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孩子智力多种多样,父母别忽视其性过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正奎:孩子智力多种多样,父母别忽视

“赢在起跑线”这个话题在父母之间经久不衰。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优秀,这是我们最朴素的爱。而且我们通常都认为,孩子爱学习,成绩好,特别是数学好,那就很聪明。有的父母发现自己孩子从小在某方面很突出,还会想方设法把孩子打造成“神童”。最近我们就看到不少关于“神童”的报道。确实,学习成绩好是我们非常容易辨识的聪明。但其实,聪明有很多种,我们不要对孩子智商的理解过于单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儿童非凡的表现是非常多样化的,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在多样化中慢慢发现孩子的才能。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这一点:第一位,著名数学家高斯。3岁时就可以指出他父亲算账的错误。10岁时,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道题:“1+2+3+4+5……+100等于多少?”在其他同学都在拼命算时,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很小就表现出杰出的数学才华。第二位,爱因斯坦。他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了。从小看上去很内敛,很害羞,3岁还不太会说话;上中学时,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学业表现平平;考大学第一年还没考上。老师,家长都认为他非常平常,但后来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第三位,安迪沃霍尔。很小的时候被诊断为有情感障碍,曾三次发作,通俗点说,就是精神病人。他从小敏感自卑,难以融入同龄人。还好母亲给了他大量关爱,常给他看彩色杂志、漫画,鼓励他画画,后来他成为了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第四位,菲尔普斯。从小全身充满能量,非常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他不适合学习。后来他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多动症。好在他喜欢游泳,并在这项体育运动中发挥出自己杰出的天赋,获奖无数。第五位,小布什。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差,最大的爱好就是跟他妈妈对着干。上高中后成绩稍微好了点,通过努力考上了耶鲁大学,可是大学成绩没有一门得A的。宾夕法尼亚州有一个研究所还有他的智商测试得分,当时他的智商是90多一点点。不过他从小喜欢跟小朋友玩,很多小孩都愿意听他的。他在耶鲁大学干了一件事,认识了耶鲁大学当时在校的1/4的学生。可以看出,他在社交方面有很不错的才能。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到,人的非凡之处真的是多方面的,各式各样的。或者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这也是被心理学所证实了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曾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8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多元智能的意思就是,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优势智能是有差异,不同的人智能会有不同的组合形式。我们养育孩子,要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切勿急功近利,也不要模式化“神童”,否则,可能错过发现孩子的才能,压制了孩子的优势。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原创,别把孩子养成了山寨。天才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有很多种样子,并不是每个天才都像数学家高斯从小表现非凡,有些天才可能像3岁还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有多动症的菲尔普斯,智力平平的小布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大可不必太多焦虑自己孩子不如别人,也不必早早为孩子表现优异而急功近利。不论孩子是不是非凡的,都该耐心地等待他慢慢成长为他自己。----END----

此八疵者

中科院心理所课程研修班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心理所是我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现代心理科学综合性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重点支持的司局级创新工程单位之一,也是全国心理学界第一个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科研教学单位。心理所自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有六十余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不仅是我国心理科学实验研究和创新工程基地,也是我国心理科学知识传播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01报考条件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课程研修班是以同等学力形式进行招生的,其入学门槛较低学院只要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通过院校审核即可免试入学。02上课形式及学制1、专业:心理学专业2、学制:两年3、学费:2万元~6万元之间5、学习形式:面授、网络03招生专业及课程课程研修班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二、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心理学专业三、积极心理学与身心健康专业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五、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专业六、咨询心理学专业七、家庭养育心理学专业高级课程研修班一、临床心理、心理咨询治疗—心理健康专业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04教学方式一、北京面授班 (主要面向北京学员):每周末上课一天。上课地点为心理所内或所外。二、网络辅导班 (主要面向京外学员)教学形式有二种:1、网络教学,学员通过网络视频和课件自主学习。2、集中面授,按教学计划进行集中面授、答疑和考试05报名办理1、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额满为止。2、报名资料:①两寸和一寸免冠照片(蓝底)各2张;②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③报名费100/200元;④报名表;3、报名方式:携带报名资料直接现场报名,也可用信函邮寄资料进行报名;4、报名及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楼B203/B205室) 邮编:100101

僵尸王

2020年专科能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程研修班吗?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的在职研教育,是以同等学力的方式进行招生。要求学员拥有大专学历即可参加招生报名,因此专科能攻读本校在职研课程。由于招生时间不固定,望需学员及时关注招生信息。具体内容如下:一、专科能够攻读从本校招生信息来看,此次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在入学时,要求学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无需参加招生考试,通过院校审核后就可以获得录取资格。入学门槛低,拥有专科学历的人士即可参加报名。其次,若在海外院校获得相应证书,需经过教育部认证后才能报名。二、招生时间招生时间不固定,全年进行招生。若本校有招生活动,就可以前来参加报名。通常情况下,在每年3月左右或9月左右时会有本校课程班。对于想攻读课程的学员来说,要及时关注本校招生信息。由于可能会设有名额限制,望大家及早报名。三、报名入口报名时,学员可以登录本网站进行提交个人信息,包括学历或学位、联系方式等。随后有本校招生老师与报名者取得联系,学员根据老师要求提交相应报名资料即可。院校审核需要时间,望学员耐心等待。若有审核结果,院校会第一时间通知学员。从以上介绍可得出,专科学历的人士能够攻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课程。另外,该校课程入学门槛低,毕业后可有机会申请硕士学位。

刘劭

2020中国科学院心理学考研快讯解读

9月初,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招生专业简目”,与往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考中科院心理学考研专业的学生要结合本文做参考,文都比邻心理学院校信息组老师对比如下:1.招生总人数比往年增多!(录取概率提升)2.推免比例比去年降低:心理所2020年计划招收33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40%左右拟用于接收推荐免试生。(去年50%推免比例,普通考生名额更多)3.新增15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招推免生)。(往年只有全日制,分数线可能会降低)文都比邻教研老师针对中国科学院心理学考研硕士研究生的变化情况,总结如下:虽然这是“推免公告”(推免门槛难度较高),但是文章中提前公布了招生计划1.推免比例也比往年降低(普通考生录取概率更大了!!!)2.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增了“专硕非全日制”!!!3.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北京,双一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研实力超强的大学4.心理所,导师多、方向超多,导师122人,研究生304人(精细化带学生,更便于出科研成果、高质量论文,读博出国…)5.19年录取:心理学14人此外3士兵7少干计划、应用心理13人6士兵8少干(特别适合退役士兵、少数民族骨干报考!)6.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学硕、应用心理专硕,初试内容、分数要求一模一样!7.欢迎/推荐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所!9月初,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招生专业简目”,与往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考中科院心理学考研专业的学生要结合本文做参考,文都比邻心理学院校信息组老师对比如下:

李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选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读研的人员,通常会进行较为全面的咨询。其中就读是否有用的问题,会受到更多的关注。那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有用吗?攻读中国科学院开设的在职研课程有用。首先本校开设的课程注重各种心理问题的研究,是目前需求较大的专业课程,能够通过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继而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毕业可以获得学位证书,然后还有积累人脉资源的作用。详情如下。专业课程有用本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心理学领域的相关课程,也是目前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并且会随着社会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校系统的课程培训后,专业知识会得到良好的完善,同时应对工作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能够在职场获得更好的发展。所得证书有用本校招生方式有同等学力和高级研修,以前者报考毕业可得硕士学位,是国家承认的证书,含金量较高。不仅有利于拓展就业选择,同时也可为职场晋升带来明显的助力。以后者报考,毕业可获得结业证书,通过院校官网可查询,是个人专业能力的证明,受到业内认可。人脉资源有用课程的学习过程,会实现人脉资源的积累,是有利于工作发展的因素。学员可以通过积累的人脉资源,更为及时的了解业内相关咨询,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是有用的就读收获。综上所述,本校开设的在职研课程,是有用的就读选择。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以借助学习机会完善专业知识,也可以借助证书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同时也可借助人脉资源拓展工作选择。

天命

突发!中科院心理所某教授博士学位被撤销

目前关于此事,能够被证实的内容,只有这个通知。我们等待官方的解释。祝卓宏教授祝卓宏教授简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后导师,注册督导师, 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会士(Fellow), 健康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 ACBS中国分会(CACBS)主席,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观疗法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社工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北京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国际EAP中国分会理事, 欧洲认证EMDR治疗师和督导师, 中德班第一届催眠行为组学员,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中方理事。1993年祝卓宏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进入新疆哈密第377医院工作。1994年开始担任新疆乌鲁木齐第23医院住院医师。1999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开始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201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2014年担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201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获选为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会士。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行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主要研究心理灵活性,压力管理,应急心理行为,公务员接纳承诺疗法(ACT),心理灵活性,心理健康,抑郁症及孤独症临床心理治疗。参考资料:1 中科院心理所官网2 科研在线官网

九思

赋能深圳智能产业融合升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应用论坛”首度落户深圳

1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心理所应用发展部和北京中科心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五届心理学应用论坛”在深圳举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深圳市妇女联合会、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阿里巴巴旗下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启元教育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心理学界、产业界代表近1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会议由心理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执行主任李旭培主持。论坛邀请心理所应用发展部主任张莉做主题报告。张莉主任在其报告中介绍了心理学的应用现状、心理所具有应用转化价值的重点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对心理学应用发展及创新边界的思考。心理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心研创始人赵国朕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以《让心可见,让科技更有温度》为主题,对人因智能的对概念进行了诠释,介绍了人工智能行业对心理学的需求以及人因智能心理学技术路径,阐述了心理学应用应有的价值观:以人为本,让使科技更好服务于人。中科启元集团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王建则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新畅想》为主题,介绍了AR、VR、MR等基于虚拟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新技术应用将带来教学方式、内容呈现、师生互动等多方面的体验升级,使未来教育无限可能。中科心研成立于2017年底,是一家将心理学与智能穿戴产业相结合的先驱者,是中科院心理所自成立以来首家知识产权入股的公司。创始人赵国朕同时也是心理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中科心研已自主筹建了心理学领域多模态感知计算实验室。实验室旨在聚集一批从事工程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脑机接口等领域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青年科研人才,联合大健康、智能穿戴等相关领域的产业联盟,搭建人因工程实验产学研平台,为产业升级赋能助力。赵国朕在主题报告中也强调并解释了人因智能区别于人工智能的关键即在于是否能够服务于人。此次论坛在第二十二届深圳高交会期间举办,心理所组团参加了展览。中科心研研发的谛听智能云监控设备也一同亮相高交会,只要佩戴设备10分钟,就能采集到被检测者多种心理、生理及行为数据,通过提炼各种心理学专业指标,既而分析生成客观精准的心理状态评估报告,并为教育、大健康领域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目前该设备已经在特种领域如对飞行员、高铁调度员及服刑人员等进行心理评估与训练,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号召,正在扩大该高新技术应用至教育和大健康等民用领域。高交会官方刊物“新闻速递”在高交会首日也对该设备进行了重点推荐。此次心理学应用大会促成了中科心研与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及深圳市医疗器械协会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在本次应用大会期间签订。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庆龙表示此次携手昭示着中国心理学应用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中科心研以平台型的技术思维构建人因云计算平台,其提供的心理学大数据能为业界所有有兴趣的产业公司所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公司在基础模型、算法、云计算上的投入,加速产品上市周期。商业模式上,中科心研通过传感器、模组的共创合作,知识产权共享等机制,共同发掘心理学人因技术的应用场景,向产业提供标准化的硬件、云服务接口,利用生态的力量带动产业的同步发展,有效的加速国内心理学应用产业创新。”在圆桌论坛环节,阿里巴巴旗下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主任张莉、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庆龙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国朕围绕着软科学与硬科技的融合,一起畅谈了心理学应用的未来发展,让心理学以大数据等可见方式与各类产业联合成为圆桌嘉宾的共识。此次论坛承办方北京中科心研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史德飞表示,目前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的心理咨询服务阶段,可能说到心理学大家想到最多还只是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但心理学应用未来对于大数据的抓取解读才是方向。他也强调了过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院心理学应用论坛还是更重学术讨论,此次特意移师深圳这个科创之都,是希望与深圳产业界深度融合,该论坛不仅邀请了国内心理学学术权威,也邀请了教育行业专家及智能穿戴行业专家,我们希望在多方讨论碰撞之下,拓宽心理学的应用场景,用平台思维服务产业,以生态模式赋能产业,从而驱动新一轮心理学产业应用与发展。”(何艳霞)

内以伤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五届心理学应用论坛深圳举行

央广网深圳11月15日消息(记者李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五届心理学应用论坛近日深圳举行。中科院心理所应用发展部主任张莉介绍了心理学的应用现状、心理所具有应用转化价值的重点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对心理学应用发展及创新边界的思考。心理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心研创始人赵国朕以《让心可见,让科技更有温度》为主题,对人因智能的对概念进行了诠释,介绍了人工智能行业对心理学的需求以及人因智能心理学技术路径,阐述了心理学应用应有的价值观:以人为本,让使科技更好服务于人。中科启元集团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王建则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新畅想》为主题,介绍了AR、VR、MR等基于虚拟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新技术应用将带来教学方式、内容呈现、师生互动等多方面的体验升级,使未来教育无限可能。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中科心研与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及深圳市医疗器械协会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庆龙表示,“中科心研以平台型的技术思维构建人因云计算平台,其提供的心理学大数据能为业界所有有兴趣的产业公司所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公司在基础模型、算法、云计算上的投入,加速产品上市周期。商业模式上,中科心研通过传感器、模组的共创合作,知识产权共享等机制,共同发掘心理学人因技术的应用场景,向产业提供标准化的硬件、云服务接口,利用生态的力量带动产业的同步发展,有效的加速国内心理学应用产业创新。”北京中科心研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史德飞表示,目前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的心理咨询服务阶段,可能说到心理学大家想到最多还只是心理咨询师这样的职业,但心理学应用未来对于大数据的抓取解读才是方向。他也强调了过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院心理学应用论坛还是更重学术讨论,此次特意移师深圳这个科创之都,是希望与深圳产业界深度融合,该论坛不仅邀请了国内心理学学术权威,也邀请了教育行业专家及智能穿戴行业专家,我们希望在多方讨论碰撞之下,拓宽心理学的应用场景,用平台思维服务产业,以生态模式赋能产业,从而驱动新一轮心理学产业应用与发展。”在圆桌论坛环节,阿里巴巴旗下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袁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主任张莉、深圳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庆龙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国朕围绕着软科学与硬科技的融合,一起畅谈了心理学应用的未来发展,让心理学以大数据等可见方式与各类产业联合成为圆桌嘉宾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疗愈童心,聆听说不出来的伤痛【父母必读】

【寄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听话、不好管的孩子,他们可能表现为多动、容易攻击别人,也可能对人冷漠、老是逃避人群,让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不已,教育起来感觉无从下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认为,“不听话”、“不好管”正是这些孩子的召唤,希望有人听到自己说不出来的伤痛,而他们的伤痛,来自人际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怎么能够听到孩子那些说不出来的苦和痛呢?怎样用慈悲和智慧,给予足够的支持,帮助孩子卸下生命中的沉重,重新展现和绽放生命的风采呢?我不喜欢生命是沉重的,但是我们现实有很多的沉重,所以我今天的话题是怎么样能够用慈悲和智慧,帮助孩子卸下生命中的沉重,展现轻盈的生命。遭受心理创伤的孩子,其实大人也是一样,有很多的苦和痛是说不出来的。而那些苦和痛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那里存在着,都在生命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里流淌。那么他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作为他的家人怎么能够听到?不仅听到,而且又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让他们重新展现和绽放生命的风采。这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个学习其实不仅是为了孩子,而且也为了我们自己。我相信可能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创伤,所以我们帮助孩子疗伤止痛,其实也是我们疗愈自己童年创伤的一个机会。遭遇心理创伤的孩子是什么样呢?其实我们作为老师、父母,每天都可能会看到,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怎么管也管不了。在很久以前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是有恶的,是不好的。心理学昌盛以后,会有一个说法,说孩子有行为问题。那现在如果从心理创伤的角度来看,“不听话”、“不好管”正是孩子的召唤,希望有人听到自己说不出来的伤痛。伤痛,来自人际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那伤痛从哪儿来呢?创伤从哪儿来呢?其实最常见的就是人际暴力,暴力不只是伤害身体,还有拒绝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所以当一个人、一群人或者一个情境是否定、无视人的感受、需要和价值,并且给人带来痛苦的时候,所有的言行就都是暴力。暴力的逻辑,就是我要你去做我想要你做的事,如果你不做我就惩罚你。如果一个孩子接受了这样的人际暴力,时间长一点,幅度大一点,强度再强一点,就会形成心理创伤。有可能我们看到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完全是当下产生的,有可能是他们过去的经验,有可能现在他们正在遭受痛苦,所以他们有召唤,让我们能够听懂,并给他们良好的支持。但是人际暴力有时候就是直接来自于照顾者。还有一些孩子的生活可能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遭遇让我们觉得难以承受的生活事件,但是他们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都是负面的,都是被否定、被无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积累起来,就会让我们看到很多多动的孩子。心理创伤最主要的是什么?核心情绪是恐惧,就是不同程度的恐惧永远在生命中萦绕着。恐惧常常是无力,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控制情绪,为什么别人很容易学会的东西我就学不会,为什么人家能坐下来听老师的课程,我听着就好烦,甚至不知不觉就要动。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无力感,如果他的身边人,特别是他的父母和老师不能帮助他,他就会感到无助。有的孩子求助了,甚至用这种多动的行为来表达求助的愿望,但是我们成年人听不懂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无助。那么很长时间的无助就会变成无望,一个无望的人的生命就会没有方向,所以其实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这样的孩子的恐惧情绪积累了很长时间,而且通常还会受到很多惩罚,因为他们不听话,学习不好,不好管,所以更多的惩罚又增加了他们的恐惧。有的时候我们为了制止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用的办法正是增加他的恐惧反应,那么他的创伤就更多了。当孩子长期被恐惧的情绪笼罩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就会用各种动作来保护自己,所以我们看到的问题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就是孩子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那么学前的孩子的语言,特别是运用成年人习惯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很容易用动作,可能是打架,破坏公物,可能有很多令人头疼的行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碰到危险,感到恐惧的时候,会有三个典型的反应,叫做身体回应危险的三个反应。一个是迎战(Fight),如果一个危险来了,我们判断危险比我们(力量)小,我们就去打,把它打跑,叫做迎战。如果危险发生在孩子身上,他去打的时候,需要很多力量,其实就表现为愤怒。我们看到他的表现可能是多动,可能是攻击行为,还有破坏公物的行为。但这可能是强烈的恐惧使这些受创伤的孩子用迎战的方式,他们的判断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他不知道当自己这些动作表达出来的时候,可能会受到惩罚。还有一个就是逃离(Flight)。当我们判断危险比我们(力量)大,我们打不过,就会逃离。那对于孩子来说,恐惧情绪会更加鲜明一些,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或者家庭的表现就是退缩或者逃避或者孤立。还有一种情况更加困难,就是不动(Freeze)。我们判断面前的危险比我们(力量)强大,我们不能打,但如果跑也跑不掉。最典型的就是人面对熊,当你跑的时候他会吃活的,可能装死会好一点,这叫不动,就是冻住了,如在冬天被冻住了一样。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可能更加蔫、麻木,在学校和家里发呆,可能是漠然,可能是关闭自己所有的情绪。你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没感觉。其实“没感觉”就是感觉很强烈,以至于说不出来。还有就是你问他自己的想法,他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这些孩子都是需要被帮助的,而不是需要被惩罚。我们看到一些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他们多动、攻击甚至是逃避。不听话的孩子的语言中枢是严重受抑制,当老师、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看你嘴在动,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因为完全接收不到,他只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燃烧,怒火在燃烧。很多愤怒的孩子其实是在表达恐惧。恐惧和愤怒两种情绪是孪生兄弟,很多人很愤怒是因为他们太害怕。所以要让他们不那么愤怒,不是要惩罚他,而让他安静下来,告诉他不是那么危险,他就会不太愤怒。疗愈童心:聆听与行动疗愈创伤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我就想说可能对大家最有用的三点。第一点就是疗伤止痛,需要有人听到说不出来的伤痛,说不出来的伤痛就用行为表达。那从创伤疗愈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能够听懂我们说不出来的伤痛,并且还能帮助我们去面对恐惧的情绪,去学习更有效生活的办法,能够有更多的办法来控制情绪,那么创伤就可以疗愈。不是同感和共情就够了,同感和共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不那么怕你,他可以把自己的伤口露出来,但是我们还需要有点本事,清创伤口,并上药。这一部分就要学很多技巧,希望以后新东方有机会做这样的系统训练。第二点是重建人类情感的连接——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一个人遭受创伤,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他的安全感受到威胁、迫害,作为人的价值感受到威胁和迫害,作为人类的一员没有归属感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在一个荒岛上,那种感觉像被遗弃,是很难熬的,特别是对孩子。怎么样能够重建这三种感觉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第一个,我们来帮助孩子与自己连结。最简单的就是正面呼吸,多训练他关注呼吸,回到自己的身体。因为常常遭受心理创伤的孩子或者成年人,有太多的情绪一下上到脑部,就把身体丢掉了,很多心理的障碍就是身心分离,所以我们帮孩子先连接自己的身体,教他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跟身体平静相处,而且能享受到平静的美妙。这是后面工作的基础。第二部分叫做与其他人连结。他相信自己的时候,感觉不是太恐惧的时候,通常会愿意试一试跟别人相处。当他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教他学会判断、防御有些危险的人、情况。帮他识别有些其实没有那么危险,有些是完全不危险。如果他判断危险、有点危险和不危险,那么要教孩子练习不同的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办法。第三部分是与世界连结。第三点是疗愈童心,我们去聆听孩子的伤痛,然后教他们重建人类情感的连接,有了这个资本,才可以让专业训练人员来给孩子疗伤。像做手术,要先恢复元气。因为如果我们身体有太多的伤,不能动手术。那动手术就是来处理创伤记忆。其实他的创伤记忆里,有很多生命的拼图、花朵是很美丽的,但是因为创伤记忆把他的生命拼图和生命之花都打散了,东一个西一个,所以他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因此我们做专业心理创伤的治疗,就是帮助孩子处理创伤记忆,然后让他重新建立新的意义。也就是帮助他把不同的生命拼图的散片找到,然后用他当下生命的判断拼一个新的图画,然后他看到这个图画,就知道自己后面的路。还有他生命的那个花树,也是需要这样做的,这个是要厚一点,可能要一年两年的时间只做前面的两个事情,不断地做,不断地做。需要提醒大家,儿童的心理创伤和成年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成年人之所以受了心理创伤,是因为原来有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还有基本的生命技能。但对于孩子,要看他在什么时候遭受心理创伤,如果是很小的话,他们还有发展的任务,也就是他们不仅要疗自己过去的伤,而且还要跟上同龄人学的东西,所以是蛮艰巨的。要注意的是,我们前边要做的事情,做得慢一点,后边他就跑得快一些。前面不要太快,太快他会害怕的,觉得自己完了,根本顶不下去。等到他有一些好的感觉,我们再做后面的事情。想要管好孩子,光听是不够的,听到以后我们还要有反应。从创伤角度来说,我们不用听很多。如果听得太多抓不住主题的时候,我们就和孩子一块进入他们的情绪了,也会刺激我们自己很多创伤经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听两件事情,一个是孩子这些说出来和没说出来的表达,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是愤怒、悲伤,还是绝望,还是其他的。有一本书叫做《非暴力沟通》,我们可以用里面的表来训练自己。其实大部分人对自己情绪的理解是比较窄的,因为我们说的话都是名词,和完成任务有关系,而常常忽略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听他的感受。还有一个,我们要听感受背后是有需要的。当我们的感受是正向的,比较开心的,证明某些生命需要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感觉是负面的,我们不开心,那一定是有一些重要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和自己练习,和同事练习,和家人练习,然后我们去听孩子。我们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听,因为孩子有些需要说不出来,要用行动表现。我们还要用心听,最需要的是一颗慈悲心。慈悲心,慈和悲是两个含义,第一个我们要先有悲心,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愿意感受他的痛苦。但是光有悲心,能感受你痛苦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有慈心。慈心就是愿意并能够给对方带来快乐的愿望和能力,我有愿望让你开心,但是我不会,这种是不行的,一定要学习。那么我们怎么跟孩子来做呢?因为很小的孩子的判断力还不可以,在家里到点了不睡觉,或者天冷不穿衣服,那怎么办呢?就用三句话来跟孩子说话,我们先练一遍,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比如说你和孩子说好了9点钟睡觉,到点了他不要睡,还要玩别的。假如你是妈妈或者爸爸,就跟他说,到点该睡觉了。他说不,我想再玩一会。那你说我知道你还想多玩一会儿,让你停下你是不开心的,但是时间到了,你明天还可以玩,明天这个时间还可以。这就是疗伤的句式,第一个我知道你的感受;第二个,不让你继续做下去,不是因为我比你年纪大而来要求你,否则我惩罚你。而是因为时间到了,这是我们共同要遵守的,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和强制的感觉。那么明天这个时间你还可以玩,给他一个希望,让他明白自己是有选择的。如果他说不,我就要这样子。这是最难的,那我们就在知道哪个是他最想要的东西后,不断地跟他商量。比如每天他最愿意跟爸爸妈妈一块看电视,那就说如果你选择不去睡觉,那么可以再给五分钟。可以等他一下子,给他个机会。如果还是不可以,就说如果你要选择继续玩,那么明天就不能看电视了,但是我希望你明天有机会看电视,可以吗?这是一个邀请而不是强制的命令,那么这样说几遍,孩子通常会配合。但这一次没有奏效不要紧,因为从前你都没有做过,可能需要一个礼拜才会做到的。但是你知道,即使他没有听,心里却已经有些变化,知道你体谅他。就像种子种下去还没有发芽,并不意味着没有种子,它需要时间发芽。所以要给机会和时间让孩子的生命之花发芽。迎接疗愈童心的挑战刚才谈到了对儿童心理创伤的理解,谈到了怎么样去聆听,其实聆听本身已经是疗伤的一部分。但是还不太够,因为孩子在发展,还需要我们做点什么。其实对于照顾者,疗愈基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挑战,这考验我们照顾者的生命力量。第一个,我们是否有勇气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如果我们没有勇气,或者我们都不知道,其实自己对孩子的很多情绪反应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童年的创伤记忆。如果孩子的创伤记忆还没有处理,我们大人又给他新的,而且我们权力都比他大,那他就没有机会愈合。所以我们作为照顾者,能够有勇气去想办法疗自己的创伤,就是给孩子的第一份最重要的礼物。第二个,我们是否有耐心兼修养育文化,拨出陪伴孩子的时间?因为我是一个家庭治疗师,经常接触家庭,就发现很多家庭是很忙的。忙一件事情,就是社会认可的、工作文化认可的社会成就。没有时间留给孩子,也没有时间留给家人,可是我们又那么在乎家人的反应,我们中国人又那么强调家庭,有那么多诗句赞美,但我们就不给家庭浇水,这个园子不浇水就长不出来苗,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帮孩子,要疗自己的创伤,真的需要时间。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太多的成瘾在工作文化,也允许自己学一点点养育文化。养育文化就是等待,不是要求马上就能看到。几年前我在北川中学做心理援助,这3年5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回到北京工作后好像学会两句话:原来世界上很多事情看得见的不一定存在,存在的不一定看得见。但是我们总想为看得见的东西而存在,好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活过,我们没有真正跟家人一起活过,我们更没有机会真正跟我们的孩子活过,所以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痛苦,我们感受到的是愤怒,而愤怒会增加他们的恐惧,所以就不能疗伤。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一块来学习。第三个就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向生命的脆弱学习爱的智慧。什么叫向生命的脆弱学习爱的智慧?就是不要那么势利眼。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很势利眼,工作场所有时候也很势利眼。你能创造出权威认可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才会被尊重。孩子在有生命创伤的时候,需要有人尊重,尊重他们生命的脆弱。而如果我们自己经历过疗伤止痛的过程,就会有一个信念:今天看来脆弱的生命,其实绽放出的人类的花朵更加美丽。但要有人懂得这个,所以我们要学习对待孩子不要那么势利眼。今天孩子给你惹祸了,可能这个孩子未来对你是最有情的,说不定也是最有成就的。他的成就是基于对人类伟大的关怀而产生的,而不是基于恐惧和贪婪去制造东西,这可能是社会和人类进步需要的精华。第四部分,我们要问问自己,是否有智慧在生命的无奈中制造生命的曙光。做心理创伤治疗需要很多毅力,能够在表面无奈中看到曙光。这一部分的学习,和第一部分有关系,如果我们有勇气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就会相信这一点,并且有这个能力。当我们相信并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孩子看到我们面对他们的目光,他就相信我们能够做到。我们想的办法,就一定不是给他增加困扰,而是很轻盈的、有用的。最后一点,我们是否有慈悲去疗愈夫妻彼此的创伤。有的时候夫妻之间打架,其实因为两个人过去都是有创伤的,所以看对方有太多的恐惧和愤怒了。如果夫妻关系不是很和平的时候,孩子感觉在家里是一个战火的地狱,他怎么能够安全呢?夫妻的合作和支持,再加上相互聆听说不出来的痛苦,然后相互支持去越过痛苦,这些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想到这句话,希望对大家有用:我们做疗愈的过程,就是把家庭和学校变成疗伤止痛、丰富生命的地方。那一段有情有义的温暖记忆将陪伴孩子长大,将成为每个人永远的礼物。龙迪老师

日中穴杯

推动建立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独家对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疫情心理援助工作队队长陈雪峰

▲做好当前民众心理疏导工作◇了解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建立可以长期提供心理援助的机制或平台 ◇将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 注重疫情中对妇女儿童心态的引导◇主动学习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处理家庭关系的心理学知识 ◇与关系好的朋友、同事交流,获得社会支持 ◇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分层分类组建应急管理心理服务队伍◇在不同行政层级组建应急管理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培养专业细分的心理服务工作者队伍此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正率队在武汉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迄今她已抵汉一月余。3月9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武汉工作站正式成立,该工作站由心理研究所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共建。“武汉工作站计划两年内在医院和社区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工作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多技术融合的心理干预方法,特别是针对传染性疾病,传统的面对面的心理服务实施难度大,网络服务已成为主力和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探索应急心理服务的模式,推进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陈雪峰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是武汉工作站。2月3日、10日,陈雪峰先后两次出现在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以心理专家的身份介绍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并对网民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科普解答,科学专业的现场回答赢得了业内外的赞誉。疫情期间,陈雪峰和同事们全力投入心理援助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受影响较大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而她个人先后参与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疫情心理服务多项文件的起草工作;并通过撰写科普文章、举行公益讲座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疏导社会层面的恐慌心理。同时,陈雪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科学研究。“疫情中的心理服务需要专业的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群体的心理疏导、组织层面的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层面的心理疏导和心态塑造,都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与以往的突发事件相比有其特殊性,也值得研究。”她说。日前,正在武汉的陈雪峰接受了记者专访。记者:在您看来,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陈雪峰:总体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疫情暴发之初很多人都处于心理警戒期,恐慌、焦虑、愤怒、失望、委屈等情绪比较普遍;警戒期持续一段时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心理应激反应慢慢减弱,开始进入适应期或抵抗期,大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适应疫情带来的各种不良情绪体验和生活不适,少数人很难适应,身体和心理仍处于抵抗应激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第三阶段可能是消退期或衰竭期,适应较好的人,疫情带来的压力逐渐消退,重建心理和生活平衡;适应不好,可能进入衰竭期,会感觉很痛苦,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也可能因此而生病。记者:在这段时间里您接触到的武汉民众,目前主要存在哪些突出的心理问题?陈雪峰:我们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复工复产期间有一些需要关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居家隔离时间比较久,适应了比较懒散的生活状态,一下子很难调整到工作状态;二是担心上下班途中或上班期间如果人群很密集,会被感染;三是担心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孩子面临升学或就业的家庭,这方面的压力更大。此外还有一些是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收入情况的担忧,担心收入降低或失业,这是客观压力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及时调研了解职工的心理状况,在缓解客观压力的同时,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服务,缓解心理压力,疏导焦虑情绪。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因公殉职者家属、病亡者家属、残障人士、有原发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群,需要针对性的心理需求评估和心理服务。记者:当前,您认为需要对民众提供怎样的心理服务,如何做好应对和疏导?陈雪峰:对当前的心理疏导工作,有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一是了解特定群体的心理需求,譬如,我们在社区调研时了解到康复患者的心理压力:自己会不会复阳、会不会传染给家人、邻居会不会歧视自己;在医院调研时了解到医护人员也有对自己是否会感染的担忧,但最主要的是工作压力大,有的医护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就没有回过家,对家庭心有愧疚。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不同,提供的心理服务也有所不同。二是建立可以长期提供心理援助的机制或平台。有些群体需要的心理服务是长期的,已发表的文献显示,譬如对突发事件后救援人员心理创伤的研究,时隔一年甚至几年后这些群体中抑郁、焦虑、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因此,对于受影响比较大的人群,有关部门或机构应该考虑建立长效心理服务机制或平台。三是将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不同人群需要的心理服务有差异,有些可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需要心理咨询,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治疗,还有一些突发事件人员需要危机干预,而其中有不少问题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由现实问题或社会问题引发的,对于这类问题,应当将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实践。这个难度很大,但对帮助有需要的人而言,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而言,是应当迎接的挑战。记者:那么,疫情中的妇女儿童心理有什么特殊性吗,如何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陈雪峰:首先,从总体感受来看,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且无法顾及家庭,有工作家庭冲突带来的压力感;在未能成功救治患者时会有无助感;有些在抗疫一线直面生死的工作人员有替代性创伤;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等一直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往往也很难顾及家庭,虽然知道社区防控工作细致有序,仍难免对感染风险有更多担忧。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口较多时,家庭矛盾比较多,处理代际关系的压力大。妇女儿童也属于大部分人,在疫情中有共性的情绪体验,但也会有一些特殊性。此外,疫情期间怀孕或处于孕期的女同胞、平常身体素质比较差,或者年龄较大的女同胞,往往也会对疫情和自身健康更关注,由此可能体验到更多焦虑或担忧。另外,随着大部分地区复工复产但还没有复学,子女居家学习问题带来的困扰也比较大。儿童这个群体在疫情发生之初就很受关注。疫情高发期时主要是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后来逐渐推移到居家隔离期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和督促孩子的网课学习。对妇女儿童心态的引导,主要有三点建议,一是主动学习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处理家庭关系的心理学知识;二是与关系好的朋友、同事交流,获得社会支持;三是在问题比较复杂或严重、自己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并且无法处理时,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记者:经历了此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您对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什么建议?陈雪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社会治理的工作,简言之,就是针对民众的心理需要,在个体、组织、社会、文化等层面,通过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等手段,提供心理服务、引导社会心态、加强心理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有效提高个体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组织健康发展效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的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应当逐步推进法制化建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想提的一个具体建议是,应当分层分类组建应急管理心理服务队伍。分层是指在不同行政层级组建应急管理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国家层面的专家组负责指导和督导,省、市一级设立工作组,根据不同层级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调动和发挥应急心理服务作用。分类是指培养专业细分的心理服务工作者队伍。在医院、社区、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监狱等开展心理服务,面对的人群和心理需求不同;针对个人、家庭、工作团队、老人、儿童青少年等开展工作,面对的心理需求也不同。即便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接受过创伤干预或哀伤辅导的训练,恐怕也很难胜任这些很专业化的工作。从长远来看,培养一支专业细分的心理服务工作者队伍是很必要的。此外,应当推进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资格认证体系或执照体系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资格认证、行业管理等层面进行系统设计。针对应急管理工作,可以探索面向医疗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媒体记者、应急管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心理急救员”培训,在生命救援的同时,可以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乔虹编辑/周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