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新闻传播常识:字林西报简介、历史地位与主要内容

>《字林西报》1864年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改名而来,成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地位:①出自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②创刊不久即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该

  • 2016传媒视点:微电影讲述鲜活的故事

    >渐趋火热的微电影,呈现“诸侯争霸”局面,无论是从概念,还是创意制作上,各个媒介平台、制作公司、营销公司、广告主都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方式,而新浪微电影大赛却让行业对微电影制作和运

  • 从2021考研法硕非法学民法简答题看考试命题规律

    2021考研初试已结束,网在考研初试后及时为各位考研考生梳理"从2021考研法硕非法学民法简答题看考试命题规律"内容,各研究院院长针对2021考研初试试题进行试题变化及难度解析,供

  • 2020考研法律硕士:宪法复习重点(8)

    2020 2020考研 2020考研法律硕士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强化阶段但也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过于焦虑,那样非常不利于大家强化期的复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过本文得到点播,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

  • 致2016考研学子:打破小确幸 理解大时代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一位长者这周传媒大学复试结束,2014级的结果算是尘埃落定,晚上临睡了想想,已经是第四年了,马上第五波萌新就要刷出来了。全人类的体例,一到第五年,第十年总是要说点什么的。这几天对于我而言,也是很有波澜,早上重庆医改的网络事件,一条微博传播了近8000条,当地新闻噤声(但是晚上又告知,医改最终取消了)比我小的第一批研究生生即将毕业,大家工作各有好坏,人人各自揣着心事。多年未联系的同学突然见面,告诉我以前的同学的消息,一条京广线上,命运的沉浮,生活的压力,已经开始在这批毕业不到五年的学生身上展现出来。到现在,有些话想对新人们,包括已经考上的同学们,说说。 回头看,第一年我做考研,就跟萌新一样,热爱的是打鸡血,谈情怀,谈梦想。这基本也是萌新们很多时候。然而,生活却逐渐跟我们想的不一样,甚至很不一样。我理解很多很多人的迷茫,焦虑,踌躇不定,在新闻传播的同学身上,这一点显示的尤其明显。我以为,这种迷茫的一个重点在于:我们拥有满满的小确幸,却不幸生存于一个大时代。我们生于一个大时代––这个点,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说毫无感觉。然而这确实是真的,这是一个非常冷静或者说可怕的事实,我仅说技术这一点,我是90后中最年长的一代,所以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有手摇电话机,我还记得,转动它的时候,那种弹簧和钢铁混合的微妙手感,那几乎是我对“科技”这个词最直观的第一认识。不到十年之后,手机突然成为了人手一件的标配,在我大二大三的时候,N97还是机皇,仍然还是富二代的象征,仅仅五年之后,诺基亚倒台,IPHONE已经出6,谷歌眼镜从辉煌到陨落,小米、华为、锤子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能硬件的曙光已经到来,一批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现,彻底改变、颠覆、重构着我们对信息的认知,我们社会的结构。从手摇电话机到摇一摇,再到未来的穿戴设备,只用了不到二十年。不过一代人的青春。科技在一路狂奔。这种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想象,古登堡发明印刷术二十年后,印刷机的奥秘尚未走出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在近三百年之后,它才得到了真正实质性的技术演进。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变革,不仅在重要性上不亚于甚至远胜于印刷术,更是在时间和密度上极大的浓缩。对于它释放的“势能”产生的巨大威力,我敢说,对于真正进行的媒介革命,人类仅仅只是听到了声音,尚未触摸到火光,更不要说真正感受到爆心的光和热。相比之下,在人类历史上很多代人的生活,或许只能用凝滞的幽灵来形容。再说科技之外的东西,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从第七大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化飞速发展,从一个半农业国逐渐变成一个完整工业国。城镇化发展带来了经济飞速增长,也掩盖了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应当是城乡之间的,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分裂与断层。此外还有环境污染、养老困境、阶层固化,滞后的社会治理结构。而在媒介上,在宣传性媒介向市场化媒介转型刚刚开始之时(也可以说大众媒介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自媒体横空出世,中立性和行业规范尚未建构即被新一代的自媒体人嘲笑为旧日恐龙。媒介既有现代性的启蒙任务要完成,又要经受后现代文化的嘲讽和挑战,甚至还有后后现代的潮流要追赶。相比之下,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传统媒介的转型和体制变革,甚至都不能算是最复杂的任务了。如果我们肯睁眼看世界,对于媒体人来说,这是真正的大时代,是一场媒介五千年未有之变局。那么,既然是这个时代的大,很容易反衬出来的,却是很多人心态的小。说起小,人们会想起《小时代》,无论再怎么去抨击郭敬明的如何,他对于小时代的判断是让我佩服的,这个观点却是抓得准的: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去宏大叙事,碎片化,个人主义,个人视角。小时代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日常可见的心灵鸡汤:个人的幸福,个人的努力,个人的梦想,最多再加上恋人,几个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全世界了。小伙伴,小世界,小家庭,小清新,小确幸。好像心灵鸡汤里面的主人公,他们好看,可爱,故事简单、美丽。但是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在生活世界里并不存在。小时代并非一无是处,在我母亲年轻的时候,她曾经被教育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小时代的好处是把我们从这些英雄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重压中拯救出来,让我们专注自己的生活。但小时代也容易让一个人忘记,时代的潮流,一个人生活在时代之中,他的所见所得,乃至未来的生活,实际上与这个时代的潮流紧密相连。对于新闻媒介的人作为新闻传媒的人,乃至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如果不能够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如果没有思考过自己跟时代的关系,他可能很难获得自己存在的意义,生活是为了什么。更不容易在这些事情中找到机会。更不用说,作为一个信息的中介,他还要告知别人,影响别人。这里的东西说起来很空洞。我们只能选择一些例子。我们来比较这两种逻辑,小时代的逻辑是,一个人努力,他竟争赢了很多周围的跟他一样的人,依靠朋友,最后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这是很多小世界叙事的主题。但是如果考虑到时代的因素,你会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极大,且存在种种利益壁垒的国家。现实生活的逻辑其实更像是你所属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竞争,在优先级上要高于你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竞争––这里的社会群体,可以是公司,可以是家庭,可以是城市,可以是阶级,也可以是国家––这个竞争决定的是整个群体资源的分配。而后,是群体内部小群体之间竞争来影响利益分配,这样依次分下来,最终才是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一个例子,有两个姑娘在复试前来找我,要我看看面试,一个是在北京读的高校,一个在湖南。一个的简历非常充实,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去一流的单位实习,甚至拿了全国性的奖。另外一个姑娘她只获得了院级的奖学金,校内的一个奖,还有在一个不知名的景点的旅游项目里面担任过策划。

  • 2016传媒视点:”窃听丑闻“暴露西方传媒本质

    >新闻集团旗下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近来一系列的窃听丑闻,不仅撕碎了西方传媒的华丽外衣,让人们看清了西方某些媒体的沉沦、虚伪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媒体的道德责任和职业伦理受到拷问。 窃听丑闻充分

  • 2016传媒视点:网络水军的信息传播模式

    >“网络水军”即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常常需要成百上千个人共同完成,那些临时在网上征集来发帖的人被叫做“网络水军&r

  • 2016传媒视点:中国电影与观众一同成熟

    >电影,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化产业领域。以发行放映制作环节的开放为标志,10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使曾经在新媒介冲击下奄奄一息的电影市场绝境逢生,电影产业方兴未艾。在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中国

  • 2016传媒视点:微博求粉心理效应分析

    >从2007年饭否网的诞生,国内网民开始正式接触微博。“微博”这一名次瞬间蹿入网民的眼中。“关注”是微博的一大特色,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

  • 2016传媒视点:舆论法则思考之化解媒体”眼球情结“

    >一则“鲁迅作品大撤退”的不实消息,一度引起媒体广泛转载和热议。传播学研究者追根溯源后发现,媒体“标题党”们在一条网络小帖基础上的几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