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图)没礼貌

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设计、产业孵化、研发创新为核心,吸引相关文科创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创意研发、人才培训、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区,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丰富,依据园区物业载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其中“利旧型”基于其内部产业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办公主导型、艺术集聚型、商业体验型和院校联合型四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化创意产业分布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9》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加以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地区彼此关联,协作与竞争并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是旧厂房改造,大量旧厂房结合其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纷纷发展起来。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则聚集了一批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这些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某一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园区。上述区域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迅速崛起,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完善,不断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1)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完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业服务费外,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园区服务内涵,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决定园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2)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发展,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效运行、放眼于不同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协同的智慧园区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对园区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检测、分析、集成和智慧响应等方式全面集成运用园区内外资源,能够增强园区之间信息交流,整合园区资源信息,促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3)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内外协同发展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发展规划,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德必佛罗伦萨WE“和德必硅谷WE”都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园区探讨在海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也将不断出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人见其歧

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

1.1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情况2020年2月14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振文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结构不断优化。一、文化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文化投资运营由上年下降0.2%转为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由上年下降1.9%转为增长6.5%。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占比为2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的营业收入增速超过30%。三、文化服务业增速最快2019年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2.4%,分别比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快9.2和8.0个百分点;占比为40.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四、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201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4%和11.8%,分别比东部地区快2.3和5.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7%和9.7%,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1.2个百分点。1.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200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超过100个,自此数量开始猛增,到2013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稳定发展期,2014-2018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保持在2500个左右,其中,2018年数量达到2599个,说明全国各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并大力建设,在短时间内形成集群效应和竞争优势。图表39 2005-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数据来源:文化委1.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区域集群发展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在各地均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陕西、云南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图表41 中国六大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显示:从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六大区域板块。图表4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六大区域板块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坏潘妮

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设计、产业孵化、研发创新为核心,吸引相关文科创企业在区域内集聚,逐步形成了集科技创新、创意研发、人才培训、展览交易、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性的多元化社区,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丰富,依据园区物业载体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利旧型”和“新建型”两大类,其中“利旧型”基于其内部产业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办公主导型、艺术集聚型、商业体验型和院校联合型四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化创意产业分布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在内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9》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上海为核心,加以辐射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地区彼此关联,协作与竞争并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是旧厂房改造,大量旧厂房结合其区域特点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升级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根据上海市文创办统计,2018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符合市级标准的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分布在15个区,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两万多家,包括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企业及时尚、设计等新兴领域企业。随着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海周边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苏州、南京、杭州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纷纷发展起来。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则聚集了一批以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北京、天津、大连等区域为核心,这些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呈规模化发展,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成为某一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性园区。上述区域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最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文艺动漫、时装设计等为主。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主要以广州、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广州和深圳成为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深圳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据深圳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经济支柱产业,在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区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和以武汉、长沙为代表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迅速崛起,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区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两者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入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发展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内涵也不断拓展完善,不断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1)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完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和运营模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除收取租金和配套物业服务费外,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拓展园区服务内涵,为园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决定园区有效运行与发展的关键。(2)向智慧型园区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创新与发展,着眼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高效运行、放眼于不同产业园之间的合作协同的智慧园区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对园区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检测、分析、集成和智慧响应等方式全面集成运用园区内外资源,能够增强园区之间信息交流,整合园区资源信息,促进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现智慧化,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3)由国内区域集聚向国内外协同发展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设发展规划,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共享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一些文化企业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例如德必佛罗伦萨WE"和德必硅谷WE"都是国内企业到海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园区探讨在海外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合作园区也将不断出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良性互动。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三玄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将向产业集聚化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将向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融合多元化和治理现代化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速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向产业集聚化、园区开放化、融合多元化和治理现代化等方向发展。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下一步的重要趋向。文创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面临的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走向判断以及路径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1、根基不扎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更得益于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虽然搭上了政策红利的便车,但是因自身根基不扎实而难以在这个领域立稳脚跟。例如部分入园企业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文化企业不懂文化、创意企业不做创意和科技企业不搞科技的现象;或是单纯售卖概念,没有扎实的产业支撑和稳健的融资渠道。2、布局不均衡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地理空间上分布还不均衡,产业发展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较少出现在地级及以下城市。3、创新不足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新不足,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较弱。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现代经营理念的缺失,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健全,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开发的文创精品少,创新驱动力有待增强。加之各自为政,搞区域藩篱或区域壁垒,相对封闭。4、融合不深入目前,不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融合还不深入,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文创产业园区融合不深入的五大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水平具有新空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复工复产考量了地方施政智慧、治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急响应体系、危机管理、决策方式及现代企业治理等方面的一次“大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变革创新,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798艺术区(来源网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与融合发展具有新效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态更丰富。一批文化产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与此同时,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增长之势。文化创意产业优胜劣汰更明显。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剧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整合、资本流动和人才集聚,竞争解放了生产力,让文化创意产业优胜劣汰更明显。文化创业产业园区(来源网络)“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走向判断产业集聚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包括企业集聚、项目集聚和要素集聚等。“十四五”时期,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虹吸效应将更加突出。园区开放化“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放化将是重要趋势。园区开放化构筑了新的开放高地,也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融合多元化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内生驱动力。“十四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呈现多元化融合、多元化发展趋势。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来源网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集中调研,开展评估科学研判全国经济形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精准谋划未来,高起点、全方位和多层次构建各地文化创意产业战略体系。战略规划,未雨绸缪一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战略体系;二是编制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规划;三是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融合发展,示范引领一是重点项目示范。突出规划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制度优势,编制相关发展规划;要主动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策划一批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二是区域合作引领。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打破区域藩篱,加强结对共建和融合协同创新,做到抱团取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申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第五个

创意产业园区的“设计思维与目标”

作者:韩居峰创意产业园区的设计是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内容包括了对城市建筑历史、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时尚生活的综合平衡;园区规划与建筑景观设计都是对城市的升级与更新设计。北京市“尚八创意产业园区”在城市更新设计中一直在探索与研究。北京尚八产业园设计北京尚八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区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目标,都应该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设计思维:1.人的个体行为需求;2.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需求;3.人与建筑的关系;4.人与环境的关系;因为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以上四个设计目标,综合概括:“创意园区设计”就是规划与设计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包括不同种类:工作、家居、学习、度假、商务等等都可以归为人的生活表现方式。因此,设计的四个思维逻辑关系与目标,最终解决了创意产业园区内人的生活方式问题。韩居峰先生设计草图尚八创意产业园设计尚八创意产业园设计创意产业园的规划与设计在解决人的生活方式问题的同时,其“文化性”是另外一个关键问题,设计的文化属性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视的问题,往往设计过程中,“文化”被“商业利益”所侵蚀。人们的眼光变得越来越短小。创意产业园设计的“文化与艺术”含量是产业园区价值的关键,这里涉及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创意产业园区必须是“活态”的“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综合体。只有这种活态综合体成功存在,才有商业价值。产业园设计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思维本身就存在几个层面,第一层面思维解决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问题。第二层面解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第一个层面是方法论与逻辑关系。第二个层面是技术与艺术创新思维。因此,只有把第一个层面的事情搞明白了,我们设计师才能更好的处理技术与审美的问题。设计视觉创意,不能解决设计的全部问题,“设计”不是画图与创意,“设计”是一个统筹的创意过程,这里的关键是“统筹”,是设计思维的逻辑关系。创意产业园设计的思维关键是“平衡”的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创意产业园的“活态艺术与生活方式”是创意产业园的核心价值。韩居峰北京侨信装饰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创意总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

第三极

2020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集群化趋势明显「组图」

伴随“文化强国”战略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性、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并提到了战略性高度。我国自2011年正式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增长。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成了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2012-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测算,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1449亿元,占GDP比重的4.18%。文化创意产业强劲的势头,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北京市为例,自2006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14年间,北京市的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从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位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1月至5月,北京市文创产业收入为4502.3亿元,受疫情影响,与同期相比出现短暂下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伴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客流量的逐步恢复,北京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 强势梯队省份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各省份被自动分为“强势、普通、弱势”三个梯队。其中大部分省份位于普通或者弱势梯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程度仍不高,处于要素投入大、价值产出小的不均衡状态。在“强势”梯队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分列全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分的前五位,山东、福建、湖南、四川、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紧跟北上广等地分列六到十位,河南、安徽、天津、河北等省市或将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股。中国人民大学 图表3:2019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聚类分析 从综合指数来看,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依旧处在第一的位置;浙江在文化产业生产力和驱动力方面表现均衡,排名第二。东部地区最发达 区域间差距不断缩小从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2010-2019年十年来,差距在不断缩小。从2010、2018东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对比可以看出,驱动力指数的差距缩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2010-2019年十年里,中西部地区的湖南和四川多次进入全国前十。原因在于湖南在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卡通动漫等领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文化湘军,而四川则充分发挥了重点文化产业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影视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和印刷复制产业,重点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形成了“5+2”的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六大集群各有特色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地均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环渤海和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极。此外,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陕西、云南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已初步形成了六大集群,并且各具特色,具体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梦哭泣者

产业前瞻|国内外经典产业园案例,及其成功关键因素解读!

作为园区工作者,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园区,读懂园区。今天我们给大家科普一下:产业园区的分类;园区发展中常遇的困局;以及经典案例中的成功园区都是如何破局的。图片来源:google.com本篇想让产业园工作者了解——产业园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以此借鉴。重点内容包括:1、产业园的基本概念,和大致分类;2、产业园项目全流程,及发展困局;3、国内外经典产业园案例,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解读。(全文较长,满满干货,建议先收藏后阅读。)01宏大概念下的聚焦分类“产业园”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一般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这种特殊区位环境已经由1978年1.0的结构单一产业园区,跨越过了1990年2.0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和2001年3.0的综合型产业园,发展为2011年至今的4.0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园区。从1979年蛇口工业区打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第一炮,我国工业园到产业地产已经走过了40多年。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的特点是:能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不同的角度,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根据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产业园区的常见类型有: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物流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等。图片来源:蒜泥科技02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困局要想成功,先得避坑。在一个产业园项目的全流程里,往往涉及到:产业地产开发、产业规划和定位、产业招商和运营等一系列复杂而又庞大的环节。图片来源:蒜泥科技由于流程过于复杂和庞大,从定位、规划、执行、落地各个环节把控不易,所以稍一疏漏就会出现“有企业、没产业”,或者“有产业集聚,但产业与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甚至没有关联度”,使区域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概括起来,国内产业园发展的困局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产业定位不清园区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就怕园区化仅仅是解决了产业集中或集聚的问题。比如,许多园区盲目发展,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业园区主导产业种类太多,范围太广,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不利于资源的集中配置,所以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淡化,不能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2、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国内成功的产业园区,无一例外都有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正面案例比如,上海张江科技园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又集中在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园区内芯片设计公司、硅片制造公司、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以及相关的配套和设备供应公司,使园区能够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就是说,成功的产业园区,要求区域内各个企业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要非常强。产业园需要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促使园区内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只有这样,园区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3、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许多产业园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集群比例太低,比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化工业产业。具体来说,宏观上园区引入的企业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足;微观上园区本身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原创性差,导致产业结构总体层次、水平低,缺乏竞争力。4、产业配套、外围服务业薄弱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产业园要发展产业集群,注重核心产业本身。与此同时,还要关注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甚至娱乐、生活等外围服务业的发展。比如,4.0产业园区在空间规划上,相比3.0代产业园区,除了厂房、办公楼、商务酒店等产业及商务需求的建筑以外之外,商业、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的产业载体共生出现,在功能和服务上都能够更加契合当前产业园区需求,对于企业发展和人才吸引都有更大帮助。4.0产城融合的产业园更注重园区“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努力打造汇聚住宅区、商业街、办公楼、休闲区、娱乐于一体的,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具有活力、多元化的创新生态综合体。这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也是必然的未来。图片来源:google.com03国内外经典产业园案例及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国内外有哪些经典产业园案例,可以拿来让产业园工作者借鉴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呢?我们举例说明。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首尔数字媒体城“DMC”]图片来源:google.com项目简介首尔数字媒体城总建面56万平米,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成功关键因素市政府的开发、推广,以及首都的区位优势促使媒体城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资源,成为其成功运营的最关键因素。慎重的开发:1997年规划到2002年开始建设经历5年,2010完工共经历13年;具有前瞻性的定位:产业园锁定数字媒体产业(IT、数字),是城市乃至国家的主导产业;拥有强大的产业技术人员:2001年韩国拥有4000万高级技术人员,且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的大力投资和支持;优越的区位条件:位于首都,离机场10分钟。[东京杉并动画产业中心]图片来源:google.com项目简介东京杉并动画产业中心:动漫产业积聚地,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制作、宣传与销售网络,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东京杉并区位于东京西郊,以文化博物馆为核心,聚集日本17%的动漫产业。中心的主要设施:成功关键因素政府在规划、展览、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加速了杉并动画产业中心的成型。图片来源:.com[澳洲昆士兰文化创意产业园“CIP”]图片来源:google.com昆士兰创意产业社区:全球第一个以“创意社区”理念打造的新都市主义社区经过7年多的建设,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成功关键因素在CIP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群聚理论起了主导作用,不断向主要的投资者(包括政府和租户)推销园区理念和价值。创意产业园的形成与成功是在昆兰省三大议事日程“教育振兴、城市改造和政府‘智慧之州”规划”相融合和聚集的大背景下实现的。CIP是澳大利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国内经典产业园案例【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图片来源:google.com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作为上海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基地之一。整个基地以低密度产业聚集区为主,成为动漫、网游、影视后期制作及设计类创意产业滋生的土壤。成功关键因素园区内构建技术性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和产业链的形成。浦东新区政府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张江文化科技创业产业基地的快速成长。2005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上海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文化科技创意企业(机构)认定办法(试行)》和《浦东新区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专门为基地解决各类问题。小结: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正在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产项目模式,产业园区在推动企业加速孵化、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产业园区项目看起来很美,园区运营看起来很风光,但想要一个园区项目真正成功,必须艰难地跨过几道坎:观念(即定位)、资金、人才、选址、拿地、招商、政府关系、社会资源。而聚焦在园区运营上,要求运营工作人员必须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商会、金融机构、建筑企业、设计单位、媒体、研究机构以及其它合作竞争性园区保持互动和活跃,才能有利于招商、有利于建设、有利于融资、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园区品牌和社会形象。>>>想获取更多产业园经典案例,请持续关注!后续将持续更新清华科技园、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产业园区的规划和运营案例详解。

帝曰

鄂尔多斯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案例

园区介绍鄂尔多斯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地处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东胜新城区,园区主要设有两大功能区,即职业教育功能区:位于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承担着职业教育发展、科研机构和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及培训等职能;文化创意、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区:位于鄂尔多斯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16.8万平米,承担着文化创意、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功能。目标定位园区以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西部地区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引领和交汇的枢纽为发展目标,有效融入和辐射呼包鄂榆城市群,推动实现“文化+”、“教育+”、“创意+”与“双创”的互动融合,加速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创新城市战略的稳步实施,最终构建面向国际、特色鲜明、产业高端、功能复合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主要项目园区面向区内外乃至全世界招引以下类型的项目进行孵化:民族文化及现代艺术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高品质羊绒产品设计开发;各类平面、品牌、广告、形象等设计开发;旅游节庆产品设计开发;演艺及相关衍生产品、各类活动会展策划与执行;影视歌曲作品创作及后期制作、非遗类项目传承与创新;互联网+及科技创新类项目;电子商务及各类新型商务业态项目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非不应我

林刚调研指导“如意文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建设工作

7月28日上午,云岩区委书记林刚到“如意文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调研,研究园区建设工作。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杜凌云陪同。林刚实地察看了产业园区当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并现场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关于规划设计、业态布局、功能分区、建设进度等情况汇报。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项目实施主体云鼎汇公司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当前园区的规划设计、施工情况、招商进度、运营计划等工作。参会人员围绕园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建言献策。林刚指出,打造好“如意文园”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对建设人文云岩,提升云岩文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区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要抓住契机,抓重点,补短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确保项目早日见成效。林刚要求,要坚持全区一盘棋,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要按照“奋战90天·问题大攻坚”安排部署,组建工作专班,加强统筹调度,全区合力攻坚,全力以赴促成项目建成;要加快进度,抓紧启动实施管网、水电气工程,建好基础设施;要做好顶层设计,提前谋划好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要注重周边交通规划设计及环境美化,全力将“如意文园”打造为高品质的文创产业园区。如意文园位是贵州省“十三五”时期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在承袭贵阳卷烟厂(老厂区)工业遗存及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将围绕“动态活力,静态体验”等区域,布局“科创 文创”产业基础,提供文化、教育、科技、办公、休闲、餐饮、精品酒店等完整的产业及配套服务。区委办、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区规划分局局长、区自然资源局、区工信局局长、区国控集团负责人参加调研及座谈。(程小畅 李加兵)

爆火线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急不来的马桥AI“试验田”

【编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马桥AI创新区调研时间:2020年8月28日8月28日,调研组走访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从市区向西驱车约一个小时,在闵行和松江紧邻之处,进入马桥镇的地界,满眼绿植,路边不时出现国际学校和大片别墅,知名的旗忠网球中心也坐落于此。马桥是上海的网球重镇,有小温布尔登之称,这里举办过四届网球大师杯和十一届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现在的马桥有了更响亮的名号——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市场与愿景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AI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GDP带来14%的增长空间,形成约15.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将其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次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并发表讲话。2019年8月2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致辞时指出,上海将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发力,让一切人工智能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鼓励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力争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上海市政府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创建试验区是上海市能级较高的决策,上海市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文件《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沪府办发【2019】19号)(以下简称“《建设方案》”),2020年5月7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工作小组办公室揭牌成立。闵行区上一次享受这种待遇还是闵行紫竹科学园区的设立。人工智能是我们时代最前沿的技术,将来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即便业内专家们也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技术成熟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为如此前沿的技术设立实体产业园,既需要着眼长远的勇气,也要有和时间做朋友的耐力,这意味着,园区操盘手抱定了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试验区的“十四五”规划几乎就是试验区的路线图,它的目标是建设全球人工智能未来城区的示范样板,到2025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一,原有传统产业转型,为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通过动迁和土地收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展示、研发孵化、智能制造空间载体,新建载体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800万元/亩。二,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引进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50家,培育8-1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培育100家中小型创新企业,建成5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工业智联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单位用地税收产出150万元/亩。三,使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设人工智能新城。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形成3个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世界领先的智慧城区样板。发展人工智能契合前述普华永道报告中的一个判断:人工智能创造的巨大商机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和新的运营模式来巩固。这段话说白了,就是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这个运营和巩固的载体就是马桥。为什么是马桥根据规划,试验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等级高、体系全,需要能够容纳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载体,这个载体天然地对所在区域的制造业基础、土地储备提出较高要求。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市区内已鲜有成片的、能够进行大面积整体开发的区域,市区空间也难以构建体系健全、功能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而马桥拥有上海为数不多的连片工业用地。试验区位于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形布局,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现已成为上海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试验区面积约15.7平方公理,南部产业创新发展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将通过高标准项目准入和存量资源转型,孵化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承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北部应用综合实践区规划面积4.9平方千米,是AI场景应用高地,完美结合“应用、研发、制造”三大支点,为创新试验区中复合型产业、居住、生活、体验等功能提供了必要空间。发展产业是重头戏,试验区本身有相当深厚的产业积淀,由于其位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毗邻上海交大、华师大、闵行开发区、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马桥区域内汇集了上海航天、上海电气、中国船舶、中航工业等众多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所以试验区的招商计划引入优秀企业,再辅以试验区内传统制造企业的智慧化转型。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闵行区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备支撑试验区的产业基础,已聚集超140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服务、生物识别等基础领域已有10余家,机器学习、视频/图像/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领域已有近20家。试验区的“十四五”规划中的第一步,目前用主要精力用来推动的部分,是推动和集聚两大主导产业:先行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和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目前重点项目是确保达闼科技、紫光云、福洛德、科大讯飞等重大产业项目早日“落地生根”。同时围绕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深度招商,到2022年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202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2030年形成千亿产业规模。达闼科技是试验区内重点引进的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创立于2015年,侧重于云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医疗、教育、地产、零售、智慧城市等行业提供云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安全云网产品和服务。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3月31日开工,一期面积243亩,计容面积32.4万方,投资35.6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百亿产值。云计算做为另一个核心产业,试验区内代表项目包括紫光上海芯云中心、上海电气IDC项目。其中紫光上海芯云中心占地约100亩,总投资50亿元,重点打造以云计算为核心,AI产业基地为载体和芯片设计产业互联网为平台的区域主导产业引领性项目。上海电气集团IDC项目由数据港公司负责运行,主要是定制化数据中心,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客户及云计算巨头提供重点服务。年内,福洛德项目已获得加拿大KTR在中国的传动技术独家授权,填补双态逻辑变速器国产空白,未来年产值约25亿元;鑫创科技项目总投资20亿元,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与爱尔兰国家数字研究中心搭建上海智能健康创新中心;联东U谷项目总投资9亿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载体;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占地61亩,总投资5亿元,打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生态链。规划中的第二步是推动城市建设。试验区地处马桥镇,是闵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段之一。因此,试验区在建设之初就计划“环境立区”、“生态立区”。在土地规划调整方面,传统制造业转型,主要是推动部分国企搬迁,为试验区载体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应用综合实践区拟出让土地面积约84公顷,产业创新发展区未来可利用增量空间约84.5公顷。最后一点,也是试验区的一大亮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应用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将马桥诸多高端社区建设为智慧新城是试验区的重头戏。通过智能产业发展,以及对人工智能文化的提炼和衍生,从智能制造转向人工智能的文化体验、智能场景应用等方向延伸产业链进产业园区、文化街区和创意社区三区合一,构建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生态。其实早在2018年5月22日,闵行区与北京联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马桥镇人工智能未来小镇的规划,就有在产业基础上发展智慧新城的意图。这种产业和智慧新城并举的意图从试验区的地块划分看得更为清晰,试验区被一分为二,一半是产业创新发展区,包括马桥产业园、闵开发西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半为应用综合实践区,包括养云安缦、联仲商办,周边有旗忠高尔夫球场、旗忠网球中心、上海绿城玫瑰园、中房森林别墅、长岛森林别墅等。应用综合实践区将为产业区入驻的企业提供实用场景的支撑,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服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公司CFO周彧超表示,高仙之所以入驻试验区,这个智慧新城起了重要作用。周彧超表示,高仙机器人已经参与了智慧小镇的初期规划,智慧小镇的建设最好从白纸开始,尤其车路协同、路网规划、智慧楼宇的设计等。2020年试验区要启动占地1200亩的中心绿地公园、10条市政道路和40万平方米综合配套项目建设。急不来的试验田不管试验区着眼多么长远,作为一个公司化运营的试验区,追求产值和税收是绕不开的任务。目前园区内规模企业是发那科、ABB等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欧美企业,国内企业基本聚焦于服务机器人,几乎都在培育期。工业机器人对于硬件技术和控制软件有较高要求,服务机器则更倚重与应用场景的数据。达闼科技副总裁、闵闼智能总经理孔兵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和服务机器人企业擅长的领域不同,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机器人运行的精度、速度以及对工艺的理解与软件的应用有深厚的积累。但工业机器人企业对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并不熟悉。不过二者在各自的市场都有巨大需求。周彧超表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外企具有巨大优势,由于精密基础零部件与机加工技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国内企业很难追赶。不过相对于近乎传统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来说,更为灵活的国内企业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具有更强的爆发力。周彧超分析道,人工智能具有20年前的互联网、10年前的智能手机这种颠覆力,但是这些年由于5G网络没有普及,机器的视听功能尚未具备,相关硬件零件太贵,如传感器,激光雷达这些核心零部件单价高达四五万元,使得很多应用都没法实现。以全场景移动技术为例,早在2008年已经有重磅论文公开发表,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个技术,自编软件配备小型激光头,做出简单的移动机器人应用,但限于软硬件的成本等因素,一直无法规模化商业应用。随着核心部件单价降到目前三四千元,应用数据、图像识别与语音分析技术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经达到或跨过量产化的门槛,服务机器人将最先在清洁与物流配送板块崛起。以高仙机器人为例,该公司从2013年进入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前五年做技术和数据积累。2017年营收2000万元,2018年营收5000万元,2019年营收1.5亿元,2020年预计营收3亿元。目前服务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也很快,据孔兵介绍,达闼的拳头产品柔性关节器集成了电机、减速机、驱动、检测器等。一般工业机器人的只需要几个自由度。而这个产品已用在达闼的ginger XR1 人形机器人上,它的自由度达到了34个,可以自由控制手指关节,也可以用在机器狗、无人驾驶等方面。不过,试验区作为新开发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区建设方面自然会面临不少难题。在空间上,试验区距离市区较远,目前各种配套还在建设中,尤其还未通地铁。在引入高端人才和头部企业时,面临兄弟园区的竞争,加之创新试验区内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人工智能企业占比偏低,与张江、临港、徐汇等区域相比,在高新产业支撑、高端人才储备、科创资源积淀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由于上述原因,试验区与国内人工智能某头部工作室失之交臂。此外试验区地块涉及马桥建设、马桥镇、莘庄工业区、闵开发、江川路街道等多个主体,试验区要花费很大精力在各单位之间协同与沟通。不过好在人工智能是朝阳产业,孔兵称,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如商场、政府机关、写字楼、餐厅、家庭,未来市场容量非常巨大。周彧超表示,试验区的服务机器人产业经过 5到7年培育可以达到收获期,相信未来10到20年马桥将出现规模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马桥AI创新区:产业化空间较大,重点集聚经济效益突出、规模大的成果转化类项目,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一、园区特征马桥AI创新区位于闵行西南,紧邻松江,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是26个特色园区中区域面积最大的园区。园区已纳入全市“3+5+X”重点转型区域,是全市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先行布局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精致化生活”,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未来城市新样板。二、发展优势一是产业化发展空间较大。上海土地稀缺,市区内已鲜有成片的、能够进行大面积整体开发的区域。马桥AI创新区拥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成片土地资源,布局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综合实践区两大发展空间,包含商业、办公、住宅、教育、医疗、养老、绿化等多类型土地。丰富的空间资源能够确保园区吸引规模巨大的AI产业化项目,有利于形成完整的AI应用场景和健全的AI产业生态圈。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发展格局。一方面,马桥AI创新区能够与闵开发、紫竹园区形成闵行南部人工智能发展带,紫竹园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研发,闵开发着重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马桥AI创新区侧重于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马桥AI创新区与徐汇滨江能够形成“研发+转化”的发展格局,共同支撑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型布局的左路区域发展。徐汇滨江人工智能研发功能强化,但产业转化所需的制造业用地缺乏;马桥AI创新区能够提供广阔的制造业用地。三是区位与交通较好。园区位于闵行南部,交通网络发达。市内交通已有轻轨5号线连接城区,地铁23 号线、轨交嘉闵线规划入园,30 分钟内可达虹桥、浦东两大交通枢纽。市际交通经沈海、沪昆、沪金等高速公路与嘉兴、湖州、吴江等城市形成一小时都市圈。四是生态宜居环境优越。园区内文化、体育、商业、教育、卫生配套设施齐全,品质较高。拥有旗忠网球中心、旗忠花园高尔夫球场、养云安缦酒店、德威国际学校、德闳双语学校等高端服务设施,可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三、存在问题一是园区开发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马桥AI创新区整体上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仍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房屋需要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BT模式结束和政府隐形债务严控的背景下,园区主要依托财政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建设速度相对较慢。此外,园区地块涉及开发公司、马桥镇、闵开发、江川路街道等多个主体,统筹推进与协同机制还有待加强。二是产业创新发展要素积淀相对薄弱。园区内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人工智能企业占比偏低,与张江、临港、徐汇等区域相比,在高新产业支撑、高端人才储备、科创资源积淀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企业招商以及原有产业转型压力较大。三是园区配套稍显不足。一方面,园区土地性质以工业用地为主,商务和居住各类配套较为不足。另一方面,园区内部“小交通”不够便利,整体区域欠缺南北向贯通道路。四、未来发展建议为打造“高成长、强引领、全要素的人工智能特色生态区”,形成“东西协同、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打响人工智能马桥品牌,未来园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进一步增强园区开发建设能级。在闵行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力争获得更多的区级财政支持,整合更多的区级开发资源,同时探索与市级开发主体合作开发的模式。优化统筹建设管理和统筹招商引资机制,组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管委会,探索“管委会+公司”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管理与运营效率。二是聚焦特色领域示范引领,与周边园区形成错位发展格局。结合马桥发展优势和周边产业基础,重点集聚经济效益突出、规模巨大的成果转化类项目,以产业转化类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三是精准构建共享便捷生活服务圈,全方位打造园区内部智能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园区学校、医院、社区中心、文体娱乐、生态公园、商业贸易、交通站点等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建设“智慧路段+智慧路面+智慧路口”三位一体的全息感知道路,打造具备智能信号灯、智能路牌、智能公车站、智能停车场、定制公交等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服务体系。[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崔园园、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