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其孰是邪

中国学历鄙视链底端,居然是这些硕士生

首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的这一年,毕业生刚踏入求职赛道,迎面而来的第一问题却是——“非全到底算什么”。根据新浪舆情通8月的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网声量达到1.5w以上,一个月内登上两次热搜。国企央企利用系统后台剔除“非全”申请者、中石油长庆油田公然毁约、多地住房及落户补贴不包括“非全”毕业生……种种歧视引发热议。发声的除了“非全”群体,还有表示不服的路人:如果什么都统一对待,还要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干嘛?话题争议性因此直线上升。对于这一质疑,“非全”群体虽然感到愤怒,但心中也不禁问天问大地:如果培养的时候就全都统一对待,为何还要在我的学位学历证上标注一个“非”字?“非全日制”终究是错付了吗?过去,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特意为在职人员设立了联考,只要通过联考、完成学业,就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众所周知,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门槛低,授课时间少,即使没有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还是有很多人为了给简历贴金,纷纷加入在职读研大军。在这个时期,在职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是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抗衡的,不仅缺乏学术氛围的浸染,而且存在不少高校放水招生的情况,低进低出成为在职研究生的水货标签。2016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新政,政策规定当年11月30日之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取代了曾经的在职研究生,成为非脱产学习的一种新方式。然而,在社会公众以往的认知里,两者都是同等质量的“水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拒绝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理由就是毕业证书和学信档案上标注的“非”字不光彩。微博有一名博主曾经发起投票: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同样是近70%的网友毫不犹豫选择了不会再读,个中辛酸只有读过的人才懂。知乎上有个楼主扔出一句痛心慰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现在你们怎么样了?”首赞“XCPP”网友除了回应“极度痛苦,非常后悔”之外,还加了一长串的事实例证——“非全的培养实在太有‘含金量’了”。根据XCPP的讲述,学校对他的要求是前两个学期脱产和全日制的学生一起上课,不仅考试难度和全日制拉上同一水平线,学分要求也比全日制多。考勤、日常作业、课堂展示、论文提交、期末考试一样都不会少,连开学都要按规参加军训,XCPP抱怨的不是课业压力大,而是明明我这么努力修学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2016年,教育部曾在文件中明确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坚持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通知,许多人正是冲着它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要来解读“统一标准,同等质量”这句话,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网络上的义愤填膺,就不应该被讽刺为“狗急跳墙”。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6年改革之后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全日制研究生并轨。相比过去的联考,在职人员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直接攀升,在录取这一关就已经把许多学术诚意不足、报考动机不纯的人员筛掉。能够被录取的,基本付出了相当的业余复习时间。其次,非全日制研究生之所以能够在毕业时拿到学历和学位双证书,就是因为“统一标准”四个字在成绩考核环节贯穿始终。从入学录取,到科研成果、学分考试、毕业盲审,每个环节都不会因为所谓的“非全日制”而降低标准。学校用一种最公正的方式完成了“同等质量”四个字的验收。“唯学历论”不是问题的根源真正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倍感委屈的,不是在校考核的严格,而是出校待遇的不对等。网络上声量最高的讨伐就是几乎所有私企,甚至某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都将“全日制”这一要求摆上台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被粗暴地划归“非”正规、“非”能力、“非”质量,他们作为硕士研究生被莫名其妙撵出了受益圈:某些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优才招聘”、“非普通就业”不面向非全日制;某些城市的落户补贴、人才安居、档案转移不接收非全日制;某些企业的招聘启事明确拒绝非全日制应聘,连下拉选项都消失不见……一系列社会性歧视直接引爆导火索。2020年8月,某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为由回绝,一则投诉激起“非全”群体在舆论场上的集体声讨。这并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次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差别对待。早在去年12月份,某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海南中学的公开招聘中,经过三次公告进入体检环节,这本是一件双方适配、值得高兴的事,后续操作却让“非全”群体挨了一拳:“海南中学及有关部门未征得该同学同意、告知其有关权利,听取申辩,未经过复核程序,未制作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未依法送达被处理的应聘人员就取消了其资格。”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这一投诉,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群体迅速占领舆论场。这无疑是在暗示“非全”群体修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学位。“非全”群体的愤怒点不在于读了个“假”硕士,而在于你让我相信了无差别的培养标准,却没有给我无差别的竞争地位。都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毕业的研究生,“非全日制”怎么就成了我不具备某某资格的正当理由?更何况,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付出的,远不是一句“反对唯学历论”能够补偿的。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相当大比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当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学费,还无法申请奖助学金、无法享受学校住宿。大部分学生在这三年时间里选择脱产学习,剩下的迫于经济压力走向临时职场。在家人眼里,“非全日制在读”等同于成人教育、考研失败,在学校眼里,“非全日制”意味着无权享受全日制学生福利。在企业眼里,“非全日制”群体是不明不白的毕业生,既不算应届,也不算人才,“非”字正式发挥否定作用,既然你“非”全日制,那我们公司也“非”你所属。有人觉得这是企业正常的风险偏好选择,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以学历为起点的就业歧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矛头指向“唯学历论”的弊病,是不是就暗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学历掺水?“非全”群体该往何处去一项本来是为了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教育形式的善意增设,成为学生们避之不及的鸡肋。非全日制硕士学历在用人单位眼里还不如全日制本科,解聘和拒签事件频频发生,社会认可度低到连政府接收都受阻,投诉、信访、发稿等一系列怒而起之的操作只等来致歉和少数调整。想要解决这种培育和接收的失衡、选拔和后置的失衡、初衷和结果的失衡,或许仅凭相关部门一纸“平等”的提示是不足够的。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从最原始的意义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在职人员才对,提高考试门槛也只是为了实现“同等质量”,然而政策调整的结果却变成:大部分在职人员无法通过统考初试,应届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攻读非全研究生,“双证”的质量是保证了,培养的主体对象却偷换了。有人提出,统考科目是不是应该针对社会人士做出方向上的调整,比如借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我国的MBA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用一般性通用能力测试来替代业务课考试。比如根据专业的设置,“按照社科类和工科类的划分,社科类增加阅读分析、审辨思维等内容,工科类增加数据处理、计算思维等内容”。难度可以维持,但方向是不是可以调整?针对性是不是能加强?也许这是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选拔环节就要解决的失衡。也有人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大污点在于名字上的一个“非”字,社会凭证识人,取消名字差异或许能够最快找回“非全”群体丢失的权利。比如说“对达到毕业标准的硕士研究生一视同仁,在学信网及学历学位证书上保持完全一致,避免因差异化而引发误解和对立”。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冲击下是否不再成为企业最先选择的替罪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参考资料《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呼声高》,新浪舆情通,2020.09.06《一名非全学子对“非全”现状的见解》,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主,2020.09.06《引爆“非全日制研究生”话题的网友受访:希望能为后人铺路》,钟煜豪,孙嘉璐,澎湃新闻,2020.09.0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隐形失衡”问题探究》李骐,戴一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2):32-38.今日互动你怎么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面临的待遇?撰稿 | 峥峥编辑 | 秋裤排版 | 瓜子*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全国城市2018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出炉,北京市第一,研究生依然很少

对于网络上很多拿着键盘张嘴就喷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看一看真实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高校在校统计人数显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我国人口的4%。这个比率应该是非常低的,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简直少的可怜,不值得一提。看了本科生的数量就这么少,更别说我们研究生的数量。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三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都还是一直是精英教育,国家和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和经费投入也会越来越扩大的。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更多高学历的人才需要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研究生学历人才。所以我研究生依然是少数人才能够接受的教育,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烂大街的学历。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北京市2018年在校研究生占总人数的比例,看完这个数据以后,我们就知道研究生人数到底多不多~~快快转发收藏~~1.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其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环境资源都是非常厉害,当然,作为一个教育类的博主,我更容易北京市的教育资源是我最为羡慕的资源。北京市的一本录取率可以达到30%左右,这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相对于很多省份来说,基本上本科录取率只能达到30%左右,这就是天壤之别。北京市也有我国最多的名校所在,其中有两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更是独一档的超级名校。就是教育资源这么发达的北京市培养的研究生也只占北京市总人口的2%都不到,所以研究生学历还是能够超越很多同龄人2.武汉市表现亮眼大家可能不知道,武汉市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接近有120万大学生。这就说明武汉市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培养了接近13万的研究生,这个数量可以和北京市和上海市进行媲美。武汉是本地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是知名985高校,还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都是行业顶尖的211高校。有这么多高校存在于武汉市,当然武汉是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也是非常多的。这么多的高学历人才为武汉市发展成为长江上的一颗明珠,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言论,每个学历的层次都有混得好的人和混得不好的人。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学历,能给我们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人民币贬值了,我们就不挣钱了吗?研究生学历贬值了,难道我们就不考研究生了吗?快快转发收藏~~努力考研吧!#加油考研人#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埃迪森

研究生满街走?全国在学研究生286万,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

全国在学研究生286.37万,硕士生招生81.13万人,100个大学生中仅6人是硕士!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总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的各项数据,结合《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今天来为大家进行考研领域相关数据的一些分析,仅供参考,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本科教育在校生2831.03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4.4%,本科教育在校生3031.53万人,较前一年增加8.3%,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较前一年9.78%,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8.9%。而在学硕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6%,在学博士生在高等教育在学共规模中仅占比1%。所以一些人会说“现在满大街都是研究生”,“随便抓一个大学生都是硕士”觉得研究生贬值的说法是绝对不成立的。研究生在我们国家仍然是“稀有物种”,含金量依旧很高。研究生招生规模2018年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2019年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1.9%,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0.1%,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较上一年增长6.4%。从数据对比来看,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上年仅仅增加4.93万。研究生报名规模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历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019年:341万;2018年:290万;2017年:201万;2016年:177万。2019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41万,较前一年增长17.5%。对比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率为11.9%也能说明今年研究生竞争异常激烈,虽说今年扩招了18.9万人,不过报考人数却更多,真的可以说今年是考研最难的一年。推测按照数据以及今年经济及社会情况推测:明年考研报名规模可能会突破400万,且推免比例会增加,而招生规模增率不及报名规模,明年或许成为新的考研最难年!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依旧很高,考研成果提升自己的不二选择。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历年增加,但报考人数比例超过招生规模增长比例,今年考研竞争堪称最难上岸的一年!

得五六人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宛丘

教育部权威数据公布!上海稳列前三,研究生招生大省还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其中,研究生招生大省也伴随出炉,快来看看哪些省招研究生人数最多吧~哪些省份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从表中可看出,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五省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最多,从近5万到12余万,数字相当可观,就拿首都北京来说,一个地区就占了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的14%。招生人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些省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考生的报考地区选择——哪里招生多,就往哪里考。当然,招生大省一方面是好消息,但另一方面,21年考研er也不能忽视推免招生人数。因为这些招生数字,有一部分是推免生的招生名额,而且,越是层次高的学校,推免招生占比可能越大。盘点考研大省 很多21考研er不止好奇哪个省招生多,更好奇最庞大的竞争对手都从哪里来。从图片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全国各省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多都在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山东、河南、江苏等,都堪称是考研大省。42万、31万、24万......这些考生人数足以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坊间流传,在19考研290万考生里,每11.6个人中,你就能遇见一个山东同学。前有招生人数推免占不少,后有考研人数成灾,但在这些数字带来的焦虑之下,我们还得看到扩招人数、弃考人数,以及考研的其他出路,如第二学位这些信息。同时,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从研考报名人数、报考结构、学硕专硕比例、推免比例等方面,分析了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数据。01 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数据来源:教育部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非全日制招生制度逐渐完善,考研报名人数中往届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02 硕士研究生考试弃考率居高不下 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数据来源:深圳大学研究生院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03 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幅存在明显差异 近十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从各学科招生人数来看,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数据来源:教育部而历史学虽较10年前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仅为11.6%。教育学增长幅度最大,为294%;其次是农学,增长率达225%。医学、管理学的招生人数较10年前翻了一倍以上。数据来源:教育部2008年至2018年的数据显示,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其次则是管理学,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04 提高就业竞争力,为考研主要动机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调查显示,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在弃考率居高不下的同时, 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受到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论及研究生学历贬值的原因,考生认为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已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05 高校专业报考热度差异明显 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前列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的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数据来源:教育部从2015年至2019年,社科类专业分数线全部上涨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历史学上涨了25分。工学分数线从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虽然相较有所增长,但整体看近五年间下降了10分。06 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社科类专业就业率均低于工科类专业 虽然社科类专业的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但整体看实际就业率低于工科类专业。根据重庆大学公布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100%,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率均在95%以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率高于93%。而新闻学院本科就业率约91%、硕士就业率95.5%,艺术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低于90%。法学院本科和硕士就业率相差较大,本科就业率为74.4%,硕士就业率达100%。较高的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在95%以上,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就业率91.9%、硕士就业率97%。数据来源:重庆大学四川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化学工程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等本科及硕士就业率大多都将近99%,报考热度较高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本科及硕士就业率虽然都达到95%以上,但整体看仍与工科类学院有所差距,其中法学院就业率明显不如其他工科类学院,本科及硕士就业率都在90%以下。数据来源: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各学院中,汽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而社科类学院中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的有管理学院,商学院、行政学院虽然本科就业率超过95%,但从研究生就业率看,商学院91.6%、行政学院87.8%;法学院本科与研究生就业率相差巨大,本科90.5%,研究生为73.3%。经济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就业率在90%以下,差距较小。数据来源:吉林大学从毕业薪资看,工科类毕业生整体高于社科类毕业生。浙江大学2018届毕业生暂定年薪中,信息学部多数在19万至30万薪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部,工学部在17万以上薪资的毕业生也几乎占据一半比例,而社科学部、人文学部、理学部、农生学部薪资水平大多在7万至15万之间,医学部薪资大多在9万至11 万水平。数据来源:浙江大学近年来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稳增不降,与本科阶段社科类专业就业情况不及预期相关,但无论是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在就业率还是毕业薪资方面,工科类毕业生都高于社科类。目前考生读研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就业动机相关,在选择专业方面还需要理性,避免盲目追求好混的专业。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2020硕士研究生报告

生生不已

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大高校是哪些?中科大排名第一,浙大排名最后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根据各个高校官网公布的数据,国内高校招收研究生比例最大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里所说的研究生招生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冷丝今天还想和大家说一个话题:研究生教育是什么?它和本科生教育有什么不同?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所高校是哪些?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十大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比例排名第一,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开办研究生教育最早的高校,也是创办研究生院最早的培养单位,所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建校时起走的就是研究型高校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较高,认可度也很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位和第四位,这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有点让人感觉意外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分别排名第七位和第八位。这充分说明,这两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还有点令人感觉意外的是,浙江大学仅排名第十位,这可能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较大的关系,浙江大学这十多年一直发展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生人数比例。研究生教育是什么?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有什么差异?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就是对现有的经验、认知和行为进行分析、归纳、再加工,乃至升华为新的智识,从而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创造。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生教育面对的是集前沿性、原创性和不确定性为一体的高深专门知识,这就要求被教育者具备抽象性和复杂性的高级认知和思维水平,才能对高深专门知识进行加工、转化与再创造,这样才能形成新的指导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新经验,继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冷丝也因此认为,未来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在研究生这个群体中发展而来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另一个属性就是专业教育——是对某一学科知识进行的深入学习和思考,不仅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创造从而拓展学科认知领域,也是对该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研究生教育就具有了职业性,是为了受教育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而服务的专业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是与知识学习,尤其是经过加工的系统化、结构化的已有知识的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具有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但却类属于某一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本科教育是了解这些基础性、常识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本科教育不需要受教育者具有复杂而抽象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也不需要对知识进行生产与创新。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一直取向更加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对知识领域有一个广阔的认知,达到健全心智、提高智识的学习目标,从而为高深专门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复旦大学本科生教育还要面对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应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或直接投身于社会生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研究生教育呢?在以批判和反思作为发展动能的基础上,更需要受教育者具备探索未知领域、认知客观存在的能力,这就是探索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知识获取已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的主要功能与目的已经转变为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主动探索未知事物而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产生新的认知与知识的行为。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探索和研究性学习应该超然于对知识的简单记取,知识记取只是手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研究生的核心任务在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探索本身的深切反省。上海交通大学冷丝也认为,探索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培养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要学生本人、导师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应该是一块基质良好且适宜于接受高层次教育的“璞玉”,而导师的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加上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琢磨”,而高校所提供思想包容和严谨学制双向并存的培养环境构成了整个教育过程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

痴情泪

2019年全国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比例排名,10校超50%!

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2019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就要开考了,由于今年就业形势极不理想,相比往年考研的难度加大了不少。虽然今年各大重点高校研究生都进行了扩招,但扩招的多数都是非全日制名额,而多数考研的学子的目标都是学硕或者专硕。再加上各大重点高校会有一部分名额划给推免生,留给考研同学的全日制名额并不多。对于各位考研和即将考研的学子来说,了解各大高校的推免名额及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要知道留给自己的机会还有多少。基于各大重点高校公布了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推免研究生公示名单,小编得到了2019年各大重点大学推免研究生比例排名,现将这些数据分享给大家:以上是除国防科技大学外其余38所985工程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推免比例,小编对这些数据整理发现了很多令人意外的数据。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推免比例不得高于招生人数的50%,但依旧有10所高校比例超标。而且,超标的这些高校全部都是国内重点高校中的第一梯队。除了清北之外,华东五校中的浙大、南大和中科大也在其中,C9联盟高校中的西交大、哈工大也赫然在列。还有3所高校是北航、武大和同济,同济大学研究生推免比例如此之高确实让人意外,毕竟上海的另外两所高校上交和复旦都没进前10。研究生推免比例超过40%的高校有8所,上交虽然没超过50%,但也差距不大。一些巨无霸高校表现也还不错,包括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样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在6000左右的高校还能维持40%以上的推免率,生源整体水平确实保持的不错。而复旦大学研究生推免比例没有达到40%确实很罕见,可能的原因就是复旦大学2019年研究生人数大幅扩招了。多数高校推免生比例都在30%左右,尤其是那些非副部级大学,推免比例还能保持在较低水平。有6所高校推免比例低于30%,其中既有巨无霸高校吉林大学,也有实力排在985末尾的东北大学,但南开大学推免比例不足30%就有点不寻常了,毕竟这是一所实力相当强的高校。从整体来看,实力越强的大学起研究生推免比例也就越高。除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外,其余大学基本都符合这一规律。推免比例超过50%的高校,考研的难度相对来说就非常大,尤其是那些热门学科,这些高校的推免比例甚至能达到100%。各位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升成功率。

枪冢

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盘点国内研究生最多的10所大学是哪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各个大学的研究生比例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应一所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的强弱。很显然,学科众多的巨无霸大学的研究生数量上还是很多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总人数4.55万,名副其实的学生数量第一,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其实就是研究所的一个大集合。当然,中国科学院大学由于下属研究所多,导致研究所质量和研究生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好的研究所实力超过清华、北大相关专业,但是许多差的研究所生源还不如一般重点高校。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在校研究生总人数3.15万人,确实比本科生招生多了不少,清华比北大要大一些,实力的体现啊,好多学校研究生总人数还不及人家清华的零头,这就是差距啊!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6万人,和清华大学一样,研究生比例很大,那么北大的研究生质量相比本科又如何呢?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吉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51万人,共有11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其中两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本科生4万人,东北地区的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浙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46万人,坐落在人间天堂的杭州市,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浙江大学校区众多,遍布整个杭州。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32万人,武汉大学除了科研实力雄厚,还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地,而且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特别出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华科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2万人,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是同城院校。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11万人。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川大的医学院非常的厉害,川大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09万人。中南大学研究生院说到中南大学就不能不提湘雅,湘雅医学院是国内顶级的医学院。中南大学在校研究生总人数2.08万人。研究生总人数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国内前十位研究生人数最少的都超两万,研究生是不是很多呀?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芙蓉镇

2018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统计,这三所巨无霸大学超8000人!

自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之后,各大学每年的本科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从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就可以发现,2001年时,我国的应届大学生数量仅为114万人,但是到了2018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已经高达820万人。与此同时,扩招的不仅仅是大学本科生,就连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根据统计,2016年时,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到了2017年就增长到了201万人,今年的报考人数甚至达到了238人。我国的大学现在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是随着双一流工程的实施。高校中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和比例都将明显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顶尖人才,建设研究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当然,研究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是和我国这些巨无霸大学密不可分的,根据2018年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拟招生人数结果发现,全国招研究生人数在8000人以上的就有三所,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为8900人,再加上博士研究生的6600人,2018年国科大光研究生就招收了15500人,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大学。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和吉林大学2018年拟招收研究生数量也超过了8000人,其中,华科招收8500人,而吉林大学招收了8030人,这三所学校算是高校中的巨无霸大学。在研究生招生人数变化方面,其实2017年时,武汉大学招生人数为9300人,今年缩招了很多在职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少招生了2400人,因此今年拟招收的总人数降到了6900人。而郑州大学自从2017年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之后,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比例,2017年招生人数为4900人,今年突然增加到了6600人。所以,这两所学校算是近两年扩招和缩招人数最多的两所知名大学。其实,我们印象中的巨无霸大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招生人数都是非常多的,比如2018年四川大学拟招收研究生人数是7558人,山东大学拟招收6600人等等。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光光看数量,同时也要看高校质量。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优秀人才永远都是一所大学的根本,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些大学能够合理利用大学资源,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

考研人数翻番的背后: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

考研人数五年翻番的背后被当成求职敲门砖,不少学生“随大流”报考2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点,考研学子正进入考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摄12月22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闭幕。今年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记者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考点采访了多位考生,从他们的考研状态和备考故事中,感受来自第一线的鲜活“考研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 巩悦悦看重这次考试常没日没夜地学习22日下午,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开始不久,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考场斜对过的人行道上,一位拖着拉杆箱的家长不时望向考点。“女儿考的是数学,她对这次考试看得很重,考好了就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了。”“她常常一学就是七八个小时,经常连午饭和晚饭都忘了吃。有次夜里11点半,发现她还在做模拟试题,我心疼她,又不忍心打断她。”赵女士说,女儿非常看重这次考研,下了太大的功夫,没日没夜地学习后,原来的一头秀发开始大把大把往下掉。“希望女儿没白付出,相信她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在这给她加油。”在赵女士的眼里,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就拿这次考试来说,赵女士多次提出在考场附近找个宾馆,但女儿为了省钱坚决不同意。“早晨他爸爸五点钟起来做饭,我们娘儿俩7点之前从位于天桥区的家里出发。”工作后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裸考”的也大有人在。所谓“裸考”,即基本没有任何的考前准备就直接上考场。“现在工作也算是稳定,但还是想要考考试试,万一考上了呢。”考生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裸考”中的一员,他在济南的一家设计单位工作,之所以报名参加考研,是想碰碰运气,他说,这也许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有不少“二战”的考生。根据研招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考研人数的增长,考生的选择和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考生方面,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可以查询到的全国及部分省份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往届生占比近半。“工作了以后才发现学历还是很重要的。”考生王菲(化名)告诉记者,自己2016年毕业,目前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毕业后换了几个工作,都感觉不太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将来希望能够考个编制,进“体制内”工作。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跟着考研招网的调查数据显示,39.96%的考生都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作为考研的原因,其次是占21.29%的专业前景,出于“热爱科研”目的进行考研的学生仅占12.17%。就业需求是催生“考研热”的重要原因。往届生想要通过考研提高竞争力,不少应届生考研则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考生张洛告诉记者,自己宿舍里6个人今年全都准备考研,没有一个人选择工作。“我感觉好几个同学不是真心想考,就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自己也就跟着考。”张洛说,自己的目标是苏州大学,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换一所城市去学习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还不太懂,稀里糊涂就报名了。我很喜欢南方城市,希望能通过读研到南方城市去。”□专家说法高学历能带来优势 但时间成本也不小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纵观近五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接近翻番。微博发起的投票显示,近七成网友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进而好找工作;不想进入社会而考研的网友占18.8%;只有一成不到的网友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学历在招聘当中的作用依然存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考研热”背后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高学历能够为学生带来优势,但是这种相对优势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不应有“随大流”的盲目心态。□相关链接学历含金量受争议 六成考生认为贬值考研热连年升温,报考人数屡破纪录,但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受到争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研究生“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考研热趋势下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新的课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春雨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