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204页)陈星

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204页)

IEA发布了“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在COVID-19大流行爆发之前,关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SDG 7)进展情况的最新数据表明,如果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SDG 7,迫切需要加紧努力实现所有目标。在后COVID-19时代,要实现SDG 7,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通用访问。可持续发展目标7.1是普遍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的、可持续的和现代能源服务;7.1.1侧重于获得电力,7.1.2侧重于获得清洁烹饪解决方案。近年来,在加速部署负担得起的电气化选项后,获得电力的机会迅速增长。因此,全球无法用电的人口从2010年的12亿人下降到2018年的7.89亿。相比之下,无法获得清洁烹饪解决方案的全球人口在同一时期基本保持不变,接近30亿人。自2012年以来,获得清洁烹饪的机会增加的速度甚至有所放缓,落后于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需要加大努力,确保普遍获得电力和清洁烹饪,与可持续发展目标7.1保持一致。可再生能源。目标7.2旨在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组合中的份额。2017年,这一份额继续增长(+0.1个百分点),尽管增速低于前一年(+0.2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最终能源消费总量(TFEC)的17.3%,高于2016年的17.2%和2010年的16.3%。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所占份额快速增长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但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和运输领域的份额远远落后于其潜力。要实现目标7.2,所有部门都需要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COVID-19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报告2020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年基于账户营销报告亚洲广告程序化购买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全球零售银行报告2019年性福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网络媒体行业报告报告:COVID-19对学校和教育的潜在影响金融科技在香港银行业的采用和创新2019年App Store全球报告2019年美国博彩行业报告聚焦游戏领域:2020年度报告新冠疫情前后的化妆品行业观察与展望2020年工作和生活平衡报告报告:利用营销数据制定更好的决策人工智能芯片之争报告:技术战中的中国挑战(69页)报告:COVID-19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报告:消费者、可持续性和ICT报告:新冠疫情危机或使全球赤贫人口增至11亿2020年Q1全球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实施COVID-19复苏COVID-19全球调查报告:对内部业务的影响2020年CRM数据管理报告2020物业行业专题报告2020年春季消费者心声研究报告2020 年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保险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消费者参与报告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指数报告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报告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19/20202020未来的消费者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行业报告COVID-19期间语音助手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从可靠性到弹性报告:CCPA塑造隐私格局2020年全球能源报告COVID-19时期的广告业2020年智能音频报告(55页)2020年B2B网络体验报告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投资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指数报告2020年营销报告商务电子邮件营销报告COVID-19影响之消费支出报告2020年推动能源系统有效转型报告报告:COVID-19如何永远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第四版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COVID – 19相关出行限制:全球旅游概览报告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97页)2020年印度零售报告| NOTICE |

国泰君安-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投资建议:新版补贴政策的落地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从长远来看电动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使用成本角度来看目前主流车型百公里耗电14度左右,用电成本仍比用油成本更低,2)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达74%,能源结构转型也将倒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3)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动车也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最好载体,我们长期看好电动车方向不变。继续推荐各环节龙头企业,推荐比亚迪、宁德时代、新宙邦、亿纬锂能、恩捷股份、璞泰来、星源材质等;受益标的:天赐材料、德方纳米等。补贴政策落地,未来三年逐年退坡。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此外通知还规定每年补贴规模上限为200万辆,且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不超过30万元(换电模式除外)。按照以往惯例本次新版政策同样设置了过渡期,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补贴车辆限价规定将在过渡期后开始执行。稳字当头,确保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发展。我们认为新版补贴政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2020-2022年补贴下滑幅度相对较小,以2019年补贴金额为2.5万元的车型来看,2020-2022年每年单车补贴金额下滑2500、4500、5400元,补贴退坡金额的绝对值与单车售价相比影响有限。2)加大公共交通及特定领域电动化推进力度,有效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时也有利于壮大产业规模、减少污染排放和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等多重目标。3)设置年度补贴200万辆的上限和单车售价不超过30万元的上限,确保补贴最终流向刚需人群,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向市场化转型。限价政策倒逼特斯拉降价,其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根据最新补贴政策,要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则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以特斯拉Model3为例,其补贴前售价为32.38万元,补贴后为29.9万元;随着政策出台我们预期Model3价格有望下降至30万元的临界点,减去最新国家补贴2.25万元,补贴后售价为27.75万元,较之前售价下降约2.15万元。我们认为随着特斯拉的降价其销量将会继续攀升,其将通过采购国内电池、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等方式继续降低成本来应对随着而来的补贴政策调整。风险提示:电池爆发安全性问题,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来源: 中证网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煤炭篇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 第二章 煤炭行业发展一煤炭供需1.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同比增长4%2019年,我国煤炭结构性去产能不断深入,原煤生产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8.5亿吨,同比增长4.0%。2019年,我国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对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关闭退出落后煤矿。同时,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2019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占全国76.8%,占比较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19年1~8月,新核准产能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和新疆(33处中26处来自以上四省/区),仅内蒙古一地新获得核准煤矿达10处,产能6230万吨/年,净增产能6140万吨/年,占净增产能约3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1 2010~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及增速2.煤炭消费量增长1.0%,所占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3.3%。其中,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8.04亿吨标准煤,消费量增长1.0%,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2019年1~8月全国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6.3亿吨,同比增长0.4%。注:2019年消费量根据占比计算得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 2010~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及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19年全国煤炭消费小幅增长。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测算,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增幅较大,全年耗煤22.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钢铁行业全年耗煤6.5亿吨,同比增长4.8%;化工行业耗煤3.0亿吨,同比增长7.1%;建材行业耗煤有所减少,全年耗煤3.8亿吨,同比下降24%。3.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写入其中,这是我国在明确“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后,促进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发力方向。2019年,散煤治理、煤炭、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现代煤化工等煤炭清洁化利用取得新进展,其中,北方清洁取暖累计替代散烧煤约1亿吨,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系统,煤电超低排放机组超过8亿千瓦,排放标准世界领先。煤炭清洁化利用工作加快从电力领域向非电领域扩展,部分地方按照“超低改造一批、达标治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要求,对纳入改造范围的钢铁企业有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到“十四五”末,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二煤炭市场1.煤价上半年迅速走高后渐归理性,下半年稳中有降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年初以来稳中有降。一是中长期合同价格稳中有降。2019年,环渤海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大卡下水煤)价格始终稳定在绿色区间,1~11月份均价556.2元/吨,同比减少2.6元/吨。从CCTD秦皇岛煤炭价格指数看,12月6日,CCTD秦皇岛周度均价5500综合价549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但与年中5月6日均价591元/吨相比处于下行趋势。二是市场价格环比下降。2019年以来5500大卡下水煤市场均价599.7元/吨,同比下降59.8元/吨,比去年全年均价下降53.6元/吨。12月27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别回落8元、6元和5元。(来源:秦皇岛煤炭网)图2-3 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价格情况(单位:元/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4 秦皇岛港煤炭价格情况(单位:元/吨)2.煤炭企业仍保持较好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789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总额2830.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净额3510.5亿元,同比下降3.0%;资产负债率64.9%,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为70%。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含非煤).9亿元,同比增长4.5%。2019年以来,煤炭价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2019年煤炭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盈利,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然而煤炭价格的下跌预计将会对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形成拖累,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仍有赖于自身经营及管理能力的增强。(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图2-5 201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6 2013~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额及增速3.煤炭进口总量延续增长趋势,同比增长6.3%2019年全年原煤进口3.0亿吨,比上年增长6.3%,增速比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分煤种,褐煤10259万吨,动力煤11542万吨,炼焦煤7466万吨,无烟煤719万吨。从煤炭进口主要来源国看,2019年全年中国从印尼进口13760万吨,从澳洲进口7696万吨,从蒙古进口3621万吨,从俄罗斯进口3224万吨,从菲律宾进口934万吨。沿海地区共进口煤炭2.18亿吨,占总进口量的72.7%。分地区看,华南地区进口1.49亿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56%;其次为华东及长江地区,进口为0.6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6%。2019年,全国共出口煤炭602.5万吨,同比增长22.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图2-7 2010~2019年煤炭进出口数据(单位:万吨)三煤炭储运1.煤炭全社会库存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截止2019年12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5385万吨。比年初减少116万吨,下降2.1%;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5亿吨,同比下降239万吨,可用20天。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5511万吨,较年初增加122万吨,增长2.2%。(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图2-8 2019年各月末主要煤炭企业、统调电厂库存变动情况2.铁路运煤保持增长,港口发运量同比下降2019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24.60亿吨,同比增长3.2%。主要运煤通道大秦线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6.84亿吨,占全国铁路货物发送总量的15.58%。完成煤炭发送量5.67亿吨,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总量的23.05%。此外,9月28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的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勒报吉至吉安铁路开通运营,中国铁路版图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北煤南运”能源输送大通道。浩吉铁路全长1813.5千米,开通初期开办车站77座,设计时速120千米,规划年运输能力2亿吨以上。上游煤炭产地的运输成本将有所降低,晋陕蒙等西部煤炭生产、加工、物流企业将直接受益。(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图2-9 2012~2019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及增速2019年,我国主要港口发运煤炭7.8亿吨,同比下降1.0%。我国北方沿海港口发运煤炭7.69亿吨,同比减少1423万吨;其中,环渤海港口合计发运煤炭7.18亿吨,同比减少1207万吨。我国环渤海港口发运煤炭占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的93.4%,继续占据主力地位。四煤炭政策1.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增优减劣,释放优质先进产能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增优减劣,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2019年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务,并确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工作。近三年来,我国进一步梳理了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分类进行处置,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全国煤矿数量由本世纪初的3.7万处减少到2019年的5268处。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8.5亿吨,同比增长4.0%。与此同时,2019年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煤矿产能达到总产能的四分之三,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煤炭生产方按照“上大压小”“增优减劣”的思路,继续破除低效无效供给,通过新投产一批、新核准一批、新规划建设一批,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促进煤炭产能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稳基础、优产能,切实抓好煤炭兜底保障。我国将逐步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落后产能煤矿,有序核准新建大型煤矿项目,做好煤炭与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2.减税降费力度加强,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1日起,我国适用新的增值税税率,煤炭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到13%。自从2009年国家将煤炭产品增值税税率由13%上调到17%,煤炭行业增值税实际税负一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开采处于工业产业链最上游,设备、原材料采购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小,采矿权价款、土地塌陷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地迁村费、贷款利息等支出又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煤炭企业进项税额很小,造成实际增值税税负水平居高不下。继2018年5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降到16%后,今年再降3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煤炭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下降1.6个到2个百分点。2019年8月26日,我国首部《资源税法》明确,煤炭开采企业因安全生产需要抽采的煤层气免征资源税和衰竭期矿山开采的矿产品减征30%资源税,鼓励煤层气抽采。一些高瓦斯矿井煤矿将受益。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落地实施,个税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快了煤炭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煤炭企业向多元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煤炭行业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在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综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已广泛适用于大采高、中厚煤层、薄煤层及放顶煤工作面,目前全国已建成将近20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很多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都实现了地面远程集中控制,井下无人值守的机电岗位是2016年的2.4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200余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019年1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2019年第1号公告,制定并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共涉及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等关键危险岗位的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同时,山东、河南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激励政策,明确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山东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利用1年至2年时间,全省冲击地压煤矿和大型煤矿实现智能化开采;河南提出力争到2021年底年产60万吨及以上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贵州省发布《“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推进煤炭开采机械化、无人化。4.煤矿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为推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2019年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2019年5月13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为压实安全责任,2019年7月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监察的指导意见》。2019年7月1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该细则自10月1日起施行,以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2019年各产煤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煤矿企业强化红线意识,监管监察执法效能不断提高,防灾治灾能力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加快,煤矿安全基础不断夯实。2019年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分别下降24.1%和5.1%;继2018年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0.1后,2019年继续下降10.8%,为0.083。其中,北京、江苏、福建没有发生煤矿事故。尽管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成效明显,但2019年较大以上事故反弹,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增加6起、54人。特别是10月下旬以来,全国煤矿安全形势急转直下,接连发生6起较大事故、4起重大事故或涉险事故。五煤炭发展趋势1.煤炭供需将逐步转向宽松,价格重心将下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虽然对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及运输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春节期间各大港口及电厂储备充足,且考虑到煤炭企业复工情况,煤炭可用量整体仍较有保障。2020年1~3月份,全国原煤产量8.3亿吨,同比下降0.5%,其中3月份原煤产量3.4亿吨,同比增长9.6%;1~3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5.6亿吨,同比下降6%。而煤炭需求端在短期内由于电耗下降、建筑施工减少和制造业开工不足受到了更大冲击。此外,大幅走低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也挤压了煤炭需求。作为煤炭消费第一大终端,电力数据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疫情之下降幅明显。随着煤炭企业逐步复产,以及疫情得到控制,运输逐步恢复,煤炭供给将逐步回升,加之政策支持,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将逐步向宽松方向转变,煤炭价格或将承压下滑。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全球能源论评报告》指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大,导致封锁措施长期持续,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跌6%,中国煤炭需求将下降5%。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预测,2020年煤价会呈现震荡下行的走势,预计2020年煤炭均价将同比分别下跌15%,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为503吨/元。2.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更长远看,煤炭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仍起基础性作用,能源转型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推动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列入“面向2030国家重大项目”。2020年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明确,煤炭开发利用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勘察、有序开发、清洁高效利用。国家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生产结构,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鼓励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适当发展煤制燃料和化工原料。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不仅是煤炭行业自身追求差异性与独特优势的举措,也是我国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优化规划建设时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提出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目标,2020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每千瓦时310克以下,其中新建机组控制在300克以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每立方米35毫克、50毫克、10毫克。此外,煤制油、煤制气等煤炭清洁化利用方式,在替代化石能源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到2030年,有望分别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4.6、8.7个百分点。2018年6月,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2019年5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评价管理,强化监督执法。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3.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大势所趋煤炭智能开采是新一代采矿业技术竞争的核心。2019年年初发布的《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三年后,到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的占比将达到70%以上;煤矿的采煤、掘井智能化工作面将由目前的280处达到1000处,这部分煤矿的产能将占到10亿至15亿吨。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0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七面人

2020年中国通信能源行业报告:配套电源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可下载)

获取《2020年中国通信能源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5G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227。通信能源是互联形式的,可支持任意场景(室内、室外)数据信息交换、分享的电力能源解决方案。智慧通信能源系统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支撑,以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实现5G时代通信领域电力电子能源有效管理为目标。通信能源及基础技术支撑:通信能源是互联网形式的,可支持任意场景(室内、室外)数据信息交换、分享的基站及通信设备电力能源解决方案。智慧通信能源系统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支撑,以全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实现5G时代通信领域电力电子能源有效管理为目标。上游电池企业发展较为充分,具备国际一流技术和生产水平。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在新能源电池、电动汽车旧电池改新等领域占据技术高地。截至2019年底,中国基站配套电源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电源管理芯片属于强电电源控制,技术门槛较高,供应商可以ADI、恩智浦等为例,国产化率低于30%。通信能源行业中游头部企业(如华为)开展电源管理芯片技术研发项目,但尚无成型产品。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枫树湾

「行业报告」储能行业研究报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报告摘要一发展规模二市场趋势三应用场景报告正文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EnergyTrend储能,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寄生物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先上表,建议收藏!电力消费与生产供应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486亿千瓦时(注1),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用电量518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41千瓦时/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部分省级电网在局部时段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水电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抽水蓄能30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火电1189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煤电104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气电90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核电48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并网风电209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并网太阳能发电204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1%。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32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其中,水电130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抽水蓄能31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0%);火电50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煤电45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气电2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核电34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并网风电40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并网太阳能发电22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截至2019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3.4%;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5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7.6%;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4815万千瓦(跨区网对网输电能力1348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34万千瓦)。电力投资与建设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500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285万千瓦。其中,新增水电445万千瓦(新增抽水蓄能30万千瓦);新增火电4423万千瓦(新增煤电3236万千瓦,新增气电630万千瓦);新增核电409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572万千瓦和2652万千瓦。2019年,全年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57935千米和31915万千伏安,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9%。全年新投产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合计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为5432千米和3900万千伏安。2019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注2)8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水电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火电完成投资634亿元,比上年下降19.4%(煤电506亿元,比上年下降21.4%;气电104亿元,比上年下降26.4%);核电完成投资3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5%;风电完成投资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12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直流工程249亿元,比上年下降52.1%;交流工程4411亿元,比上年下降4.4%,占电网总投资的88.0%。电力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44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占总装机容量的42.0%,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9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39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占总发电量的32.7%,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9年,初步统计,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0.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跨省送电量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2019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利用率为96.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及其利用率比上年双提升;调峰弃水电量比上年减少12.1%。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弃风率、弃光率均为0.2%;云南弃水电量减少90%。新能源消纳情况持续好转。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2065.55亿千瓦时(注3),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全国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完成替代电量1303.0亿千瓦时,约占总替代电量的63.1%;居民取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等领域电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广,约占总替代电量的31.9%,替代电量逐年提高。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6.4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2克/千瓦时;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4.7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水电0.24%,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火电6.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国线损率5.93%,比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1千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时;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2%、75%,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综合利用量持续增加。2019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18万吨、89万吨、9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12.2%、9.7%、3.1%;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约0.038克/千瓦时、0.187克/千瓦时、0.195克/千瓦时,分别比上年下降0.006克/千瓦时、0.024克/千瓦时、0.011克/千瓦时。单位火电发电量废水排放为54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截至2019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9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6%。2019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8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77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克/千瓦时。以2005年为基准年,从2006年到2019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9.4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37.0%,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61.0%。电力生产安全与可靠性2019年,全国未发生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水电站大坝漫坝、垮坝事故以及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连续三年下降,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电力设备事故总量显著减少,大部分监管区域安全状况稳定。2019年,全国电力可靠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发电方面,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的各类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0%以上。其中,燃煤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79%,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37%,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58%,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1.01%,比上年降低0.83个百分点。输变电方面,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输变电主要设施的可用系数分别为99.453%、99.641%、99.873%,架空线路可用系数比上年提高0.124个百分点,变压器和断路器可用系数比上年降低0.100和0.035个百分点。直流输电系统合计能量可用率86.165%,比上年降低5.893个百分点,合计能量利用率46.44%,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供电方面,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99.843%,比上年提高0.023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3.72小时/户,比上年降低2.03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频率2.99次/户,比上年降低0.29次/户。电力企业经营截至2019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总额15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电网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9.9%;发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2.2%(火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下降0.3%)。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负债总额87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电网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增长6.3%;发电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下降0.5%(火电、水电企业负债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8%、3.7%)。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019年,各方继续落实国家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的要求,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46亿元。电网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在上年下降24.3%的基础上再下降4.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显示,2019年全年综合价平均价格576元/吨,比上年降低19元/吨,但仍然超过绿色区间上限。在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国家推进降电价等形势下,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业务继续总体亏损,煤电企业亏损面仍接近50%。风电、太阳能发电利润增速分别为3.5%和7.3%,但多数企业由于补贴不及时、不到位,企业账面利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现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电力市场化改革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合理设计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统筹协调电力现货市场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电力现货市场运营机制、强化提升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能力、规范建设电力现货市场运营平台和建立完善电力现货市场配套机制,电力现货市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八个试点省份开展试运行,其他省份上报了电力现货建设方案和时间表。2019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注4)283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全国电力市场电力直接交易电量(注5)合计21771.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0%,占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36.8%。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再上新台阶。截至2019年底,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举行增资协议签约仪式,共引入10家投资者,新增股东持股占比30%。此外,国家电网区域24家省级交易机构均已出台股份制改革方案,22家增资扩股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批,6家交易机构增资方案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实现进场挂牌。我国电力交易机构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 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颁布了《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在强化成本监审约束和激励作用、细化成本监审审核方法和规范成本监审程序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助推电网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省级电网和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中5个区域电网全面开展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成本监审,全面提升监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19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多项政策与措施,取消了前三批不具备试点条件的项目,公布了第四批试点项目名单,开启了第五批试点项目申报程序;就项目业主确定、增量和存量范围界定、做好增量配网规划工作、规范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等一系列共性问题给出了指导性意见。2019年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失信联合惩戒“认定—发布—推送—惩戒—修复”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推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落地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引导行业企业共同构建诚信营商环境。2019年全国340家企业参与涉电领域信用评价工作,199家企业取得了电力行业AAA信用等级。电力标准化和科技成效2019年,经有关政府部门下达中电联归口的电力标准计划503项,批准发布中电联归口的电力标准共321项;中电联发布团体标准111项。截至2019年底,电力标准共有3578项(电力国家标准552项,电力行业标准2787项,中电联标准239项)。2019年,主要电力企业科技投入资金746.7亿元,其中,电网企业389.9亿元,发电企业139.1亿元,电建企业217.7亿元。主要电力企业申请国内专利40108项,授权28872项,有效153784项;申请涉外专利1406项,授权904项,有效3253项。涌现出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电力国际合作向IEC申报《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承载能力评估导则》等2项国际标准提案并获得通过。截至2019年底,共完成321项电力标准英文版翻译工作,初步形成了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体系,基本满足电力企业在国外工程建设中所需中国标准英文版的需求。自成立以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和平台作用,推进“一带一路”电力互联示范项目落地和中非能源合作机制创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组织开展近百项全球能源互联网课题研究,面向全球发布26项有影响力的成果,完成了在理论、规划、技术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实际投资总额878.5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累计2848.5亿美元。2019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共32个,投资金额4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4%;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年度新签合同项目129个,合同金额240.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0.2%。电力发展展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对电力的影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预计2020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38—7.45万亿千瓦时,增长2%—3%。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成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电力结构绿色低碳化特征明显。预计2020年全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约8900万千瓦,约占全部发电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三。预计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6%。电力投资企稳回升,特高压投资占比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为投资新增长点。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内在韧性强劲,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2020年—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电气化进程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传统用电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未来西部地区用电比重将有所提高,东中部地区仍是我国的用电负荷重心;预计“十四五”期间电能替代规模超过5000亿千瓦时;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提高电网互济能力,共享备用资源,减缓最高负荷增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一时期,通过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用好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电源结构更加优化,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预计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超过60%,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8%。通过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电力可持续保供能力将不断提升。(注1)2019年电力数据均来自中电联2019年度统计数据(简称年报数据),后同。(注2)本报告中电力投资(含电源投资、电网投资)均为主要电力企业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其中,全国主要电网企业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主要发电企业指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主要电建企业指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3)数据来源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统计口径。(注4)指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的各品类交易电量的总规模,分为省内交易和省间交易,其中省内交易包括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抽水蓄能交易和其他交易;省间交易包括省间电力直接交易、省间外送交易(网对网、网对点)、发电权交易和其他交易。以交易的结算口径统计。(注5)指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电厂和终端购电主体通过自主协商、集中竞价等直接交易形式确定的电量规模,包括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和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当前仅包括中长期交易电量,以交易的结算口径统计。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铁皮鼓

南网能源院发布2019年度研究报告

摄影:李志杰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网能源院”)发布了6份能源电力行业的2019年度系列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热点,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并提出建议,为政府、能源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统计数据和决策参考。在当天举行的能源转型发展研讨会上,80多名业内专家学者围绕“能源转型探索”、“能源生态建设”、“电力市场建设”主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在能源朝清洁低碳方向发展这个一致认同的背景下,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专业出发,为中国在能源转型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献计献策。技术、市场、政策是能源转型中的三把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聚认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技术融合起来,“智能电网、能源网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三网融合,打造新一代安全、清洁、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有助于转型。”除了技术之外,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多名专家均谈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国内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就与政策关联度极大。具体到电力领域,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电力市场作用,在改革中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一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刘树杰认为,设计电力市场,必须清楚不同交易模式、电价、合约各自的内涵及功用,有序搭配,遵循内在逻辑,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我国的电力市场设计。刚刚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年)》(简称《报告》)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炭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3.6%,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位,增速较2017年提高0.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能源发展仍存在非化石能源发展保障机制不完善、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较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快提高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加快推进煤基燃料和化学品对油气的部分替代,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加强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研究等。(经济部编)

蹇裳攫步

PPT丨《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发布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5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召开2020年第一批基础研究年度报告发布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能源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200余位领导专家参会。会上发布了2020年版《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四本第一批年度报告。“中国电力”公众号今日将分享《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本报告对2019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的开发建设情况、运行消纳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汇总了新能源发电技术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新能源发电成本和新能源产业政策,展望了国内外新能源发电发展趋势,并围绕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与探讨,力求对中国新能源发展进行全景式扫描,是新能源领域市面上少有的内容非常全面的报告之一。(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 ID:ELECTRIC-POWER 作者:国网能源院)发布PPT共享如下:原标题:重磅推荐 | 《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2020》发布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不足谓墨

储能行业研究报告

储能技术可链接能源系统多个环节,可广泛应用于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等多个场景,在能源革命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自2017 年10 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类储能相关支持性政策密集出台。目前已形成包括针对现货、辅助服务、光储充、商业楼宇、梯次利用、需求侧响应、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在内的储能政策体系。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关事项》,储能纳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已成定局。但与此同时,储能的外部性特征明显,储能服务所产生的利益广泛地散布在不同的主体身上,不是储能所有的潜在好处都可以被套利。因而,国家部委和相关地方政府有必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形成更易落地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切实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多情景下的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发展规模2019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9520.5MW,新增装机为2895.1MW,与2018 年的高增长相比,2019 年全球市场有所回落,但仍维持了平衡发展的态势。2019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709.6MW,新增投运规模为636.9MW,同比下滑6.7%,但仍位居全球榜首。在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占比88.8%,同比2018 年提升2.5 个百分点。中国市场这一数据为80.6%,同比提升近10 个百分点。二、市场趋势2019 年国内储能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从电网端、用户端转向发电端。随着政策机制的改变,与2018 年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快速发展相比,2019 年储能技术在发电端,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储能领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二是储能成为企业实施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多家大型能源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不同方式加强与储能设备提供商的合作,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储能技术提供商也在积极拓展转型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项目开发商,提供多元化的能源服务。三是开展多场景应用模式探索。光储充、5G 基站、船舶岸电、共享储能等领域成为储能应用新热点。三、应用场景截至2019 年底,中国电池储能市场中,集中式新能源、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分布式及微网、工商业削峰填谷装机规模分别为342.0MW(20.2%)、471.9MW (28.3%)、391.7MW (23.1%)、179.6MW (10.6%)、331.1MW (19.5%)。1.集中式新能源+储能主流投资方:大型能源集团主要储能系统供应商:宁德时代、阳光三星、科陆电子、比亚迪等。商业模式:新能源发电场站业主投资运营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关键要素:一是经济性仍有待提升:近年来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价格已经降到了每千瓦时0.5 元/次,但与平价上网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相比,通过配置储能以电量置换的方式并不具备经济性。二是建设模式有待完善:储能对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均有重要意义。单纯要求可再生能源电站配套储能,在效率上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三是政策保障存在不确定性: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度保障难以落实,辅助服务补偿缺少长效机制。2.电源侧调频主流投资方:大型发电公司主要储能系统供应商:科陆电子、北京瑞能、阳光三星等。商业模式:储能企业与发电企业双方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利益分成,赢利点即辅助服务补偿收益。关键要素:一是调频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储能企业开始进入这一市场,竞争也变得相对激烈,储能企业与火电厂的议价能力不断降低,分成比例不断下跌。二是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在向“辅助服务市场”过渡的过程中,调频补偿价格不断下降,储能调频项目的投资风险日趋加大。而储能参与调峰、备用等服务的机制尚未理顺。3.电网侧储能主流投资方:大型能源集团主要储能系统供应商:宁德时代、阳光三星、科陆电子、比亚迪等。商业模式:一是电网公司辅业单位投资建设,主业单位租赁经营;二是电网公司辅业单位投资建设,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电站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关键要素:一是电价机制:2018 年,在电网公司的快速推动下,电网侧储能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随着《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的发布,包含储能设施在内的与电网企业输配电业务无关的费用,不得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电网侧储能投资在2019 年踩了急刹车。二是公司战略:目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将电化学储能纳入了各自的战略规划。储能成为电网公司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抓手。4.分布式及微网主流投资方:政府、大型能源集团或储能系统供应商主要储能系统供应商:阳光三星、圣阳电源、科陆电子、南都电源、深圳欣旺达等。商业模式:短期内,受成本制约,仍以示范为主,政府配套支持。关键要素:政府配套支持政策;当地上网电价。5.用户侧(工商业削峰填谷等)主流投资方:储能系统供应商主要储能系统供应商:南都电源等商业模式:用户自行建设运营、合同能源管理。关键要素:一是峰谷价差:近年来,国内用户侧储能增长迅猛,主要有赖于峰谷价差这一清晰可见的商业套利。然而,由于连续两轮一般工商业电价大幅下降20%,导致峰谷价差套利空间进一步缩小,用户侧项目已经到了利润边缘化的境地。二是储能补贴:国外所有储能的补贴,实际都跟分布式用户侧、分布式发电相关的场合,才会有补贴。在规模单体小造价很高,包括用户侧没有实现像电网侧的规模效益,这需要更多政策。三是安全风险:同时,由于业主或相关消防机构对商业楼宇,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安装储能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的担忧,以及相关消防安全标准的缺失,导致一批商业储能项目无限期延迟。虽然2019 年中国储能装机的规模速度有所降低,但仍稳步增长。中国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仍然没有变。随着国家2060 年碳中和发展目标的确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转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深度减排,推动相关行业的深刻变革。储能技术在能源革命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降低,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指日可待。

三统

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6月1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简称“《报告2020》”)。2006年以来,中电联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托,以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的资料为补充,按年度组织编制和第一时间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反映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情况及行业数据,是具有鲜明品牌特征的、权威性的行业工具书之一,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了重要信息。《报告2020》共14章,全面反映2019年电力相关政策、电力消费、投资与建设、生产与供应、电力改革与市场建设、电力新业态、安全生产和可靠性、标准化、绿色发展、科技与信息化、企业发展与经营、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并对电力发展进行展望,同时在附录列出了2019年电力行业大事记以及行业发展运行、电价、电力生产建设、大型电力企业发展经营等相关数据。《报告2020》显示,2019年,电力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电力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合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提高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电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全球共识和行动,电力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全年全国电力生产平稳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采取有序用电措施,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电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电力消费与生产供应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486亿千瓦时(1),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落4.0个百分点;全国人均用电量5186千瓦时/人,比上年增加241千瓦时/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部分省级电网在局部时段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010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其中,水电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抽水蓄能30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火电1189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煤电1040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气电90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7%);核电48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并网风电209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5%;并网太阳能发电204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1%。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732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增速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其中,水电130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抽水蓄能31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0%);火电5046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煤电455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气电23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核电34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并网风电40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并网太阳能发电22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4%。截至2019年底,初步统计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3.4%;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65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7.6%;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4815万千瓦(跨区网对网输电能力1348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34万千瓦)。电力投资与建设2019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500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285万千瓦。其中,新增水电445万千瓦(新增抽水蓄能30万千瓦);新增火电4423万千瓦(新增煤电3236万千瓦,新增气电630万千瓦);新增核电409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572万千瓦和2652万千瓦。2019年,全年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57935千米和31915万千伏安,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9%。全年新投产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合计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为5432千米和3900万千伏安。2019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2)8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水电完成投资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火电完成投资634亿元,比上年下降19.4%(煤电506亿元,比上年下降21.4%;气电104亿元,比上年下降26.4%);核电完成投资3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5%;风电完成投资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12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直流工程249亿元,比上年下降52.1%;交流工程4411亿元,比上年下降4.4%,占电网总投资的88.0%。电力绿色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844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8%,占总装机容量的42.0%,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9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39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占总发电量的32.7%,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19年,初步统计,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0.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跨省送电量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2019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利用率为96.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及其利用率比上年双提升;调峰弃水电量比上年减少12.1%。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弃风率、弃光率均为0.2%;云南弃水电量减少90%。新能源消纳情况持续好转。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2065.55亿千瓦时(3),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全国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完成替代电量1303.0亿千瓦时,约占总替代电量的63.1%;居民取暖、交通运输、能源生产供应与消费等领域电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广,约占总替代电量的31.9%,替代电量逐年提高。2019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6.4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2克/千瓦时;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4.70%,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水电0.24%,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火电6.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全国线损率5.93%,比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1千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时;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2%、75%,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综合利用量持续增加。2019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18万吨、89万吨、93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12.2%、9.7%、3.1%;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约0.038克/千瓦时、0.187克/千瓦时、0.195克/千瓦时,分别比上年下降0.006克/千瓦时、0.024克/千瓦时、0.011克/千瓦时。单位火电发电量废水排放为54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截至2019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9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6%。2019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38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77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克/千瓦时。以2005年为基准年,从2006年到2019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9.4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37.0%,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61.0%。电力生产安全与可靠性2019年,全国未发生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水电站大坝漫坝、垮坝事故以及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电力安全事件。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连续三年下降,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电力设备事故总量显着减少,大部分监管区域安全状况稳定。2019年,全国电力可靠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发电方面,纳入电力可靠性统计的各类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均达到90%以上。其中,燃煤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79%,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37%,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2.58%,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1.01%,比上年降低0.83个百分点。输变电方面,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输变电主要设施的可用系数分别为99.453%、99.641%、99.873%,架空线路可用系数比上年提高0.124个百分点,变压器和断路器可用系数比上年降低0.100和0.035个百分点。直流输电系统合计能量可用率86.165%,比上年降低5.893个百分点,合计能量利用率46.44%,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供电方面,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99.843%,比上年提高0.023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3.72小时/户,比上年降低2.03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频率2.99次/户,比上年降低0.29次/户。电力企业经营截至2019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总额15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电网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9.9%;发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2.2%(火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下降0.3%)。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负债总额87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电网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增长6.3%;发电企业负债总额比上年下降0.5%(火电、水电企业负债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8%、3.7%)。2019年,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019年,各方继续落实国家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的要求,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46亿元。电网企业利润总额持续下降,在上年下降24.3%的基础上再下降4.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显示,2019年全年综合价平均价格576元/吨,比上年降低19元/吨,但仍然超过绿色区间上限。在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国家推进降电价等形势下,大型发电集团煤电业务继续总体亏损,煤电企业亏损面仍接近50%。风电、太阳能发电利润增速分别为3.5%和7.3%,但多数企业由于补贴不及时、不到位,企业账面利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现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电力市场化改革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合理设计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统筹协调电力现货市场衔接机制、建立健全电力现货市场运营机制、强化提升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能力、规范建设电力现货市场运营平台和建立完善电力现货市场配套机制,电力现货市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八个试点省份开展试运行,其他省份上报了电力现货建设方案和时间表。2019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4)283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全国电力市场电力直接交易电量(5)合计21771.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0%,占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36.8%。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再上新台阶。截至2019年底,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举行增资协议签约仪式,共引入10家投资者,新增股东持股占比30%。此外,国家电网区域24家省级交易机构均已出台股份制改革方案,22家增资扩股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批,6家交易机构增资方案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实现进场挂牌。我国电力交易机构股权结构进一步多元。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颁布了《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在强化成本监审约束和激励作用、细化成本监审审核方法和规范成本监审程序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助推电网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省级电网和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中5个区域电网全面开展第二监管周期输配电成本监审,全面提升监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19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多项政策与措施,取消了前三批不具备试点条件的项目,公布了第四批试点项目名单,开启了第五批试点项目申报程序;就项目业主确定、增量和存量范围界定、做好增量配网规划工作、规范增量配电网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等一系列共性问题给出了指导性意见。2019年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失信联合惩戒“认定—发布—推送—惩戒—修复”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推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落地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引导行业企业共同构建诚信营商环境。2019年全国340家企业参与涉电领域信用评价工作,199家企业取得了电力行业AAA信用等级。电力标准化和科技成效2019年,经有关政府部门下达中电联归口的电力标准计划503项,批准发布中电联归口的电力标准共321项;中电联发布团体标准111项。截至2019年底,电力标准共有3578项(电力国家标准552项,电力行业标准2787项,中电联标准239项)。2019年,主要电力企业科技投入资金746.7亿元,其中,电网企业389.9亿元,发电企业139.1亿元,电建企业217.7亿元。主要电力企业申请国内专利40108项,授权28872项,有效153784项;申请涉外专利1406项,授权904项,有效3253项。涌现出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电力国际合作向IEC申报《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承载能力评估导则》等2项国际标准提案并获得通过。截至2019年底,共完成321项电力标准英文版翻译工作,初步形成了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体系,基本满足电力企业在国外工程建设中所需中国标准英文版的需求。自成立以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和平台作用,推进“一带一路”电力互联示范项目落地和中非能源合作机制创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组织开展近百项全球能源互联网课题研究,面向全球发布26项有影响力的成果,完成了在理论、规划、技术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实际投资总额878.5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累计2848.5亿美元。2019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共32个,投资金额4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4%;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年度新签合同项目129个,合同金额240.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0.2%。电力发展展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对电力的影响,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预计2020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38—7.45万亿千瓦时,增长2%—3%。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成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电力结构绿色低碳化特征明显。预计2020年全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约8900万千瓦,约占全部发电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三。预计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6%。电力投资企稳回升,特高压投资占比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为投资新增长点。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内在韧性强劲,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2020年—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电气化进程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传统用电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电力需求刚性增长,未来西部地区用电比重将有所提高,东中部地区仍是我国的用电负荷重心;预计“十四五”期间电能替代规模超过5000亿千瓦时;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提高电网互济能力,共享备用资源,减缓最高负荷增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一时期,通过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抽水蓄能、适度加快发展气电、安全发展先进核电、合理发展新能源发电、用好煤电托底保供和调节作用,电源结构更加优化,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预计203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超过60%,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8%。通过统筹源网荷储发展,推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清洁能源供能方式,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电力可持续保供能力将不断提升。注:(1)2019年电力数据均来自中电联2019年度统计数据(简称年报数据),后同。(2)本报告中电力投资(含电源投资、电网投资)均为主要电力企业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其中,全国主要电网企业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主要发电企业指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主要电建企业指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数据来源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统计口径。(4)指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的各品类交易电量的总规模,分为省内交易和省间交易,其中省内交易包括省内电力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抽水蓄能交易和其他交易;省间交易包括省间电力直接交易、省间外送交易(网对网、网对点)、发电权交易和其他交易。以交易的结算口径统计。(5)指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电厂和终端购电主体通过自主协商、集中竞价等直接交易形式确定的电量规模,包括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和省间电力直接交易(外受)电量。当前仅包括中长期交易电量,以交易的结算口径统计。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市场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