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成功获得澳洲医学博士全奖offer(PhD)的经验分享哈泰利

如何成功获得澳洲医学博士全奖offer(PhD)的经验分享

张医生找到佑途教育导师时,已经在国内知名医学院获得临床本硕博学位,并在某公立医院泌尿外科担任主治医师,负责泌尿外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手术操作及患者管理。人到中年,面临职业上的晋升受限,张医生的家人找到佑途教育导师,想要为他的发展打开一条路子。同时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想选择个移民类国家,为孩子将来的教育多准备一个选择。经过前期的专业咨询,张医生跟家人最终在国庆后决定委托佑途教育导师进行申请,目标直指澳洲八大,希望能够获得博士录取。考虑到澳洲对于中国情况比较了解,澳洲高校更期望中国申请者通过留学公派获得资金支持,而不是从澳洲高校获取资金,张医生及其家人已经做好了只要录取可以自费的准备。尽管如此,佑途教育始终站在张医生及其家人的角度,尽全力为张医生争取最好学校的录取和最多的奖学金支持。根据往年的申请经验,我们了解医学生和医生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临床,手术,值班往往连轴转。因此针对张医生的情况,我们除了在文书提供素材阶段,要求他积极配合以外,其它尽量不占用他的时间。不过,在文书的准备过程中,张医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将其国内的博士学位描述为PHD,这对于即将申请PHD的他来说,无疑给自己增加了麻烦,对方教授和学校甚至签证中心都会怀疑其学习目的,因为如果在本领域有个PHD,一般学校不会再接受同领域再读PHD,除非是换专业。而显然,张医生不想换专业,也不具备换专业的优势。在这点上,佑途导师跟张医生回顾了其学习生涯,发现国内的泌尿外科博士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临床,拿到的是医学博士学位,可以直译为MD,这样就直接纠正了张医生的错误,因为在国外有MD再读PHD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很多教授都是双博士头衔。在套磁方面佑途教育导师主动接过了主要的工作量,从大学的筛选,到教授的特点和主要优劣势,以及教授的套磁的先后建议为张医生一一进行分析,为其确定套磁教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定教授以后,我们建立共用的申请邮箱,开始进行初期的套磁。通过共用的申请邮箱,教授的邮件佑途教育的导师与张医生可以同时看到,方便讨论,也方便在张医生忙于手术和工作时,不至于漏掉教授的关键邮件。几个回合的套磁后,佑途教育推荐第一个套的教授基本上都给予了回信,很快我们在套磁开始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了来自莫纳什大学一位发过Nature的大牛老师的面试邀请,该老师不仅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科研经历,业内人脉较广,且科研能力很强,是读PHD的一个好选择。在面试前,佑途教育导师特别要求张医生做一个PPT,将自己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想做的方向以PPT Presentation的形式为对方教授做了详细介绍,最后面试的效果非常好,教授直接问张医生可以什么时候过去。奈何好事多磨,张医生的奖学金申请并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这让我们都比较担心,幸好我们及时联系了套磁导师,导师凭借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在系里面的影响力,为张医生申请到了系里面的全额奖学金,解决了这一难题。(很多申请澳洲的同学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的奖学金很难拿到,此时不应该放弃,而应该积极与教授联系商量是否可以从系里面拿奖学金)对于很多申请澳洲博士的同学来说,很担心签证的问题,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澳洲博士有很多3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拿到签证,直接影响了入学或者公派。对于张医生这样在国内已经有一个博士,再出去读一个博士的情况,签证的情况是更令人担心的。从开始准备签证,我们就不曾放松,每一个材料都认真核对,在签证过程中提供了最为详尽的材料,为张医生及其家人准备了丰富的电调问题,并进行模拟。自助者天恒助。我们是幸运的,提交签证申请不到一周,大概2-3天,张医生的签证就批准了,很快张医生就奔赴澳洲开启了博士研究生涯。虽然张医生目前到澳洲就读的是PHD学位,但是以全奖的姿态过去读这样一个学位,将来不管他想留在澳洲,还是回国就业,都将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选择。据澳大利亚媒体The Age报道,在澳大利亚收入最高的除了法官和律师,其余都是医学专家。脑外科医生的收入最高,平均年收入为423,649澳元。紧随其后的是耳鼻喉科医生(395,391澳元)和泌尿科医生(392,625澳元)。法官以380,743澳元位列第四,心脏病医生以378,582澳元位列第五。最后,小佑提醒各位想要申请澳洲PHD的同学务必注意时间安排,提前准备,套磁最好有针对性,做好准备。有想跟佑途教育进一步了解申请的小伙伴们,可以评论区留言沟通。

娘王

去澳洲读博士有哪些优势?有什么要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洲大陆的国家。四面环海,横跨温带和热带两个气候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澳大利亚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每每提到都少不了脑补各种美景美食的画面。如果枯燥的博士岁月能够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度过,似乎会显得不那么难熬。但也因此很多人困惑:这么一个适合度假养老的地方,真的搞得起学术吗?别担心,在这里,熊和鱼掌真的可以兼得。澳洲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居于一流水平,全国共有1所国立大学(联邦政府立法成立)、36所公立大学(州政府立法成立)、2所私立大学。澳洲最知名的高等学府均为公立大学。澳洲读博的优势有哪些?得益于澳洲独特的历史、地理优势,澳洲的大学形成了独特的科研机会。举个例子,试问有几个国家能够为海洋生物学的博士提供去大堡礁这种地方实地研究的机会?澳洲在生态环境以及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优势不仅仅是在海洋方面,澳洲多样化的气候、地理环境同样是一个优势。另外澳洲在某些科研方面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癌症研究,太阳能利用。另外,不管是研究动物学还是医学,澳洲的PhD研究,都能提供最好的资源。澳洲博士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澳大利亚的学位系统是以英国为模板的,在本科,硕士之后,博士作为教育的最高等级。澳洲的博士课程,一般都是研究导向型(没有授课),博士PhD一般需要3-4年,研究型硕士一般需要1-2年(就读期间也可以申请硕博连读)。申请澳洲PhD的前提是至少具备一个硕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或者在以往的工作中有科研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从事相关研究的潜质(如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过3-5篇专业论文)。 对于国内本科毕业或即将本科毕业的学生,可去澳洲留学申请硕士学位后再攻读PhD博士学位。入学资格可分为课程硕士学位(Coursework)与研究型硕士学位(Research course)。课程硕士申请澳洲PhD一般要求有工作经历(要求在国内较好的研究机构有几年的研究经历以及发表过相关论文),有机会可以转PhD。 研究型硕士申请澳洲PhD一般不需要工作经历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项目可以延续到博士阶段,如果申请人自身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背景(比如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过3-5篇专业论文),也可能在2年内拿到博士学位; 另外,有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博士学位的,本科就可以直接申请。申请时,一定要着重强调自己有过的研究经历。澳洲博士申请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申请澳洲的PhD呢?1. 在国内读的硕士, 有研究经历的本科生;2. 在国际期刊发过文章,但GPA不高(申美国的话top20比较难)又看重学校世界排名的人;3. 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尤其是已经有家室,想全家到海外生活,拿绿卡的人;4. 看中澳洲独特的研究优势,比如天文、生物医学、地质、太阳能电池、高温超导等等(有很多小组是拿过诺贝尔奖的尤其值得申请);5. 不想考GRE的人。 与其他国家相比,申请澳洲PhD,学校不那么看重GPA,更看重研究实力,因此,很多澳洲学校公开要求学生在申请之前套磁,联系好未来教授,商量好研究课题,写好研究计划,才可以申请。澳洲博士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澳洲的博士申请流程一般如下:1. 先同导师套磁后申请,一般就申2-3所,省申请费,最早一批offer12月份就来;2. 澳洲博士没有申请周期,全年任何时候都可以申请,大多数学校只有每年8月的一轮奖学金申请,也有学校的奖学金也是全年申请的(只要有人 withdraw了,其他人就能接着申)。 细分的话,申请流程有四步骤:STEP 1 - 寻找导师无论你利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够找到你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需要具体到学院的某一位在你领域的教授,也不一定非要100%和你过去的研究相关,但是你涉及的领域或想要研究的方向一定要和导师相关。 STEP 2 - 联系导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套磁”。找到一位导师,然后给他发邮件联系。尽管只是发邮件,也一定要注意专业性。最好附件加一个简历,让导师可以清楚你的教育背景,研究方向等。当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发件人弄混了,不要发错导师!另外,如果你所在的国内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与澳洲的大学、研究机构有合作,那你也可以问问他们能不能推荐一下。 STEP 3 - 向学校申请一旦你收到某个学校的导师表示愿意接收你作为PhD学生,你就可以进入正式的学校网申步骤了,同时看看有木有奖学金机会,可以同时申请试试。但是,录取和奖学金是两回事:你可能拿到学校的offer,但是不一定拿到奖学金,奖学金的申请,竞争比较激烈。STEP 4 - 申请奖学金凡是国际生或博士生可以申请的奖学金都可以试试。留学的申请总是要花费一些时间的,尤其是博士。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学校依然要花费时间去仔细审查你的申请,你的学历,成绩单等,还要记得要为申请签证留下足够的时间。 一般来说,申请博士课程的过程需要大概花费4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从九月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到二月拿到学校录取,历经了五个月时间,然后从二月到五月拿到奖学金,花费三个月时间。总共合起来约有大半年。澳洲读博有哪些奖学金? 根据澳洲政府的统计的数据,在澳洲一般读博学费大约是AUD$14,000-AUD$37,000,而澳洲大学的奖学金一般针对读research的学生,显然博士作为重要的research项目,PhD申请人自然也是奖学金发放的重要对象。博士奖学金,一般需要有以下几点要素:1. GPA成绩大多数名校都看重中国高校的排名,因此通常在前50名的学生录取可能性较大,高GPA更是在申请学院奖学金上占优势。2. 科研能力学校和导师非常看重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包括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实习/工作经历以及获得过与科研相关的奖项等。很多澳洲教授也很愿意招收发表了国际论文、科研能力强的本科生,并提供奖学金。有时候你参加过的项目刚好与申请的项目契合。3. 套磁能得到教授的支持是申请任何奖学金的前提,根据教授的名气和地位,通常可以带1-3个全额资助的海外学生。4. 推荐人如果GPA和论文发表都不占优势的话,可以争取跟系里的老师搞好关系,有一个国际知名的推荐人,可以增加你申请成功的几率。5. 英文水平对于奖学金申请来说,英文水平不是最重要的,但通常会起到关键作用。面试官通常会认为你的英文水平决定了你的研究计划的写作水平以及专业性。PhD奖学金一般由以下几种来源: 1. 政府提供IPRS(International Postgraate Research Scholarship):IPRS是由澳洲政府提供给澳大利亚国际研究生奖学金,每年全澳约有300个名额,所提供的奖学金用来支付学费和健康保险费。 IPRS奖学金主要发给来自海外做研究课题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分配给每个学校名额非常有限,大多针对G8的学校,G8的大学一般能分到20-30个,每个系分配到1-2个。而四星级以下的大学往往一个学校分到一个。因此该奖学金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求严格,一般要有研究经历和2篇以上的论文发表。 中国留学生申请成功可能性较大的主要是由澳大利亚政府推出并由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部(Department of Ecation and Training)负责管理的澳大利亚研究生奋进奖学金(Endeavour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 ),攻读授课类硕士、研究类硕士以及博士学位均可申请这项奖学金,针对所有学科领域开放申请。APA(Australian Postgraate Awards):一般仅限于澳洲和新西兰公民以及澳洲PR(permanent resident) ,据说从2011年开始,为了吸引海外人才,澳洲有一小部分学校开放APA让拿到IPRS的国际学生申请,大家申请的时候可以留意下学校的具体规定。- 亚洲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亚洲与澳洲的合作资助研究,每年大概10个左右的名额,一般在毕业后有指定的去向。2. 学校及学院提供大部分学校会出资设立IPA(International Postgraate Awards),学校或学院在入学前会提供一些全奖名额和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受研究经费限制,各个学校和院系提供的奖学金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要查阅各学校官网。 申请者入学之后并不能算是正式研究生,要通过确定(confirmation)之后,学校才正式承认你,有相当一部学校和系里会在confirmation之后提供给学生,一般情况下,学校或学院会给PhD提供生活费。 TA/RA(Tutor):TA奖学金一般为每年AU$10,000左右,RA(Tutor)奖学金可以减免所有学费,但是工作性质相当于staff,比较辛苦。3. 研究小组或导师提供某些研究小组或导师会从自己的研究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奖学金用来招人。 4. 公司资助如果申请的项目是某公司的研究项目,公司一般会提供给项目参与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此外,澳洲留学生也能打工赚取生活费,签证574类别为留学生提供的打工时间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学校也有可能为留学生设立一定的限制。留学生要注意这一点。5. 本国政府资助这个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留基委奖学金,在这里就不细说啦。加拿大留学必读:文书写作有哪些一点要注意的?美国留学vs欧洲留学vs英国留学,读博选择哪里更靠谱?美国商科三大专业「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留学费用知多少?理科生必读:加州理工学院专业设置及申请要求

动于无方

澳洲博士吐槽大会!在澳洲读博到底水不水?

去澳洲读博,总有人好奇:澳洲博士到底水不水?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也各执己见,说澳洲博士水的大多也是对比美国博士来说的。也有澳洲在读的Phd说一些人觉得澳博水可能是澳洲很多博士不答辩就拿毕业证书,不过最后还是拼publication数量。小编看了大部分针对澳洲博士的评论和回答,大部分还是对澳洲博士持认可态度的。总结一句话:水的不是学校,而是学生本身。其实但凡能读到博士这一学位的人,已经秒杀身边95%的人了。澳洲教育资源本身也比较充足,如果再遇到一个靠谱的澳洲教授,有拿得出手的、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学术著作,那相信想掺水也是很难的。很多人看到别人都去读博了,自己也随大流去读博,结果忍受不了博士期间的枯燥和失败,最终半途而废,浪费了几年青春。不要盲目为了读博而读博,因为读博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研究的领域做出原创性的成果,才能顺利毕业。澳洲生活节奏比较慢,导师也不会很着急,读博过程也不需要怎么上课,学生可以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此外,澳洲博士毕业时间一般为3-4年,比美国高校节省了1-2年时间,大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想要好的学术发展是离不开优良的学术环境,创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也需要很多因素。澳洲的综合科研水准是位于世界前列的,从其学校世界排名就可以看出来。尽管整个澳洲只有40多所大学,但澳洲著名的八大院校(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不管在现公认的四大世界高校排行榜哪一个中都是位于前100的行列。而且,每年澳洲政府都会将超过七成的科研教育经费拨给这八所高校,所以当你申请澳洲大学的PhD时,应把重点放在这八大高校上。当然非八大学校如果有全奖,也是可以考虑的。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其在海洋科学,环境,地质学,生物医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是名列世界前茅。比如,在澳洲读海洋生物学的博士可以去大堡礁这种地方实习,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当然,澳洲的商科专业也很强,商学院可以说是澳洲要求最高的学院。而且,澳洲的商学院都是经过了AACSB和EQUIS认证的,是CEMS商学院联盟的一员,实力毋庸置疑。艺术与设计专业在澳洲也是实力不俗。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艺术与设计学科榜单中,澳洲有9所大学进入全球前100,其中皇家墨尔本大学RMIT排名全球第12位!除此以外,很多学校的文科和社科项目也是非常不错的。澳洲属于英联邦国家,所以它的学位系统是以英国为模板的,在本科,硕士之后,博士作为教育的最高等级。澳洲的博士课程,一般都是研究导向型(没有授课),PhD一般需要3-4年才能读完。申请澳洲PhD的前提是至少具备一个硕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或者在以往的工作中有科研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从事相关研究的潜质(如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过3-5篇专业论文)。对于国内本科毕业或即将本科毕业的学生,可去澳洲留学申请硕士学位后再攻读PhD博士学位。入学资格可分为课程硕士学位(Coursework)与研究型硕士学位(Research course)。课程硕士申请澳洲PhD一般要求有工作经历(要求在国内较好的研究机构有几年的研究经历以及发表过相关论文),有机会可以转PhD。研究型硕士申请澳洲PhD一般不需要工作经历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项目可以延续到博士阶段,如果申请人自身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背景(比如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过3-5篇专业论文),也可能在2年内拿到博士学位。另外,有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博士学位的,本科就可以直接申请。申请时,一定要着重强调自己有过的研究经历。澳洲博士申请流程1.先有读博意向2.确定研究方向3.准备学术CV及个人PS4.撰写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简称RP)5.确定博士导师及院校6.与导师联系套磁7.根据导师建议修改RP8.开始网申注意:大部分学校没有申请周期,全年任何时候都可以申请,大多数学校只有每年8月的一轮奖学金申请,也有学校的奖学金也是全年申请的(只要有人withdraw了,其他人就能接着申)。

快乐送

澳洲留学申请博士有哪些优势?

一、选择澳洲博士的五大理由:1、 没有申请周期,可随时递交申请(因涉及奖学金事宜,建议7-8月申请次年2月开学,9-12月申请次年7月开学);2、 学校更看重学生的科研经历;3、 只需要考雅思,大部分院校专业不需要GRE/GMAT成绩;4、 拥有生物医学,商业,天文,地质,太阳能电池等五星研究小组;5、 宜居城市,品质生活,博士毕业后四年PSW工作签证,快速移民。二、澳大利亚深造博士的优势:1、国际知名的研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一些顶尖大学的所在地,在全球100强中有六所大学;2、独特的博士学位机会:从大堡礁的海洋生物学到艾尔斯岩的人类学,一些博士研究只能在澳大利亚完成;3、签证政策:澳大利亚重视博士毕业生,你的博士学位可以让你在该国生活和工作至少四年。三、博士申请Tips:1、已经工作的小伙伴在申请博士的时候需要注意,部分院校有要求文章在五年内发表;2、博士在读学生每两周有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可以面试助教工作(带本科或者研究生实验课,批改作业等);3、博士生没有寒暑假,但是有圣诞节假期,回国可申请20-30天的年假。四、关于申请博士Phd的几点建议:1、刚刚入读硕士的同学,不要着急去准备博士Phd,虽然很多人是想无缝衔接入读,但实际无缝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因为相当于本科背景申请。如果本科背景条件特别好,可以尝试。2、成绩是Phd申请的敲门砖,虽然Phd看重research研究经历,论文,但实际成绩才是基本要求,比如G5,港三等,基本教授都希望学生是一等学位。尤其国内同学,研究生主要第一年上课,没有太关注成绩,导致后续申请,成绩太低。3、需要考雅思同学,虽然在套辞阶段并不需要有合格的雅思,但是一旦套辞成功,教授希望学生申请材料,雅思都能早点准备好,毕竟名额不能一直为你留着。所以考雅思要早准备!问题:澳洲博士学费多少呢?有奖学金吗?答:对于澳洲公民/PR来说,拿到奖学金比较容易,基本是没有学费的。对于国际留学生来说呢,学费就比较高了,大概一年在4万左右澳币。不过博士一般都是带奖学金读的,也有很多开放给国际留学生的奖学金,需要你有比较高的在校成绩,一般要85分+,申请到奖学金之后,基本生活是不用担心啦!

撞到正

成功逆袭!叙利亚帅哥逃难澳洲,2年学会英语,获医学博士录取

据《每日邮报》11月11日报道,一名叙利亚难民实现了人生翻盘,将一手烂牌成功打成了好牌。他和家人一起逃难来到澳洲,靠自学英语,两年后就以96.65的高分成功通过了12年级的考试。近日,22岁的他已经正式成为了澳洲公民,并表示未来打算成为一名医生,不仅前途一片光明,本人也是长得一表人才,相貌英俊。2014年,萨阿德·卡萨布(Saad Al-Kassab)随家人逃离了饱受战争摧残的叙利亚来到澳洲。2016年,他通过2年的自学后,获得了96.65的高分成绩,还被墨尔本著名的天主教学校授予荣誉称号,这在当时一度成为澳洲的头条新闻。萨阿德透露,他曾和哥哥奥马尔一起观看联邦议会“提问时间”节目自学英语。上个月,在墨尔本西北部阳光城一个拥挤的大厅里,萨阿德和其他600名移民一起参加了入籍仪式。萨阿德曾经在叙利亚目睹了数百人死于非致命的伤害之后,他一直想成为一名医生,现在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他说:“我是澳洲人,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荣誉,我现在属于这里。我很荣幸能成为澳洲人,非常感谢澳洲能欢迎和接纳我。”萨阿德的父亲阿卜杜勒(Abl)从16岁起就因为政治抗议被关在叙利亚监狱里11年。他一直在大厅里默默地关注着儿子的宣誓仪式。但对萨阿德的母亲阿迈勒(Amal)来说,这一里程碑意义重大。阿迈勒放弃了在叙利亚当一名化学工程师,选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抚养孩子长大成人。萨阿德说:“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她是一个如此无私的人,她为我们放弃了一切……”上周,萨阿德还收到了墨尔本大学和弗林德斯大学的医学博士的录取通知。此前,萨阿德参加了医学院的入学考试,并再一次击败了数千名澳大利亚出生的学生,在州排名中名列前茅。他告诉《每日邮报》澳大利亚版,他希望在完成学位后成为一名医生。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动乱之后,萨阿德住在叙利亚的胡姆斯,他目睹了他的一些亲密朋友被枪杀和无故关押。他在接受澳大利亚《每日邮报》采访时说:“战前,我上学、踢足球、参加童子军、和朋友出去玩。有些时候,我真希望自己一觉醒来,再也不用上学了。战争爆发时,我的梦想成真了。我那样想是多么愚蠢。”萨阿德表示,他之所以决定成为一名医生,是因为三名叙利亚医生拒绝离开他的家乡,而是留下来帮助治疗受伤的市民。他说:“正是这种决心一直陪伴着我,让我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是它给了我希望。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把这种希望传递给其他和我一样的孩子。”

怪物

在美国和澳洲当医生是怎样地不同体验?

同时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份执业经验的汤姆马维克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两国的执业感受。对于很多国内医生来说,外国医生的执业环境和成长路径充满了神秘。在很多文章的介绍中,只是单纯的组织和制度的描述,很难让人有切身的感受。当然,国外医生的执业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同时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执业经验的汤姆马维克教授,向媒体透露了自己作为医生的执业经历,也对两国的执业感受做了披露。出生于墨尔本的汤姆,在墨尔本大学接受了医学教育,在悉尼和布里斯班训练成为一名心血管疾病的医生,然后赴美国进修成为一名心血管影像学医生。随后,汤姆在比利时的鲁汶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昆士兰大学以及美国克利夫兰医学院任教。2012年,他返回澳大利亚开始在孟席斯医学研究所工作。No.1您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医生有哪些不同?汤姆:在我第一次去美国之前,我一直觉得美国医生和澳大利亚的医生应该有很多共同点。但实际上不是,实际上两者相差很大,这种差异更多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澳大利亚,医生之间等级观念没那么强,对上级也没有那么恭敬;但美国不是,美国医生之间的等级观念非常强。但必须承认的是,美国医生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创新性和改变现状的能力上非常强。澳大利亚医生比较强的是在理解力上,我们也会对病人个体的专注度更强。澳大利亚的医学生,特别是内科方向的医学生,在临床毕业考试的时候需要测试对病人个体的实例诊断。这样的话,澳大利亚的医生会对自己的病人了解更深,这种了解不仅仅是从医学的角度,更是从病人的各个方面,比如社会经济水平,教育程度等。还有一个差异就是医患关系上。美国的医生在诊治病人时会考虑很多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他们很担心自己会出医疗事故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澳大利亚的医生可能这种担心会小很多,澳大利亚的患者相对对医生要尊敬的多。我记得我在门诊的时候,我的很多病人会带着从网上找的一些医学资料来就诊。当然,病人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是好的,但他们从网上获得那些简单、笼统的医学知识当然是没办法和医生积累的专业知识相提并论的。在很多国家,病人或多或少地会质疑医生。但我觉得,只要医生代表患者的利益,医患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我也遇到过患者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这时候,我会对他解释我的医学决策是建立在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需要相互的信任。我们当然不排斥病人的质疑,但如果他们出现不理性的质疑,这样就会影响医患关系。其实,如果患者真的不能静下心来听从医生的建议,结果往往是患者在损害自己的利益。No.2您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医学科研工作者,您是怎么样平衡这两种角色的?我早年在美国的经验告诉我,如果想成为一名好的医学研究者,就必须把自己的临床工作和研究结合在一起。如果临床和科研的领域不同,很难出优秀的结果。因为一般来说,科研问题应该来自临床和病人。只有你对这个临床领域很熟悉了,才有可能提出很好的科研问题和可能的研究结果。并且,科研和临床都是很花时间的,这时候需要理性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都应该是自己的一个兴趣,否则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东西,又要每周面对他超过几十个小时,可以想象会出什么样的结果。No.3您认为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汤姆:如果医患关系紧张了,医生要多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不信任?是不是因为别的利益驱动导致了这种不信任?医生要时刻记着自己应该代表患者的利益。如果医患关系被药品、政府或是保险公司影响,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紧张的局面。医生代表患者的利益这个初衷不能变,这个初衷不仅仅在自己接受医学教育时需要建立,更是每天临床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招收医学生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愿意帮助人的学生,并且在医学临床教育的时候应该强化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在临床工作的时候,医生也应该铭记自己的初衷,因为患者是医生的服务对象。我经常对我们组里的年轻医生说的一句话是,没有病人我们可能谁也不是。No.4您对准备来澳大利亚读博士的同学有什么建议?汤姆:对于那些准备来澳大利亚读博士的医学生来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学好英语。我能理解学生在出国前,可能自己专业知识没那么夯实,但我觉得应该在出国前就应当学好英语、统计这类的综合知识。在过去和中国合作的几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同学可能硕士是一个方向,而博士却又申请另外一个毫不相关的领域。我个人不排除可能有些同学也能在另外一个方向做的很好,但我自己不主张这样。因为博士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开始一个全新的领域,我觉得这样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人物简介:汤姆马维克教授(Prof Tom Marwick)现任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孟席斯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皇家霍巴特医院的医生,世界知名的心血管影像学专家。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朝彻

德琪医药任命前新基澳大利亚&新西兰医学负责人Dirk Hoenemann博士为亚太地区医学事务及早期临床发展副总裁

上海和澳大利亚墨尔本2020年7月13日 /美通社/ -- 德琪医药今日宣布,公司任命Dirk Hoenemann博士为亚太地区医学事务及早期临床发展负责人,直接向德琪医药亚太地区市场负责人Thomas Karalis先生与首席执行官梅建明博士汇报。Dirk Hoenemann博士作为亚太地区医学事务及早期临床发展负责人,Dirk负责建立公司医学事务的职能、结构和工作流程,并为公司多个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和小分子化合物制定临床发展策略。Dirk在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学术与制药产业深耕20余年,期间领导了多个临床项目,其中包括首次在血液瘤和实体瘤患者中应用新型抗体形式。此外,他在澳大利亚地区启动的首次CAR-T研究(针对LewisY抗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Dirk多次在生物制药产业担任高管,在新基任职期间,Dirk负责领导亚太地区早期临床发展项目,并成功推进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与阿扎胞苷在该地区上市。“ATG-010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法成功在美国上市后,我们又迎来了Dirk加入德琪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在全球性转化医学研究与临床发展的深度耕耘,将为团队的迅速发展再添火力。Dirk是位硕果颇丰的肿瘤研究者,面对医学工作的重大责任,他表现出的对优秀团队的领导力,让我们印象深刻。我相信他将在德琪亚太版图的拓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我们‘医者无疆,创新永续’的使命,最终为亚太地区的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德琪医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梅建明博士表示。Dirk Hoenemann博士表示:“很高兴成为德琪的一员,德琪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前沿创新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作为公司医学事务及早期临床发展事务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力量,推动公司强大的产品管线的临床进展,满足亚太乃至全球患者的治疗需求。”Dirk拥有柏林大学附属夏里特医院医学博士学位,并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

地中海

第十二届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报告会在墨尔本举行

人民网悉尼12月2日电 11月30日,由澳大利亚中国博士沙龙主办的第十二届澳大利亚中国博士生及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报告会在墨尔本迪肯大学举行,来自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者及博士生共30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博士沙龙主席叶文杰致辞博士沙龙主席叶文杰博士称,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维州、新州、昆州和塔州以及来自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黑龙江等省市的众多专家学者。大会旨在分享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成果,为青年学者提供新思路,并打造交流的平台。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龙舟致辞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龙舟表示,博士沙龙为青年学者和博士生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同时推动博士生为当地社区和本科生进行科普工作,提倡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拓展年轻人的学术视野、丰富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和提高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他勉励博士沙龙再接再励,在中澳学术交流桥梁的基础上打造博士沙龙的靓丽品牌。龙舟还指出,青年学者应该崇尚科学和理性,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投入到科研和生活中去,在推进祖国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迪肯大学校长伊恩·马丁致辞随后,迪肯大学校长伊恩·马丁说,迪肯大学于2008年首次在北京设立办公室,随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其他很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中澳大学之间的关系也在合作的基础上逐年升温,演变为两国人民彼此了解的重要途经之一。沙龙举办的论文报告会则搭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尤其是职业招聘环节,更是将大学科研能力转化到社会应用的重要一环,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论文报告会中还增设了圆桌讨论环节。讨论以‘选择’为主题,为青年学者对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规划的困惑进行深度分析。据悉,本届论文报告会设有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建筑环境土木工程,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和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六个平行分会场,还吸引了海内外多家知名高校、企业亲临报告会现场选贤纳士。

不耕而食

澳大利亚医疗专家宣布与澳洲国际奶吧联合推出赴澳合作医疗服务

2018年3月31日澳恬股份挂牌两周年庆典暨澳洲国际奶吧4.0发布在成都通威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此次会议上,澳洲国际奶吧发布了最新的项目模块升级,主要是在医疗保健、食材、教育、旅行等项目上进行了行业资源的整合发布。在会上澳恬食品股份董事长,澳洲国际奶吧新零售创始人郝伟江先生发表讲话说:“我们本次的服务升级理念就是要将大众的化的服务做到全民共享,使新零售的全新概念能够在澳洲国际奶吧中显示出来,要让大众消费者享受到最便捷的高品质服务”。所以在本次澳洲国际奶吧的4.0发布中就联合了澳洲的医疗整合团队发布了赴澳合作医疗服务“Ocare”计划。发布会上,澳大利亚医疗专家Bill Lang就表示:“我非常希望能够将澳洲最健全的诊疗服务带给中国大陆,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服务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现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科学硕士,现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康复学院International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IRI) 首席执行官,李刚先生,也在赴澳医疗的项目合作发布中,就此分享了全球行业医疗的趋势,并且他在世界所攻克的医疗成果。李刚博士说:“我们与澳洲国际奶吧的合作赴澳医疗计划,其实加添很多为大众服务就医的便利诊疗条件,就像之前我们听说过很多的人都会遇到去海外就医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程序非常的繁琐不仅没有直接的见到诊疗医生而且还碰上了很多制约条件的缠累,那如果这样就很得不常失,那我们这次为大家提供的诊疗合作计划就是将所有的中间换环节置换掉,让大家直接享受到最优质的澳洲医疗资源”。具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在的海外就医的诊疗市场还非常的广阔,现在在市场上占据的优势资源仅仅自有12%。数据显示中还指出,许多中国人群赴外医疗还不是为了享受一般性的医疗服务,而是诸如肿瘤诊疗、放射治疗、眼科、试管婴儿和老年护理等专业性的服务。尤其在近年来澳洲的医疗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已经有了非常领先的突破,并且在癌症的治疗领域中也是颇有成效。所以更多的消费者也愿意赴外就医,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那本次澳洲国际奶吧4.0升级发布的落地实施,就将会更会大范围的让国民享受到安全的品质服务,澳洲国际奶吧将会在提供医疗合作的基础上,让“大健康”(big health)的概念建立在更为广阔的 资源通道上,这也必定是行业转型和增长所提供重要机遇。

傅嘏

签证有多痛,科学家都懂

撰文 | Virginia Gewin科学家在出国工作前,应准备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延迟出签、意外费用甚至是拒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移居他国寻找科研机会。2018年,兰德欧洲(RAND Europe)开展了一项关于国际流动的调查,在将近2500名的受访研究人员中,四分之三表示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有过出国工作的经历。调查还发现,虽然职业发展与出国存在相关性,但不得不说申请签证有时候费钱又费时。美国的签证和移民政策致使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不得不延迟入境,有些甚至无法入境 | 来源:Alex Wong/Getty国际流动本身就涉及各种复杂的决定,而延迟出签和拒签更会让形势难上加难。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暂停容许部分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包括几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此外,某些国家不透明的移民流程、持续不明朗的脱欧前景,以及部分地区日益高涨的反移民情绪,尤其是在那些被科学家视为首选地的国家,这些因素都在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数据显示,美国研究生项目的国际留学生新生入学率在2017年下降了3.7%。2019年3月,英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留学生的数量,允许留在当地求职的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将签证延长一年。在此之前,这类签证最多只能延长4个月。不过,一旦英国正式脱欧,在英读书的欧盟学生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在此,五位研究人员将与我们分享不断变动的移民政策给他们的事业造成了哪些影响,并为国际科学家提供一些建议(见“签证建议”)。签证建议申请签证有时候费钱又费时 | 来源:Fredrik Renander/Rex/eyevineSepideh Keshavarzi:联系会议组委会,建议他们未来将举办地放在进出方便的国家。Alexis Lomakin:在一个国家至少待满五年,申请永久居留权以确保稳定性。Kristen Crandell:考虑签证申请费用,询问你的学校是否提供相关报销。Mehdi Ordikahni-Seyedlar:制定备选方案。在等待的同时继续物色其他机会,不要浪费时间。以防最后真的被拒签。匿名:保留好每次申请的文件,即使将来可能没用也不要扔。SEPIDEH KESHAVARZI:拒绝入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我是伊朗籍,背井离乡十多年了。由于美国针对中东一些穆斯林占多数国家发布了旅行禁令(虽然在法院屡受挑战,但禁令依然有效),导致我去年无法参加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会议,展示我的墙报。我大约支付了500美元的签证费、会费和会议注册费。我一共接受了两次面谈,详细回答了签证官的所有问题,包括我在美国有哪些计划,以及我是否知道旅行禁令等。最后,我还是由于禁令被拒签了。由于我是我们实验室中唯一能清楚解释这项研究的人,我的同事和我最终决定取消墙报。这个会议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个交流研究的场合,还可以拓展人脉。我现在是一名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希望明年能够顺利找到一份独立职位。当时被拒签让我失望极了,我的钱和时间都打了水漂。今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十月会议邀请我在专题研讨会上介绍我的研究项目,但我不会去现场。组织方已经承诺为那些被拒签的人士提供远程报告的方式。我们可能会事先录制报告内容,理想的情况下,我可能还能回答一些现场提问。能够进行远程报告的确是一大进步,但它无法替代本人亲自参加。远程报告的曝光度不如现场报告来得高,也无法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进行深入沟通。被拒签后的一个礼拜我都没心思工作,整个人感到消极沮丧。讽刺的是,2018 年的会议提案把我列入其中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对我是有利的,因为会议投稿指南上明确要求兼顾演讲嘉宾的多样性,不仅要性别平衡,还要种族平衡。即使在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美国对中东人士的态度就不是很开放友好。2013年,我在澳大利亚读完了博士,希望能去美国做博士后。当时,澳大利亚最常见的工作签是457签证,457签证的要求比美国的更容易达到。于是我在澳大利亚多待了一年,希望能获得永久居留权,但后来才发现一年并不够,还要追加一年。最后我决定离开澳大利亚,我不想浪费更多的时间耽误职业发展。博士毕业时,我获得了几个博士后的面试机会,3个在欧洲,2个在美国。我在面试前三个月就开始申请美国签证了,但签证迟迟下不来,只能任由机会擦肩而过。因为这次面试和无法参会的经历,美国已经从我的职业规划中消失了,我现在只把目标锁定在欧洲。我无法想象生活在一个不能自由出入的国家。科研同仁也能采取一些实际行动表示支持。首先,我希望美国的专业学会可以考虑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会议。第二,在我无法参与神经科学会议后,学校其它系的同事邀请我去演讲,或去其它国家参会。他们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安慰。编者按 :澳大利亚在2018年3月废除了457签证,代之以临时短缺技术工作签证。ALEXIS LOMAKIN:改变观念伦敦国王学院细胞生物学家我来自莫斯科,是莫斯科国立莱蒙诺索夫大学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后,我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在美国,招收你的学校会帮你处理签证事宜和背景调查。我当时只用一个月就拿到了签证,但我认识的许多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国际研究人员都抱怨说背景调查要很久。2015年,我前往巴黎的居里研究所(Curie Institute)担任高级助理研究员,之后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员。我发现进出欧洲要容易得多,尤其是开放边境的26个申根国家,如德国、西班牙和挪威等。从欧洲境外进入这些国家只要一个申根签证就够了,办理时间一般只要两周。这样一来,我就能灵活参会、度假,还能回莫斯科看望家人。目前我在伦敦做一个两年的独立研究员项目,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之前拿的是Tier 2一般工作签证,这不是我在美国或法国拿的那种高技能专业人才签证。英国不是申根国家,但我所有的合作者都在申根国家。为了维持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我需要四处奔波。我每次都要申请特定国家的签证。比如为了去维也纳做演讲,我支付了约100英镑(约合111美元),更要命的是,我花了两周的时间准备材料和递交材料。如今,申请签证俨然成了一份全职工作。有时候,我被签证搞得狼狈不堪。作为一名具有这种国际背景的研究人员,我感到尤其不满的是,资助机构和经费评审方并不在意我花在签证申请和出差上的时间和精力。要知道,在研究项目完全启动前,至少要三个月的安顿时间。申请经费时,评审方会考虑到疾病或怀孕等因素,但从来不考虑我们人生地不熟,需要自己找房子这些问题,而这些在伦敦简直是噩梦。我非常感激自己接受过的国际化训练,并将此看作一个应该接受的宝贵机遇,但它也不全是优点。现在,我在权衡几个重回欧洲大陆的机会。在那里,我可以更好地维持合作,去别国参加会议,还能全世界到处走。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大范围讨论,关于为科学家特制一种欧洲护照,帮助规避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我真的希望能有那么一天。同时,我也想和资助机构、经费评审方、同仁、人力资源部门、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公众坦率地谈谈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人们对我们职业的看法。科学家是一个兢兢业业、身处高压之下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尊重。KRISTEN CRANDELL:成本挑战英国班戈大学鸟类生态学家在任何国家办签证都绝非易事。我来自美国,最初想去印度做博士后。光是申请印度签证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职位也最终落空。2015年,我从美国搬到了英国,去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我当时拿的是Tier 5临时工作签证。我的先生也在学术圈工作,他在2017年获得了班戈大学的一份职位,我的签证就换成了配偶签证。后来我也在班戈大学得到了一个研究员职位,又换成了Tier 2一般工作签证。对许多人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移民的成本了。单是一个英国工作签就要大约3000美元。这个过程我经历了三次。班戈大学可以报销最新签证的部分申请费用。好在我也有点存款,但对于那些只拿助学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负担这笔费用。班戈大学和剑桥大学不同,我们每两周都要去学校员工那里进行登记。我对此的理解是,每所大学对受其资助的个人负有监管责任,但具体怎么做取决于学校自己。在班戈大学,我每隔一个周三就要前往校园的某栋教学楼,在他人的见证下在虚线上签名,以证实签名者是我本人。如果我无法出面签字,我就要详细告知我所在的位置信息。比方说,当我外出旅游时,我需要将我的目的地、飞行计划和入住酒店都列出来,或提供我父母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尽管如此,我出入境不受限制,可以随意来去。编者按:班戈大学证实了校方会对受资助的国际留学生和员工进行考勤记录。学校指出,只要符合英国政府的资助责任要求,各个学校都可以自己制定具体流程。MEHDI ORDIKHANI-SEYEDLAR:应对不确定性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师我在2009年离开了伊朗,当时已经拿到了兽医学博士学位。我去了法国读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那是我的第一段海外经历。现在,我在瑞典工作,是我过去十年生活过的第六个海外国家。我从2012年开始在丹麦技术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我去美国杜克大学做了6个月的访问博士生。2016年8月,就在我临近毕业之际,杜克大学给了我一份理想工作。当时,我在杜克的同事以及我本人都认为拿到签证,在2017年5月入职,从时间上说绰绰有余。但是,特朗普的旅行禁令很快就颁布了。我的赴美签证申请惨遭冻结。每一天都过得寝食难安,我每天要给杜克大学的同事发三到四次邮件。我的压力很大,因为杜克大学的实验室成员和我一样,都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那一头的PI——神经科学家Mikhail Lebedev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自愿付费并担责,以便我能拿到H1-B签证——让美国雇主从国外招收特定临时岗位员工的签证,但只能单次入境。也就是说,我只能进入美国一次。对于科学家来说,单次入境是说不通的。你需要去国外参会、开展合作。你不能只锁在一个国家里。我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我是否能回国探望我的家人。当时的整个情况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毫不透明。又过了几个月,Lebedev建议我考虑B计划,他给我写了一封非常出色的推荐信,帮我拿到了瑞士洛桑的一个博士后职位。我在2017年8月入职。我当时等了三个多月才拿到签证,但只要5周就拿到了我现在的签证,目前我在卡罗林斯卡学院做博后。不幸的是,我无法计划下一步的事业发展,我还是会考虑美国,但在当前的整体局势下考虑并不现实。无论如何,我还是会和别人说不要过早地失去希望。在我出国读博前,我申请了90多个地方,大部分是欧美院校。一旦你获得了某个职位,尽快完成签证申请,因为这个过程通常都会比预想的更长。同时,让你即将加入的实验室知晓你的签证进度,也非常重要。匿名南美籍科学家:复杂的过程澳大利亚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家我已经换过三个国家了,澳大利亚占了两次,但每次的体验都不一样。在南美完成硕士学位后,我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那时对学生签证的要求很不同,但不变的要求是,申请人必须得到学校资助,通过英语能力评估测试,提供学校成绩单且过去五年无犯罪记录。这个过程有时候非常复杂。比方说,我需要有飞澳大利亚的机票才能申请签证,但学校在我获得签证前又无法完成资助手续。我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买机票,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签证。这个过程很煎熬。我在2015年去法国做博士后时,研究人员签证并不难拿,但也有一些障碍。法国要求学位证书认证之后才能入境法国,这就要先将学历证书翻译成法语。我在2015年2月已经博士毕业了,但直到6月才拿到了我的学位证书。我春季就收到了博士后录取通知,但由于这个认证要求,我不得不等到10月1日才能正式入职。2017年10月,我在法国的合同到期,我获得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工作机会,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我的签证申请一直卡在文件评估阶段,因为那个时候移民局正忙于将已经失效的457签证替换成临时技能签证。我本来计划在2018年初开始新工作,但一直到8月份才回到澳大利亚。我之所以决定回澳大利亚,一是这份工作很有意思,二来学校也能支持我。而且,我已经在澳大利亚待了近四年,对那里的银行和大学都较为熟悉了。我希望能够很快拿到澳大利亚的永久居留权,虽然我不确定是否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但一旦我拿到了永居,雇佣我的单位就不用支付额外费用。我也能较自由地出行了。换国家、重新了解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是一件难事。下一次我想变动前,我一定会三思,并考虑变动成本。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以What scientists should know about visa hurdles为标题发表在2019年 5月7日《自然》职业特写上,戳“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28-8”可查看。《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