammaScreen项目要获得该项专利的使用许可,必须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同意。因此,当新开源在2017年初携带500万欧元的诚意来到谈判桌时,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从一开始便以强势姿态,要求拿到新公司10%以上的股权。此后,这一数字又被抬高为20%甚至30%。而依照欧美的惯例,学校专利管理公司的入股比例一般不超过5%,而且股份与授权费只能二选一。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从一开始就希望两者兼得。律师提供给杨蓉西参考的美国大学参股资料中显示,按照惯例,作为职务发明专利使用费用,美国学术机构仅可以拥有公司2%~5%的股权,哪怕是极其成熟,马上可以推入市场的专利,最高也不会超过15%。为了促成该项目落地,杨蓉西接受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最初所提的条件,但随着他们的要求不断提升,双方的合作变得越来越艰难。“在一次与新开源的谈判中,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代表毫无征兆地拍案而起,让两者合作陷入僵局。即便我与合伙人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再三挽回,也毫无效果。”杨蓉西说。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这种异常表现,令杨蓉西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她立刻联系了为她提供资金扶持的基金会和海德堡大学工会组织,并开始咨询律师。求助无门2017年4月的一天,杨蓉西照例去项目组上班,但到门口时,却发现门禁卡失效了,自己被挡在了办公室门外。“我开始以为是门禁卡消磁了,保安却说不是。”杨蓉西回忆说,此后,她收到了海德堡大学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邮件通知,被告知已经被撤销了MammaScreen项目负责人的职位,该职位由萨拉·舍特接替。这位走马上任的萨拉·舍特恰恰是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而且在接管MammaScreen项目后被迅速提拔成教授。很快,杨蓉西又收到医学院法律部门的来信(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也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信中写到,因为学院“高层”的决定,杨蓉西不能再回到之前的实验室,而是被安排在一间单独办公室内,与项目组的同事隔离。“他们还要求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向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秘书当面报告时间,包括午饭时间出去了多久都要当面报告。”杨蓉西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杨蓉西提供的邮件往来记录中,有一份在4月12日、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律部门的一名律师发给她的邮件。该邮件明确要求她报告时间,并要求她如果要在上班时间安排私人事件,需要先给上级打报告且得到同意后才能离开。这封邮件同时抄送给了接替她项目的负责人萨拉·舍特等人。每隔一个小时,萨拉·舍特都会给她的办公室座机打一个电话,以确保她没有离开。即使她要去看病,也需要医生在开诊断证明的同时,另附时间证明。这种“特殊待遇”,不仅在海德堡,在德国任何工作单位都闻所未闻。医学院法律部门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红框内容分别大致为“请在表格中注明您日常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以及“私人约会应设置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如果个别情况无法做到这一点,经与上级协商后将予以豁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德国,不管是律师还是工会,只有在白天工作时间办公。如果我想要寻求帮助,就必须在这一时间段离开办公室。否则就很难找到人。”杨蓉西说。不仅如此,杨蓉西还被迫交出了以前所有的实验数据,其项目组同事也被盘问是否私藏过数据。杨蓉西曾求助过海德堡工会。但当工会得知此事涉及妇科医院院长、医学院法律部门以及医学院董事会等高层,便不愿为她提供帮助。既然如此,杨蓉西决定放弃德国的一切回国。对于两年前发生的这一切,海德堡当地媒体《内卡河日报》在3月26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据几位参与者透露,杨蓉西在2017年3月底突然被告知退出了MammScreen项目。没有解释,没有理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萨拉·舍特教授接管了领导权。舍特曾帮忙收过少量标本,但她并不在乳腺癌筛查组。”在回国前,杨蓉西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我怕他们给我泼脏水,诬告我窃取核心技术。所以我联系律师,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签订了和平离职合同后,才得以顺利回国。”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Markus Jones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邮件中并未提到解除杨蓉西MammaScreen领导职务的原因,并且隐晦逼迫杨蓉西离职,且只给3天考虑时间。2017年6月,杨蓉西孑然一身回到国内。至此,她为在德国发生的一切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件事来说,这却只是一个逗号。持续发酵归国后的杨蓉西并没有时间焦虑与抑郁,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在中国开展该项研究的努力中,并积极联系大学与寻找可能的投资方。2017年12月底,南京医科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2018年,杨蓉西在国内新成立的公司也获得了国内投资方的风险投资。由此,她在国内开展肿瘤早期筛查的研发和转化工作终于成为可能,且这一工作已经和德国专利无关。“南京医科大学和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给了我很多支持,投资方对我的支持很大,国内的办事效率令人称赞。”杨蓉西说,国内多家医院在获知她所进行的研究后,也为她提供了大量样本数据。到目前为止,该研究进展顺利,并且取得很好的数据。在德国方面,随着杨蓉西的离开,其所创立的MammaScreen项目组也被解散,所有团队成员相继辞职。更出乎杨蓉西意料的是,导师芭芭拉·卜文科的实验室被泽恩和舍特新组建的团队占用,课题组面临关闭的危险。杨蓉西离职后不久,2017年下半年,在泽恩、舍特以及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努力”下,新开源依然为其注资,并且共同成立了“HeiScreen”公司和“HeiScreenNKY”公司,主打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内卡河日报》报道,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如愿获得了“HeiScreen”公司48.6%的股份和“HeiScreenNKY”公司80%的股份,泽恩和舍特也在这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12%和20%的股份“回报”。正如《明镜周刊》在其报道中所言,“给骑手下注,而不是给赛马下注”。杨蓉西和其团队离开以后,泽恩和舍特拿到了技术路径和专利,也组建了新的团队,但其研发进展却相当缓慢,而且再无新的原创。HeiScreen的检测数据对于年轻女性的准确率为86%,对于50岁以上女性的准确率仅为60%。而根据2016年《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的报道,杨蓉西MammaScreen团队的数据对乳腺癌的检测准确率在当年就已经达到95%。尽管如此,2019年2月21日,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仍然高调“官宣”,该院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测,预计今年可上市并投入临床应用。泽恩和舍特还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最终,有180多家德国媒体跟进报道,造成一时的轰动。然而与此同时,泽恩和舍特等人在公布乳腺癌早筛重大进展时,并没有相关论文或报告刊发,被记者问及数据和原始研发时,他们也显得有些闪烁其辞。这引起了德国《明镜周刊》记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初步调查。很快,记者发现了两年前《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对杨蓉西及其技术的报道。再进一步与知情人士联系,记者了解到当年被报道的杨蓉西本人,目前已经回到中国。于是,该记者设法与杨蓉西取得了联系,这也便有了本文开头杨蓉西收到的那封邮件。在与《明镜周刊》记者的交流中,杨蓉西谨慎地描述了自己的经历。“我很担心这位记者在得知此事触及到某些高层后也会放弃。”所幸,她的这一担心并未变为现实——这位记者在采访了20多位知情者后,相关报道于3月29日在《明镜周刊》上刊登,随即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根据德国媒体报道,目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科技部已经组织专门委员会就此事对海德堡大学医学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于几周后公布。我希望最终的调查结果可以还我和我曾经带领的MammaScreen项目和团队一个公道。我相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杨蓉西对《中国科学报》说。(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糊涂虫

复旦女博士同时交往四博士,涉学术造假,外国还有更严重学术侵犯

因为复旦女博士事件,让更多的人将注意力放在了我国高校的学术、学风以及科研作风的问题上。诚然,复旦大学作为我国老牌的四大名校之一,现如今依旧是九校联盟成员、985高校中的最顶尖的几所大学之一,出现这样的问题,的确是让公众大跌眼镜。尤其是其中还牵扯到了5片SCI论文,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造假,更是让质疑声响起。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的相关学术环境的确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可是国外却是依旧存在。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学霸,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阶段进了国家的相关科研院所。此后,申请到了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博士学位的机会。因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很精深,本文的主人公杨蓉西在博士毕业之后,就被校方留在了海德堡大学的癌症研究中心任职。此后,通过个人不断钻研和努力,杨蓉西在专业上获得了较大的科研成果,并且被委任为海德堡大学的课题组组长,这在该校的华人身份学者中,尚属首例!不过,后来杨蓉西却是被迫从该研究所辞职,杨蓉西本人的研究成果,也是被海德堡大学的相关人士侵占。而杨蓉西身负着委屈和不甘,最终入职了我国南京的一所医科大学。如果按照正常的经历,杨蓉西能够求职的高校,绝非只是南京的这所江苏省省属重点大学而已。不过因为学术上的成果遭受到了侵犯,杨蓉西没有机会获得更好大学的录取。而侵犯了杨蓉西教授科研成果的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所谓科学家们,急功近利之下发表了杨蓉西教授的科研成果,最终因为无法掌握成果的核心知识和秘密所在,最终东窗事发。近日,德国的相关学术部门对侵犯杨蓉西教授科研成果的德国所谓科学家,包括三位海德堡大学院长在内的相关责任人做出了处理。虽然没有明确地向杨蓉西教授表达歉意,不过这也算是给杨蓉西教授在学术被侵犯、被外界质疑的事实平反。实际上,从杨蓉西教授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道理,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唯有真才实学、才是一个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2019年刚刚考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千万不要将目光仅仅只是放在了混个毕业证、可以在大学里面尽情地享受、挥霍青春。恰恰相反的是,在相对轻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之下,依旧是要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业余时间可以享受大学生活,可以谈恋爱,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社团活动,但是,将最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才是最为重要的事!

四象

中国学者成果遭掠夺,海德堡大学附院回应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科学网”(ID:sciencenet-cas) 作者|袁一雪4月3日,《中国科学报》收到来自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沟通主管Doris Rübsam-Brodkorb的回复邮件。这封邮件是针对《中国科学报》在4月1日就杨蓉西事件给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 Christof Sohn发邮件询问的答复。邮件内容如下: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遗憾地表示,关于癌症血液检测一事已经到了令人恼怒的程度,我们会认真对待批评意见。现在,一个内部工作组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 为了从中立的角度全面分析各个方面,一个独立委员会已经成立。该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专家组成,将向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和医学院报告结果并提出建议。 我们请求您的理解。在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前,我们将不会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以免干扰他们的工作。 邮件原文 截屏图 4月1日,《中国科学报》独家报道了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的杨蓉西被该校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对事件后续进展,《中国科学报》将持续关注。杨蓉西和她的团队(图片来源:entermedia.de)相关阅读: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50年的海德堡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海德堡大学。它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截至2017年,已有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入该大学。海德堡大学每年约有1000名博士生毕业,超过1/3的博士生来自海外。来自约13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占整个学生群体的20%以上。海德堡大学 图源:视觉中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是德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医疗中心之一,由12家医院组成。它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紧密相连,提供给师生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广阔领域,尤其是在肿瘤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器官移植等领域。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是德国最活跃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并与不同研究机构存在密切联系,比如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处矣

PhD哪里读?看看欧洲!欧洲留学性价比哪家强?看看德国!

留学和购物一样,是需要“货比三家”,讲究性价比的。值此美国留学性价比雾里看花之际,很多同学才把目光方向了其他国家。其实,就算不是因为国际局势导致美国留学成为未知,欧洲留学的性价比和优势是长存的,只不过借此机会,宝藏被更多人发掘到了!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中,要选出一个性价比最高、最值得的目的地也不容易,很多国家的商学院都是世界顶尖的,北欧也有许多学校坐拥长居不败的优秀专业,比如酒店管理、跨文化交流。但是,Pro君要强烈安利的目的地是德国,虽然本身就是很多人的选择,但不得不单独夸夸,因为它的性价比在一众欧美留学国家里真的是非常亮眼了。首先,德国的高校真的很厉害!德国有哪些顶尖高校呢?除此之外,还有法兰克福大学、波恩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等等等。试问实力如此强大的高校,拥有一份这样高校的学历你不心动吗?当然了,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德国的大学这么厉害世界排行榜上还总是排不到前五十呢?这就涉及到德国“免费教育”、大学学科偏科严重、教研分离、语言限制等问题了,这些因素使得德国的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和英美的私立精英类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诸如一些工程学科和自然学科,以及哲学等人文社科专业,德国的高校绝对是实力强劲、相当能打。花销令人欣慰既然是讨论性价比,在性能方面已经非常不错的,我们自然要讲讲价格。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学费可以算得上支出的一个大头。英美的高校学费一年动辄七八万美元或英镑,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难以负担。而德国的大学,学费全免!学生每个学期只需要付很少一部分杂费,并且享受医疗保险等非常多的福利(包括留学生哦),因此在德国,很少会存在上不起大学的现象。德国的日常消费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相差并不多,拿Pro君一个同学做例子,这个同学19年下半年留学德国洪堡大学至今。每月固定消费:房租270欧+保险193欧(房租有所波动,Pro君的其他朋友也有三四百欧的,总之这一部分,丰俭由君)饮食:自己做饭的话,每周去2到3次超市,一次花费在10欧左右。偶尔吃一吃餐馆,一次大概10-20欧,一个月下来的花费大概在200欧左右。电话费:淘宝的话一个月200-300人民币,折合大概20多欧加上交通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一个月日常花销大概在8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汇率,一个月的花销大概在6500人民币左右,和国内的很多高校相比是比较高的,但是比之美国动辄两三千美元起步的生活标准,是不是显得朴实无华了呢?更何况还可以通过获取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学士交流中心(DAAD)的资助,有的机构或高校为优秀留学生提供一个月超过一千欧的补贴,于是这些同学就神奇地扳平了自己的留学账面!食物非常亲切再看看德国美食(虽然说实话,德国确实称得上美食荒漠,但是和英国比还是要好一些),各类大肘子、酸菜、香肠,有没有给大家一种熟悉的味道?是的,就在东半球的相同纬度,有一个和它饮食习惯非常类似的地区——中国东北!当你漂泊异乡,饱受思乡之苦的时候,这一份“形相似而味不同”的德国美食,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故土的慰藉……但是,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语言上的顾虑,特别是读本科,不精通德语基本上是不行的,但是对于硕士和博士,纯英文攻读的项目选择余地会大不少。既然欧洲留学性价比不错,各位同学也可以考虑赴欧深造。Pro君就再为大家介绍和对比一下美国和欧洲的PhD项目,看看欧洲留学还有哪些令人心痒痒的优势条件!欧洲PhD比英美更难读?首先在攻读难度上,从语言的角度,美国的学校毫无疑问基本都是英文攻读,欧洲PhD的攻读难度从语言上来讲要更高。当然了,欧洲的PhD并不能完全的视为一体,每个国家的政策各不相同,相关语言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现在大部分的欧洲PhD都可以纯英文攻读,但是也有可能在其它的交流、生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申请筛选方面,除了英国以外,欧洲的博士申请通常需要有硕士学位,欧洲的本硕教育严格,整体上对攻读PhD的学生能力要求更为严格。从这个角度能够在欧洲攻读PhD的难度要高于美国。在学位攻读方面,美国的博士课程包括授课和研究两个部分;欧洲读博主要以研究为主,默认学生具有基础的学术背景,和学生签订的大多是工作合同,可以享受相关福利:如失业金、养老金等。而且因为是工作合同,欧洲博士(除英国外)年薪较美国要高许多。时间上,美国博士学位的获取时间大概在5-6年,人文学科可能会更久;欧洲则会明显少一些,比如德国,一般在3-5年时间。欧洲学校排名都不高?就欧洲高校的排名来讲,英国的G5,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比利时皇家理工学院等,都是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靠前的知名高校,但是由于在国内的知名度可能没有美国高校那么响亮。因此考虑到竞争的因素,相同的个人能力背景下,申请到的欧洲学校排名可能还会高于美国。欧洲工作压力大不仅如此,还有很吸引人的一点是欧洲的work-life balance。不仅整个欧洲有注重生活工作平衡的文化风气,而且欧洲的PHD受法律保护,教授无法支配学生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美国教授的美国教授Tenure相比(在Tenure Track的期间内,年轻人必须在学术界充分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然后才能获得Tenure),老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减小不少。ProWrite走出的优秀学长在经验分享中提到,放弃全美top20的学校选择欧洲,考虑因素之一就是这一点。国内认可度不高?再来谈一谈国内高校对于两地PhD的认可度。目前来讲,如果是选择回国工作的话,用人单位主要还是更看重学校的知名度,当然英美要更占优势。但是进入高校,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的话,各个高校对于欧美的学位都是比较认可的,主要还是看导师和个人的学术水平,如果个人的科研成果好,文章多、质量高,那么学校就不太重要了。

反因

中国学者学术成果遭德国教授窃取,3名高层辞职,始作俑者却仍旧留任?

今年四月,我们曾推送过一篇[丑闻]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遭德国上司豪夺,但天才的光芒依旧明亮,推送中报道了“德国明镜周刊分别于3月29日和3月30日刊登了两篇文章《乳腺癌:来自海德堡的神奇测试的童话》和《丑闻:给马下注》。曝光了德国海德堡大学高层人员联手排挤并豪夺我国科学家杨蓉西的研究成果一事。”近日,海德堡大学发布了初步处理办法:3名医院高管已引咎辞职,而此次丑闻的始作俑者Christof Sohn因有教授头衔、且受德国公务员法保护,难以被院方解聘,只是被剥夺部分权力——禁止在未来3个月从事研究和教学相关工作。01丑闻回顾今年2月,以Sohn为代表的海德堡大学相关团队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用于乳腺癌早期检测的血液检测技术,被盛赞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但之后,多家德国媒体调查发现,这一“成果”破绽百出,且可能是剽窃Sohn前同事、中国学者杨蓉西的科研成果。《明镜周刊》曾报道称:“检测的数据并未公开,对此检测方法的研究亦并未结束。诸如对高风险患者的定期检查等,对该项检测的受试者因特定症状而设的长期研究目前完全缺失。”《明镜周刊》记者引用了包括德国癌症协会和德国妇产科学会在内的七个医学行业协会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在没有证据基础的情况下为受影响的人提供希望的报告不符合我们的道德责任原则”。这份声明在关于该检测的临床作用的结论是“为时过早的”,同时医学行业协会“明确地”劝阻现阶段将该检测投入使用,而此时相关股价已经开始飙升。此后海德堡大学宣布展开调查。另一方面,杨蓉西接受《环球时报》等中国媒体采访时,讲述了她在该医院工作后期受到不公待遇、无奈回国的过程。02海德堡声明7月30日,时隔近半年海德堡大学通过学校官网新闻板块,发布了一份针对血样检测丑闻的声明。其中针对涉及人员的处理办法原文如下:Der Dekan der Medizinischen Fakultt Heidelberg der Universitt Heidelberg, Prof. Dr. Andreas Draguhn, hat mit Wirkung vom 24. Juli 2019 sein Amt und alle damit zusammenhngenden Funktionen niedergelegt. Seine Aufgaben hat sein Stellvertreter, Prodekan Prof. Dr. Hans-Georg Krusslich, übernommen.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博士Andreas Draguhn于2019年7月24日辞职,放弃所有相关职务。副院长Hans-Georg Krusslich接替他的工作。Die Vorstandsvorsitzende des Universittsklinikums Heidelberg, Prof. Dr. Annette Grüters-Kieslich, und die Kaufmnnische Direktorin Irmtraut Gürkan haben am 30. Juli 2019 dem Aufsichtsrat gegenüber erklrt, ihre mter vorzeitig niederzulegen. Prof. Grüters-Kieslich wird das Amt für eine Nachfolgerin oder einen Nachfolger zum 31. Oktober 2019 zur Verfügung stellen. Irmtraut Gürkan tritt zum 31. Juli 2019 zurück.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的首席执行官,医学博士Annette Grüters-Kieslich和商业总监Irmtraut Gürkan于2019年7月30日向监事会提出提前辞职。Grüters-Kieslich教授将于2019年10月31日将职位转交给继任人;而Irmtraut Gürkan于2019年7月31日已辞职。针对当事人Christof Sohn海德堡大学将会对他进行纪律处分。由于Christof Sohn因有教授头衔、且受德国公务员法保护,难以被院方解聘,他仍旧可以为病人提供治疗。Heidelberger Forscher: Bluttest für Brustkrebs kommt | WEB.DE值得关注的是,海德堡大学在附注处提到:Die Universitt Heidelberg steht in keinerlei vertragliche Beziehungen zur HeiScreen GmbH oder zur Firma HeiScreen NKY, die beide 2017 von der tth GmbH unter Beteiligung der Wissenschaftler Prof. Dr. Christof Sohn und apl. Prof. Dr. Sarah Schott zur Weiterentwicklung und Vermarktung des Bluttests gegründet wurden. Die Universitt Heidelberg hlt keine Anteile an diesen beiden Gesellschaften.“海德堡大学与HeiScreen GmbH或HeiScreen NKY没有任何合同关系,这两个公司均于2017年由tth GmbH、Christof Sohn和Sarah Schott两位教授参与建立,为进一步开发和销售血液测试。海德堡大学并不持有这两家公司的任何股份。”这突如其来的tth GmbH是什么?官方解释如下: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是个独立机构,其对医院内的发明进行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的开发,并在2011年为此创立了技术转让海德堡有限公司(tth GmbH)。tth是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90%控制的子公司,两名董事总经理也是公司的股东,各持有5%的股份。2012年,tth GmbH与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合作由海德堡大学监管。Sarah Schott(左)Christof Sohn(右)也就是说: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与tth GmbH有合同关系,而与tth的子公司HeiScreen GmbH和HeiScreen NKY无任何关系。这次Christof Sohn团队闹出的血液测试丑闻,其实就是为了个人得利,而这件事医院高层不可能不知。如今海德堡大学公布的初步解决方案中,3位高层已经提出辞职,始作俑者仍认为自己无罪无恶,在公务员法的保护伞下几近安然无恙。03互动话题面对这件事,元芳,你怎么看?TOP大学来了(ID:topuniversity) 审核、编辑:大可

迷幻屋

中国学者成果遭德国导师盗取,“沉默”两年首度发声

本文来源科学网(ID:sciencenet-cas),作者 | 袁一雪导读看到刊登在3月29日德国《明镜周刊》上的报道后,杨蓉西决定不再沉默。这篇名为《德国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Weltsensationaus Deutschland BluttesterkenntBrustkrebs)[在线版名称为《来自海德堡的无稽之谈》(Das Mrchen vom Wundertest aus Heidelberg)](“明镜”报道截图)的文章,揭示了她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期间,被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十几天前,正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杨蓉西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明镜周刊》的邮件。在邮件中,该刊记者说她发现2018年2月德国各大媒体广为宣传的“轰动世界血液测试乳腺癌”项目,与杨蓉西两年前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主持的MammaScreen乳腺癌早期诊断项目相似度极高,并且在与海德堡的知情人士接触中,她也了解到一些内幕。因此特与杨蓉西联系,并向她本人确认该事件的真实性。这封邮件也终结了杨蓉西已经保持两年的“沉默”。原来,杨蓉西曾于2006年起在海德堡大学留学,并于2016年成为该校医学院唯一的华人独立课题组组长。MammaScreen项目组成员,从左至右分别为:博士后Dr. Ruth Merkle、杨蓉西、 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后Dr. Patrick R. Merz。图片来源:entermedia.de在那里,她带领团队研制出乳腺癌血液筛查方式,将乳腺癌一期的筛查准确率提高到95%。只需要再积累更多的临床实验,杨蓉西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甚至看到了三年后这项研究应用到临床的光明未来。然而最终,她的研究成果却被海德堡大学附属医学院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Christof Sohn)及其学生萨拉·舍特(Sarah Schott)掠夺。归国两年后,面对《中国科学报》,杨蓉西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也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得到一份迟到的公正。异常信号2006年,结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研究学习后,杨蓉西登上去往德国的飞机。她将师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芭芭拉·卜文科(Barbara Burwinkel),开展博士阶段的学习。2008年,杨蓉西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这一变故深深地影响了她。如何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早期乳腺癌,成为杨蓉西的梦想与努力方向。就此,她开始了对“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究。七年后,凭借这项研究,杨蓉西成功申请到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设立的高科技创业扶持基金,并得到其最高额创业基金86.6万欧元的资助。“拿到‘第一桶金’后,我与罗氏诊断市场部门前全球副总裁哈米德·艾明格博士(Dr. Hamid Emminger)共同创立了MammaScreen项目组,并招聘了另外两位博士后加入,继续‘新一代乳腺癌早期体外分子筛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杨蓉西说。MamaScreen项目组拿到EXIST项目资助后,海德堡大学对外公布的官方信息。标黄文字意为:海德堡大学医院妇科门诊的杨蓉西博士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高度可靠和精确的早期乳腺癌诊断试验。这将是一种低成本、简单的筛选方法,只需要几滴血。2016年下半年,国内企业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开源)找到杨蓉西,希望能够投资。这也符合MammaScreen同期在中德两地进行研发的战略需求,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意向。然而,中国公司投资的消息明确以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成为双方合作的绊脚石。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为何介入此事呢?在这里,要引入一个“职务发明”的概念。杨蓉西发明该专利的时候,本身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雇员。“根据德国职务发明法,虽然我是发明人,但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专利许可和授权属于学术机构——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海德堡大学90%控股),我个人只拥有分红权。”杨蓉西说。MammaScreen项目要获得该项专利的使用许可,必须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同意。因此,当新开源在2017年初携带500万欧元的诚意来到谈判桌时,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从一开始便以强势姿态,要求拿到新公司10%以上的股权。此后,这一数字又被抬高为20%甚至30%。而依照欧美的惯例,学校专利管理公司的入股比例一般不超过5%,而且股份与授权费只能二选一。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却从一开始就希望两者兼得。律师提供给杨蓉西参考的美国大学参股资料中显示,按照惯例,作为职务发明专利使用费用,美国学术机构仅可以拥有公司2%~5%的股权,哪怕是极其成熟,马上可以推入市场的专利,最高也不会超过15%。为了促成该项目落地,杨蓉西接受了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最初所提的条件,但随着他们的要求不断提升,双方的合作变得越来越艰难。“在一次与新开源的谈判中,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代表毫无征兆地拍案而起,让两者合作陷入僵局。即便我与合伙人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再三挽回,也毫无效果。”杨蓉西说。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这种异常表现,令杨蓉西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她立刻联系了为她提供资金扶持的基金会和海德堡大学工会组织,并开始咨询律师。求助无门2017年4月的一天,杨蓉西照例去项目组上班,但到门口时,却发现门禁卡失效了,自己被挡在了办公室门外。“我开始以为是门禁卡消磁了,保安却说不是。”杨蓉西回忆说,此后,她收到了海德堡大学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邮件通知,被告知已经被撤销了MammaScreen项目负责人的职位,该职位由萨拉·舍特接替。这位走马上任的萨拉·舍特恰恰是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而且在接管MammaScreen项目后被迅速提拔成教授。很快,杨蓉西又收到医学院法律部门的来信(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也是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信中写到,因为学院“高层”的决定,杨蓉西不能再回到之前的实验室,而是被安排在一间单独办公室内,与项目组的同事隔离。“他们还要求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向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秘书当面报告时间,包括午饭时间出去了多久都要当面报告。”杨蓉西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杨蓉西提供的邮件往来记录中,有一份在4月12日、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法律部门的一名律师发给她的邮件。该邮件明确要求她报告时间,并要求她如果要在上班时间安排私人事件,需要先给上级打报告且得到同意后才能离开。这封邮件同时抄送给了接替她项目的负责人萨拉·舍特等人。每隔一个小时,萨拉·舍特都会给她的办公室座机打一个电话,以确保她没有离开。即使她要去看病,也需要医生在开诊断证明的同时,另附时间证明。这种“特殊待遇”,不仅在海德堡,在德国任何工作单位都闻所未闻。医学院法律部门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红框内容分别大致为“请在表格中注明您日常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工作休息时间”,以及“私人约会应设置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如果个别情况无法做到这一点,经与上级协商后将予以豁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德国,不管是律师还是工会,只有在白天工作时间办公。如果我想要寻求帮助,就必须在这一时间段离开办公室。否则就很难找到人。”杨蓉西说。不仅如此,杨蓉西还被迫交出了以前所有的实验数据,其项目组同事也被盘问是否私藏过数据。杨蓉西曾求助过海德堡工会。但当工会得知此事涉及妇科医院院长、医学院法律部门以及医学院董事会等高层,便不愿为她提供帮助。既然如此,杨蓉西决定放弃德国的一切回国。对于两年前发生的这一切,海德堡当地媒体《内卡河日报》在3月26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据几位参与者透露,杨蓉西在2017年3月底突然被告知退出了MammScreen项目。没有解释,没有理由。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附属妇科医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泽恩的学生萨拉·舍特教授接管了领导权。舍特曾帮忙收过少量标本,但她并不在乳腺癌筛查组。”在回国前,杨蓉西考虑到了所有可能:“我怕他们给我泼脏水,诬告我窃取核心技术。所以我联系律师,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签订了和平离职合同后,才得以顺利回国。”医学院法律部门的负责人、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Markus Jones发给杨蓉西的邮件截图。邮件中并未提到解除杨蓉西MammaScreen领导职务的原因,并且隐晦逼迫杨蓉西离职,且只给3天考虑时间。2017年6月,杨蓉西孑然一身回到国内。至此,她为在德国发生的一切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件事来说,这却只是一个逗号。持续发酵归国后的杨蓉西并没有时间焦虑与抑郁,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在中国开展该项研究的努力中,并积极联系大学与寻找可能的投资方。2017年12月底,南京医科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2018年,杨蓉西在国内新成立的公司也获得了国内投资方的风险投资。由此,她在国内开展肿瘤早期筛查的研发和转化工作终于成为可能,且这一工作已经和德国专利无关。“南京医科大学和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给了我很多支持,投资方对我的支持很大,国内的办事效率令人称赞。”杨蓉西说,国内多家医院在获知她所进行的研究后,也为她提供了大量样本数据。到目前为止,该研究进展顺利,并且取得很好的数据。在德国方面,随着杨蓉西的离开,其所创立的MammaScreen项目组也被解散,所有团队成员相继辞职。更出乎杨蓉西意料的是,导师芭芭拉·卜文科的实验室被泽恩和舍特新组建的团队占用,课题组面临关闭的危险。杨蓉西离职后不久,2017年下半年,在泽恩、舍特以及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的“努力”下,新开源依然为其注资,并且共同成立了“HeiScreen”公司和“HeiScreenNKY”公司,主打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内卡河日报》报道,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专利管理公司如愿获得了“HeiScreen”公司48.6%的股份和“HeiScreenNKY”公司80%的股份,泽恩和舍特也在这两家公司分别获得了12%和20%的股份“回报”。正如《明镜周刊》在其报道中所言,“给骑手下注,而不是给赛马下注”。杨蓉西和其团队离开以后,泽恩和舍特拿到了技术路径和专利,也组建了新的团队,但其研发进展却相当缓慢,而且再无新的原创。HeiScreen的检测数据对于年轻女性的准确率为86%,对于50岁以上女性的准确率仅为60%。而根据2016年《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的报道,杨蓉西MammaScreen团队的数据对乳腺癌的检测准确率在当年就已经达到95%。尽管如此,2019年2月21日,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仍然高调“官宣”,该院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检测,预计今年可上市并投入临床应用。泽恩和舍特还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最终,有180多家德国媒体跟进报道,造成一时的轰动。然而与此同时,泽恩和舍特等人在公布乳腺癌早筛重大进展时,并没有相关论文或报告刊发,被记者问及数据和原始研发时,他们也显得有些闪烁其辞。这引起了德国《明镜周刊》记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初步调查。很快,记者发现了两年前《巴登符腾堡州健康产业报》对杨蓉西及其技术的报道。再进一步与知情人士联系,记者了解到当年被报道的杨蓉西本人,目前已经回到中国。于是,该记者设法与杨蓉西取得了联系,这也便有了本文开头杨蓉西收到的那封邮件。在与《明镜周刊》记者的交流中,杨蓉西谨慎地描述了自己的经历。“我很担心这位记者在得知此事触及到某些高层后也会放弃。”所幸,她的这一担心并未变为现实——这位记者在采访了20多位知情者后,相关报道于3月29日在《明镜周刊》上刊登,随即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根据德国媒体报道,目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科技部已经组织专门委员会就此事对海德堡大学医学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于几周后公布。我希望最终的调查结果可以还我和我曾经带领的MammaScreen项目和团队一个公道。我相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杨蓉西对《中国科学报》说。4月1日,《中国科学报》就相关事实联系海德堡大学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对方正面回复。对事件后续进展,本报还将持续关注。

怀让

备受赞誉的“教授治校”制度,给德国造成了哪些束缚?

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孕育了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也建立了许多对现代大学运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其中就包括“教授治校”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很崇尚学术,德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德国的“教授治校”制度下,教授数量很少,并且为终身制的,教授在大学中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同时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这样的体制下,教授在德国的高校建设、科研推进、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也正因为体制严格,在今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弊端,甚至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阶段。今天德国的教授制度在悄悄发生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从德国的教授制度本身说起。第一所现代大学柏林大学01德国教授的权力有多大?在一个崇尚学术,尊重知识,崇拜科学的国家,教授作为“学术人物”的代表,其地位之高自然无需赘言。德国可以说将这一点做到了极致。一直以来,德国的教授都有很分明的级别划分。2005年,德国进行多方位的教育体制改革,并将教授划分为W1、W2和W3三个级别:W1教授大致相当于青年教授,W2可以理解为副教授,W3为级别最高的教授。在德国,W3教授的数量很少,一个院系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W3教授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德国大学的教授普遍是终身制,直到这位教授退休了,才由其他教授继任。不仅如此,这些教授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享受很高的社会地位,处于德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顶端,甚至享有“终身制国家公务员”的地位,高校不得随意解聘教授。教授组成高校的评议会、理事会或学术评议会,行驶学校的决策权,包括学校校长的选拔都是由教授组成的这些机构来执行。作为德国高校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教授的主要职责既组织教学,也包括科研活动。教授通常是德国某一学科领域唯一的讲座持有者,统领整个院系的研究方向,负责筹集经费、指导博士生甚至还需要承担聘用教学和科研人员的职责。至于大学教学、科研体系中的其他人包括讲师、助教、学生、非科研人员等都必须接受教授的领导,协同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海德堡大学02严格的选拔晋升制度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个职位,其任命自然是不能随意的。在德国,教授的培育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程,并且对教授的选拔实行非常严格的制度。选拔教授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独创性”,而无关其人脉、地区等学术能力之外的考量。每一位科研人员从研究生到教授,必定经过漫长的、严格的考验和栽培。一般而言,一个学者必须在大学毕业之后再攻读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再经过多年的学术研究,才能获得教授备选资格。据统计,德国人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均年龄约32岁,而到获得教授参选资格的年龄则平均约40岁。也就是说,在经过至少8年的学术研究历练之后,当大学出现教授职位空缺时,才有可能得到其他教授的推荐参加教授的招聘。德国教授的招聘很少采取内部晋升的方式,每所大学都制定了详细的教授聘任制度,经过层层筛选后选出教授的候选人,最终还需要提交州政府任命。至此,教授的任用才真正落实。慕尼黑大学03“教授治校”制度的利与弊无论是教授地位之高,还是教授选拔流程之严格,都是德国“教授治校”体制的充分体现。这种体制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德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但由于对教授数量过于苛刻的限制,也造成了很明显的弊端。不可否认,德国以“教授治校”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制,确保了德国高质量的教学水准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由于德国举国上下尊师重教,重视学术研究,想方设法为科研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给予高层次科研人员充分的尊重,并且处处突显教授的价值。在这样的条件下,教授等知识分子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之后,也能够免去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做好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同时,大学教授和其他教师的任用门槛很高,通过公开招聘后任命,又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公平的竞争机制充分激发了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这也是德国的高等教育保持很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慕尼黑工业大学不过,在另一方面,这种过于僵化的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人才培养造成束缚。对于教授本身,由于享有“终身制”的优势,部分教授在享受这至高荣誉的同时,也由于缺少压力而产生懈怠心理。虽然大部分教授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头衔,但在缺乏考核和淘汰机制的情况下,还是有些教授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例如,2019年,地质学终身教授、知名岩性学专家 Irina Artemieva,就因为多次没有完成行政和教学任务,而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开除。对于其他教师而言,由于教授席位数量有限,很多有才能的青年科学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德国的大学中,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往往会受制于教授,能够真正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时间很晚,熬到教授一职,往往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感觉。这种制度很不利于青年学者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大学中的教授数量很少,一般的学生很难有机会获得教授的指导。相对于教授的数量,学生的数量很多,学生和教授数量比很高,学生能够获得和教授直接交流的机会不多,不利于学术生涯的发展。哥廷根大学04德国教授制度的改革针对德国高校制度中,对于教授数量太少这一问题,德国也在近些年开始进行改革,包括适当增加教授的数量等。不过,作为德国高等教育的灵魂,“教授治校”制度始终没有改变,既体现了德国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重视,也反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这点是很值得学习的。

第一页

德国大学回应中国学者成果遭掠夺: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

来源:澎湃新闻网原标题:海德堡大学附院回应中国学者成果遭掠夺: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4月3日,《中国科学报》收到来自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沟通主管Doris Rübsam-Brodkorb的回复邮件。这封邮件是针对《中国科学报》在4月1日就杨蓉西事件给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院长 Christof Sohn发邮件询问的答复。邮件内容如下: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遗憾地表示,关于癌症血液检测一事已经到了令人恼怒的程度,我们会认真对待批评意见。现在,一个内部工作组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为了从中立的角度全面分析各个方面,一个独立委员会已经成立。该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专家组成,将向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和医学院报告结果并提出建议。我们请求您的理解。在委员会的工作结束前,我们将不会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以免干扰他们的工作。邮件原文。 截屏图4月1日,《中国科学报》独家报道了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工作的杨蓉西被该校医学院高层联手排挤并掠夺其发明贡献及创业项目的经历。对事件后续进展,《中国科学报》将持续关注。相关阅读:▲ 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50年的海德堡学院,2009年正式更名为海德堡大学。它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截至2017年,已有5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入该大学。海德堡大学每年约有1000名博士生毕业,超过1/3的博士生来自海外。来自约13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占整个学生群体的20%以上。▲ 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是德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医疗中心之一,由12家医院组成。它与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紧密相连,提供给师生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广阔领域,尤其是在肿瘤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器官移植等领域。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是德国最活跃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并与不同研究机构存在密切联系,比如德国癌症研究中心、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来源:“科学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