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法律硕士民法学知识点汇总
-
>141、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遗产由其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为继承的制度。142、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之前开户,其应继承的遗产转由他的合法继承
-
>121、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122、承诺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在发出承诺通知以后,在承诺正式生效之前撤回其承诺。123、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是指买受人将其应付的总价款按照一
-
>101、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达成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102、质权,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的担保,债务人不发生
-
>2021考生已经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了,基础知识点是最先入手的知识,考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1考研法硕:民法学精选案例分析(49)”,一起来看
-
>81、添附,是指民事主体把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合并在一起,从而形成另一种新形态的财产,如果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在此情况下,则要确认该新财产的归属问题。82、继受取得
-
>61、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尚不确定,只有经过特定当事人的行为,才能确定生效或不生效的民事行为。62、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或终止取决于将来不确定
-
>41、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42、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受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43、仓单,是指保管人向存货人开具的证明保管物已经入库的有价证券。44、特定物,是指具有固定的属性,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45、种类物,是具有共同的属性,可以用品种、规格和度量衡加以计算的物。46、可分物,是指进行实物分割而不改变其经济用途和价值的物。47、不可分物,是指经实物分割后,将使该物改变其原有的经济用途降低其价值的物。48、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49、诺成法律行为,指仅以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50、实践法律行为,是指除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有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或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51、要式法律行为,是指依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的法律行为。52、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或行政法规不要求采用特定形式,当事人可自由选择一种形式的法律行为。53、有因行为,指行为与其原因在法律上相互结合不可分离的法律行为。54、无因行为,是指行为与其原因可以分离的法律行为。55、推定形式,是指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法律行为成立。56、沉默方式,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视为当事人的沉默已构成意思表示,由此使法律行为成立。57、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58、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自始、绝对、确定、当然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59、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因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民事行为自始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60、撤销权,是指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能通过自己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行为的效力归于消灭的权利。>
-
>21、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同劳动。22、退伙,是指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脱离合伙关系,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23、入伙,是指合伙成立后,第三
-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3、人身关系,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