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新闻传播常识:字林西报简介、历史地位与主要内容

>《字林西报》1864年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改名而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地位:①出自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②创刊不久即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该

  • 2016传媒视点:微电影讲述鲜活的故事

    >渐趋火热的微电影,呈现“诸侯争霸”局面,无论是从概念,还是创意制作上,各个媒介平台、制作公司、营销公司、广告主都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方式,而新浪微电影大赛却让行业对微电影制作和运

  • 从2021考研法硕非法学民法简答题看考试命题规律

    2021考研初试已结束,网在考研初试后及时为各位考研考生梳理"从2021考研法硕非法学民法简答题看考试命题规律"内容,各研究院院长针对2021考研初试试题进行试题变化及难度解析,供

  • 2020考研法律硕士:宪法复习重点(8)

    2020 2020考研 2020考研法律硕士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强化阶段但也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过于焦虑,那样非常不利于大家强化期的复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过本文得到点播,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

  • 致2016考研学子:打破小确幸 理解大时代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一位长者这周传媒大学复试结束,2014级的结果算是尘埃落定,晚上临睡了想想,已经是第四年了,马上第五波萌新就要刷

  • 2016传媒视点:”窃听丑闻“暴露西方传媒本质

    >新闻集团旗下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近来一系列的窃听丑闻,不仅撕碎了西方传媒的华丽外衣,让人们看清了西方某些媒体的沉沦、虚伪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媒体的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受到拷问。 窃听丑闻充分

  • 2016传媒视点:网络水军的信息传播模式

    >“网络水军”即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r

  • 2016传媒视点:中国电影与观众一同成熟

    >电影,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产业领域。以发行放映制作环节的开放为标志,1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使曾经在新媒介冲击下奄奄一息的电影市场绝境逢生,电影产业方兴未艾。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中国

  • 2016传媒视点:微博求粉心理效应分析

    >从2007年饭否网的诞生,国内网民开始正式接触微博。“微博”这一名次瞬间蹿入网民的眼中。“关注”是微博的一大特色,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求互粉”的现象,发展到后面某些网上商城上还出现买卖“僵尸粉丝”的服务。片面追求粉丝的现象已经偏离了微博存在的最初意义––告诉世界你在关注什么。本文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众心理、马太效应等,探析作为个体微博用户中,“求互粉”、“僵尸粉”现象的心理效应,以期启发人们思考微博关注的意义。一、引言(一)、“僵尸粉”的现身在2010年11月,歌坛天后王菲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这样一条消息:“最近,很多人跟我投诉他们的粉丝每日逐步递减,我还嘲笑人家干嘛每天数粉丝玩儿,今儿发现我也减得厉害,新浪,是不是你捣的鬼?”在这条微博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不仅有6000多评论,还有4000多名粉丝将这条信息转发。湖南卫视娱乐主持人谢娜也在微博上哭诉:“新浪,新浪,为什么减我粉丝儿呀,早庆祝了三百万,刚一看又只有二百多万啦?我生气。”最后新浪出来澄清,才知道这是新浪微博系统自动维护过滤掉了“僵尸粉”,打击虚假粉丝的结果。所谓的“僵尸粉”是微博上的虚假粉丝,指花钱就可以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它们通常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恶意注册用户。(二)、普通微博粉丝在我国兴起的微博中,将关注我们的人称为“粉丝”。不同于一般明星的粉丝,这种粉丝是在微博上以关注的形式成为被关注者的粉丝的。任何拥有微博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粉丝。粉丝,这一个带着稍许狂热,热情,崇拜的词,于是给微博用户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偶像或者明星的光环。粉丝可以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人的发言,可以评论转发等。二、微博“关注”引发的各种现象(一)、“僵尸粉”大行其道在微博开始在我国疯狂发展的时候,多数明星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他们往往有许多的粉丝。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在开设自己的微博这点,他们和明星等具有相同的权利,但是他们的粉丝数目屈指可数。但是这些普通网民也渴望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被关注,成为焦点人物,于是“买卖粉丝”这项交易才能存在。也便诞生了“僵尸粉”这样一个概念。这些卖“僵尸粉”的网店基本都是黑客软件利用网络代理、木马等制造出来的。就在新浪微博过滤了“僵尸粉”、网友认为“僵尸粉”现象有望得到遏制时,众多被淘宝网封杀关闭的“僵尸粉”网店,却想出了遮人耳目的方法,开始实施“绝地反击”。这些店铺都不卖“僵尸粉”了,而改卖“高质量”的“活粉”。“活粉”是由人工添加的虚假粉丝,有头像、有资料,活跃度很高,与真粉丝非常相似。而且由于购买“活粉”粉丝量不会瞬间暴增,而是每天陆续增加几百人,不会像原来的“僵尸粉”那样惊动微博管理员。[3]现在“活粉”网店雇一大批“养粉丝”的兼职店员。由此而形成的“僵尸粉”的产业链。“僵尸粉”非但没有彻底被过滤掉,反而更加发展升级。以另一种更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发展着。(二)、“求互粉”现象泛滥网络上,经常有博主到处链接自己的微博地址,留下诸如“跪求互粉,信誉第一”的留言。在贴吧或者论坛里,出现的“互粉吧”之类的帖子,跟帖者都在下面链接自己的微博地址,让完全不相干的人“关注”自己,并宣称“一定互粉”。与此同时,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微博互粉”等关键词,就会出来很多关于如何增加人气的“互粉专区”的网页。截至到2011年12月10日,在百度里搜索“微博互粉”,共有8352个主题是关于“互粉”,并有182054篇帖子、会员401位。网上还售有“微博互粉工具”,同时还充斥着各种“如何快速增加粉丝的小技巧”等信息。这些现象足以想见网友们对自己微博粉丝的热衷。除了在网络上,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求粉者”,例如经常会遇到的“你有微博没?有的话,粉一个呗!”的情况。三、心理分析(一)表达、倾诉的欲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将这一观点放在网络微博上,博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倾诉不满或者发泄情绪,在与自己的粉丝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起对自己观念,过别人强化对自己的认同。现在的许多微博开发了手机客户端,更是让许多人一遇到什么特别的事儿,立马发微博这样一种现象。美国传播学者沃伦·韦弗曾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4]网络时代以前我们在表达时需要向特定的人倾诉,但是现在只需要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便能被“粉丝”看到,粉丝越多,自己的倾诉也能更加广泛的被人接触到,和自己达成共鸣的潜在人数也就更多。反过来这些人的回复也强化博主对于自己的认同。因此微博主需要粉丝,需要关注,需要和自己达成共鸣的“观众”。韩寒曾在新浪微博上只发布了一个字“咳”,引来了数千名粉丝的回复。被越多人关注,被越多人回复,越能体现博主发布微博的意图。一方面,对他们来说,希望借助这个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观念等,并且希望自己发布的信息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引起别人的共鸣。这种方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即使很远的朋友或者熟人能都瞬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也使得人们想要表达的想法越发强化。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等,都可以过发布微博得以发泄,起到对心理不平衡的调试作用。(二)对“被关注”的期待“没有粉丝,你发微博就是日记有一个粉丝,你发微博就是聊天有十个粉丝,你发微博就是座谈有一百个粉丝,你发微博就是发言……”这条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的微博足以说明粉丝对于微博主的重要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来说,将人的需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当人们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开始寻求高层次的满足。在微博中,期待“被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可以从马斯洛原理的三个层面来分析:1、寻找归属感:马斯洛认为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归属于爱的需要就会产生,人们会需要如朋友、爱人等,渴望在团体中与别人建立起深厚的关系等。人们拥有自己的微博,并在上面发布微博信息,并期待“粉丝”关注自己,这首先是为了社会交往。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们“求粉丝”“求关注”是为了寻找归属感,自己的微博的粉丝有同学、有朋友、有家人等,可以时刻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也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动态,在这种环境中相互交流,能够形成一个“圈子”,并且时刻获取这个圈子的信息,这是一种归属感的需要。2、自尊需要马斯洛认为自尊需要是建立名誉或威信、赏识、关心、重视和高度评价等。[6]在微博上,自己的粉丝数量多而引起的满足感是一种典型的对于自尊的一个需要,用来证明自己是被关心和重视的。微博的奖励功能如新浪微博的“勋章任务”等,就强烈的体现了微博主们对于自尊需要的满足。如新浪“勋章任务”中的“微博达人”,就要求博主的粉丝数达到100就可以申请,获得“达人身份认证”。获得这样一种认证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博主的“自尊需要”,同时也是造成许多人疯狂求粉的重要原因。人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圈子建立起自己的名誉和威信,因此对于自己是否在此圈子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看得十分重要,如果自己的粉丝多,那自己说得话则会引来一大批的回复和转发,自尊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别人听到,被别人所接受,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自我优越感和满足感。粉丝越多,这种满足感越强,这也是催生“僵尸粉”买卖的重要因素。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专家邱昌建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来,粉丝成就了人们的某种满足感。其背后的含义是,“我是草根一个,也有表达自我的权利我需要被关注,别人也要听听我的声音”。[7]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地方,大家都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3、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在微博中,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的人并不多,而能够达到这样一种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人往往已经不需要过购买粉丝来“求关注”了。诸如柴静、杨澜等,他们的微博被关注很高,他们发布微博是为了传播一种观念,是为了能够完成自己身为记者,身为媒体人的这样一种职责。如果说他们在开通微博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告诉大家自己开通微博,并且期待大家关注自己,这更多的是对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绝大多数的微博主在“自尊的需要”这一层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要想达到自我实现需要这一层是很少的。根据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中国网民微博使用行为与习惯调查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微博用户的收入来看,所占比例较高的为无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较少。其中,无收入者(28.0%)、1000-1999元(14.6%)、2000-2999元(16.5%)、3000-3999元(9.8%)。[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处于低收入者这个群体占据了微博主的很大比例。按照一般的思路,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在自尊这个层面被彻底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更是许多微博主达不到的。(三)、从众心理使然“今天,你微博了吗?”成为网络流行用语,以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等,显示了微博已成为大潮流的趋势。当“有微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微博主们对于粉丝的要求也随着大趋势越来越多。“今天,你被粉了吗?”更是成为许多人调侃,打招呼的口头禅。许多人寻求粉丝的原因是自己在微博上所关注的人都有一大批被关注者,而自己就零星的几个粉丝时,感觉很尴尬。容易由于心理失衡而造成的从众行为:而看到网上许多出售微博粉丝的交易时,而且交易数量相当大时,自身也就加入到这样一个队伍里面。因为从众而造成的“求粉”也是导致“僵尸粉”横行的一大因素。(四)话语权与粉丝尽管被关注的程度不完全等于话语影响力,但是通常情况下,两者是呈正相关的。[10]受关注度高的用户,其内容的评价与转发都会较高。在网络环境下,“马太效应”表现明显。马太效应,指强者愈来愈强、弱者愈来愈弱的现象。话语权越大的人,越容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站和其他传播者的助推动力也就越强,从而其话语权会进一步提升。而弱势的人,会越来越弱势。[11]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是希望被关注、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的。粉丝的增多能够给微博博主带来越来越高的人气,从而导致一种良性的循环。所以,期待粉丝数量的增加,期待自己的言论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并散播,是人们潜意识驱动的一个结果。四、总结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潜意识”这一概念。它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是一种与理性相对立存在的本能,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动力,他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也就是追求满足的、享受的、幸福的生活潜意识。在微博上对于粉丝的渴求,是因为社会环境使得我们有一种观念,即粉丝越多,也就越受欢迎。人们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得到认可的这样一种心态同样也促使了网络上大声疾呼“求粉丝”现象。而买进“僵尸粉”这一现象是“求粉”现象的更进一步发展,“僵尸粉”的蓬勃发展已经超出了个人“求粉”的范围。就微博上的普通个人而言,微博的粉丝何必成千上万,能让我们感觉自尊,感觉满足的方式有很多,过建立起自己实在的实力比网络上虚拟的“粉丝”来得有意义的多。套用一句话:“有需求,才有买卖”。当我们不需要依靠这些虚拟的人气来缓解内心的不安全感时,“求粉”这样浮躁的现象才能够得到遏制。推荐阅读:2016考研:新闻传播专硕炼成记 >

  • 2016传媒视点:舆论法则思考之化解媒体”眼球情结“

    >一则“鲁迅作品大撤退”的不实消息,一度引起媒体广泛转载和热议。传播学研究者追根溯源后发现,媒体“标题党”们在一条网络小帖基础上的几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