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部署《监察案例研究》课题组工作上斩颈领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部署《监察案例研究》课题组工作

红网时刻7月1日讯(记者 郑涛)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到来之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吴建雄,在长沙主持召开了连续出版物《监察案例研究》课题组第一次工作会。会议围绕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政治价值、法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研讨了连续出版物《监察案例研究》的框架统筹、内在逻辑和实践效能。吴建雄指出,在建党97周年之际,召开《监察案例研究》课题组工作会,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读懂《监察法》为任务,抓住当前反腐败实践中的理论热点和典型案例、类型化案件的法治实践难点,牢牢把握《监察法》的价值取向,通过“新案法眼”揭示查处特殊性、标志性案件的意义,通过“以案论法”彰显反腐败的法治价值,通过“办案精要”“类案解析”“疑案思辨”等专栏体现《监察法》的正当性和落地生威的现实性、拓宽监察办案视野、重视程序价值、科学进行实体评判,为反腐败实践提供理论性强、指导性强的研究成果。会议指出,案例研究是法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开展监察案例研究扩展了当前法治反腐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深度,是法治视野下法治反腐的理论洞察;承担监察案例研究应当重点围绕《监察法》中的十二项调查手段等内容为重点,阐述《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的法治逻辑,规范证据的取证、举证、质证、认证,严格精准法律适用。贵州省监察委、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株洲市监察委,湘潭市人民检察院、湘潭大学法学院等实务界和理论界的有关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狗侦探

哥大法学院的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以美国首位华人律师张康仁命名!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Gillian Lester正式宣布,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将以该校首位华裔毕业生张康仁命名。张康仁于188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法学院,后成为第一位在美国获得律师资格的美籍华人。自2021年1月1日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研究中心将被命名为“张康仁中国法学研究中心”(Hong Yen Chang Center for Chinese Legal Studies)。张康仁张康仁于1859年或1860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父亲去世后,他在1872年作为中国教育使团(Chinese Ecational Mission)中国幼童留美教育计划的一员来到美国。到达美国后,他先居住在康涅狄格州学习英语和美国文化,之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cademy)以及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1883年,他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录取。1986年5月,张康仁以优异的成绩从哥大法学院毕业,时任院长的Theodore Dwight在毕业典礼上还专门提到了张康仁就读哥大法学院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1882年《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ve Act of 1882)的影响,张康仁毕业后尝试获得纽约律师执业资格时面临很大的歧视。最终,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在1887年被允许参加纽约州律师考试,在1888年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律师资格的美籍华人。在纽约短暂执业后,张康仁移居加州并申请加入加州律师协会,但由于法院不承认他的身份,他的申请被无情地驳回。为了避免类似的身份资格问题影响到更多华人,张先生积极地在外交、银行业和学术界博弈,建树颇丰。他曾加入了中国外交部门(Chinese Diplomatic Service)并担任中国驻华盛顿特区大使馆的代办,还曾从事银行工作,之后在加州教授中国海军学员。2015年3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亚太裔美国法律学生协会(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School of Law’s Asian Pacific American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和Gabriel “Jack” Chin教授向加州最高法院提交请愿,也得到了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院长David M. Schizer的支持。最终,法院做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推翻了1890年的裁决,追认张康仁获得加州州律师资格。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哥大法学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是美国第一个专事中国法的学术研究中心,由中国法律领域的杰出权威、哥大法学院名誉教授R. Randle Edwards于1983年创立。可以说,哥大法学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是法学院所有中国法项目之基柱,在中国法研究领域屡创佳绩。每年有逾6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学者于哥大法学院学习、访问。哥大法学院的教授与这些访问学者们深入合作, 在中国法研究领域产出了许多创新和前沿的成果。多年来, 中心在中国公益法的发展上也贡献良多。中心的访问学者中, 既有世界知名的法学专家, 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如今,哥大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中心大力支持对中国法及相关主题的研究和学术项目,也因此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及讨论中国相关议题的重要聚点。各方积极推动此次更名是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全球领导力理事会成员、哥大法学院89 Tim Steinert和他的妻子张莉霞发起的500万美元捐赠基金实现的。Tim Steinert 1983年获得耶鲁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JD学位。Tim曾在2007年至2020年3月期间担任阿里巴巴的总法律顾问。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曾是富而德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的合伙人。该基金还获得了近100名来自哥大法学院热心校友的捐款,主要捐赠者包括96届校友李录、84届校友魏群、91届校友李小加、97届校友夏廷康、89届校友孙湛、89届校友孙玮等。张康仁克服重重障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和第一位美籍华人执业律师。哥大法学院以这样一位校友的名字来命名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是对他传奇一生的高度肯定,也标志着哥大法学院对中美两国深入学术交流的重视。国际法和比较法方向的研究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骄傲,因此这笔高额的捐赠能进一步推进中心在中国法相关领域的研究活动,帮助法学院提供更多与中国法律相关的学术研究机会,更加注重加深学术界与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契机,托普仕留学相信哥大法学院会继续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法学者

李复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在韶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由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湘潭大学法治反腐博士研究生团队共同组织的“筑信仰之基,铸研究之魂”主题党日活动在伟人故里——韶山举行。以党员为主体的学者们领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与韶山党支部的同志座谈,进民营企业调研,感受薪火相传的韶山精神、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和永续不变的坚定信仰。活动由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建雄教授领衔,相关专家学者代表: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红、李蓉、林艺芳、副教授吕晓刚,法学院办公室主任田坤,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务监督部主任杨剑,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副会长刘耀华,韶山市司法局副局长梁春燕,湘潭大学法治反腐博士团队成员刘峰、李春阳、马少猛、张咏涛、杨立邦、吴谨、夏彩亮、胡赟、马瑞凤等20余人参加。参加韶山主题党日活动的代表在毛泽东纪念广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表达对毛主席的深深敬仰。随后,代表们前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参观。韶山村特别党支部书记毛雨时讲解特别支部的特别历程。毛雨时动情地说,1925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韶山自家的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的入党仪式。在宣读“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的入党誓词后,毛泽东宣布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成立,委派曾在安源加入共产党的毛福轩为党支部书记。为了适应秘密工作的要求,党支部以“庞德甫”为代号,直接隶属中共湘区委员会,还在银田镇开办一个书店,作为秘密联络机关。自此,韶山有了领导农民运动的核心与灵魂,革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到1927年6月,党员迅速发展到230多人,党的组织也迅速遍布以韶山为中心的湘潭、湘乡、宁乡三县边界地区。1927年“马日事变”后,韶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后来先后惨遭国民党杀害,“韶山五杰”,名垂千古。毛雨时介绍,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是毛泽东亲自创建的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它的成立与发展,凝聚了毛泽东的极大关怀,推动了韶山乃至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而且对毛泽东以后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影响极大,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参观结束后,吴建雄主任一行来到韶山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与韶山党支部同志座谈交流。党的十九大代表、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介绍了韶山党支部传承革命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率领韶山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介绍了他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施”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同步发展”战略,走出了以红色旅游、特色餐饮、周边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子。谈到从严治党和廉政建设时,毛雨时坚定的说,腐败是对共产党的最大威胁,要保障人民政权永不变色,就必须牢记从毛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历代党的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反腐败。他还说道,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要,我们基层党组织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发展经济和建设廉洁政治结合起来,韶山村特别党支部愿意与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建立经常性互联机制,为基层反腐败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吴建雄主任表示,人民满意也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一贯坚持的标准,我们研究团队要与韶山村党支部建立经常性的互联互通机制,吸收基层监督治理经验,传递学术研究成果,助力反腐败研究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座谈结束后,吴建雄教授代表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湘潭大学法治反腐博士生研究团队向韶山村党支部赠送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法治反腐新论》专著。该专著汇集了团队承担的“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习近平反腐败战略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特别委托的相关成果。毛雨时书记代表韶山党支部和韶山支部全体党员对这些反腐败研究成果的问世表示祝贺,对赠书表示衷心感谢。根据毛雨时书记的介绍,参加党日主题活动的专家学者来到韶山骨干民营企业——三旺实业有限公司,与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博文等党员交流座谈。王博文介绍,三旺实业是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的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业龙头企业,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公司党支部发动党员骨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运输投放储备猪肉,帮助稳定市场价格。吴建雄主任表示,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也是法治反腐研究的重要课题,三旺实业公司承担着维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的责任,企业的稳健发展壮大离不开支部党建的引领,希望三旺实业公司做非公经济依法合规经营、高质量服务民生的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刘耀华副会长向三旺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赠送湖南省法治反腐湘军和湘潭大学反腐败司法研究的课题成果。三旺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博文表示加盟湖南省法治反腐研究湘军团队,在政商关系研究、民营企业风险防控研究等方面贡献研究力量。筑牢信仰的思想根基,铸造研究工作的灵魂。专家学者们感到,这次党日活动不仅体现在“纪念”的形式上,而且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次实际践行。从瞻仰伟人故地到考察韶山特别支部历史,从与韶山党支部座谈交流到民营企业倾听呼声,无疑于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与基层党支部有效衔接、党性教育与红色文化相依托的体验。大家一致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研究团队要发扬韶山精神,坚定人民立场,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问题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筑信仰之基,铸研究之魂,在法治反腐研究中坚持以学术讲政治、以法治论反腐,做好课题研究和理论创新,为新起点上推进反腐败法治化、规范化提供智识参考,以优异的反腐败研究成果迎接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来源:视讯中国·为民网编辑整理:易赛楠

往见老聃

全国首个智慧法务研究中心揭牌

中青在线无锡9月1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今天下午,由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法制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法务(无锡)发展峰会在无锡举办。会上,江苏省司法厅、无锡市人民政府和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智慧法务研究中心”进行了签约揭牌仪式。峰会以“汇聚智慧法务新动能,服务数字法治新时代”为主题,旨在将“智慧法务”与智慧城市、区块链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以“数字法治”引领“智慧法务”腾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郎胜在致辞中说,发展“智慧法务”是顺应新时代信息化趋势、创新法务供给模式的重大工程。建立新型智慧法律服务模式,将有效破除当前法律服务力量不足、资源分布不均、信息数据不畅等制约因素,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方参与、供给有效、运行规范、均等普惠、可持续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其昌介绍,司法部提出建设“数字法治、智慧司法”新一代信息化体系架构,到2019年底,初步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格局,为在司法部全系统深入贯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保障。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邵炳芳认为,“智慧法务”与物联网相融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遇事找法难、找律师难等突出问题,将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智能法务建设融合,着力破解重智能轻智慧、重数据轻应用、重应用轻协同的弊端,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的创新为动力,提高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强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言献策。据介绍,目前无锡已全面建成覆盖区、镇、村(社区)、楼道的四级信息服务平台,广泛应用在线智能客服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天候、普惠式”的法律服务,在填补传统法律服务盲区、空白,化解法律服务力量不足、资源不均、信息不畅等矛盾和问题上作出了有益尝试。无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智敏在峰会期间发布了《“智慧法务”无锡愿景》,提出通过打造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建设张口可得、触手可及、供求对接、普惠共享的智能法律服务网上平台,最终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来自上海、广东、浙江等7个省市司法厅(局)和武汉市、西安市等8个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江苏监狱管理局、江苏省戒毒局、江苏各市、市(县)区司法局局长,无锡市有关部门、企业和律师界等互联网法律服务领域专家、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峰会。

爆丸

司法部招人,研究所只收名校博士,但这个部门门槛不高还提供户口

对于从事法律学习的人来说,司法部的名字可谓是熟的不能再说了,因为决定法律人能否踏入法律行业的法律资格考试便是司法部举行的。司法部相比于财政部、商务部等部委来说报考热度较低,但每年依然有大批学子报考。更夸张的是,司法部下属的犯罪研究生每年只招名校博士生,超高的门槛也让人望而却步,但除去研究所,司法部其它二级机关的门槛相对来说不高。司法部服务中心3年只招录3名应届生根据招聘二级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应届毕业生也来自不同的专业。司法机关服务中心是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司法部的后勤服务,因此,对于法学以外学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近三年来,司法机关服务中心共招录3名应届毕业生,其专业分别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会计类和工商管理类,两名硕士生,一名本科生。司法部研究所3年只招名校博士生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正如其名,是司法部直接领导的研究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预防犯罪、犯罪矫治等学术研究,因此,对于人员的科研水平较为看重,招聘时需要提交博士期间的公开发表论文。因此,近三年来,预防犯罪研究所所招聘人员均为博士毕业生,且均为名校出身,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但值得注意的是,预防犯罪研究所的人才方向不仅局限与法学甚至刑事法学人才,三年内招录的4名博士毕业生中有两名来自社会学专业。其实,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并不是单纯的法学领域研究课题,犯罪的动机、犯罪心理的矫正、犯罪人行为的研究很大程度是社会学以及心理学领域的课题,因此,司法部也需要法学以外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多不通过的研究视角。这也为即将毕业的博士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启发,除了进高校以外,进入国家机关的研究型单位,同样可以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不同领域人才的集合也许会触发更多的思想碰撞,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司法部下属出版社招人非常多,机会很充足每年的招录版图中,占据很大板块的是各类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其中,法制日报社招录人数最多,三年共招收21人,法律出版社和中国法制出版社三年分别招收了12人,而中国律师杂志社只在2019年招录2人。作为司法部主管的法律法规文本以及法律领域图书、期刊的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社以及日报社需要法学、语言学以及传播学的专业人才,因此每年在三个方向均有招录。出版报社类的招生需求大的现状也反映了法律在当前的重要性,对于善于文字工作的法学生,进入法学类媒体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同时,这一类的招生跨度相较于其他领域则要大很多,分析录取者的毕业院校可以发现,其招录的毕业生既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名校的毕业生,也会有北京农学院、北京城市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普通院校,因此,这一类单位也给了普通大学出身的毕业生以机会,虽然在占比上仍然不占优势,但这也是进入国家机关的较好途径。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招人少,但均要求有法学专业硕士学历此外,最另大家熟知的机关——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中心,也会在应届毕业生中招录人才,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别招录了3人和2人,均为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可见,司法考试中心的招聘指向还是比较稳定的。燕城监狱招录本科生,且提供北京户口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部下属的燕城监狱在2020年招录的7名公务员均为男性,且学历均为大学本科。燕城监狱虽只是司法部下属的一个机关,但其落户地点却是在北京市朝阳区,因此对于学历不高、又想落户北京的人来说,燕城监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总的来说,司法部下属单位有的对学历要求很高,有的则稍次之。但综合考虑性价比的话,并非是学历越高的单位越好,具体的情况还是要自身实际考虑,比如本文提到的司法部燕城监狱就是一个落户北京的好选择哦。

天地

财产调查、开房记录……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被明码标价售卖

2020 北京重点中学家长学生数据 10 万条;私人银行理财百万、千万级高净值富人 10 万条;飞机乘客个人信息 80 万条;宝妈精准数据 16 万条;网贷数据 12 万条;……通过业内人士登录 Telegram、暗网,《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上亿条各类别的个人精准信息映入眼帘,正在被公开售卖。包括个人的行踪轨迹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甚至是面部活体信息,只要点击支付就可轻易获取,贩卖猖獗,信息量和交易量之大触目惊心。《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随处可见的身份绑定、过度索权加大了 App 等渠道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虚拟货币加持下,不可控的暗网论坛、Telegram 等社交平台正成为信息贩卖的主要渠道。" 暗网不暗 "数十亿条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售卖猖獗近期,记者在 Telegram 上一个名为 " 社工机器人 & 闲鱼担保交易查档数据某认证群 " 的社交群上看到,大量的包括户籍、手机号、定位、查人查档、财产调查、开房记录、流水等在内的用户信息被公开售卖,十分猖獗。" 由于目前泄露信息的量比较多,有的黑客就将各种数据做了大数据集合,命名为社工机器人。你只需在其中输入相应的需求,系统会自动将相关信息搜索出来。" 一位业内人士说。不仅仅是 Telegram,《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暗网中的数据交易量更为庞大。哈工大(深圳)—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川意告诉记者,每年在暗网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超 10 亿元人民币。这些泄露出来公开出售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网、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用户信息。而这样大量详细的真实数据,标价却非常廉价。" 查一条信息搜索平均也就几毛钱。"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记者在暗网上看到,一份标称刚出库的某辅导机构全国高校 93 万学生身份数据售卖,打包价格为 30 美元。发帖者称,数据是网站记录的 2016 年到 2018 年的注册数据,里面包括姓名、手机号、学校、住址等信息。目前该数据包显示已有 18 次成交。某快消品牌官方旗舰店销售信息数据则报价 16 美元。发帖者表示,数据包共有 15623 条该品牌 2020 年中销售数据信息,包括购买人、购买信息、价格、购买时间,同时还有购买者的电话和地址。此外,身份证正反照、手持半身照也被打包售卖。从发帖者给出的附件截图显示,可以看到相关照片不仅有当事人身份证正反面,同时还有当事人单人照以及手持身份证照四张照片。而这样的照片共有 1500 套,数据包售价为 20 美元。与个人隐私信息售价低廉不同的是,含赌博类会员的信息价格直线上涨。有帖主表示,某体育足球类 App 邮箱泄露 VPN 账号密码,除了新增 2020 年 4 月 1 日到 2020 年 8 月 8 日的注册信息外,还更新了红单推介会员数据,增量 190 万条。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包售价高达 2000 美元,已有 2 单成交。此外,一份 3 月份第一批提取的 18 万条棋牌数据包,里面包括电话、运营商、地区、访问次数、抓取地址、抓取平台、时间等具体信息,交易单价 300 美元。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张文涛表示,目前网络黑产已呈现国际化、公司化、智能化、匿名化的特点趋势。" 黑灰产团伙开始通过利用暗网、Telegram 等境内外多种工具平台,实施数据的窃取、流转、整合和交易。同时根据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到,部分黑灰产利用公司化的外衣,从事数据交易的不法行为,并且存在黑产人员将多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整合,自动化对外提供服务。"" 黑客最青睐 "金融行业成信息泄露 " 重灾区 "据刘川意介绍,泄露在 " 暗网 " 的个人信息 60% 以上来自金融行业,金融业已经成为黑客最青睐的攻击目标。《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某证券机构资金 50 万以上优质股民信息页面截图。页面显示,25969 条数据,标价 168 美元,拥有姓名、开户证件号、性别、年龄、籍贯、手机号、浮动盈亏等 9 个数据维度。发帖者表示:" 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可自行验证,数据不多,贵在真实。" 该数据自 2021 年 1 月 17 日发布,显示已成交 3 单。另一个在售的数据包为某证券公司多达 16 万的客户信息,标价 368 美元。发帖者表示,该数据为 2021 年最新一手客户数据,内部渠道流出,暗网首发。" 数据一共 16.5 万条,已去重,实号率 95% 以上,数据保真。"此外,某商业银行的银行卡、理财信息等多项泄露出来的数据被售卖。交易编号为 41884 的帖子表示,该数据包拥有 2021 年某商业银行客户数据 48566 条,内含详细个人信息、银行卡号、银行卡种类多项信息。交易编号为 41847 的帖子显示,其拥有前述商业银行理财客户数据 48800 条。" 该数据为内鬼带出,首次在暗网发布,每份售价 168 美元。" 发帖者称。记者查看该发帖者提供的可自行验证数据看到,该数据内容详实,包括理财认购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产品名称、认购金额、预期收益率、期限以及该认购人具体住址信息。记者登录上述银行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多个目前在售理财产品与被泄露信息一致。除了黑客等技术人员盗取批量信息之外,也有一些 " 内鬼 " 直接参与其中。交易编号为 40046 的帖子显示 :" 只要提供身份证和姓名信息,便可代查名下所有银行卡具体信息,不带余额 1100 美元,结果带余额需 2200 美元,1-5 个工作日即可出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该贴自 2020 年 8 月 24 日发布以来,目前已交易多达 360 单。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慧表示,2016 年至 2020 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涉侵害个人信息犯罪且裁判文书已公开的案件中,从所涉个人信息数据来源行业来看,金融行业占比为 39.10%,位列第一。" 金融、中介、招聘等服务行业由于严重依赖电话、短信等途径进行营销,为了提升营销的针对性、有效性,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了行业‘潜规则’。"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陈莹璐说。记者了解到,金融行业信息泄露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境外,金融行业数据也是暗网 " 常客 "。2020 年 4 月 9 日,价值近 200 万美元的韩国和美国支付卡信息在暗网出售。位于新加坡的网络安全公司 Group-IB 检测到一个数据库,其中包含韩国、美国的银行和金融组织将近 40 万张支付卡记录的详细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已于 2020 年 4 月 9 日上载到暗网。信息贩卖成 " 潜规则 "泄露规模呈 " 指数级 " 增长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如下类似的经历:刚买了房子,就有装修公司打来电话;生完小孩没多久,就有早教中心来联系;买完车刚一年,就有保险公司来推销车险 …… 推销人员借助 " 隐私信息 " 无孔不入。个人信息泄露规模到底有多大?业务情报安全企业永安在线产品经理邹洪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永安在线数据泄露监测平台从 2018 年正式开始运营至今,已发现数据泄露事件超 70000 起,影响人数超过 2 亿。事实上,数据泄露在全球都处于高发态势。近日,据外媒报道,WizCase 安全团队在扫描国际在线外汇交易平台 FBS 服务器时发现了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此次数据泄漏多达 20TB,包括超过 160 亿条记录。泄漏信息包括姓名、电话、邮件、护照号、个人照片、驾驶执照等个人基础信息。同时,存款金额、货币、交易 ID、交易日期、余额、股本等用户财务数据也在其内。根据 ForgeRock《消费者身份信息违规报告》最近公布的数据,网络犯罪分子在 2019 年暴露了超过 50 亿条数据记录。尽管 2020 年第一季度数据泄露事故数量下降了 57%,但从泄露量来看,只增未减,泄露了多达 16 亿条记录,比 2019 年同期增加了 9%。" 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从‘倍数级’进阶至‘指数级’爆炸式增长。"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辛尚民此前在介绍涉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审理情况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利用的信息数量日益庞大,从过去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传统静态信息,增加了征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踪轨迹信息、住宿信息、房屋产权信息等多方面多维度信息。同时,储存信息的载体从传统的 U 盘、硬盘等变为储存量更大的云盘,也让存储成本和难度大幅度降低。来源 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孙韶华 张莫 梁倩 郭倩)编辑 彭钥嘉 / 编审 段筠 / 签发 安辉【来源:ZAKER贵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报复

北师大成立互联网司法治理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供图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11月9日下午,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互联网司法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互联网司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端智库,积极服务党和政府,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北京互联网法院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与精神,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双方联合建设“互联网司法治理研究中心”,不仅是对深化互联网司法治理这一时代命题的行动响应,也是对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时代要求的协同实践。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孙玲玲在致辞中表示,加强以互联网司法治理为主题的智库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北京高院将持续关注、全力支持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并代表北京高院对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互联网司法治理的理论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革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的互联网司法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二是加强在互联网领域的学术研讨和调查研究,提炼互联网司法治理的规则;三是完善规范化、常态化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培育更多既懂法律又懂互联网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马德里

全国首家“数助决策”应用研究中心在宜宾法院落地

11月27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数助决策”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宜宾中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奇伟,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副总经理艾中良,四川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能,宜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晓卫,宜宾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杨玉泉,市人大、市政协、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网信办等相关领导出席仪式。成立仪式上,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重点介绍了“数助决策”应用项目并播放宜宾中院“数助决策”应用系统专题片,详实展现了司法大数据在服务司法实践、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刘晓卫书记表示,司法大数据对研判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作双方要深入探索“数助决策”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数助决策”智囊团服务宜宾发展作用,积极贡献宜宾法院信息化智慧成果,为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决策参考。张能副院长指出,宜宾中院要以为全省、全国法院建设打造“先行区”“试验田”的使命担当,高标准建好中心,针对性深化运用,长效性保障维护,推动“数助决策”应用研究中心实质化运转,以司法大数据的优势为审判提质增效、为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出谋划策。最后,杨玉泉院长与艾中良副总经理共同为“数助决策”应用研究中心揭牌,并表示将聚焦司法大数据前沿技术及应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站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我们之间的距离【来源:宜宾中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气母

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开题论证会召开

2020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联合召开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本次会议采取北京会场与上海会场连线,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行。课题指导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长李伟法官,课题指导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吴兆祥法官,课题联络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李玉林法官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教授,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勇律师致辞。课题主持人、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辛正郁律师主持会议。来自法院系统、高校科研机构、监管部门和行业机构的专家参加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列席会议。王轶教授致辞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联合申报并成功中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课题组的高度信任,他对此表示感谢。王轶教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法学科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商法学教研室有资深的学科带头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其学术团队锐意进取,注重前沿问题研究,其中包括营业信托纠纷问题。同时,王轶教授指出,天同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法律服务领域极富声誉的律师事务所,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科的建设给予了很多支持,相信叶林教授与相关高校学者会同天同律师事务所携手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蒋勇主任代表天同律师事务所对所有参会嘉宾表示感谢。他介绍,天同律师事务所对专精民商事法律问题研究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也注意保持和发扬这一良好传统。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律协、中国证券业协会以及各地行业组织等单位,都曾委托天同进行法律课题的专项调研,天同最终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蒋勇主任表示,天同有信心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在叶林教授团队的协作下顺利推进课题,为营业信托法律问题的研究作出微薄贡献。课题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在此时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以司法研究课题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三方面介绍课题背景,以及课题组前期主要开展的四项工作。最后,叶林教授对本次课题提出两个期待:一是期待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成果能够获得优秀;二是期待能站在学术研究和实务关注角度,形成《信托法司法解释(建议稿)》。课题组成员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睿博士代表课题组汇报了《课题调研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石睿博士着重就课题调研的思路和任务分工、课题调研计划安排、课题组拟采用的调研方式、课题的预期研究目标以及课题的预期转化成果等问题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和课题组提交论证的《课题调研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和建议。来自法院系统的各位审判专家结合审判实务,对营业信托纠纷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讨论、发表见解,专家们期待课题成果能够给审判实践提供指引。来自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信托制度研究专家,从国家金融体系、信托行业发展以及课题与信托法立法的联动等角度提出中肯建议。来自高校的学者结合民商法理论,放眼域内外信托制度的比较研究和观察,依托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对调研实施计划发表宝贵意见。来自行业机构的专业人士,结合实务操作中的困境与经验,发出信托行业心声。此外,还有部分专家通过书面方式向课题组提交了详细意见建议。李伟法官和李玉林法官在指导发言中指出,营业信托类案件在近年的司法审判实践中不断涌现,本课题汇聚了营业信托审理中的突出疑难问题,课题立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会议,理论界、实务界、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司法部门的专家汇聚一堂,大家的发言切中难点和重点,希望课题组充分吸纳意见建议,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历时近六个小时,会议圆满结束。课题主持人辛正郁律师做总结发言。他说,各位领导专家牺牲周末休息时间,通过线下线上方式拨冗参会并作精彩发言,他代表课题组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通过本次会议,课题组受益匪浅,之后将根据各位的意见建议,认真修改完善《课题调研实施计划》,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课题。参加本次开题论证会的专家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刘春梅法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杨力法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蒙瑞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竺常赟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陈克法官,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机构一处副处长郭昊,原银监会非银司司长、信托制度研究专家高传捷,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盛学军,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耿利航,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宇,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教授陈晓芳,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李宪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保全部总经理王立晶,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王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秦江卫,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保全部总经理黄磊,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郑艳,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风控部总经理杨志芳,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王天然,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总部总监闫昊,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信托业务三部总经理马荣伟,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法务部总经理贾林,西部信托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人兰馨,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风控合规部总经理、法务中心主任李龙兵,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法务部总经理马玉涛,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风险管理与合规总部副总经理王会铮,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张红文,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张伟东,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资产保全部董事总经理吴昊,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周威,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规风控部副主任顾为,华鑫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副总经理杨小凤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调研重大课题和审判理论课题整合而成的重大研究项目,是组织全国法院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2020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共设立14项重大课题,“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是其中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组成的课题组成功中标该课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立项通知书》《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组织召开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开题论证会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营业信托联合课题组举办本场开题论证会。在此次论证会的基础上,课题组将根据要求按计划深入有序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供稿)【发表时题为《司法研究重大课题“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此何鸟哉

国内首座高校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中心成立

12月28日上午,黄河科技学院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拾贰年鉴”特色藏品展活动在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举行。据了解,河南是我国司法系统最早尝试开展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工作的省份。黄河科技学院此次成立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中心,在国内高校首开先河。2005年,由河南省司法厅批准、司法部备案的全国首家文物艺术品类司法鉴定机构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在郑州成立。十二年来,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从稚嫩走向成熟,在参与鉴定的各类相关诉讼案件中,因没有发生过一起错鉴、误鉴事故而广受好评,尤其是在各级纪委、公检法办案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河科技学院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中心是由该院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校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机构。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研究、探索、建设一套科学的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及价值评估体系,并将该套体系及其科研成果有效地运用于大学教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急需人才;研究将该套体系及其科研成果有效地运用于社会实践,解决文物艺术品交流中、文物安全保护与合理利用中遇到的各种鉴定及价值评估问题;研究将该套体系及其科研成果有效地运用于司法诉讼,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黄河科技学院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研究中心的成立,有效地提升河南省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的整体实力,对进一步促进我国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之后,“拾贰年鉴”特色藏品展览活动拉开序幕。研究中心专家将十二年所鉴之藏品,择其有特点者300余件,集合成展。此次展出是河南省首批文物艺术品类国家司法鉴定人十二年来举办的首次藏品鉴赏活动。(光明融媒记者王胜昔 通讯员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