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剑桥大学博士专业设置是怎样的?大宝贝

剑桥大学博士专业设置是怎样的?

说起众多出国留学生的向往之地,便不得不提英国剑桥大学了。而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专业更是一直以来都热门的专业,也是国内外无数学生的终极目标。剑桥大学的成立实数传奇,据说最早的建立者是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于1233年由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给与剑桥“校长及大学学者”以保护的确认,进一步承认了剑桥大学的地位。英国剑桥大学简介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位于英国剑桥郡剑桥市,是一所研究性大学。 英国剑桥大学于1209年创建,在世界现存古老的大学中排位第四,历史悠久。剑桥大学是由成员学院(College)、学术学院(School)、专业学院(Faculty)、与学系(Department)组成的学院联邦制学校。其中包括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与其它附属机构。成员学院作为半独立机构,享有高度自治权。因此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可以自行招收学生以及自行安排学生活动。英国剑桥大学课程介绍本科生在剑桥大学就读一般是三到四年。如果三年拿到学士学位后就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也可以在工作同时再交论文,可以直接申请MA学位。剑桥大学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学位,那就是哲学硕士(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旧称副博士),此学位在剑桥多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剑桥的哲学硕士课程的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一般是五到六个考核)平均超过67或70分(因专业不同)时,可申请攻读博士,再读三年可获得博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申请条件要求学生至少获得英国大学的2:1荣誉学位或海外大学的同等学历,学生当前的任何培训或教育课程需已经完成。由公认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的总成绩平均要在85分到90分(按百分制折合),GPA3.5-3.8分,另外一些院系的特定课程可能需要申请者具有硕士学位。雅思要求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部分专业要求可能会更高。当然也不用太担心,自2019年起,剑桥大学已经承认高考成绩达标也可以作为出国成绩,相信只要好好努力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剑桥大学也不会只是梦想!希望智课选校帝为您整理的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能给各位留学的学子们指点迷津是我们的动力,祝大家学习进步,一切如意。

君子

名师专访|拒绝了剑桥全奖博士offer,我选择成为一名老师

在上一期“别人家的孩子”系列专访中,唯寻邀请到了其中一位剑桥教育学Offer获得者小Z同学,给我们分享她的申请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近这位Offer Holder 背后的导师——以优秀、严谨而著称的Sherry老师,和大部分唯寻理科背景的老师不同, Sherry老师主攻的方向是教育学和语言学。听她给我们讲讲她在剑桥读文科的经历和感受吧...Sherry 老师 :毕业于剑桥大学教育语言学专业,专业成绩全系前5%,成绩远超同系英国同学同年获剑桥本专业博士录取与剑桥基金会&国家留学基金委百 万奖学金。在人文学科论文写作,研修报告,申请材料的实战写作上有 丰富经验和技巧。雅思裸考口语8.5,阅读听力满分。尤其擅长带领学生探索语言学与社会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 交叉分支。教学经历 丰富的学术写作,语言文学类课程,人文社科课程和教 育学笔面试辅导经验。2019年剑桥教育系录取3位中国学生,其中2位是Sherry 老师的学生。担任北京唯寻文科组组长,北京IB项目负责人。以下部分均为第一人称论述:Q:因为什么选择文科?A:读文科其实是我从小的决定了,因为我真的特别喜欢看书,也特别偏科。 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只看我的喜欢的书,写我喜欢的文章,然后不用学数学,其实现在有点后悔,其实数学能力即使学人文学科也是很重要的!Q:那你觉得读工科和读社科文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A:我觉得文科社科和工程这样的专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语言的依附程度。工程的学习主要以公式,实验,为主,但是社科文科的学习是essay-based的,是基于论文写作的,所以能不能 “很好地把复杂地想法逻辑性的表达清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能力了。这一点在人文社科的学科考试,笔试面试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呈现Q:这种学术写作的逻辑能力要怎么培?A:我建议读社科和文科的同学,不仅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表达和逻辑。可以选择坐看一些批判性的文章,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多关注一些比较人文和社科的话题,比如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性别话题,身份认同等,这些话题在人文社科是共通的,通过阅读也能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水平。在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同系的同学很多人都是英国人,我更想在这方面不输于人。在写一篇论文前,我都会先把图书馆所有能借阅到的书和能下载的论文收集起来。白天泡在图书馆阅读,回家的路上在巴士上读,晚上睡觉前还会把论文录进手机里然后反复听机器读出来的文章。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总结、积累的。现在,其实我也在教学术英语写作这门课,我常常会想,如果这些东西,在我读大学之前就有人告诉过我,系统性地教过我,会不会少走很多弯路呢,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制作讲义,设计课程的。我也会把非常根基性的话题放进去,比如消费主义和当代人身份认同的关系,社交媒体对认知的双面影响等。(剑桥大学的May Ball 五月舞会 – 看完焰火脱下高跟鞋又是回去写论文的一天)Q:在英国学习的时光里,让你印象最深的经历是什么?A:在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是个很坚定的读博党,因此我知道自己必须交上一份很好看的成绩单,所以后来基本上每个圣诞,元旦,复活节的假期,我都是在图书馆里读书写论文中度过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门我没怎么接触过的课程,论文真的很难写,为了动笔我整夜整夜地坐在图书馆里却写不出一个字。 在漫天大雪的圣诞假里一个人待在学校的机房面对一堆打印下来的论文,那真是一段既苦又甜的求知时光。不过最后在很多个日夜的努力后,这门课的论文拿到了我大学生涯里所有论文的最高分,让我记忆很深,也让我明白了不抛弃不放弃,十分付出一分收获的意义。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Ever try, ever fail, no matter; Try again,fail again, fail better. 在英国的学习生涯给了我这样不断尝试,接受挫折,和在逆境里生长的勇气。Q:为什么没有去读博士,而是来唯寻成为一名老师呢?A:的确一开始我一直都想做一个researcher,之后的工作计划也是想去做学术研究,但后来我发现,想做学术研究的愿望不仅在校园,在唯寻也可以实现。在剑桥读研的时候,我申到了本校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录取offer。也考了gre,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录取offer。真的是非常折腾,压力也很大,在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还在疯狂面试,写申请材料,每天的作息紧凑到了人生巅峰(来品一品这张价值一百万的全额奖学金但在这一路的折腾里,我最终发现,我喜欢的是这个广阔的领域本身,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小方向一路向下挖。于是我决定悬崖勒马,回国工作,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其实一开始可能没有想到,来到唯寻当老师之后我才发现这份工作和学术研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看到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想到曾经学过的一些理论,也会想要在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给学生更专业最精准的指导。工作以来,我买的书比上学的时候更多,并且也在不断地反思曾经自己也忽略过的知识区域。我总是提醒自己,自己能学懂不代表能教地很有逻辑,一直在教学又会可能会忽视对新的知识的追求,而我总想给我的学生更新的,最好的,最高效的。(小编:上学的时候,大家也都希望有像Sherry一样的老师吧)所以在唯寻工作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意义和快乐,在这里有对待知识的认真虔诚,和一份对世界的关怀和对少年们的希冀。在导读课上,我会和学生分享我最喜欢的学科论文,在讨论的时候看到她们眼里的光,在语言文学类的课上,我们会讨论考试局选取的诗歌,听学生分享他们的灵感和评述,我常常惊叹于这些孩子们的才华。Q:如何形容自己的教学态度?A:严于律己严于待人,用完美主义要求每一节课堂。上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完美主义的人,每次都是我们系最早一个开始写论文、最晚一个写完的,因为我会坚持写到最后一天,论文的版本能被我改十几遍。所以在工作中,我也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堂课讲课的逻辑,与考点的契合,讲义上材料的呈现和需要学生手动记录笔记的比重,我都会去思考和改进。(部分讲义的截图) 教师这份工作意味着和学生有很多接触,而我非常喜欢和我的学生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我常常从我的学生身上收获很多共鸣。Ta们的心路历程,包括焦虑,受挫,压力,或者是期待,我都深有体会,可以从过来人的角度和ta们分享。Q:很多同学一直不明白英国大学的面试到底在“面”什么?A:英国大学的面试并不是互相寒暄和自我介绍,而是一个非常硬核的过程,所有的对话基本都是围绕学术展开的。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在一次剑桥奖学金的面试中,一个教授非常尖锐地对我申请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理论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理论,教授的反对意见让我马上觉得被冒犯了,甚至在冲动之下说出了 “我认为你应该多看点最新的文献,你的这个观点已经过时了” 这样的言辞激烈的话。面完之后我马上就后悔了,想着自己在这个专业的教授面前让她多看一点文献,心中是一万个后悔加悔恨,还发了个微信给我妈妈说奖学金一定没戏了,但是最后这笔奖学金还是给了我,可能是看中了我对自己认可的理论的信念和坚持,其实教授的反对可能更像是一个测试,也是想看看面试者对这个理论的真实理解吧。 (小编:老师这个理论是什么我们可以背下来吗?)Q:你觉得在英国留学为你带来了什么?A:独立和坚强,让我成为更好的人。去英国上学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性格,也能让我更好地面对很多很多事情。留学可以是辛苦的,但它一定是让人成长的。在英国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一个人去超市买的东西重到提不回来但又不懂怎样打车,第一次自己给自己装电风扇,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做饭,第一次同时写五篇论文…在英国上学让我体会到在困难时坚持的意义,在广博的天地里静静地往深处求知和扎根的快乐,也让我遇到了心灵相通和可以一起努力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让我更加坚强和有韧性,获得了总是可以积极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终生受益的心态。(夕阳余晖下的静静流淌的剑河)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唯寻在帝都

征服者

无限可能的万花筒——剑桥教育系读博初体验

本账号所有文章100%为牛剑在校硕博优质原创,相关音频发于喜马拉雅【牛津学长说留学】。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的版权保护计划,严禁任何形式抄袭或盗用,违者必究。时光退回2017年,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博士申请事宜,一番选校搜索下来,才发现原来我感兴趣的外语教育及其相关研究方向在不同学校属于不同院系。外语教育隶属于应用语言学,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高校则基本归属在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除外),跟文学、语言学、翻译等专业方向并列。在英国则是大多归属于教育学院/系(比如剑桥、牛津),也会有隶属于英语学院(比如诺丁汉)的情况。在刚开始选校的时候,除了看老师颜值、眼缘之外,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管它什么院系,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匹配的方向不就够了吗?后来运气爆表拿到了剑桥教育学博士offer,一路下来误打误撞选择教育学,在经历了两年的博士“炼狱”后,我愈发意识到选择教育学和语言学的差别不容小觑。来到剑桥教育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就是教育系研究课题的范围之广、话题之多,以至于我每每跟同学聊天,都会产生一种“原来还可以研究这个!”的感慨。教育系由各种不同的研究小组构成,基本的组合模式是细分学科+教育学,比如我所在的二语教育组是语言学+教育学,也有像教育心理组是心理学+教育学,还有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诸如此类的组合。这些组别也许没有什么稀奇,但很多有趣的研究往往在这样交叉的研究方向上生成。教育系就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万花筒,交叉学科研究放在其他院系也许是另类是小众,但放在教育系这个大熔炉里就是稀松平常。举个例子,系里有个组专攻乐高游戏,也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玩乐高来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算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合体。不过最让我羡慕的是这个组大佬的title:LEGO Professor of Play,此处请自行品味这个title所散发的正经中透着不羁、严肃中夹杂亲和的酷炫感。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系里每年举办的学生会议称为“万花筒”的原因了,可谓教育学多学科交叉属性的一个形象概括。如果你想要转专业或者拓展研究领域,那么包罗万象的教育系会为你提供非常宽松的成长环境。乐高与Play借用《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网红弹幕:“我突然没那么害怕变老了。”我来到教育系以后也似乎不再那么担心自己变老了,虽然工作后读博的我放在国内高校招生标准里是个即将丧失“青年”身份的拖油瓶,但在剑桥教育系里我却丝毫不会感到我的年龄有任何负担。恰恰相反,我的阅历让我更能珍惜校园生活的纯粹,对时间管理和生活规划更有经验和主见。还记得刚到系里参加入学说明会(inction)的那天,我碰到的几个同学,有四个孩子的辣妈,也有已经拿到一个博士学位的前辈,论起年龄虽然都比我大,但聊起研究课题的活力却一点不比我少。这大概是教育系跟其他院系的一大区别,对教育感兴趣的相当一部分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人,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担心青春不在后是否还可以重返校园,那么大可放心,教育系绝对会打破你对年龄的认知,让你看到每个年龄都有无限可能。剑桥教育系的博士课程主要是第一年的方法课,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门量化相关的方法课,Professor Anna Vignoles主讲,内容主要是因果推论的逻辑和一些量化方法概述。Anna是剑桥大学教育系教授,经济学出身,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教育公平、教育绩效与财政以及学校教育的经济价值等教育问题。我的导师曾经和我介绍说,这绝对是系里能上到的最好的课程之一。果不其然,Anna用她犀利的言辞和化繁为简的逻辑思维在我心里埋下了统计学的种子,也成为我后来课题转向的起因之一。在国内的时候我也听过不少北外博士生的课,但是北外提供的培训更聚焦于语言学(虽然同时囊括理论和应用语言学),以至于我的博士计划书也是更加突出语言学的特色。而来到剑桥教育系之后我所接触的内容则更为广泛,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背景非常多样,有经济学出身讲双重差分法、时间序列分析;有社会学出身讲布迪厄、政治话语;有哲学出身讲批判现实主义;也有人类学出身讲如何做民族志。了解这些不同的范式和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研究视野的拓展,我的导师也是非常认同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甚至是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研究。她跟我说:“很多时候研究者们都局限在一个一个silo中(大意为“孤岛”),深耕一个领域多年却意识不到很多研究内容和主题与其他领域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而来到剑桥教育系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远比你想象中更大,而各种“出圈”的知识也很可能给你自己的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如果当初我没有选择教育系,而是选择了语言学系,我恐怕不太可能会像现在这样挑战背景之外的研究方向。充满现代感的教育系主楼教育学因为其交叉学科和偏重应用(教学)的属性,未来的就业方向其实非常广阔。以我所在的外语教育方向为例,对科研兴趣浓厚的小伙伴来说,首选的就业方向是高校科研岗,根据科研履历的不同侧重,大部分高校里的外国语学院、教研中心以及师范类院校都是对口的选择。对教学更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选择类似西交利物浦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中外合作大学)这类薪酬丰厚的教学岗工作,负责学术英语教学工作;也可以选择普通高校里科研压力较小的教学岗、教授公共外语之类的课程。对高校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各类教育机构里教研或咨询相关的职位,比如我的几个硕士学妹就在“字节跳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场景的科技企业)做研发类的工作。市面上很多语言类app的母公司,以及像外研社之类的出版机构也会有相关的岗位选择,有志向的朋友更是可以直接下海创立咨询或培训机构。当然这些只是国内就业的一些选择。留在英国或者去其他国家可能性还有更多,比如做语言测评类工作就可以去Cambridge Assessment或者ETS等。总而言之,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对应着就业方向的多重可能,但不论哪个学科,好的岗位总是竞争激烈的,必不可少的是提前规划,积累足够的履历,才可以把握住自己想要的机会。

掊击圣人

杭州一所新学校招老师 剑桥博士来了好几个

2018-01-23 07: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梁建伟“又来了一位,而且非常优秀,基本上能确定下来,这个人我们要定了。”前两天,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的学术指导周凡之对记者说,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女孩通过了试讲,马上就将成为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再早些时候,该校初中部刚招进两名英语老师,也都有国外名校背景。而周凡之本人,就是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是一位心理学专家。作为一所去年才开办的民办学校,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中,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已经占到了约三分之一,其中有两个是剑桥大学的博士。“这些海归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名校,大部分是硕士学位,有些还是双硕士。”周凡之说,包括她自己在内,几乎是“毫不犹豫就选择当了老师”。寒窗苦读十数载,好不容易在海外名校拿到了博士、硕士学位,他们回国后为什么甘愿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呢?温州小伙放弃剑桥在读博士回杭州当了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小练是去年3月份到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当初中英语老师的。这个来自温州的帅小伙,头上顶着两个惹眼的硕士学位:伦敦大学东亚研究专业硕士,剑桥大学历史专业硕士。实际上,在决定回国前,他甚至在剑桥读了一年的博士。为什么要回来当老师?因为没有申请到奖学金。“这个博士我以后还会回去读的,不过那得等积累了一些经济基础。”小练对记者说,“在英国,攻读文科博士耗时较长,起码要5到7年,如果是工科博士,相对会快一些。”这么长时间在英国读书,没有奖学金,没有收入来源,经济压力会非常大。其实,回国后,毕竟履历摆在那里,小练的就业机会挺多。“有所高校邀请我去教书,我考虑再三拒绝了。”小练说,除了大学老师工资相对较低,他还嫌评职称太麻烦。在大学任教,职称往往和收入、地位挂勾。“我对评职称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如果进了大学,就不可能绕过去。”小练选择当一名初中老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他喜欢这一行,想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这种兴趣,在大学时就开始了。在国内读本科时,他给一些孩子做家教,学生的英语成绩上升非常快,让他颇有成就感。到英国后,他又给老外教中文,算是从教经验丰富。在杭州当上老师后,学校交给小练一个任务,和一些同样有海外求学经历的老师一起,研发国际课程。“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考试,但素质教育需要提供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体验社会的课程,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小伙子说。她在英国拿了双硕士还考出了注册会计师证小王也是一位海归,2013年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她还有一个该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而且,在英国期间,她还考出了十分难考的皇家注册会计师证。有这么亮眼的简历,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当一名英语老师呢?小王毕业后,在英国留校工作了两年,专门负责给海外留学生审核材料、注册等。回国后,她又到一家知名培训机构教了两年英语。去年考出教师资格证,小王毫不犹豫到杭州育海应聘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其实,在培训机构教书收入并不低,每年有20多万元。“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是从小的热爱。”小王说,她的外公就是当老师的。“从小我就觉得这个职业特别崇高,长大后当一名老师的想法就更清晰了。”自从当上“正规”的老师,收入虽然比以前少了些,但成就感、幸福感却强多了。“培训机构的学生流动性大,课程周期短,跟学生还没混熟,新面孔就来了。在学校当老师就不同啦,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学生从一个单词都不会说,到后来能简单地对话,说一长串的句子,我就非常开心。”当光环不再耀眼海归们择业更趋理性在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负责老师招聘的周凡之,自己就是一名海归。她在英国整整待了12年,从高中一直读到剑桥大学的博士,是一位心理学专家。“这些年,海外学成后选择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有些海归不一定比国内院校的毕业生优秀。”周凡之说,“海归派的光环不再那么耀眼了,他们回国后在择业时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周凡之说,她所在的学校今年招聘老师,一共收到近千份简历,经过一轮筛选后,剩下的重点考察对象,有三分之一有海外求学背景。那么,海归派在向学校求职时,有没有什么优势呢?“主要是在英语方面,毕竟都在海外待过一段时间,口语的纯正度肯定比国内毕业的要好。”周凡之说,不过,学校选人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求职者是否适合当老师。如果求职者履历再漂亮,不适合当老师,学校也不会要的。“前几天刚面试一位女老师,是国内大学毕业的,后来去英国一所小学当了一年的汉语老师,英语口语非常好。虽然没有国外大学学历,但我们当即决定要她。”【浙江新闻+】中国正迎最大规模“海归潮”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政府支持创新创业力度空前,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选择“海归”。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个人出国留学,只能迎回1人;如今,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现人才加速回流态势。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回流占比明显提升,中国正在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1978-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126.43万人处于学习研究阶段,221.86万人选择学成回国,学成回国学生占已完成学业学生群体的79.87%。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2015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40.91万,较2014年增加4.43万,增幅为12.14%。而2016年,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增幅明显。有报道说,“海归潮”的到来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才难

蒙纳士大学教育学博士很难申?来看看申请条件!

蒙纳士大学教育学院是全球教育界领军学院,以开展创新研究项目而闻名,与世界领先的教育专家合作,对不同背景和环境下的儿童、年轻人和成人教育的改革、实践及发展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在蒙纳士大学入读教育学博士 。最新发布的2019上海交大学术学科排名中,蒙纳士教育学院位居全澳第1!在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蒙纳士教育学院位列世界第12名。蒙纳士大学教育博士项目蒙纳士教育学院的博士研究学位专为世界各地的教学工作、教育行政管理、政府部门、以及社区教育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蒙纳士教育学院博士项目为期3至4年(全日制)。若你申请博士学位,则将有机会接触世界顶尖级的科研项目,在至少两位行业领域内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学术课程及项目发展机遇。其学术研究项目将重在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且对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并展示你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奖学金计划学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以吸引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蒙纳士深造,其中包括蒙纳士大学 —— 中国奖学金委员会博士奖学金计划。在2019年,蒙纳士学生与来自香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牛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各种研究项目进行了合作。职业发展前景蒙纳士博士研究项目毕业生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的公共和私营部门获得研究及教育领域内的高级岗位。教育学博士未来可在如下领域发展: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幼儿教育教育心理学和全纳教育数学、科学和技术师范教育、语言、文学和职业研学工作、学习和领导力蒙纳士为学生提供的专属发展资源,保障了毕业生在学校期间为就业做好一切准备。除了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外,学生还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研究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因此毕业生不仅可以从事教育行业,还可以在其他各行业中开展职业道路。卓越的科研项目蒙纳士数字教育研究小组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领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体学术团体,针对教育、技术和媒体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此外,蒙纳士大学在幼儿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方面拥有绝对的研究实力。通过一项名为“概念式游戏世界”的STEM实践模式的研究,完成了长达5年的对婴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在家中和幼儿教学环境中进行思考及学习的探索。蒙纳士儿童早期概念游戏实验室蒙纳士儿童早期概念游戏实验室是为专注于研究幼儿游戏、学习和儿童发展而创立的研究型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关注儿童及其家庭在不同文化、经济和地理背景下的不同经历,关注种族多样性以及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该实验室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奖助金计划的资助。蒙纳士教育学院的博士研究人员将有机会参与此类研究项目,为当今和未来的教育行业存在的问题,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博士学位申请条件拥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四年制本科学位,就读期间完成研究型论文,学位平均成绩至少达到等同于蒙纳士1等或2A等荣誉学位水平;或者拥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就读期间完成研究型论文,且论文所占学分比重至少25%,论文成绩至少达到等同于蒙纳士1等或2A等荣誉学位水平;或者其他同等资历(由蒙纳士研究生委员会裁定);以及达到英语语言要求。

必授之职

17岁前不上学,却有机会成为剑桥博士:教育让我有了二次生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韦斯特弗著作的一部非虚拟的自传。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17岁前未接受过教育的大山少女,到最终走向哈佛和剑桥的校园的故事。通过教育,她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对于塔拉更重要的是:教育让她有了自我创造的能力。换句话说,教育给了她第二次生命。01 绝大多数的“阶层固化”带来的问题,都是“寒门心态”造成的塔拉虽然生活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却与任何贫困国家家庭里发生的日常无异:反政府;没有合法身份;孩子不接受教育;不就医。处于社会底层的这家人本来就难以实现阶层跨越,然而他们又人为给自己套上了枷锁。比寒门更可怕的是寒门心态:因为自身经历和视野的局限而不相信教育的力量。幸运的是塔拉有一个哥哥泰勒。这个哥哥相信塔拉是与众不同的;他用微薄的力量带领塔拉进入了音乐的大门;他告诉塔拉要去读大学。心理学上有一个视网膜效应: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把那些与需要不相关的其它信息无意识的过滤掉,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比如你买了某一个小众名牌产品,就会发现周围出现了好多用这个名牌的人。当塔拉的希望被点燃,她身边的教育资源突然多了起来:虽然父亲强烈反对,但母亲却可以教她一点小学基础数学;为了学三角函数,塔拉去姨妈家跟泰勒“接头”;从小被圣经洗脑的她发现阅读写作对她来说甚至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视网膜效应帮助寒门“聚焦”教育资源。换句话讲,当一个事情的重要性被提到很高的位置,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极大调动起来。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基础教育资源获取的成本常常并不高,大多数的阶级固化并不能成为寒门的借口。这两天一个快递小哥痛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原因是他的女儿考上了清华。我们来看看这个快递小哥的家庭:他非常内疚不能把女儿送到最好的学校,于是为了女儿前途,他从特意辞去外地建筑工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做起了快递小哥他们一家三口生活在40平米的快递点,女儿在学习的空隙常常主动帮父亲忙。越努力拼搏的人往往越重视教育,体会父亲的辛苦让女儿更加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待教育的态度上: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看到女儿拿到通知书快递小哥没办法不哽咽,他太明白一个道理了:虽然教育改变命运,但机会并不多,女儿抓住了。阶层固化并不能为寒门背锅,因为阶层跃升这件事在塔拉自己家就已经发生。她和两个哥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走出大山;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则属于“父母派”,没有读过高中,经济上始终跟父母连接在一起。一方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贫瘠的土壤中不断攫取教育肥料;另一方坚信眼前的利益,完全不相信教育的价值。“阶层划分”在这个家庭已经出现,并且会越来越深。“寒门心态”并不只是在上学的时候有,它深深的延伸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比如,很多人在工作上希望工资更高,但工作之余却只是刷手机、打游戏而从来不在下班后投资自己,这不正是“寒门心态”的一种体现吗?02 没见过阳光,会以为自己喜欢黑暗:教育让人找到与世界的边界,实现自洽小时候,塔拉一家人在父亲的带领下建造防空洞,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当家人生病疼痛的时候是不能治疗的,因为“疼痛可以让你和上帝之间的距离更近”;塔拉上大学的时候,她仍然会为自己上完卫生间而洗手感到耻辱;当塔拉看到艺术作品《朱迪斯砍下霍洛芬斯的头颅》的时候,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杀鸡。塔拉从小被构造出来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极端的宗教和原始的自然信仰为主导。若没有见过阳光,会以为自己喜欢的是黑暗。塔拉深以为然:她没有触及到世界的边界。当她走进了剑桥和哈佛,写出了教授认为的有史以来最好的论文的时候,她仍每日每夜接受心理上的煎熬。她用了15年的时间来摆脱人生前15年的噩梦,才最终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边界,实现了自洽。而相比之下,她在剑桥的同学们从小就有机会触及世界:他们的父母是外交官和大学教授;她的同学从小学习的音乐学院她甚至无法想象;当塔拉在许愿池旁安静、在斗兽场保持沉默的时候,同学们讨论起哲学:他们将古老的建筑作为他们谈话的背景,给予它们生命。自我本身是不存在,撞上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形成自我。但是当我们撞上的东西不够多,自我无法形成,更没有自洽。教育是一堵有弹性的墙,我们一边被撞的头破血流,一边把墙推开,最后墙的弹性到达极限,自我形成。有人说:不要因为毕业后不知道要做什么而去考研,而是应该因为真心喜欢学术再去读研究生。我向来不赞同这个观点。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不知道做什么是因为没有做足够的尝试,而研究生是大部分人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可以毫无限制地去自我探索的机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给人的职业生涯起到锚定作用,而研究生三年的读书和教育完全可以让这个锚定更加准确。我身边的同学中,虽然研究生毕业的不是每一个都比本科毕业赚的多,但他们大多数幸福程度会更高:这种幸福度来自于探索边界后更深度的自洽。沈从文曾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03 :教育不是狭义的职业培训,而在于自我创造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这个模型正适用于教育:冰山上面看得到是知识,藏在冰山下面的则更多是进行自我创造的能力。自我创造的核心是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这种能力意味着人不应该变得更确定,而是对很多事情更加不确定。塔拉经历了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的经历。教育让塔拉有了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父亲,她懂得父亲得了躁郁症,她知道这个家庭“生病”了。所有的这些,构成她进行自我创造、自我疗愈、自我捍卫的基础。自我创造究竟如何实现?怪才格拉德威尔在《逆转》中讲到:随着环境的变化,有些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有些旁人看来的优势其实是劣势;弱者可以找到优势反败为胜。塔拉从小生活的环境让她的逆商、塔拉的情商都超乎常人,她本身自带“隐形的翅膀”;而教育让她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优势更加外化,从而有能力进行自我创造。同样的,原生家庭不好的小孩大多都非常有韧劲,有智慧,只是用错了方向。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摆正方向,他们有大把的潜力创造一个自己的人生。朋友阿蒙是我非常钦佩的人。他家里很穷,是那种即便是在农村也算穷的。他高中和大学学校都不如我,大学在二本学的工程专业。他毕业后月薪三四千,但是不到一年就月入过万。后来,由于突出表现,他被公费派到日本出差几次,韩国进修过三个月。再后来,他被派去了上海工作。虽然他的钱不足以在上海买房,但是自己这几年攒的钱回到二线城市付个首付已经绰绰有余。他原生家庭很不好,教育资源差。但即使大学上了很一般的学校,也没有放弃努力。毕业后他老实的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玩命的工作,下班后做了一份跟主业相关的副业,别的再也没有什么了。他的努力来自于他的韧劲,和原生家庭的贫穷,全都转换成了他成长的动力。他成功地依靠教育实现了自我创造。塔拉在书中写道:“在那一刻以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出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没有人能彻底剥离原生家庭,但是教育却可以让你飞往你的山。对塔拉来说,教育不只让她进入哈佛,更是给了她二次生命。04 写在最后人们通常更在乎教育带给人们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而忽略了它更重要的价值。于一个更高层次上,它可以让人们自我认知,实现自洽。李诞说:人能活到是很难的。但最最重要的是,教育给人自我创造的能力。在自我潜力的冰山里,教育让人能够挖掘埋藏在最深层的部分,从而有足够的能力创造一个真正的自我。

雄雉

讲座|“中外教育带给我什么?”剑桥大学博士学姐分享亲身经验!

“留学有什么用?”“国内不好吗?就一定要去国外读书?”“留学不就为了多个文凭,回国好找工作…”……这样的论调,可能绝大部分留学生都听到过,起初都会心里有些膈应,听多了也就“笑而不语”。对很多没有留学经历的人来说,留学在他们心中的认知就停留在了“出国镀金”、“回国好找工作”,而个中滋味和带来的影响只有当事人最有发言权。在知乎上以“留学”为关键词,排在前列的有这么一个话题,浏览量超2400万,近2500条回答:“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截图来源:知乎有人提到“留学不只是‘读硕士’这样简单的意义”:MIT金融硕士曾在地产公司工作,后转行做金融留学带给我的绝不是“读硕士”这样简单的意义:它是一次挑战,让我有更强大坚定的信心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难题;它也让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如果我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那就勇敢去做。一年半的时间,我获得了一个顶尖名校的硕士学位,并且成功地从房地产转到了金融行业,做上了那个曾经觉得光鲜无比但遥不可及的工作。和女朋友异地一年多之后,我们重新在一起生活,反而能更好地解决之前存在的隔阂和矛盾,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这也算是留学带给我的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吧。有人提到了“留学对自己的成长认知带来了巨大改变”:匿名用户只要肯跳出自己的圈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且努力学习,出国留学对你一生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因为你在国外遇到的所有人和事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你:这世界上有很多种活法,你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那一种是什么。你没必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架里,一个传统里,抑或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里。你更没必要遵循别人给你指定好的路,没必要活成别人眼里成功的样子,没必要被社会推着走,或者被peer pressure强迫着努力。世界这么大,生而为人,多出去看看,为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去努力。有人在留学后惊喜地发现“学习方法原来可以多种多样”:Jimmy.Y没有教授填鸭式地灌知识点,没有教科书,更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教授不停地抛出一个又一个话题跟你互动式地讨论,分析,论证;各领域最新最前沿的Journal, paper, published book告诉你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所有的理论都是可挑战的,只要你能够拿出足够的实证证据和研究支撑。之前,小曼找到了来自剑桥大学教育学的张博士,跟她聊到了留学经验、自我成长相关话题时,也同样提到了她在留学期间找到的学习方式。加上张博士自身专研教育学,便跟小曼分享了她对“留学的意义”的看法:“留学是一个知识和心性共同成熟的过程,在留学的过程中,学术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加,眼界得到开阔。但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的思维、自立自强的心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在我看来是比知识更珍贵的财富,可以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独立地做学术,独立的思考问题,独立地生活。”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改进、看待事物的认知提升……这些都是张博士在交流中提到的高频词。图片来源:网络当走出国门,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家进修学业,自小接触的教育理念不可避免的会与国外教育观发生冲突,如何看待中外教育之间的差异,成了很多留学生走出国门时需要适应的部分。在交流中,小曼感受更多的是接触中外教育给张博士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她身上,中外教育带给了她终生受用的能力提升。因此,小曼这次邀请到了张博士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线上讲座。中外教育带给我的3个超硬核能力!讲师介绍张博士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应用语言学、教育技术双硕士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导师、研究助理、助教曾获国际学生奖学金多次,发表SSCI论文多篇适宜人群广大希望以优异成绩,获得学位的本科、硕士、博士在读生,以及意愿出国留学的同学。课程主题Part1. 差异 | 中外教育差异在哪里?Part2. 收获 | 为什么要去留学?Part3. 分享 | 受益一生的学习方式!讲座时间2020年6月10日 周三中国时间 20:00 - 21:00英国时间 13:00 - 14:00找到同名V绿工号,回复“1”,即可报名本次线上公开课。另外,在讲座开始之前同学们如果有相应问题的话可以留言告诉小曼入选后张博士将在讲座Q&A环节中详细为你解答哦!

君在

申请美国教育学,都可以申请哪些方向,有哪些要求呢?

虽然教育学被很多人鄙视为没有专业底蕴,然而要做好教育学的申请,还是需要首先了解美国教育学的开设情况,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自己的申请中打一个漂亮的胜仗。教育学分支教育学的分支,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分法,我们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来做分析,申请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支及方向,首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有如下八大分支:Applied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Division(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Ecation,Culture, and Society Division(教育、文化和社会学)EcationalLinguistics Division(教育语言学)EcationPolicy Division(教育政策)HigherEcation Division(高等教育)QuantitativeMethods Division(定量研究法)Reading/ Writing / Literacy Division(阅读/写作/读写)Teaching,Learning, and Leadership Division(教学、学习和领导力)在每个分支下面又会有若干的方向,分别为:1.Applied Psych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Division(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Human Development (M.S.Ed.,Ph.D.)人类发展学的跨学科研究Executive Program in School and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Licensure,M.S.Ed)学校和心理咨询的管理项目Counseling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A StateCounseling Certification, M.S.Ed., M. Phil.Ed.)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2.Ecation, Culture, and Society Division(教育、文化和社会学)Ecation,Culture, and Society (Ph.D.)Ecation,Culture, and Society (M.S.Ed.)InternationalEc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IEDP) (M.S.Ed.)国际教育发展3.Ecational Linguistics Division(教育语言学)Ecational Linguistics (Ph.D.)教育语言学TESOL -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S.Ed.) TESOL:英语外语教学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M.S.Ed.)跨文化沟通4.Ecation Policy Division(教育政策)Ecation Policy (Ph.D., M.S.Ed.)5.Higher Ecation Division(高等教育)HigherEcation (Ph.D., Ed.D., M.S.Ed.)ExecutiveDoctorate in Higher Ecation Management (Ed.D.)6.Quantitative Methods Division(定量研究法)Policy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Ph.D.,M.Phil.Ed., M.S.)政策研究、评估和测试Statistics,Measurement,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Technology (SMART) (M.S.)统计、测试、评估和研究技术7.Reading / Writing / Literacy Division(阅读/写作/读写)Reading / Writing / Literacy (Ph.D., Ed.D., M.S.Ed.,Reading Specialist Certification)Language and Literacy (M.S.Ed.)语言和读写8.Teaching, Learning, and Leadership Division(教学、学习和领导力)Teaching, Learning, and Leadership (M.S.Ed.)教学、学习和领导力Teaching, Learning, and Teacher Ecation (Ph.D.,Ed.D.)教学、学习和高等教育Ecational Leadership (Ed.D.)教育领导力School Leadership (M.S.Ed., Principal Certification)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M.S.Ed.)TeacherEcation Program (M.S.Ed., Elementary & Secondary Certification,Undergraate minor)除了这些主要的教育学分支和方向之外,宾夕法尼亚大学还有一些其它的项目,不在此进行列举,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下哈佛大学的教育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中开设的教育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Ecation,Ed.M.)的专业有如下几个:Arts in Ecation(教育艺术)E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教育政策和管理)Higher Ecation(高等教育)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y(人类发展和心理学)International Ecation Policy(国际教育政策)Language and Literacy(语言和读写)Learning and Teaching(学习和教学)Mind, Brain, and Ecation(心、脑和教育)Preven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CAS in Counseling(风险预防技术/继续学习证书咨询)School Leadership(学校领导力)Special Studies(特殊学习)Teacher Ecation Program(教师教育)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ation(技术、创新和教育)从这两个学校的专业设置来看,有共通之处也有些许差别,推而广之,每个学校教育学的专业设置虽然不尽相同,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专业设置就相当丰富(详见教育学章节后附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专业分支清单),但是却有很大的相通之处,总体来说,从大的方面来分类,我们可以将教育学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大方面:1.教育类教育管理Ecation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高等教育管理Higher Ecation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课程设计Curriculum Study教育技术Ecational Technology(与CS交叉,有一些Computer Science下有这个方向, 但是对申请者的要求比较多, 需要有Computer Science的基础课)其它2.教师类文学TESOL (与linguistics语言学 交叉, 有很多在linguistics下, 叫做AppliedLinguistics)早教特殊教育其它3.人类发展 Human Development教育心理学Ecational Psychology(与心理学交叉)少儿心理学Children Study/ Children Psychology教育咨询 Ecation Consulting教育政策Ecational Policy【与MPP (Masterof Public Policy公共政策硕士)交叉, 很多学校在PublicPolicy下】国际教育发展International Ecation Development【例如上面的例子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就有类似专业(InternationalEc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IEDP) (M.S.Ed.)),除此之外纽约大学也有类似的专业】还有一些家庭服务等方面的方向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例如下面附上的哥伦比亚大学就开设了该方向:Family and Community Ecation)其它在这三个大类中,第一类教育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要做好一个教育家,首先要被教育,要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个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怎么将教育做到最好,教育我们怎么回馈社会,教育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无论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怎么做好教育上,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接受到教育后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并在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第二类教师类,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教师的,跟我们中国大部分师范类学校一样,培养各个年级和各个学科的老师。与中国的教育学专业有所区别的主要在于第三大类,即人类发展方向,在中国,学校里有教学大纲(可是美国没有,于是教师的自主性就非常强,老师的授课也可以完全跟着学生走);在中国,国家主导教育政策,所以无需我们再去学习教育政策类专业。所以在中国学生申请的时候,第一类(教育类)和第二类(教师类)的人就相对多,第三类中相对来说教育心理学和国际教育发展学的申请人数略多,教育心理学申请人数较多的原因在于一部分学习心理学的学生转入了申请教育心理学(因为心理学的申请难度较高)。教育学学位分类从学位的角度来说,教育学是学位开设较多的一个学科,仅次于商科类专业,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方向:1.NonProfessional Ecation (MA,MS, PhD: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博士)2.ProfessionalEcation(Med:教育学硕士)3.MidCareer Ecation (EdD教育学博士)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区别在于MEd一般是拿license(教师资格证)的;第三类是一个三年的专业博士学位【某种程度上很类似于MD(医学博士)和PharmD*(药学博士)专业的博士学位】,是给有了一定工作经历的人设置的学位,这类人毕业后更多是进入到大学中任职(比如做Dean、Director或校长等管理类职位),或者进入高中、初中、小学等,一般来说学校有开设类似于 Leadership或 Higher Ecation 专业的才会有EdD。*PharmD 某种意义上是本科学位,而非正常的研究生学位。与MD及ED有些许不同,请注意。教育学申请要求要求GRE*TOEFL:教育学对于语言的要求相对来说非常高,以TOEFL iBT为例,多数Top 100的学校的要求均在100分以上,这也是文科类专业普遍的一个现象。提供GPAPS/Essay:有些学校要求是Essay, 但大部分是要求提供PSWriting Sample(写作作品):申请教育学PhD的学生有很多都需要提供Writing Sample(通常10-20页),也有部分申请硕士的学生也需要提供,尤其是申请MED类型专业,有的需要写一篇散文(如Georgetown 的TESOL专业),证明申请者的文字能力,有的则是实打实的之前写过的论文。*有些学校教育管理是MBA下的分支,或者压根就开在商学院下,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需要学生提供GMAT成绩教育学就业众所周知,做教师是教育学专业的一条主要就业渠道,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这些一路陪伴我们的群体,就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的一条就业之路,除此之外,学习教育学当然并不是只能当教师,还有一些其它的职业,例如管理者(比如我们记忆中严厉的不苟言笑的中学校长和上了四年大学也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子的大学校长)、学校辅导员、学校的心理辅导师(中国目前较少)、课程导师及教育研究员等。这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现在我们可以从许多的渠道得知美国在削减教育预算,这对想要学教育学的学生可能暂时来说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然而从长期来说,在美国,教育学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即使就近来说,据统计,直到2018年,教师的职位空缺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不管是幼教、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这可能是因为很多教师马上就要退休了的缘故。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和学校都在提升教育质量,因此就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外语教师、数学和理科教师,以及一些双语教师。这是在美就业光明的一面,然而作为国际学生,我们的英语水平很难达到母语的程度,所以有志于在美国就业的学生,而且是有至于踏上讲台的学生,建议将自己的英语水平训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方能为自己在美就业赢得一席之地。对于无心在美就业者,学习教育学拿到硕士学位归国就业在目前看来,可以选择的就业领域包括教师、管理者、辅导员等。教师通常可以教授的阶段为K12阶段,如果志向在于进入大学当教师,那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是有必要的,因为现实的情况多数大学在招聘教师时的起始门槛就是博士学位;另外还有许多教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选择了企业,例如一些培训机构做教师或管理者。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我们的教育学院基本上还以老师的教育为主,其他两大方向的发展还处于基础的起步阶段。在这个起步阶段里,会有很多机会。比如说,随着我国高考应届的考生渐渐减少,我们的教育咨询行业就会越来越发达。学生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咨询。在2012年的高考季里,已经出现了高考志愿规划的服务,服务价格从5000到2万不等。可以预见到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这样的服务,这样的服务其实已经涉及到了教育这个大分支了(counseling)。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也需要做真正品德教育,这里就涉及到人类发展了。

逃乎丹穴

17岁前没上过学,28岁成为剑桥博士,教育让塔拉摆脱原生桎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经出版,便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榜首。超越米歇尔《成为》,被Goodreads读者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同时又是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这是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当这部作品畅销全美时,作者塔拉的传奇人生也成为大家的焦点。这个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试大学,最终拿下剑桥博士学位的瘦弱女子,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人生逆袭的故事。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她通过接受教育,摆脱原生家庭病态的羁绊,实现自我的一些启示。01、原生家庭对塔拉的桎梏1986出生在爱达荷州的塔拉,和家人住在那座父亲称之为“印第安公主”的巴克峰的山脚下。父亲是虔诚的摩门教徒,相信末日终会到来,并乐此不疲地为那一天囤积物资,为末日生存做准备。他们会在夏天做大量的桃子罐头,在农场各处安放的太阳能电池板,储备对抗联邦政府军的枪支弹药。父亲严守教规,并把它作为家教准则,他在家里有强大的权力和意志,他的决定影响了孩子们的人生走向。父亲坚持对教义忠诚,坚持他认为的不上学、不就医的真理。塔拉有一个姐姐和五个哥哥,其中最大的三个个哥哥,托尼、肖恩和泰勒,曾接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可是父亲认为,联邦政府在利用学校给孩子们洗脑,引导孩子们远离上帝,于是就不再让他们上学。家里的七个孩子只有三个有出生证明,当为他们办理出生证时,塔拉的出生日期都不确定。一家人旅行归途发生严重的车祸,父亲仍然拒绝送医,认为生死掌握在上帝手中。所以,母亲车祸后留下了后遗症,浣熊眼和偏头痛。塔拉的母亲,是个草药师,她对丈夫言听计从,可有时又充当着孩子和丈夫之间的调节剂。她会听从丈夫的话去学习做自己害怕的助产士,这样,等到末日来临时,就可以为孙子孙女的出生接生了。她照料大家的健康,接管孩子们的教育,她理想地认为把他们留在家里,是为了让他们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好的教育。父亲在母亲修剪整齐的草坪边,造了一座废料场,靠拆解废品来维持家庭日常开支。所以,孩子们到了年龄都会被赶到废料场工作,这个工作非常危险,时常会有人受伤。二哥肖恩的女友艾玛和父亲的一名工人罗伯特,就曾经在这里断送过手指。在废料场工作时,塔拉的小腿被长钉刺穿,留下一道大口子,父亲只是让她去找母亲去止血。塔拉十一岁那年,哥哥卢克操纵割锯时,火星点着了他被汽油湿透的裤子,他腿上的皮肤被烧得所剩无几。可父亲还是决定让他留在家里接受母亲的草药治疗,因为他认为,卢克要是被送去医院,会因为感染而死掉。家里的孩子时常会发生混战,以此来确定家庭地位,其中肖恩就像极了控制欲极强的父亲。在大多数时间里,他对塔拉和姐姐奥黛丽很好,可他的情绪变幻无常,一旦情绪失控,就会对她们施以暴力。他曾经因塔拉的一个恶作剧,就抓住塔拉的头发把她拖到卫生间,还把她的头按到马桶里逼着她道歉。他会很快道歉,但很快就会再次实施暴行。塔拉只是化妆以及与查尔斯搭话,就被肖恩抓着脖子摇晃,并伴随着“贱人”“妓女”“荡妇”之类的谩骂。直到泰勒的出现解救了她,塔拉越来越想要离开了。02、选择离开,像飞鸟飞往自己的山其实,塔拉有过可以离开的机会,奶奶曾经要带她离开去上学,可那时年幼的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背叛父亲。这次,从肖恩手里解救了他的泰勒,再次提起来这个话题。“是时候离开了,塔拉,”泰勒说,“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泰勒是兄弟中最格格不入的一个,他有些口吃,喜静,爱音乐和读书。他会用自己的所有积蓄买数学书,没钱时他会去找数学老师要一本微积分,即使在父亲逼着他们干活的时候,他也总能找到时间看书学习。所以,泰勒在不堪父亲重压的时候,才有勇气离开这个家,这座山,去过他向往的大学生活。泰勒离开,让塔拉对上学有了期待,可当时,她的父亲人手不足,她成为废料场的重要劳动力,而且她也没有走出这座山的资本。终于,塔拉靠打工积攒了一些钱,在泰勒鼓励下,她开始为报考能接受家庭教育孩子的杨百翰大学做准备。在此之前,她甚至都不会涂答题卡,而且,父亲也一直在阻挠她,安排她繁重危险的工作,要她为一些小东西付费,后来甚至要她付房租。而这时的塔拉,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让她有了承担执拗父亲怒火的勇气。母亲的教育,让塔拉拥有出众的阅读能力,在数学、英语、科学、阅读四门考试中,她只对阅读有足够把握。她买来书本自学,恶补数学、科学,经历两次考试才合格,终于收到那张录取通知书。她将离开这座桎梏着她的山,像只飞鸟飞往自己的山。03、新的考验,也是新的际遇进入大学,塔拉的面临无数新的考验。没有出过大山的塔拉,思想守旧而保守,她会为室友的吊带背心,露膝短裙而紧张,也会上错公交车,还会找不到教室。没有上过学的塔拉很难融入进大学生活,她误以为二战时被“大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只是五六人惨遭杀害的规模,她把罗莎·帕克斯拒绝给白人让座,理解成了她“偷了座位”。她的提问被大家认为在开不合时宜的玩笑,她也开始从学到的知识里为自己的无知感到震惊。接受了教育后,塔拉对父亲的话产生了质疑,她发现,女孩穿着暴露是很正常的事,吃止痛药也并不会被毒素污染身体,她开始接受上完厕所用香皂洗手……塔拉通过接受教育,开始重新认识世界,而父母却变得更激进,他们之间关系的维系越来越困难。塔拉一度无力支付大学费用,即使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也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账单,和治疗牙痛的费用。教会的主教要为她申请助学金,塔拉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因为父亲说过:“助学金是政府、异教徒用来收买学生的。”直到几个月后她实在走投无路,才申请了助学金,那笔曾经被父亲认为是用来控制她的钱,让她平生第一次信守了再也不会为父亲工作的承诺。也正是这笔助学金的申请,让塔拉开始放弃她的家乡,她的父亲。额外的金钱,让她有了更多选择,她放弃了原来选择的音乐,转而选择了犹太历史、地理和比较政治学。她尝试摆脱父亲的意愿,过正常人的生活,重新开始试试别的活法。她参加了剑桥大学的留学项目,她的历史学论文被剑桥的斯坦伯格教授认可,她不可思议的经历让教授想到萧伯纳的《卖花女》。也是斯坦伯格还说推荐他申请盖茨剑桥奖学金,从此,塔拉开始了攻读剑桥大学硕士、博士的历程。2014年,年仅二十八岁的塔拉取得了剑桥历史博士学位。04、摆脱桎梏,实现全新的自我塔拉在剑桥学习时,也会节日期间回到巴克峰下的家里,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薄弱。她跟父母提起肖恩曾经对待她和姐姐的暴行,希望能对肖恩进行某种形式的干预,而不是让他有一天会进监狱。如同以往她暗示肖恩有暴力倾向,是个控制狂一样,父亲很愤怒,母亲则是躲避这个话题。他们指责她在撒谎,并喊来肖恩对质,刚杀了他儿子的宠物狗迭戈,肖恩就拿着那把的带血尖刀,过来威胁她。塔拉逃回剑桥,可还是收到了肖恩的邮件和电话带来的死亡威胁,父亲则告诉所有人她在撒谎,姐姐成了他的证人。肖恩与她断绝关系,父母希望用宗教力量感化她,姐姐写信要她远离自己的家庭,她与家人渐行渐远。对待这些不管是威胁也好,感化也好,塔拉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想拥有的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你可以爱一些人,但还是可以跟他们说再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出版畅销,塔拉也因此获得数不清的声望和荣誉,但这些都没有让她和父母的关系有所缓和。不过,塔拉也打开了另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做一个改头换面的自己,一个全新的自我。她在书的结尾写到: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通过接受教育,塔拉有了对抗父亲权威的勇气,也有了摆脱了病态的原生家庭的际遇。她科学客观地重新观察这个世界,不再任由他人摆布,实现真正的自我。她逃离了父亲的那座大山,更打碎了自己原先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用知识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就像飞鸟飞往自己的山,塔拉也找到了那座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觉照

剑桥大学博士,为什么会如此变态?

一则报道,引人注意:“剑桥大学博士骗女孩发裸体照 还在父母家装摄像头。” 继续看内容介绍:身为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伯明翰大学现任讲师,29岁的马修·福尔德表面上无疑是众人心目中的人生赢家。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到马修.福尔德的社会职位,这都是人们社会发展中追求的目标,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究其学历来讲,他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也不得不让人们佩服。他的高智商和表面光环,使得从开启调查到将他绳之以法,是耗时长达4年的全球追捕行动,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恋童癖追捕行动。 有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很少数社会成功人士,是常人只能当榜样的人。可这样的人却在干着不为人知的“变态”事情,把人性的恶在“成功”的保护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这位剑桥大学博士在人们眼中的样子:马修·福尔德是一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年仅29岁的他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他的人生就如教科书般一样完美,出生富裕家庭,从小就不愁吃穿。与其他英国富裕家庭的小孩一样,从私立学校考到了最顶尖学府剑桥大学,随后一路深造,并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在伯明翰大学任职,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科研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福尔德并不是刻板的书呆子,或是邋遢的科学怪人。他善于交际,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还有一个深爱他的女友。从他的社交网页中可以看出,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恐龙、烘焙、乒乓球和3d打印。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位智商高的学生,家庭富裕不愁吃不愁穿,教师家长都不用操心其学习,在同学中还挺有人缘的学生,甚至还常常成为别人眼中的学习榜样,连他的父亲都没能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是变态狂,制造如此恶劣低俗的罪行。这用经济、教育等因素怎么解释都觉得解释不通,所以就尝试着从心理学以及他的个性方面浅析一下。 弗洛伊德认为,生命的源动力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代表着爱与建设的力量,是成长的源动力,也称为“力必多”;死的本能代表着恨与破坏,是毁灭的动力,也称为“达那多斯”。这些本能是天生的,不是只有一种本能,也是无意识的。本能是人行动的动力,但在社会化环境中,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标准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标准的,需要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鉴别与遵守。对于智商高的人而言,社会行为标准掌握起来容易却能够自律能够遵守,这些人在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给人容易接近的好感,又有才学,说话又有智慧,他们成长中常人遇到的困惑或烦恼用智商就能解释清楚,反而不会成为他们的挫折。但他们困惑烦恼因大多数情况可能不被人理解,就会采用这样本能性的毁灭方式来制造各类麻烦,既满足了能量释放渠道,又把自己智商用得具有新奇感。他们不怕事大,不怕使用智商,事越大,智商的用处就越大,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福尔德变换70多个身份来掩饰自己的变态行为,他的恐吓手段和大多数人的恐吓手段没什么两样,但他们在隐藏自己身份中智商超高,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就是:他为什么针对青少年?而不敢针对成人?可能在他的生活中,成人对他是有威胁的,或许他曾经受到过成人的恐吓,成人的权威感会让他针对弱小来欺负,这个就很有社会影响的意味了。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他的年龄,他现年29岁,而有8年的犯罪历史,也就是在他的青年期就开始了变态行为,与青年期的荷尔蒙影响或许分不开,8年的犯罪让他成瘾,即使智商再高,他也是一个人的智商,终究抵不过FBI和NCA这群人的智商,无论怎样隐藏,终究留下痕迹,被擒拿归案。 之所以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是想告诉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的人披着亲和成功的光环,也只是停留在社会交往层面即可,不可轻易接近。越容易接近的人有可能隐藏着某种欲望的满足。家长们也常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聊私人信息,仅限于社会工作关系的信息而已,如果你需要情感慰藉,找专业人员或者喜欢的艺术方式体育方式进行。对于智商高的孩子而言,学会从心灵上理解和关心他们,疏导好他们的一些认知偏差,不要用权威压制他们,他们的人生可能不会这样跑偏,当然智商的确是和大脑有关。学会保护自己不成为变态者的恐吓对象,就象这名16岁少女在被要求提供裸照并给她1600英镑马上就觉得不对劲,揭穿他的伪装一样给NCA人员提供更多的线索,终究让福尔德得到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