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0)

 19、论道德评价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善与恶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范畴。一个行为或事件的道德价值是借助于善恶范畴来表达的,所以善与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分析善恶的绝对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9)

     18、论道德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及其统一社会评价与自我表现评价是道德评价的两种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内外两方面,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1)自我评价。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8)

     16、论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1)意志自由从消极意义看,就是先天的不正确性,从积极意义上看就是主体自主自觉的能力,是主体具体的,现实的自由。(2)意志自由是特殊性普遍性的统一,又是主观与

  • 2020考研准考证号什么时候出来?

    2020考研即将进入打印准考证阶段,2020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 考研:如何摆脱考研路上十六大拦路虎

    1.那本又大又厚的数学复习全书(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最好9月份之前要把它啃掉两遍,最晚千万别超过10月份,不然后面很被动很被动,切记切记。2.背了又忘的英语单词怎么办?解决办法:最好是每天抽出一点零

  • 2016考研:一张表了解考研整体复习规划

    考研 了解考研2016考研

    考研阶段时间内容 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考研选专业、选学校。了解2016年考研初试第一手资料,试题的新变化。每年都有考生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四)

    24、体用不二:所谓“天道”和“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天道”是体,“天命”是用,体用不二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三)

    21、【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二)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12、【道法自然】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3、【中庸】儒家的哲学范畴。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14、【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15、【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的总结和批判。16、【致良知】明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17、【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18、【阴阳】本义为日照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后来用以指气和事物所包含的对立因素。19、“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同时也是道的第2层含义,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20、【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一)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着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