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三所大学的分布,告诉你国家科学中心为何是上海合肥和北京反斗妹

中科院三所大学的分布,告诉你国家科学中心为何是上海合肥和北京

我国目前有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在上海、合肥和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业内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对于上海、北京的入围,多数人认为在情理之中。但合肥的当选,不少城市表示不服。然而,你要是看懂了中国科学院高校的布局,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看法了。上海张江据悉,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认定,建设科学中心是中科院为主导,所以,建设的关键在中科院。那你对中科院了解多少?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与教育部平级。她下辖100多个直属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所、两所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和共建单位(包括一所共建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多家机构。在合肥的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的国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在人才培养上,中科院采用科教融合的政策,中科院各研究所(院、台、站、中心)招生时在两所大学之一名下报名,学籍由两所大学之一管理、学位由两所大学之一颁发。可以说,“科教融合”是中科大和国科大培养人才最大的特色,依托各个研究所培养研究生,研究生院承担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研究所负责学生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指导。其中大部分研究所与国科大融合,少部分(金属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苏州纳米所、苏州医工所等)与中科大融合。现在知道中科大和国科大为什么厉害了吧,这次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科院,其实中科院早就为了这三个国家科学中心,做好了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设在北京怀柔。2004年中科院就开始建设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盖校区座落在怀柔雁栖湖风景区,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先期在这里建设国科大,不显山不漏水,不少人还觉得距离市区偏远。这次把北京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搞到了这里。北大等名校才反应过来,赶紧开始拿地建设,远远地落在了国科大后面。上海科技大学再看上海,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设在了张江,2013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与上海联手新办的上海科技大学选址就在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至于合肥,她和中科大的依存关系就更不用说,可以说没有中科大就没有今天的合肥。早在2014年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优先启动了中科院大科学中心的建设。其中,由合肥物质科研院和中科大联合申请获批的"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那么早就开始谋划,有了中科院的支持,合肥自然应该当选。从上可见,中科院为三大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早已在下一盘大棋。三城市的当选,都是经过深谋远虑和科学决策,再有城市争论合肥是否够格,只能是自取其辱。

花街泪

中科大,又布局两个研究院,和国科大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两个大学是亲兄弟,其实也是仇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可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算中科大的儿子才对。以前中国科技大学是中科院唯一的直属高校,可是说非常牛,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后,中科大继承的家产顿时少了一大半。这对中科大来说是一个很伤悲的事情。当然从在合肥的那一刻,中科大一直在努力的回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的那一天,彻底死了心,因为玉泉路已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年这个中国科学界刚到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办研究生院,然后招研究生,所以中科院就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中国首个研究生院。比北大清华都早额,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不过首批博士点,中科大被清华北大吊打,清华大学31个,北京大学45个,而中科大只有11个,这个主要因为中科大是以理学为主,工科和文管等学科都很匮乏所致。前几年,中科大和国科大正式分家,不过分的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就是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硕士博士培养,毕业生以后的证书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中科院和各个研究所的章了。不过中科大分家可是吃了大亏。国科大分了90%中科院的研究所,而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只有:沈阳金属所苏州纳米所紫金山天文台长春应化所安徽光机所安徽物质所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可以说中科大分家没有分到一个实力派研究所,而所有的实力派研究所群不给了国科大,所有中科大也很急,今年也连续布局了两个研究所2020年6月2日,中科大和中科院广州能有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科大能源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广州能源所为基础,能源学院的建设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广州能源所将秉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竭力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的产出,用人才的产出推进科技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传承中科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能源学院建设成一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重要创新成果产出基地。 以后广州能源技术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证就是中科大的毕业证了。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在赣州挂牌成立。中科大拿下了稀土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资格,硕博只发中科大毕业证。虽然中科大积极的开张扩土,但是因为分家严重不均,所以中科大分到的研究所实力太差,比如北京上海等众多名研究所一个也没分到,中科大太亏了。老铁们,你们怎么肯呢?

邻国相望

中科院下辖大学中,国科大和中科大都风生水起,而此校却鲜有人知

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近年来这所顶级的研究机构也逐渐步入大众视野。中科院被考生家长所熟知大多数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既没有985、211的光环,也没有悠久的历史,可是却因为中科院的全力支持。这所2014年开始招本科生的年轻大学火速成为比拟清华北大的最顶级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的,中科院下辖的大学总是这么厉害。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还有一所更为著名。这所大学就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比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夜成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算是老牌名校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位列985、211。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科大也是华中五校成员之一,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成为我国顶尖大学的中坚力量。除却华五成员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著名的C9成员。这所学校和清北一道,牢牢的占据着中国大学的前几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之所以有比拟清华北大的实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背后有中国科学院的全力支持。作为院士产地的中国科学院,所提供的师资绝非清北能相提并论。仅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就拥有330名院士,此数量比清北、浙大、交大、复旦等校所有院士数量都多。其实中科院除了下辖国科大和中科大外,还有一所大学也是中科院管辖。不过这所大学就有点悲惨,此校自建校之日起一直鲜有人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学校就是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的一所高校。这所大学比起中科大和国科大就显得不那么出名。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于2013年正式建立。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然而此校却没有像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样一炮而红。上海科技大学也没有像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样在全国招生。它从全国招生只是从2018年开始。然而对比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它的分数却明显低了20分以上。这样的分数还只是在人数限制和上海光环、中科院等多种头衔加持下达到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虽然上海科技大学的名气不那么大但上海科技大学也不失为一所好大学。其一,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背后有中科院和上海市的支持。其二,师资力量强大。上海科技大学教师有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9位。上海科技大学这样的师资不输任何985大学。其三,定位高。作为下属于中科院的三所大学之一。上海科技大学定位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类似。可能唯一的缺点是没有中国科学院大学那样的师资。未来,上海科技大学一定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相信这所中科院下辖的大学也一定不会让人失望!你会去上这所大学吗?欢迎留言评论!

敝笱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广量子通信干线正在建设

8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位于上海浦东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了解到,我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正在研发多颗中高轨和低轨量子通信卫星,同时连接北京和广州的量子通信干线也在建设当中。“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强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年之后,长达20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验收,成为我国第一条量子通信的“高速铁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号”和我国首条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线路“京沪干线”的总控中心。量子通信广义上是指以量子态编码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包含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交换及量子密钥分发。狭义的量子通信指的是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实现密钥分发。量子具有不可克隆、不可分割,一次一密、完全随机的特点,一旦被窃听必然被发现,且加密内容不可破译,因此原理上量子通信是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地面的量子通信网络好比高铁,量子卫星就是飞机。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地面的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也投入使用。我国还计划发射很多个小卫星,北京到广州的第二条干线也获得了发改委的批准。”张强说道。据张强介绍,在天上,墨子号量子卫星已经有五个站点——新疆乌鲁木齐、西藏阿里、青海格雷哈、云南丽江和北京兴隆,这些站点都可以实现与量子卫星的信息连接。在地面上,京沪干线上已经建成四个城市的城域网,城域网就相当于城市地铁。未来还有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设城域网,建设完成后通过一定的指路机制就能加入到京沪干线上来。以2013年在济南成立的城域网为例,该网络建有56个节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域网络,从2013年运行至今,无故障运行率达到99.7%。“仅0.3%的故障率意味着,这一量子通信网已经可以符合现代通信的标准。”张强介绍道。张强称,未来我国的目标是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同时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并且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目前在量子力学的研究方向上,欧美国家更侧重于量子计算,对量子通信并没有给予同等的重视,而我国很早就开始着手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张强表示,由于起步早,在这一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作为中国量子通信总控中心的所在地,上海对于量子通信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据介绍,2015年1月,上海张江投资建设了上海量子通信产业园(一期)。同年,量子工程中心还帮助陆家嘴打造了基于量子通信的金融网络。在产业落地方面,量子通信网络的用户主要覆盖金融、军事、互联网、国家机关等。“现在我们的主要产业伙伴来自银行、云服务中心、超算中心等这些机构,因为他们的业务安全性要求高,愿意花成本建立量子通信网络。”张强表示,随着现代社会对安全保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量子通信会在更多的行业中落地。至于量子技术合何时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张强也坦言现在没有定论,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成立于200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物理基础检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心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中心现有多光子纠缠操纵、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冷原子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半导体量子点等研究方向。中心已经建立了脉冲光子纠缠、连续光子纠缠、光纤量子通信、原子系综实验、量子点实验、NMR实验等成熟先进的电子学设计制造开发等实验平台,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与量子通信研究相关的分析探测设备和手段,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条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聿归

浙大、交大、中科大你更中意哪一个?

1、浙江大学有人说,在浙大读书:就像狗熊一头撞进春天!确实,浙江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大学,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底蕴,都不输于清华北大,唯一不同大概就是不在首都吧。求是创新的校训一直延续至今:求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创新,创造精神。浙大的综合实力可以排在全国前五,其实力是非常强的,其应用生物科学与运动训练专业均是全国第一,而其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都是全国前五的存在,它也有14个国家重点的一级学科和2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上海交通大学很多人都说上海的高校学风都很一般,毕竟在上海这座大都市诱惑太多。但上海交通大学绝对是个例外。由于地处偏僻的上海西南角--闵行,交大被授予了许多萌萌哒昵称:上海西南某高校(shanghai southwest some school简称4s)、闵大荒、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校(坊间传言:北蓝翔,南闵行)、“上海一所大学”等等。但是,正因为地处上海,有着中国最开阔的国际视野、最好的教育资源、最优秀的发展前景以及最优越的师资力量,这是我国很多高校都不能比的。上海交大在第四次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学科”排名中都位居第四,由此可见其实力的强大,可以稳居全国前五。其机械工程和传播学都是全国同类专业第一。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说不要命的上科大,讲的就是科大的学风;成绩就是一切,这是中科大的优点,也是缺点中科大虽然在安徽,而且名气也没有清华北大的名气大,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研究成果却要比清华北大多很多。科大拥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尤其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均排在全国第一,这所大学的专业虽然相比别的大学的专业很少,但是其专业是“少而精”,其理工科专业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67每年的毕业生共五千多人。其中本科生基本两千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研究生三千多人(硕士生2597人,博士生7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0%左右。

俱诵墨经

探究:谁是中国排名第3的大学?浙大?复旦?中科大?还是交大…

大学排名一直是我们茶余饭后喜欢讨论的话题,而国内的大学排名一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大学谁是第一永远没有定论,但前两名绝对是清华北大;而谁是国内排名第三的大学,又能掀起一场更大的口水战。复交浙科都有实力一争,也有排行榜把人大排在第三,近年来又有另一所新晋牛校强势崛起,直指清北,那么到底哪所高校配得上中国第3的称号呢?这些层出不穷的排行榜到底可信度有多高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国大学第三名之争。清华北大并非一直独孤求败要想说清谁是国内第三,我们先要讲讲为什么清华北大是国内前二。其实纵观中国教育史,清华北大并非一直独孤求败,清北发展成国内的一枝独秀其实不过20余年而已。清华北大是两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在民国时期就名震全国了,但那时清北就是国内的TOP2吗?并不是。上世纪30年代时,众多的教会大学实力也相当突出,比如后来被拆分的燕京大学,就不逊清北,一部分以上海沪江大学为首的都市大学也实力不俗,这时的清北只能说国内一流。到50年代时,国内的高校经历了一次大的院系合并,诞生了一系列专业型大学,这时的大学数量少,学科泾渭分明,少有形成直接竞争的高校,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谁更好,专业不同没有什么比较性。一直到80年代,清北都算不上国内的TOP2。这段时间国内刚刚恢复高考,能考上大学的就是顶级人才了,在人们眼里,上清北的学生也不比普通大学生高到哪去,而且这时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一般都选择国内的另一所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0年代是中科大的天下,清北恐怕只能算个TOP3。而且这时国内顶尖高校间的差距并不大,比如西安交大、哈工大不比清华差多少,复旦、南大也和北大在一个档次;真正让清华北大彻底脱颖而出的,是著名的“985计划”。1998年5月,国家首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985计划”;而最先挑出来被重点扶持的大学就是首都的两所名校:清华北大。当年,清北两校就各自获得教育部的18亿拨款,在科研经费上一下子甩开了原来的老对手们。随后,为了扩大受众大学的数量,中央决定让地方政府全面参与985计划,扶持省内重点大学。1999年,七所非北京高校入选985计划,复旦、浙大、南大也获得12亿拨款。不过之后,清华北大一直由中央直接拨款,而其他重点大学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拨款,这就体现了政府眼中清北的特殊性,国家就是要把清北打造成国内大学的“门面”。可以说,清北之所以能迅猛发展,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清北在短短20年内成为国内无可争议的TOP2,可以说是国家“钦定”的。但国家虽目的明确地要把清北建设成国内的TOP2,可并没有选出谁是国内第三,那我们该如何评判呢?众多大学排行榜靠谱吗国内各种大学排行榜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2010年前后曾经出现过一阵“排名热”:各类大学排行榜层出不穷,发榜的不仅有学术机构,还有民间教育机构,甚至各大中学都发布过大学排行榜,给大学排名也一直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如此多的排行版,到底哪些是权威的、可信的呢?要属以下三个了。国际上最通用的三大排行榜,分别是QS(Quacquarelli Symond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THE),在这三大排行榜中,国内第三的高校分别是谁呢?在QS榜中,2016-2018三年里,国内前三名都是清华、北大、复旦大学;在ARWU榜中,2018年前三名是清华、北大、浙大,2017年则未排出第三,只是指出复旦、上交、中科大、浙大位列3-6名;而在THE榜中,2016-2018三年里,中国前三名都是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第四。可见在各大榜单中,复旦、中科大、浙大更受认可,但要说谁一定是第三,还是难以服众。科研经费之争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科研经费的角度看看中国第三之争。更多的科研经费意味着更强的科研实力,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倾斜,那2017年各大高校的财政预算情况如何呢?从这个角度看,浙大和上交两大工科强校表现突出,仅次于清北,排名三、四位,且领先后面的复旦很多。但工科学校做科研项目就是需要更多的经费,清华的经费也比北大高出不少,从科研经费的角度比,以文理见长的复旦确实比较吃亏。浙大作为经济强省浙江省内唯一一所985高校,自然得到浙江全省的鼎力支持,经费充足;交大近年来不仅有政府的支持,还得到了不少社会企业的赞助,也算财大气粗。位于安徽的中科大得到的地方支持则明显不足,甚至没能上榜;而江苏省内名校众多,南京大学也明显没有浙大那么好运,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也未上榜。高考分数之争相比于各种排行、科研实力这些虚的东西,比比高考分数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直接来看看2018年华东五校+人大在全国各省的提档线:(注:计算平均值时,“上海、江苏、海南”的数据均已按比例转化为满分750分制中的分数)从高考提档线上可见:复旦上交已自成一档在2018年各省市平均提档线对比中,复旦、上交已拉开其他院校一个档次:复旦大学理科第2,文科第1上海交大理科第1,文科第2理科提档线方面,复旦领先第3名中科大超过10分,这已经是档次上的差距了;文科提档线方面,交大也领先第3名人大近4分,但不如理科夸张。复旦上交两校则不分伯仲,理科上交赢了0.2分,文科复旦赢了0.9分,这两校和清北一样是一对“冤家对头”,谁也不服谁。但高考提档线目前的参考性也有所下降。近年来,复交浙等名校会把一些冷门专业、提档线分低的专业,放到提前批次进行招生,而我们在统计提档线时,都是统计本科一批次,不看提前批,因此变相的拔高了自己的提档线,这就是被大家广为诟病的“超短裙招生”。这样做对高校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拔高提档线,让学校显得更牛,有利于下一届招生;另一方面,通过提前批录取的考生一般不允许转专业,有利于解决冷门专业招不满人,或向其他院系大量转出的尴尬情况。但这对我们考生则明显不利,我们被虚高的提档线蒙蔽了眼睛,看不到最真实的录取数据,不利于报考择校。这方面中科大、南大做得比较好,复旦、上交、浙大则均有一定的“超短裙招生”现象。但这意味着复旦、上交其实不行吗?并不是。就算把复交“超短裙招生”拔高的部分去掉,这两校的提档线预计还是排在3、4名,只不过领先幅度没这么夸张而已。背靠一线城市上海,这两校近年的热度是逐年增高的。到底谁是中国第三校回到开始的问题,到底谁是中国第三校?我们把复交浙科,这四大候选的优劣逐一分析。复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大学,从190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内一流大学,底蕴十足,在大学排名、高考分数上都表现优秀;2000年合并上海医科大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后,更得到了大幅提升,综合来看,复旦就像一个弱化版的北大。不像理工类院校,谁排在清华之后难有定论,在综合类大学中,复旦稳居第二毫无争议,在中国第三校之争中,复旦的呼声也非常高。上交则源自老交大,但靠着上海的地理优势,上交已经甩开了同宗的西安交大一截,成为老交大最骄傲的“孩子”。相比同城的复旦,上交并不是一强到底:在上世纪80年代时,上交是拼不过复旦的,甚至比不过当时的南开;而进入新世纪后,上交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大力资助,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和复旦并驾齐驱。相较于更需要底蕴积累的综合类高校,工科类高校只要砸钱搞科研就能迅速提升学校实力,不差钱的上交未来不可限量。中科大则是曾经的霸主,也是华东五校中最低调的一所,科研实力毋庸置疑;中科大还拥有传奇的少年班,少年班的毕业生认可度不输清北。奈何地理位置着实限制了中科大的发展,难以想象如果中科大在北京上海,能强到什么地步。但底蕴犹在,更何况中科大仍在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在讨论中国第三校时,谁都不会排除中科大。浙大的发展之路最为简单直接:院校合并。1998年浙江大学在合并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后,瞬间成为国内顶级名校。合并后的浙大,院系规模大过清北复交等一众名校一大截,堪称巨无霸,学科门类齐全,理工农医样样都强,同时集合浙江省全部资源,浙大的风头一时无二。浙江的体量是它最大的优势,体量更大就意味着更多的师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多的论文,因此浙大不论科研经费、论文产出量还是一流学科数量都稳居第三,这些也都让浙大在各大大学排行榜中受到青睐。最后还有一所“新成立”的大学不得不谈,那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原来只招研究生,2014年起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国科大与中科大同样源自于中国科学院,背靠着国内最强的科研实力,不同的是国科大坐落于首都北京,得到的资源政策非中科大可比。国科大目前刚刚崭露头角,就已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可,未来会不会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三,甚至和清北齐名的TOP3呢,我们拭目以待。调查:您认为哪所高校是“中国第三校”?(单选)单选|认为哪所高校是“中国第三校”?(单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来源:学科竞赛网)

三事

中科大潘建伟宣布已实现100万倍谷歌量子优越性

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创校校董潘建伟教授近日在西湖大学首场公开课演讲上向公众透露光量子计算机最新进展:“就在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完成了对50个光子的玻色取样,相比谷歌的‘量子优越性’大概可以快100万倍。”潘建伟院士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各类顶级大奖。他还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并受国际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物理领域最高影响因子刊物)邀请先后撰写关于多光子纠缠实验和现实条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综述论文,该期刊创刊近一百年来,中国学术机构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仅4篇文章。这一次潘建伟“官宣”了自己研究团队在上周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光量子计算性能超过2019年10月谷歌53比特量子计算机的100万倍,中国有望夺取“量子霸权”,在量子研究领域成为全球标杆。此前8月,潘建伟团队成员朱晓波教授也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举办的“墨子沙龙”上表示,中科大团队年内即将实现6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将超越谷歌实现的53比特量子计算水平,并公布了未来十年研发目标即制备一百万比特保真度99.8%的量子计算机。中科大潘建伟团队最近一段时间捷报频传,令人鼓舞!潘建伟创办的国盾量子成果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开市以来首只日涨幅1000倍股票;总投资一千亿、一期投资70亿的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一期即将在年内交付使用。今年六月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十年如一日将中国量子技术研究从跟跑、并跑到全球领跑,从量子通讯到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多点开花,不仅为中国科大开拓了新兴战略前沿学科方向,更是为中国实现量子霸权作出了卓越贡献!湘潭大学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双一流一校三地的中山大学,如愿以偿坐稳了全国前十中科大斩获全国唯一特等奖,力压清华捧得华为毕昇杯

鬼魅灯

中国带“技术”的大学,最强是中科大,其他几个你可能第一次听说

中国的大学喜欢用“理工大学”,“工业大学”,“科技大学”,不过名字带“技术”的大学却不多,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名字带“技术”的大学,学院就不介绍了,因为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太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是名字带“技术”的唯一211院校,唯一985院校,简称“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是著名的华东五校之一,实力非常强,首批9所985高校之一。以前也有一所名字带“技术”的985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后来更名了,没有了技术字眼,变成了国防科技大学。另外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合并成为了上海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并入了四川大学,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更名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这些技术大学都成为了历史。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的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最早是隶属于煤炭部高校,名字叫阜新矿业学院。1978年被结尾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不过不是211院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前身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1月,通过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教育资源,教育部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有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目前已经是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在不少省份都是一本招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有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合并而成,目前在不少省份也是一本招生,分数还挺高的。深圳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名字听着就很牛,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学校独立招生是应用型高等学校。2019年9月,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令人惊奇的是,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这所大学前途无限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他技术大学除了上面这些知名技术大学外,有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技术大学,都是职业大学,这些高校有: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未来随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未来带“技术”的大学将越来越多,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不达

国内科技大学大比拼,都叫“科大”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国内科技大学大比拼,都叫“科大”,差距咋就这么大呢?那么,国内的排名靠前的科大有哪些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是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过这所名校不能简称为“中国科技大学”,如果简称应该说“中科大”或者是“科大”。科大同时也是“华东五校”和九校联盟之一。如果把科大也算作名字带“科技”的大学,那么科大就是第一名。如果不算,那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拔得头筹。华中科技大学原来的华中工学院,合并了武汉的几所大学后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可惜后来打算改名叫“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不过没成功,便前缀也不用成都,直接叫电子科技大学了,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一般简称成电或电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也很强,是一所211工程大学,在西北地区是前五的名校,虽说西北地区好学校不少,比如西安交大、兰州大学、西工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但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确实是一所好学校,前身是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科大是一所211工程大学,是1960年更名的北京钢铁学院,也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地质、采矿系调出”建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2003年4月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的。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是一所由上海市与中科院共同建设的新型学校,2013年正式建立。但是上科大的师资实力还是很强的,分数线甚至比肩985,只能说来日可期,看以后的发展吧。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2011年建立的一所大学,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南科大以理学、工学学科为主,兼具部分特色人文社会学科与经济、管理等学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

根由

中科大一校三区同步开建世界级前沿研究中心

作为我国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尖端人才的培养重镇,中科大一直在前沿科学和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建树,六十余年来产出了包括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在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入选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近日,中科大围绕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又开启了大动作、大建设,三个世界级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在中科大三个校区同步开建,将为中科大在计算机科学、医学、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提供重磅科创平台,三大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将进一步系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即将在中科大高新校区启动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施工总承包启动招标,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预计两年后建成投用,建成后将着眼于物质的微尺度层面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探索信息、能源、健康、环境、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已经在中科大东区启动建设,目前工期进入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紧邻已建成的物质科研楼附近。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是深地、深空和气候探测,为研究行星科学、地球物质演化和气候变化提供有力支撑平台。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在中科大西区西北角,项目已完成立项、施工公开招标等前期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具体地点在西区原气膜馆位置,该研究中心将建设成生命科学与医学、信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生命健康+”新兴前沿领域研究。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大世界级技术研究中心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建,同时,中科大高新校区一期工程也在明年即将竣工,未来三到四年后中科大相关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领域将拥有崭新的高水平研究创新平台,为中科大未来的尖端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所中国第三的顶尖名校90%推免生源来自211中科大教授发表超120页长篇论文证明几何学猜想中科大学子捧回CUPT学术竞赛全国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