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院首页

  • 建校时间:1960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财经类
  • 所在地区:上海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 院系所
  • 考试方式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 (005)台港澳研究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302Z1)台港澳政治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4)外交政策研究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30208)外交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3)国际战略研究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30207)国际关系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2)全球治理研究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30206)国际政治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 (001)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 统考
  • 全日制
  •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编写的中传考研资料怎么样?靠谱吗?淘宝有店铺,传媒实验室,我看评论里有人叫他小二
    没有听过。  【误区之一】只抱着参考书看,而未进行任何必要的知识扩充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只看参考书,应该就能过了吧?  (2)大纲上规定的一些考点我怎么在参考书里找不到?……展开
    没有听过。  【误区之一】只抱着参考书看,而未进行任何必要的知识扩充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只看参考书,应该就能过了吧?  (2)大纲上规定的一些考点我怎么在参考书里找不到?  (3)历年真题中,有好多题都是参考书上找不到的,比如“走转改”什么的,怎么办?  误区分析:  其实中传新闻学有参考书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从好几年前开始中传就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只提供考试大纲了。但就目前情况看,在网络上依旧盛传这样一套参考书,名目如下: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本)梁一高中国广播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我对这几本书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们是我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的第一块阶梯,通过它们,我初窥门径,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基本方法;恨的是它们占用了我太多太多宝贵时间(我跨考,一战时逐字逐句阅读的),而且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平衡,看了很多,能派上用场的很少。  据说这10本参考书是前辈们根据考纲的条目自己找到的与之适配的书。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些书真可谓“与考纲最接近的参考书”了。随着代代相传,这几本书的地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它们逐渐演变成“指定参考书”而成为经典。然而,后来人读过用过这些书过后,相继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新闻理论比较陈旧、《媒介批评》那本书似乎白看了、外新史的文风似乎不适合考试、新闻业务统摄面严重不足等等……  可见,以上所列参考书并不能与考纲的条目一一对应,甚至还有不少地方亟待完善,这也侧面证明了中传新闻学不存在所谓“指定参考书”。于是,在你备考时遇到前面列举的几个典型事例就不足为奇了。新闻是实时变动的,对新闻的研究也是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单凭以上基本N年前的书籍,很难达到对新闻的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的认知。  复习建议:  (1)关于如何对待和使用上述参考书  总的来说,上述10本参考书,虽然有的地方过时了,但是其要义其核心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复习时要注意甄别。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我的建议是提早认真地读一读它们,这样有助于给你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为将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本专业的考生,则只需快速了解要义即可,不必字字细读,否则你失掉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分数。(《媒介批评》这本书很奇特,你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看它。)  (2)以考纲为纲,理清每个考点  考纲是你复习的总抓手,也是出题的总纲要,必须善待考纲。考纲要求的东西,你必须都清楚答案在哪里,但未必要保证全部都会背。你要做的是:在对新闻学学科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即过了一遍参考书之后),重新梳理考纲的逻辑层次,然后结合历年真题划出考纲中的重点,最后按重点的程度来决定该考点的复习深度。  (3)广泛涉猎  不听我的你死定了。首先,你应该适当拓展视野,看一下最新出版的新闻学基础教材,当然,我建议看传媒老师编著的。尤其是新闻业务这一块,单凭上面罗列的几本书是不够的。阅读时要自觉培养省读、速读的本领,重点抓住核心观点、概念。其次,在基础打牢后,还应该多浏览业界核心期刊(如《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中国知网可搜索下载),好处还用我说吗,这是拿高分的关键。  【误区之二】买了一大堆书和辅导资料,导致无从下手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学长学姐推荐的书和辅导资料我都买了,好多好杂,不知道从哪看起,怎么办?  (2)快要考试了,还有好几本书没看呢,急死我了!  (3)有几本书的作者的观点看法不一致,我该如何取舍?  误区分析:  考研是个目的性极强的行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研。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备考时,似乎忘了这个目的,而不加选择地购买了一堆参考资料,把自己埋在书海之中,常常不知从哪学起,反倒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压力。此时的你,应该回到你这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上来,反思一下,我的初衷是什么?……既然我们“最初的梦想”是考上研,那么一切可以有助于考上研的资料就都应该有。这本身是没错的。错就错在我们不会处理和使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书籍和辅导资料。  我所说的书和辅导资料是指新闻学类教材以及市面上由各类人士编写的考研辅导资料。新闻学类教材的体系性相对较强,通过目录就可以了解大概内容,层次一目了然。当然,由于新闻学学科的特殊性,知识碎片化,篇章间联系不甚紧密,有时各说各话,这也给复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说说由各类人士编写的辅导资料。说到这可能会得罪一批人,但我“只须实写”。这些辅导资料良莠不齐,不是没有好的,但不排除一些人看到传媒考研热这个商机,逢机攒文,打着“权威”、“内部”等招牌,动不动就“第一人”,实则坏透了心肠,他们才不管你的未来,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钱途,真是误人子弟。我就是受害者之一,深有体会。  那么,该如何是好?  复习建议:  (1)多则惑,少则明  我们考研,不要去跟别人拼数量,不要一看到别人看了多少本书自己心里便慌了起来。书不是看得越多越好,你要学会精简,给每本书分出个轻重缓急。哪本必须先看,哪本可以缓缓再看,这些都要心里有数。有的章节可以忽略不看(比如港澳台新闻史),有的书时间不够了甚至可以完全不看(比如《媒介批评》)。这表面是个做减法的过程,实则是做加法的过程。把没意义的地方省去,就会给看有意义的内容留下的时间。唯此才方能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2)丢卒保车  临考前若还有没看完的书籍,考虑其重要性,应果断扔掉。在此之前,你已掌握了绝大多数的重点知识,对于补充的这些材料,有时间则可翻看,时间不够应果断省去。考前应给自己知识上的“饱腹”感,不要去想我还有好多东西没看呢。其实,那些没看的东西,都未必会考呢,只要掌握精髓,还怕什么?  (3)优先以传媒老师所持观点为主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书多了什么观点都有。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优先以传媒老师所持观点为主,其次以业界公认观点为主。你可以不同意传媒老师的观点,但你不要试图在试卷上去反对他,这是个情商问题。还有,你可以选个两全之策,那就是各种观点都说一说。比如问你新闻价值的概念,你就可以列举几种说法出来。此法比较讨巧,你以中立身份出现,大咖们哪个都不得罪,还能显示出自己的知识面。  【误区之三】死记硬背,不会变通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哪年发表的了?怎么又忘了!  (2)问我黄远生的“四能”是什么,我都记得。但问我有何启示,我就不知道了!  误区分析:  不可否认,新闻学基础和文史综合这两门加起来,背诵量是极大的。对于背诵,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喜欢摇头晃脑地背,有的人喜欢伴随音乐背,有的人喜欢高声朗读背,有的人喜欢心里默念背。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把知识深深输入进脑海里,以便随时自由输出。但记忆不是简单机械式地输入,我们不能做活的图书馆。新闻专业绝不要求你成为只会背诵吟咏的书呆子,它要你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对事物能够参透本质,有独立思维能力。  上面列举的第一个典型事例,是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考生往往过度纠结于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时间、地点之类的;第二个典型事例,则是说明有部分考生对知识点可以背诵,但引申能力不够。  复习建议:  (1)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的技巧  简单介绍一下我各科平时应用的小技巧吧,仅供参考。  新闻理论的背法是:对于重要的概念(比如新闻的定义)必须只字不差不择手段地背下来,对于一般性概念(如新闻敏感)则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背。答题时一旦问到了,必须能用专业化的语言去阐释,避免大白话。新闻理论有点跟考研政治相通,答简答题、论述题都是分一二三四点的,记住每点的核心内容即可,答题不需要和书本完全一致。  新闻史的背法是:  a.重点记忆法。对于历史事件,记忆实质性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对于历史人物,主要记忆其新闻活动、新闻作品及影响。具体时间等次重点可以不必过分纠结,知道在什么世纪什么年代即可。  b.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把一大段记忆内容浓缩为若干关键词,专背关键词,然后自己慢慢扩充。这种做法背诵效率高,重点明确。  c.专题总结法。比如建立中国各时期的新闻思想,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沿革等专题等。  d.结合历史图片背诵。  新闻业务的背法是:鉴于业务的东西比较灵活,在背诵时也得灵活处理。业务的东西不那么死板,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行之有效即可。  文史综合的背法是:  a.关键词记忆法。  b.对于文学这块,重点背诵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内容、写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等;  c.对于历史这块,重点背诵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处于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的影响。一些跨度较大的事件可以适当背诵其经过,勾勒出轮廓即可,不必过于详细。  d.随时从目录中抽出几个词条考考自己,动动笔,循环往复。牢记勤能补拙。  (2)跨学科联想,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记忆不应当成为一个简单直线的、点对点的输入过程。人脑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新存储的信息应该与之前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效互动,互相激荡,从而完成一个联想的过程,只有这样,当前的新知识和过去的旧知识才能得到互相印证,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拿黄远生的“四能”(即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来说,由此能想到些什么?从新闻史的角度来说,他的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自有其地位;从新闻理论上来说,可以联想到新闻真实性、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等;从新闻业务上来说,他的通讯是一绝,也可联想到记者的工作作风;从实际来看,可以想到走基层等等。  什么时候能做到拿出一个东西你能举一反三,你就成精了。  【误区之四】投机取巧,只背重点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非重点一定不会考,不必再浪费时间了。  (2)看看历年的真题,就知道考啥了,把常考的背会了就行!  误区分析:  这种现象出现在《文史要览》的复习上。从近年的考察情况看,传媒大学出题策略有所转变。以前真题重复率相当高,达到只背真题就可以应付考试的地步。如今可不行了,你给我背个真题试试?可见,还得踏踏实实地区复习,不要走捷径,抱着侥幸心理。注意,这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及格型考试,选拔是什么意思?别人都会的,我要会,别人不会的,我更要会!  复习建议:  (1)全息式复习  不给知识留死角。对于有可能考的,一律要掌握,不可偷懒。这个用不着我多说了吧?要相信天道酬勤。  (2)关于如何对待和使用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对于我们简直太重要了,通过真题,我们可以了解复习的重点;通过真题,我们能摸清老师的出题取向;通过真题,我们还可以排除一些不用背的东西……那么,面对历年真题,究竟怎么做呢?  我认为2004年前的可以不用再看了。有的人拿过来真题紧接着就又要答案,其实大可不必。看真题要以近5年的为主,拿到真题,我们要看它的题目设置、各项分值、研究老师出题策略。通过研究,了解考察方向、出题风格、复习重点才是我们想要的。至于其答案,可以在我们日常复习中自然得出。  【误区之五】过分迷信前人笔记,而忽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这位师哥或师姐考上了,他的笔记一定很神,用他的笔记我一定能考上。  (2)我也想整理出自己的笔记,可是弄来弄去一团糟,还耽误了不少时间。  误区分析:  几乎每个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整理出一些笔记。有的很有条理,环环相扣;有的是随笔书写,纵情笔墨。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记录者极强的个性,它是人的个性思维在考研复习中的反映。一旦金榜题名,这些笔记会被奉为神作;可万一名落孙山,这些笔记即被视为草纸。就是这么简单。现实情况是,一大批人在迷信笔记这个东西。而且由于过度依赖前人笔记,导致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不是否定笔记的重要性,它很重要,它可以使小白快速入门,可以教会新人一些方法……问题在于,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笔记?有没有必要自己也做笔记?  复习建议:  (1)正确使用他人的笔记  笔记再好,也是他人的。你若写不出来,说明你工夫没到,还欠那么一点儿火候。不要着急,如果前人的笔记做的很棒,请一定不要错过,拿过来好好去研究,看他的复习思路,看他的备考策略,这是跟过来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相信对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然,有些笔记内涵不足而粗糙有余,非但不会对你有所帮助,研究那样的笔记反而会浪费你的精力。要注意甄别才是。  (2)比做笔记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备考过程中是否应该做笔记要依个人习惯而定,而无论你是否打算要做笔记,你都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一套严密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做笔记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呢?说说我个人的做法吧。看过本文第二部分的童鞋已经知道,我在上班的一年中偷偷整理了30万字的笔记,辞职以后专心备考,又继续做笔记,最终做了70多万字的笔记。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已经70多万字了,这是个大工程,要干就要干得漂亮。经过细致的排版,加上配图片,终于使之摆脱了笔记的痕迹,完全成为正规出版物了。之所以要费这么大一番周折,为的是复习起来能够“辞约而义丰”、“简约而不简单”。我整理的笔记是以下资料的总结和升华(可以说,有了它,在复习中我完全可以不必再翻看这些厚重的书了):  1.全部“指定参考书”  2.《新闻传播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新闻学部分);  4.其它市面上的笔记及辅导资料。  我并不建议你们也这样做,前文已说过,虽然对建立完整知识体系作用非凡,但是异常劳神伤身,要不是我还练过,很难想象能活到现在。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很多,聪明的人用笔划划就了然于心了,我用的是笨法。  【误区之六】动口动目动脑就是不动笔,轻视评论写作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看看人民时评啥的就够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误区分析:  学新闻哪能不会写评论?近年来评论越来越为老师所重视。新闻学基础这科,评论一直在考,而且分值上升到了30分;文史综合考试中,政论文更是稳稳地占据着50分的地位,外加古文读后感10分,评论写作足足占了新闻学整个考试的近三分之一的分数!不幸的是,相当多的人,无论是不是本专业的,都忽视了评论的写作。在2013年的考试中,大家普遍反映文史综合这科分低,而背诵部分答得都不错,何解?有人说压分,我只能说压分只是一方面,既然压分,为什么也不乏高分?问题就出在政论文。  复习建议:  (1)选择优质的评论来源  比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等。经常手机上网的,也可以下载各种新闻客户端来订阅评论版块,培养阅读评论的习惯。  (2)关注时事,了解热点话题  近年来考研真题越来越与现实接轨,比如“郭美美事件”、微博反腐等。关注时事,一方面在遇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可以知其来龙去脉,以便从容面对,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写其他评论积累必要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了解时事不能走马观花,对于争议较大的热点事件,有必要看看相关深度报道。南周深度推荐你看看。  (3)动手动笔,入脑入心  经常练习练习,爆出一条热点新闻后,你可以试着去配发评论。写完了再与权威评论对比,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误区之七】缺乏经验,笔试考场乱阵脚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要写的好多,到交卷那一刻我都没有写完!  (2)我明明把要点都写出来了,怎么分数给了这么低?  误区分析:  进了笔试(初试或者复试)考场,从试卷发下来那一刻,你的手注定开始经受磨难。长达三小时的不停书写,考验着你的体力、脑力和耐力。我记得一战时,自己在三个小时内,以最慢平均每1.5秒要写出一个字的速度才把试卷答完。当时好多人惊呼没有答完卷,我还私下庆幸自己写完了。  为什么会有答不完卷的现象?我想一是因为事先没有操练过,经验不足,不能从全局规划和掌控好答题时间;二是长时间不写字,光背了,时常提笔忘字,耽误了时间;三是各种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字数没有掌控好,从而影响了答题时间。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都答对了要点,分数还是那么低呢?这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可能是答题的层次不够分明给老师造成了判卷的困难,也可能是虽然答对了要点,却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  复习建议:  (1)提前模拟答卷  建议考试前来一次模拟考试,一方面练练字,提提速,更重要的是从宏观的角度设计一下答题时限。比如八点半开始考试,那么八点四十五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九点10分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的简答部分,九点半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全部试题……  (2)各种题型答题字数如何分配  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的。说一下我的看法:名词解释写个五六行字即可(约150-200字),切不要长篇大论,只挑最重要的说。简答相对名解要适当扩展,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论述题要从全局出发去写,尽量写得系统全面,层次分明,全套下来洋洋洒洒,千字有余吧。  (3)行文的基本技巧  初试时老师跟你唯一的接触,恐怕就靠这套卷子了。这套试卷就是你的脸,五官什么样完全由你勾勒。你可以不够帅,但你可以五官端正;你可以不够漂亮,但老师通过试卷可以把你想象成一个美女。所以,认真对待你的每一笔!不求笔锋苍劲、摇曳生姿,但一定要保证字迹工整,端端正正。一张面目可憎的试卷,即使答的都对,但判卷老师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怎么可能拿高分?这是书写。再一个是层次。答题要有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单单是所谓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还包括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你要善于运用手段表现答题的层次。传媒小二哥?没听过?没有听过的。传媒实验室?这个没听过,你可以看看中传考研门户的资料,我买的动画学的资料,有真题和笔记,编写的比较好,很系统,算是中传考研辅导里比较专业的团队。希望在中传相遇,呵呵!传媒小二哥?没听过吗?追答山寨的吧?不知道收起
  • 用什么快递寄申请材料至澳门大学研究生院
    DHL/顺丰/EMS都可以到的。……展开
    DHL/顺丰/EMS都可以到的。收起
  • 南开大学21考研书目哪里查?
    一、南开大学法学院简介南开大学成立于3433636130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在这里为大家揭晓南开大学这所破……展开
    一、南开大学法学院简介南开大学成立于3433636130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在这里为大家揭晓南开大学这所破土重生的传奇院校。南开大学法学院于2004年5月成立,由原法学系、法学研究所和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点和法学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一级学科为天津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九个二级学科均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4年南开大学按法学门类组建包括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内的法政学院,于2004年5月按法学一级学科成立法学院。法学院现有法学理论与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刑法、国际法、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八个教研室和法学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台港澳法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机构。二、南开大学法学院校评估在这里可以看到南开大学作为B+类法学院校,其本身在法学领域里的实力还是可见一斑的。且其法学学科排名全国46,作为一名历史长达数百年的老校,不仅综合教学实力非常强大,而且法学领域的成就同样不可小觑。作为一名百年名校,南开大学与时俱进!三、南开大学2020招生专业目录四、南开大学法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五、南开大学考研历年复试分数线南开大学法学院作为法学界一刻冉冉升起的新星,其法学院复试分数线逐年递增,在这个前提下不论是口碑还是法学院教学实力都是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报考前相应的报考人数变化以及考试难度变更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在报考任何学校时候都要考虑到的,作为一名学长学姐,也希望大家在做好准备努力的同时更加的重视对于学校的评估,好的方向一定会让你离梦想更近!六、南开大学2019复试通过人数及分数出题老师分析了解各科的出题老师是谁,以及出题的老师的研究方向对于掌握各科的复习重点无疑至关重要,南开的老师是特别喜欢出他们的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法理学的出题老师是刘风景副教授,这个老师说实话有点古板,从来只出书上的东西,特别喜欢出一些和党有关的题目,像什么法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什么,依法治国之类的题目,法理学比较好准备,你只要背书上的东西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可以花在弱势学科。经济法的出题老师是万国华,这个从来就没有出过书上的东西,大多都是出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出的题目非常大一部分都是公司法和证劵法的内容,只要看看他写过的论文,写过的书就可以了,经济法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大家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考研出题老师也属于考研这场攻坚战的一部分,更好的了解出题老师的出题规律等于明白了对手的招式,破招那就需要多去研究了。关于复试关于考研复试,这里学长学姐建议大家最好可以关注面试导师的文章著作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把握导师的研究方向,对于即将到来的导师提问也好做一些相关资料准备以及心理准备。建议大家在复试前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优秀毕业作品、相关的发表文章以及获奖证书等都是可以的。另外大家面试过程中学长学姐建议大家尽量自然一点,可以将老师看作家中的长辈,忽略正在面试以及面试以后的顾虑。关于面试英语,可以提前做一份自我介绍,英语面试主要以口语居多,多加练习那么学长学姐相信你一定没问题的!西南联合大学1937年7月,南开大学遭日军轰炸,组长沙临时大学,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毁: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坚信不管条件再困难也终究是可以克服的。学长学姐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能明白,生活与学习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也希望同学们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的勇敢,坦然面对书本上以及生活上的一道道难题!网页链接加群交流群内答疑更及时点击入群关注有礼关注提问专人解答点击关注线上学习免费公开课等你来点击听课在线题库各类考试模拟练习点击做题查看更多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收起
  •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历年分数线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copy生历年分数线根据报考专业的不同而不同。以医学专业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为:2017年分数线为285分;2018年分数线为295分。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展开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copy生历年分数线根据报考专业的不同而不同。以医学专业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为:2017年分数线为285分;2018年分数线为295分。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入选111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扩展资料: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院系设置:1、截至2018年10月,学校下设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国学院(中医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14个教学单位。2、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个,教学医院8个,设有1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5大学科门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中医药大学收起
  • 暨南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分为哪几个专业
    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暨南大学(回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位答于广东省广州市,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展开
    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暨南大学(回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位答于广东省广州市,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领导。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收起
  •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管理职能
    负责研究生招生咨询,包括接待来访、处理信件和提供招生专业目3361303032录等工作。硕士招生负责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全面组织工作。博士招生负责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全面组织工作。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招生……展开
    负责研究生招生咨询,包括接待来访、处理信件和提供招生专业目3361303032录等工作。硕士招生负责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全面组织工作。博士招生负责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全面组织工作。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招生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留学生报考我校研究生的全面组织工作。 负责在校研究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研究生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审核,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联合培养等。学籍管理负责在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办理自费、公费出国等。教务管理负责研究生公共课的管理、成绩管理,学期教学执行计划的制定,学生选课管理和成绩审定,考试管理,校外旁听人员的选课、考核和成绩管理等。博士生培养管理负责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审核,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审核等。硕士生培养管理负责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审核,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审核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负责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审核,单证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结业审核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管理负责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学计划的审核和组织落实,课程班学员的过程管理、结业审核和结业证发放等。学位办公室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及学位工作重点学科、学科建设工作。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组织对硕士、博士和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工作。在职申请学位负责同等学力在职申请人员和各种研究生课程班的管理。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地点: 北京大学收起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一所大学吗?应该怎么考取啊?
    不是大学,但可复以招收培养制硕士或是博士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一个单独的研究生院,大部分中科院的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年都在研究生院统一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再回到各自……展开
    不是大学,但可复以招收培养制硕士或是博士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一个单独的研究生院,大部分中科院的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年都在研究生院统一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年再回到各自的研究所学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CAS)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启用现名。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员264人、科技支撑人员102人。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研究所有在学研究生810人(其中硕士生306人、博士生504人),在站博士后46人。收起
  • 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很优质,环境很好。福州大学于2005年开始设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8400余人。是专福建省唯属一一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学和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大学。2012年12月,……展开
    办学条件很优质,环境很好。福州大学于2005年开始设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8400余人。是专福建省唯属一一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学和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大学。2012年12月,福州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将为福州大学东南创业强学院建设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从更高的起点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5000人,各类专业研究生2000多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全日制硕士、本科毕业生10万余人。这所大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招收外国和地区的港澳台地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学。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20多个省内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收起
  • 上海的高校考研
    上海高校,最难考的当属复旦和上交。复旦的经济特别强,你如果3436想考数三,那经济类就考数三。学校 类型 隶属 复旦大学 综合 教育部 985 211 ……展开
    上海高校,最难考的当属复旦和上交。复旦的经济特别强,你如果3436想考数三,那经济类就考数三。学校 类型 隶属 复旦大学 综合 教育部 985 211 同济大学 工科 教育部 985 211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教育部 985 211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教育部 985 211 华东理工大学 工科 教育部 211 东华大学 工科 教育部 211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 教育部 211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教育部 211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11 在百度里搜要靠学校的名字。。。进入该学校的网页,点击研究生招生板块,肯定就能看到该学校的招生简章以及招生专业了。。。那上面会有要靠的科目等等1、上海复的复旦,交大,同制济无疑是名气最响的,但是论就业的话,上财和上外也很不错,所以学校选择尽量选以上的学校。2、名牌大学里面最差的专业也可以享受到名牌大学的光环,更何况现在专业越来越模糊,专业不对口情况比比皆是。如果想增加考上机率的话,可以选择相对冷门专业。3、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话,可以再提问。收起
  • 烟台大学有研究生院么
    有· 199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到目前为止,烟台大学拥有法学和物理学2个硕士一级学科、3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农……展开
    有· 199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到目前为止,烟台大学拥有法学和物理学2个硕士一级学科、3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目前招生专业为52个,分别为国民经济学、企业管理、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英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学、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学)、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环境科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药物化学、药理学,涵盖文、理、工、法、农、医、史、经济、管理9大学科门类。我校还与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年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