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吉首大学——湖南西部的民族地区高校道丧世矣

吉首大学——湖南西部的民族地区高校

提到湖南西部,大家会想起什么呢?是奇山异水的武陵源,美丽单纯的边城翠翠姑娘,还是沈从文、黄永玉,或者凤凰古城和芙蓉镇?这里还有一所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高校——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在职教职员工近1500人。是一所规模中等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在湖南等省市按一本批次录取招生。学校招生类别涵盖:有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职高对口类;招生计划形式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独招生、内地新疆高中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免费培养、支援吐鲁番地区定向计划、新疆协作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19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音乐学、生物科学、工商管理,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 ,园林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另外还有8个省级特色专业,分别是新闻学、体育教育、音乐学、舞蹈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吉首大学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所以它的部分学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扶贫特点。差异哲学、民族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在杜仲、猕猴桃、葛根、椪柑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吉首大学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建有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等六大文化场馆。民族体育是吉首大学的优秀学科,舞龙舞狮表演在全国屡获大奖,十分有名。吉首大学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位领导曾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所以学校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就是生态扶贫,还有一个关于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吉首大学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是商学院、医学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女生比男生多。从吉首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2019 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接近 90%,其中历史与文化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师范学院三个学院的年终就业率排前三名;从专业来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小学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 这三个专业的年终就业率排前3名。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吉首市虽然山青水秀,但是吉首是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市,城市不大,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较落后,消费和物价水平也较低,是读书考研的好地方。但是小城市相关信息比较封闭,与外界交流沟通有所不便,因此,需要更好地利用网络,了解社会信息,开阔视野。作为一所地处中西部小城市、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高校,吉首大学在同类学校中是发展得十分不错的学校,祝福吉首大学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爱季忆

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在吉首大学成立

新湖南客户端12月7日讯(记者 杨元崇 通讯员 宋林凤 孙立青)今天下午,吉首大学“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在该校正式成立。该中心围绕三农理论与政策、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与减贫、乡村治理等五个方面组成研团队,聚焦湖南乡村振兴。农业部孙法军司长与州政协原主席龙德忠揭牌孙法军致辞农业部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孙法军,自治州政协原主席、原党组书记龙德忠,湖南浔龙河集团董事、党组书记、行政总裁张博闻出席成立仪式。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致辞吉首大学副校长黄昕做中心发展报告张建永主持中心揭牌仪式吉首大学校长白晋湘教授,副校长黄昕教授,吉首大学原正校级督导张建永教授、原副校长张永康教授参加成立大会。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登巧宣布《关于成立吉首大学“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的通知》。吉首大学武陵山发展研究院张登巧院长宣读成立通知据张登巧介绍,成立该中心旨在服务湖南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全方位研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学校涉农学科、专业综合优势和研究队伍优势,力争实现以下目标:通过1—2年的时间建设成为省级综合性研究基地;经过3—5年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将中心建设成为服务于湖南省“三农”政策咨询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每1—2年发布《湖南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蓝皮书》。据介绍,孙法军、龙德忠、张建永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黄昕担任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由张登巧、陈功锡、蒋辉担任;中心下设五个研究团队: “三农”理论与政策研究团队,由廖胜刚教授任首席专家;乡村旅游研究团队由鲁明勇教授任首席专家;乡村治理研究团队由吴文平教授任首席专家;乡村农业产业研究团队由蒋辉博士任首席专家;城乡融合与减贫研究团队由丁建军教授任首席专家。孙法军、龙德忠为吉首大学“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揭牌。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黄昕教授作中心发展报告。黄昕说,吉首大学在全省率先成立“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引导学校科技人员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将学问做进乡村农舍,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和重大创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吉首大学服务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使命担当,更是新时代吉首大学践行“平民大学”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黄昕说,多年来,吉首大学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作为学校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和地方政府并推动深度融合,积极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三农”的科研业绩突出。理应积极投入到新湖南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湖南的乡村振兴问题,探索乡村振兴的湖南模式,形成乡村振兴的湖南经验,取得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的湖南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制定“三农”政策、破解“三农”难题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这既是吉大专家学者的应尽职责,也是吉大专家学者的使命担当!张建永谈《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张博闻谈《乡村振兴中的浔龙河模式》吴合显博士谈《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了专家论坛和座谈会。张建永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政经逻辑、发展逻辑、文旅逻辑和审美逻辑4个方面讲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张博闻总裁的报告题目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浔龙河模式 》,畅谈了通过党建引领探索与实践乡村振兴。吴合显博士带来的《文化自觉视野下的传统文化与乡村再造》,让与会代表享受了一场乡村振兴的盛宴。他认为,“乡村再造的真实本质在于营造一个新文化、一个新人。”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责编:李孟河]

邓析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落户吉首大学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落户吉首大学华声在线1月1日讯(湖南日报记者 杨元崇 通讯员 胡建文)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授牌仪式近日在吉首大学举行。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为基地授牌,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游俊教授代表基地接牌。吉首大学是目前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办学近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培养各地少数民族学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介绍,在吉首大学设立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是落实国家民委与省政府共建协议、加强新时代民族研究的重要举措,旨在为武陵山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据了解,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和抽查评估,这次共有北京大学、吉首大学等18家单位被定为第三批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建设单位。

天下有道

吉首大学成立大数据中心 助力湖南乡村振兴

华声在线7月22日讯(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通讯员 宋林凤 记者 田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推进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之一。日前,吉首大学乡村振兴大数据(湖南)中心揭牌成立,将搜集、整理、运用湖南全省乡村振兴方面的数据,助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吉首大学乡村振兴大数据(湖南)中心依托吉首大学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和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总体建设,联合湘西州大数据中心,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初步分为“天、地、山、水、业、人、文、治”进行数据整理和采集工作,旨在建立起湖南省第一个“产、教、学、研”相结合的乡村振兴主题的大数据中心。中心包括农业生产大数据产研平台、文旅开发大资源统筹平台、人文地理大发现汇聚平台、农村治理新道德传播平台。吉首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黄昕介绍,吉首大学率先成立乡村振兴大数据(湖南)中心,不仅将为湖南省乡村振兴收集数据、挖掘数据、提供数据,为全省相关地区企事业单位、乡、村出台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也将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学校大数据专业的发展。

非天布也

吉首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顺利进行

红网时刻湘西5月17日讯(通讯员 宋佳骏)近日,吉首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正式启动。研究生院院长李长友等分赴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对首批进行复试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林产化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美术学院等招生单位进行现场指导。疫情防控期间,吉首大学坚持把师生的健康与安全放在首位,以“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为原则,积极探索科学、规范、公平、高效的复试办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确保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做好此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研究生院组织人员反复研讨复试工作方案,形成《吉首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上报湖南省教育厅并顺利通过审批。吉首大学由研究生院牵头多部门积极配合,运用“腾讯会议”“云考场”等平台,组织进行了多场复试工作协调会及复试模拟培训会,不断完善复试流程,强化科学管理。在正式复试过程中,各招生单位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一平台、双机位”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复试笔试、综合面试等各个环节全过程可监控、可再现、可追溯,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复试工作公平公正。目前,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一志愿上线考生复试工作预计于5月18日前结束,调剂考生复试工作将于5月20日左右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开通后择期进行。【来源:红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母曰

重磅!湖南商学院、吉首大学、湖南工大升一本并改名?校方最新回应…

这两天微博热搜榜就被这个承包了湖南商学院改名啦吉首大学升一本了湖南工业大学升一本啦一时间,微博上一片喜气洋洋热闹纷飞的同时段子也是满天飞嘿嘿嘿,怎么样二本分数进来,一本大学出去另根据消息湖南商学院可能将申请改名为湖南财经大学吉首大学可能将申请改名为华中民族大学听起来名称更高大上了对此记者致电此两所学校校方回应:改名?不存在的湖南商学院:学校每年都会向教育部申报更名,2018年的申报目前没批下来。网上的消息是校友传出,目前还没有官方公布。湖南商学院官微也作出回应吉首大学华中民族大学?没听说过,没有此事,系传言。看来,激动兴奋的宝宝们坐等官宣吧先来了解一下这3所学校湖南商学院湖南商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大主干学科入选2017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学校始建于1949年,校园占地1454.836亩,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现有总值1亿余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余万册的图书馆藏书。现设有14个教学院(部)、72个科研机构以及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北津学院。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1万余人。有4个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1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资助建设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省级精品课程,8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016年与湖南湘江新区开展全面合作试点。学校有教职工130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者150人,具有副高职称者26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1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芙蓉学者计划”首届特聘教授1人并荣获“芙蓉学者”贡献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含培养对象)9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74人。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其他项目102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7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量在湖南省省属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的高校。学校遵循“至诚至信,为实为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陶汝琴同学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和湖南省“2016年度十大教育人物”之首。面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近年来年度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荷兰、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的1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1995年,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院校,率先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2013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3年底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55430.29平方米,馆藏图书242.5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教学用计算机6278台。学校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学校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授权领域;69个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有全日制学生311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70人。有教职员工2370人,专任教师1822人,其中教授242人,副教授519人,博士37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1人,16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4人进入省"百人工程",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学校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建有"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设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3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含技术中心);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766项。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荣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目前,学校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兰斯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国内东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校风,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5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1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了刘镇武、周伯华等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代表。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吉首大学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校本部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办学条件:学校所在区域交通便捷,景色优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学校毗邻张家界荷花机场和铜仁凤凰机场,5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在校区周边交汇,张吉怀高铁、湘西机场已开工建设。校园风光优美,总占地面积2900余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各类纸质、电子文献600余万册。学科专业:学校建有50个一级学科,80个本科专业,覆盖11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民族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点1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平台建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建有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有部、省级研究基地、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虚拟仿真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70余个。学校还是教育部“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师资队伍:在职的教职员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有高级职称700余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07余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70%。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1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0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宝钢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人才培养: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近2万人,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千余人。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三本独立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7200余人。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各类专项奖助学金。学校构建了“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砺炼、自我塑造”为体系的“立人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的合格人才。近年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比赛、竞赛中屡获特等奖、一等奖,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26项,省部级奖项1589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办学近60年来,共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级各类人才30万余名。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共29项。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3项,社科基金项目8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差异哲学、民族人类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出了“三带”理论,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及深度开发,在杜仲、葛根、椪柑醋、矿产品与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先后与武陵山片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了20多个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承担的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中70%以上为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学校连续发布了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美味猕猴桃“米良一号”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20余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研究成果已孵化出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充分发挥在区域文化传承、创新与引领中的积极作用,被誉为湖南西部地区思想文化的“高地”和城市形象的“名片”。承担了“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等一批重大项目,“老司城遗址研究”助推永顺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策划并主创了大型文艺演出《魅力湘西》,该项目跻身于国家文化旅游演艺三十五强,系列突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校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建有6个文化场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馆、湘西民族文化博物馆、生态民族学博物馆和吉首大学校史馆)。对外交流: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瑞典、印度、日本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出国访学、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学生可选择前往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交换交流学习,学校少数民族艺术团曾应邀赴美国、香港等地演出,影响广泛。社会声誉:学校凝炼了“平民大学”办学理念(“把吉首大学办成一所贴近普通民众、造福平民百姓、直接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学”),确立了“文化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自身特色的地方高校办学路子。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贾庆林、刘云山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视察学校时高兴地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进入新时期,吉首大学正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最后,恭喜这三所学校为你们打call来源 | 长沙晚报微信综合湖南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吉首大学官网、金鹰955等编辑 | 曾茜值班主任 | 张萌为这3所大学点赞!

有事

湘西“三带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会议在吉首大学召开

红网时刻湘西8月2日讯(通讯员 彭俊) “湘西位于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含硒带,植物群落间的亚麻酸带,它的推广应用对挖掘湘西特色经济潜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医药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月29日,湘西“三带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会议在吉首大学召开。吉首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鲁荣波教授,吉首大学原副校长、湘西三带理论创立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永康教授,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李佑稷教授,湖南边城生物公司董事长高耀富、老爹公司董事长助理严友兵以及湘西“三带理论”课题组成员麻成金教授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吉首大学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功锡教授主持。会上,张永康回顾了湘西“三带理论”的提出背景和20余年的发展心路历程,阶段性总结了“三带理论”的理论内涵、实践成果和服务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与会领导、专家从如何梳理湘西“三带理论”的理论研究成果,整合湘西“三带理论”典型企业和产品资源,寻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针对“三带理论”现阶段困难、今后发展方向、应用推广进行了研讨。同时,安排布置了下一阶段研究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鲁荣波充分肯定了湘西“三带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对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他强调,要全方位总结湘西 “三带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要全视角的提升湘西“三带理论”的理论内涵。要立体化宣传好湘西“三带理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实现湘西“三带理论”与学校学科专业的科学无缝对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优势和作用。

卖身契

吉首大学师生讲述五年来学校发展的故事

红网时刻湘西1月18日讯 五年来,吉首大学党委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一路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此,本网邀请部分师生代表来共同畅谈第六届党代会以来学校发展的感受和故事。尹砥廷:学校发展成绩令人瞩目五年来,校党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在各项事业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扩大了办学空间,进一步美化了校园。2019年,校党委通过多方努力,征得了新校区后山上的一大片坡地,虽然是荒山野岭,但从长远看,对学校今后的扩容,可以说是块风水宝地。我想,如果没有战略眼光,面对这样的沟沟壑壑,真还不敢出手呢!在迎校庆60周年前夕,学校花大力气将校园内的几条主干道扩宽,修成了柏油路;将大操坪的足球场、看台以及周边的跑道、体育器械等,整饰一新;将体育馆左侧并排着的八个标准篮球场,平整、油漆得象一幅以绿色为基调的彩绘大地毯。另外,还将一大片空坪隙地改建成了“从文广场”,竖起了沈从文先生的雕像,为学校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至于风雨湖,近年来学校则更是精雕细琢,除了埋设排污管道、安装制氧机外,还专门抽取地下水注入湖中,自此一泓清水展现在世人眼前。我退休后,是最喜欢来这里转悠的,每当登上玉虹桥上矫首遐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时候,那“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古典名句,不由涌上心头,周身那无比舒坦的感觉就别提了。现在,漫步校园,可以说是一步一景,特别是那绿草如茵的地坪和广场,那路边婆娑起舞的修竹,那院系楼房之间苍翠欲滴的松树和樟树,与通衢大道连接着的幢幢场馆,交相辉映,真给人以置身画廊的感觉。是的,这醉人的胜景,无一不在说明:硕果的抢眼迷人,美景的赏心悦目,都是吉大人团结一心,在党委领导下,艰苦奋斗出来的。这是吉首大学的传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吉首大学在学校从文广场举办建校六十周年庆系列活动吉首大学风雨湖畔风景如画学校放眼长远,开创了教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立人教育”新体系,这对培育一代新人,发挥了重大作用。所谓“教学育人”,强调的就是师德培养,要求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在授业解惑时,不忘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环境育人”,首先是美化和净化校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其次是加强各种场馆的建设,学校先后建成了“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武陵山生物科学博物馆”,又建成了“吉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园”和“从文广场”。这些场馆,各有专用,从思想政治教育到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濡染,从天文地理到科学博物等知识的学习,都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都成了直观教学和情景教学最理想的课堂。所谓“实践育人”,就是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塑造,接受锻炼,提高认知,增长才干。近年来,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这里,只期盼校党委一班人马,抓住历史机遇,带领吉大人继续努力奋勇向前,让吉大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涌流,使吉大人再次品尝:作为吉大人的无上荣光。丁建军:与十八洞村一起成长2020年4月的一天,在外出差的我,接到湖南电视台一位导演的电话,说正在做一个节目,想找我了解一些中国扶贫历史上的扶贫趣事和新中国的扶贫简史,很自然地,我们聊到了十八洞村。他说想听听我对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解,最好是与现有媒体报道中不太一样的看法。当时,我正好完成一篇以十八洞村为案例阐释精准扶贫如何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论文初稿,于是,我就从乡村重构的视角谈了我对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解。当我谈完时,导演很兴奋,说这是与他所看到听到的完全不一样的观点。8月底,导演再次和我联系,邀请我作为访谈嘉宾参加他们正在筹划的年度大戏《从十八洞出发》,9月底进行了整整2天的拍摄,最后于12月26日——31日作为“扶贫三部曲”之首在湖南卫视730剧场播放,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能参与这样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节目,是我个人的荣幸,也与团队密不可分。可以说,精准扶贫使十八洞村世界知名,而我们团队也跟随十八洞村一起成长。吉首大学丁建军教授亮相湖南卫视系列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出发》过去的5年,是我们团队逐步成熟和壮大的5年。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这一品牌的引领下,团队形成了较大影响。科学研究方面,2015年以来,团队拿到与贫困相关的国家级项目10余项,湖南省杰青项目、社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多人次入选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国家民委优秀青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等人才工程,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提出“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人才培养方面,先后组织400余人次直接参与扶贫领域社会调研实践,团队专家领衔的“区域减贫与发展”系列课程团队获得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所创建和实践的高层次复合型扶贫人才“155313”培养模式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社会服务方面,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湖南省委领导等委托的贫困县退出国家第三方评估、东西部协作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扶贫干部培训、贫困地区(州、县、村)脱贫摘帽案例经验总结、重大智库项目等系列项目,获得湖南省智库优秀成果“十大金策”以及近10项省部级领导批示。其中,与十八洞村相关的模式、经验和精神总结提炼等项目成果就多达10余项。目前,团队拥有“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武陵山民族地区绿色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庹清:我看本科教育教学这五年“以质量提升为主线,以评建工作为抓手,强化内涵,争创一流”,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2016年评建工作启动之初,校党委书记白晋湘(时任学校校长)就带领评建工作相关负责人到北京等地参加培训会议,到江苏大学等高校学习考察,确立了“学校推动、部门联动、学院主动、人人参与”的评建工作思路。全体校领导带队开展了三轮二级学院现场自评工作,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单位,组织专项检查60余场,完成30多项评建重点任务,修订各项管理制度文件329个,汇编成3大册,全面修订了72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等。黎奇升副校长带领评建办自评报告写作班子,夜以继日地苦战十多个昼夜,精心推敲,力求精品。完成工作后,他双眼布满了血丝,脸上明显浮肿。学校评建工作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专家组组长陈理校长多次说到:“你们在边远民族地区办出这样一个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真是不容易!”。专家向淑文副校长说抽检了数学与统计学院一个年级200多份毕业论文全部合格,没有一份次品,可见教学管理和教师指导严格规范到位。专家杨春梅副校长称赞旅游与管理学院粟娟老师的课“方法新、效果好、质量高”。在专家组现场评估期间,笔者由于持续紧张工作,加之接待工作连续熬夜,老毛病复发,连日茶饭不思,只好拿了一盒方便面准备充饥,刚好在电梯里遇见专家的事,也被曹群专家在意见反馈会上提起,成为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专业认证工作成效显著。经过七年的认真准备,2018年11月下旬,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来校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教授亲任专家组组长,成员都是国内临床医学界资深专家。认证工作从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等十个方面进行询证式考察。记得围绕“同质化教学”这个点,专家们就反复深入地走访、与师生座谈、进入课堂与技能中心、考察了多家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情况等等,通过印证,充分肯定了学校“五位一体”的同质化培养保障模式。专家组反馈会上,专家用“积极建设的校领导和敬业热情的老师们、阳光朴实的同学们,共同推动了学校医学教育的发展”高度评价了学校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取得的成绩。五年来,学校扎实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新增国家级“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32个,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27门,省级一流培育课程5门。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省部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50多个。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一等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排名全国高校前200位以内,湖南省高校第8名。李中正:学院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五年前,正是我刚工作4年,并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的时候。这一年,我们医学院还有护理系李金秀老师考上中南大学的博士,后面又有好几位老师考上中山大学的博士。青年老师积极提升学历层次和自身教学科研水平,这就是学院近年来你追我赶、日新月异的镜头之一。这五年,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党建中心工作,争创一流。2019年,我院临床医学一支部被遴选为全校唯一的省级党建样板支部,今年院教工三支部又被遴选为校级样板支部。五年来,学校喜事频频,2018年调整为全省本科一批录取,2019年开展体育学博士招生……可谓生机勃勃和跨越式发展。这五年,学院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第一个不得不说的是,2018年我院临床医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影响深远。我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工作组成员之一,期间参与赴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考察认证工作,也负责了教育师资的材料整理工作。学校真正以此次接受认证为契机,按照认证的要求持续改进,推进医教融合,使我校的医学教学质量再上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临床医学首届硕士生毕业,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19年临床医学专业成功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国家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大背景下我校专业建设最大的亮点之一。近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正式获得国际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这表明我院的临床医学毕业生能得到国际认可,也体现了本专业作为省级一流专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二个不得不说的是,我院2018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成功,并于2019年实现招生,使学院站在了更高起点上谋求护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可以和2014年临床医学专硕点申报成功一样载入我们大学医学教育的史册。时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带领我们申报工作组认真对照申报条件,对学科方向反复论证。针对当时我省护理研究生教育布局严重失衡,武陵山片区仍为空白的形势,突出了我校护理教育的学科特色优势,最终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评审。我作为中医护理的骨干之一,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申报工作。全院团队作战,迎难而上,奋力争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三个不得不说的是,湘西苗医刘氏小儿推拿流派的飞速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被确认为第一批省级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2016年又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2013年我校“湖湘五经配伍针推流派”跻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2019年又入选第二批建设。作为流派主要传承人和建设骨干,我负责非遗申报书的撰写工作,也曾和流派成员黎祖琼、贾元斌一起受邀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学校的高度重视,有钟飞、陈正英等老一辈学院领导以及现任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才有了流派现在的辉煌。王江生:“跨越”和“胜利”吉首大学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完成了三件彪炳史册的大事,那就是学校成为“一本高校”“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回顾这不平凡的五年,我想到了两个关键词:“跨越”和“胜利”。六十年弦歌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还记得学校“十三五”的建设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个被我们反复论证的目标曾被质疑,外界的声音中有提醒者、讶异者、疑惑者,更有嘲讽者。目标既定,驷马难追,围绕这个目标,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终于在学校成立一甲子年之际完成了三个漂亮的跨栏。这个五年里捷报频传,举校欢腾,精神提振,尤其在荣升一本之时,同学们更是喜极而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发唱起了国歌和校歌。过去的五年学校实现了伟大的“跨越”!从量变到质变,才是真正的改变。办在武陵山区的吉首大学,区域劣势明显,办学之初“上无片瓦,下无锥地”,举步维艰,如今学校办学上了层次,本硕博齐全,从二本荣升一本,成为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这是最大的跨越!吉首大学以愚公移山之勇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的精神,破除一切障碍,为学校的发展铺上了高速公路。过去的五年学校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这个时代日新月异,高等教育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汇期,不进则退。吉首大学遇到无数的困难与挑战,而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固守已有的成绩,这种格局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似乎也是匹配的,但是吉大人恰恰不是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之辈。历史证明,吉首大学以“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挑战了困难,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此开启了更高更远的航标。过去五年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吉首大学道路之胜利、人心之胜利、人才之胜利、文化之胜利、精神之胜利!过去五年的跨越,跨出了吉首大学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人才自信、文化自信、精神自信!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即将召开的吉首大学第七次党代会将总结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面向未来,我们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吉首大学昨日之胜利、昨日之自信,开启吉首大学明日之征程、翻开明日之篇章!熊文斌:一条微信带来的回忆与欣喜这条微信,把我的思绪拉到了2016年。那一年,我刚从校学生工作处到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任党总支副书记。也就是那一年,我与这个帅气的小伙子结下了一段师生缘和一生师生情。当我了解到这个小伙子一家三口,家里贫困,父母身体情况不好,年收入微薄,从而影响到学业等情况后,我对他的关心多了起来,经常与他谈心,从立志、兴趣、自信和笃行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布达拉宫(第三教学楼)里,留下了我们的真诚和努力,留下了我们的友谊和愿景。2017年顺利毕业。当他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时,激动不已,非要我和他合影留念。这张在总理楼前的合影照片,我一直保存着。这条微信,让我欣喜。努尔夏提,一个很帅气的新疆小伙子。没想到,这个当时学业都比较困难的小伙子毕业后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现在要升职进步了。是啊,小伙子在进步,学院也在进步。从学院学生工作来讲,五年来的变化也是令人欣喜的。一是学生工作队伍扩大了。2016年,学院两名辅导员,现在已经有三位辅导员了,还配备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二是学风建设加强了。还记得2016年我和时任院长的彭金璋教授、学工办主任朱姗姗老师早上到老校区学生宿舍督促学生起床早读的情景。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召开了全院师生参加的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实行“无手机课堂”,对“三早问题(早上睡懒觉、早上带食品进教室、早上上课迟到)”进行专项整治。为了更好地推进学风建设,学院确立了聚焦学生学习的《加强学风建设“思立”(SLI)行动计划》,现在,学院已经打造了思立行动计划2020升级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学生培养目标更加清晰了。结合理工科学生培养的实际,学院在“四得”(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础上,强调了“三个又”(专业扎实而又勇于开拓进取、作风朴实而又善于沟通交流、做事踏实而又敢于探索创新),也就是培养“三又四得”人才。五年来,学院的发展变化数不清啊!随着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在学校新一届党委的带领下,学院的发展一定会走上快车道,学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欢迎他常回家看看!。李洪雄:凝心聚力谋发展,奋楫扬帆谱新篇这五年,吉首大学凝心聚力谋发展;这五年,吉首大学奋楫扬帆谱新篇——有效地讲好了吉大故事、传播了吉大声音、提升了吉大形象。五年来,学校在《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红网、《三湘都市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共刊发稿件1617篇。2017年10月22日至26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期间,主流媒体每天都刊发有学校的长篇通讯。10月20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把全面从严治党根植农村广袤土地上》;10月22日《湖南日报》刊发《吉首大学师生下到农村课题聚焦武陵山片区》;10月23日《光明日报》刊发《吉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10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吉首大学强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10月25日《湖南日报》刊发《求真尚实强能力 至善致美立品格》;10月26日《湖南日报》刊发《莲台百姓绽笑颜——吉首大学与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情缘”》。充分展示了学校以本科教育为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庆典前后,主流媒体每天都刊发有学校的长篇通讯。10月9日《中国民族报》刊发《吉首大学:扎根民族地区谱写教育华章》,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吉首大学:书写湖南民族高等教育的华彩篇章》,10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吉首大学:让阳光照进每个学子的心田》,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吉首大学:立人教育内化于心 五全育人外化于行》。10月13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吉首大学:凝聚青春力量 放飞学生梦想》。校庆庆典和校庆期间其他相关活动在新华社、《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发稿43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就。“湘西支教小橘灯”殷沙漫同学的先进事迹在湖南都市频道于2018年7月1日建党节《赶考路上》播出,时长达11分钟;于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在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播出,时长达30分钟。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殷沙漫同学被评为“中国好人”。吉首大学殷沙漫同学的先进事迹在《赶考路上》播出学校先后于2013年3月20日、2015年4月15日、2017年4月23日、2019年12月27日与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四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每次均有百余家媒体持续聚焦。《人民日报》认为蓝皮书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层面思考贫困问题、提出“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及其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光明日报》称蓝皮书“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特征和规律”。校园媒体人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在宣传导向上做到心明眼亮,在宣传追求上做到心无旁骛,在宣传效果上做到团结鼓劲塑形造魂。苟才益:我与吉首大学的七载故事2021年,是我来学校的第七年。七年前,我绝不会想到,自己与学校的缘分这样深,甚至成为了学校重大发展与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七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生成为了一名努力学习技能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并最终变为了一名正在成长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七年中,我亲身经历了大田湾校区的变迁,居住过的大田湾三栋宿舍现在变成了一栋崭新的宿舍楼;我亲身感受了砂子坳校区的不断发展,十三栋学生宿舍、新实验大楼、工科大楼拔地而起,从文广场改建完成;我亲身体会到了学校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宿舍门禁系统不断更新,宿舍安全保障得以提升,校园道路扩宽,交通更加安全。这七年,学校从二本升为了一本。记得刚入校时,学校还是一个二本学校,但我们学校师生却一直坚信着吉首大学必定会升为一本大学。2018年4月,学校升为一本大学的消息得到了官方确认,记得那天的我,晚上约上了三俩好友去田径场散步,突然就被校歌的旋律吸引,这是学校师生们自发地在庆祝学校升一本,不自觉的我们便加入了其中。“武陵秀,千峰翠,我们风云兼程……”,在校歌声中,师生们尽情分享着属于我们吉首大学人的喜悦之情。作为一名外省学子,在高考录取之前,我几乎没听过吉首大学的名字,高考失利的我也是偶然的机会与学校结缘。但不曾想,短短的几年中,学校竟然会被更多外省的人们所熟知。从2016年起,总有一些学弟学妹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关于学校的相关情况,表露出高考志愿填报学校的愿望。2018年,学校成功升为一本后,来打听学校相关情况的学弟学妹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了,我相信这是学校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所带来的学校名气的变化使学校在外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学校的七年,使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对未来有明确目标的成年人,我也很庆幸自己可以成为学校发展变化的亲历者与见证人。我不知道我与学校的缘分还有多长,但我知道,我会与学校共成长。这,便是我与吉首大学的七载故事。

里人有病

吉首大学2020年度委省共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红网时刻湘西1月2日讯(通讯员 吴鸿俊)2020年,吉首大学新增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3项课题纳入国家民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研究2020年度选题、2项课题获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立项。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获批数量为历年来新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获批4个国家民委教学科研平台为:土家医药传承与创新实验室、湘西苗医小儿推拿医工交叉与转化实验室、吉首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武陵山民族地区绿色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委省共建和学科建设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贴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优势,优化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规划,聚焦内涵建设,通过委省共建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了民族地区高校新时代新作为,新使命新担当。

陈黎明向吉首大学捐赠30万元 助力学校文创、文旅研究

红网时刻湘西9月16日讯(通讯员 彭克锋 邹玉凌)9月14日上午,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实控人,湖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吉首大学客座授陈黎明捐赠仪式及学术讲座在吉首大学举行。吉首大学党委书记白晋湘,党委委员、副校长黄昕,原正校级督导、吉首大学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顾问张建永出席仪式。黄昕简要介绍了陈黎明先生的创业经历、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情况和多年来热心慈善事业的事迹及对吉首大学学科建设的支持与帮助情况,以及此次捐赠资助项目的情况。陈黎明感谢吉首大学对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希望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心得,能对学校学生今后从事文创和文旅相关工作有所帮助。捐赠仪式上,白晋湘和陈黎明分别代表吉首大学和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签订捐赠协议,陈黎明现场向吉首大学捐赠30万元。白晋湘用“三件高兴的事”总结表达了与学生们再次在校园相见,和陈黎明来校捐赠及吉首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取得优异成绩的喜悦之情。他代表学校向陈黎明和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称赞陈黎明是一个锐意进取、思维敏捷、具有勤奋拼搏精神的成功企业家,其上市公司大康牧业是养猪行业的明星企业,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省长的充分肯定,国家文旅部还把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捐赠仪式后,陈黎明为到场学生做了一场题为《成才·创业·奉献——女儿眼中的父女之情,父亲心中的家国情怀》的学术讲座。他提出,乡村旅游应该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发展,保留古代遗迹和农耕文明,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他坚信,“原生态是旅游最大的资产”,面对城市资源有限的社会状况,从根源出发,寻找人类生命的密码,讲好先辈故事,讲好历史传统。据悉,陈黎明多年来热心慈善公益事业,近20年来,在雪峰山贫困山区,为修路架桥、通水通电等慈善捐款达7000万元。2016年荣获第三届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称号。作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陈黎明先生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发展,多次到学校讲学、指导工作。2018年,陈黎明曾为学校捐赠30万元,支持学校学科建设;此次再向吉首大学捐赠30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开展文创、文旅研究工作。凡吉首大学老师、学生都可以申报有关文创文旅的科研项目,也可自拟项目,经审定批准后实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