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艾媒咨询|2020中国智慧场景服务专题研究报告另一天

艾媒咨询|2020中国智慧场景服务专题研究报告

智慧场景是针对特定的场景,通过技术对用户定位所在场景进行实时感知,达到智能匹配用户与场景服务的一种手段。智慧场景的实现主要依托技术的发展,5G目前已建成70万个基站、终端连接数超1.8亿,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万元,增速38.6%,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10亿元。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基于精准定位、实时感应、数据计算、个性化服务的万物智能互联成为可能。传统基建也逐渐向“新基建”转型,如今的商圈、出行、社区、工业园等场景开始向智慧化靠拢。近三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推进数字社会建设。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线下零售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线下消费仍然是国内居民的主流消费方式,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大数据实际用户画像更加精准,新零售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助力打造智慧场景。(《艾媒咨询|2020中国智慧场景服务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58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行业前景:智慧场景服务将更加普及,更加人性化、智慧化与多样化基于新基建大背景,智慧场景服务行业范围不断扩大。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智慧场景服务蓬勃发展。在未来,智慧场景服务将更加普及,更加人性化、智慧化与多样化,智慧场景服务或将进入多元落地的爆发期。商业价值:智慧场景为产业赋能,为厂商优化管理,为用户带来便捷智慧场景服务帮助活跃线下经济,提高行业活力,为产业赋能。通过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智慧场景服务优化产品架构,提高厂商管理效率。此外,智慧场景管家式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捷,先进的技术和简单快捷的操作模式也给予了用户更好的购买体验。未来趋势:智慧场景融入智慧城市,形成全场景智慧截至2020年12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若涵盖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3080亿美元,预计2023年可达7172亿美元。智慧场景服务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场景间数据交互,成为有机整体。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智慧场景定义智慧场景服务是指针对线下特定场景,通过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用户所在场景进行即时感知,智能匹配用户需求与场景相关服务的一种手段。智慧场景发展进程“智慧城市”理念由来已久,囿于技术局限性,早期以概念导入、分散建设为主。2013-2014年,中国住建部陆续推出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总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达到290个,国家开发银行也于2013年宣布将在3年内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2018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3080亿美元,预计2023年可达7172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技术是“智慧场景”落地的最重要推力。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AI、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基建向“新基建”转型,依托技术的支持,早期的“智慧城市”由概念开始尝试落地。具体来看,商圈、出行、银行、医院、社区、工业园等场景都开始向智慧化靠拢,智慧场景初显雏形。智慧场景服务政策环境:国家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场景服务经济环境:线下消费为主流消费方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线下零售金额达到30.9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尽管近年来相比零售总额,中国线下零售金额增长趋势趋于水平,线下消费依然是国内居民消费的主要方式,线下消费有着巨大市场和可增长空间。同时,通过智慧场景服务,亦可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及消费水平,进而扩大线下零售规模。智慧场景服务产业图谱智慧场景服务主要工具类型按照触达用户的工具类型看,当前智慧场景服务工具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智能硬件、APP、小程序以及手机系统内置功能服务。APP:设计趋场景化,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截至2019年12月末,中国国内市场在线运营APP数量达367万款,其中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为38.8万和31.7万款,占比10.6%和8.6%,分列第三和第四位。2019年,电子商务类APP年下载量为593亿次,位列第8位;生活服务类APP年下载量为826亿次,位列第6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APP设计更注重场景化,应用场景更趋垂直化多样化,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在APP推广阶段,相比大而全的设计,专注耕耘某个细分场景的APP更可能获得用户青睐。当前,出行、健身、美食等场景的头部平台表现出色。小程序:快速连接用户与商家,契合即时消费场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APP发展陷入瓶颈,HTML5技术和云存储技术逐渐成熟,小程序蓬勃发展。2019年中国微信小程序累计创造交易额达8千亿元,同比增长160%。依托微信超10亿的庞大用户量及成熟的微信支付功能,微信小程序基本形成生态闭环。此外,支付宝、百度、抖音也相继展开小程序开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小程序具有多种优点,其即扫即用免安装的优势契合餐饮、泊车、扫码搭车等即时消费场景,在电商、美食、外卖、旅游等场景具有相对优势。快应用:基于不同场景将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极速衔接快应用基于手机硬件平台, 其标准于2018年发布,目前已有12家企业组成快应用联盟。 快应用无需安装,通过负一屏卡片、应用商城关键词搜索和首页推荐、桌面图标、Push推送等进入。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基于系统的快应用拥有多项优势。快应用可以基于不同场景将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极速衔接,做到场景感知触发。快应用的特点使得其对AIoT的应用生态构建有天然的优势,有望做到多设备协同。目前快应用仍处于初始阶段,用户体验尚待提高;联盟内部协同程度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智慧场景服务工具优劣势分析智慧场景服务——商圈智慧场景服务——出行智慧场景服务商业价值智慧场景服务连接行业、厂商与用户,使其之间联系更紧密。通过精准营销、优化管理、提高体验等方式,在多层面上为产业赋能。智慧场景服务商业价值:活跃线下经济,提高行业活力智慧场景服务帮助活跃线下经济,帮助行业省去大量低效率被动型广告费用,提高了引流效率;智慧场景服务连接用户与场景,通过场景触发、个性化推荐、主动搜索等方式,提高转化率。利用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产业赋能,提高了行业活力。此外,先进的技术和简单快捷的操作模式也给予了用户更好的购买体验。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推荐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用户在商圈智慧场景时,最常用的服务为餐饮信息介绍、预订等服务,比例均超四成;在常用服务与期望获得服务比例差异幅度中,优惠活动信息推荐、商圈地图及商铺分布以及智能导购服务位列前三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商圈智慧场景中,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推荐、室内定位等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近七成用户对出行智慧场景服务表示满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出行智慧服务场景中,用户最常用的工具为APP,达到71.0%, 73.5%的用户对出行服务持积极意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出行智慧场景服务具有低频次,高功能需求的特点,用户更偏好通过APP进行出行规划。目前的出行智慧场景服务完善,用户满意度高。用户最想获得景区、美食及最新优惠推荐服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酒店智慧场景中,常用服务与预期服务的比例相差不超过4%,而在用户想获得的服务中,高居首位的是推荐类服务,包括“周边景区美食推荐”和“酒店最新优惠推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店智慧场景服务完善,能够满足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近七成用户对智慧场景服务工具的智能程度持积极意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9.6%的用户觉得目前智慧场景服务工具“智能程度较高”, 28.8%的用户觉得“智能程度很高” ,近七成用户持积极意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AI、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开始商用化,新技术体验提高了用户对智慧场景服务的好感度与满意度。未来,智慧场景服务将变得更智慧化、人性化。用户初步养成快应用服务使用习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5.8%的用户使用过快应用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快应用根植于安卓系统之中,手机覆盖量广,购买新机时手机默认开启负一屏功能,有利于培养用户对快应用服务的使用习惯。当向使用过快应用服务的用户问及是否愿意开启负一屏功能时,87.2%的用户表示愿意。用户对负一屏功能的接受度较高,说明用户已初步养成通过负一屏功能使用快应用服务的习惯。快应用最大优势:路径短,免安装,便捷程度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7.4%的用户使用快应用的原因是“即开即用,操作简单快捷”,其次是因为快应用“免安装”的特点,占比达53.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快应用最大的优势是其路径短,便捷程度高,而在体验上快应用并不输APP。就这一优点而言,快应用有望成为移动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快应用能够精准把握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快应用场景触发自主推荐功能,46.1%的用户表示“比较喜欢”,36.4%的用户表示“很喜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快应用自主推荐持积极偏好的用户占比达82.5%,说明当前快应用的智能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能够精准把握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需求。64.8% 的用户觉得快应用智能程度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4.8% 的用户觉得快应用智能程度高,其中觉得快应用“智能化程度很高”的用户达到27.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对快应用智能程度的感知与实际情况契合,对智能程度的肯定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用户对快应用的好感度。航班管家:获民航空管局数据授权,智慧出行平台赋能BC端航班管家是国内专业的出行服务平台,拥有APP、快应用、小程序、手机智慧出行卡片等多种入口。深耕出行领域多年,航班管家与民航各单位合作,成为民航空管局旗下民航电信首家数据授权的企业。航班管家基于大交通出行数据智能,面向出行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数据解决方案。航班管家:智慧出行卡片提供智慧出行体验2018年始,航班管家与国内各安卓手机厂商合作,基于手机系统功能生成出行卡片,在出行场景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能力。目前已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合作,每天航班/高铁动态调用次数2000万+,每天服务600万+人次。智慧出行卡片触达用户能力多样化,服务覆盖出行全流程,为用户提供更智慧的出行体验。航班管家: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为出行智慧场景赋能在2B端,航班管家基于大交通数据和行业Know-how,沉淀自身算法与预测模型,构建行业通用SaaS平台,为行业提供多场景服务解决方案。目前,航班管家已服务OTA/TMC、物流、保险、用车等30多个行业200多家客户,包括飞猪、同程旅行、美团旅行、京东旅行、顺丰、跨越等品牌。在2C端,航班管家利用APP、小程序、快应用、手机智慧出行卡片等多种入口,为用户的行前、行中、行后全场景提供包括交易预订、动态信息及增值服务在内的多种智能出行服务,赋能出行智慧场景。其余智慧场景服务热点案例5G、AI、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智慧场景蓬勃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慧场景服务的蓬勃发展,得益于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的商用化,将极大地加快数据的传输、采集速度;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数据在分析挖掘方面更深入,更大地发挥数据的价值;云计算技术的提升,带来算力上的突破,将使数据分析速度更快,算法模型更高效;物联网的出现,使得各个终端相互连接,智慧场景服务的终端将更加多样化。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智慧场景服务将更加普及,更加人性化、智慧化与多样化。相比过去,新技术从具备科研价值到实现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的时间缩短,落地速度加快。在未来,智慧场景服务或进入多元落地的爆发期。智慧城市助力智慧场景形成全场景智慧智慧场景的建造,依赖于AI芯片、视觉传感器、5G网络设备等底层硬件,在更大层面上,依赖于国家的新基建,依赖于智慧城市进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智慧场景各自独立、互不连通,用户体验不足。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愈加完善,不同场景的数据交互程度将得到提高,所见即所得,信息即服务。智慧场景服务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有机整体,形成全场景智慧。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场景服务专题研究报告》。

羔羊

《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极光大数据日前发布了《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从用户行为、平台用户画像等多个方面分析用户对于各新闻资讯平台的品牌印象及行业概况。其中,一点资讯在资讯平台推荐度、人均单次使用时长、30日活跃留存率均位列第一,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而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也分别在DAU、使用时长、美誉度等方面表现优异。报告数据显示,一点资讯在各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推荐度方面以7.211分位居榜首,这意味着相比于其他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更倾向于向周边亲友推荐使用一点资讯,也侧面反映出用户对平台内容和产品的高度认可。用户眼中,一点资讯的品牌印象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除了品牌美誉度,一点资讯的用户忠诚度方面也表现优异。数据显示,一点资讯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16.8分钟,在新闻资讯APP中位列第一,高于第二名今日头条的14.6分钟。同时,平台30天活跃留存率高达21.7%,在众多新闻资讯APP中同样居于首位,成为人均使用时长和用户留存维度的“双料冠军”。使用时长和留存率反映了用户的忠诚度,同时也关乎用户习惯的养成。整体而言,一点资讯展示出强劲的平台实力,在用户心中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当前国内移动资讯行业中,智能推荐算法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引发用户对于内容质量、价值观问题、算法黑箱等多方面忧虑。一点资讯能够在用户心中建立有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并受到用户广泛认可,源于自身对于价值内容的一贯追求。作为内容分发平台,一点资讯在底层技术架构融合了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以用户“兴趣”为核心,基于“智能算法 人工编辑”的人机协同模式,以寻求技术和价值之间的平衡之道,致力于让用户随时随地高效、智能地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手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两大牌照,一点资讯持续对自身的内容生态进行梳理和优化,严格把控内容,为内容消费者打造一个更好的资讯阅读环境。据了解,2018年一点资讯关停了9800多个自媒体,清除平台垃圾内容,通过专业内容生态团队把控,保证价值内容的输出。秉持“有趣更有用”的理念,一点资讯在算法和价值的双重加持下,既满足用户对有趣有料的热点内容和娱乐内容的需求,也满足用户对有用、有价值、有品质的内容需求,最终形成了很强的用户黏性。报告显示,一点资讯日人均使用时长高达80.5分钟,仅次于第一名今日头条的89.2分钟,远高于第三名网易新闻的29分钟。此外,在用户构成方面,一点资讯中、重度用户占比高达54.6%,其中,重度用户占比25.6%。在用户群体画像方面,一点资讯整体用户趋于年轻化,主要聚居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男性占据主力位置。其中,2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29.7%,26-35岁用户占比达到43.9%,85后用户超过七成,用户群体整体趋于年轻化,而男性也成为绝对用户主力,占比高达61.3%。在地域分布上,一点资讯用户城市等级分布基本与全体移动网民保持一致,分布最多的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上海、北京和广州则成为用户占比最高的三座城市。高黏性的用户群体为一点资讯的优质内容版图拓展和商业变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内容拓展方面,一点资讯联合业内领先的大内容平台,不断拓展内容合作边界,先后引入音频、视频、小说、漫画等不同内容载体的优质内容,构建多种形态结合的内容平台,充分满足用户多元化内容消费需求,多项数据的行业领先也印证了用户对于平台的高认可度。而基于兴趣引擎,一点资讯能够向用户精准推荐内容,运用兴趣营销方式满足个性化广告需求,在商业拓展方面也更加重视电子书、音视频等多元化内容平台的合作,同时面向广告主也能满足个性化的广告价值诉求,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对目标客户 的有效触达。随着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的“潮水”逐渐退去,真正吸引大众的始终还是价值内容。在人机协同的内容分发模式下,一点资讯将充分发挥算法技术的优势,用有温度的优质内容,致力成为用户心中值得信赖的内容平台,实现品牌与用户的共生、双赢。(李新宇)

民食刍豢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AI数据服务专题研究报告

在政策利好、场景需求剧增和5G落地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AI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核心产业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500亿元,发展从规范化阶段向专业化阶段迈进,市场前景广阔。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平台的布局,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将不断拓展,AI数据服务将被运用在多种实际场景,如医疗、金融、新零售和安防等。随着AI与传统行业的不断融合以及5G的发展,数据类型将会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随着场景定制化升级对精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AI数据服务方式由粗放式向着精细化方向过渡。AI数据服务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促使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数据服务的技术升级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数据服务商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AI数据服务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38页。)核心观点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发展从规范化步入专业化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从2010年的野蛮生长期到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伴随着需求升级,技术更硬核、效率度极高的专业AI数据服务企业将成为主流趋势。2020中国AI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市场发展向好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市场AI需求愈发明显,同时在经济、政策不断利好下,2020年中国AI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AI数据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数据服务的技术升级成为竞争焦点伴随企业客户定制化场景升级,对相应数据服务提出更高的需求,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将会持续进行对技术、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未来AI数据服务方式将从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过渡,数据服务的技术升级也将成为竞争焦点。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AI数据服务定义在人工智能(AI)体系中,算力、算法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进化的三大元素,分别承担着人工智能在基础设施能力、工作指导方法和算法(进化)依据作用。算力是技术设施能力、算法是工作方法,而数据则是优化算法的依据,换言之,前两者是设备与能力,而数据则是能让人工智能学习的知识素材。而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指为AI算法、算力训练及优化提供的数据采集、清洗、信息抽取、标注等服务,以采集和标注为主。中国AI数据服务技术框架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发展历程2020中国AI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以及技术的进步成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速度将明显提速,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浪潮。2020中国AI数据服务产业图谱中国AI数据服务竞争力要素分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发展到当前的商业化和精细化时代,行业规范化越发明显,市场格局呈现逐渐明晰。各大平台的竞争的核心焦点即竞争力要素,主要在于技术创新水平、业务拓展能力以及企业管理效能。未来10年中国AI数据服务主要应用场景中国AI数据服务经过野蛮生长期后,脱离实验室走向实际场景,数据服务也从幕后走到台前。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AI数据服务主要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新零售、智能安防、智慧家居等实际场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技术的成熟、平台的布局,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将不断拓展,AI数据服务+各场景将成为可能。AI数据服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分析医疗领域成为当前AI布局的重要领域,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数字医疗领域较新的分支和产业热点。围绕核心医疗生态体系,AI数据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质增效、降本增益推动医疗体系各方面的变革和提升。如提升医生水平和诊疗效率、高效管理患者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数据、为患者提供全场景主动式健康管理。AI数据服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分析随着AI技术商业应用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技术在金融行业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银行、智慧投顾、智能监管等。未来,金融核心价值链的四大环节: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都在受到AI数据服务不同程度的渗透。云测数据:数据采集标注领域的头部企业云测数据是业内兼具实力和代表性的AI数据采集标注服务商,也是算法类企业重要的上游服务提供商。云测数据为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新零售、文娱等众多领域提供AI数据服务,支持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各类型数据的处理,截至2020年,云测数据在华东、华北、华南均已设有数据交付中心和数据场景实验室。云测数据一方面专注AI数据服务场景化,致力于提供高质量AI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建立起“横拓纵深”的战略布局网络:横为业务覆盖广泛,包含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新零售、文娱等各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服务;纵为立足行业前瞻趋势,深挖行业落地需求,提升细分领域的服务专业性。云测数据发展至今,依托于高质量AI数据交付、高效作业效率、数据隐私安全把控和平台多元功能优势等逐渐成长为市场头部品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云测数据的发展核心在于其设置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高质量数据交付保证,针对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呼唤“更好的场景化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和升级了原有数据标注产业模式。龙猫数据:专业的AI数据服务提供商龙猫数据(北京安捷智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的AI数据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提取、数据校验、数据清洗、线上众包等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图像、语音、文本、视频四个方面。龙猫数据的服务领域以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为主,公司客户覆盖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家居、交通、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领域。在数据标注方面,龙猫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广建标注基地,截至2020年,已在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成立企业的数据标注实验基地,并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当中。2020年中国AI数据服务行业发展趋势解读AI数据服务行业发展利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AI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不断加深,数据的量级以及复杂程度也将会大幅提升。与此同时,5G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将激起新一轮数据积淀,数据类型也更加多样化。此外,AI相关产业对精细化数据服务的需求将会不断释放,这将在很大限度上推动AI数据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场景定制化、数据精细化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场景不断完善渗透,技术发展对算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数据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随着场景定制化升级对相应数据服务的需求,未来AI数据服务方式将从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过渡。行业洗牌,竞争加剧伴随着AI产业粗狂式发展所带动的创业热潮,脱颖而出的品牌数据服务商和中小型数据供应商形成了主要的供应方力量,但随着需求方市场由粗犷向精细化过渡,场景升级、用户需求质量上升等问题迫使了一众中小型厂商提前离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行业将再次迎来洗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服务的技术升级成为竞争焦点随着需求方对数据质量要求的提高,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将会持续进行对技术、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数据标注工具的技术含量,行业门槛也将随之拔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据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在市场的竞争地位。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AI数据服务专题研究报告》。

静之至也

国内首份投后服务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全文发布!

来源:清科研究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也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在市场环境严峻、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开始将投后服务作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投后服务周期长、效益难衡量、系统化建设不完善是行业共性问题,清科研究中心积极探索投后服务评价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源码资本长期秉承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并重,也希望在投后服务领域创造更多价值,推动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持续强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后服务能力,赋能投后企业。基于此,源码资本发起,并由清科研究中心独立开展“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机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研究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标杆机构&被投企业调研,对股权投资市场上主流投资机构的投后服务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制定了覆盖投后服务内容及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整体思路、工作方法进行系统性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为机构完善自身投后服务体系、开展投后服务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一、机构投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机构投后服务旨在帮助被投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提升和外部资源拓展,全方位提升被投企业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帮助被投企业实现增值。良好的投后服务不仅能够帮助投资机构最大化退出收益,更能够打造机构品牌效应,提升机构整体实力,为获取优质项目提供保障。同时,投后服务也有助于机构整合项目上下游资源,推动形成产业链投资布局。根据公开信息及访谈调研信息,清科研究中心对目前国内市场上投资机构的投后服务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战略咨询、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提升服务,以及业务支持、品牌公关、政府资源对接、资本运作、综合服务等外部拓展服务。二、机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难点分析机构投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投后工作“量化难”的问题,实现投后服务工作量及实施效果的量化管理,帮助机构优化投后资源配置,并制定相应考核和激励制度,推动投后人员和工作机制完善,进而推动行业整体标准和工作规范的形成。评价体系建设难点:投后服务差异大,难以建立统一的投后服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受股权投资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影响,不同机构在投资策略、资源禀赋、投入程度(战略型投资、控股型投资、小股权型投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机构本身的投后服务意愿、侧重点以及服务深度等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被投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有较大差异,企业创始人的管理水平和对投后服务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投后服务的方式、频率和深度。因此,在投后服务评价体系建设过程时,除考察投资机构的内部相关制度建设、组织体系架构、专业人员配置、匹配资源投入以及提供的投后服务内容外,更需要从分析被投企业的真实诉求入手,注重被投企业的评价,着重考察机构投后服务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投后服务实施效果。基于此,本着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研究课题深入剖析了机构投后服务的相关要素,从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维度及权重、评价内容、评价模型等方面对机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架构。三、机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整体架构思路1、评价对象科学合理的确认评价对象,是筛选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的前提。基于不同的评价目的,投后服务的评价对象可以是单个项目、投后服务人员、投资机构等。本研究报告中建立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是以“投资机构”为评价对象。2、评价周期投资机构一般都会在投后定期对被投企业的财务、运营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同时以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等为周期,对项目以及基金的整体运作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并定期为LP提供基金报告。为提高投后服务评价工作效率,以及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协同性,清科研究中心建议将投后服务评价工作纳入机构日常工作周期,在具体评价周期的设置上不宜过短或过长,可结合投后服务投入情况、企业需求频次等综合确定。3、评价维度及权重从评价工作的完整性、客观性以及可实施性上考虑,将机构投后服务评价划分为三个评价维度:被投企业评价、机构管理层评价、投后团队自评。根据清科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有49%的调研机构认为被投企业CEO评价是机构投后服务评价最重要的评价维度;有31%的机构认为投后团队自评为最重要的评价维度;有19%的机构认为合伙人评价为最重要的评价维度。结合调研结果和访谈信息,清科研究中心建议机构合伙人、投后团队、被投企业CEO三个评价维度的权重分别为:20%、30%、50%。4、评价内容受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机构往往在投后服务制度建设、组织架构与流程设计、人员配置、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综合考量机构投后服务评价的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还需结合不同类型机构的差异性特征,从投后服务整体情况、投后服务具体内容、投后服务实施效果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指标设计,进而结合被投企业、机构合伙人、投后团队三个维度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公开信息及访谈调研信息,清科研究中心梳理了目前国内市场上投资机构开展投后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报告的评价体系也将最大范围覆盖投后服务的工作内容&实施效果。5、评价模型本评价模型覆盖机构投后服务的三个评价维度,并从各维度的主要评价内容入手,进行细化评价指标的设计,从而全面覆盖机构投后服务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工作重点,从基础架构上保障评价模型的完整性、客观性。本评价体系中,机构合伙人(20%)、投后团队(30%)、被投企业CEO(50%)的预设权重,由清科研究中心根据调研情况和市场积累的经验设定,可作为整体权重设置参考,早期、VC、PE机构的权重和分制分配可略有差异。本评价模型采用加权求和的计算方法,各评价维度的得分确认后,结合权重情况,进行机构综合得分核算。6、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市场调研与案例研究,清科研究中心对机构投后服务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机构投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投资机构提供参考。投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评价维度、19个一级评价指标、30个二级评价指标。在机构投后服务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中,在遵循评价工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被投企业需求特点,合理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权重,但整体要能突出对被投企业投后服务需求的响应程度及效果。7、评价标准设置从量化角度出发,评价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指标评分均采用打分制,满分5分,评价标准充分参考调研问卷和机构、企业访谈信息,实行定性描述打分、定量核算打分,参考制定的评价标准,指标得分均在0~5区间取整。最优值:每个指标最高分以该模块服务最优质标杆机构的服务程度来界定,并结合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进行评定。平均值:结合问卷调研,获取市场活跃机构的总体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设定指标平均值及其含义。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2019京东品质服务研究报告》提升服务品质 增强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近几年,网络购物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是电商平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日前,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了《2019京东品质服务研究报告》,从网络零售对消费市场贡献、京东平台的商品与服务并驾齐驱、京东平台的全方位服务保障等方面,对京东的品质服务进行研究。1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近几年,网络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持续增长,作为优秀电商企业的代表之一,京东集团净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在网络购物规模上,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15至2019年的5年内,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同步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10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同时,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2019年占比已超过20%,网络零售对消费市场贡献率越来越大。2京东提升品质服务核心竞争力京东净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与京东平台不断扩充自身商品和服务品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京东在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对品质服务的提升。客户对于京东服务的感知,也正在从传统的商品质量、个性化推荐、物流配送、退换货等极致消费体验,拓展至面向零售、物流、金融、公共服务、医疗、农牧等更多元化服务能力的沉淀和输出。2016年6月,京东打造全球领先的融合线上线下的零售商业模式。2019年,京东健康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用户提供基于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四大业务板块的产品和服务。同年,京东发力本地化生活服务,提供从商品到服务、从线上到线下、覆盖各方面需求的优质生活服务。京东平台在品类发展上,实现了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商品和服务并驾齐驱。京东平台一直践行用户思维,通过供应链各方的协同发展,为用户提供周到、高效、细致入微的服务,尤其是通过多元化发展实现一站式购物、通过高效物流实现便捷购物、通过服务保障实现购物无忧等方面,表现更加抢眼。(一)在多元化发展方面,京东平台业务涵盖了物流、家电、手机、数码、时尚、生鲜、居家生活、健康等各类消费场景,方便了消费者的多元化购物需求;另外,京东针对人群+品类的个性化服务覆盖,对消费者的影响较为突出,京东放心购2019年在已有闪电退款、运费险、以换代修、生鲜优鲜赔、纸尿裤红屁屁无忧、酒类破损包退换等55项服务产品的基础上,又推出送装入户、家具3年质保、腕表2年质保、0元安装、效期无忧、保养无忧等27项全新的服务产品,将“放心购”服务产品拓展到60项。京东数据显示,生鲜方面,当前的京东冷链已经在全国11个核心城市拥有18个全温层冷库,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并在今年继续打造产地生鲜专属解决方案,通过仓配一体化的智能冷链物流网络,从配送时效、覆盖范围、品质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升级,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最鲜最优的物流服务体验。(二)在物流方面,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5至2019年快递服务业务量持续增长,且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为了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更安全、更便捷的快递服务,京东在物流方面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京东数据显示,京东物流体系通过构建大件、中小件、B2B、众包、跨境和冷链六大网络,在全国范围建立仓库超过730个,设立了28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保障快捷发货、及时配送。京东数据显示,京东物流“24小时达”服务已覆盖国内88%的区县。在2019年11月份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中,京东物流成为仅有的两家公众满意度得分在80分以上的快递公司之一。而在国家邮政局近年来公布的历次快递服务满意度排名中,京东物流在10家全网型快递服务品牌中始终位列第一阵营,自2018年以来,京东物流已连续七个季度占据领跑地位。(三)在售后服务保障方面,京东积极推出一系列人性化的退换货政策,同时在客服体系投入和增值服务上做足功夫。退换货上,京东经历了从缺陷产品退换、七天无理由退换、极速退换和换取一步到位的逐步完善升级过程,如“七天无理由退换”,京东在2014年1月就率先试行了新《消法》;升级后的“30-30-180”服务,让消费者真正实现放心购;在换取一步到位上,“上门换新”服务安排上门取件并为客户更换全新商品,为客户节省了换货时间,实现足不出户极速退换。客服投入上,京东早在2009年就正式成立了客服中心,之后又率先推出7×24小时全天候电话服务。早在2014年,京东成为国内首家通过COPC顾问服务提供标准认证企业,服务水平迈向国际化。2019年底,京东对外宣布在过去10年累积为客服投入超150亿元基础上,继续加大客服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京东数据显示,京东客服拥有智能情感客服、无人客服、智能语音客服,实现了人工+智能客服模式,追求极致客服效率。现如今,京东客服不仅要服务于数以亿计的京东用户,同时能够将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意见进行量化分析,及时反馈给品牌商家。随着京东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京东客服与京东物流、京东技术围绕用户体验合力打造的京东服务能力,已成为用户心中的金字招牌。2019年的“双11”期间,超过3416万次服务经由智能客服处理;“双11”当天,智能客服就为超过491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在增值服务方面,针对市场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缺少有效监管,体验难以保障等问题,京东特有的“京东服务+”自2018年5月上线以来,以“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电商增值服务平台”为品牌愿景,派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到《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理论知识通用题库的编写、审定工作当中,并依托覆盖全国的强大自营化服务体系,将在服务质量、标准、规范等方面沉淀的丰富经验,纳入到专用题库和教材开发中,为国家职业资格水平等级评价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实现了“自建维修中心+京东帮+京品商”服务网络的三次跃升和全场景、全品类、全区域的“三全”覆盖,即:覆盖寄修、到家、到店服务全场景,3C、家电、家居全品类,城市及农村的全区域,让“京东服务+”更具价值。3京东品质服务赋能“6·18”京东发布的2020年“6·18”数据显示,今年“6·18”实现了开门红,“京东服务+”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85%,订单同比增长332%。其中,家电清洗服务订单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奢侈品养护服务订单同比增长280%,手机维修订单同比增长346%。在“保值换新”“买贵就赔”“定期购”等一系列贴心服务的加持下,京东“6·18”期间销售数据十分可观。其中,京东超市“定期购”商品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京东即时配送成交额环比增长超130%;使用以旧换新服务用户量同比增长超300%;共有超过1000个商家开通了0元试用服务,且支持这一服务的商品超过1万款。“京东服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号召,拿出全国七大维修中心的真实服务场景,作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技能操作场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维修行业的服务规范化与标准化进程。据悉,今年“6·18”期间,“京东服务+”依托自身服务能力,联合20余家知名职业院校,在全国多地开设30余个实训基地,通过线上课堂及线下实训,持续储备优质技术人才。作为一家电商标杆企业,京东集团通过不断完善扩大品类覆盖,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让消费者放心购物,努力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不断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零售,不仅仅是对消费者的触达,更是感知和愉悦。在某种意义上讲,零售商最终销售出去的还有服务;服务作为软实力,这一实力的积淀绝非一朝一夕,更没有捷径可走。而与众不同的是,京东却将服务做到了行业的极致。(张文)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拆房工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近年知识付费平台重视拓展产品内容覆盖领域、丰富产品表现形式,并有效提高运营机制,行业发展进程加快,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1年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到675亿元。但垂直类知识付费平台目前流量增长放缓,综合类平台通过建立生态带动用户增长将成为应对行业瓶颈重要模式。(《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1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市场规模:场景延伸技术助力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392亿元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以及短视频等行业发展迅速,中国知识付费服务质量和场景都得到了延伸,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已达到392亿元。竞争格局:垂类平台面临流量瓶颈,综合平台模式发挥优势目前中国知识付费平台以综合类、垂直类、音频类为主,其中垂直类平台虽然在推出早期获取市场关注,但近年流量增长遭遇瓶颈。而综合类平台依托平台生态带来流量互导,并吸引优质KOL入驻,发展模式上更具优势和潜力。用户调研:内容服务质量问题需重视,五成用户认为知识付费平台无效信息过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1.9%用户认为知识付费平台广告和无效信息推送过多,有49.5%用户认为平台专业度不高、实用性不强。知识付费内容追求专业度,更新难度大,导致市场上部分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不高,因此平台服务内容质量的提升也成为平台竞争的重要方向。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图谱当前,中国知识付费平台主要划分为综合类平台和垂直类平台,其中垂直类平台又可细分出音频类平台,各细分赛道按业务侧重点、知识覆盖面的不同再进行细分。目前中国知识付费各个细分领域纷纷涌现头部企业。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商业模式——综合类平台目前中国知识付费综合类平台主要有社区问答、内容打赏及付费社群等业务模式。面对多元复杂的用户结构,平台基于内容资源优势、流量优势构建内容生态,并通过广告、打赏、会员、问答等形式拓宽盈利渠道。前沿技术应用助力知识付费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前沿技术不断在知识付费行业落地应用,不仅知识产品形态、载体以及应用场景发生变化,知识付费平台的生态建设、运营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知识付费产业中应用,目前更多从流量匹配和智能运营方面发挥作用,未来有望更多应用于包括智能辅导、人机交互等,助力知识付费产品更好服务用户,进一步扩大市场。知识产品载体及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突破39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达392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67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知识付费行业获得流量红利,随着知识付费平台运营模式逐步成熟,内容、形式不断丰富,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大。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超4.1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20年增长至4.18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不断提升的互联网覆盖率以及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提供设备基础;近年来,大众愈发重视自我知识涉及的宽度及深度,人们对知识付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知识付费资本市场逐步回归理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4-2017年,知识付费行业出现风口,相关投融资事件总共完成740笔;2017年起,行业内融资事件有所减少,但单笔融资额有所增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资本逐渐向头部企业靠拢,投融资情况也偏向于更加高额。中国知识付费痛点分析——知识付费产品复购率低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知识付费行业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相关监管措施仍未同步,其野蛮生长引致了诸多问题,其中内容同质化、宣传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尤为突出,进而对用户的长期吸引力不足,降低了用户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好感,最终反作用导致知识付费产品服务的复购率低等问题。因此,知识付费平台亟需规范整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知识付费用户集中在30岁以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知识付费用户以30岁以上的群体为主,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主要为丰富知识储备、充实自我而使用知识付费产品。未来,随着知识付费产品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用户群体有望向更高收入人群渗透。综合类知识付费平台服务内容质量最受用户认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4.0%的受访知识付费用户对综合类知识付费平台内容质量表示满意,而对音频及垂直类平台内容表示满意的受访用户占比也分别达到69.0%及63.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综合类知识付费平台基于平台知名度和流量,能吸引更多KOL进驻,同时也能吸引其他平台开设账号,在优质内容丰富性上更具有优势,内容质量也更受用户认可。七成知识付费用户对知识付费行业未来持乐观态度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6.6%用户对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前景持非常乐观态度,43.5%的用户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知识付费内容符合目前快节奏生活中用户群体对于学习提升的需求,具有一定刚需性。且随着内容类型更加丰富、布局平台增多,其能够覆盖的用户群体也将扩大,行业发展也受到用户肯定。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标杆案例研究——百度百度APP是一款集智能搜索、语音搜索、图像搜索、个性化资讯、集合多元内容等多项特色功能为一体的移动“搜索+资讯”客户端,主要包含百度图片、百度新闻、百度视频、百度阅读等专业垂直搜索频道,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百度搜索服务。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标杆案例研究——喜马拉雅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喜马拉雅APP注重平台整体的用户流量和活跃度,通过丰富的内容来吸引不同用户群体,除了知识付费本身内容之外,还衍生了更多的商业模式,除了内容付费和电商以外,还涉及到广告和粉丝经济。知识付费平台发展趋势:用户市场向下渗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学习用户有38.9%来自二线城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以及三四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其对个人知识的涉猎领域及深度的要求不断提升,由此三四线城市居民逐步增强对知识付费的消费意愿。但不同结构用户对于知识获取渠道、偏好也呈现差异。而大众化平台拓展知识付费领域业务将为三四线城市居民提供更广泛的搜索渠道,以及更全面的知识覆盖领域;更多的搜索类、短视频及其他类型平台的入局,将丰富平台类型,并拓展知识产品的呈现方式,由此将实现多领域、多层次地触达用户,进而扩大知识付费用户规模、推动知识付费市场下沉。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平台呈现多样化发展,平台趋于布局线上线下全场景大量的腰尾部内容创作者涌入知识付费行业,行业内部将出现大量内容资源,因此继续内容评价体系以及筛选体系。百度、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头部平台进入知识付费行业以及bilibili、抖音、快手等平台入局泛知识赛道,将给行业提供整合资源的有效方法,如部分垂类平台将通过入驻综合类平台,借助综合类平台优势破解自身遭遇的流量瓶颈。为最大限度延伸知识付费内容、实现多领域触达用户,除发展线上场景外,知识付费平台将进一步布局发展线下全场景,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如进行线上引流、线下培训私域流量运营;以及智能音箱、有声图书馆、终端等硬件合作形式。科技赋能行业构建良好生态,提升运营效率科技不仅赋能知识产品延伸应用场景,也将助力平台转变运营方式,最终改造行业生态。以AI技术为例,基于平台用户数据进行内容分发,实现精准推送至用户端将成为未来几年知识付费平台运营的主要发展方向;技术加速融合及落地应用,AI将赋能线上授课,知识课程有望实现智能辅导,进一步升级用户体验,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促进行业生态建设朝良性发展。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查看高清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数据可登陆艾媒报告中心官网。

灵台

艾媒咨询|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初,扩大内需消费政策频出,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传统品牌拥抱数字化,利好电商市场以及电商品牌服务商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增速达37.1%,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2400亿元。服装市场、化妆品市场、母婴市场、宠物市场、食品市场等领域规模均逐年上升,且各行业围绕人货场三要素逐渐细分,差异化逐渐扩大,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等出现驱动品牌电商市场快速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吸引大量的电商品牌服务商入局,促使行业竞争加剧,服务商的服务能力,规模优势和成长潜力成三大核心竞争力,如何立足高增长领域构建自身差异化优势成品牌电商服务商的主要策略。(《艾媒咨询|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4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经济、政策、技术、市场多因素共振,驱动电商消费品质升级新冠疫情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以新基建赋能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传统品牌加速数字化转型,多方因素共同助推电商消费品质升级,品牌电商服务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短期承压不改品牌电商服务市场高速增长趋势,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400亿元品牌电商服务商已经发展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虽然对电商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它有助于品牌方拥抱数字化技术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抬升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增长空间。人、货、场三要素逐渐细分多元,立足高增长领域构建差异化优势是竞争主流零售市场核心三要素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消费人群分化、消费品类扩容、消费场景多元,这些新变化、新特征驱动品牌电商服务市场不断发展,立足高增长领域构建自身差异化优势成为品牌服务商的主要策略。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相关概念介绍品牌电商服务商:广义是指为品牌方或零售方针对电商市场的商业经营活动,提供部分或全部服务(如IT数字服务、运营服务、营销服务、供应链服务、客户服务等)的商家;狭义是指为品牌方或零售方提供电商市场代运营业务的商家。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的品牌电商服务商,即电商代运营商。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发展历程品牌电商服务商作为电商市场的衍生行业,其发展历程与电商市场息息相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已逐步进入到品质化、精细化运营的成熟发展阶段。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分类及商业模式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产业图谱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价值链分析品牌电商服务商作为连接品牌商、平台方、消费者的纽带,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升了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方需求痛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零售市场核心要素,人、货、场呈现快速变化的特征,随着品牌电商服务商逐步向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延展,其数字资产的沉淀和利用价值将越来越高,在产业价值链的角色将逐步由价值分配者转变成价值创造者。2020H1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动态(一):资本热情高涨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品牌服务商市场需求,叠加当前靠扩大内需稳增长的经济环境,资本市场对品牌电商服务商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一级市场上,品牌电商服务商融资事件不断,二级市场上,壹网壹创自上市以来股价持续攀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资本的热情是市场对品牌电商服务商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和充足信心。2020H1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动态(二):直播电商火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直播电商的火爆向品牌方展示了电商市场的强劲活力,它将吸引大量品牌方拓展电商市场,携带而来的是大量新玩家入局服务商阵营,这对现有品牌电商服务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拥有广阔前景广阔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增速达37.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品牌电商服务商已经发展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虽然对电商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它将加速线下品牌拓展线上渠道,拥抱数字化技术提升经营效率。品牌电商服务商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品牌电商服务市场供给:构建细分领域差异化优势数据显示,天猫平台品牌服务商中,以化妆品行业服务商(代运营商)数量最多,达到101家,占天猫平台品牌服务商总量的17.6%。母婴,居家日用,以及食品紧随其后,四类行业服务商数量相加超过总数量的5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化妆品、食品、母婴、家居日用都具有一定的高频刚需属性,为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同领域的服务内容又呈现出差异,以细分领域切入构建差异化优势成为市场主流。化妆品电商服务市场:品牌线上化率高,服务商增长趋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4562.0亿元。此外,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化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超过3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化妆品市场大、毛利高的特点,孕育出不少头部品牌服务商,但随着品牌线上率的逐步增加,以及知名品牌线上成熟度的提升,将导致品牌方对服务商的依赖度和需求度趋于下降,服务商增长放缓。食品电商服务市场:品类扩张+高端化,服务商价值凸显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休闲食品电商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销售额为766.7亿元,增速达25.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类快速扩张以及产品高端化将成为食品品牌抢占市场的有效策略,无论是产品创新亦或是品牌打造,电商服务商都更具优势。母婴电商服务市场:品质升级+需求细分,服务商高速成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规模达2578.0亿元、纸尿裤市场规模为567.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90后及95后等新生代父母群体的崛起,他们对母婴产品的消费呈现出精细化、品质化的特征,为母婴消费市场注入增长红利。与此同时,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和多元化,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借助电商服务商更精准有效地触达消费人群,提升用户忠诚度成为品牌方关切的重点。受益母婴消费细分升级红利,母婴品牌电商服务商得到高速成长。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竞争力要素分析凯诘电商:深耕大快消行业,提供全链路全托管数字化服务凯诘电商:全链路数字化服务能力,全面赋能品牌创新成长凯诘电商:细分领域迎来发展红利,公司成长值得期待壹网壹创:专注快消品垂直领域,以收购实现快速扩张壹网壹创:美妆领域优势明显,创研能力成功复制是关键宝尊电商:背靠阿里资源,提供多品类全链路综合服务宝尊电商:头部规模效应突出,欲以技术夯实竞争壁垒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趋势分析电商行业进入品质化、精细化发展阶段,品牌电商服务商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消费习惯的变迁,影响大众消费决策的除了产品本身、还包括产品的品牌形象、产品的创新能力、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信息获取的便利性等因素。消费需求变化在驱动线上商家品质升级的同时,也不断吸引传统品牌转型线上,线上线下融合加速。而人群的细分、品类的扩容以及场景的分散,为品牌方带来诸多挑战,出于对成本和效率的考量,品牌方愈发倾向与专业的品牌电商服务商合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即便电商平台流量红利结束,品牌电商服务商仍然大有可为,市场潜力巨大。新冠疫情催生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品牌电商服务商机遇挑战并存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对线上线下零售行业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行业谋求自救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接触服务”、“宅经济”、“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数字化转型的动能作用也更加凸显。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零售行业发生的新变化对品牌服务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品牌方对品牌电商服务商的数字化赋能需求增加,提升电商服务商产业链价值;另一方面,新业态的出现加剧了品牌电商服务商的竞争,全渠道运营的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以细分领域优势向全领域扩张将成为主流,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品牌电商服务商市场仍处在快速成长期,头部服务商虽初具规模,但细分领域的崛起以及行业之间的差异性,仍为腰尾部的服务商提供了发展空间。以细分领域切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品牌电商服务商的主要竞争策略,待细分领域服务相对成熟后,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张将成为主流发展路径。对于头部服务商而言,未来的扩张进程将会加速,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将逐步提升。赋能存量用户价值深挖与品牌战略扩张,全渠道、全链路数字化服务能力是关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技术已经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存量用户激烈争夺的市场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存量价值的挖掘以及品牌战略扩张尤为重要。但与此同时,渠道的多元化、碎片化增加了存量用户运营管理的难度,而品牌战略扩张则对生产、销售、流通等各环节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品牌电商服务商的全渠道、全链路数字化服务能力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本文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研究报告》,关注艾媒报告中心gong zhong hao,完整版报告,马上获取!报告目录:一、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发展背景概述1.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相关概念介绍2.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发展历程3.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分类及商业模式4.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产业图谱5.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价值链分析6. 2020扩大内需消费政策频出,利好电商市场发展7. 2020经济承压不改消费升级趋势,驱动电商品牌化8. 2020新基建孕育新动能,促使品牌商拥抱数字化二、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发展现状1. 2020H1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动态(一)2. 2020H1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动态(二)3. 2020H1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动态(三)4.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拥有广阔前景广阔5.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围绕人、货、场不断发展演进6. 品牌电商服务市场供给:构建细分领域差异化优势7. 化妆品电商服务市场8. 食品电商服务市场9. 母婴电商服务市场10. 服装电商服务市场11. 宠物电商服务市场12.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竞争力要素分析三、2020H1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典型案例研究1. 凯诘电商:深耕大快消行业,提供全链路全托管数字化服务2. 凯诘电商:全链路数字化服务能力,全面赋能品牌创新成长3. 凯诘电商:细分领域迎来发展红利,公司成长值得期待4. 壹网壹创:专注快消品垂直领域,以收购实现快速扩张5. 壹网壹创:美妆领域优势明显,创研能力成功复制是关键6. 宝尊电商:背靠阿里资源,提供多品类全链路综合服务7. 宝尊电商:头部规模效应突出,欲以技术夯实竞争壁垒四、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趋势展望1.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趋势分析(一)2.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趋势分析(二)图表目录图表1:2019-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累积可支配收入与支出图表2:2019-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及B2C零售额占比图表3:2019-2020年壹网壹创收盘价图表4:2016-2022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市场规模及预测图表5:2019年中国天猫平台品牌电商服务商供给结构图表6:2016-202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图表7:2017-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电商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图表8:2016-2020中国婴幼儿奶粉和纸尿裤市场规模及预测图表9:2015-2019年中国服装电商市场规模图表10:2016-2020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图表11:2017-2019Q1年凯诘电商经营情况图表12:2018-2020年壹网壹创经营情况图表13:2018-2020年宝尊电商经营情况研究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是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新技术、新零售、教育、生物、医疗、出行、房产、营销、文娱、传媒、金融、制造、区块链、环保与公共治理等新兴领域。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分析师观点平均每天被超过100家全球主流媒体,1500家(个)自媒体、行业KOL引用,覆盖语言类型包括中、英、日、法、意、德、俄、阿等约二十种主流官方版本。艾媒累计成功为超过3000家政企机构提供常年大数据咨询服务。艾媒也是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优秀重点研究项目、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项目、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

不忽于人

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稳定发展,成为居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力量。2019年,网络互助行业救助总人数超过3万人,救助总金额超50亿元,覆盖人数达1.5亿人,预计到2022年覆盖人数将达3.9亿。比较得知,给付型和聚焦型平台在多方面优于报销型和综合型平台,未来发展前景更好。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将成未来网络互联行业重要发展方向。(《艾媒咨询|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3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网络互助成为健康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力量,向“国民级”产品迈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络互助覆盖人数达1.5亿人,2022年网络互助覆盖人数预计将达3.9亿人,覆盖率将达27.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创新出适应数字经济条件的健康保障新机制,成为中国大病保障新形式,伴随行业环境日渐趋好,网络互助将进一步成为大众健康保障的有益补充力量。网络互助行业未现规模效应,平台会员分摊有望保持平稳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平台会员分摊而言,更多取决于平台的发病率与平均互助金,与会员总数关系不大,不存在规模效应,但随着平台重疾发生率越趋稳定,以及平台加强运营和风控能力,平台会员分摊将有望走向平稳发展。中国网络互助进入繁荣发展期,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将成平台重点发展方向。网络互助用户增量有限,新入局平台增长潜力有限。立足长期发展,平台未来的发展重点将落脚于专业化运营与风险管控。伴随行业的日益规范以及平台的积极布局,行业也将从同质化到募集效率、金额的差异化发展。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网络互助相关定义网络互助定义:网络互助是在吸纳了民间互助共济行为、原始保险形态、网络服务技术等诸多理念和运行模式后,产生的新类型互助性经济组织,会员与平台之间以及会员与会员之间构成新型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网络互助运行模式:拟加入平台互助计划的自然人,事先根据自身健康情况确认是否符合互助计划健康要求,某一成员如发生约定情况下的重大疾病或意外,其他成员将义务为患病会员进行分摊式互助,实现“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结果 ,实现了群体风险分摊、个体风险总额控制的创新点。网络互助≠公益慈善网络互助脱胎于公益慈善,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公益的性质和效果,也常被拿来与慈善进行对比。两者都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普世精神,但在产品本质和方向性上两者存在较大区别。社会医疗保险、网络互助、商业保险三者对比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历程:行业发展再次加速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基础:需求满足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基础: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有限数据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长,覆盖面于2018年后稳定在95%以上。但近年来人均医疗支出增长率远超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率,居民一旦罹患重疾,在扣除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负部分加上康复费用依旧高昂,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同时,医疗保障领域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地区间保障水平衔接不够,过度保障与保障不足现象并存。网络互助将成大众健康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互助行业救助总人数规模超过3万人,行业救助总金额超5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基于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以及模式创新,为大众健康保障提供了可靠依赖。同时基于其低门槛、普惠性等特点,为中低收入人群有效解决大病医疗资金问题,有效规避因病返贫等生活困境。随着行业逐步普及,市场用户教育进一步成熟,网络互助社会救助范围将持续扩充,网络互助将成为大众健康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中国网络互助发展前景:预计2020年覆盖人数达到2.5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网络互助覆盖人数达1.5亿人,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互助覆盖率达17.8%,2022年网络互助覆盖人数将达3.9亿人,覆盖率为27.8%。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和其他平台略有区别,伴随网络互助行业的稳步发展和加速布局,因平台要求用户持续付费,用户留存率即网络互助平台有效活跃用户规模的维持将会是当前网络互助行业的一大挑战。网络互助平台竞争要素网络互助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平台资质、业务模式等多方面逐步呈现多元局面。但随着行业进一步推进,从业门槛以及专业要求将越趋提高,平台需要紧跟市场发展,保持自身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网络互助行业竞争格局从2014年网络互助行业开始以来,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后也经历了行业洗牌期,最终留存下经市场检验的平台。当前官方公布的会员数量超百万的互助平台主要有:相互宝、e互助、水滴互助等,在行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以相互宝、e互助为代表的平台将持续围绕服务创新、技术升级等展开竞争。中国网络互助行业平台概况—用户留存数量2019年至2020年6月,平台用户留存数量方面整体呈现两大特点,平台成立初期在用户量增长方面大多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后进入稳定期,平台用户存量保持一定水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60互助以及相互宝在发展初期用户增长态势明显,而e互助以及2020年后的相互宝,平台留存用户数较为稳定。另外,水滴互助和众托帮等平台在实现初期用户积累后,后续用户留存能力出现明显下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网络互助平台用户增长大多进入平缓期,平台在前期流量快速积累后增速放缓;同时部分平台后续用户流失严重,可能源于前期低门槛免费加入模式引发的均摊费用上涨、用户体验存在落差等问题。中国网络互助业务类型:给付型vs报销型不同于保险,网络互助无法进行百分之百的刚性兑付。网络互助平台根据互助金类型划分可分为给付制(一次性给付)和报销制(提供医疗凭证实报实销)。中国网络互助行业主要平台概况—人均互助金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人均所获互助金方面,报销型的平台整体呈下降趋势,如轻松互助由19.7万元降为5.3万元,降幅超过250%;而给付型的平台e互助人均互助金一直稳定在21万元的水平。给付型平台在人均互助金金额上同样优于报销型平台。2020年6月,e互助人均互助金为21.3万元,居行业领先位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行业的初衷是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救助,用户救助金金额高低是衡量网络互助行业优劣的重要指标,e互助在获助金额上更具优势。两大类代表性平台受助概况在人均分摊方面,以e互助、相互宝为代表的给付型平台,相较于以水滴互助、轻松互助为代表的报销型平台金额较高,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更高的人均获助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项目分摊费用决定了用户获助金额的高低。另外,部分平台前期以低分摊费用吸引用户进驻,后期逐步提高用户分摊支出的计划,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用户的参与体验,这也是平台用户留存率下滑的主要原因。网络互助平台产品模式:综合型vs聚焦型网络互助平台根据互助产品险种范围可以划分为综合型平台和聚焦型平台。不同类型的平台各有优缺点,共同存在于不同互助模式的生态环境之中。其中聚焦型的平台主要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保障计划,同时平台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中国网络互助平台中青年获助比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18-50岁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达94/10万。长期而言,稳健成熟平台的互助率更为接近社会发病率,这也反映了平台在运营和风控管理上的专业化能力,如果较高,意味着可能互助平台的风控管理有漏洞,如果较低,意味着正常发病的人没有机会得到帮助;而考虑到网络互助平台用户的流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逆选择风险的因素,获助比例与国家发病率对比有所波动是正常范围,但不应偏离太大。2019年,在各平台的中青年癌症计划互助率方面,聚焦型平台更接近社会发病率,其中e互助的互助率为42.3/10万,最为接近国家中青年癌症发病率,聚焦型平台在运营和风控管理的专业化能力上发展更为稳健。网络互助行业并不具备规模效应特征随着行业逐步渗透,在平台用户增长之后,受助用户也将随之提升,用户均摊费用并不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并没有明显出现成本降低情况,优质平台基于优良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以及科学的运营能力,能有效保障平台支出的稳定,用户均摊费用支出也将呈现稳定波动趋势,网络互助行业并不具备规模效应特征。多样性会带来更多疾病类风险,平台保障项目越多费用越高,综合型平台因此可能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而聚焦型平台的互助率更接近社会发病率,其中e互助最为接近,支出费用自发展以来一直较为稳定。中国网络互助创新小而美案例分析——e互助e互助创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网络互助平台,截止2020年7月,已有340万人加入,会员遍布全国。成立以来,e互助秉承着“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理念,专注为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提供未来不幸患癌或遭遇意外时的资金援助,截止2020年8月,已累计帮助4535名会员,累计筹款7.6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凭借扎根行业多年运营经验,e互助通过打造自身差异化,实现平台的平稳发展。对比其他平台,e互助已实现业内用户互助金额最高、用户均摊支出最稳定以及用户获助比例最为趋向国家平均水平,在平台风控管理以及运营上实现业内领先水平。中国网络互助标杆案例分析——相互宝相互宝是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共济服务,加入的成员遭遇重大疾病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e互助人均互助金更高:数据对比显示,e互助虽然在会员规模、救助人数上低于相互宝,但在会员救助金额上却领先于相互宝。同时,虽然平台用户量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平台运营能力以及给付能力。基于网络互助行业不存在规模效应,平台在支出费用上不会随着用户量上涨而下滑。e互助平台运营稳定优良:对比社会癌症重疾发生率以及中青年癌症发病率数据,e互助平台用户发病率更为接近社会平均水平。e互助平台有着更为平稳优良的平台运营环境以及更为坚固的风控能力。中国网络互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网络社会价值高,有望成“国民级”产品网络互助行业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是能真切用于解决“因病返贫”困境,精准扶贫的行业。在行业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未来有望逐渐教育用户、获得大众普遍认可。未来,网络互助行业因其广泛的惠民作用,有望成长为媲美微信、余额宝、外卖平台等量级的互联网“国民级”产品。互联网平台持续入局,差异化成制胜关键互联网平台具有明显的资金和流量优势,未来也将持续加入行业战局,但是其他专注经营网络互助的平台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生存空间。前期网络互助行业同质化较明显,伴随行业发展以及用户的培育,网络互助行业将有望逐渐摆脱同质化,各平台的募集效率与募集金额也将会往差异化方向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行业内主流平台在平台运营、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积极布局,以差异化竞争获取行业生存空间。网络互助保障范围扩展 平台布局需谨慎跟进随着网络互助行业逐步发展,平台在保障病种以及保障计划上也在逐步扩充。但与保险行业不同,对大多网络互助平台而言,更多的病种互助计划,相应会增加平台的管理风险。不管在支出金额管控,还有用户获助资质审核上,都可能造成风险失衡。同时也可能为平台带来道德风险,包括已患病用户带病加入,互助成员不遵守契约进行互助金欺诈,平台不遵守契约造成成员利益损失甚至欺诈等。所以平台在跟进保障范围扩充的布局上,仍需基于自身平台风险管理能力考虑,从而科学布局。用户保障计划参与体验需提升 低门槛准入模式或迎变革当前网络互助平台保障计划需要用户定期进行均摊费用的支付,从而保障自身互助权益。而部分平台为有效导流用户设计低门槛的进入模式,如0元进入等,在平台发展初期吸引巨大流量及用户。而随着平台补贴的减弱,后续用户均摊费用上涨明显,用户支付金额不断增加,长期的定期支付从而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严重,用户失去获助资格。网络互助平台需要切实保障用户权益,在用户计划参与以及体验上,仍需进一步优化创新。网络互助行业具备运营和风控能力门槛,国家监管将进一步助力规范化发展网络互助行业一直被认为具有“低门槛”的特征,但是如果网络互助平台想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则需要具有一定的运营和风控能力,并不是仅仅有资本投资、有流量就能够实现持续经营的。未来为了避免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网络互助业务应引入国家监管,实现行业不良风险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单一经营平台成为主流,成为网络互助行业主力网络互助平台按平台性质划分,一类是以原生态做互助为主的平台,另一类是以综合(保险+筹款+互助)为主的平台。单一经营的网络互助平台因为只专注于网络互助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用户地利益,在用户留存率、人均获助金等方面更有优势,利于行业整体发展,未来有望成为网络互助的主导形式。而混业模式往往不是专注于网络互助模式,而是以网络互助模式作为引流方式,在迅速吸引用户后将平台发展作为获得融资的途径,是构建其生态闭环的手段,对于网络互助专注度和投入不足,不利于用户利益的保障。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网络互助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见湿灰焉

建筑设计咨询行业深度报告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设计咨询行业处于建筑产业链前端,包括勘察、设计、咨询等多种业务。由国 务院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口职能部门以“条、块结合”的方式管理,被人为 拆分为多个互相隔断的子行业。根据住建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总共细分为 21 个子行业,包括铁路、公路、建筑、市政、水利、电力等,各细分行业各自隔 断,竞争格局差异较大。独有的资质体系又为各子行业之间又建立了一道壁垒, 21 个子行业有勘察、设计、咨询的不同资质,每种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等多种等级,招投标上规定了资质等级等市场准入制度。全国有超过 23000 家 企业,行业分散。我国设计院期初多是事业单位,先后完成了企业制、产权多元化改革后,逐步 走向市场化。全球最大工程设计企业 AECOM 和 FLUOR 公司的发展历程都主 要依托于不断的外延拓展,通过跨行业的产业链延伸和跨区域的并购整合,在 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我国龙头企业设计咨询企业资质 不断完善,拥有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可全行业开展业务,行业壁垒逐步打破。 收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普遍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设计企业近年来迎 来上市高峰,目前总计已经有 20 多家上市公司,多以区域性龙头为主,未来有 望实现从“区域化”走向“全国化”,打破地域壁垒。策鼓励全过程服务,也有 望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重点推荐低估值的区域龙头:苏交科、中设集团、 勘设股份、华建集团等。 位于产业链前端,行业分散,龙头市占率低工程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在国外统称为“工程咨询业”,我国因为历史原因,被拆 分为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业称 谓,我们在本文中统一简称为“设计咨询”行业。工程始于设计咨询,设计咨询贯穿整个工程 从建筑行业分工来看,设计咨询行业处在行业前端。当有投资建设时,首先会 开展勘察、设计及咨询工作,然后按设计图纸等开展施工建设。虽然设计咨询行业位于建筑产业链前端,但设计咨询的相关业务却贯穿工程项 目全过程。在项目启动阶段,设计咨询企业会陆续开展项目规划、项目勘察、 方案设计等工作;在项目施工阶段,往往需要设计咨询企业提供工程管理、工 程咨询和材料检测等方面的服务;而在项目竣工和运营阶段,设计咨询企业也 能提供项目检测和验收等服务。企业数量多且杂 根据《2018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 ,2018 年全国共有近 23000 个工 程勘察设计企业。从行业规模来看,整个勘察设计行业大致可以分为“部级院”、 “省级院”、“市级院”、“设计事务所”四种规模的企业,但规模都有限,整个 行业呈现出主体多、集中度低、全国较为分散等的特点。21 个细分子行业差异大,“山头林立” 根据住建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设计咨询行业细分为 21 个子行业,包括煤炭、 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电力、冶金、军工、机械、商物粮、核工业、电 子通信广电、轻纺、建材、铁道、公路、水运、民航、市政公用、海洋、水利、 农林、建筑等,对应的设计咨询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基建设计企业、公共建筑设 计企业和专业工程设计企业三大类。因为被细分为 21 个行业,整个行业呈现出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多且杂的特点。 根据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招投标数据统计,在该网站上参与招投标的设计院超过 3615 家,分布在 21 个细分行业,其中建筑、市政、公路领域的企业数量最多。基建设计以基建龙头下属设计院为主,规模相对较大 铁道设计院集中分布在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旗下 目前,全国范围内大型铁路设计院总共有十二家,其中综合型设计院为七家, 分别为铁一、二、三、四、五院,中铁咨询,上铁院,以上七家设计院均拥有 铁路勘察设计甲级资质,承担了国内绝大多数的铁路勘察设计和相当份额的地 铁勘察设计任务;另外专业型设计院为五家,分别为大桥院、隧道院、中铁工 电化院、中铁建电化院、通号院,这五家设计院主要承担铁路某一专业领域的 勘察设计任务。从企业归属来看,以上设计院集中分布在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旗下,铁一院、 铁四院、铁五院、上铁院和中铁建电化院归中国铁建所有,铁二院、中铁咨询、 大桥院、隧道院、中铁工电化院则归中国中铁所有,而铁三院则是中国铁路工 程总公司下属的唯一勘察设计企业。从集中度来看,2018 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约为 8000 亿元,按勘察设计 费 3.6%(勘察设计行业平均费率)计算出行业规模约为 300 亿元,其中中国中 铁(130 亿)和中国铁建(145 亿)2017 年勘察设计营业收入合计 275 亿元, 占比超过 90%。公路设计院龙头为中国交建,部分省级院崛起 与铁道设计行业集中度较高不同,公路设计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趋势,竞 争主体包括央企公路院、区域龙头设计院以及众多中小勘察设计企业等。其中中国交建是公路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其下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 院、 中交第一公路院、 中交第二公路院、中国公路工程咨询公司等均为全国 设计院 60 强企业,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央企下属的设计院在公路设计领域也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业务规模较大。区域龙头主要是由原来的省级交通院改制发展而来,省级交通院又分为勘察设 计院、规划设计院、科学研究院等,规模较大的有苏交科(原江苏交科院)、中 设集团(原江苏规划设计院)、设计总院(原安徽交勘院)、勘设股份(贵州交 勘院)、湖南交勘院、陕西交勘院等,其中苏交科、中设集团等为改制后的民营 企业,近几年迅速崛起。当前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交建、苏交科、中设集团、 勘设股份、设计总院等。市政院各有春秋,八大院分别并入国企、央企 市政设计院主要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企业,所涉及内容 包括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城轨、地铁、给排水、建筑、天桥与地道、工程 测量等。市政领域地域性极强,存在较强的地域垄断,我国传统的八大市政院基本是按 地域划分的,占据了我国市政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华北、中南、西南、 东北、西北五大市政院均是原建设部直属设计院转制而来,上海、北京、天津 三大市政院为地方设计院发展而来。从以上“八大市政院”的归属来看,除了天津市政院还直属天津市国资委外, 其他市政设计院均被整合或收购入大型央企或国企,其中华北、西北市政院并 入中国建筑旗下,西南、东北市政院并入中国交建旗下,北京、上海、中南市 政院则分别并入北控集团、上海建工和中信集团。当前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交 建、中国建筑、上海建工、城建设计(港股)等。水运设计以中国交建为主,水利、民航等设计由相关部门下属设计院主导 中国交建是我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设计承建了建国以来绝大多数沿 海大中型港口码头,国内航务工程市场占有率超 70%,旗下中交第四航务工程 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中交第 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均是国内 60 强设计院。水利和民航有较强的部门属性,主要设计业务由水利部和民航系统相关部属设 计院主导完成,其中水利设计院规模较大的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 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均是水利部直属设计院;民航设计院以中国航空规 划设计研究总院、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等 为主,以上民航设计院均是民航系统内部设计院。建筑设计较为分散,分两大阵营 相比其他专业工程设计,我国公共建筑设计具有门槛更低、壁垒更小、市场竞 争更激烈、市场规模更大等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主体较多、 集中度较低的局面。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企业超过 4000 家,平均每家建筑设计 企业完成营收只有 0.73 亿元。从建筑设计企业的发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部门来自于国家建设 部及相关系统,以中国建筑下属设计院和华东建筑设计院等为代表;另一部分 来自于高等院校的建筑类相关专业,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 筑设计院等为代表。根据 ENR 和中国《建筑时报》2018 年“中国承包商 80 强和工程设计企业 60 强”榜单数据,中国建筑下属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CCDI 国际建筑设计院等 11 家建筑设计企业跻身全国设计院 60 强,综合来看, 以上入榜建筑设计院也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建筑设计院,且建设部及相关系统发 展起来的设计院规模相对更大一些。当前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建筑、华建集团、 中衡设计等。专业工程设计壁垒高,垄断较为明显 煤炭行业以部属设计院为主,中煤科工是龙头 目前国内煤炭领域的设计院主要以原煤炭工业部部属设计院为主,各自依托地 域优势,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煤炭设计研究院,包括了北京、武汉、郑州、沈 阳、南京等地的研究院,同时发展出了一批民营煤炭设计院。总体来讲,中煤科工集团在煤炭设计领域是龙头,旗下有中煤科工南京设计院、 重庆设计院、武汉设计院、沈阳设计院和北京华宇工程公司等多家甲级资质煤 炭设计院,其他比较大型的煤炭设计院包括中煤西安设计工程公司、大地工程 开发(集团)公司和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等。石油天然气设计以“两桶油”为主导,化工石化医药以中国化学为龙头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最大的设计院都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旗下的设计院(原 石油工业部下属设计院),其中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等居于榜首,以上设计 院都获得了工程咨询综合甲级资质。类似的,化工石化医药等工程领域最大的设计院都是中国化学(原化工部)下 面的设计院,其中中国天辰工程(化工一院)、中国成达工程(化工八院)、东 华科技(化工三院)等居于榜首,比较大的还有赛鼎工程公司(化工二院)、华 陆工程公司(化工六院)、五环工程公司(化工四院)等,以上设计院都获得了 工程咨询综合甲级资质。当前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化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东华科技、天华院等。中国能建和中国电建为电力设计双巨头,国家电投部分设计院实力较强 电力设计院的规模都较大,全国前 60 强设计院中有 17 家是电力设计院,集中 分布在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国家电投三个央企旗下,其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 集团规模最大,比较大的还包括中国能建广东、中南、华东、西北、东北等院, 中国电建西北、中南、昆明、北京等院,国家电投山东、核电等院。冶金设计院源自冶金工业部,大部分归入中国中冶旗下 冶金设计院以中国中冶旗下的设计院和首钢等钢铁企业的设计院为主,大部分 源自原冶金工业部下属设计院,其中中冶南方工程技术公司收入规模最大,中 冶沈勘、武勘、恩菲、京城、赛迪等规模均较大,首钢国际工程技术公司、冶 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实力排名靠前。当前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中冶、首钢股 份等。机械设计龙头集中分布在国机集团旗下 机械行业的龙头设计院集中分布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下 边,大部分源自原机械工业部下属设计院,部分汽车企业的设计院规模也较大。 其中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由原机械工业部第一、三、五、十一设计院和工业勘设 院合并而来;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东风设计 研究院、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等位列全国设计院 60 强。电子通信广电设计以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大型电子企业为主 电子通信广电设计主要以大型电子企业旗下的设计院和三大通信运营商旗下的 设计院为主,其中太极实业下属的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十一科技) 业务规模最大,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国投集团)、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中国 联通)、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中国移动)等规模排名考前,综合实力较强。军工、核工壁垒较高,业务集中在少数龙头企业 因为技术水平要求高,进入壁垒大,军工和核工领域的设计院以军工、核工集 团下属的设计院为主,其中在核工业领域,中国广核集团下属企业——深圳中 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属于龙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规模也较大;在军工 领域,中国五洲工程设计公司、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等规模居于前列,均是中 国兵器工业集团的下属设计院。行业分散,龙头集中度低 整个设计咨询行业因为行业隔断、产业链割裂、地区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整 体较为分散,龙头集中度低。截止 2018 年,每家企业营收平均仅约 1.75 亿元 (含工程承包收入),其中设计营收平均仅约 0.19 亿元。从龙头集中度来看,2018 年入围 ENR 全球工程设计公司 150 强的中国企业共 有 20 家,设计业务合计完成营业收入 322 亿美元,合计占比全国勘察设计企 业设计营收的 52.2%;全国 60 强设计院合计完成设计营收 1322 亿元,合计占 比全国勘察设计企业设计营收的 32.9%,龙头整体集中度较低。历史造就割裂,模式、管理、资质等是主因我国设计咨询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曾 经很好的完成了国家建设的任务。但因为人为割裂产业链、多部门多层级混乱 管理、行业资质壁垒和地区保护垄断等体制机制因素,逐步形成了“大行业小 公司”的竞争格局,导致整个行业规模不经济,综合竞争能力较差。“平行承发包”割裂产业链 我国的工程勘察设计体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仿照前苏联的“平行承发包模 式”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项目采用国家计划 统一安排下的建设、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分工协作的体制,设计院只 承担勘察设计业务环节,这种机制曾较好的满足了设计专业化和施工专业化的 要求,完成了当时的国家建设任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发展建设水平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原有的机制 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弊病: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抑制了设计单位和职工 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设计能力的发展;二是设计单位分属地区和部门,缺乏 自主权和开发工作新局面的主动性;三是设计单位职能单一,设计与科研、生 产与施工相脱节,只对图纸负责,不能对整个工程负责,难以发挥设计的主导 作用;四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不能及时获得信息,难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致使设计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其结果是造成建设周期过长、工程效率低下、投资效益偏低等严重缺点,并越 来越成为阻碍行业发展和升级的主要因素。多头管理,条块割裂和地域割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主要采取国务院的行业行政主 管部门会同各有关专业部门及地方政府对口职能部门“条、块结合”管理的方 式,整体较为混乱,形成了按部门划分、归部门所有、由部门管理、为部门服 务的各自为政局面,原有的设计咨询行业被人为的按部门拆分为多个互相隔断 的行业,割裂进一步加剧。目前,设计咨询行业的管理仍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局面,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工程咨询,由住建部归口管理全国勘察设计,由商务部管理涉外工程设计和工程承 包,由国资委和未撤销的几个专业部门(如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等)及各 省、市、自治区分别对各自所属的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实现归口管理。这种 多头管理,造成行业的政策、法规、标准、单位资质、个人职业资格等政出多 门、相互交叉,严重阻碍了政令的统一和执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与国际发展经验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国际上,工程咨询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 业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业务范围是向业主提供工程策划、勘察、设计、 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是不可分割的行业。独有的资质体系,资质种类繁多 与国际上拥有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相关业务领域的项目不同,我国的工商营业执 照虽然也规定了企业的营业范围,但往往都会注明“凭有效资质经营”。而企业 在获得营业执照后,还需要达到相关资质的要求并获得资质的认证,才能开展 具体业务领域的项目。设计咨询行业是我国所有行业中划分资质最细、要求资质最严的行业之一,无 形中增加了细分行业的进入壁垒,阻碍了较大型设计咨询企业的做大做强发展。 同时,一些地方或部门(行业)以各种方式排斥或限制本地区、本部门(行业)、 本系统以外的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企业参加招投标的现象依然存在, 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壁垒和地区保护垄断。人为设置行业壁垒,划分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等多种资质 我国政府部门按 21 个行业分类,在工商营业执照的基础上规定了资质等级等市 场准入制度,为各个行业之间建立了较高的壁垒,不同行业的企业很难跨入其 他行业开展业务。不同行业又分为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等多种不同的资质,每种资质 又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等多种等级,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企 业,只有在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 工程设计活动。综合甲级资质数量有限,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以下简称“综合甲级”)是设计咨询行业等级最高、涵 盖业务领域最广、条件要求最严的资质,拥有该资质的设计咨询企业可以承担 电力、化工石化医药、核工业、铁道、公路、民航、市政、建筑等全部 21 个行 业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业务,以及工程总承包业务、项目管理业务,且其规模 不受限制。2007 年,第一批设计咨询企业(设计院)获批综合甲级资质,数量大约在 50 家左右,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全国拥有该资质的企业也只有 75 家,大概占比设 计咨询企业的 0.4%。集中分布东部和中部较发达地区,其中北京、湖北、上海三个省市拥有综合甲 级的企业最多。各行业设计咨询企业拥有综合甲级资质整体分布也不均衡,电力、石油天然气、 化工石化医药、铁路等行业最多,分别拥有 18 家、9 家、7 家和 7 家,而煤炭、 商务粮、轻纺、建材、建筑等 7 个行业没有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各行业资质差别较大,进入壁垒不一 除了综合甲级资质,各行业的行业、专业、专项等资质也是设计咨询企业进入 该行业的可选资质,不同行业获取资质的标准存在差异性,获取的难度也不一 样。整体来说,行业规模越大,拥有行业高等级资质的企业就会越多;行业壁 垒越高,拥有行业高等级资质的企业就会越少。具体来看,21 个行业中,拥有行业甲级资质数量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建筑、市政 和公路,而这三个行业也正是规模较大的三个行业,而海洋行业因为规模有限, 没有行业甲级和乙级资质,只有专业和专项资质;同时,壁垒较高的军工、核 工业、民航等行业高等级资质数量也较少。企业申请资质需要先到住建部等部委网站下载相关表格进行填写,并向省级相 关部门(住建部等)提交申请材料,然后等待省级或部委的审批,整个流程下 来需要 1-3 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大部分资质都由住建部审批,还有部分资质 归发改委和商务部审批。以获取建筑设计领域各等级的资质为例,甲、乙、丙三个等级的资质对企业的 项目经验、高级人才数量、获奖数量、注册资本等均有不同的要求,在获得资 质后,不同等级的资质的企业能从事的业务范围也有明显区别。国际巨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外延拓展史国际上,工程咨询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庞大、体系较 为完善、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培育了一大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设计咨询 企业,其中不乏国际巨头和龙头。我们分析了全球最大的工程设计企业 AECOM 和历史最悠久的综合工程企业 FLUOR 的发展历程和业务情况,发现他们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的发展依托跨区域、跨行业的并购整合。AECOM,依托并购整合迅速崛起的工程设计巨头 依托并购整合,业务规模持续上平台 在工程设计咨询领域,著名的福陆公司(Fluor)、优斯公司(URS)、柏克德公司 (Bechtel)等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店,而美国 AECOM 公司成立不到 30 年,却稳居 ENR“全球最大工程设计企业 150 强”榜首,在通用建筑设计、 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体育场馆设计、海洋和港口设计、医疗健康设计等多个细 分领域均位列全球第一。其成长迅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整合。1999 年成立至今,已经 在全球范围类开展了 40 余起大型并购,先后并购了英国茂盛、弗吉尼亚 TSG、 加州 SSI 等多个全球知名品牌,其中还包括中国国内的易道、城脉、都林等品 牌,并一直维持着每年 3-5 个品牌的并购速度。依托并购整合,AECOM 公司的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不断跨越业务平台。 2006 年至 2012 年是公司并购的高峰期,其业务规模业务呈现直线上升态势, 业务规模增长 2.4 倍,CAGR 达到 15.73%。近几年,公司业务业务规模稳定在 180-200 亿美元之间。业务领域大幅延伸,业务范围全球扩张 AECOM 成立之初,只有五个业务板块,而公司名称正是组合这五个业务板块 英文首字母形成的,这五个领域分别为 Architecture (建筑设计)、Engineering (工程)、Construction Management(施工管理)、Operations(营运)和 Maintenance(维修保养)。经过 20 多年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截止 2018 年,公司业务范围扩展到建筑 设计、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等 14 个业务领域。并将 14 个领域 划分为工程设计咨询、施工服务、管理服务三大板块。近几年,公司工程设计 咨询业务和管理服务均平稳向上,前者规模稳定在 33-36 亿美元之间,后者业 务规模稳定在 80 亿美元左右;公司施工服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业务占比也逐 年提升。公司在业务领域不断延伸的同时,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截止 2018 年,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球 150 多个国家,拥有员工超过 9.5 万人。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亚太、欧洲等四个区域,其中美国一 直是其最大的市场,2018 年完成营业收入 147.5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11%, 占比总营业收入的 73.20%;第二大市场为欧洲市场,2018 年完成营业收入 19.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0%,占比总营收的 9.84%;亚太地区和加拿大市 场的业务规模相近,2018 年分别完成营业收入 14.41 亿和 12.12 亿美元,分别 同比增长 6.50%和 4.48%。FLUOR,历史悠久的能源工程巨头美国 FLUOR 公司是另一家全球顶尖的综合工程企业,其拥有上百年的发展历 史,在设计咨询领域的业务居于全球榜首,2017 年 ENR 全球工程设计公司 150 强排名第 9。公司最早是一家建筑材料加工公司,1915 年开始涉足天然气工程 领域,并凭借优秀的建筑技术和创新能力由天然气工程领域延伸到油气产业链, 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基础设施建设、核能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目前业务领域 涵盖整个自然资源领域。1957 年,福陆公司在纽交所和太平洋证交所分别上市,上市后开始大举进军美 国周边及其他海外市场。分别在韩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及欧洲诸多国 家建厂开展业务。1977 年完成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并购,收购对象是建筑设计 业声名显赫的丹尼尔国际建筑公司;随后在 1981 年,再次兼并了在铁矿、煤 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领域享有重要地位的自然资源机构——梅西矿业 公司。2000 年,将原公司“一分为二”,重新组建为两家独立的公司,即福陆 集团公司和梅西能源公司。海外业务占半壁江山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中东及非洲、亚太、欧洲、中美洲及南美 洲等六个区域,其中美国一直是其最大的市场,但占比一直在下降,2018 年完 成营业收入 63.25 亿美元,占比总营业收入的 44%;第二大市场为欧洲市场, 2018 年完成营业收入 37.77 亿美元,占比总营业收入的 26%;其他业务均在 10 亿美元规模左右,2018 年加拿大、中东及非洲、亚太和中美洲及南美洲分 布完成营业收入 2.02 亿、16.06 亿、10.43 亿和 14.12 亿美元。整合大势所趋,上市龙头优势明显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设计咨询行业的发展,自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改革,先后 完成了事业单位企业化、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推动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当前 正在推动经营模式改革,鼓励全过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简化资质和管理流 程,有望进一步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加快行业整合升级,利好大型设计咨询 企业和上市龙头。从企改到上市,民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完成企改,行业走向市场化经营 我国设计咨询行业的改革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发展的,经过了 20 余年 的艰难历程,完成了全行业企业化改革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设计咨询单 位做出了 “要逐步实现企业化” 的决定,开始了企业化取费试点,在总结试点经 验的基础上,全行业实行了由核拨事业费,改为收费制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经济 责任制,到 1994 年全行业绝大多数单位实现了自收自支,成为我国事业单位 中少数不吃事业费的行业之一。1995年 5月开始在全国 30 个大型设计咨询单位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工作。1999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 见》,进一步明确体制改革,并规定从 2000 年 10 月起,设计咨询单位改为科 技型企业。完成产权改革,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设计咨询企业主要由两类方式产生,一类来自于国 家建设部及相关系统,一类来自于高等院校的建筑类相关专业,均以国有性质 为主,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水平较低。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放开了部分企业的产权制度,部分中小设计咨询企业开 始改制。1993 年,建设部颁布了《私营设计事务所试点办法》,开启了产权改 革试点;1998 年,建设部颁布了《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深化改革指导意见》, 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改制;1999 年,国务院 101 号文《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下 发,改制开始进入高峰期。总结来看,改制大概有两大方向,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民营化是中小型设计咨 询企业的改革方向,而大型设计咨询企业的改革方向基本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 股。通过实行产权改革,逐渐打破了原有的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了 国有设计院、集体设计院、民营设计院、外资合营设计院等产权多元化的行业 格局。2001 年至 2006 年五年期间,国有设计咨询企业从 8076 家减少至 5419 家,私营企业由 64 家猛增到 1374 家。从设计咨询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性质来看,以股份制民营企业为主,央企和地 方国企上市数量较少,其中民营上市企业共 15 家,占比达 72%。从营收规模来看,上市企业业务规模均较小,以年营收 10 亿以内的企业为主, 占比超 52%,规模超 50 亿的仅有苏交科和华建集团;从行业分布来看,基建 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占上市公司主流,其中基建设计共有 6 家,公共建筑设计 共有 8 家。设计咨询行业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人才,一 般高等级人才的数量和规模越大,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实行产权改革和上市 激励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被显著激发出来,人均产能大幅提升,带动整个行 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00 年,行业人均产能(行业总营收/从业人员)只有 7.8 万元,到 2006 年, 该指标达到 33.2 万元,截止 2018 年,该指标稳定在百万左右。民营龙头批量上市,综合实力增强 近年来,规模较大的设计咨询企业陆续走向上市进程,并在 2017 年迎来了高 峰期。2016 年,设计咨询行业共新增了 3 家上市公司,而 2017 年则新增了 10 家,目前 A 股上市设计咨询公司合计达到 21 家。具体来看,东华科技、中国海诚和苏交科在 2012 年或之前就完成了上市,是 行业内最早上市的一批企业,而中设集团、中衡设计上市时间也较早,其余企 业均是近三年才上市。21 家上市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下,其中江苏省内共有 5 家上市设计咨询企业,数 量最多,其次是广东和上海,分别有 3 家和 2 家;从营收来看,大部分设计咨 询企业都在 10 亿元以内,其中苏交科营收规模最大,超过 60 亿元;从市值来 看,苏交科、国检集团、中设集团位列前三。业务壁垒和区域壁垒正不断打破 资质、管理在改革路上,业务领域拓展延伸 业务资质体制强化了行业壁垒,严重阻碍了行业内企业跨行业发展,我国政府 已经逐步意识到该问题,并在逐步推进改革。早在 1999 年,住建部的相关领 导就提出“为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与国际惯例接轨,从现在起要淡化、直至取 消单位资质体制” 。2007 年,住建部给大约 50 家左右的大型设计公司(设计院) 颁发了“综合甲级资质”,凡持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在各行业承揽勘察设 计和工程总承包项目,开启了资质改革之路。2014 年 5 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 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建设工程企业重组、合并、分立后涉及资质重 新核定办理的有关要求。当年 7 月,住建部又出台了《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 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淡化企业资质。同年 11 月,住建部 再次下发通知,宣布停止受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 墙等 4 个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 随后,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出台,进 一步对建筑企业资质精简,其中,专业承包资质由原来的 60 项减为 36 项。从政府改革的导向和进程来看,未来企业资质制度有望淡化,特别是中大型的 设计公司(设计院)会逐步获批综合甲级资质,行业之间的壁垒会逐步打破, 行业龙头和上市企业有望进一步做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在行业资质逐步淡化的同时,行业管理也逐步统一而趋于规范。从 1998 年开 始,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就由建设部统一归口管理,原有混乱的多层级管理有所 改善。2014 年,住建部下发《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 表示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废除不利于全国建筑市场统一开放、妨碍企业公平 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求各地区规范备案管理,不得设置任何排斥、限制 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的准入条件,不得强制外地企业参加培训或在当地成立子 公司等。2015 年,在国务院下发《关于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决定》,明 确指出设计咨询企业按规定跨部门、跨地区承揽勘察设计业务的,有关地方人 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设置障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任何费用。2017 年, 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推进建筑市 场统一开放,明确将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 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整合加剧,区域企业加速走向全国 伴随着政府对资质、管理、经营模式等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逐步深化,原有的 行业和区域壁垒逐渐打破,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显净化,行业进入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龙头设计企业的优势日益明显,中小型设计企业的发展空间逐步 缩小,行业整合未来大势所趋。上市平台能为公司大规模并购提供条件和创造 优势,一方面,企业在上市后拥有更强大的融资能力,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业 务扩张;另一方面,上市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推动了企业的业务突 破。在逐步上市后,设计咨询企业也拥有了更强的实力进行业务内生发展和外延扩 张,为设计咨询企业从“区域化”走向“全国化”创造了条件。中设集团、苏 交科等原来的地区设计龙头从上市之后已经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布局,初 具“全国化”设计咨询企业雏形。放开定价机制,设计费率有望提升在发改委 2014 年发布《关于放开部分建设项目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之前,我国设计咨询行业的收费方式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国家定价方法 (在国家指导价下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动),整体费率较低,且无法体现优秀作品 与一般作品之间的差异。同时,因为业主的强势,费率被压低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整个设计咨询行业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市场地位。近些年,随着政策的不断规范,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工作咨询、 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环境影响咨询)的专业服务价格全面放 开,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并随着业主对工程设计的认知度和重视度的提高, 以往的局面有所改善,设计费率有所提升,但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17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非工程承包营业收入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的比率为 3.58%,与 2001 年的 1.93%相比,有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时间较晚,行业尚未完全成熟,收费水平普遍 偏低。发达国家工程咨询费率均远高于国内平均收费水平,如德国为 7.5%-14%; 英国为 8.85%-13.25%;美国为 6%-15%。“全过程”咨询导向,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延伸 在原有的“平行承发包”模式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负责不同环节 和不同专业的工作,项目管理的阶段性、专业分工割裂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联系。 由于缺少全产业链的整体把控,易出现信息流断裂和信息“孤岛”,使业主难以得 到完整的建筑产品和服务。而“全过程工程咨询”孕育而生,能很好的解决以 上问题,我们判断其将成为未来工程咨询的主要发展方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指集项目投资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咨询、施 工指导监督、工程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管理等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项 目管理咨询服务。与传统模式相比,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约投资成本、加快工期 进度、提高服务质量、有效规避风险四个方面。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研究,并在近几年开始大力推进。 从 2017 年开始,住建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图通过试点先 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从而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最终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产业化整合,培育出一体化的项目管理咨 询服务体系。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价值导向,更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 有望加快推进和落地,并为设计咨询行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进一步延伸产 业链。重点推荐公司 国内经济疫情影响今年,1-2 月份重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明显下滑,逆周期调节 作为 2020 年政策重要取向,专项债已经提前发行。疫情过后赶工期有望使基 建投资超预期,设计咨询处于产业链前端优先受益。全球疫情扩散,外围市场 不稳定,也降低了当前市场风险偏好,低估值的板块有望获得资金关注,设计 咨询龙头公司当前估值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估值吸引力突出,安全边际高;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将是十四五的开端,下半年随着十四五等长 期规划逐步落实,设计先行,行业景气度将提升,有望迎来中长期机会。当前 A 股设计咨询上市公司虽然众多,但主要集中在基建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 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基建设计区域龙头企业苏交科、中设集团、勘设股份等, 以及公共建筑设计龙头华建集团。……(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边防站

艾媒咨询:2019-2020年中国MCN机构专题研究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MCN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并且预计2020年MCN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平均同比增速大于100%,MCN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内容产业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另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地域方面,56.3%中国MCN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在KOL带货转化方面,明星、直播平台主播和短视频网红带货转化率在80.0%以上,UP主和微博大V带货在70.0%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明星、直播平台主播和短视频网红带货能力较强,能够为机构和平台带来较大价值,将是MCN重点关注和培养的KOL。未来,MCN机构将打破发展边界,通过去MCN化解决模式困境,增强盈利能力,直播电商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机构将吸引更多明星/网红带货宣传。核心观点中国MCN机构数量一路飙升,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别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MCN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平均同比增速大于100%。巨头联合、资本入驻,MCN行业扩张迅猛、潜力巨大。乐观的发展态势将吸引更多玩家入场。中国MCN行业资本进场谨慎 营销仍为主流将面临转型随着MCN机构业态成熟,资本进场不似往年火热,投资整体呈现规模缩小、早期融资为主的特点。同时,MCN机构的盈利模式由B端、C端出发多元化发展,包括广告营销、内容电商、IP授权、衍生品销售等,虽然广告营销依然主流变现手段,但后面行业也将面临多元化转型。中国MCN机构寻求规范化转型,直播电商成为下一个风口中国主要MCN机构目前寻求行业规范化、组织标准化发展,通过业务模块调整、运营生态搭建、消费场景拓展,在相关政策与监管的帮助下向互联网产业转型。同时,直播带货催生MCN机构对于电商布局的加码,直播电商将成为MCN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MCN机构定义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最早源于美国的YouTube, 经过本土化创新后逐渐形成了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MCN经过本土化后,不断创新发展,呈现出全新的商业模式。2017-2020年中国MCN市场规模及预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MCN市场规模为78亿元,预计2020年MCN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2018年达到百亿级市场,MCN行业红利逐渐显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较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的机构、组织进入MCN市场。2017-2020年中国MCN机构数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MCN机构数量为1700家,预计2020年MCN机构数量将达到28000家,平均同比增速大于10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MCN产业自2017年出现爆发式增长,MCN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内容产业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MCN行业图谱中国MCN机构服务类型MCN机构服务类型包括内容生产、红人孵化、主播孵化、经纪管理、电商直播、短视频账号代运营、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通过多样的服务拓宽业务范围并实现商业变现。中国MCN行业基础业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基础业态的变现模式较为单一,且为机构带来的利润有限,因此MCN机构逐渐重视商业模式的设计,并探索、延伸多样化的业态,打破固有、单一模式,获取更多利润。过半数中国MCN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6.3%中国MCN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28.9%中国MCN机构分布在二线城市,14.8%中国MCN机构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受众是吸引MCN机构的主要因素。2016-2019年中国MCN行业融资金额逐渐减少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MCN行业融资金额为165亿元,2017年中国MCN行业融资金额为136亿元,2019年中国MCN行业融资金额减少到35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MCN机构变现能力逐渐增强,变现效益逐渐显现,融资金额和融资机会逐渐减少。2019年中国MCN行业KOL带货转化情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明星、直播平台主播和短视频网红带货转化率在80.0%以上,UP主和微博大V带货转化率在70.0%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明星、直播平台主播和短视频网红带货能力较强,能够为机构和平台带来较大价值,将是MCN重点关注和培养的KOL。中国MCN行业热点事件多样化的资本进入到MCN行业,开拓商业化新模式,拓宽业务范围,寻找商业变现途径。并且,在规范行业层面,MCN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将使得MCN机构的运营与管理更加规范化。多样化入局者开拓商业化新路径2019年知乎开始公开招募MCN,旨在与MCN、大V形成共赢,并开拓自身商业化新路;2020年5月13日,百度披露内容生态计划,百度将在2020年更积极地推进「百度直播」业务,百家号「百川计划」将拿出500亿流量助推创作者快速成长,设立针对爆款的创作营、粉丝增长权益包、MCN专属计划等。 上海成立国内首家MCN专业委员会2020年5月15日,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宣布成立MCN专业委员会。专委会联合发起单位包括小红书、拼多多、新文化、趣头条、新榜、冠勇科技、盟眺(微盟)、无忧传媒、葡萄子、喜马拉雅、慈文传媒等28家企业,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助力MCN企业的合作互惠和稳定发展。腾讯撮合知名MCN机构小象大鹅合并2020年2月,小象互娱和大鹅文化在共同股东腾讯TOPIC基金(腾讯兴趣内容基金)的推动下,进行1比1换股,组成新的集团。本次合并双方管理层均未出售股份。随着小象和大鹅的合并,游戏MCN逐渐走向寡头化。中国MCN行业发展挑战网星梦工厂: 行业转型佼佼者网星梦工厂是国内最早的一批MCN机构,通过专业化体系孵化网红 IP,打造泛生活内容为载体的网红 IP 生态平台,为不同需求客户提供内容电商、整合营销、内容广告等互联网营销服务。网星梦工厂现有全网众多高质量泛生活内容 IP,分布于时尚美妆、生活、母婴、电商垂直等各个领域。网星梦工厂:人才优势+平台优势究其根本,人才优势与平台优势是网星梦工厂在众多MCN机构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方面资深团队以专业体系挖掘并培养网红后备军,同时,全方位、宽领域、高流量的平台合作进一步扩大公众曝光度,提升平台影响力。古麦嘉禾: 优质内容生产者古麦嘉禾深耕移动互联网多年,作为业内领先的网红经纪公司,依托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火山、美拍等社交媒体平台, 顺应平台的发展趋势、顺应用户的需求变化、顺应账号所处的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手段,完善商业模式,持续产出优质、多元化的内容。目前,公司微信公众号累计近 1 亿粉丝,抖音账号3亿粉丝矩阵。古麦嘉禾: 打造爆款短视频+系统化运营账号在短视频领域,古麦嘉禾通过数据分析、打造全新账号、“老”账号适时转型等方式获得长远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通过总结经验并形成方法论有利于MCN机构不断获得成长空间并提升管理效率。中国MCN产业发展趋势分析MCN机构转变网红机构身份,搭建涉足多业态去MCN化MCN不再是单一网红机构,而是从这个角色转身,进行业务模块调整,拓展业务范围,搭建起涉及供应链、营销端、服务线的上下游商业组织,自建数据工具、系统化运营,开展批量孵化IP、账号带运营等业务,逐渐延伸至消费者生活等多场景业态,并成为产业互联网重要一环。 直播电商将成为MCN发展的重要方向,机构将吸引更多明星/网红带货宣传对于直播电商内容和形式而言,MCN机构有着更强、更广的变现能力,直播带货催生了MCN机构对于电商布局的加码,因此直播电商将成为MCN机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明星、直播平台主播和短视频网红带货转化率在80.0%以上,未来,MCN机构将吸引更多明星、网红参与直播带货。MCN机构打破发展边界,通过去MCN化解决模式困境MCN机构为打破发展边界,在行业共性能力即通过内容、人设获取流量,进而实现流量变现的基础上通过拓宽业务,例如转型营销服务、搭建供应链平台、培育自有品牌、电商运营、发展培训业务、与资金方业务融合、线下实体延伸等解决固有模式困境,开始进行去“MCN”行动,突破原收入天花板,打开服务和业务边界。机构强化组织管理,行业整体规范性提高MCN机构进一步加强组织化和管理化,齐全部门配备、增强获取流量的能力。未来,中国MCN领域相关部门、机构将要进一步完善MCN行业相关规范与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融入互联网行业新兴技术、继续深耕内容垂直行业,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H1中国云游戏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