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10)

 19、论道德评价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善与恶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范畴。一个行为或事件的道德价值是借助于善恶范畴来表达的,所以善与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分析善恶的绝对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9)

     18、论道德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及其统一社会评价与自我表现评价是道德评价的两种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内外两方面,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1)自我评价。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由于道德评价是一种价值评价,它总是同评价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有着重要关系。道德上自我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由于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评价,总要受自己的利益、感情等影响。因此,在道德的自我评价中,要使“我”能够站在他人、整体或社会这个立场上,从他人、社会或整体的利益出发,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因而,道德上的自我评价,主要就是主体把自己的某些道德行为同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对照。在道德的自我评价中,“良心“扮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良心“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良心”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种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导向。因而,提高“良心:在自我评价中的作用,就可以使人们在善恶选择、行为指向、境遇取舍、自我控制等方面,为人们指明正确的方向。(2)社会评价主要是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等形式。社会舆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和个人总是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的行为和品质发表各种议论、看法和意见,表明自己的倾向态度和褒贬情感。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的特征,因而,社会舆论对于形成某种社会道德气氛,无形地影响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社会群体的传统习俗往往揭示出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认为值得尊重的、比较稳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态度。对于传统和习俗的遵从,已被人们视为不言而喻的常规,它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着有力的约束作用和评价作用。社会评价是一种外在于于个人的评价力量,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凡是有人的地方,任何人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舆论和传统习俗的支配和制约,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它们的约束和激励,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他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各种评价活动中去(3)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关系①两者是道德评价的不同形式,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社会评价主要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力量,对行为主体者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而自我评价主要借助于内心信念或良心的作用,来认识、评价和调节自身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因此,强有力的良心较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更具有道德评价的威力。就其可能达到的深度,自我评价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考察人的欲望、动机、意图、观念等等,并对此作出评价。诚然,社会评价也能考察和评价人的动机,但却没有内在评价这样直接。在广度方面,自我评价优越于社会评价的地方,就在于当个体独处,无人在场时,也能发生作用。这是社会评价所不能比拟的。②两者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自我评价的准则和标准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化,这种内化正是借助于社会评价的形式得以实现。据此也可认为,个体对自身的内在评价也反映着社会的评价。

  • 考研专业课伦理学之论述题(8)

     16、论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1)意志自由从消极意义看,就是先天的不正确性,从积极意义上看就是主体自主自觉的能力,是主体具体的,现实的自由。(2)意志自由是特殊性普遍性的统一,又是主观与

  • 2020考研准考证号什么时候出来?

    2020考研即将进入打印准考证阶段,2020考研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 考研:如何摆脱考研路上十六大拦路虎

    1.那本又大又厚的数学复习全书(一定要注意)解决办法:最好9月份之前要把它啃掉两遍,最晚千万别超过10月份,不然后面很被动很被动,切记切记。2.背了又忘的英语单词怎么办?解决办法:最好是每天抽出一点零

  • 2016考研:一张表了解考研整体复习规划

    考研 了解考研2016考研

    考研阶段时间内容 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考研选专业、选学校。了解2016年考研初试第一手资料,试题的新变化。每年都有考生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四)

    24、体用不二:所谓“天道”和“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天道”是体,“天命”是用,体用不二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三)

    21、【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二)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考研冲刺: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汇编(一)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着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