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临床研究》杂志征稿尽其所怀

《临床研究》杂志征稿

《临床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502/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1278,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以临床医学及临床教学新经验、医疗新动态、科研新成果为主旨,将其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以促进临床医学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医药卫生系统科研、医疗单位及其相关的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临床医学论著、临床医学教育、实验研究、护理研究、医学荟萃、病案讨论、综述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投稿须知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临床医药文献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8242国内刊号:11-9355/R邮发代号:82-734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描述:《临床医药文献》杂志创办于2014,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国家级期刊,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临床医药文献》创刊于2014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55/R,国际刊号ISSN2095-8242。《临床医药文献》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围绕国家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前瞻性的编辑策划工作。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栏目设置综述、论著、临床交流、医药管理、临床护理投稿指南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作者也可来电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2册。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论文投稿网:tougaoyun.cn

不知其道

学术头条:吉利德回应“瑞德西韦中国临床试验失败”,迄今最精确银河系结构图

新冠病毒与特异性抗体最长可共存50天 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4月21日,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新冠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与病毒最长可共存50天;此外,即使不产生特异性抗体,患者凭借自身的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研究人员对济南26名COVID-19患者进行了抗体产生和体内病毒清除分析。这26名患者年龄在5-72岁,均为轻症患者。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在 患者2号、8号、13号和16号产生IgG抗体的35天后,发现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仍呈阳性,其中抗体与病毒最长可共存50天。美国最大规模新冠肺炎病例研究:有创机械通气死亡率达88.1%4月22日,美国权威医学期刊JAMA在线发表美国最大规模新冠肺炎病例研究,总共纳入了3月1日至4月4日期间在纽约市、长岛和韦斯特切斯特县的12家医院5700例住院患者。在这一研究中,5700名在纽约地区住院的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共病是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在出院或死亡的患者中(n = 2634),14.2%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12.2%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2%接受肾脏替代治疗,21%死亡。需要机械通气的死亡率为88.1%。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会攻击特定类型的细胞,鼻腔和肺部是薄弱点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携手合作,鉴定出了特定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似乎是新冠病毒的“靶标”。利用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发现的有关RNA的现有数据,研究人员能够搜索表达两种蛋白的细胞,这些蛋白可以成为“桥梁”帮助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他们发现肺、鼻腔和肠道中的细胞亚群比其他细胞更能表达这两种蛋白质的RNA。血氧饱和度极低却无呼吸困难?“隐性缺氧”或致新冠患者死亡医生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趋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极低,但他们却几乎没有表现出呼吸困难。这种被称为“隐性缺氧”的表现让人担心的是,病人到医院时身体状况比他们意识到的还要糟糕。他们的肺显然不能有效地为血液充氧,但这些病人很机警,感觉也相对较好。但根据纽约时报急诊科医生理查德·莱维坦(Richard Levitan)的一篇专栏文章,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细胞》:新冠免疫应答“独特” 削弱病毒防御的同时促进炎症据《细胞》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科学家将新冠病毒与常见的呼吸道病毒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大秘密。在体外研究、动物实验和人类患者中,新冠病毒都表现出了一种奇特的、十分不平衡的免疫特征——在1型干扰素和3型干扰素水平极低的同时,趋化因子和IL-6高表达。《柳叶刀》子刊:妊娠早期羊水未检测出新冠病毒关于SARS-CoV-2是否能从感染新冠肺炎的母亲的子宫内传播给婴儿,仍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研究主要集中在怀孕后期的妇女。4月22日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了在妊娠早期两名COVID-19确诊孕妇的羊水中SARS-CoV-2检测呈阴性。研究人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曾万江、冯玲等人。美国梅奥诊所:AI指出腹泻是新冠病毒的主要早期症状近日,一份发表于 Arxiv 的预印本论文阐述了如何利用 AI 识别和分析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于美国知名医疗机构 Mayo Clinic(梅奥诊所)和医疗数据分析初创公司 Nference。论文指出,通过 AI 分析 800 多万份临床数据后发现,腹泻是最值得关注的早期症状之一。在测试 4-7 天前,绝大多数患者会同时出现咳嗽和腹泻症状,伴随着味觉或嗅觉丧失和大量出汗。这些综合起来组成了新冠肺炎最早期的症状清单。吉利德回应“瑞德西韦中国临床试验失败”:未定论,月底或公布结果关于瑞德西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在中国的研究数据,吉利德发布声明称,WHO网站上过早地发布了中国第一个临床研究的信息(目前这一信息已被删除),该研究评估了瑞德西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中的使用,但研究的数据不足以支撑有统计意义的结论。吉利德声明中透露,预期在本月底发布针对瑞德西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开放标签研究的结果。世卫组织报告:所有已知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非人为操纵或合成23日世卫组织报告在“重点关注”一栏详细说明新冠病毒来源。报告称,2019年12月武汉报告人类感染新冠病毒病例后,1月11日至12日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对外公布并共享。此后,来自早期感染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以及世界其它地方获得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均表明,新冠病毒的进化可追溯至蝙蝠种群。以色列研发出一种快速家用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以色列理工大学23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快速简单、在家里就能进行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据悉,这种检测方法只需要唾液样品、检测试剂和保温杯,就可在一个小时内得出结果,无需将样本送至特定实验室。研究团队介绍,把采集的唾液样品放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浸入装有热水的保温杯内,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就表明样品中存在新冠病毒。对200份新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生物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这一方法具有可靠性。《细胞》:脑机接口帮瘫痪者重拾触觉,准确率达到90%据一项发表于《细胞》上的研究,一名脊髓受伤的男子通过脑机接口恢复了手部触觉。此前的研究中,男子虽然能够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绕过受伤的脊髓,直接将运动信号传输至肌肉来控制手臂运动,但这样缺乏触觉反馈信息,仍然对其操作造成了困难。新的进展中,科学家将刺激他皮肤时产生的微弱亚触觉转换为放大的触觉信号反馈回大脑,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感知物体,控制拿握的压力。这是首个通过脑机接口同时恢复运动和触觉的系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自然》:儿童血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疟疾抗体 为研发新疫苗提供希望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筛选了对严重疟疾感染有天然免疫抵抗力的儿童的血液样本。这项研究发现了针对一种名为PfGARP的特殊疟疾蛋白质的抗体,这种抗体似乎可以保护有抵抗力的儿童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实验室测试表明,PfGARP抗体似乎激活了疟疾的自毁机制,导致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寄生虫细胞经历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科学报告》:古代南极曾生活着现存蛙类 气候与雨林相似《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在南极半岛西摩岛发现了一个髋骨和有纹饰颅骨的化石残骸,这些化石样本大概有4000万年的历史,来自始新世,全都属于智利蟾科(Calyptocephalellidae),也被称为“头盔蛙”。现在,南美洲雨林是迄今仍能发现“头盔蛙”全部五个现生种的唯一地点,这说明南极半岛在中始新世晚期的气候条件可能与今天南美洲雨林的潮湿温带气候差不多。国际淡水生物顶刊:气候变化或将使娃娃鱼适宜栖息地缩减过半近日,中外科研人员合作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大鲵未来栖息地变化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淡水生物学顶级期刊Freshwater Biology。基于2012-2018年野外调查发现的野生大鲵位点信息,研究团队为大鲵物种构建了物种分布模型,显示坡度、最暖月最高气温、最干燥月份降雨量是影响大鲵分布的关键因素。同时,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或将使大鲵适宜栖息地范围缩减过半,且栖息地分布呈现出往高纬度、高海拔迁移的趋势。《科学》:亿万年来海洋生物多样性并未大幅增加以往的观点认为,海洋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稳增加,到现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最近,《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研究人员利用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收集的化石数据和过去20年中由数百位研究者在古生物学数据库中汇编的数据,发现寒武纪爆发以来,总的物种数量基本是稳定的,即使出现过一些生物灭绝事件,但灭绝的生物为其他种群爆炸式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一直都保持着稳定。迄今最精确银河系结构图绘制成功:4条主旋臂美得像一颗“眼”据南京大学消息,中美德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绘制出了尺度为10万x 10万光年的全新银河系结构图。该图是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它清晰地展示银河系是一个具有四条旋臂的棒旋星系。从2003年开始,研究团队测量了银盘上163个大质量恒星中脉泽源的距离和自行,结合国际上其他团组测量的37个脉泽源,共获得了银河系中近200个大质量恒星的距离和自行。这些大质量恒星在银盘上的分布清晰地勾画出4条主旋臂。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一号”今天,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钟南山院士也为中国航天送上祝福:“疫情挡不住航天豪情。”据悉,探索火星的火星车名称也将面向全球征集,相关征集活动即将启动。科学家绘制首份月球综合地质图 为未来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月球行星研究所(Lunar Planetary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利用卫星和阿波罗时代任务的数据,拼凑出了首份月球综合地质图。用最新的科学观测结果刷新历史地图,使科学家们能够对月球进行极为详细的观察,从而以1:50万的比例显示它的地质情况。科学家们表示,这张月球综合地质图可以作为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的蓝图。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98天,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维护以及南极罗斯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相关海域调查,共完成62项既定任务。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正式进入市场 5月起预约接种近日,首批共计93643支国产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这意味着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正式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可以预约接种了!这是国产首个宫颈癌疫苗,也是世界第四个宫颈癌疫苗。据介绍,5月起,湖北、新疆、吉林、云南、江苏、山东等省份的大部分社区医院可陆续预约接种。9到45岁女性都可接种这一国产疫苗,其中9-14岁人群只需打两针。谷歌AI造芯新突破!6小时设计AI芯片,质量超最先进算法谷歌透露,代号为“Whitechaple”的自研处理器芯片取得了重大进展,明年就可能应用在下一代谷歌手机和笔记本上。”白教堂“芯片由谷歌和三星联合开发。在昨日新发布的预印本论文中,谷歌团队描述了一种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能在6小时内完成芯片布局设计,而完成相同设计步骤,人类专家往往要花费数周时间。芯片将会采用三星的5nm半导体工艺打造,搭载8个ARM核心。着力芯片的硬件优化,它能更好的支持谷歌的AI技术,比如提升谷歌助手的交互体验和长时间保持激活的能力。新研究发现HIV的弱点治疗方向 有望加速消灭病毒由于HIV基因容易迅速变异,因此药物治疗非常复杂、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但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有望治疗HIV感染的新型药物靶点。研究指出,受HIV感染的细胞会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毒RNA,这两种形式的平衡对于HIV的生存很重要。而一些“单核苷酸突变”就能让两种RNA形式互相转换,研究认为研制出能特异性改变HIV某些单核苷酸位点的药物,那么就有望让感染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形式的RNA,最后消灭病毒。华科回应百亿元项目获批:项目尚在申请中近日有媒体报道,华中科技大学获批包括P3实验室建设在内的10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均与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此消息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据回应,上所传内容存在被误解之处,目前相关项目依然处在申报阶段。目前网上所披露的消息,仅是湖北省发改委对项目的批复,后续还要再上报国家发改委,通过后相关项目才能具体实施。教育部公示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推荐对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27号)要求,现将教育部拟推荐对象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4月24-26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拟推荐对象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提出。疫情期间回国 中科院外籍院士孙立成全职加盟西湖大学4月24日获悉,孙立成已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成为2020年该校入职的首位讲席教授。孙立成,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VR Rdsprofessor)、瑞典皇家工学院讲席教授、国际知名化学家、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研究的领域为——人工光合作用。目前,孙立成实验室以及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的筹备工作均已启动,正在面向全球进行人才招引。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公布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浙江省扎实推进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浙江省出台《关于推进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更大力度支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浙创新创业的一流团队。浙江省将坚持高端引领,着力补齐短板,紧扣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创高地,依托高新技术企业、高校院所,引育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团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上海财政科技投入呈增长趋势《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一方面,加大对国家实验室的培育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支持相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创新经费支持和管理方式,并在申请登记、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相应的支持措施。三是优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5月6日起 川内高校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开学4月24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关事项的通知》。5月6日起,各高校可根据生源特点、学生规模、疫情防控条件等情况,安排学生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开学,原则上毕业年级、医学类、有科研要求的学生可先返校开学;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其他单位(除高校以外),需报主管部门并经属地市(州)政府同意后,确定本单位研究生具体开学时间。

皇侃

中美临床试验结果不同,清华药学院院长:瑞德西韦并非一种特效药

(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对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图片来源:CBS截屏))4月29日晚,多项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密集发布。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等人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组在临床改善时间方面平均缩短2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平均缩短4天,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载量和病毒转阴率也无统计学差异。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初步试验结果却表明,瑞德西韦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晚期新冠肺炎患者和肺部受累住院患者的康复速度比安慰剂组患者快31%。该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说,瑞德西韦在患者病程恢复时间方面有明确、积极效果。受此利好消息,拥有该药的吉利德股票一度大涨逾8%。瑞德西韦是一款尚未获批的抗病毒药,原本计划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但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成为最受关注的在研疗法。但因谐音而被称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其临床试验进展和结果却如同过山车般,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多次反转。中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疗效中国是最早启动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国家,早至今年2月初,中国就启动了两项分别针对重症和轻/中症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700多名受试者。其中自2月6日开始,在湖北省武汉市10家医院启动了其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瑞德西韦的全球第一项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3月12日后,再未筛选到合格的受试者。4月15日,全球最大临床试验注册库更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开展的瑞德西韦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已于3月30日“终止”,而有关轻症和中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最新状态则为“暂停”。该数据库指出,由于中国新冠疫情得到控制,试验已经无法招募到合格患者。4月末,到了中国临床试验揭盲的时候。4月23日,据美国医疗行业媒体STAT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当日发布了一项研究摘要,透露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没有治疗效果——237名受试患者中,使用瑞德西韦的患者有13.9%死亡,而对照治疗组这一数字为12.8%。随后,这一研究摘要被删除。吉利德对此回应称,因为研究人员并未许可公布结果。4月29日,该研究结果正式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月6日至3月12日期间,237名受试患者被随机分配为两个组,其中158人使用瑞德西韦治疗,79人使用安慰剂。然而,与曾在WHO网站“闪现”的研究摘要一致,瑞德西韦并未带来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瑞德西韦组中位临床改善时间为21天,安慰剂组为23天。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与64%。试验开始后,共有22名患者因不良反应提前退出试验,其中瑞德西韦组18人,安慰剂组4人。在国外,有关瑞德西韦的消息却多为积极的。国外首个有关瑞德西韦疗效的正式报道来自4月11日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结果。同情用药情况下的数据显示,使用瑞德西韦后,53名来自全球的重症和危重症新冠患者中,36名(68%)患者症状得到缓解,7人死亡,病死率为13%。尤其是在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中,瑞德西韦的治疗将死亡率控制在18%。2月26日,吉利德公司在全球启动两项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美国、亚洲和欧洲的新冠疫情高发地区,建立了180个临床中心,均为随机、开放标签、标准治疗对照的临床试验。4月16日,据STAT报道,芝加哥大学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中,125名受试患者大部分在治疗6天内出院。这些患者中有113名重症患者,只有两人死亡。受此消息影响,吉利德股价一度飙升12%,而且带动了美国整个股市的大幅上涨。北京时间4月29日晚,吉利德公布了一项由其牵头的名为SIMPLE的随机开放标签临床试验,该试验纳入397名血氧水平降低但不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结果显示瑞德西韦5天和10天给药治疗方案显示出相似的临床改善效果。具体来说,5天疗程组的临床改善的中位时间是10天,10天疗程组临床改善的中位时间为11天;两组死亡率分别为8%和11%。同时,在两个治疗组中,瑞德西韦普遍耐受良好。 不过,上述几项试验均为非对照试验。“若不设置对照组,我们无法得知患者病情的改变是由于瑞德西韦本身的疗效,还是新冠疾病本身自然转归的作用或瑞德西韦的安慰作用。”曹彬团队曾作出上述评论,并指出该问题有待在未来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得到解答。4月30日凌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公布了一项纳入1063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瑞德西韦明显缩短了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从15天减少到11天,下降比例为31%,差异显著;同时,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韦后,死亡率也有所降低,从8%减少到5%,但未达到显著差异。这项研究由NIAID资助,从2月21日开始招募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68个地点的受试者。负责监督试验的独立数据和安全监视委员会于4月27日举行会议,通知研究人员瑞德西韦比安慰剂更有效。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验证,表示瑞德西韦具有阻断新冠病毒复制的能力。不过他也提醒,这一结果需要进行恰当的同行评审。他说,瑞德西韦将成为一个标准治疗,但这只是开始,后续会在瑞德西韦的基础上,加上其他治疗药物。中美临床试验结果不同源于标准不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埃里克·彼得森认为,中国的研究入组人数太少,不过如果瑞德西韦是特效药,也应该在此研究中显示出来。斯坦福大学全球卫生专家米歇尔·巴里表示,中国研究有样本不足的缺陷,不过如果在研究中使用高剂量或更早给药,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曹彬等人在论文中也提出,由于入组患者不足,研究未达到预设的样本量,导致统计把握度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瑞德西韦是否能提供显著的临床疗效,需要更多来自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证据。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统计学教授、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诺里同日在《柳叶刀》上对曹彬等人的研究发表评论指出,该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的研究设计良好,且试验执行得较好。但试验提前结束,导致研究支持力度不足,无法给出确定性的结论。“既不能确认瑞德西韦至少能产生一定的临床受益,也无法排除瑞德西韦的有效性。”对于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科学》杂志认为,无论是由于设计还是试验中止原因,目前发表的研究都没有NIAID的这项研究更有说服力,中国的研究因为缺乏足够的新入组受试者而不能对药物进行恰当评估。不过,美国NIAID的这项研究能否将药物的疗效与其对病毒的直接作用联系起来还有待观察。“尽管公众会觉得中美双方的临床试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我个人认为它们基本是一致的,并且我对美国NIAID提供的结果不觉得意外。总的来说,瑞德西韦并不是一种特效药。”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点,可以从双方的研究中,受试者死亡率均无产生明显改变可以看出。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试验结果的解读是基于附加条件的,任何一种药物所谓的临床效果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其影响因素包括如何定义临床终点、如何选择入组人群定义等等。曹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他们的研究与NIAID的研究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原因是评价指标的差异,比如,NIAID将住院无需吸氧即可作为康复标准之一,这个标准则不适用于中国。曹彬认为,“我们的结局评价是一个综合指标,打个比方就像考大学要看综合表现一样,更全面、更充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业明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结局评价,一直以来没有达成共识。病死率是个硬指标,大家都承认,但是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病死率不高,新冠肺炎也是如此,所以不太适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一般是轻症患者才采用的终点。在病死率没那么高但需要入院的人群中,尽管美国FDA建议主要终点应该包括症状、体征、住院时间、临床恢复时间,呼吸支持和病死率多个方面的复合终点,但结局指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统一。在入组标准上,比如,中国试验要求入组患者出现症状12天内,且30天内未接受其他试验性药物治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对此无要求。丁胜说,病人入组时间越晚,病毒感染之后自行复制会引起越多的下游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病情就会越复杂。因此,单一地去阻断病毒复制,药物的作用可能发挥得越小。关于中国临床试验对受试者的要求是否严苛,王业明解释说,他们最早第一篇发表在《柳叶刀》新冠肺炎的论文及后续的研究均显示,患者从发病到加重为重症或危重症大概在10~12天左右,因此设置12天是合理的,是希望让患者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在3月12日后,他们无法招募到合适受试者。当时,武汉较多患者已处于恢复期,即使放开时间限制,也难以扩大入组,这将对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造成困难。针对排除其他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王业明澄清说,他们只是排除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并不排除接受标准治疗但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项目的受试者。同一个患者不能同时参加两个临床试验。“总的来说,在‘老药新用’方面,目前还未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瑞德西韦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毕竟老药不是针对性开发的药物。”丁胜说,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关于瑞德西韦临床研究的结果发布,这些结果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去认知这种药物,包括在细分人群中的有效性,是否可以和其他药物组合使用等等。比如,尽管没有明显疗效,但是曹彬等人的文章也发现,对于发病在 10天及以内的患者,瑞德西韦组的临床起效时间表现要优于安慰剂组。王业明等人撰文指出,试验结果虽未显示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治疗中预期的疗效,但在早期治疗和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中仍可能有其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为了应对这个疾病,药物达到这种水平的疗效不能够满足新冠疾病治疗的最迫切的需求,去找到更优异的、更有针对性的药物,依然是必须的。”丁胜说。

电梯上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我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结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李永华)9月25日,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的重要数据结果。“Clear-C”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和指导,采用了诺辉健康的肠癌早期筛查技术-常卫清?。CSCO学术年会是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权威肿瘤学术盛会,聚焦肿瘤临床最前沿的创新和实践。“Clear-C”(Colorectal Cancer Early Screening in China)注册临床试验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牵头研究单位,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8家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开展,历时16个月,旨在研究结直肠癌早筛的创新技术对降低中国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价值。此次试验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累计入组数据近6,000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数据4,758例,目前已向国家药监局正式完成全部临床数据的提交。“Clear-C”临床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结直肠癌专病队列研究首席科学家丁克峰教授代表试验项目组公布了“Clear-C”的重要数据结果。“‘Clear-C’是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此次试验全面达到临床研究目标,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丁克峰教授表示,“此次试验有三个特点。一是我国此前从未有过有关肠癌早筛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二是入组样本量大,三是试验结果优异。所有入组人群均要求在常卫清?检测同时完成肠镜检查,对比肠镜检查和病理的金标准验证常卫清?的筛查结果。此外,该大规模前瞻性试验设计,贴近筛查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利于早期筛查,达到预防肠癌发生的目的;有利于早期诊断,有利于提升肠癌早期治疗效果,临床意义明确,可以极大改进早期治疗效果,预防肠癌的发生。”试验数据显示,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达到了99.6%。“Clear-C”的研究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蔡三军教授表示,对进展期腺瘤及早发现并干预,能够在临床上达到最理想的肠癌防治效果,也是通过筛查降低肠癌发病率的关键。 “Clear-C”展示了常卫清?有效发现进展期腺瘤的能力,在临床上是检测性能的巨大突破。从“Clear-C”试验结果看,常卫清?是非常准确的肠癌筛查分子检测手段。

申韩

首次!顶级医学杂志连发两篇中国论文,公布肾病贫血新药结果

(健康时报网端部记者 孙欢)北京时间2019年7月25日凌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两篇论著,公布了肾脏贫血新药罗沙司他在中国的两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陈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主任郝传明教授主导。这也是NEJM首次发表由我国大陆医生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新药3期临床试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截图创新机制,口服肾病贫血新药造福患者目前,中国慢性肾病患者数已超1.2亿,而肾性贫血则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在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98.2% ,但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达标率仅为21.3%。一直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为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和铁剂。但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心血管反应,而贫血控制注射的铁剂潜在风险也很高。口服药物罗沙司他胶囊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 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低氧诱导因子(HIF)的生理作用不仅使红细胞生成素表达增加,也能使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以及促进铁吸收和循环的蛋白表达增加。罗沙司他通过模拟脯氨酰羟化酶(PH)的底物之一酮戊二酸来抑制PH酶,影响PH酶在维持HIF生成和降解速率平衡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此次《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两篇论文的题目为“Roxastat Treatment for An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ong-Term Dialysis”和“Roxastat for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isease Not Receiving Dialysis”。它们分别介绍了长期透析贫血患者的罗沙司他治疗结果,以及未经透析的肾脏病患者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结果。据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陈楠介绍,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中国接受透析治疗的贫血患者中,口服的罗沙司他同注射的阿法依泊汀在临床获益和副作用上无明显差异。在慢性肾病未接受透析治疗的贫血患者中,罗沙司他也可让肾脏病患者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纠正和维持肾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与疗效同样重要的是,罗沙司他是口服剂,因此患者使用方便,依从性也会相应提高。”陈楠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全球首发,中国药品审评审批能力具备国际水平罗沙司他由珐博进(FibroGen)及其中国分公司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17日,“罗沙司他”胶囊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贫血。此举使中国成为全球首先批准罗沙司他胶囊上市的国家。“当时罗沙司尚未在全球其他国家上市,但是我国药监部门在做过大量调研之后同意其在中国获批,是承担了一些压力的,但是日本的随后获批,今天NEJM的最终发表,说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我们中国团队有能力做好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回顾历时8年的罗沙司他临床试验,陈楠教授这样表示。郝传明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NEJM之所以发表了此次罗沙司他3期临床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试验高质量的完成,这是中国临床研究水平逐步提升的一种表现。“罗沙司他”率先在中国上市,说明罗沙司他胶囊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足够有说服力的安全性和疗效,赢得了药品审批部门的信任,同时也说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能力具备国际水平。”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钟黎蕴华表示,“此次NEJM也发布了未经透析的肾脏病患者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结果。预计今年年底,罗沙司他这一新适应症也将在中国获批,造福更多肾性贫血患者。”

捉放爱

世卫组织:两种新冠肺炎疗法3周内获得临床试验初步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20日说,两种新冠肺炎疗法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预计3周内获得初步结果。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根据世卫组织先前确定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研发计划,目前正在重点开展两种疗法的临床试验,其中一种疗法联合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另一种疗法使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我们预计在3周内会获得初步结果”。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通常联合使用,是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据200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联合使用对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具有“实质性的临床益处”。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信息显示,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联合使用的临床试验已在中国武汉等地的医院展开。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尚未在全球任何国家获批上市。武汉多家医院已于本月初开始该药物的临床试验,试验预计持续到4月底。谭德塞还在记者会上说,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成员正与中国同行合作,就新冠病毒相关问题在中国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寻找一些目前尚不了解问题的答案,包括病毒的传播能力和中国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等。他介绍说,国际专家组成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巴斯德研究所、俄罗斯国家肺结核与传染病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覆盖领域包括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管理、疫情控制和公共卫生等。(来源:新华社)

徒子徒孙

100年了,中国企业完成了新的“结核病疫苗”临床研究!背后还有创业板一份功劳

结核病是一种感染率和发病率都非常高的疾病,但从1921年卡介苗发明以来,之后近100年里,没有新的疫苗出现。2008年,智飞生物希望通过收购安徽龙科马来进行结核病疫苗的研发,但这一切要从零开始。幸运的是,2010年,智飞生物登陆创业板,通过IPO,募集资金净额14.33亿元。正是借助这些资金的力量,十年时间,智飞研发的结核潜伏感染预防用疫苗已经完成了临床研究,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完成该疫苗临床研究的国家。今天,是创业板开市十周年。在创业板开板的十年里,创新药、医疗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优质的公司,在业绩的推动下市值和股价均实现了翻倍增长,医疗保健板块已成为创业板指数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药上市公司不仅总市值在创业板居于前列,整个创业板里医药企业个股涨幅,也远超创业板其它个股。截至2019年10月25日,有19家公司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0倍,其中医疗保健公司有10家,分别是康泰生物36倍、爱尔眼科29倍、泰格医药20倍、兴齐眼药16倍、药石科技11倍、欧普康视、我武生物、普利制药、万孚生物、安科生物10倍。(来源:央视财经)

钟南山团队中药治疗新冠研究在主流医学杂志发表

(原标题:钟南山院士团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研究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为找寻和验证哪些中药对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钟南山院士团队对四十余种中成药和中药方剂进行筛选,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试验)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药物筛选过程中,研究者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减少病毒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此研究发表在药理学界主流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基于这一发现,钟南山院士联合张伯礼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启动了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在全国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的20余家医院展开,考虑到疫情防控的紧迫性,无法进行双盲;专家组讨论后决定采用在有限条件下的最客观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研究方案,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共收集了符合研究方案的284例病例。试验数据经过专业第三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更是达到了91.5%。发热、乏力、咳嗽单项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连花清瘟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肺部CT影像学异常的改善率,提高总体临床治愈率。从降低转重型患者的比例方面分析,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明显更低(连花清瘟治疗组:2.1%,对照组:4.2%)。然而在本临床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在提高新冠肺炎核酸转阴率和缩短转阴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比虽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述系列发现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而且安全性较高。这项研究结果被植物医学界的一区(2020年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杂志Phytomedicine收录发表,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的团队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在疫情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全国多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严格设计的中医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并组织启动了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国际植物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发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对中国中药防控新冠的认可和肯定,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慈母曲

“新冠疫苗第一股”今日登陆科创板,疫苗将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目前全球约165种新冠肺炎疫苗处于试验阶段,只有6种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三种来自中国。这三种除了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合作研发的Ad5-nCoV,还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和科兴生物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编辑|米娜图片来源|被访者疫情之下的疫苗新股有多疯狂?8月13日,被称为中国“新冠疫苗第一股”的疫苗企业康希诺生物(688185.SH)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209.71元/股,开盘大涨124.1%,股价报470元。按发行价和开盘价计算,股民中一签(500股)或可赚13万人民币。随后涨幅收窄,截至当天上午收盘,涨幅83.78%,股价为385.4元。6月16日在科创板上市的疫苗股康华生物,上市后连续20日涨停,中一签或赚27万元,被认为是今年最赚钱新股。康希诺生物股价大涨,也得益于其与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的合作。2020年3月,双方开启了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这个新冠疫苗研发组合目前在国内属于该领域的第一梯队。8月9日,中东国家沙特宣布将与康希诺生物合作,启动新冠疫苗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此前,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Ad5-nCoV)I期与II期临床试验均已在国内完成,并于6月25日获得了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新冠疫苗有五大类技术路线: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以及减毒疫苗。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选择的技术路线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宇学峰曾表示,对于用户而言,腺病毒载体疫苗一个重要的优势是一针免疫,而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则至少要打两针。康希诺生物的新冠疫苗正在快速推进,但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研发的竞争非常激烈。8月6日,世卫组织在召开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球约165种新冠肺炎疫苗处于试验阶段,26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种已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三种来自中国。这三种除了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合作研发的Ad5-nCoV,还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和科兴生物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而它们比Ad5-nCoV更早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康希诺生物2009年注册于天津,由宇学峰、朱涛、邱东旭、毛慧华四位海归科学家创立。其中,宇学峰和朱涛曾在赛诺菲巴斯德担任全球细菌疫苗开发总监和高级科学家,邱东旭曾任ChinaBio LLC中国总经理,毛慧华曾任Endo Pharmaceuticals全球质量管理总监。回顾过去十余年的经历,宇学峰对《中国企业家》感慨道:“我们这几个人,都曾在跨国大药企拿着每年几千万美元的预算(做研发),自己创业后,花1万元都要仔细算计。但一想到我们可能做成的事情让多少人受益,也就释然了。”疫苗竞速2019年12月26日,武汉医生张继先接诊了一对因发烧、咳嗽来看病的夫妻。他们拍出来的胸部CT片,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至此,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大幕拉开。2020年1月28日,与武汉相隔千里的天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启动。其首批拟立项项目清单中显示,康希诺生物承担了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的研发项目。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选择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通俗来说,是用腺病毒当做载体的疫苗,它能把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插入到腺病毒的基因里面,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认出S蛋白基因并产生免疫,以后遇到真的新冠病毒,人体就会对它的S蛋白基因起反应。宇学峰在7月12日举办的一场线上论坛上称,在大规模疫情暴发的情况下,需要快速找到确定可行的疫苗研发途径。康希诺生物在做埃博拉疫苗和肺结核疫苗的研发时,对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质量属性做了深入研究,认为这一技术路线很成熟。而且,它能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平衡,也支持后期的规模化生产。除了新冠疫苗,康希诺生物目前还有15条疫苗产品研发管线,涵盖预防埃博拉病毒、结核病、脑膜炎、百白破、肺炎等多个临床需求量较大的疫苗品种。需要指出的是,康希诺生物尚未有一款产品商业化上市。这导致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至2019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44.91万元、-1.38亿元及-1.57亿元。康希诺生物招股书展示的研发管线进展表从自身的研发管线(产品线)来看,康希诺生物的两款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2和MCV4已处于新药申请阶段,临近商业化。就在7月底,康希诺生物和辉瑞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康希诺生物自主研发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CV4,商品名:曼海欣)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将由辉瑞负责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学术推广。作为公司首款有望实现商业化的疫苗产品,曼海欣的上市将让康希诺生物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在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下,康希诺生物想要实现盈利,还需要推动更多产品的上市,而登陆资本市场是寻求商业化资金的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A股科创板上市之前,康希诺生物已于2019年3月在香港上市,曾被称为“港股疫苗第一股”。在港上市后,该公司的股票不温不火。但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后,其港股股价开始连续上涨。截至8月13日上午收盘,康希诺生物H股股价为197.5港元,是当初发行价22港元的约9倍。成名之战新冠疫苗并不是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的第一次合作。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造成至少1.13万人丧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康希诺生物得到了和陈薇团队合作研发埃博拉疫苗的机会。邱东旭向《中国企业家》介绍,此次埃博拉疫情暴发前,为促进肺结核疫苗的研发,康希诺生物曾从加拿大国立研究院引进了符合GMP标准的专有细胞系,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这使得康希诺生物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具备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的公司。巧合的是,陈薇团队当年选择的技术路线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但作为科研单位,他们并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当陈薇得知校友(清华大学化工系)朱涛的企业康希诺生物可以补足这一缺点时,便向后者伸出了合作橄榄枝。2014年9月,双方开始合作。同年11月,第一批可以给人注射用的埃博拉疫苗就生产出来了。据了解,其他国家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必须在零下60摄氏度的条件下才能保存。而康希诺生物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2~8摄氏度就可长期保存,在37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活性可保持两周,这对气候炎热的非洲国家来说更为实用,也是国际生物医药领域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2016年12月,康希诺生物和陈薇团队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重组埃博拉疫苗(Ad5-EBOV)临床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不过,由于2017年处于埃博拉病毒流行的间歇期,没有大量人群作为样本来提供有效性数据,Ⅲ期临床试验无法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药监局根据此前试验数据,在2017年10月批准了康希诺生物的重组埃博拉疫苗新药的申请,允许其有条件上市。由此,Ad5-EBOV成为国内唯一获批生产的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是亚洲第一个获批准的埃博拉疫苗。有意思的是,2017年10月2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Ad5-EBOV获批上市的消息时,康希诺生物正在举行其疫苗生产基地的落成典礼。现场除了康希诺生物的员工,还来了很多医药产业界、学术界与投资界的重要人物。邱东旭记得,当他们把此消息插播后,会场的气氛也达到了燃点。不过,Ad5-EBOV仅供应急使用及未来国家储备安排,且将在监管机构指导下使用。未来将根据国家特别需求安排生产,可能不会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Ad5-EBOV是康希诺生物第一个获批上市的疫苗。对我们来说,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走通了从研发立项到审批上市的全流程,也让我们作为一家医疗创新公司,在科研、生产等能力上得到了国家的认可。”邱东旭说。Ad5-EBOV从研发到上市看起来很顺利,但并不容易。宇学峰回忆称,在Ad5-EBOV申报临床的紧要关头,康希诺生物的全体员工曾通宵达旦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康希诺高管团队穿越低谷“别看我们今天这么光鲜,当年是很难的!”邱东旭感叹道。2006年,作为赛诺菲巴斯德全球细菌疫苗开发总监,宇学峰参与了巴斯德中国疫苗市场战略的研究。他多次回国调研发现,中国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研究能力,但如何将研发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仍是短板。“当时位居全球疫苗销售前十的产品,在中国大多没有上市或没有生产能力。”宇学峰说,巨大的差距,让他第一次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但创立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宇学峰还需在研发技术、工艺生产、质量体系、商业运营等关键环节上找到合适的搭档。机会出现在2008年夏天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当宇学峰和同事朱涛、好友邱东旭、毛慧华再次聊到中国与北美的疫苗差距时,他们对共同创立一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先进疫苗研发生产企业”的想法一拍即合。第二年年初,宇学峰等人回到中国开启创业旅程。他们为自己开创的公司起名“康希诺”,寓意健康、希望、承诺。而四位创始人创业前都在加拿大工作和生活,因此公司的英文名字CanSino既是康希诺的音译,也是中国(Sino)和加拿大(Canada)元素的结合。作为国内疫苗行业唯一的海归科学家创业团队,康希诺生物备受投资人青睐。“那时,进口疫苗的质量被认为优于国产疫苗。但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的疫苗价格并非人人承受得起。如果国产疫苗的质量能达到国际水准,价格又实惠,不仅中国的孩子会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孩子也会受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告诉《中国企业家》。2011年,康希诺生物获得了来自数名个人投资者的3000万元天使融资。同年,礼来亚洲基金的投资人林亮与宇学峰相识,并在2013年主导了礼来亚洲基金对康希诺的1000万美元独家投资。此后,康希诺生物的几乎每一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都有跟投,是目前投资康希诺生物时间最长、金额最多的一家机构投资者。无独有偶,2013年前后,当梁颕宇结识邱东旭时,得知包括邱在内的4位科学家已回国创业后,便和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天津,参观了康希诺生物的实验室,并听取了创始团队对未来的规划。梁颕宇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有全球视野、有丰富行业经验、有精深研发能力的创始团队,他们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在建设自己的核心能力”。她和团队当即决定投资康希诺生物。这个投资决策并不被看好。2013年底,中国发生多起婴儿注射乙肝疫苗致死事件,不仅涉事的三大乙肝疫苗生产企业——深圳康泰生物、大连汉信和北京天坛生物陷入风口浪尖,其他疫苗公司亦受到波及,主营业务为儿童疫苗全产业链产品的康希诺生物也不例外。梁宇依然坚持她此前对行业和康希诺生物的判断,以及投资该公司的决策。2016年,启明创投以3120万美元领投康希诺生物的交易落地。2017年,启明创投又作为老股东继续投资了该公司。然而到了2018年7月,类似的疫苗风波再次爆发。长生生物的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案和百白破儿童失效疫苗旧案接连被曝光,疫苗行业再度遭受重挫。此时,康希诺生物正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一家投行的董事总经理曾告诉《中国企业家》,彼时长生生物事件让A股疫苗企业股价大跌,加之政府可能会对国产疫苗行业进行整顿,这对即将上市的疫苗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林亮则向《中国企业家》透露,长生生物事件发生后,的确有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对疫苗产业表现出了犹疑和谨慎。邱东旭坦陈,康希诺生物向港交所递交A1申请后,在香港召开首轮基石投资者募集时,因基石投资人不够,而未能募集成功。直到第二次募集时,康希诺生物调低了发行价,价格比他们的心理预期要低很多,才募集成功。“但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后,真正懂疫苗行业的投资人,反而看到了投资康希诺生物的更大价值。”如林亮所言,一年多时间过去后,康希诺生物已走出低谷。随着在科创板的上市和股价暴涨,这家公司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科学家们依然保持着习惯性的冷静和克制。“对我们来说,比关注股票涨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那些还没被解决的健康需求,和对这个产业的敬畏之心。当然,如何戒骄戒躁、沉下心做好我们应该要做好的事情,也是我们的挑战。”宇学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