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西中医药大学2021届保研简况小东西

山西中医药大学2021届保研简况

山西中医药大学,有晋中、太原两个校区,,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 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根据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对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拟推免名单公示的公告:共计36人。保研率2%。保研有点困难,1个40人的专业/班级,按比例名额分配仅1人。考研可以从大三才开始准备,但要走保研之路,大一就要开始规划,绩点需始终保持学院前2%!附录:2017招生情况

火车站

报考指南,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预估录取线,2020年招生计划详解!

导读:报考指南,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预估线,2020年招生计划详解!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在2020年新冠疫情控制中,中医药发挥了非常积极有效的左右,为疫情防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录取分数线,2020年招生计划,2020年山西预估录取分数线,供喜欢中医药的考生填报志愿参考!学校简介: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科建设: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19年录取分数线:2020年招生计划:山西省2019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一:文科类:本科一批A段556分,一分一段位置3560,2020对应分数:558分。本科一批B段542分,一分一段位置5754,2020年对应分数:543分。本科二批A段分510,一分一段位置14238,2020年对应分数:506分。二:理科类:本科一批A段546分,一分一段位置15633,2020对应分数:576分。本科一批B段507分,一分一段位置32471,2020年对应分数:538分。本科二批A段460分,一分一段位置63776,2020年对应分数:488分。山西2020年预估最低录取分数:一:文史类:本科一批A段:559分左右。本科一批B段:543分左右。本科二批A段:505分左右。二:理工类:本科一批A段:576分左右。本科一批B段:538分左右。本科二批A段:489分左右。注: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山西招生计划变动不大,山西省内计划较多,参考以往录取最低线,对应2020一分一段表,文史类分数线预估与去年持平,理工类2020年高分考生较多,分数相对2019年会有大幅上扬。

清谈

山西中医药大学招生资料:简介、山东省投档资料及各省录取分数线

山西中医药大学招生资料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山西省与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省属中医类本科院校。校本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太原校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筹建山西中医学院。1986年,山西中医学院接收原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山西中医学院正式成立。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药学、中医学。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2020年,山西中医药大学山东省计划招生17个专业(类),计划招生数量95人,实际投档数量95人。投档分数线投档最低分数最高的专业(类)为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71分,对应最低位次为54179名;投档最低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最低投档分数为505分,对应最低位次为164744名。附: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普通本科各省录取情况汇总选考科目要求:医药类相关专业均要求选考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在山西中医药大学计划招生的17个专业(类)中,只有3个非医药类相关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是护理学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限选物理的专业(类)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的专业是除护理学专业之外的所有医药类相关专业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14个专业。专业(类)包括的专业及招生要求2020年山西中医药大学在山东省计划招生的17个专业(类)中,全部均为按照专业招生,无大类招生的专业(类)。招生特殊要求见下文的招生简章摘要。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摘要普通本科层次教育招生专业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中医养生学、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分析、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护理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十六个专业和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药茶方向)等两个专业方向。针灸推拿专业与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培养,招收视力残疾考生,上课地点在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由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负责,毕业时发放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历证书。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省份,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份,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确定录取专业;顺序志愿投档模式的省份,院校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对进档考生确定录取专业。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录取按对应省份公布的方案和有关办法执行。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以两地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公示为准。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国家教育部、卫健委(原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本科各专业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日语。高职(专科)层次各专业外语教学语种为英语。学费及住宿费:执行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晋发改收费发[2018]293号)收费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其中中医学(5+3一体化)长学制专业,本科阶段执行该专业本科生学费标准,研究生阶段执行当年研究生学费标准。本科阶段收费(以山东省为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4800元/年;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5376元/年;中医学(5+3一体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方向)、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药物分析专业,5488元/年。关于转专业具体情况需要新生查询当年学校规定。

不拜

这个省份的医学院录取分数很实惠,看过来吧!

一、山西医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6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是山西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学校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第三批和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理学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现有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特种医学;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从浙江省的2018年的录取分数来看,小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但是它们的分数相差却是蛮悬殊的,11分,换作你,会选择哪个专业呢?小编觉得法医非常不错职业,但是可能会更苦更累些吧。二、山西中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从以上的录取分数可以得知,山西中医药大学,对浙江的学子是多么优惠啊,基本上可以说是压线录取了。看来浙江学子的内心都有一个江浙沪包邮区的梦想吧。三、长治医学院长治医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46年,前身是“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长治医学院”。2012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硕士点:临床医学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内科心血管病学、内科血液病学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个):药理学、药物化学此外还有1所独立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3所专科学校:山西蔠职业学院、山芋职工医学院、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容成氏曰

山西高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高校#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校有晋中、太原两个校区,占地979亩;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331.7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学校下设12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学校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省级特色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等。

圣人之道

「专升本院校信息」山西中医药大学

上下滑动查看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有晋中、太原两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地址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大学街121号,太原校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傅山雕塑、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331.7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人才5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较为坚实。学校现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附属医院特色突出,医疗水平持续提升。现有4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附属中医药研究院是省内中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附属第二中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单位;附属第三中医院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之一,是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其新九针技术享誉国内外;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单位,医疗设备先进,综合实力较为雄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模式,分别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晋中市政府、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44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和顺县精准扶贫和石楼县教育帮扶工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扶贫工作格局。学校承办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三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学校成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高校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连续10年荣获省级“平安校园”称号。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正以挺进博士授权单位方阵和建设成为区域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承“求真济世”校训,传承弘扬“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主动适应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形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12310”战略发展思路为统领,坚持“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坚定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健康山西”和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2019年专升本山西中医药大学投档线2019年专升本山西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

老房子

山西这三所大学,校名很霸气,实力也很强,考生还误认为在省会!

山西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虽然区域位置还好,但是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下游。因此山西也是一个存在感比较低的省份,反而山西“煤老板”更为人知。相比于经济实力,山西的高校资源也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目前全省仅太原理工大学一所211高校。一般来说,各省好大学大部分都会集中在省会城市,毕竟考生也更愿意去省会读大学。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三所大学,综合实力在山西前十,都是以省命名,不了解的学生会误认为在太原。一、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位于晋中市太谷区,是农业部与山西省共建大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一所实力不错的农林专业高校。学校始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办学历史中,也曾经历多次改名及合并。最终在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但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学校并不是很受考生欢迎。19年学校理工录取情况学校19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二本招生,而且录取分基本在500分以下,对于低分段考生,这是一所性价比较高的院校。二、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位于山西临汾,是山西省重点大学,也是山西省最好的师范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曾用名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并入了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年学校录取分数从19年学校理工类录取分数可以看出,山西师范大学在各省也基本是二本招生,录取分比山西农业大学稍微高几分。三、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位于山西晋中市,学校是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山西省共建大学,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是山西省最好的两所医药类大学之一。1978年创办,前身叫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成立山西中医学院,并在2001年开始招生研究生201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19年学校理工类录取情况19年学校在山西、云南、内蒙古、四川、天津、河南、黑龙江7个省份有一本招生,其中在云南理科录取最低分为594分,超云南省一本线59分。当然在大部分省份还是二本招生的,而且录取分基本是在500以下。小编观点:以上三所大学在山西都是属于还不错的大学,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录取分都不高,对于那些对城市要求很高的考生,要甚重选择。但对于那些低分段考生,这3所都是属于性价比很高的大学。

知和

想学医的重点关注一下

由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性很明显,所以想学医想在本省就业的考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以下医学教育公立资源。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19年。前身为山西医学传习所,几经更名,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设有31个教学机构,12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6个教学医院,122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示范中心;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2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407人,硕士研究生4186人,博士研究生366人,国际学生261人。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现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3.山西大同大学一医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为山西大同大学合并参建院校之一,正式更名为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目前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系、护理学系和美容医学系,设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及临床医学实训中心,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三个本科专业。4.长治医学院学校创建于1946年,前身是“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长治医学院”。设有19个教学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0个。在校生116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人、本科生9814人、成教学生1626人。拥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5.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院前身是山西省中药材学校、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4月更名为山西药科职业学院。设有中药系、制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药学系、器械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和国际合作教育中心、基础部、公共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和院属晋阳制药厂。6.运城护理职业学院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于2011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教育部备案,是由运城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70年创办的运城地区卫生学校。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每年招生2000人,生源地分布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学院目前开设口腔医学、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针灸推拿9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护理教育和口腔医学教育为主、医学技术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并积极进行临床医学类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一座400张床位、二级甲等资质的附属医院,并在运城市各县(市、区)、大型厂矿医院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了60余个教学医院与实习基地。7.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原山西职工医学院)创建于1953年8月。2018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办公厅备案,更名为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由成人高等教育转型为普通高职教育。截至2019年学校开设临床医学(2019年新增专业)、针灸推拿、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下辖39个教研室、26个实验室、5个标本室、4个语音室及电教室、计算机室,并建成了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校内实训基地;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高级助产、中医、医学影像等8个专业,在校生九千余人。学院设有附属医院3所(山西省肛肠医院、太原市人民医院、晋中市榆次区中医院)。有包括山西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省级医院在内的35教学实习基地,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304、306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怨女

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直属教育部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北中医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并有45个硕士学位学科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学 中药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药学 中医临床基础 针灸推拿学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民族医药 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九年(限招理科生),本专业2017年除上海市和浙江省外,只通过自主招生方式选拔录取。采用九年一贯制 , 搭建“基础阶段+临床阶段+拓展阶段” 本博融通的一贯制培养架构。培养过程中结合师承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环节。实行贯通设计、分段考核、动态管理,在入学之初即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 ,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与临床指导。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前五年按本科生待遇, 后四年按研究生待遇。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学术型)或中医学博士学位(专业型), 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海中医药大学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中药学(含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8个):药用植物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工程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推拿学、古汉语与医古文、内经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复杂科学、中医史学、中医文化学、中医文献学、中医痹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中医急诊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未病”学、中医康复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新中国首批兴建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为中国首批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广中医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含1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5年,学校首次承担“973计划”项目,邓铁涛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护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6年8月创建的成都中医学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中医学院之一。是规模最大的一所中医药大学,有19个二级学院,36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2.3万人,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 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中药学、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临床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眼科学、生药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妇科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方剂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生药学、中医内分泌病学、民族医学、中医急诊学、药理学、针灸学、药物化学、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金匮要略、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民族药学、中药炮制学、中医神志病学、中药毒理学、中医药信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3个):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学、中医内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4个):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护理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肛肠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19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化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中医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位于天津市,简称天中,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中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医神志病学、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肾病学等 “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学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和2014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制剂、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中医妇学、中医内科学(培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金匮要略学科、中医史学学科、方剂学学科、中医心病学学科、中医血液病学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科、中医内分泌病学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皮肤病学学科、中医眼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针灸学学科、推拿学学科、中药鉴定学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炮制学科学、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培育)、中医药工程学学科(培育)河南中医药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中医实验动物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脑病学、中药鉴定学、针灸学、各家学说、伤寒学、中医养生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文化学、中医传染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肺病学、临床中药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儿科学、方剂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该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为湖南省重点本科高校。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学、中医药信息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12]、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药用植物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湖南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该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为湖南省重点本科高校。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外科皮肤学、中医药信息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妇科学[12]、中医儿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药用植物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教育创新,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医疗体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中医骨伤学、中医肺病学 、中药药理学、针灸学、药用动物学、中医心病学、推拿学、医脑病学、内经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辽宁中医学院,主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2006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浙江中医药大学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占地面积900亩,其中本部400亩,富春校区500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设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脾胃病学 金匮要略 中医诊断学 中药药剂学 针灸学 中医血液病学 中医肿瘤病学 中医痹病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肺病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位于广西南宁市一所公立大学,前身为1956年创立的广西中医学院,2012年更名为大学,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 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护士职业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一所以药学、医学检验为主干学科的高等专科学校,在药学及医学检验领域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湖北中医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内经学 伤寒学 针灸学 中医肝胆病学 中医肾病学 中医脑病学 中医药信息学教育部特色专业: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指派的对口支援西部的高校,是全国医药院校中唯一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医学类硕士研究生(预科)基础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陕西咸阳,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咸阳,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内经学、中医康复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 中药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立于1978年的甘肃中医学院更名而成,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合格的中医药及相关专业人才,为甘肃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甘肃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西部地区扶持学科) 中药鉴定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第二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 中医老年病学 民族医学(敦煌医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血液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中药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山西中医药大学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医文献学、方剂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肾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儿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治疗技术工程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未更名中医药学院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恢复独立建制。建校近60年来,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数万名中医药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有杏苑、橘泉、祁州三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2]云南中医学院坐落于昆明,创建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及2个教学部。有呈贡、白塔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71.36亩。西藏藏医学院前身系西藏藏医学校(中专)和西藏大学藏医系,1989年9月成立西藏大学藏医学院,1993年国家教委教批准独立设置药王山藏医学院,200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藏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一体的省属中医药高等学校。学校创办于1965年,由原贵阳医学院祖国医学系,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贵阳市中医医院合并组建而成,是贵州省唯一的中医药本科院校,1981年获批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18年拟更名贵州中医药大学。被合并的中医学院原新疆中医学院原新疆中医学院成立于1946年,1961年4月,经自治区党委文教部批准,将乌鲁木齐市卫生学校改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学校,设有中医、中药、药剂三个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大专生和本科生。1985年、1986年先后经国家教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中医学校、自治区中医医院和自治区中医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新疆中医学院。1998年6月,新疆中医学院与新疆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医科大学原青海藏医学院1995年,青海藏医学院与青海医学院整合。2004年,青海医学院与青海大学合并,青海藏医学院更名为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原内蒙古蒙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前身是1978年创建的哲里木盟医学院,1979年变为哲里木医学院,1980年改称内蒙古民族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内蒙古蒙医学院,2000年合并组建内蒙古民族大学后调整更名为蒙医药学院。

明辨

山西高等教育看晋中,晋中市8所本科院校介绍

晋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晋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旅游精品;晋中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条件良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晋中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晋商文化的摇篮;1824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0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XAU),简称山西农大,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高校,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始建于1907年,初名私立铭贤学堂,创始人为孔祥熙,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入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太谷、太原龙城2个校区,占地面积3515亩,建筑面积125.35万平方米;设有22个教学单位,开办本科专业68个;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381人;馆藏纸质藏书185余万册,纸质期刊1360余种,电子图书329.3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02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太原理工大学明向校区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北部新城,距离位于太原市迎泽西大街的迎西校区约35公里,距离晋中市中心城区约8公里,途经多条公交线路通往太原、榆次。校区总占地面积2278亩、规划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72个单体,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楼5栋,院系楼12栋,学生公寓21栋,教师公寓1栋,综合实验楼2栋,学生食堂3个,运动场2个。校区现有13个学院整体入驻,在校本科生19473人、研究生共1941人。03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本科与研究生医学高等教育为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第一批成员,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山西医科大学前身是由民国时期时任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在并州创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建校于1919年。1932年1月,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3月,归入山西大学成为医学专修科。1946年8月,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9月,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山西、江苏、山东、浙江四所医学院的卫生系合并组建了山西医学院卫生系,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并由全国著名卫生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原江苏医学院院长邵象伊担任院长。199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17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02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407人,硕士研究生4186人,博士研究生366人,国际学生261人。04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太原师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13年,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太原师范学院于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分别成立于1988年、1958年、1929年的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正式被纳入山西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设有新校区、中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84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1036名,其中,教授110名,副教授325名;设有20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及方向56个;有本科生24000余名,硕士生近500名。05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校区)山西中医药大学(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晋中、太原两个校区,占地979亩;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7331.7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学校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06山西传媒学院(文华校区)山西传媒学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简称“山西传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多年来为中央和各级各类传媒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业界人士口中有“老华广”之称。学校是中国第三大传媒院校,全国三所公办传媒本科院校之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中国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山西传媒学院前身是1983年由原广播电视部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90年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4月建立山西传媒学院。 2016年,学校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正式签约。201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学校有文华和东华两个校区,设有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21个本科专业。文华校区位于山西高校新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五龙口街,校园占地面积共9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07晋中学院晋中学院(Jinzhong University),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学校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晋中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晋中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晋中教育学院、晋中职工大学三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山西省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82.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66万平方米;设有16个教学学院,开办本科专业53个;有在职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2000余人;馆藏图书书102万册,纸质期刊1322种。08山西能源学院山西能源学院(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简称”山能“,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煤炭、电力、新能源类专业为主体,主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为能源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院前身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84年。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山西能源学院,建设一所“以工为主、能源见长、特色鲜明、规模适当”的能源类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学校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山西能源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6个,即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并增设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机器人工程、财务管理、能源经济、车辆工程、金融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二本A类专业。校园总占地面积约7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约1亿元,纸质图书48万余册,电子图书21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7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