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77万人报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两

377万人报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23日从教育部了解到,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教育部对各地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等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并提醒广大考生按规定做好考前防疫准备和考试准备,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备考。考前要详细了解考点相关防疫要求,如体温监测、核酸证明、健康码等,提前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活动。为方便考生及时了解招生政策、考试安排、疫情防控要求等信息,同时严厉打击涉考违法活动,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省(区、市)信息发布、考生咨询与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等渠道。据了解,教育部近期正会同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违规活动。

七气

2005-2020来中国国内研究生报考招生人数及录取率!最后达110万

【2005-2020来中国国内研究生报考招生人数及录取率!今年高达110万】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毕业生就通过考研,延缓就业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年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那么具体各年的人数增长情况如何?录取率如何?一起来看看:从2005年的报考117.2万、录取36.5万、录取率达31.13%,到2020年的报考341.0万、录取110.6万、录取率达32.43%。这些年来,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都达到了3倍之多,你怎么看?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豆豆侠

震惊!教育部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中国经济导报》和《中国发展网新闻》记者杨宏报道说,为了做好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教育部近日发布了《 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管理条例》,其中规定:研究生应坚持按需招生,综合考核,择优录取,“不打折扣”的原则。条例强调,招生学科(类别)和专业(领域)必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其授权单位批准。招生对象主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国公民和具有国家认可的学历的本科学位的毕业生,并且具有与本科毕业的学生相同的学术能力。法规规定,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考试和复试。初试和复试都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考试由州政府组织,重考由招生单位组织。初步考试的方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包括联合考试),个人考试和推荐免试。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全国统一考试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的统一命题,招生单位对其他考试科目设置题。个别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候选人必须符合特定的注册要求。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单独设置或由国家统一考试题选择。推荐免试是指将部分高校根据规定推荐的优秀本科生和符合条件的其他应聘者确认为免予初试,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评估的assessment选方法。遵守相关的国家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和招生单位自我命题科目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分级参考(指南)等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教育国家机密的范围。该法规提出,研究生有两种学习方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的招生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并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研究生有两种就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就业和非有针对性的就业。有针对性就业的研究生将按照有针对性的合同聘用;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将按照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双向选择方法进行雇用。

设准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月10日起报名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郝孟佳 实习生 黄钰霖)今天,教育部网站发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公告确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公告称,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具体科目考试时间为: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12月23日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公告表明,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为帮助考生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届时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在线回答广大考生提问。

俗谛

42年来扩招92倍,中国研究生数量全球第一为何继续扩大招生?

近日,2020年研究生考试国家分数线公布,在这特殊形势下,考研大军的录取工作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此前,早在2月底,教育部就已经发出公告,今年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录取总人数将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数据,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也就是说,今年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将达到99.4万,比去年增加了23.5%。而在文革之后开始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1978年,全国录取的研究生不过10708名。42年时间里,研究生扩招92倍。很多人开始担忧,每年招这么多研究生,使得研究生都贬值了,含金量下降,最终会导致“人才泡沫”。真的是这样吗?研究生的扩招,究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梳理一下。博士毕业典礼01日渐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毫无疑问,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数量,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近代以来,中国经过多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不断与国际接轨,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开始引进西方教学体制,逐步建立了国内的研究生学位体系。1931年颁发的《学位授予法》,标志着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当时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研究生制度初见雏形。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相对滞后,从学位制度建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仅有232人。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的教育界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却一波三折:·1954年,国务院开始组建学位制度创建委员会,初步完成的学位制度草案,但由于“反右运动”而搁浅;·196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亲自领衔起草学位条例,即将推出时却由于“文革”而停止;·直到1978年,国内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次年开始筹备学位制度的创建,到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颁布,才真正确立了新中国的学位体系。·1983年,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正式毕业,首批硕士和18位博士被授予学位。直到今天,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年录取研究生数量直逼百万,足以说明当前国内的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然而,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研究生,有些人开始担忧起来了。他们认为,研究生的扩招使得研究不再是“精英群体”,含金量大幅下降,甚至有些人直呼“研究生烂大街”了。这种说法,是言之有理,还是杞人忧天,抑或是因为吃不到葡萄的人在说葡萄酸?02研究生扩招真相:势在必行其实,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研究生教育还远没有到“泛滥”的时候。相反,不管是从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研究生的扩招都有其积极的意义。首先,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同步提升。从2003年开始,研究生录取人数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但同时也必须指出,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在增长。由于大学扩招,每年本科毕业的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考研的数量自然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势必要相应地增加研究生的录取数量。从最近十年的数据来看,研究生报考和招生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1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研究生的扩招是理所当然的。近十年研究生招录比第二,契合高端人才和新兴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学科的发展一日千里,对于高端人才、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一方面,研究生的扩招并非盲目而为,而是会对某些重点学科、专业进行优先分配。例如,今年研究生扩招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临床医学等领域,重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些学科和专业,要么是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学科,要么是当前国计民生大量需要的专业;另一方面,研究生的数量提高了,也有利于尖端人才的培养。正如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所说:“人才只有达到了一定数量,才能做到大浪淘沙,从中筛选出顶尖人才。”更多人才的碰撞和竞争,能够激发人才潜力,有利于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第三,是缓解就业压力,做好人才储备的需要。当前,许多人选择考研是为了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2019年,毕业生数量高达830万,就业大军浩浩荡荡,不少学生被推向研究生教育的大门,学生通过接受研究生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国家适度扩招研究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也通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为未来经济建设储备更多高水平人才。中国不是第一个采取这种做法的国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应对大萧条时期的就业困境,也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事实证明,在萧条过后,这部分人才也能对经济复苏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第四,目前我国研究生比例依然很低。虽然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十分普及,但研究生阶段的普及率依然很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在中国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研究生的比例其实很低。在欧美发达国家,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比例达到0.9%,但目前国内研究生的比例仅为0.13%。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的高学历人才依然很欠缺,研究生的扩招,也就理所应当。03严控质量,杜绝泡沫国人关注研究生的扩招,担心研究生的水平,归根到底,其焦点在于研究生的办学质量如何。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研究生扩招,造成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下降,导致“人才泡沫”的出现。要避免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提高研究生办学质量,来确保研究生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扩招并不等同于文凭贬值,因为目前,国家也在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增设先进硬件设备,建立健全导师制,提升导师专业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也能切实提升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水平。最后,希望顺利考上研究生的同学继续努力学习,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红跑道

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分数线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今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并印发通知,就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指出,研究生考试招生是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稳妥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通知明确,各招生单位要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复试办法。复试时间由各招生单位统筹考虑当地疫情形势、应急响应级别以及复试工作量等,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错时错峰、防止聚集的要求,综合研判自主确定。复试启动时间原则上不早于4月30日。复试方式由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可采取现场复试、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通知强调,各招生单位要严格复试组织管理,加强试前试中试后监管,确保复试公平公正。要严格考生资格审查,积极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的“四比对”措施,加强考生身份审查核验。要严格复试过程管理,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招生单位如采取远程复试方式,应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招生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依据《招生管理规定》对相关考生再次复试。入学后3个月内,招生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要严肃考风考纪,对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为方便考生及时、准确了解各招生单位复试办法和要求,4月26日至30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组织举办“2020年研考招生复试网上咨询”活动,届时相关招生单位将在线解答考生咨询。“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5月20日左右开通,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尊法守法,诚信考试。根据2019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等情形,均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之一的“情节严重”,将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来源:中国新闻网

晋魏为脊

硕士研究生扩招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分析(图)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出现了研究生数量大于本科生的情况。我国高校曾在2009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2017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增加,招生规模达突破80万。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90万人。就此推算,扩招之后,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110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教育部数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目前,全国现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研究生扩招,中国用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研究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招生人数38.36万人,2013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突破50万,2018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万。2019年研究生毕业人数64万人,较上年增长5.9%,增速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研究生未毕业人数有所扩大,2019年未取得研究生毕业的人数达27.7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石蒜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从考生构成看,往届生、女性比例均不断提高。数据来源:教育部报告还发现,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启动后,“双一流”高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其中,推免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的一种方式获得了高校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不过,近七成统考生认为获得推免资格很不容易。在选拔推免生时,招生单位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报告显示,招生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近四成的招生单位比较看重读研目标、本科成绩。与这些因素相比,本科专业、笔试面试成绩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而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好。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报告显示,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在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占比仅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数据来源:教育部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研究发现,近两年大 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研究人员介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和贯彻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继续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线,高校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毕业方面的门槛,研究生毕业难度和延期率逐年提高,“严进严出”正在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词。无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将对国家“双一流”建设起到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教育科学部编辑)(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九条命

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100万 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仅2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我们目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只有2人,美国大概在9人以上,德国、韩国大概5到7人。由此来看,我们国家的研究生规模与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在今天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了100万,“目前为止,几乎已经完成了任务”。关于扩招之后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洪大用表示,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努力,确保质量型扩招方向不变、质量不下降。“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质量,我们要做到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配套,软件要提质,监管要到位”。具体来讲,洪大用指出,在今年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就明确重点向关键急需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下一步,我们还要结合今年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增加授权点,由此给供给的精准提供充分保障。同时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此外,“软件”如何提质?洪大用表示,这其中包括导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两大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国有46万研究生导师,即将下发的研究生教育会议配套文件当中,对导师岗位管理和指导行为以及导师培训等都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安排,“有好的导师,就能够指导好学生,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有高质量保障”;另一方面,关于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即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进一步推动科教融合,促进学生在学期间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将在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质量监管方面,洪大用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压实培养主体责任,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学风建设,确保我们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不下降,持续有提升。(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事君

2018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统计,这三所巨无霸大学超8000人!

自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之后,各大学每年的本科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从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就可以发现,2001年时,我国的应届大学生数量仅为114万人,但是到了2018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已经高达820万人。与此同时,扩招的不仅仅是大学本科生,就连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根据统计,2016年时,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到了2017年就增长到了201万人,今年的报考人数甚至达到了238人。我国的大学现在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是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实施。高校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和比例都将明显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顶尖人才,建设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当然,研究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是和我国这些巨无霸大学密不可分的,根据2018年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拟招生人数结果发现,全国招研究生人数在8000人以上的就有三所,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为8900人,再加上博士研究生的6600人,2018年国科大光研究生就招收了15500人,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大学。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和吉林大学2018年拟招收研究生数量也超过了8000人,其中,华科招收8500人,而吉林大学招收了8030人,这三所学校算是高校中的巨无霸大学。在研究生招生人数变化方面,其实2017年时,武汉大学招生人数为9300人,今年缩招了很多在职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少招生了2400人,因此今年拟招收的总人数降到了6900人。而郑州大学自从2017年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之后,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比例,2017年招生人数为4900人,今年突然增加到了6600人。所以,这两所学校算是近两年扩招和缩招人数最多的两所知名大学。其实,我们印象中的巨无霸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招生人数都是非常多的,比如2018年四川大学拟招收研究生人数是7558人,山东大学拟招收6600人等等。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光光看数量,同时也要看高校质量。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优秀人才永远都是一所大学的根本,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些大学能够合理利用大学资源,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