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一步一鬼

河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10月19日,河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中科院南京分院举行。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李俊杰,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院长杨桂山共同签署了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建协议并为基地揭牌。仪式上,李俊杰指出,中科院南京分院与河海大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此次双方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后,双方要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平台,进一步扩展在人才培养、科研资源共享、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杨桂山对李俊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双方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平台共建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研究生院和部分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仪式上,双方就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科发展、科研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讯员:河海大学杨勇 郭鑫来稿)

一龙一猪

河海大学:“基地+学校”开拓专硕培养新模式

从2012年9月入职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至今,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陆健健已经担任了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影响以礼河水电站复建工程设计代表处副处长、一级建造工程师。“现在看来,这条路是对的。”陆健健说。传统人才培养多以校内培养为主,但河海大学80%的研究生毕业后将走向生产应用一线,学校培养与国家、社会需求“两张皮”现象怎么破解?2010年,该校探索构建了“知识构建+专业实践”“校内培养+基地培养”“校内导师+基地导师”三维一体的校企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开启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变在哪?358个联合培养基地,1671名基地导师,每年1400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基地顶岗实践;近30%的基地单位留任率、60%的基地单位相互就业率;9年来成立了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百余个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三维一体’模式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河海大学副校长董增川说,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链条的顶端,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多以校内培养为主,存在实践锻炼不足问题。“怎样把学生培养跟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让研究生走上岗位就能作贡献,是需要我们探索的。”董增川说,河海大学作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要让学生真正“把论文写在大江大河大桥上”。综合考虑了地域、未来就业方向后,2011年,陆健健与同批11名同学一起进入了位于杭州的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基地培养。在这里,陆健健要和普通员工一样每天上班“打卡”,跟着做项目、跑现场、画工程图。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实践,他收到了设计院录用意向,最终同批去的12人中有5人选择留了下来。“在企业的这一年,我真正了解了企业的工作机制,体验了完整的职场流程;而通过实践,我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陆健健说,联合培养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连接之桥。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保障?2010年,南瑞集团成为河海大学第一批联合培养基地,邵宜祥成为了第一批被聘任的基地导师。10年过去了,460名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联合培养,涉及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近10个专业,近一半学生毕业后留在了集团。10年来,邵宜祥指导了23名硕博研究生,学生参与的“新能源网源储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8个项目获得了各级奖项。“企业有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在工程实践方面,装备成熟、设施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测试、实验的需求。”邵宜祥说,经过多年发展完善,集团已经形成了包含5个环节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包括集中培训、项目认知、确定论文选题、实习实践和考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学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南瑞集团也建立了成熟的考核体系。”邵宜祥说,每周提交一次实践记录,实践考核环节团队评价占比40%,论文开题环节由基地和学校导师联合把关。保障培养质量不能只抓企业一头,学校方面也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体系。“学校层面重点抓基地的内涵建设和导师的资格要求。”河海大学研究生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平雷说,“规模大、能力强、热情高、保障足”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必要条件。以此为标准,该校选择与中国电建八大设计院等上市企业,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建了300多家基地。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教授陈达说,现在学生论文偏工程应用,且有一年时间在基地培养,要求导师不仅在开题、答辩等关键节点上加强把关,而且要经常主动掌握学生的实践和论文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企业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过去我们报哪个基地就能去哪个,现在是竞争机制了。”陆健健说,今年设计院经过笔试面试选拔了61名专业硕士生联合培养。从2010年的11家基地到2020年的358家;从最初不足百名导师到现在过千人的队伍;从最初专业学位研究生要调剂生源到现在5∶1的报录比;从最初动员企业参与联合培养到现在1∶3的供需比,9年来,联合培养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和企业的认可。“‘全程参与’既是联合培养模式的特点,也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法宝。”刘平雷介绍,在招生环节,企业专家参与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在复试环节,企业专家参与面试,重点考察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潜力,确定部分订单式培养名单。在培养环节,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组成的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制定与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基地导师通过参与课题讲座、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方式融入培养全过程。在就业环节,一年的顶岗实践,企业尽早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基地单位间的互认,也为企业高效精准招聘人才拓宽了渠道。在邵宜祥看来,联合培养不仅充实了学校人才队伍,而且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意义重大。“过去从高校成果转化到企业比较慢,现在我们有好项目直接转化,深化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学生在前方,学校在后方,学校就是基地企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力量。”刘平雷说,依托基地平台,校企实现了人才互聘,实验室、研究院共建,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近年来,河海大学与基地共同攻关转化项目超万个,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近10亿元。

事兼于义

河海大学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31日讯(记者 候智 通讯员 俞晨)近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教育厅公布2019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名单。河海大学与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工作站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与江苏省现代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华生基因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梅特乐-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4家工作站获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实施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评选,旨在积极推进省内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优秀研究生工作站在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省内研究生工作站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管理、提升效能。此次全省共评选示范基地3家、优秀工作站50家。

唐鉴

河海大学在安徽铜都流体科技公司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11月30日,河海大学与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铜陵市举行。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铜陵市副市长王纲根、铜都流体董事长杨成参加了仪式。仪式上,李俊杰表示,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他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将双方的优势资源有效结合,必将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河海大学将充分发挥在水利方面尤其是流体机械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流体设备生产技术研发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王纲根表示了对河海大学和铜都流体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肯定,表达了深入合作的愿望。希望双方今后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取得更大成果。杨成董事长表示铜都流体将进一步加强与河海大学的合作,通过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双方共同为基地揭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通讯员:河海大学杨勇 郭鑫)

口彻为甘

吸收大企业设立奖学金,共建实习基地 河海大学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

本报讯(记者谈洁 实习生刘子涵)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急需了解中国、了解当地的“两栖人才”。7月2日,记者从河海大学了解到,该校创新做法,吸收大型企业来校设立奖学金,与企业共建留学生实习基地,近两年实现了留学生教育的新突破。目前,共有来自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62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2015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罗威来自牙买加,作为加勒比海地区物理、数学、生物、化学测试前十名的他,来校时受到了中国港湾集团的资助。“中国港湾集团在牙买加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知道了‘中港奖学金’这个项目,并且最终有幸成为牙买加5名留学生中的一员。”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罗威说。罗威学习刻苦,在绩点满分为5.0的情况下,专业平均绩点高达4.92。他还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辅修了计算机学位,参与并负责了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还是想继续在河海大学攻读研究生,学成之后回到牙买加,为我们国家港口、码头的建设做贡献。”他说。“我们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留学生资助体系。”河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张海军院长介绍,仅在企业资源层面,学校就吸收中国电建、中国港湾、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等大型单位来校设立奖学金,目前有100余名留学生获得企业资助在校学习。为了提升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该校还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在黄河设计公司、江苏水源公司、中国电建昆明院、南瑞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今年30岁的尼扎正在攻读河海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目前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曾去学校的多个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习。在他看来,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超过不少西方国家,“我在河海的收获是巨大的。我的家乡叙利亚刚刚经历了战争,我希望以后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国家重建,也希望中国公司能加入到重建队伍中来。”他说。张海军介绍,学校还立足自身特色,密切与政府部门、“走出去”企业和国际组织合作,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水利水电本土化人才。比如老挝有14%的家庭没有用上电,前不久,该校与老挝电力公司、中国电建昆明院签署协议,校企联合培养60名老挝本科生,同时,设立老挝MBA班,致力于服务老挝水电事业发展。据悉,截止到6月底,该校今年已收到来自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464项留学申请,将由不同专业的97位学科专家进行全方位审核并决定是否录取,录取比例将保持在8%至10%,预计7月底完成招生。

人卒虽众

江苏研究生院校有哪些,江苏省7大研究生院校名单

研究生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在我国,可以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不仅有高等学校,还有科学研究机构和党校。那么你知道江苏研究生院校有哪些吗?下面就告诉你江苏省7大研究生院校名单。1、南京大学 985 211 研究生 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的招收并培养研究生的综合性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5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8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9个。2、东南大学 985 211 研究生 东南大学195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1 研究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62年招收首批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4、南京理工大学 211 研究生 南京理工大学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5、中国矿业大学 211 研究生 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1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各类在籍硕士、博士研究生10851余人。6、南京农业大学 211 研究生 1981年我国实施学位制度后,南京农业大学成为我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7、河海大学 211 研究生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是国家最早设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培养领域覆盖了工、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尤其是在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学科研究生培养基地。看完了以上江苏研究生院校排名,你觉得那所大学就业率高,欢迎留言评论!

六气

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艾力眼中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我叫艾力·库尔班,是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水稻农场的一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现在就读于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今年九月,我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10月28日,受导师何秀凤老师的委托,我和两名师兄一道去新疆麦盖提县参加志愿者植树活动。我第一次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家乡,通过参加植树劳动,真正了解麦盖提县的百万亩沙漠绿化工程,感受颇多。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武汉大学的退休教授朱宜萱老师。朱老师在2014年随李德仁院士参加在麦盖提县举行的院士论坛时,了解到了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从此开始筹划、组织义务植树活动。于2015年3月,进行了第一次麦盖提县义务植树活动。至此以后,每年春秋两季,朱老师动员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建立“树友群”,每年组织大家到麦盖提县参加两次植树活动。参加的植树成员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今年的56人。10月29日,参加第六次义务植树活动的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麦盖提县迎宾馆集合相见了。从那时候开始,我真正地认识了我的这些“树友”们。他们分别来自于武汉、北京、陕西、云南、广东、深圳等地方,其中有各个高校测绘专业方面的教授、老师、管理人员,有各地测绘局已退休的测量员,有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有工程师、归国华侨、博士、军人、医生、企业家等等。我们还是民族大家庭,其中有汉族、维吾尔族、锡伯族。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甚至不惜占用工作时间来麦盖提县支援植树。其中大部分人已经连续来过五次以上。全国各地的“树友”们就这样在麦盖提县相识,浇灌笔直的白杨树苗,为南疆的绿化做贡献,绽放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共筑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的绿色长城。10月30日早上,我们乘坐大巴车大约行驶四十分钟来到了植树地点。首先在麦盖提县林业局领导的讲解下大致了解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及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的状况。麦盖提县位于喀什地区东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边缘。南邻叶城县,西接莎车县,北隔叶尔羌河与巴楚县相望。由于麦盖提县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生态环境脆弱,沙尘灾害频发,年均沙尘天气达80余天,对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012年以来,麦盖提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启动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工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动员10万余名干部群众,以“愚公移山”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亘古沙漠上挖坑换土、引水修路、植树造林。百万亩防风固沙工程分为三期,前期为30万亩,中期为30万亩,后期为40万亩。接着我们一行人登上沙漠中的瞭望台,瞭望一望无际的沙漠。然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白杨树,芨芨草,梭梭等植物,还有那千年不倒的美丽的胡杨。白杨树虽短小,但笔直地傲立在沙漠之中。这便是麦盖提县人民历年来和沙漠作斗争的证明,他们仿佛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耕耘,就能变沙漠为绿洲。紧接着我们在植树地点插上我们的红旗,立起我们的宣传标语“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白杨树苗、肥料、铁铲、剪刀、油漆、标线等工具。我们先分成若干小组,确定人员,再投入到植树活动中。就这样,在我国最大沙漠的边缘多了一群身穿黄色、绿色外套的植树人。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就金山银山”的号召,促进民族大团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刚开始,由于大家都不太熟练,速度较慢。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大家能够快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小组负责定框架(种四周的树苗),一个小组负责施肥,三个小组负责种树,一个小组负责剪树苗顶端、涂油漆,一个小组负责准备铁丝网套。大家分工明确,有秩序地植树。在那块沙漠上每天都回响着这样的声音:“向左五厘米,树根往右来点,你挡住我视线了,搬树苗,欧克(ok),亚克西(很好).....”等到了晚上,大家集体给已经种好的树苗上网套(防止晚上野兔咬树根)。大家还一起种了一棵“同心树”,然后大家照几张收工照。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我才真正明白植树的意义。曾经我跟着父亲种过树,但那时我什么也不了解。现在才明白,刀郎人,勇敢热情,坚韧勤劳。我们的先人、父辈在用他们朴实的行动告诉我们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植树不仅仅是为了绿化家乡,保护家乡,更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从10月30日到11月6日,我们第六次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植了1522棵白杨树。在这一个星期的植树活动中,我看见,也听见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新疆寒风刺骨的沙漠里,年近八旬的朱宜萱教授组织我们义务植树,搬树苗,倒肥料,定向,哪里需要她,她就在哪里,她好像“一点也不累”。达汉桥老师,一位武汉大学的退休老师,长得很魁梧,总是喜欢跟我说他像维吾尔族。他样貌也确实很像,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以为他就是维吾尔族。他是我们的总负责人,合理地安排着每一天的活动。俞美尔老师,一位归国华侨,是我们的宣传员。俞老师也年近八旬,每天和我们在一起植树。她还有一项工作便是给我们照相。她总喜欢拿着手机到处拍,留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希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志愿者活动中。姜老师,刘局,候局,王医生,万老师....太多的人,太多的故事,参加植树的老师们都是不同的、精彩的,我就不一一叙述了。说一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植树第一天晚上我们在宾馆会议室进行交流。陕西测绘局的已退休测量员刘老师夫妇跟我激动地说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刘老师和何老师是一对夫妻,在1968年,两位老师都在这的沙漠里为了测量,工作了一年。刘老师在麦盖提县吐曼塔里乡,何老师在伽师县。刘老师和何老师说:“当年为了工作,为了生存,我们砍了很多红柳、芨芨草、骆驼刺。现在回到当年工作的地方种树也是一种缘分,哪怕能种活一棵也好!”当时他们在沙漠里搭帐篷,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当地的农民用骆驼给他们带去的。当时,不知名的维吾尔族兄弟在他们渴得无能为力时救了他们四人,他们今生不会忘怀!他们早已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这些老师们都是我们学习的的榜样。他们在这个年龄,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而且带起头,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干呢?跟着这些老师一起植树,我也学会了不少知识。他们大多是测绘方面的老师,是测绘领域的工作人员。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老师向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学起了维吾尔语。我每天都能听到朱老师、达老师、俞老师、王医生、刘老等老师们用不太标准的口音不停地重复着这些话:亚克西木斯子(您好),后西(再见),亚克西(好),热合买提(谢谢)。虽然不是特别标准,但他们乐此不疲地学习,抓着阿布力克木说他们学到的维吾尔语,阿布也笑呵呵地回答着他们。他们也因为学会了一句维吾尔语而开心地笑着,阿布腼腆地笑着。这些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悦耳动听的民族团结之歌。有好几位老师还跟我学习维吾尔族舞蹈。虽然动作有些不协调,但是对于第一次学的人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们让我明白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临走之际,县政府派人带我们参观了刀郎农民画展,世界和平公园。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麦盖提县。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麦盖提县政府的领导,感谢林业局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和关心,感谢司机艾麦尔江哥哥,感谢麦盖提县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人民。我已经回到了学校,和周围的同学们也讲述着这些故事。我也号召更多的大学生,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植树志愿者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在麦盖提县种树,还要在新疆的各个地区,在全国的干旱沙漠地区,发起同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我也立志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绿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家乡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给予我们力量与希望,让我们走出新疆到内地学习最先进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今天我们学成归来,是时候报恩了。我们应该努力为家乡种下更多的希望之树,让她摆脱各种恶劣环境的侵蚀,只要努力,就能改变。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为家乡加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每人每天植一棵树,数年后,一排排白杨将会立起,一片片森林将会出现。盐碱地,沙漠地会越来越少,绿水青山会越来越多,我们也才会越来越幸福。曾经,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像一头野兽一样躺在新疆腹地。南疆仅有的绿洲也被它慢慢吞噬。但如今不同了,屹立在沙漠前的坚韧的胡杨,周围拥簇着全国各族儿女一手创造的千千万万亩绿洲,他们像勇敢的战士一样站立在沙漠边缘,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绿洲在慢慢扩大,沙漠在步步后退,人进沙退,新疆社会越来越稳定,祖国越来越昌盛,全国各族儿女团结、和谐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作者:艾力·库尔班

水利工程专业比肩清华,实力强却很低调,河海大学考研难吗?

文|李卯先栏目|考研择校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之先河。河海大学位于南京,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在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博士覆盖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根据校友会2020年中国大学正式排名的结果得知,在前100强名单中南京共有8所高校入围,其中河海大学位列全国第37,江苏省第三,总的来说,河海大学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是十分强劲的。那么,河海大学的优势学科又有哪些呢?河海大学自建校便以水利为特色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A+;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位列A类,跻身全国前10%;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科获评B+,位列全国前20%。河海大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2019年6月,河海大学被人民日报点名,水利工程专业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海大学,低调却实力超群!河海大学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不断地成长,考生可参考河海大学的优势学科,再结合自身实力与个人兴趣综合考量,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科方向。河海大学的保研情况如何?河海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000名,其中推免生约130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70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40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900名。以水文水资源学院为例,此学院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考生一共247名,其中统考计划128名,推免计划72名。该校商学院2019年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名单公示共计53人,商学院2019年毕业生424人,普通保研率12.5%。考研学校的录取数据对于考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参考信息,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量,慎重抉择。众所周知,电气考研硕士点少,所以说河海大学是值得一看的,根据电气工程考研学科评估,河海大学属于第二档次,多年的录取平均分350左右,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一定的难度,报录比不低,本身江苏地区考研就比较热门,电气的专业课和数学就比较难。如果说考生们想考河海大学的一些工科类专业,一定要早点开始复习了,数学基础一定要打好。考研的道路必定不平坦,最后,祝福各位考生复习顺利,心态一直保持良好,一定成功上岸!

匪徒

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获评A等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张婧)近日,江苏省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价,河海大学获评A等。全省36所高校参与综合评价,其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近年来,该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研究生为中心,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治水需求,围绕质量提升的关键核心要素,坚持问题导向,改革驱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招生改革,提升生源质量。强化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撑作用,改革健全了以学校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导师给予必要配套的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关联机制,鼓励优秀导师招生更多优质学生。招生资源大力向国家一流学科及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倾斜,同时重点支持国家级人才计划和科研创新团队、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等。改革创新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主动适应防疫新常态,研究生院利用“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优质生源率位于全省前列。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坚持典型引路,以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中的杰出校友为榜样感染研究生。坚持实践育人,组织“博士团”到乌东德、白鹤滩等在建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服务,以学科专长服务社会发展、专业智慧对接国家战略锻炼研究生。坚持组织育人,实施党支部“提质增效”计划,打造研究生特色支部、优质支部、样板支部。坚持文化育人,举办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彰显河海精神、传承河海文化、展现河海魅力。以评促建,激发活力,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各教育环节,形成较为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深化导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过程指导成效。强化对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对无项目、无经费、无成果的“三无”导师坚决不予招生。实施责任追究,对研究生培养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等方式予以处理。坚持“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育人先正己,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比照导师“十不准”认真查摆。上岗先培训,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科(基地)、个人四级培训机制,导师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契合新时代需求的能力。在水利一流优势学科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加强智慧水利和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在环境一流优势学科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水文水资源,培养环境生态水利方向的人才;结合法学和管理学,培养水污染控制政策制定及管理方面的人才。积极探索“知识构建+专业实践+价值塑造”全过程育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培养新模式。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公派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主导“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设立教育科技基金,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今年是江苏省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省域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引导高校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此次综合评价主要考察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等,主要采用省外专家评阅材料和省内高校现场互评的方式。

亲爱的

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 强化“一岗双责” 提升育人水平

1月11日,河海大学召开2021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新时代对研究生导师的新要求,共同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该校党委书记唐洪武出席开幕式,并给参训导师上第一课,校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作培训动员讲话。唐洪武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新时代育人良师”为题的第一课中,从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与形势、牢记立德树人职责和发扬学校立德树人光荣传统、全面落实导师责任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赋予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新的使命,学校要着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方面,他要求,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既要做学业导师,对学生加强学术规范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更要做人生导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全方位展现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风采。学校党委一直将关心关爱教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好制度设计,为全体导师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导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培训会共分三个阶段,在“立德树人铸师魂”主题报告阶段,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束龙仓教授、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教授分别作题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发挥“引路人”关键作用》《匠心育人,促进研究生可持续发展》《改革研究生导师评价,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导师队伍》的专题报告。在“经验交流启新思”专题论坛阶段,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教授为校优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导师代表张毅敏研究员、优秀研究生导师代表黄明理教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代表朱其志教授分别颁发了“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奖章,三位导师代表分享了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在“科学指导促提升”专项辅导阶段,研究生院苏怀智、杜世舰、陈永辉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刘取芝分别作题为《学校培养与学位工作有关制度文件解读》《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打造多方共赢的育人共同体》《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岗双责”》《研究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专项辅导报告。闭幕式上,参训导师代表贺蔚、李静、霍冠英分享了培训的心得体会,他们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全面丰富,文件解读深刻到位,经验分享解惑实用、收获颇丰。新聘研究生导师、校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和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等二百余人现场参会,另有新聘兼职研究生导师、新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导师、基地单位管理人员等688人线上参加培训。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规范导师选聘、考核标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育人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分类遴选、分类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做好导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全体导师也将立德树人职责扛在肩头,进一步提升指导水平,规范指导行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通讯员:河海大学赵倩 朱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