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公教育发力考研板块,摒弃名师签约模式,能否成为市场黑马?白衣情

中公教育发力考研板块,摒弃名师签约模式,能否成为市场黑马?

3月25日晚间,中公教育(002607.SZ)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23亿-24.50亿元,同比增长27.46%-35.77%;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7-0.40元。中公教育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疫情带来不利影响,但该公司通过逐步加大研发、教学、市场、服务等关键驱动要素的人才与资本投入,线上业务快速发展,线下布局稳步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OMO)效果凸显。本月初,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曾因向北大捐赠10亿元人民币引发关注。李永新在捐赠仪式上还称,将来为教育捐助的第一个100亿也一定要给北大。李永新的底气何在?中公教育未来发展能够顺风顺水吗?梳理中公教育历程不难发现,目前中公教育已经不满足于公务员考试领域,未来3-5年业绩增长重心将放在考研培训方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中公教育摒弃了大部分同行倚赖的“名师签约”模式,自行采用全职教师进行小班授课。这样的战略布局能否成为考研市场的一匹“黑马”? 公务员培训模式复制到考研领域会有“排斥反应”吗?公务员培训陷入瓶颈未来3-5年业绩增长依赖考研培训日前,东莞证券发布关于中公教育的研报称,公司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三大板块,除了公务员考试之外的考研、IT能力训练等业务横向扩张会带来新发展动能。东莞证券预计,中公教育2020-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59亿元和160.66亿元,对应的每股盈利分别为0.41元和0.55元。对于中公教育在考研市场的布局及未来发展重心,中公教育向红星资本局回复称,公司2013、2014年开始进入了考研培训赛道,长期来说,以考研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规模将接近甚至超过招录板块的规模。“这是由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高、招录人数持续增长和报考人数快速增长等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图据IC photo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我国共培养研究生778万,但人口占比仅为0.6%。相比之下,美国研究生人口占比为6.1%。有研究认为,我国研究生人数缺口大约为7000万。在2020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341万,达到历年来最高,同比2019年增长17%。而公务员考试规模近年来相对稳定,报考人数基本稳定在130万人左右,可以说陷入了瓶颈,未来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值得一提的是,与市场上大部分同行依赖的“名师签约”模式不同,中公教育在考研教育方面采用的是小班面授和全过程学习管控的新模式。中公教育称,目前公司考研辅导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轨道,将带动全行业向新模式转型,不断做大赛道规模。在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中公教育也提到,未来3-5年学历提升板块将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5-10年职业能力培训板块有望成为公司规模最大也是增长贡献最大的板块。在学历提升板块中,除了考研培训,还有部分业务包括专升本和自学考试。考研培训机构分散市场扩容后未产生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综合性教培机构有中公、华图、粉笔等,而且这三家均以公务员招录考试起家。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338万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教育相关企业(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教育、培训”)。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的教育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近40万家。其次为山东和北京,两地均有超过28万家教育相关企业。具体到考研培训市场,线下机构文都、海文、起航等考研培训机构成立较早,在考研培训领域已经有10年以上的积累,但整体市场较为分散,没有出现绝对龙头企业。据天风证券分析,2010年后线上和其他机构跨界入局重塑竞争格局,新东方在线、考虫、中公、粉笔等纷纷从公共课切入考研市场,导致我国考研培训更加分散,竞争更加激烈。另外还有大量考生通过认识学长、学姐来购买资料或课程学习,特别是某些小众专业课程,这样有效避开了培训机构提供的考研辅导,也不会被纳入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中。有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考研培训之所以没有出现大型机构,是因为考研不能形成像K12那样的区域需求的聚集,这种区域聚集对任何服务业来说影响都是很大的。“没有聚集就只能广种薄收,导致经营难度增大,利益协调也非常困难。”“总体来说,之前教培行业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大盘里,是个不起眼的低回报的领域,很多资本和人才不愿意进来。”该业内入内称,在教培行业起步过程中,环境确实很艰难,所以很多机构就用比较简易的方式来获得单期收益。但现在市场扩容之后,招录人数从40万变成80万、100万,参加考试人数达到几百万,如果仅仅依赖名师,而不去研发课程、招聘教研人员,那么推动行业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认为,考研市场校内外市场将逐渐分化,在职市场有望率先增长。同时考研产品逐渐从重名师到重教研导,服务范围从单一科目到整体解决方案。而线上线下互相融合也有助于深挖下沉市场,充分发掘客户价值。红星新闻记者 卢燕飞

玛黑区

中公教育:考研辅导和IT的收入合计约占综合序列收入的5成左右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3月23日讯,有投资者向中公教育提问, 其他综合序列中IT同比增加超过300%,考研同比增加超过100%,综合增速却只有75%,请教一下考研和IT的收入占比,谢谢公司回答表示,除了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训练两大板块的新业务之外,综合序列还涵盖了综合类招录各子门类的业务收入。2019年,经过快速增长之后,考研辅导和IT的收入合计约占综合序列收入的5成左右。感谢您的关注。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蔡沈

后来的我们,假如去考研了会怎么样?

五一假期大家过的怎么样了?广东中公考研君撂下工作偷偷的去看了后来的我们影院里那个哭的那个稀里哗啦的此起彼伏随着考研调剂系统的关闭2018年考研已经正式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忧考上的人在把酒言欢落榜的人在反思过去突然想起那个和我曾经一起在图书馆复习的研友他是二战考法硕打电话问了下他战况如何只听见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没等他开口我就已知道答案告诉他我的情况也很糟糕随后互相简单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匆匆挂掉电话随后看了看他的朋友圈看到他已经在某著名教育机构任职似乎还挺顺心想了想,可能那才是适合他的生活可能是两次战败的经历让他懂得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在我看来考研,重要的不是结果那份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成长事实上,任何选择都不能影响全部的人生但你还是不能垮掉,还可以去争取更多的选择权选择权源于能力建议考研失利的同学,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但只要意志不消沉、头脑够清醒,还是能得到更多那些曾经考过研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以下内容,来源于身边考研人的故事!@五岁半的木期终于尘埃落定,某人想让我写篇经验总结,还说屁大点事儿我都可以叨逼叨搞出一篇几千字的文。对啊,作为典型的大白羊,一分钟的内心戏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了好么,而且我超记仇。两年时间,不知道值不值得,但至少现在还不后悔。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有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之前诸如此类的网红鸡汤句对我来说特别好使,更甚之可以说我曾是鸡汤本人。可此时我只想一脚踢翻,然后骂骂咧咧吐槽道,去你大爷的吧。现在,特别是经历过复试之后,我想说我信命。可是,不管有没有尽全力付出,我好歹选择在考研这件事情上死磕了两年,那总得赋予它一些意义吧。所以呢,我准备借用八阿姨一句话:人生啊,顺遂,便得到彼时的幸福;不顺,便收获此时的感悟,两不耽误的。但总有一个规律没有错,敢讲出来的大都已释怀。瞧瞧,在自圆其说这方面我还从来没输过。经历过考研的同学应该都有所体会,这个阶段枯燥,单调,纠结却又满是憧憬与希望。至于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我还真没多少记忆。只是能借着日记本上或开心,或吐槽,或崩溃的字眼儿嘲笑自己多变敏感又过分执拗。至于我,虽然最终也遂了愿,但绝不能算作是成功的典范。从电子商务这个交叉学科小跨到情报学这又一交叉学科,一步一心虚,一步一犹豫,我也很多次禁不住问自己“当初报考中科院,到底是出于所谓虚无缥缈的理想,还是单纯的虚荣心作祟?”都没有。确切地说,我只是看上了雁栖湖的单人间和落地窗。是不是很失望呢,毕竟平凡肤浅如我,不能动辄说出:当然是梦想心愿之类的指引着我去不断努力,宁愿饿着肚子拼个头破血流也要去争取啊。忽然想起来,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恨过一些人。那个时候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比他们家孩子优秀,然后满腔怨念地往前走,一心想要变强大。后来,那些我恨透了的人被岁月践踏得满身伤痛,甚至生病、去世,接连远离了我的生活。只有我一个人抓着这股子恨意不罢休,显得尖酸又刻薄。初中时一个很喜欢的老师在期末通知书评语上说让我多看看世界的可爱,内心柔软一些,告诉我为我所爱一样可以变得强大勇敢。我想现在也没有像少年时的我一样满心怨恨向前的同学了吧,若真存在,我也想把这些话送给你们。不必耿耿于怀,不必非什么不可,我体会过那种感觉,所以我只希望你能快乐。02扯远了,接着说回考研的事儿。大三下学期,大致是4月中下旬,学院组织了考研经验分享会,我第一次从郭颖学姐嘴里听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这个地儿。然后加了UCAS的微信公众号,瞥了几眼,当下决定,我要去,就是这儿了。接下来就是咨询各项事宜,求资料,求经验。还记得我提着一兜切好的冰镇大西瓜到学姐宿舍拿资料时,学姐一脸震惊,满是宠溺地说,不用这么客气的。以为有406高分的亲学姐相助,我一路会无比顺畅,像是未来就握在自己手心里,我只用一步一步走过去就可以了。可命运像是喜欢跟每一个人开玩笑。后来,学校改了全部的参考书目,之前的真题突然失去了很多参考价值,我开始了一脸茫然的复习之路。但仍然仗着自己善于抓重点,记忆力还不错,对于考试异常淡定甚至盲目乐观。接下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约饭聚餐,一觉睡到十点钟都是常事,不知道这种迷之自信和放松是哪里来的。这里想提名表扬许蓁女神,她的强大自控力和坚持不懈的执行力都让我异常羡慕。11月下旬开始狂躁不安,很多专业知识背不住,大框架也没抓好,题目基本答不出。使劲努力一个月也于事无补,兵荒马乱一场,就这样到了考试的日子。结果想必大家也猜的到,很惨。327,国家线340,现实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我骂自己活该。但又免不了心情抑郁,便开启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式地劝慰模式,中科院有什么好啊,还不是一群老头带着一群书呆子整天搞些出不来成果的东西,太无趣了,不适合我。北京也不怎么样啊,去了也是整天在那里吸霾,活久一点不好么。当时意志消沉了一段时间,记得好像还写过一篇看似失落?实则励志?的鸡汤文。现在再看会觉得实在难为情,可那是20岁的我最真实的想法,我告诉自己要客观。如实贴上来:「去二刷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虐的很过瘾,也趁机把憋了几天的情绪都释放了。想来,是欠大家一个交代。考研结果不太好,群里大家都不太好,我比大家更不好一些。专业课稀烂居然大致排在二十名,学校招收十个,复试进不了。不调剂。不二战。妈妈说,二十岁就出去工作,我不放心啊。姐姐说,你会不会后悔啊。瞧瞧,爱我的人还都在。而我也相信,即便我丢了全世界,他们依然还会在。人啊,成功了会说这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天道酬勤。结果不太好的时候,便把这些努力的过程归结为也算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能挺过来就很棒了。提笔想故作潇洒,可你们看啊,落笔尽是心酸。二十出头开始步入社会,过我所谓的期待很久的人生,得到了我口口声声的“自由”结果却是我也有点怕哎。事与愿违是常态,而你们也知道我肯定能写出比生活本身还要动听的鸡汤文来。但凡处境艰难的人,大抵都有同样的心理别安慰也别同情。不想别人以为自己很努力,各种宽心的话还不如一句“难受个屁,看看,我过得比你惨”。哼哼唧唧这么久,还不就是想说,你们只需像平常一样待我。知道你们的祝愿与宽慰都是真心的,可我听不得。接下来,我会尽力找工作的。你看这岁月路遥,愿我们都好。」通篇别别扭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读出来我的言不由衷。那段时间怕见熟人,不想出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跟自己聊天:努力到这样的程度是不是能接受,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你有没有做好准备,是不是真的死心了,有没有觉得自己有点怂……再到后来变成劝自己:要不要再来一年,年龄还小要不要再试试,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呢。看到没,见到这种白羊座要躲着走啊。戏精本精考个研像谈了场恋爱,加起戏来毫不含糊。03纠结了有一阵子,期间院里书记找过我们这些有二战想法的同学们谈话,跟我们说起二战风险很大,都老大不小的了要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劝我们可以先找个工作留条后路,再不然就考本校可以把握更大一些。恩,确实说的都很现实,时至今日我也很感谢他,愿意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们提出各种建议,可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宽慰自己,高考复读或是考研二战总要经历一件吧,不然人生怎么算得上完整。我发誓那时的我绝对想不到后来的各种波折。一开始就不太顺利,在华师校内租房到后来被告知不能住要搬走,又从武汉折腾到郑州,从郑州的出租房又折腾到表哥家的卧室,有关房子的糟心事终于在8月份都了结。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踏上了少壮不努力,老大没完没了转锦鲤的不归路。在新东方工作的姐姐给我找了一间自习室,很大,我一个人。单枪匹马的,也没觉得孤寂,没觉得很辛苦,倒是比第一年更放松,更笃定。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往前,我反复总结专业课重点,背诵默写,自己给自己出题;反复翻译历年英语真题的阅读理解,写了两个本;对政治没多大要求,一路跟着肖秀荣,混个分数过得去。期间当然也免不了自我怀疑,自我放弃然后转过头来又自我安慰。同样,不想说话,怕见熟人。像是自己的人生发了霉,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绒毛,却又怕摊在阳光下。没有过去,又看不到未来。可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在某些地方亏欠过你,就会想方设法在别的地方补偿给你。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朋友们关心我鼓励我,甚至我从一个遥远的同路人那里找到些许共鸣。有关这部分,单独放一篇。终于捱到考完试,等成绩期间也没投简历,找工作。冥冥中有种感觉,是不是这次可以了,也许这次真的可以了。终于到了查成绩的那一天,打开网址我吓得手哆嗦,姐姐一把将准考证夺过去,手指噼里啪啦敲着键盘,我在一旁傻站着。然后她扭头跟我说“398,今年也许行哎,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有点想哭。”很多人问过我查出来成绩什么感觉,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就是松了一口气,觉得之前偷过的懒,付出过的努力都不重要了,结果就摆在我面前,什么苦难啊懊悔啊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倒是我们大学辅导员跟我发消息说,很不错啊,你心态保持得很不错,真心替你高兴。挺感谢她的,难得毕了业之后还能这么挂念我。不不……看到这里我姐说我记错了,说查完成绩我明明原地蹦哒了好几圈,确认了好多遍到底是不是,然后迫不及待跟梦梦姐,亚坤还有其他小伙伴们说初试成绩还可以,就连侄子都说那天小姑蛮开心。嗯……好吧好吧你们对。明明我才是讲故事的人啊,这种小细节不是可以稍作改动的嘛。行吧,我尽量客观。重说:当时挺开心的,跟人发消息都是回的语音,因为雀跃的心不允许我打字,太慢了!现在,各方面都满意了没?复试准备期间,从贴吧上加了一个去年考上的学长,人特别好,就是那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类型的,还帮忙给看简历,提问题。虽然后来我们因为时间原因,自我介绍都没用上,但一路遇良人,总觉得是上天待我不薄。接着在复试群里认识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子,人真的很好很好,我一直叫她魏姐姐。去北京面试我们俩住一间酒店睡一张床,期间互相鼓励,吐槽,一起去看考点。她给我带饭让我注意安全,非常会照顾人。结束了以后我们都觉得自己面得太崩,两个人开始互发微信,一小段又一小段几十秒的语音里夹杂着太多担忧,恐慌,怨气,仿佛整个人生都赌在了面试的结果上,但最终都平静了下来,转为爱咋咋地。从复试地点出来以后,一条一条回了各方问询的微信,我去找了阿潘。她请我吃烤鱼,跟我分享她的工作生活,劝我结果出来之前不要想太多了,第二天一大早给我做早餐。体贴温柔得像个天使,我是真的超喜欢她。但依旧心情不畅,她去上班了以后我启程去了圆明园。满园春色刺得我眼睛发酸,我开始怪起柳条太青,桃花太繁盛。最后坐在一堆断壁残垣那儿思考人生,愁容满面的。旁边的大爷以为我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一个劲儿劝我:小姑娘我跟你说人生还长呢,听大爷的,没啥大不了的事儿啊。我当时暗暗思量:你这把年纪了,现在再回想起来当然什么都不叫事了。我这人生才刚开始啊。但真的是要感激人生中很多个转念一想的时刻,我很认真地对着他笑,又自顾自地说道:没关系,都能过去的。会没事的。各种后果打算都思考完了,便想要行动起来。回到阿潘住的地儿开始订车票,需要回去了。当下的心理是,既然这地方我很可能再也没机会来了,那多待一分钟就会增加一分不舍。我不愿再看到它向我展现它有多美好,我情愿它比我想象中的要糟糕。不过,剧情反转得太快,刚踏上火车,我就看到了官网上的拟录取名单,我的名字赫然在列。做好了所有失败的准备却发现自己被录取了,我开始感叹自己太过幸运。然后油然生出感慨,我和我的青春,都是一团乱糟糟的,十六岁的我,二十岁的我没什么两样。之后的路呢,或许终于也仰仗时间,会变得有些不一样。跟我一块住的魏姐姐最终没能被录取,我蛮伤心。但我没有选择去安慰,一来觉得表现得再感同身受都难免有同情的意味,二来,我有什么资格安慰别人呢。同样的也有蛮多很优秀的小伙伴被刷掉,像是有些愿望最终得以实现,而有些愿望,最终只成了一段故事。不知道,他们日后对人提起,会以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心境。但我坚信多年以后,伴随着成长,他们会寻着一个娓娓道来的机会,语气里满是不在意。就到这儿吧,整个考研过程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了,写下来这些,只是想做个记录。日后提醒自己,要对得起这一大筐的勇气。更多地,我想让大家看到很多种可能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认定了的事情那就去做。谈梦想、谈感情、谈金钱都没什么好羞耻的,更没有谁比谁更高尚,只要能说服自己。你瞧我,没啥能力又丧得鞠躬尽瘁,结局也没有很坏啊。何况你们这么优秀,最坏的结果又能怎么样呢。最后呢,衷心祝愿大家:之后的每一步都不负从前辛苦,每天都严肃对待,正直、善良、努力、勇敢去爱。@16考研研三学姐“我的人生充满着幸运,但是也源于努力”现在的我已经研三,也已经拿到了一家国内知名航空公司的offer。回想起过去的考研岁月,依然是恍如昨日。我的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当时考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就知道本科毕业肯定就是失业,所以在大三时毅然决定考研。选择了一所本专业比较强的一所院校,可能是我本课就是这个专业的原因,所以觉得专业课没有很大的难度。让我最头疼的就是英语,每天早上6点起来,跑到图书馆门口那里背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已经麻木到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遍,那本单词书已经被我翻烂了。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也感谢那些曾经给过我鼓励与帮助的人!@17考研落榜学长“不后悔为她做的每一个决定”我当初选择考研是为了她。那时。她告诉我要考研,考到外省,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考?那时我们已经在一起三年了,感情一直很好,怕她一人考研孤单,所以也决定和她一起备考!选择了和她考同一所学校,但是不是一样的专业。然后就开始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枯燥而折磨的备考岁月......最后,她考上了,我落榜了。现在的我已经和她在一个城市,当然现在她读研二,我在工作。感情和当初一样好,我们打算,在她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就去登记结婚!@19备考学妹“不管结果会怎么样,现在只需埋头苦读”现在大三,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选择考研!现在每天就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假期,没有逛街,没有吃喝玩乐!现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顺利考上研究生,考上那天我一定会把备考期丢掉的东西疯狂的补回来,嘻嘻!最后“我们追寻着各自的方向”后来的我们依然走着 朝各自的人生追寻了 无论是 后来故事怎么了 也要让后来人生精彩着 加油,19考研学子后来的我们我期待着

理统

中公教育: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3月23日讯,有投资者向中公教育提问, 请问公司对于研究生业务的长期发展如何看待?今年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是否会是行业长期趋势?公司回答表示,谢谢您的提问。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板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是由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高、招录人数持续增长和报考人数快速增长等市场基本因素决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新模式打样,公司的考研辅导业务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增长的轨道,将带动全行业向新模式转型,不断做大赛道规模。研究生扩招和专升本名额提升都将长期持续,这一方面呼应了持续20年的大学扩招政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又通过应用型硕士等强有力的高品质职业教育,实质性落地了国家做强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谢谢。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人之所引

中公教育旗下考研业务入驻淘宝

12月25日,界面教育获悉中公教育(002607.SZ)将旗下考研业务入驻淘宝,这是公务员考试培训主赛道之外,中公教育的新业务板块。“考研业务正在以每年200%的增速发展,这也是中公教育的又一增长线。想要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必须要全力跑到线上来。”中公考研业务负责人刘俭对淘宝教育透露。目前中公考研主要从自营网站和1000多个线下教学点招生。该考研天猫旗舰店将和线下教学点全面打通,让考生一键下单后可以自选学习方式和地区。截至目前,沪江网校、文都教育、爱启航、精学教育、研途教育、新东方在线(01797.HK)等机构均已入驻淘宝教育,提供考研类课程。目前淘宝上的考研课程数量已达40万。据淘宝教育数据显示,过往一年,近4成考生在淘宝下单考研课。从今年的考研课程消费来看,山东省买课人数最多,其后是江苏、广东、河南和四川;买考研课的女同学占比达56%。目前2022早鸟考研课已售出数万套。

无情无义

那些辞职考研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昨天广东中公考研在智联那边看到这样一篇推文这些辞职考研的人是怎么想的?从小到大,我们辛苦奋斗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坚持到了大学毕业,是就业还是考研,很多人都因此而感到迷茫。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影响我们决定的绊脚石。要我说的话,从心吧,为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梦想而活。其实所有的压力,不过都是过往云烟,人生虚幻缥缈。很多时候,告诉你人生经验的人自己也从来没有获得过成功,他们的经验或许一文不值,他们只能教会你如何向这个社会妥协。一转眼,就是平凡的一生。不用理会太多,去尝试,去追逐。有那么些人,毕业后选择了走上工作岗位,也许这就是他想要的,但也有那么些人,工作后又从新选择了考研,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双非本科(工科),急于赚钱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大四下就工作,去了小公司,一段时间后发现那儿的人,都是每天抱怨生活,看看电视,不想着提高自己的技术,却整天勾心斗角,一共就那么十来个人,跟宫斗剧一样。加上感觉职业的门槛太低,发展前景不佳。遂辞职考研,现已被985录取。学历并不一定代表你的能力,却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上限。对于工科靠技术吃饭的尤甚。——张丁月没考上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当初也想过,最后决定辞职考研,全力以赴,如果真的没考上,那就再找工作!至少比起应届生没考上二战,我们有优势啊,我们有工作经验啊是不是!而且说起考研,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的原因是,今年我24岁,我还年轻,毕业26我觉得ok,我不想等到30岁时想考但又会有一堆顾虑或者现实因素所限制,到时候真的是后悔也来不及。"当下是最好的时候",趁着来得及,不要让以后后悔。——乔艾艾艾斯我是工作很多年,孩子幼升小的时候辞职考研的,211中文系,选择的本科母校,其实不是很满意,但是保险一点。中文系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辞职的时候同事和同学冷嘲热讽,说“你不服老么?”“你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追求梦想?”等等,我考上后,晒了录取通知书,把他们拉黑了。现在研三即将毕业,文艺学学习三年,真的觉得人生圆满了,文艺学包含哲学和美学理论,文学和文化批评同时进行,我现在对作品和对文化现象的解读视角跟以前完全不同了。——32岁辞职考研36岁开始创业的藏书狂和冒险家下定决心考研,还是下定决心找各种方法让自己接受现在的工作,这种选择的利弊谁也说不清楚。  怕的是什么?一边不满意工作,一边想考研但是不去做,在犹豫不决中度过前半生,在自责懊悔中度过后半生。这就是平庸且因不能接受它而尤其平庸的人。——心猿经历大致同题主,打算年后辞职。今年6月份毕业,之后进了央企。工作单位还不错,但是待遇一般,个人感觉前景也一般。在这里呆的时间越久,想考研的念头越强烈,深深觉得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起点,应该继续充实自己,多出去见识见识(别笑,我真的这样想)。最后一句与志同者共勉:宁可后悔,不要遗憾。——匿名90年,今年26,单身,我是13年本科毕业的,工作2年,去年4月辞职考研,调剂到211,目前已经被召唤到实验室了。可能我心比较大吧,是某一个周五决定考研的,然后周一就去辞职了,辞职之后就满脑子想复习的事儿,其他没想,复习大半年进考场,然后就。。考上了。  有这个念头大概就是对现状不满意吧,所以我觉得在确定自己能学进去的前提下,想考就考吧。——喵酱酱今天上午查了成绩,LZ被中南财录取啦,超级开心,看到成绩大哭一场,估计是觉得没有辜负家人朋友的期望或者是压力终于得到了释放。——莹小姐不爱熊2015年考研没有考上,现在在一家券商的子公司也就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工作。再次更新。马上换一家证券公司去做证券柜员了,现在的想法是 如果刚毕业一两年,想辞职考研就去考吧。如果毕业两年以上,那还是好好积累工作经验吧,到时候可以读一个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历。再次更新。每个月只能拿基本工资,每天工作负荷太大身体也吃不消,遂辞职。现在在老家一家事业单位做合同工,工资很低,事情很多,自由时间很少,是的,我又想辞职考研了......——lu gu首先辞掉工作的原因有很多种:受不了现在的工作环境及性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都在读研、工作需要更高的学术水平等等很多种。我就是第一条,所以在纠结了两个星期以后选择了考研。经历了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历就更加了解考研到底为何物,所以第二次考研准备起来就更有章法,更加自信。现在这一路走来,我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话就是:你得到的始终是你付出的结果。经历了这5个月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最后考上了,而是为了自己的目标拼死努力的经历真的太难得了!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过程比结果重要无数倍!!!——陈陈陈东北地区排名第一的财经院校(非211)金融学本科毕业,09届。毕业入职中国建设银行某边境城市分行,国际业务部,税后月收入是当地平均收入两到三倍。12年离职,因为家在某计划单列市。就跳槽到本地的一家外资银行,港资,税前4500,13薪。一年下来,货币工资少了至少两万。遂裸辞。13年7月辞职,12月考研。14年9月入学辽宁地区某211高校读国际关系。今年毕业,去南京的某985高校继续攻读国际关系的博士学位。研究生三年,入了党,得了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生论坛三等奖。一二三等奖加起来全国30个人。独立发表两篇论文,第二作者发表一篇CSSCI扩展版论文。得了一个二等奖学金,一个一等奖学金,一个优秀科研三等奖(我们院就三个人得了,我排第三)。本地高校研究生辩论赛季军和最佳辩手。本院研究生会副主席。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得自己能要什么,与此同时,你还得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能够要什么。——李斌如果说读博是一个非常看个人选择的事情,那么对于读研,我可以说是无条件支持的。或者说读研这件事是只要你有机会就一定要读一个。哪怕水。无数的历史经验表明,学历贬值,挤占的永远都是低学历者的生存空间。有学历的人发现学历贬值了,是骂几句。而没学历的人是发不出声音的。如果说博士学历在近几年内对于国内的多数工作而言仍然带有“冗余”色彩,那硕士学历可以说就是一个必要条件。  低学历还能混起来的天才永远都是少数,对于多数人而言,低学历意味着你的天花板只会越来越低。如果对比硕士和博士的天花板,可能多数人是达不到这么高的,没有必要理会;但硕士和本科的天花板差异就很鲜明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花板越来越低。考吧,这个其实一秒钟都不用犹豫的。——曹丰泽以上内容取材于知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的人不少,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觉得和天时地利有关,和运气也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目标是否足够坚定,毅力是否足够强大吧。不管怎么样,想干就去大干一场吧。

卡奥斯

中公教育:职业培训行业龙头教师考研再添双引擎

东兴证券发布中公教育的研报指出,作为职业培训行业龙头,看好公司立足研发优势实现多领域规模化发展,以及教师培训及考研辅导业务的增长空间,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7 ,25、34亿美元,对应EPS分别为0.27、0.40、0.56元。当前对应对应2019-2021年PE值分别为73、50、36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来源: 证券时报网

高材生

2021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2万?别慌你的竞争对手只有四个

近日,据一个网传的QQ截图显示,2021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2万,同比2020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81万!先不说图片的真假,就往年情况来看每年的报考人数都会较前年有所提高。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并没有什么招聘会,这也就给各大考生提供了备战考研的机会。另外今年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众多的毕业人数,激烈的竞争岗位让很多人倍感压力山大。在这长时间备考的机会和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少考生选择了公考或考研,这就会导致考研人数暴增!今年就业难的情况被大家熟知,不少“打工人”在疫情期间丢了饭碗、薪水遭到缩减等等,国家也注意到这也的情况,于是提出了“六保六稳”,而“稳就业”就排在首位。在这大局势的影响下,各省政府通过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录人数来响应号召,除了就业方面的措施外,还扩大研究生人数的招录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即使今年有这么多考生考研,但其实际平均竞争比大约稳固在4.1:1,也就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能考上研究生,这与动不动就几千、几百比一的公务员考试来讲要好很多很多。其实真正能够干得掉你的人其实就那么几个,不用思考数量问题,一定要看质量。考研君给大家汇总了44所高校2021年扩招人数汇总大家也别被这突然暴增的80万名考生所吓倒,因为考研的考试体制与大家所了解的高考体制是不一样的。高考是与全省几十万人竞争,涵盖了全省的所有学霸学渣;而考研则不一样,看似有422万人与你同台竞争,但考的是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呀!正常情况来讲,同专业全国的竞争比通常是低于百人的,即使是热门高校的热门周专业,其竞争比也不会过高!再者说,这里的人数也仅仅是个报名人数,实际参加考试的会有多少?完完整整把这几门科目考完的又有多少。张雪峰说的:“考完一看,考场就剩我一个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总的来讲,不要被这422万人所吓倒,始终记得,你的对手只有你自己!(2021考研相关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实际以官方公布为准!)

冯定

对不起,本科双非我还是劝你不要再考研了

近日,众网友关于“本科双非考研985有什么用”这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众所纷纭。网友一:辛辛苦苦从不知名本科考到了985院校,然而去找工作的时候,被公司以“本科双非不予考虑”打回原形,现在心情十分复杂。网友二:我本科只是三流城市的一个三本院校,甚至也经历过考研的失败,但我在IT软件方面狠心努力了一把,现在在北京打拼,和我一起工作的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而我也不自卑,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实力。网友三:我就是普通本科,985研究生,如今在世界500强工作。当你从非双考到985时,在你去投简历时,需要你的人会说你很努力,高考是不是没考好。不需要你的人会说你出身(本科)不好。你又何必太在意呢!招聘你的人可能就是双非毕业的,再则即便你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有人要挑你刺一样可以。内心强大一点,你越优秀就越有眼红你的人。走自己的路随他们说去吧。大师兄的看法:终于从稚嫩的大一狗活成了一只成熟的大三狗,在一声一声叹气中,没由来的害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到这样一个词,这个词叫做未来。马上就要做出选择,马上就要被剥掉大学生这个外衣,怕自己还没找到合适的衣服就要在社会里裸奔,慌忙在就业、创业、考公和考研这几件衣服里挑挑拣拣。“逆袭清华北大,我做得到,你也行”“如果不考研,这几个专业的本科生就业还不如技校。”“大家都考研,你一个本科生怎么比得上研究生呢”他们都这样说。于是看了很多励志指南,干完鸡汤后决定考研。到底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名称,从大三狗变成了一只考研狗。于是买了一堆教辅,早早在考研教室占了位置,看一会玩一会,耗上个把小时,看看身边背着考研单词的小伙伴,告诉自己真的有在努力。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要考研,但是大家都是要考的。听起来的确很好笑,但这也的确很可悲,因为“他们说”这个词,有时候考研倒成了我们用来敷衍所有人的借口。“你以后想要干什么?”“我要考研。”轻飘飘的口气,随意的像是去食堂打菜,又好像睡一觉就能被理想的大学录取,进而改变人生走上人生巅峰,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全然低估了考研的真实与残酷,也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好像并不知道考研是一个神圣的事情,也忘了成年人应该对自己负责的道理。考研本身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也一直觉得能放弃大部分的娱乐时间,他们用背书代替谈恋爱,用刷题代替撸串,投身于自习室的考研党们真的非常厉害,他们能清晰描绘自己想要的未来,让所有的梦想在考研的压力下,抽象成自己想去重新蜕变的学府。只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考研”当挡箭牌,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我要考研”这四个字里,坚定的成分占30%,自欺欺人的成分占30%,还有40%留给了恐惧。因为害怕在社会里碰壁,那就先来考研这条路上碰碰运气,或许不费吹灰之力,被眷顾的那个幸运儿就是自己,在这样的心态下做出的选择,考研仿佛成了我们的避难所,但这个理由说服不了别人,更说服不了自己。很多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喜欢看一看网上的攻略,某些隐藏的副本里有着许多buff加成,于是绞尽脑汁想要进入副本,我也是这样,当我看到别人都在这个隐藏副本里获得经验和奖励,获得主线任务没有的道具,我也想要试一试,可是我发现努力几次道具再多也无法通关,因为我的级别不够,能力不够。所以我果断放弃了,继续回到原本游戏设定的主线任务,反而在打怪的路上不断升级。所以你明白吗,并不是大家要做的事情你都得去做,别人的选择并不会妨碍你,在选择如何打怪升级的路上,总一条你最适合的路。问题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它像一鱼刺,你可以假装忘记了它,但是你真的躲不开。既然自己无法咽下,那么不如在第一次就取出它。年轻人犯错的成本并不低,但比起犯错更差劲的是犯怂,很多时候,有一些决定你并不需要问别人。考研?考公?就业?你总比别人更知道自己适合哪里。每个人的内心总有一个选择,是你故意模糊,或是故意迷茫,又或是你根本没有开始考虑。请好好拷问自己,选择的未来都充满意义。做到当下最好,任何路都不差广东中公考研在此也想发表一些看法~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呦~抛去所谓“985”、“211”的名头,“考研”本身就非常有用,更何况是考上中国顶尖学府。也许你因为高考的失利、过往的错过,没有达到理想院校,而你此刻为了梦想而拼搏,那就是最值得骄傲的人。不在乎所谓的噱头,不在乎周遭的眼光,一场考研便是一场炼狱,我敬佩每一个顶过考研压力走过来的人。不要去在乎过往出身,周围的人是985保研过来的,那又怎样,大家已经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了不是吗,我也见过许多本科学校很好,可是研究生阶段不努力,照样落后本科出身没那么好的同学的。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单单是上课认真听讲、期末好好考试,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学习,看文献,做实验,做调查,软件运算,写文章等等,专业性更强。你会从学识、见识、素养等各方面得到提升,你会懂得逻辑思维,你会走向不一样的人生方向。本科双非院校的出身,不可否认,在就业之时确实存在影响。有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本科院校为双非的简历是通不过的,一些研究院招收实验助理,往往只要本科211的。但换个思路想一下,现在公司招聘门槛越来越高,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想方设法进入更高的梯队。如果非要说本科双非考上了985院校还是没用的话,那么不去进入更高梯队深造,直接用本科不出众的学历去找工作,岂不是更不具有竞争力,更加容易埋在平凡的洪流之中。如果给你三年内时间,你是选择读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为了车房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如果选择了前者,你有机会去行业最顶尖的公司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顺便解决车和房,如果选择了后者,其中几率可是要少很多。人生的选择各有不同,不能说读研就一定更好,但我相信,如果你足够优秀,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把理想变为现实,把人生过得精彩。

內藤

中公教育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将加速扩张考研和IT教育业务

记者 | 司雯雯1以公务员培训服务为主的中公教育(002607.SZ)正加速扩张业务版图,考研及职业培训等多品类业务跃升为新增长点。中公教育在8月19日公布2019上半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2019年上半年营收36.37亿元,同比增长48.79%,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132.18%。中公教育成立于2010年,主要提供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作为中公教育三大主要业务,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录、以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在2019上半年依然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收入占据总营收的67.67%。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业务并未受机构部制改革影响,反倒有所增长。2019年公务员国考招录收缩近4成,省考招录缩招四分之一。在此背景下,其公务员招录面授培训人次增长近10%,单价较去年同期提高15%,由此带来收入同比增长26.32%达18.18亿元。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公教育直营分支机构的扩张。报告期内中公教育新增179个直营教学点,同比增长25.53%。直营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也带动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面授培训业务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该项营收为4.32亿元,同比增长52.18%,占总营收的11.89%。在挖掘原有业务市场的同时,开拓新业务品类成为中公教育发力的重点。中公教育在财报中表示,过去半年内,他们对考研和IT教育等赛道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新业务的市场反馈不错,表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综合面授业务营收为7.02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89.43%,在总体业务比重中提升近4个百分点,占比达到19.3%。之所以能迅速获得增长,主要因为复制了主业的经营方法,特别是在研发、师资,以及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加重投入。在开拓新品类之外,增设线上培训服务是中公教育扩张业务的另一举措。2019年上半年,其线上培训人次为85.81万,占总培训人次(178.9万)的48%。这一数字也较去年同期(52.76万)相比,增长了62.64%。线上培训业务的营收因此也有超过2倍的增长,达到4.45亿元,甚至超过教师招录面授培训业务的收入。中公教育在今年二月登陆A股后,它与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的另一龙头企业华图教育渐渐拉开差距。无论是开发下沉市场,扩展新品类,还是发力线上培训,中公教育都在尝试在“双雄局面”中占得更多赢面。从上市后的表现来看,中公教育已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在对赌协议中,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应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及16.5亿元。2018年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其总营收为62.37亿元,净利润为11.53亿元,同比增长119.67%,已完成业绩承诺。不过,扩张带来的营收压力也值得关注。报告期内,中公教育的营业成本为15.45亿元,同比增长41.58%。其中,为丰富产品品类,研发投入上涨明显:研发人员数量增至1946人,同比增长44.15%;研发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49.38%至3.04亿元。面对每年净利润提高近4亿的营收目标,中公教育还需要开拓市场空间以保持高速增长。“公司新的增长愿景已延伸到了整个知识型人群的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中公教育在财报中表示。借助新品类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公教育进入全面扩张时代,但业务版图扩张能否为其带来如期盈利,还需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