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敏特发布《2021消费者趋势报告》揭示中国消费者健康与科技消费升级机遇虽多

英敏特发布《2021消费者趋势报告》揭示中国消费者健康与科技消费升级机遇

钛媒体3月19日消息,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在上海发布《2021消费者趋势报告》。基于英敏特《2021全球消费者趋势报告》中的趋势,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表现,英敏特有如下的发现:中国消费者对身心灵正能量需求提升。英敏特数据显示,中国消费回顾2020年对于自己最大的变化整体体现为,“对未来的就业形式有担心,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情绪更加稳定了,不会轻易慌张”,“心态更好了”。同时,在后疫情时期,中国消费者在家工作、学习、锻炼和娱乐,家的功能多样化了起来。英敏特疫情追踪数据显示,如在2021年2月,家居商品消费支出人数占比(38%)高于所有类目平均值(25%)。中国健康科技消费蓬勃发展。英敏特数据显示,89%的中国消费者同意可穿戴设备让自己更便捷地通过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56%的智能手表/手环购买者希望跟踪家庭成员的安全或健康状况(如定位、睡眠等)。并且,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消费者也追求质感,8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向可穿戴设备分享个人数据来得到更好的服务。事实上,2020年的诸多事件导致消费者行为出现根本性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健康的定义和需求会不断演变。内心的感受正在变得和身体的感受同等重要。健康消费升级将会融入各行各业,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往更周全、更科学、更智慧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钛媒体)

凤还巢

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健康与科技消费迎来升级机遇

发布会上,嘉宾围绕《2021消费者趋势报告》共同探讨中国消费者趋势变化及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发展 英敏特供图中新网上海3月18日电 (记者 李佳佳)全球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18日在上海发布的《2021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身心灵正能量需求提升,而中国健康科技消费也正蓬勃发展。2020年的诸多事件导致消费者行为出现根本性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健康的定义和需求会不断演变。内心的感受正在变得和身体的感受同等重要。健康消费升级将会融入各行各业,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往更周全、更科学、更智慧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回顾2020年对于自己最大的变化整体体现为,“对未来的就业形式有担心,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情绪更加稳定了,不会轻易慌张”“心态更好了”。同时,在后疫情时期,中国消费者在家工作、学习、锻炼和娱乐,家的功能多样化了起来。英敏特疫情追踪数据显示,如在2021年2月,家居商品消费支出人数占比(38%)高于所有类目平均值(25%)。89%的中国消费者同意可穿戴设备让自己更便捷地通过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56%的智能手表/手环购买者希望跟踪家庭成员的安全或健康状况(如定位、睡眠等)。并且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消费者也追求质感,8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向可穿戴设备分享个人数据来得到更好的服务。英敏特资深趋势分析师李翊君表示,“最新的2021年预测依旧囊括了‘英敏特七大趋势驱动力’及其支撑体系,同时也考虑了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给消费者思维和行为带来的微妙且深刻的变化,并尝试概括论述全球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未来市场,以及消费者、品牌可以从中如何规划以实现自己的战略愿景。”当天,天猫国际品牌市场总经理陈赐靓表示,全球疫情下出境游熔断,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疫后进口消费场景的变化、新需求的涌现,也带动相关进口品类崛起,例如健康、宅家相关品类迎来爆发。事实上,过去一年疫情没有阻止海外品牌入华的脚步,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的中国市场,成为它们积极寻求新增长的主阵地。维他奶中国区品牌战略研究总监陈秋龙表示,“后疫情时期的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在大健康的趋势下,健康绿色消费观念不断深入,例如植物基市场的增长潜力不言而喻,同时,中国年轻一代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相信中国的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可持续、健康的食品与饮品。”英敏特大健康及休闲旅游品类总监顾菁说:“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们对于拥有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态度已经达成共识,同时,‘家’的概念不仅限于每一个屋檐下,它也正拓展到社区、城市和国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加强了消费者对于自己身处环境的关注度。”英敏特科技零售媒体品类总监益振嵘则表示,“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科技正持续不断地改造着消费者对于自身的认知,并将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使其获得更有品质的现代生活。同时,随着数据成为驱动科技应用的一种关键手段,万物互联趋势势不可挡,消费者也期待品牌合理地利用这些数据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完)

而容崖然

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消费质量数据报告

2020年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和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许多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线上购物投诉阻滞、产品安全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海峡消费报社联合HQTS汉斯曼集团,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消费品质量数据报告》(下简称 《质量数据报告》)。通过《质量数据报告》,推动各行业狠抓源头质量,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们享受畅通消费。近年来,国家在产品执行标准方面正在逐步细化及完善,许多企业虽然提高了产品质量意识,但是供应链管理仍存在不足之处,导致产品在生产、存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问题。2020年,HQTS汉斯曼集团就消费者关心的产品质量化、标准化、安全问题等进行数据统计,对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近万家中小企业(包括入驻电商平台商家)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超过15万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检验检测。主要涉及商品种类有:纺织鞋服箱包类、机电类、玩具类、日用品类、防疫用品类、建材五金类等商品。《质量数据报告》显示,全国中小企业消费品的整体合格率为94.2%,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纺织鞋服箱包类、玩具产品类、日用品类产品合格率稳中有升,分别为:92.5%、96.5%、95.8%。2020年新增防疫用品,合格率为93.3%。多品类质量稳中向好虽然疫情特殊情况,订单量增长、原材料涨价、用工不确定等因素有所影响,但是《质量数据报告》显示,消费品抽查整体合格率为94.6%,质量保持稳定,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HQTS汉斯曼集团2020年度综合检验检测的产品中排名前六的品类合格率分别为:纺织品类92.5%,机电类产品89.1%,玩具类产品96.5%,日用品类95.8%,防疫用品类93.3%,建材五金类86.5%。数据显示,2020年纺织品质量合格率为92.5%,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色牢度、pH值、纤维含量。近年来服装纺织产品质量总体平稳,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诚信经营状况整体较好。但部分类型的产品存在色牢度、pH值等安全指标不合格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健康生态生活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健康属性成为产品开发热点,未来,具有舒适、再生、环保等多功能化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机电类产品的合格率为89.1%,同期相比稳中有升。其中电冰箱、电风扇及空调扇、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灭蚊器、平板电视6种产品224批次,合格204批次,合格率为91%。此次还对许多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碗柜、空气净化器等电子产品进行抽检,20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家用消毒柜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5%,不合格项目涉及“结构”“内部布线”“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等4个项目。建议消费者选购电器最好能了解下基本的性能指标,并根据环境及个人情况针对性选择产品。玩具类产品的合格率为96.5%,较去年有较大提升。不合格项目涉及标识和使用说明、机械和物理性能、邻苯二甲酸酯等。未来,安全环保玩具将成为趋势,多元化的玩具将更受欢迎,比如创造力玩具,互动性强的玩具以及IP主题玩具。面对更多样化的玩具,消费者在选购玩具时应避免购买三无产品,尽量选择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有“CCC”标志的玩具。日用品类的合格率为95.8%,质量满意度稳中向好。其中,纸制品、洗涤用品、眼镜等日用品合格率最高,达到98.63%。检验结果分析显示不合格的情况表现在产品添加剂成分超出国家标准、甲醛含量、PH值超标等方面。防疫用品的合格率为93.3%,产品质量趋势向好。其中非医用口罩抽查合格率达86.4%,断裂强力不过关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其次是过滤效率、防护效果、细菌过滤效率不合格。消毒产品合格率97.14%,不合格项目是微生物灭杀试验。一次性橡胶手套合格率92.3%,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拉伸负荷、老化后拉伸负荷项目。防护服合格率89.2%,不合格项目涉及外观、断裂强力、过滤效率。建材五金产品类的合格率为86.5%,与2020年基本持平。本次对新型墙体材料、浮法玻璃、水泥、铝合金建筑型材、建筑防水卷材、铝塑复合板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查,其中水泥合格率最高98%,部分水泥产品氯离子超标。其中铝塑复合板产品抽样合格率最低,为77.4%。小五金不合格率为14.8%,不合格项目涉及“关门时间”“关门力矩”“能效比”“温度变化对关门时间的影响(-15℃)”“耐久性”“耐腐蚀”“操作力和力矩”等7个项目。重点消费品质量研究报告 一“网红”婴童产品问题频出婴童用品,向来是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点关注地带。20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不少“网红”婴童产品相继走俏。HQTS汉斯曼集团旗下技术团队,特别针对“网红”婴童产品,收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省质监局抽检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网售婴儿床不合格率将近5成!这些不合格的婴儿床中存在致儿童跌落,夹伤孩子四肢和头部等各种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导致儿童窒息、丧命。此外,婴童产品中的平行车合格率也仅约为40%,主要问题是增塑剂、重金属超标,增塑剂最大检出值甚至超过国家标准300多倍。被称为“遛娃神器”的儿童轻便童车,大部分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例如侧翻、后翻、挤夹、擦伤等风险。“网红”软泥玩具普遍存在硼砂和防腐剂超标,其中不乏知名品牌软泥玩具。人体如果摄入过量的硼砂,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婴儿摄入2-5克硼砂即可导致死亡。 所以,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加深对儿童用品相关知识的了解,杜绝购买三无产品,科学理性地进行消费。重点消费品质量研究报告 二直播带货市场鱼龙混杂2020年,以电商直播为代表的网络直播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网络直播销售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频频进入直播销售,并且虚假宣传、刷单乱象、引导交易、维权难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播带货市场要稳健发展,必须以质量取胜,从供应链、流通链等全链条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HQTS汉斯曼集团认为,直播带货平台应提高产品准入门槛,加强产品质量审核,健全合规内控制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坚决抵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作为消费者,需要提高对商品的判断能力,对于低价、小众的商品应当理性购买,并且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及方法,保证自身的合法权利。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专业质量服务护航大众消费作为第三方品控服务的资深民企和中国检验检疫协会进出口产品检验鉴定分会的副会长单位,HQTS汉斯曼集团已连续四年与海峡消费报联合发布《中国中小企业消费品质量数据报告》,旨在为中国企业把控产品质量,解决供应链质控管理的问题,把关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能够安心、放心、舒心的购买产品。值此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HQTS汉斯曼集团认为,企业不能将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应该坚守质量底线,追求可持续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的优质企业。

东风破

FIS旗下Worldpay最新报告:2020年中国消费者创下线上消费新纪录

来源:美通社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交易额达到1.87万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电商市场将增长70%。 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市场,总交易额达1.18万亿美元,为第二大移动电商市场美国的3倍。 使用电子钱包付款继续在线上支付和店内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24年,使用电子钱包付款将占在线支付份额的四分之三。 电子钱包、借记卡、信用卡是增长最快的线上支付和店内支付方式。北京2021年3月22日 /美通社/ 根据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科技企业FIS(纽交所股票代码:FIS)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预计到2024年,电商市场总值将达到3.17万亿美元。FIS旗下Worldpay发布的Th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2021(《2021全球支付报告》),研究了41个国家当前和未来的支付趋势,报告指出,疫情加快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等市场的现金使用率加速下跌。中国的移动端消费推动了在线购物的大潮,预计到2024年,移动端交易额年增长率将达到16%,而同期计算机端年增长率则为11%。2020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市值已达1.18万亿美元,是第二大市场美国的三倍以上。店内支付趋势FIS报告指出:电子钱包已成为销售点(POS)广泛使用的首选支付方式,占2020年中国店内销售份额的50%。 借记卡和信用卡的使用率不断攀升,预计未来四年,这两种支付方式的年增长率都将达到7%。直至2024年将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16%和15%。 现金使用率将不断下降, 报告预测未来四年后纸质货币将仅占销售点市场份额的6%。电商支付趋势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电商市场增长迅猛,FIS报告显示:得益于移动端消费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商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增长70%,达到3.17万亿美元。 电子钱包占中国电商市场支付方式的比例达到72%,继续保持主导位置。报告预计,在未来四年里,它们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将占据75%的市场份额。 报告调查发现,货到付款使用率正在下降,预计到2024年占中国电商市场的比例将不到1%。FIS商户解决方案Worldpay中国区总经理施南飞先生表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扩张,激发人们跨境消费的兴趣,推动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我们的本地商户可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采取稳健的跨境电商策略,乘势而上。此外,我们还发现中国支付服务日益多样化,信用卡和借记卡使用率有所提高,商家要想成功,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采取定制化的电子支付组合,抓住中国支付领域的新趋势。”

红纸船

报告:中国消费者购自主品牌汽车意愿升高 “95后”为各年龄段最高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 闫晓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意愿从2016年的22%上升至2021年的49%;各年龄段潜客中,“95后”购买自主品牌的意愿最高,达到61%,比1990年至1994年出生的群体高12个百分点。消费者洞察和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君迪)25日发布的2021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半年有购车意向的潜客中,“95后”占11%;分别有超六成和近四分之一“95后”潜客倾向于购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为各年龄段潜客中比例最高。这是J.D.Power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该研究重点考察了意向购车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和态度、使用的信息渠道、具体考虑购买的品牌和车型、偏好的汽车配置和购买考虑要素等。意向购车者是指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购车的消费者。报告称,“95后”青睐自主品牌汽车的前五大原因分别是外形好看/造型有吸引力、驾乘舒适度高、乘坐空间宽敞舒适、安全和省油/省电。研究还发现,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客比例从2018年的3%上升至今年的16%,其中“95后”潜客(24%)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比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比1990年至1994年出生的群体高9个百分点。“95后”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前三大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使用成本低和保养维护简单。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是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市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品牌因为更能满足当代中国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潜客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与此同时,随着“95后”购车群体在汽车消费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并呈现出与其他年龄群体不同的需求和偏好,汽车品牌必须充分挖掘“95后”对设计、性能和配置的要求,才能确保设计和生产出符合时代潮流和趋势的车辆。此外,该研究发现,汽车智能化体验已成潜客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21年,汽车智能化体验已成为仅次于质量、性能和设计的第四大购车决定性因素,重要性高于价格、品牌和购买体验。(完)

己独去虚

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消费环境安全感总体表现良好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消费环境安全感总体表现良好消费者对“保健品”和“中介服务”最不满昨天,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人民网承办的“2021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举行。今年,中消协确定2021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活动上,中消协发布了2021年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和2020年消费安全热点问题,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于消费环境整体安全感评价得分为7.3分(总分10分),总体表现良好。但从不同消费领域和问题表现来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务”分别位列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商品和服务消费类别之首,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遇虚假宣传等。消费环境整体安全感总体表现良好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协会自2016年起已经连续5年围绕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策划实施主题调查工作。今年1月26日,中消协确定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调查结果表明,过去一年来,线上消费持续发力,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线上消费超线下消费;消费者对于企业和平台发放优惠券、消费券的行为总体较为认可。“售后保障”、“质量”和“绿色环保”是消费者日常最为关注的三个方面,约三成消费者表示最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者“售后有保障”(29.6%);相比之下,企业是否“明码标价”,或者是不是“成立时间久”,并不是大多数消费者首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总分为10分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消费环境整体安全感评价得分为7.3分。其中,线下消费的安全感评价要优于线上消费。尽管得分表现不错,但线下、线上消费都还有可提升的空间。保健品位列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商品从不同消费领域和问题表现来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务”分别位列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商品和服务消费类别之首,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遇虚假宣传等。此外,预付式消费行为较为普遍,但后续服务问题多发值得关注;信用消费产品受到认可,信用逾期问题不容忽视。网络评价成为消费决策重要参考,消费者参与情况表现不一,各类APP获取权限的要求容易引发不满。48.9%的消费者表示遭遇过与经营者的纠纷,最主要问题表现是售后服务保障不到位。出现消费纠纷后,与网购平台和经营者直接协商解决仍是首要选择。在有过维权行为的消费者群体中,约62.5%表示对于最终维权结果感到满意。疫情发生以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和消费信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次调查对相关问题也进行关注。数据显示,51.0%的消费者表示疫情期间外出就餐频率减少,消费者普遍对于节俭用餐、减少浪费的观念有着较好的认同和实践。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长有所增加,16岁及以下消费者使用手机时长在4小时以上的比例达83.3%,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有22.1%,青少年使用手机时长和用眼健康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预付费等成消费安全热点当天,中消协发布2020年消费安全热点问题,涉及餐饮浪费、预付费商家跑路、虚假宣传和个人信息泄露等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为和事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针对餐饮浪费问题,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要求广大餐饮企业,通过张贴宣传标语、点餐时提醒顾客理性消费、餐后主动提供打包服务等方式,积极营造文明用餐、节俭消费的良好氛围。针对预付式商家跑路频发问题,中消协律师团成员葛友山律师认为,应当从经营者准入、合同条款、履约担保、资金监管、信用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立法规制,并建立起责任明确的预付式行政监管机制,从根源上减少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关注对179家拒不整改APP下架处理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两大发布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引发的消费安全担忧值得关注。在15项消费者不满意的原因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占比达到28.6%,位居第一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服务监督处副处长赵阳表示,APP用户权益保护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两年开展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APP违规收集、处理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频繁骚扰用户等4个方面10类问题,目前,已累计完成73万款的APP技术检测工作,连续发布了12批次的对外通报,责令3046家企业进行整改,并且对179家拒不整改的APP进行了下架处理。赵阳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在推动标准的制定,出台了APP保护测评规范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总共27项团体标准。强化了技术垄断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持续优化高效推进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的建设。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依法治理、规范治理、科技治理和源头治理,为广大用户营造更为安全、健康,更为干净的APP应用环境。文/本报记者 王薇 张鑫

未尝绝音

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出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3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测评结果显示去年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综合得分为79.32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前十名分别为↓2020年综合得分相比去年提升测评结果显示,2019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9.32分,相比于2019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提升2.3分。相比于2018年、2017年则分别提升5.64分和7.57分。▲2018-2020年70个连续调查城市满意度得分3个一级指标中,“消费供给”得分相对最高,为81.36分;“消费环境”指标项得分相对居中,为80.62分;“消费维权”得分相对最低,为74.70分,与其他两个指标差距较大,排名连续四年垫底。从地区对比和城市综合表现来看,消费者满意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除个别城市外,东部和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得分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及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城市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名总体稳定,多数城市得分有所增长,杭州、南京、青岛、厦门、吴忠、上海等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名靠前。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中消协连续四年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来看,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稳中有升,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消费维权短板效应仍然突出,加大消费维权供给侧力量,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效能,依然是各城市需要关注的重点。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消费生活,中消协还增加了对于消费者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制下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对于未来一年的消费信心评分为78.76分,按照满意度测评同等标准衡量,总体属于良好水平,但是信心得分略低于满意度测评得分,也表明了消费者的慎重态度。中消协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工作,结合连续四年满意度测评结果,中消协建议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是准确洞察需求,着力改善消费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消费活力动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推进消费提质升级,共建共享消费友好型社会;三是抓住关键问题,切实强化风险管控,全力保障消费安全;四是补齐维权短板,增强消费维权供给,提高维权效率,提振消费信心;五是注重宣传引导,培育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让消费更温暖;六是面向“十四五”新阶段,倡议将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与纲领,擦亮城市名片。下一阶段,中消协将分批次向被测评城市通报各城市测评具体结果,并组织地方消协通过专家评议、消费者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进一步提升被测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推进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供全力支持。

生生世世

中消协发布《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消费者满意度得分79.32分

中国网财经3月13日讯(记者 段思琦)今日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线上新闻通报会,正式发布《2020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测评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9.32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并连续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据介绍,中消协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2018年以后,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部署和指导下,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2017年共选取50个城市进行测评,2018年测评城市数量增加至70个,2019年和2020年测评则稳定在100个城市的规模。2020年度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组成,100个测评城市主要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高的城市。本次测评主要采取统计学、社会学意义上的实地拦访调查,由中消协组织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于2020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100个被测评城市同步开展,少数城市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通过在线调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共计回收64,273个有效样本。测评结果显示,2020年度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9.32分,相比于2019年度测评综合得分提升2.30分,相比于2018年、2017年则分别提升5.64分和7.57分。3个一级指标中,“消费供给”得分相对最高,为81.36分;“消费环境”得分相对居中,为80.62分;“消费维权”得分为74.70分,排名连续四年垫底。测评结果表明,2020年度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总体水平良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值得说明的是,“消费供给”“消费环境”两项指标得分首次突破80分,“消费维权”总体而言仍然是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的主要短板,但得分有所提升,消费执法、消费宣传、交易安全和权益维护成为消费者期待加强的主要工作。从地区对比和城市综合表现来看,消费者满意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地区间差异,除个别城市外,东部和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得分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及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城市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名总体稳定,多数城市得分有所增长,杭州、南京、青岛、厦门、吴忠、上海等城市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名靠前。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中消协连续四年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来看,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稳中有升,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消费维权短板效应仍然突出,加大消费维权供给侧力量,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效能,依然是各城市需要关注的重点。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消费生活,中消协还增加了对于消费者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制下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对于未来一年的消费信心评分为78.76分,按照满意度测评同等标准衡量,总体属于良好水平,但是信心得分略低于满意度测评得分,也表明了消费者的慎重态度。中消协负责人表示,受到国际国内消费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疫情的冲击,消费者满意度结果实属不易,今后中消协将持续开展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相关调查评价工作,促进城市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做好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工作,结合连续四年满意度测评结果,中消协建议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是准确洞察需求,着力改善消费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发消费活力动力;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推进消费提质升级,共建共享消费友好型社会;三是抓住关键问题,切实强化风险管控,全力保障消费安全;四是补齐维权短板,增强消费维权供给,提高维权效率,提振消费信心;五是注重宣传引导,培育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让消费更温暖;六是面向“十四五”新阶段,倡议将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与纲领,擦亮城市名片。下一阶段,中消协将分批次向被测评城市通报各城市测评具体结果,并组织地方消协通过专家评议、消费者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进一步提升被测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推进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供全力支持。

江汉声

新消费行业研究报告:全景解读新兴消费领域20条高成长赛道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訾猛)报告摘要一、新消费时代:重构人货场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消费形态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迭代进化,新消费时代正式来临。如果按照时间阶段来划分,2000-2010年是传统消费时代,百货和超市为中国零售行业主流业态;2010-2020年是互联网消费时代,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迅速崛起;而随着数字经济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科技变革持续引领消费变革,商业创新不断改变生活方式,新消费时代正式来临!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涌现出新能源汽车、5G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众多“科技新物种”,出现短视频、社交分享、直播、知识付费等“新内容”,还培育出诸如三公里消费、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服务”消费,为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无限想象空间。新消费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对“人、货、场”的关系进行联接和重构。新消费时代对“人、货、场”进行重塑,增强了三者之间的协同,将原来以“场”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高度个性化、数字化产品与新型生产服务模式要求,推动传统门店数字化转型,同时提升客户感知和数据实时分析能力。随着年轻消费人群(千禧一代、Z世代)的崛起,更多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诞生,品质更优、性价比更高、物流速度更快等倍受重视,企业为了赢得更多客户需要将传统B2C生产模式转变为C2M柔性生产模式——即从客户需求出发,生产者直接由底层数据驱动自动化加工,满足年轻人群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人”与“货”的重构:在新消费时代中,“人”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拓展到网络空间可识别的用户ID,乃至与自身行为高度契合的“数字孪生”,“货”从传统物理形态中的商品,逐步拓展到新硬件、新内容和新服务,数字经济浪潮下“人”与“货”进行深度交融、需求与供给进行精准匹配。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厂商提出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通过C2M柔性定制方式进行小批量及个性化生产;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搜集消费者的购物记录、商品浏览记录、社交媒体留言等碎片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性和多元性大大提升。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产品功能是价值附着的唯一途径,然而,在新消费时代下,单纯的产品功能性满足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及购买转化,附着在产品功能之外的价值观更能打动消费者。“人”与“场”的重构: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零售革命极大地重塑了传统消费场景,在线消费渗透率快速提升,打破了传统线下门店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商品购买的效率,衍生出更多的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无人货柜、自动售卖机、共享设备等新兴业态,让“人”与“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获得极大提升,能够多、快、好、省地购买到心怡的商品,商家通过数字化的消费画像,能够精准提供更符合消费人群需求的商品,商品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触达各个消费人群,从而提升“人”与“场”的接触质量。“货”与“场”的重构: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商品的销售数据、库存数据、订单数据等及时制定产品开发策略,解决传统的库存管理问题,给不同实体门店、线上渠道提供及时准确的铺货与补货,加速产品上市时间;与此同时,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打造高效的智慧物流体系,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商品的智能分拣和快速运输,提升消费者在场景端的购物体验。整体而言,消费品生产企业能够将营销与销售、产品开发、采购与生产、供应链加以整合,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消费者提供无摩擦、不间断的卓越消费体验。科技创新正在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渠道管理、精准营销等环节重塑整个消费品产业链。在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驱动下,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向着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正在从过去的以“场”为中心的消费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生产企业与消费者能够进行双向的互动,企业能够从业务场景的角度主动收集、清洗、聚合数据,利用消费者用户画像迅速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从而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对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使得这些企业在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二、人:新消费人群及新理念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收入及财富结构的分化、年龄结构的变化、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消费理念的升级共同催生出符号鲜明的新消费人群。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品质化、简约化消费时代,三四线城市仍处在品牌消费时代,而五六线城市还处在大众消费品时代,显著的消费分级也导致国内多层次消费品企业共存。按收入及财富结构划分高端消费:自2012年起,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物质上的丰足和精神上的升级双双推动着中国高端消费屡创新高。201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3%(同期日本已经下降到10%),中国每年奢侈品消费金额超过5000亿元。2012至2018连续6年间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的增幅都来自于中国,LV、古驰、爱马仕等奢侈品巨头均将中国市场视作主要市场,对中国形成强烈依赖。2020年即便受到疫情冲击,多数高端消费品增速不降反升,上海陆家嘴国金中心的奢侈品门店接踵排队,三亚海棠湾免税店人头攒动,高端白酒、奢侈品服饰、非学历教育、豪华汽车、免税、医美、高端家电、新潮消费电子等高端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品质消费:消费正在从“有”向“优”蜕变升级,4亿新中产阶层引领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崛起。品质消费介于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之间,借鉴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验,当消费者的温饱型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向着享受型消费转变,电商购物、休闲零食、化妆品、各类小家电的消费热潮兴起。伴随中国消费潮流正在从“有”向“优”蜕变升级,一大批规模可观且愿意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买单的中产消费群体正强势崛起(2035年新中产阶层有望由4亿人翻番至8亿人),国人的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质量,价格虽然在考虑因素内但并非主要关注的因素。从数据上看,代表品质消费的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品类零售额增速基本均显著高于社零总额。大众消费:被忽略的群体(低线城市+农村地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能量。中国正迎来消费两浪叠加,一二线快速消费升级以及三线以下城市消费量快速扩容。五六线及以下城市区域受制于收入水平偏低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尚处于以家庭为中心的大众消费阶段,品牌意识及个性化消费意识并没有完全觉醒。移动互联网在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普及催生了拼多多等新型电商平台的崛起,根据2020年三季度财报,目前拼多多年活跃用户数达到惊人的7.31亿(如果保持当前增速,2021年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有望超越阿里巴巴的8.81亿)。当下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群体,这部分“被忽略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消费能量。按年龄结构划分近十年来中国0-4 岁、25-34 岁、45-54 岁、60-69 岁人口数量占比提升明显。分析对比2009年和2019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相较2009年,2019年人口结构中,0-4岁、25-34岁、45-54岁、60-69岁人口占比提升较为明显,且 6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人群占比均上涨。这反映出,二胎政策的局部放开阶段内增加了新生儿数量(对应家庭亲子消费),Z世代人群开始兴起,同时职场奋斗阶层的人口占比提升(对应轻奢高知女性和被遗忘的职场男性消费),身处中年危机的70一代值得关注,同时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应银发消费)。人口结构的变化深刻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形态,深入分析不同人群消费属性和消费倾向,是把握新消费浪潮的前提。年轻消费:千禧一代、Z世代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1982年-2000年的年轻人,而Z世代是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95后。和父辈相比,千禧一代、Z世代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与重建,他们享受到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因此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及个性化消费需求,更愿意为高品质商品支付溢价,独有的教育经历和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们追求个性、注重体验、乐于尝试的消费特征。根据《2019年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目前Z世代总人数约2.6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9%和整体消费力的约40%。对这部分年轻群体而言,购买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兴趣会友、善于分享、引领时代潮流是其典型特征。新中产消费:70后80后人群(年龄段主要为31岁-51岁)已经普遍进入家庭婚姻生活,成为社会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尼尔森报告显示,80后、70后的收入水平明显更高,36%的80后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紧随其后的是70后(32%)和90后(31%),60后人群位列末位,仅有28%的60后家庭月均收入过万。较好的经济状况使得70后、80后消费者对自己的财物状况更加乐观,相比其它年龄段人群具备更强的消费力,是最受商家欢迎和重视的消费客户群。看好方向:以生鲜、食品饮料、家电、家装建材为代表的日用生活品消费(家庭支出占据80后消费主要部分)、子女教育(读书教育占据80后消费者总消费的55%)、汽车消费(购置新车与保养车辆占据80后消费者总消费的30%)等。养老消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以50后60后为代表的老年群体催生银发经济市场的旺盛需求。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通常而言,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即可视为老龄化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借鉴日本30年前的发展经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经济增长长期乏力的问题,社会保障资金出现缺口,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需求急剧增加。从收入结构而言,这部分老龄群体属于中国首批中产阶级、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望为中国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产业链带来旺盛需求。新消费理念新国货崛起:年轻一族撑起「新国潮」兴起随着国人的文化自信逐渐提升,“国潮”概念正逐步融入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中,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需求,更加看重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从过去的一味追求高端奢侈品转向有意识地淡化对品牌溢价的执着,对国货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从需求端来看,国内进入物质充裕时代,消费者对品牌、品质、实用性等因素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对个性化需求上升的同时追求高性价比;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制造及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赋予国货能创造出更加物美价廉商品的能力,甚至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比海外一线品牌更胜一筹;从零售端来看,抖音、小红书、淘宝直播等新媒体带来零售渠道、营销方式的创新,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同时,创造出比肩国际大牌的销售成绩。健康化消费:健康、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逐渐从过去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到现在日益重视健康消费。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促使消费者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广大消费者对于健康消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产品使用上还是生活方式上,消费者普遍对带有健康、安全、品质等属性的选项格外重视。在产品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品质、杀菌等方面的需求大幅提升,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健康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全民体育运动兴起使得健身器材热销;在生活方式方面,消费者对免疫力、体育运动、享受、家庭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这些都是“健康消费理念”的表现。便捷化消费:懒人经济成为新潮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因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闲暇时间变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简单直接的消费方式。社会的进步就是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方便,在网上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用扫地机器人处理家务活、躺在床上刷手机购物等,看似“变懒”的行为,同国人高强度工作节奏相关,这也是社会分工细分化带来的必然现象。我们认为,便捷化的消费方式将带动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半成品等快捷食品的增长;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智能家电的普及让人们摆脱了繁琐重复性的家务劳动,从无聊枯燥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生鲜电商平台“在线买菜”,或者通过点外卖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都是消费行业便捷化趋势的体现。个性化消费:年轻人更青睐彰显自我的品牌及商品随着新中产及年轻消费者的崛起,这些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更强,更注重自己的想法,消费心理从“从众消费”开始向“个性消费”转变。千禧一代与Z世代年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及生活情趣、个人喜好,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更愿意尝试各种新国别、新品类以及“爆款”产品;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往大批量生产制式产品的经营方式将被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定制方式所取代,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新鲜感的进口食品、不同用途的护肤和彩妆用品、细分功能的保健类商品、以及各类新锐潮牌等均出现快速增长势头,这些都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及年轻消费者更加乐于尝鲜的趋势导致的结果。情感化消费:消费升级路径“量的消费→质的消费→情感消费”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消费升级总是沿着“量的消费→质的消费→情感消费”的特定路径展开。我国当前消费环境的变迁路径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较为接近,2013年之后居民消费支出中衣食占比下降,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活服务、餐饮旅游、体验式消费占比提升。人们逐渐从追求买得起的商品(量的消费),到追求质量好的品牌商品(质的消费),再到注重情感体验、对商品情绪价值的追求胜过功能价值(情感消费),更加重视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勒对消费品的理解——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一种近似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劳力士卖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不是酒店,是舒适与安心。三、货:新消费品类快速涌现新硬件:科技进步催生众多“科技新物种”的诞生5G、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众多科技新物种诞生,过去受制于网络带宽和硬件技术无法量产的新产品将由不可能变为可能。对于成熟品类,产品的颠覆式创新引领产品均价再创新高,打开高端市场空间,典型案例如戴森,这家创立于1991年的英国家电品牌从吸尘器起家,之后扩展至吹风机、干手机、洗衣机等品类,始终维持行业尖端科技水平,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为消费者带来绝佳的消费体验。对于新兴品类,科技创新能够打造前所未有的科技新物种,开拓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新蓝海,典型案例如特斯拉,这家企业在列强环绕下的传统汽车行业实现突围,用迭代式的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缩减传统汽车服务链条,成为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者”。新硬件:传统消费品结构升级,出现产品改良与渐进式创新新趋势带动新需求,推动传统消费品的结构升级与品类细分,出现产品改良与渐进式创新。消费升级趋势下,传统消费品种类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消费者日益重视在品质、功效、健康等因素上的结构升级与品类细分。在这种新趋势的推动下,很多厂商积极推动传统消费品改良,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玩法对产品进行升级以更贴近消费者需求。例如元气森林定位于无糖汽水,属于在产品层面上的升级创新,符合年轻人追求健康的理念。化妆品也不例外,国货品牌越来越关注美妆产品的功效性、组成成分以及趣味性,运用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完成产品创新,推出烟酰胺精华、养肤粉底液、珀莱雅泡泡面膜等网红产品。新内容:受泛娱乐生活方式的影响,内容消费常态化泛娱乐潮流影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消费中更倾向于娱乐化、互动化、内容化,他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分享者。千禧一代和Z世代成长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线上购物、社交媒体、在线娱乐、移动支付、本地生活等从方方面面塑造着他们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而随着年龄的渐渐成熟,这部分年轻人逐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消费主力军。由于成长于繁荣的娱乐环境中,这些年轻人对娱乐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们会分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内容消费上,例如在抖音、快手、B站、西瓜视频上面浏览短视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将日常生活中新奇好玩的内容分享给朋友,在今日头条、百度新闻APP上浏览最新资讯,在知乎、知识星球APP上获取付费内容等。在内容需求与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泛娱乐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文娱产业的内涵不断延展丰富,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成为核心的泛娱乐IP,被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甚至更年轻的00后人群快速消费和传播。中国泛娱乐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新的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创作者以及新的用户需求共同引发行业变革,文学、影视、动漫、长短视频、直播电商、体育、游戏等各业态相互联动并深度融合,形成“泛娱乐”生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为28063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达到3328元,占比增长至11.86%,结构变化和用于文化娱乐精神消费支出的增长,为整个文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结构性行业红利。新服务:居民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物质型消费转变为服务型消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居民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对优质服务的消费需求随之觉醒,越来越关注文化娱乐旅游等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型消费。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基础食品消费比重越来越低。Wind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增至45.9%,反映出较为明显服务型消费崛起趋势。对年轻消费群体而言,用美团点外卖、去海底捞吃火锅、在B站刷视频、去SPA养生会馆放松身心、逛逛电子烟体验店、甚至参与光子嫩肤、超声刀、热玛吉等医美项目,已经成为年轻人非常常见的消费选择。四、场:新消费场景迭代升级传统的消费场景包括小卖铺、便利店、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线下实体店业态,主要通过“大批量买入、小批量卖出”的模式,向终端消费者销售商品并赚取中间差价。传统零售业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杂货店、专业/专卖、百货店、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但无论是哪个时期,主要消费场景均是采取租赁或购入场地,将货品进行有序陈列,并适当运用折扣、赠品等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最终将大批量买入的货品小批量卖给消费者。“大批量买入”的集中采购模式,可以与生产商或渠道商进行价格谈判,争取到价格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消费者一般是零散购买,没有谈判优势。但传统消费场景面临的问题在于,传统零售企业基本不涉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基本没有对商品进行任何的增值活动,其主要盈利来源依然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中间差价。对消费者而言,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具有“样式单一”等特点,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强烈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到店购物还会受到实体店的位置、营业时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亟待改善。新兴的消费场景包括线上购物、社交电商、社区拼团、无人零售、零售新物种等业态,利用新科技技术优化整个产业价值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新消费浪潮下,传统消费场景正在发生积极转变,零售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可以快速收集用户基础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交易数据等,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快速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则快速改进产品的外观、性能,通过整合供应链缩短研发周期,增加数据可用性并实现差异化、提升效率,加速产品上市时间。新消费不再是传统消费“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用户”的商业流程,新消费是“用户-生产商”的商业逻辑。很多传统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改造,依托既有的线下入口,将线上消费者引流至线上,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这些传统门店也通过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购物偏好进行精准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数字化经济井喷式增长,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等“在线消费”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购物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实现“逛街和购物”,线上消费形态呈现象级崛起之势,在线购物、直播带货、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各种场景悉数“触网”。未来伴随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不断整合、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日益养成,这些都会给线上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目前电商渗透率较高的品类仅为家电、3C和服装,而在生鲜、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品类上在线消费的渗透率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希尔顿消费者研究报告:中国游客消费呈现四大趋势,旅游消费继续升级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中国旅游消费升级还在持续。希尔顿2月21日发布的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与过去几年相比,中国旅客有四大特征更为突出:83%受访者更喜欢探索多样风土、文化特色;82%受访者不惜花更多钱,大方犒赏自己;77%受访者更乐于深入当地,结识当地友人;77%受访者拒绝一成不变,更追求独特体验。本次研究样本来自于中国1000名不同年龄段及城市地域的消费者,结果显示,中国旅客在旅行偏好、行为,及消费模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变化。中国新兴旅客热衷于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乐于花费更多以获得优质体验犒赏自己。同时,他们也期待酒店更具文化性、舒适性、社交性和独特性。此外,中国旅客认为旅游是他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缩影。在酒店选择上,他们希望能在酒店里可同时享受到独特空间、美食饕餮和定制服务,并通过这些选择来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四大变革也体现在中国消费者旅行中的具体需求上:舒适是最重要的需求,其次是文化需求,探索需求及个性化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国内旅游人数达28.3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同时,中国旅客的旅游观念正在变化,相较于地标打卡式的旅游,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旅行体验,而且更愿意在当地餐饮和文化活动上消费。报告还显示,中国旅客在消费心态上也存在三个变化:67%受访者享受当下,无暇担心未来, 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期待寻找能够提供“振奋人心的体验”的酒店;69%受访者表示他们乐于展现自我独特品味,成为关注焦点,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酒店装饰更具当地特色,而48%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更喜欢酒店的独特设计和时尚风格;63%的受访者更喜欢简单享受生活乐趣,同时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较关心酒店如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本次研究还发现,这些特质的呈现无关年龄,充分说明中国新兴旅客在生活方式及品质方面的追求不再仅仅以年龄和地域区分,更多是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展现。希尔顿大中华区及蒙古商务发展高级副总裁黄劼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探索新的旅游目的地,并在旅途中获得不同的新奇体验,这是中国旅游消费市场的新变化,要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