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同于大通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成就与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完善了我国学位制度,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了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五是探索形成了国家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高校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积累了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发展经验。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并存,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个别类别发展缓慢,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三是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对博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四是发展机制需要健全,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要深化,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加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需要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仍需创新。二、发展与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各行各业的知识含量显著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更加需要高层次专业化教育。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越需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这些技术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对我国公共卫生等领域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挑战。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把培养教学科研人员作为目标,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行业产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发展,以职业导向或较强应用性的领域为重点,设置类型丰富、适应专门需求的专业学位,有力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一般在知识密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尊重规律、协同育人、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规模结构,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三、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1.完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和授予标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条件,应更加突出鲜明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增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一般应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明确的职业指向,所对应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应更加突出研究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的程度,以及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健全更加灵活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试点,放权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定期统计并向社会公布。改进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进入专业学位目录的机制,对于由高校自主设置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若已在高校形成一定规模,得到社会和行业产业认可,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知识体系,有长期稳定人才需求,招生就业良好,由行业产业、高校进行论证后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即进入硕士专业学位目录。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等也可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申请,基本程序与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一致。3.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不把已获得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前置条件。推动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紧密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继续放权省级学位委员会承担本地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并注重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四、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明确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推动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的协调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某一专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系统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2.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标准。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一般只在已形成相对独立专业技术标准的职业领域中设置,该职业领域应具有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且具有较大的博士层次人才需求。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重点是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对知识、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也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的原则,在其他行业产业或专门领域中设置,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3.健全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基本程序是: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建议,并提交论证报告;相关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必要性论证,并提交评议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评议;评议通过后,编制设置方案,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4.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将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完善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五、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1.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大力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两院”院士、国企骨干、劳动模范等上讲台,探索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制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推动培养单位和行业产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共享,各培养单位新聘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须有在行业产业锻炼实践半年以上或主持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的经历,在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每年应有一定时间带队到行业产业开展调研实践。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行业产业导师”,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2.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分类选拔,进一步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推进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精品教材。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产业制定专业技术能力标准,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推进设立用人单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鼓励行业产业、培养单位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制定标准,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初试)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支持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探索实施“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的同时,取得相关行业产业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胜任能力。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办法,推动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价。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并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支持政策相挂钩。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教师的简单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六、组织实施1.编制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专业学位类别目录由国家统一编制,主要用于学位授权和学位授予,每五年集中修订一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论证批准后,即在当年进入目录。专业学位类别一般下设专业领域。除临床医学等行业规范要求严格的类别外,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其清单每年统计发布一次。2.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发挥行业产业协会、专家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完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认证的有效衔接机制,在课程免考、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任职条件等方面加强对接。推动专业学位与国际职业资格的衔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人才的国际流动,宣传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中国标准,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3.强化行业产业协同。支持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比例。鼓励行业产业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支持在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鼓励行业或大企业建立开放式联合培养基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4.建立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遵循“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提出设置专业学位类别的行业产业部门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依托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对各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5.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行业产业、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差异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生均拨款机制,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探索实施企事业单位以专项经费承担培养成本的“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项目。引导支持行业产业以资本、师资、平台等多种形式投入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善政府主导、培养单位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6.发挥专家组织作用。按专业学位类别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吸收更多实践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学位授权、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保障、监督评估、国际合作和研究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组织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7.强化督导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专业学位质量效益与授权审核、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强化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支持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指导和监督,办好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8.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强化专业学位对应行业产业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省级学位委员会应根据本方案,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或计划,明确工作方向、思路和支持政策。学位授予单位应转变专业学位办学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分类培养,出台本单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体措施,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君祭

教育部:专硕将扩大到硕士招生三分之二左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据教育部官网9月30日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学位类别不断丰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培养模式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同,有力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该负责人称,围绕专业学位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等突出问题,《方案》从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等方面入手,明确今后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举措。具体来看,此次《方案》有哪些改革举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进行了介绍——一是明确了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方案》从类别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模式、机制环境、质量水平、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二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定位内涵。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提出了提升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水平要求。三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更为灵活,给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更大的探索空间,以便及时响应社会需求。四是提出了稳健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学位授权以硕士专业学位为主,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五是提出了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出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六是提出了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求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建设实践课程,编写精品教材,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实践育人能力。要求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要求强化行业产业协同作用,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提升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七是提出了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举措。从编制专业学位目录、与职业资格衔接、强化行业产业协同、需求与就业反馈机制、多元投入、发挥专家作用、督导落实和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谜之音

教育部:专硕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三分之二

新京报快讯 据教育部官网9月30日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图片来自教育部官网附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成就与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完善了我国学位制度,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了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二是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三是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五是探索形成了国家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高校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格局,积累了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发展经验。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并存,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个别类别发展缓慢,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三是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对博士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四是发展机制需要健全,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要深化,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加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需要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仍需创新。二、发展与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各行各业的知识含量显著提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更加需要高层次专业化教育。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越需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尚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这些技术相当程度集中在科技应用和转化方面,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对我国公共卫生等领域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挑战。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把培养教学科研人员作为目标,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在行业产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各行各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发展,以职业导向或较强应用性的领域为重点,设置类型丰富、适应专门需求的专业学位,有力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一般在知识密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面向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按照需求导向、尊重规律、协同育人、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规模结构,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三、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1.完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和授予标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条件,应更加突出鲜明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增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一般应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明确的职业指向,所对应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已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应更加突出研究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的程度,以及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健全更加灵活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试点,放权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定期统计并向社会公布。改进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进入专业学位目录的机制,对于由高校自主设置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若已在高校形成一定规模,得到社会和行业产业认可,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知识体系,有长期稳定人才需求,招生就业良好,由行业产业、高校进行论证后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即进入硕士专业学位目录。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等也可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申请,基本程序与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一致。3.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不把已获得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前置条件。推动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紧密服务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继续放权省级学位委员会承担本地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并注重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四、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明确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推动博士专业学位、博士学术学位的协调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某一专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系统解决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2.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标准。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一般只在已形成相对独立专业技术标准的职业领域中设置,该职业领域应具有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且具有较大的博士层次人才需求。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重点是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公共卫生、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对知识、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职业领域,也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的原则,在其他行业产业或专门领域中设置,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3.健全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程序。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基本程序是:相关行业产业主管部门、行业产业协会和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建议,并提交论证报告;相关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必要性论证,并提交评议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评议;评议通过后,编制设置方案,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4.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将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完善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五、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1.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大力推动地方领导干部、“两院”院士、国企骨干、劳动模范等上讲台,探索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制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推动培养单位和行业产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共享,各培养单位新聘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须有在行业产业锻炼实践半年以上或主持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的经历,在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每年应有一定时间带队到行业产业开展调研实践。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行业产业导师”,健全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2.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分类选拔,进一步完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推进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设实践课程,共同编写精品教材。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产业制定专业技术能力标准,推进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机衔接。推进设立用人单位“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紧密对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鼓励行业产业、培养单位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制定标准,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初试)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支持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探索实施“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的同时,取得相关行业产业从业资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胜任能力。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办法,推动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价。完善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将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并与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支持政策相挂钩。破除仅以论文发表评价教师的简单做法,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六、组织实施1.编制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专业学位类别目录由国家统一编制,主要用于学位授权和学位授予,每五年集中修订一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论证批准后,即在当年进入目录。专业学位类别一般下设专业领域。除临床医学等行业规范要求严格的类别外,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其清单每年统计发布一次。2.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发挥行业产业协会、专家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完善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认证的有效衔接机制,在课程免考、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任职条件等方面加强对接。推动专业学位与国际职业资格的衔接,促进我国专业学位人才的国际流动,宣传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中国标准,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3.强化行业产业协同。支持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比例。鼓励行业产业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支持在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鼓励行业或大企业建立开放式联合培养基地,带动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培养。4.建立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遵循“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提出设置专业学位类别的行业产业部门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依托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对各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5.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行业产业、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差异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生均拨款机制,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探索实施企事业单位以专项经费承担培养成本的“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项目。引导支持行业产业以资本、师资、平台等多种形式投入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善政府主导、培养单位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6.发挥专家组织作用。按专业学位类别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吸收更多实践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学位授权、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保障、监督评估、国际合作和研究咨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产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组织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7.强化督导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专业学位质量效益与授权审核、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强化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教育督导委员会对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支持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指导和监督,办好本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8.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强化专业学位对应行业产业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省级学位委员会应根据本方案,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或计划,明确工作方向、思路和支持政策。学位授予单位应转变专业学位办学理念,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分类培养,出台本单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体措施,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编辑 赵天晨

清洁工

教育部接连发文!研究生教育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时光流转7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执行者也是大动作频繁,让人感觉“风雨欲来”。明确导师的权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教育部表示,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学位论文答辩前,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考评结果将作为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功能。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此外,健全导师变更制度,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已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增列学位授权点,不参加本次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实行导师动态调整机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的各项举动,或许更能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决心。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审核制”,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而华南理工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的分离,尝试开展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该工作已连续开展9年,在调动研究生导师培养积极性和提升导师培养质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深圳大学自2014年全面实行导师资格遴选(确认)与招生条件审核相分离的制度以来,深圳大学每年博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为75%-80%,硕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一般为70%-75%,基本达到了以适度竞争激活导师队伍活力的制度效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分流机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对导师提出更严格要求的同时,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旨在严格培养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以及学校和导师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共有超过30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退学名单,涉及学生数量超过1300人,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是清退的主要原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超过全日制博士 (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作出分类处理。江苏大学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4月研究生学籍清退名单的通知》,决定对李**等35名研究生清退学籍并做退学处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大学已对该校至少60名硕博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陆续至少有15个学院发布《关于给予部分超期研究生按退学处理的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清理所涉研究生数量规模不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这次学籍清理至少涉及93名研究生。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该举措虽然残酷,却是有效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分流机制。质量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唯一落脚点,“严进严出”应是高校管理的常态,这既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严谨治学的应行之义。排查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不仅体现在清退分流上,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更能体现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关于开展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该校近五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复核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扩大推免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能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专硕针对在职人员招生更妥帖,也更合适。有专家表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来自青塔,特此鸣谢!如有侵权

不知贵真

教育部:新增硕士授权单位原则只开展专业硕士教育!

日前,教育部正式发布通知,这标志着2020年度的硕士、博士新增授权点及新增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工作正式开始了。教育部文件图片据小编了解,上一次授权点授权的申报年份是2017年,正式批下来的时间是2018年中旬,很多学校都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据小编简单了解,光扬州大学一个学校,博士授权一次性就有超过10个学科获得授权,扬州大学的学科建设工作做得确实很好,取得好的成绩也是理所应当。新一轮申报年份来了,不过,由于疫情的原因,申报工作推迟到现在,明年,正式批复下来的时间应该也会相应的推迟!不过,关于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工作,教育部有了新的规定:原则上,新获批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只开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这是什么意思呢?小编首先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解读,我觉得解读这句话,应该有以下几个维度:1)“原则上”是这样,但是不代表新授权的硕士学位单位职能开展专业硕士教育,这两者是不矛盾的,而且,目前,在教育部的大政策环境下,扩招专硕招生、扩大专硕比例原本就是趋势。2)这个新政策针对的仅仅是“新”授权的硕士学位单位,这是什么意思呢?有的学校申报硕士点,只是新增授权点,前提是这个学校已经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了,而有的学校,也就是“新”授权的学校是今年第一次申报硕士点,是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第一次申报,这是不一样的,而“新政策”针对的是后面这种情况,跟以前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没有关系的。小编希望各位读者首先明白“硕士、博士新增授权点”和“新增硕士、博士授权单位”两种表述之间的不同,因为,小编不想造成歧义,感谢大家的监督。另外,就是这个新政策本身的内容了!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研究生总数占我国总人口总数实际上只有0.6%左右,这个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不仅仅要看比例,我们还要看基数,中国人口足足有14亿,我们的0.6%这个比例,其实已经很多了,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及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所以,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也会增加。但是,社会需求的更多是不仅仅能做论文,也需要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专业硕士,一般不要求学术论文一定要质量最高,但是在学生工作实习等方面有一定要求,另外,一般专硕的学制都是比学硕短,这也是提前进入社会的黄金时期。至于,新增硕士学位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硕士培养,我觉得这不仅仅跟时代有关系,跟学校本身的综合实力也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在2017年这批新增申报成为硕士单位的学校,基本上都是1998年扩招之后升本的本科,他们升本也只不过十几年,综合实力和各种机制体制还不算完善,直接开展学术硕士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教育部也可能是担心培养质量有一定欠缺,小编觉得,国家的这个新政策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是出于学校自身因素还是国家时代发展背景,都是值得肯定的。

龙之寿

研究生再次扩招,专硕扩大到学硕的两倍,还有必要考研究生吗?

大家应该都对中国的学历层次有所了解,博士研究生高于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又分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除了医学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等特殊专业之外,学硕的难度都要高于专硕的难度。前几天,教育部通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加快专硕的教育发展,方案透露出国家大力扶持专硕的信号,其中最有争议性的条例就是专硕的招生人数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的三分之二。去学术化将成为发展主流《方案》的本质就是硕士学位的专业化、去学术化。《方案》提倡大力发展专业型人才,毕业就直接对口工作,而不是发展科研、学术人才。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学术型研究生人数过多,造成了严重的冗余,研究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研究生只想拿到offer,然后毕业找工作,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想真正从事科研。既然不想从事科研,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报考学硕呢?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高校导师没有区分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把专硕当成学硕培养。因为考专硕简单,所以很多人都是冲着这个原因去报考的,等真正读研的时候,发现自己和学硕没什么区别,还是一样要通宵达旦搞科研,肝项目,发论文。甚至就连毕业要求也一模一样,学校还美名其曰:宽进严出。做得不比学硕少,学位却是专硕的,这还不算是最难受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专硕普遍比学硕低一等。企业以专硕的标准把你招聘进来,你会发现你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东西在社会上毫无用处,因为导师是用学硕的培养方式培养你的!明明是学硕的料子,却披着专硕的外皮,没有任何专硕的技能,会有哪个企业敢招你?所以不去学术化,招收再多的专硕也没用。而《方案》中的内容本质上就是去学术化,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倾向于专硕。研究生扩招、专硕扩招,研究生学历彻底贬值《方案》中的第四条和第七条表示,今年将大举扩招20万的研究生,未来将增设一批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新的专业硕士学位,这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招收人数扩大,考研压力也会减小。但相对应地,扩招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学历的再一次贬值,以后就业压力更大。总的来说,专硕扩招一共就两个原因: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减少学术型人才的冗余。今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874万人,很明显现在的市场吃不下这么庞大的毕业生,大部分企业择优录取了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但是剩下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家为了缓解相关人员的就业压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专升本、第二学士、研究生扩招、参军入伍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研究生学历的贬值,而且贬值的跨度极大。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只会扩招,不会缩减,本科学历已经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读专业硕士,因为专硕的考研难度逐年下降,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研究生的人数将会暴涨,现在还没有考研上岸的同学,真的要加把劲了,不然等研究生贬值到和现在的本科生一样的时候,就迟了。学长小结 研究生扩招,考研成功的概率提高,但是相应的,就业压力就会加大;研究生不扩招,就业难度保持正常,但是很可能考不上研究生。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你正在考研,你会怎么选?

事有四患

教育部发声,硕士稳步扩招,专硕的春天要来了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中明确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增设专业学位类别等。教育部会议精神解读:①确立了研究生扩招的总体基调;②确定学科调整的步伐;③确定学硕以科研为导向,专硕重应用的整体布局;④确定科研以博士为主的整体思路。增列其授予单位,学位授予点,保证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等等。由此可见教育部等三部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怕未来专业学位的发展不蒸蒸日上吗?文中也强调未来研究生选拔条件更加严苛,不存在过去所谓的“宽进严出”,将综合评价考生的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数量与质量齐飞,专业共就业一体。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年限一般比学业型硕士更短,是很多急于转型的职场人士报考优选,如果你正有此心,那就乘此东风吧!在联考不足百天之际,翰章教育携手翰章导师团开设2021联考过线班9月26日开课,高教社联考教材主编授课,更了解考研大纲与命题规则的老师们,准备带各位职场人,逆转当前困境,一举飞越国家线!·翰章联考过线班的目标只有一个,帮助职场人士联考过线!· 时间越紧,复习方向越要清晰,重基础练技巧,真题带练,马上提分·别担心题型年年变化,搞定核心知识点,题目百变也不怕!· 参与联考题库建设的翰章导师亲授,懂学生的困惑更懂联考命题!· 过线班仅招20人!未过东部国家线全额退款课程详情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马上了解!

老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发布,教育部阐释改革举措

教育部网站9月30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方案》中的具体改革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方案》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一是明确了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方案》从类别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模式、机制环境、质量水平、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二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定位内涵。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提出了提升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水平要求。三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更为灵活,给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更大的探索空间,以便及时响应社会需求。四是提出了稳健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学位授权以硕士专业学位为主,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五是提出了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出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六是提出了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求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建设实践课程,编写精品教材,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实践育人能力。要求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要求强化行业产业协同作用,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提升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七是提出了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举措。从编制专业学位目录、与职业资格衔接、强化行业产业协同、需求与就业反馈机制、多元投入、发挥专家作用、督导落实和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

红灯梦

想报考2019年研究生,你必须了解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这些区别!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正在火热的进行中,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从学习形式来区分主要分为两种,即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从学位教育角度划分,硕士研究生又可以分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二者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一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分属哪一类别?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别:01二者的培养方向和侧重点不同什么是学术硕士?学术硕士是指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毕业后授予的学位类型为学术型硕士学位,侧重于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是指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符合特定行业或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学位类型,侧重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02教学方式不同学术硕士在教学安排上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旨在通过对理论基础的夯实,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学术硕士相比较,专业硕士在教学设置上坚持以提升学会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讲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03招生条件不同专业硕士,大部分专业报考要求和学术硕士相同,但其中管理类专业,报考条件为:(报考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为:(报考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应届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且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04考试难度不同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是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的,专业硕士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术硕士更注重学生的理论功底。这就决定了学术型硕士的考试难度会稍高于专业型硕士。学术硕士一般都会考察数学科目,而且录取分数线也会高于专业硕士。05学习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脱产或全日制学习两种方式学术硕士:全日制学习06学制不同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制都要依据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07学习费用不同教育部规定,学术型硕士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的学费由学生个人承担,学费标准硕士生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每学年不超过10000元。专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学费一般为每学年8000元,不同专业、不同院校收费标准不同。08获得证书不同学术型硕士在毕业后同时颁发硕士学历证书与硕士学位证书。专业型硕士,以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方式报考的学生,毕业后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单证”;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报考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虽然学历证书会标有非全日制字样,但是与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总体来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两种进修方向要选择哪种,这就要根据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来决定,切忌盲目跟风,别人的选择不一定会适合你。

色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加强“职业性”

一般认为,我国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二是国际发展趋势。但这显然只是宏观背景,不完全构成促使决策部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动因。数据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在2017年增长幅度达到43%,远超研究生总招生数20%的增长幅度,2018年的增长幅度10%仍高于研究生增长幅度6%。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所以能超常规发展,教育体系内部推力显得尤其重要,教育部门对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与高校扩张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冲动形成合力,推动最近一两年专业研究生教育迅速扩张。在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做大做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自然也要追求这一目标。从国家层面看,“做大”是必须的,但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幅度又取决于国家财政对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教育部门虽然希望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但在现有培养制度基础上简单扩大并增加投入并不现实。对于高校来说,培养研究生的授权是一种高度稀缺资源,高校对于获取研究生教育授权或增加研究生数量有着一种天然冲动。由于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传统研究生教育体制中无法获取更多机会,所以对任何可能的其他途径他们都会努力争取。基于此,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成为各方共识。这一决策不仅能达成“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还能满足高校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需求。从财政角度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本较低,有的甚至还可以收费,无论对于上级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但是,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区别在哪里?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怎样的知识基础、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质量如何保障?对于这些问题,不论是决策者还是实施者,都还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按照权威说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与相应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培养目标和内容各有侧重。但问题是,高校自身是否具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条件?众所周知,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历来是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的,无论是培养制度还是教师的训练,无不以学术为目标。而培养高层次职业型、实践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显然不是其优势所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除部分发展较好的专业学位项目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学业的满意度不高,高校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也明显偏低,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可度也并不理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到一点,其实就是政府指出的“学术化”倾向。造成“学术化”倾向有两个成因,一是由于高校在研究生教育层次缺乏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条件和经验,只是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制度基础上,通过修补和改造,制定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于这套培养方式与职业和行业缺少联系,因此并不具备职业针对性。所以专业学位虽然号称是实践、职业导向的研究生教育,但基本还是按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套路进行的。在培养单位中,一般培养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硕士的都是同一拨教师,可谓“两套体系,一套人马”。二是由于高校缺乏对职业实践的理解,无法为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定清晰的培养标准,基本还是以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标准来管理、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体现在课程设置、论文评价等方面。这两点导致整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出现了偏差,面临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简单来说,就是要纠正“学术化”倾向,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回归专业的位置。所谓专业学位本就是“舶来品”,专业学位一词在英语中是professional degree,就是特定职业的“职业性学位”。所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意味着让职业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既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职业和行业而设立,那么行业的介入是理所当然的。其实相关行业早已介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如一开始就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但这种介入力度显然不够。政府提出“积极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仅仅鼓励和引导是不够的,对于本行业和职业系统的人才需求,行业最有发言权,理应扮演主导角色。但以行业组织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弱化高校的责任,而是在新的合作基础上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专家指出,行业普遍缺乏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动力,其原因就在于行业迄今只是一般性参与,缺乏主导性参与机制。其实,行业在行业性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有其优势,能够根据行业实践需要,为人才培养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并为培养过程提供有力支持。而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落实培养过程。也就是说,行业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到课程设置、教学、考核以及学位认定等具体环节。当然这只是原则,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不同行业和职业有其特殊性,且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专业学位与相关行业的关系,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差别。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教系统的推动,而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完全在高校围墙内部进行,行业系统少有实质性参与,这是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困境的症结所在。要改变这一格局,就必须跳出教育本位和高校本位的思维模式,加强与行业系统的密切合作,且在这种合作中,行业组织应占据主导性地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实践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才能更具有职业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作者:陈洪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