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4个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已接种6万人太始

中国4个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已接种6万人

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介绍新冠疫苗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我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是否冒进?三期临床实验什么时候能结束?疫苗产能是否能保障供应?这些您关心的问题,会上都有回应。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是否冒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回应“我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是否冒进”时表示,在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疫苗的紧急使用,是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非常必要的一个手段。郑忠伟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北京、黑龙江、新疆、大连、青岛等地出现了小规模聚集性疫情,表明我国境内反弹压力巨大,我国一些人群在抗疫过程中始终是高风险人群,比如边境口岸人员、到高风险地区援助和工作的人员、城市基本运行的公共服务保障人员等,他们都面临巨大的新冠疫情感染的风险。开展疫苗的紧急使用是保障他们安全的必要手段。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根据我国《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相应程序启动,启动后经过层层论证审批,满足WHO的规则。获得紧急使用后,中国向WHO驻华代表处通报,得到认可。郑忠伟透露,我国在推进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专家论证,优选了紧急使用疫苗。我国的紧急使用疫苗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部完成了动物实验和临床一期、二期实验,且一期、二期实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安全性指标和免疫原性指标。此外,在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之前,优选的疫苗已经获批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就目前来看,我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大规模的人群数据,再次验证了我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优选疫苗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证据。另外,在开展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过程当中,我国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是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实施的,并且建立了非常严格的受种人员的筛选,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应急救治,接种后的跟踪工作方案。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过程中,所有人员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部分到高风险区域去工作的人群,也没有发生感染的报告。4个疫苗进入临床三期,6万人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介绍,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总体上是处于领先地位,已经有13个进入了临床阶段。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4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的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初步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则表示,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这两款灭活疫苗现在正在阿联酋、约旦、秘鲁、阿根廷、埃及等10个国家开展三期临床实验,目前已经接种5万余人。接种人群样本量涵盖125个国籍,各方面进展在领跑全球,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现在已有几十个国家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提出新冠疫苗的需求。将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外交部国际司二级巡视员赵星表示,中国已经加入了由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发起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个也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重大的举措,加入实施计划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的支持和好评。中方已经郑重承诺,中国的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将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个跟实施计划的目标和初衷也是一致的。因此,从一开始外交部就跟实施计划的发起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我国的疫苗研发处于全球的领先,且有足够的产能,但是还是决定加入实施计划,主要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加入实施计划,促进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也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疫苗。另外也希望通过中国的加入,能够带动其他有能力的国家也加入到实施计划当中来。下一步,我国还会利用实施计划这一平台,加强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支持中国的疫苗企业也能够参加到实施计划当中,能够同实施计划的发起方一起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将第一时间完成疫苗审批针对公众关心的三期临床实验什么时候能结束的问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介绍,疫苗研发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三期临床试验一定是在疫区开展,所以这里边样本量、受试者入驻的速度,以及最终结果是阳性或者阴性,都是决定疫苗研发进度的因素。一旦临床实验能够获取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明疫苗有足够的保护力,并且具有可以接受的安全性基础的情况下,如果它的质量也是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这个时候就可以提交疫苗的上市申请。药监局将依法依规特事特办,在第一时间完成疫苗的审批,保证供应。定价在大众可接受范围内郑忠伟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的价格,首先是坚持企业主体定价,同时也必须要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共产品属性的原则,作为公共产品属性,它的定价一定不是供需作为定价基础的,而是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第二个原则,是要根据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和需求,来开展新冠疫苗的定价。“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 郑忠伟说。他透露,新冠疫苗的价格决定因素很多,除了成本以外,也包括产能、接种规模,而且不同的技术路线,疫苗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灭活疫苗的生产,就需要高等级的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相对来讲成本会相对较高;而腺病毒载体疫苗、流感病毒减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成本会相对较低。随着产能的扩大,接种规模的扩大,这个成本也是变动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新冠疫苗的价格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另外,中国疫苗研制成功上市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因此我国在向全球提供疫苗时一定也会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此外,在对一些不发达国家或一些发展中国家,还得通过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国家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疫苗产能将保障供应郑忠伟介绍,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新冠疫苗的年产能能达到6.1亿剂,明年,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在此基础上会有效扩大,来切实保证我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新冠疫苗的需求。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中国生物已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北京生物所、武汉生物所两个新冠疫苗P3生产工厂已经建设完成,明年产能可能将达到10亿剂以上,能够保证安全充足的疫苗供应。新冠疫苗上市后谁先打?郑忠伟介绍,我们把新冠病毒未来的接种人群大致划分为三类,即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一线医疗防疫人员、边境口岸的工作人员,还有由于工作原因必须要去高污染区域或者国家的人员,还有要保证城市的基本运行的一些工作人员。高危人群,主要是指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一旦感染新冠,出现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人群。“不管在什么区域,他只要符合这样的人群特点,都是纳入我们优先的接种考虑。”郑忠伟说。

花枪缘

中国全面回应新冠疫苗最新进展:已有13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共接种约6万名受试者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全中国上下都在警惕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而降低风险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就是疫苗。目前,多种中国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部分疫苗的紧急接种也已经展开。对于中国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安全性与有效性、产能、价格等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日召开发布会进行了全面回应。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表示,目前,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总体处于领先地位,已有13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4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在发布会上,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介绍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这两款灭活疫苗现在正在阿联酋、巴林、约旦、秘鲁、阿根廷、埃及等十个国家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已接种5万余人,总共接种者将达到6万余人。对于中国13种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安全性,田保国透露,目前出现的不良反应基本为轻度不良反应,尚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刘敬桢也表示,截至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个研究所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已接种4064人,国际III期临床试验已接种5万余人。中国生物没有接到和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安全性反应良好。当日,同样有灭活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表示,截至目前,科兴所有合作伙伴都没有反馈有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但确实在临床中发现一些一般不良反应,如发热、低烧和局部疼痛。国内一位不具名免疫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安全性角度看,中国无疑世界领先,目前中国的疫苗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而在国外,阿斯利康、强生等公司研发的疫苗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试验暂停。刘敬桢形容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疫苗研发是万里长征还剩最后一公里”。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表示,疫苗的研发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III临床试验一定是在疫区开展的,进展快慢取决于受试者人数、受试者入组速度、受试者中感染病例的获取速度以及试验的结果等具体情况。一旦临床试验能够获取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证明疫苗有足够保护效力,且具备可接受的安全性基础以及稳定的商业化规模生产质量时,申请人就可以提交疫苗的上市申请。“国家药监局将依法依规,特事特办,在第一时间完成疫苗的技术审评,保障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尽快上市。”对于此前在网络上传言不断的疫苗价格问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明确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的价格坚持企业主体定价,但必须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共产品属性的原则。作为公共产品属性,它的定价一定不是以供需作为定价基础的,而是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二是根据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和接种的需求来开展新冠疫苗的定价。“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虽然疫苗尚未正式上市,但中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对于疫苗的紧急使用,郑忠伟表示,目前将新冠病毒未来的接种人群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高风险人群,二是高危人群,三是普通人群。郑忠伟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开展的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所有人员,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部分到高风险区域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生感染的报告。当日,郑忠伟还透露,到今年年底,我国疫苗的产能预计能达到6.1亿剂,明年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会在此基础上有效扩大。

德国版

医科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荣获2019中国最佳临床研究机构

9月21-23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召开。国家部委领导、国家级学协会代表、10余位中外院士、40余位高校科研院和临床试验机构所专家、50多位基金管理合伙人以及100余位上市与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中国创新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峰会重磅发布了首届年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获评本次风云榜最佳奖项——标杆奖(唯一获奖试验机构),荣膺2019年最佳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该榜单由中国药学会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主办的药学杂志《药学进展》编委会组织评选,相关数据来源于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药物综合数据库和药渡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风云榜”是国内首个涵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奖项,推选出“产学研介医”各新药研发参与方的优秀代表。评选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引领下,从靶点新颖性、技术先进性、临床需求和研发投入等12个维度,设置打分标准,由院士专家组进行视频连线、网上投票和加权综合评定。作为国内抗肿瘤临床研究的领军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60年启动新中国第一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以来,在赫捷院士、孙燕院士、徐兵河教授等专家领导下,医院GCP中心以持续引领中国临床研究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实现中国抗肿瘤临床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领导力为目标,以建设国际领先的抗肿瘤临床研究、全方位、实体化良性运转的、非盈利医学中心作为矢志不渝的发展目标。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在国内率先实现中心化建制,建立了一体的标准化管理和一站式运营模式,提高了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2018年,医院在国内率先发布《中心办事手册》,全面公开GCP中心工作流程,方便申办方沟通交流。2019年,GCP中心临床试验一体化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医院千余项临床试验项目的全程实时动态监管,运用先进科技助力临床试验管理。今年,我院获批首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总面积达1400平方米的GCP中心病房正式启用,临床试验运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责任编辑:齐钰)【来源:健康时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正月

中国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本报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吴月辉)在25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按照中央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部署,科研攻关组就将疫苗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布局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组织12个全国优秀团队进行攻关,并在过程中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工作。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有11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吴远彬表示,中国在整个疫苗研发过程中,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序列的信息,组织专家参加世卫组织成立的疫苗专家组,及时交流中国疫苗研发进展,积极与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同时,积极会同有关国家共同开展三期临床实验,加快推进疫苗的研发上市。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

得养生焉

2019年9月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报告

本报告重点信息本月有67个化学药BE临床试验登记,其中34个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本月最热登记品种为普瑞巴林胶囊本月最受关注申办单位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本报告数据来源:药智数据企业版_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概况2019年9月,在CDE公示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共计169个(环比下降19.1%),其中化学药物131个(67个为化药BE临床试验,64个为化药临床申请)、生物制品34个、中药/天然药物4个。二、药物临床试验品种2019年9月,在CDE公示的药物临床登记品种中,普瑞巴林胶囊以4个登记试验占据榜首,其中top5中奥美沙坦酯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的3个登记品种全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详见下图。三、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2019年9月,在CDE公示的169个(环比下降19.1%)临床试验登记中有34个(环比下降27.7%)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登记,本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占比为20.1%,8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占比为22.1%,可见9月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总量以及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登记量都整体减少,详情见下表。四、药物临床试验状态根据CDE公示,截止于2019年9月末,共计有9172个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在此有4135个药物临床试验处于已完成状态(9月共完成122个药物临床试验),其中有889个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9月完成63个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其环比增加57.1%);4781个药物临床试验处于试验进行中(包括尚未招募、招募中、招募完成),其中有408个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256个药物临床试验申办单位申请了主动暂停试验(9月新增9个主动暂停试验),其中有21个为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详情见下图)五、备受关注临床试验申办单位经过专业智能分析统计显示,2019年9月,最受关注的临床试验申办单位仍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月排名第一),可见相关人士对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临床试验动态变化关注度较高,在此列出关注指数top10的申办单位,详见下图。来源: 药智网

钢琴海

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李潇潇  9月25日,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的重要数据结果正式发布。“Clear-C”试验,是将诺辉健康旗下自主研发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常卫清与传统的结直肠癌临床筛查手段FIT(便隐血检测)进行了“头对头”比对研究。数据结果表明,相比FIT69.8%的检测灵敏度,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可以更早更准确的提示临床医生被检者的结直肠癌风险,并提高患者对进一步肠镜确认检查的依从性。据悉,“Clear-C”于2018年9月启动,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牵头研究单位,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8家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开展,历时16个月,累计入组数据近6000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数据4758例,目前已向国家药监局正式完成全部临床数据的提交。 “Clear-C”临床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结直肠癌专病队列研究首席科学家丁克峰教授介绍,这是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此次试验全面达到临床研究目标,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丁克峰介绍,此次试验有三个特点,一是我国此前从未有过有关肠癌早筛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二是入组样本量大,三是试验结果优异。此外,该大规模前瞻性试验设计,贴近筛查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利于早期筛查,达到预防肠癌发生的目的;有利于早期诊断,有利于提升肠癌早期治疗效果,临床意义明确,可以极大改进早期治疗效果,预防肠癌的发生。”此外,“Clear-C”的试验中,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表现出色,达到了99.6%。阴性预测值(NPV)指待评价诊断方法判断为健康的被测者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也是国际广泛认可用以衡量早筛产品的权威指标之一,99.6%的NPV值表明常卫清“漏检”可能性极小,检测为阴性的人可以更放心。值得一提的是,“Clear-C”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常卫清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相比检测灵敏度为30.9%的FIT,常卫清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高于便隐血两倍以上。这一数据也显著优于美国FDA目前唯一批准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产品Cologuard对进展期腺瘤42.4%的检测灵敏度。“Clear-C”的研究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蔡三军教授表示,对进展期腺瘤及早发现并干预,能够在临床上达到最理想的肠癌防治效果,也是通过筛查降低肠癌发病率的关键。从“Clear-C”试验结果看,常卫清是全球目前最准确的肠癌筛查分子检测手段。

节葬

2018年中国CAR-T疗法行业数据分析:临床研究项目达到31个

中商情报网讯:CAR-T,全称是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CAR-T治疗过程大致分为六步,包括抽取病人外周血,分离、扩增T细胞,对T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稳定表达CAR。接着对改造过后的T细胞展开质量检测,若合格则把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使其能够靶向/持久地清除肿瘤细胞,并检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015年以来,中国CAR-T临床研究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CAR-T临床研究项目数量为50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13.6%,2018上半年项目数量达到31个。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3-2016年中国CAR-T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成立14家CAR-T企业成立,达到近年最多,随着中国CAR-T疗法行业进入技术导入期,企业成立数量将逐渐减少。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葛覃

好消息!中国疫苗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研究团队22日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过,陈薇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该项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据《柳叶刀》介绍,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长期解决方案,当前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正在开发中。来源:新华社

继承人

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9月25日,在2020年CSCO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的重要数据结果。“Clear-C”(Colorectal Cancer Early Screening in China)注册临床试验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牵头研究单位,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8家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开展,历时16个月,旨在研究结直肠癌早筛的创新技术对降低中国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价值。此次试验于2018年9月正式启动,累计入组数据近6,000例,实际纳入统计分析数据4,758例,目前已向国家药监局正式完成全部临床数据的提交。“Clear-C”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和指导,采用了诺辉健康旗下肠癌早期筛查技术-常卫清。“Clear-C”临床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结直肠癌专病队列研究首席科学家丁克峰教授代表试验项目组公布了“Clear-C”的重要数据结果。“‘Clear-C’是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此次试验全面达到临床研究目标,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丁教授表示,“此次试验有三个特点。一是我国此前从未有过有关肠癌早筛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二是入组样本量大,三是试验结果优异。所有入组人群均要求在常卫清检测同时完成肠镜检查,对比肠镜检查和病理的金标准验证常卫清的筛查结果。此外,该大规模前瞻性试验设计,贴近筛查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利于早期筛查,达到预防肠癌发生的目的;有利于早期诊断,有利于提升肠癌早期治疗效果,临床意义明确,可以极大改进早期治疗效果,预防肠癌的发生。”据丁克峰教授介绍,我国的肠癌筛查目前主要依靠问卷、便潜血和肠镜等手段,高危人群只有40%愿意做肠镜,顺应性差。常卫清作为精筛手段,通过数据表明,对肠癌的灵敏度高达95.5%,与问卷及便潜血的初筛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浓缩高危人群,显著提升肠镜检出率。“Clear-C”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常卫清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相比检测灵敏度为30.9%的FIT,常卫清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高于便隐血两倍以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蔡三军教授表示,对进展期腺瘤及早发现并干预,能够在临床上达到最理想的肠癌防治效果,也是通过筛查降低肠癌发病率的关键。“Clear-C”的试验中,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达到了99.6%。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顾艳宏教授表示,临床上看筛查和体检有相似的目的,最核心的功能帮助被检者排除健康风险,最大程度的保证阴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敦促阳性检测结果的被检者到医院就医。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常卫清由诺辉健康自主研发,是全球目前最准确的肠癌筛查分子检测手段,针对中国人群基因位点设计,拥有多项国家级专利。常卫清于2018年5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并随后在国家药监局的指导和监督下启动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

白象王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CAR-T临床研究获重大进展

来源:智通财经网10月31日,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发布公告称,其CAR-T临床研究获重大进展。该临床研究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旗下子公司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耀”)主导,合作方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应用了隆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D20靶向的自体CAR-T技术。该项目于2018年4月启动,主要是针对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由徐医附院血液科的学科带头人徐开林教授领头,徐医附院血液科曹江博士等与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徐医附院影像科和隆耀一起共同科研协作。产品设计上,该产品识别靶点为CD20,信号传导部分采用隆耀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型CAR结构设计。该靶点区别于CD19,为B细胞来源血液肿瘤患者,尤其是CD19 CAR-T治疗复发的CD19阴性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该新型CAR设计从激活强度上,提供更强的共刺激信号支持;从活化方式上,更好的模拟天然T细胞激活信号的时空特性。项目前期进行了临床前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隆耀新一代CD20 靶向CAR-T在小鼠体内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在肿瘤负荷控制,CAR-T细胞体内的扩增,都较临床广泛使用的二代CAR结果有显著提升,并且在性能提升的同时,未观察到CAR-T导致的毒副作用。近期技术开始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有4例患者接受新型CD20靶向CAR-T入组的接入治疗。目前该批患者已经完成了回输细胞后住院观察28天的临床评估,均无严重细胞因子风暴和神经毒副作用。其中3例受试者细胞回输28天后肿瘤病灶明显缩小,1例在细胞回输21天后无疾病进展。一例病人已治疗完成3个月,达到临床药效评估节点,临床诊断为完全缓解。最新研究表明,CAR-T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性与回输细胞后CAR-T在体内扩增数量正相关。隆耀生物的新型CD20靶向CAR-T,在病人外周血中显示出超强的扩增能力。在回输细胞14天左右体内CART细胞扩增数量达到最高峰,占CD3+阳性T细胞的46~80%。历史数据显示,CAR-T在淋巴瘤扩增峰值在0.8-23%,隆耀生物新型CAR结构的超强扩增能力有望应用到实体肿瘤,解决实体肿瘤中CAR-T扩增难的临床挑战。隆耀研发的新型CAR结构对CAR-T功能的增强不局限于血液瘤靶点,在针对实体瘤(肺癌,胰腺癌)的临床前动物模型,都显示了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提升,在临床实体瘤CAR-T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隆耀所独有的信号传导结构和CAR结构设计都已经申请了国内专利和PCT专利,并都已经获得受理。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该项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0月10日也已经正式启动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研究由血液科李建勇主任主持。CAR-T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预计, 2019至2028年间,市场规模将呈指数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1%,市场中的CAR-T玩家都将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