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应用统计初试成绩出炉,400分及以上的考生有51人!大而无用

北京大学应用统计初试成绩出炉,400分及以上的考生有51人!

随着大数据的火热,机器学习越来越火,统计专业也得到重视,因此报考统计专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同时对于很多考生而言,专硕应用统计相对于学硕统计学性价比更高,再加上今年数学三尤为简单,130+的考生尤其多,造成了今年应用统计考研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年份,就算你考了400+,也许现在的你还在寻找调剂的院校,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消息。北京大学是一个良心大学,将考生的成绩排名都公布出来了,相对公平很多,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数据。北京大学金融专硕一共123人报名参加考试,缺考人数14人,剩下109人,其中400分及以上一共9人,最高分433分。北京大学应用统计专硕一共240人报名参加考试,缺考人数60人,剩下180人,其中400分及以上一共51人,最高分446分,学校预计录取12人。当然有读者说,其实北京大学并非特例,根据消息,今年绝大多数院校,应用统计专业分数都偏高。2019应用统计考研——“困难”的一个年份,国家线就快出来了,祝考生好运!

赐之千金

什么是统招研究生,统招研究生有什么优势,统招研究生含金量高吗

什么是统招研究生什么是统招研究生,统招研究生有什么优势,统招研究生含金量高吗研究生共分为两种:(第一种)学历教育型统招研究生,也叫双证研究生,毕业颁发,研究生毕业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指学历与学位均达到研究生硕士水平。(第二种)非学历教育型在职研究生,无需参加统考,毕业颁发单证,学位证书,无学历证书。指学历位到了硕士水平,但学历还是没有考研之前的学历。那么学历教育型研究生含金量高吗,学习考试方式时间都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学历教育型:统招研究生)在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参加全国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统招研究生含金量)统招即为国家院校统一招生,被社会认可的一种学历。毕业后由院校统一颁发,研究生学历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例如:原先是成考或函授专科学历,无需升为本科。可直接报名考取研究生学历。毕业后,颁发统招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学历+学位=双证硕士),含金量高,被社会企业认可。(统招研究生:学习及考试时间)周一到周五全日制学习(我们协议保过,学习时间灵活),学期两年半,包含论文答辩时间。每年10月份统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统一入学考试“统考”毕业由院校统一颁发,研究生学历毕业证书,硕士学位毕业证书。考研热度与趋势,考研人数直线上升,研究生以后还吃香吗在职研究生和统招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学习方式一样吗西北农林大学:今年预计招生5300人,五大专业优势明显

刘安

研究生报名系统填报必读-技巧和注意事项

1、牢记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错峰报名、错峰报名、错峰报名,重要的事说三遍。几百万人在同一时间点登录研招网报名系统,系统也吃不消的,所以一点不用着急。万一报完名了、好像自己报名成功了但又不敢确定的,一定要重新登录复核一下,万一系统开小差悔之晚矣。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四天时间几百万人呵呵。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长达三周莫着急。3.网报之前,先把预设信息编辑在Word里备用,提高效率,报名周期很长,报名不是问题,只是考点选择远近的问题罢了。比如:姓名、学号、学校、专业、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邮箱、通讯地址、个人简介含获奖、报考院校及专业研究方向、出生日期等等。往届生还提前准备好本科毕业生书、学位证书编号等等。4.利用好预报名的宝贵实战练兵机会。熟悉流程和填报所需事项、顺序,在正式报名前可以事半功倍。但是预报名不是正式报名!最后希望大家在复习中能够顺顺利利完成网报工作!切记不要着急不要慌张,时间和机会有很多。

性分

考研党注意!上大教授郭长刚:建议取消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

近日,2019年各大高校的考研复试线陆续公布,但是,关于初试阶段的种种事件的热议,却丝毫不减。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由学校错把答案当试卷发放,导致全部学生重考;还有的学校自命题部分严重偏离公布的考试大纲,使得考生几乎是交了白卷;还有学校被考生吐槽”恶意压低考研专业课分数“。对此,来自上海大学研究生院的全国政协委员郭长刚表示,上述的那些现象表明,全国统一考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此外,他还建议取消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将招生考试自主权下放高校。郭长刚教授“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到了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时候。”郭长刚表示,“全国统考制度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高校分类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确,在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很多以某一行业为特色的学校——比如矿业、水利、冶金、艺术等为特色的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都无权优先选择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人才。考研党同时,郭长刚教授还指出,全国统考的制度还容易导致高等教育的应试化趋势,“许多高校学生成了‘考研专业户’,大学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延伸,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从2019年研究生考试初试阶段出现的事故、问题来看,全国统考的制度还容易把一些小差错无限放大。对此,郭长刚建议,应该参考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方式,取消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制度,将招生考试的自主权下放给各大高校。考研学生此外,他还建议,除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必考科目外,各高校对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时间的安排也应具有自主权。最重要的是,对于英语,应该按照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是否考试。“有些专业领域中国文化特色比较强,设计的面也比较窄,并不需要考核外语。”但是,也有网友提出疑问,比如在取消全国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后,如何保障各大高校录取的公平性?总之,如何进行研究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在未来几年应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最后,小编希望大家都能成功的考上自己心仪的高校,走上人生的另一个高度。

法与情

2020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招生计划是?你还有多少机会?

清华大学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大户,9月底前已经完成了推免生的录取工作,这样我们就能清楚统考还有多少机会了。清华大学在10月9日发布了统考《清华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_统考 (含招生人数)》,我们一起来看看。上述4个图表是小编整理清华大学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生的招生计划,通过统考生的招生计划可以看出,全部招生计划还剩余327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招生计划还剩298人,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计划还剩988人,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984名。部分硕士专业的招生录取后学费还是比较高的,在报考时要量力而行。清华大学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的学费都是8000元/年,这个收费真心比较良心啦!但如果是专业硕士类的,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费用都不低,第1页中金融类的几乎学费都在十万元以上啦!学费最贵的是“非全日制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经管insead双学位项目)",每生的学费是40万;“非全日制工商管理(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每生的学费是31.9万元。对于这些非全日制的,考上也许不难,但这学费估计令很多就算是在职的,也会感觉很头疼。这样看来,如果打算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花费比较低的,还是朝学硕目标去努力吧!对于清华大学专硕好多专业收费比较高的情况,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狂风沙

专家建议取消研究生招生统考,不知大家是否支持?而我有4个疑问

前言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研究生初试结束,关于研究生招考过程中的新闻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某些学校错把答案当试卷发放,有的学校自命题严重偏离大纲,有学校被认为“恶意压低考研专业课分数”等现象,有关专家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全国统一招考而导致的,而且全国统考也不利于高校的分类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容易导致高等教育应试化,所以建议取消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将招生考试的自主权下放给各高校。不知道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们如何看待专家的观点,是否支持取消全国统考,但是在看到专家关于研招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我却认为不但不应该取消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甚至应该加强全国统考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压缩高校的自主权。首先声明,我既非研究生招考的专家,也未参加过研究生招考工作,仅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一、研招中个别学校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否甩锅给全国统考?在我看来,研究生招考过程中个别高校出现的问题,不是因为其自主权不足,恰恰相反,之所以是出现这些问题,正是因为给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过大。高校拥有自主出题、自主评分等权利,难免会考虑自身条件和录取目标,采取各种方法来争取学校利益,如果学校利益和国家利益、考生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其自主权就没有问题,但是很多时候,高校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考生利益并不完全一致,那么给高校过高自主权有可能把权力变成为学校牟利、个人牟利的手段。比如从国家角度,希望通过研招考试选拔优秀的学生到相应的学校,实现学生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匹配,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尽可能地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从学校角度,希望选拔更加优秀的学生来自己学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学校拥有过大的自主权时,难免有部分学校利用这部分权利来选拔对其有利的学生,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和考生利益。二、全国统考不利于高校的分类发展吗?教育部明文规定,招生单位“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而这被认为不利于高校选拔具有与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但是在我看来,有相关专业背景并不意味着其专业知识、个人素质就一定会更优秀,如果这些人真是足够优秀,难道连国家统考都通过不了么?何况教育部的规定是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平台,假如允许各高校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限定生源范围,那难免会有考生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而被限制、被排除。且不说这是国家政府部门的规定,即便没有这项规定,考生也不应该因为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等在教育机会上受到限制和歧视,因为这才是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假如这不利于高校的分类发展,那只能说明这个“分类发展”毫无意义。三、全国统考导致高等教育应试化?应试化就一定是错误的、不好的么?或许并不一定。考试成绩高并不意味着考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就一定很高,但是能反映出考生相关知识掌握得多、应用得好,要不然怎么能考出高分。考生的分数并不是凭空来的,是考生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难道不值得认可吗?为什么就被打上别样的标签呢?那些分数低、过不了统考录取线的考生,也并不一定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难道把研招自主权下放后,高校就应该去录取这部分原本通过不了统考的人吗?何况即便是研招自主权下放,高校就同样需要考试、面试,考生就同样也需要准备考试,又如何能避免高等教育的应试化呢?或许,研招自主权下放并不意味着能够消除高等教育应试化,甚至二者之间本就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四、取消全国统考、自主权下放对谁更有利呢?简单来说,与研究生招考密切相关的是国家、高校、导师、考生四方,如果取消全国统考、自主权下放给高校的话,高校拥有了更大的权利,应该是获益最大的一方,而导师或许也会相应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也算是是获益的一方。但是对于国家和考生而言,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是否更合理、更有效地得到利用了呢?考生是否获得了更公平、更公正、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竞争机会了呢?或许并不一定,尤其对部分考生而言,其教育背景、家庭背景、行业背景、经济背景都有可能影响到录取,而这既不公平,又不高效。结语也许当前的研究生统考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但是这不失为一种较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方法。所以,我不但不支持取消全国统考,研招自主权下放,甚至认为应该适当限制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以更好提高研究生的录取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那么,您是怎么看待研究生招生的全国统考呢?您认为应该将研招自主权下放吗?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李说一,期待您的高见。

召公

同样是统招硕士研究生,为什么我们就要低人一等?

2017考研,小编,见证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第一年统一划线;2018年8月8日晚,近日,一篇《同是统招硕士研究生,为什么我们就要低人一等?》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期间还被删文“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否应该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被同样认可”成了热门话题该文直接提问了几个问题,列举了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各种对待与区别特别是在一些公务员招录上面,文章以书信形式说明了几个问题,广东中公考研给大家整理了文章内容,原文大家可以在微博找到关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诉求给全日制研究生带来的情绪影响,此文不展开评述你们可以留下自己的看法

李孟夏

重磅|2020年西财研究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分析(完整数据版)

小编将2020年各专业的拟录取、报考、复试、实际录取等数据做了一个汇总,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各专业的详细情况,希望能对宝宝们最终的专业选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建议大家参与上面小程序的报考专业统计,后期我们会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大家报考专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各项数据的含义在表格后面有说明的呦,如果还有疑问,可以给小编留言,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呢~2020年,报考西财研究生共计25059人,较2019年22785人增加2274人,增幅为10%;西财录取3285人(学硕1215人,专硕全日制1570人,非全日制500人),录取人数较2019年增长8%(2019年共录取3036人)。2020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幅为17%,西财报考人数增幅低于全国增幅,主要原因是报考西财研究生的基数较大,全国研究生考录比大概为4:1左右,而西财在8:1左右,另外,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最近几年财经类专业的热度有所下降。此外,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西财报考人数增加的几乎全部是全日制的专硕,学硕的报考人数较2019年还略有减少,随着近几年来报考人数的大幅增加,西财专硕的性价比逐渐降低,特别是431-436这几个专业考录比和分数线都已处于高位,竞争激烈。2020年学硕报考人数为10235人,录取人数为1215人,其中录取推免生394人,剔除推免生后统考生考录比为12:1,,较2019年13:1有所下降。专硕(全日制)报考人数12370人,录取1570人,其中录取推免生211人,剔除推免生后统考生考录比为9:1,与2019年持平。1、拟招人数:各专业的拟录取人数,是学校发布的2020招生专业目录上的计划招生人数,与之对应的是“实录人数”。很多专业的“实录人数”都会大于 “拟招人数”,原因是2020的招生计划是在2019年9月份发布的,学校给出的数据比较保守,便于后期根据教育部要求以及实际报考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实录人数”大于“拟录人数”,有两种不准确的理解:一种认为是扩招;另外一种认为是没有包含推免生。这两种理解都是不准确的。2、报考人数:各专业统招生的报考人数。3、录取人数:各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包含统招生、专项计划和推免生。从表格里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极个别专业没有招满之外,实录人数都是大于拟录人数的。4、统招人数:各专业统招生的录取人数,不包含“援藏计划”、“退役学兵”、“少民骨干”、“单独考试”考生人数。注:本身专项计划也属于统招生,但这里为了分开列示,将统招和单独计划分成了2个部分。5、专项计划:各专业“援藏计划”、“退役学兵”、“少民骨干”、“单独考试”参考复试的考生人数。6、推免:各专业推免生的录取人数。官方这次公布的各专业推免生人数与去年公布数据略有调整,以这次公布为准:7、复试人数:各专业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该人数包含了专项计划考生人数。推免生的复试是单独进行的,这里的复试没有包含推免生的复试人数。8、复试淘汰比:统招生复试淘汰人数/统招生复试人数。9、考录比:报考人数:统招生,报录比越高表示该专业的竞争越激烈。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点一下“赞”和“在看”

黑杰克

同样的研究生统考,为什么你只能拿到“非全日制”证书?

因为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证书上会注明“非全日制”的字样,所以很多人非常犹豫,“到底报不报呢?”。这一疑问经常困惑着想报考非全日制的人们。因此,今天广东中公考研就来和大家聊聊,改革后的毕业证上为什么会出现“非全日制”四个字?为什么会区分“非全日制”面对的人群和开设的目的不一样全日制面对的主要是应届生毕业生(在职人群也可以报考,但是真正没多少人可以报考);目的是继续在专业方向研究,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很多毕业生也确实进了各大研究院工作。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面向有过工作经历,知道自己应该提升哪方便知识,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跨专业报考的人数远远高于应届毕业生。在职研究生的目的是让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满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在学习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本身就是不脱产在职学习,而全日制则是脱产学习。为了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教育方式分开管理,把学习方式注明在证书上也是很正常的。注重的培养方向不同全日制研究生代表着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强的学习能力;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代表了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甚至是更好的工作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企业招聘的时候更容易对这些高学历人才进行区分,根据工作需求选择不同的人。企业对应用型高端人才的需求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器官,而高端应用型人才、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这两年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公司的衰败,现代企业发展起来。虽然现在高学历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用在工作上的人很匮乏。很多企业人才需要在职教育才能胜任工作,而以后的发展,又必须有理论知识做支撑。“非全日制”代表含金量低?当然不是,国家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政策偏向都在不断提高其认可度。从2017年到2018年的政策改变也能看出这一点,国家一直坚持“同一招生政策、同一考试标准”。并且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让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的人群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不再让应届毕业生有理由为了维护自己的“正规应届生、全日制”头衔而贬低非全日制。所以,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标注了学习方式,并不会影响其含金量。而是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让国内的高端人才培养更加实用化。毕竟改革是个长期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距新政策改革也刚刚第二年而已。就像当初的学硕和专硕那样,刚出来的时候,被往届学硕的研究生贬低的一文不值,而等到毕业的时候,企业早就普遍认可了,并没有做任何区分,而报考人数也翻了好几倍。去年和今年的的在职研究生的增长趋势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蕃息畜藏

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报考条件

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