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原创」搞哲学研究需要注意什么?曾由

「原创」搞哲学研究需要注意什么?

谈到哲学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本身,二是研究哲学的人,三是怎么研究。一、哲学本身“哲学”一词在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哲学的特点在于它的原理性,即它是一种普遍规律,它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它具体表现为一般性、概括性和宏观性。哲学的实现方式在于归纳,它最终通过概括和总结来完成它的使命,通过概括和总结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复杂的东西变得容易掌握、容易应用。哲学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它通过概括和总结最后形成一种普遍规律,用这个普遍规律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指导人们去不断的创造,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二、研究哲学的人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否则就不适合研究哲学。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力强,善于实践,能够始终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抽象思维能力强,善于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一般规律。3、好奇心强,有钻研精神,能够为一个疑问不辞辛苦的寻找答案。4、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一件事情,不局限于一个小的思维框架中。5、发散思维能力强,善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逻辑去分析问题。6、心胸阔达,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乐于接受别人的质疑与批评,能够在承认不同观点存在的前提下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去探讨问题。7、不因自己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自命清高,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一个客观的心态。8、对于人类的一切概念能够拿得起放得下,不过度执着于某个概念而无法自拔。9、有较好的语言功夫,能够准确的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10、思想要端正,从事哲学研究的初衷是爱好,目的是从中获得快乐,不要妄想收获名利。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的你的心胸才能开阔,你的思想才不会被束缚,你才有可能在哲学研究上有新的发现。研究哲学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或存在弱项,那么他的研究就会陷入僵局,停滞不前。三、研究哲学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一)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了解人类已知的哲学原理和前沿的哲学思想。2、以已知的哲学原理为依据去解决所遇到的哲学难题。3、以哲学的特点和实现方式为依据论证哲学问题,不偏离这个依据。4、自觉的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5、能够很自然的投入到普及哲学知识的工作中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哲学领域中来,壮大哲学研究者队伍。哲学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人类的共同智慧。(二)哲学研究的注意事项1、在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个宏观的高度,这是为避免陷入自己的小逻辑中而自己却没有察觉,造成研究的片面性,失去全局性和普遍性。2、一定要借助人际间、报纸、网络等媒介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通过别人的质疑与批评来实现对自己研究思想的修正。3、为了研究哲学的方便,我们可以创造一些词汇,但不能热衷于创造词汇,过多复杂的词汇会使很简单的哲学变得复杂,变得深奥,变得没人愿意看,因此远离群众,失去群众。我们一定要本着能不用就不用特殊词汇的原则,尽量使用最简单、最普遍的词汇进行哲学思想的表达。4、对于人类的一切概念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陷入自己的哲学思想中无法自拔,拿得起却放不下。5、研究哲学不能带有功利性心理,不能是为了在哲学界成名而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只能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目的是从中享受快乐。带有功利性心理去研究,只能使研究走向狭隘的一面,逐渐滑向急于求成的心态,只关注一点而看不到问题的全部。关于哲学研究,本人不才想到这些,写了这些,望能够给更多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以启示。如果我的某些论断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请各界人士直言指证,以共勉!

贰拾蚊

到底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学点哲学?今天用这篇文章来告诉你答案

当我们问到底什么是哲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之问。这也很恰当的解释了哲学存在于万界之中的,它是无处不在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每天走到街上,向别人提出许多问题,然后再向别人解释许多问题。人们一开始只是觉得有趣,但慢慢发现有趣之中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真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苏格拉底告诉他们,真理并不存在于他的解答之中,而存在于我们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它并没有标准答案,绝不会有一个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诉你哲学到底是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是。所以不要寄托于有人用一段话来告诉你哲学的本质,因为哲学的概念本身就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抽象概念。在漫长的岁月里,总有研究哲学的人站出来说:醒醒吧,凡人,你们都错了,我说的才是真正的哲学!那么问这些人所解释的哲学到底是不是哲学?这句话也相当的哲学!那么当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们,他们在说一些很哲学的话的时候,到底说了些什么?叔本华告诉我们: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黑格尔告诉我们: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康德告诉我们:发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贝克莱告诉我们:存在就是被感知。尼采告诉我们: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些很哲学的话,无疑都是讲人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所以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解释哲学对应的是什么,那么这两个字无疑是“生命”。这个生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个生命,而是作为生命本身的生命。哲学界有一个说法,说学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很多哲学之外的人认为这个说法带着一丝诡异恐怖之色,但哲学思维解释起来的说法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它的解释是只有活人才能学习如何去死,因为不曾活过、或者如行尸走肉般的人,死对这样的人而言是不具备威胁性的。所以真正活着的人,实际上该早早考虑自己该如何面对死亡,必须时刻把自己当作一个“必死之人”来看待,来筹划,才会建立起如何活得更好的渴望,这样的渴望才能构建起赶快活的紧迫感,这样的活法才是有质量的生命。当我们考虑到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善待自己的生命。我们常说的哲学的“无用之用”便正是于此,它看似无用,但却能激发人的内在生命力和生命意识,使人成长和成熟。除了上述的解释,哲学之外的人更关心学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哲学是一门学科,而学哲学是一种行动,那么这场行动之后最容易获得的是什么?最容易获得的就是哲学思维。这个哲学思维大指三个部分:第一思想的开放性、第二思维的批判性、第三思考的逻辑性。思想的开放性我们人类在固定了三观之后,很难接受别人进一步的三观引导,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一切就是真理,甚至在遭受一点质疑的时候,就会直接拒绝交流,更别提思想不一致、三观不一致的时候。从而当自己的思想遭受真正质疑的时候,根本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思想做辩护。而思想开放性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接受不同的观念,如何与和你三观不同的人交流,进而思考别人的想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会让我们的思想充满包容力。思维的批判性哲学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标准答案,但万物实际上正反是限定的,那么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何证明错,则就需要论证,而在论证的过程中就需要打破常规,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那些我们觉得“正确”以及“合理”的东西。所以哲学批判性思维有一句值得学习的话:凡事不要想当然,而是要问这个当然是怎么存在的。思考的逻辑性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一种情况,就是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知道一件事的大概框架,但很难表达出来。这就是没有逻辑性的最好证明,在哲学的思考逻辑性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逻辑性,二是清晰性。逻辑性思维交流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你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尽可能清晰的表达出来,你要把你的交流对象当成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最好把他们当成是小学生,这样你才能真正讲清楚。因为你的交流对象没有义务理解你讲的事,让对方理解你讲的事,是你的义务。可见,学一些哲学思维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读哲学类的书籍,我们要先选择我们国家自己的哲学家所写的书,所以问题来了,西方经常嘲讽我们,说我们是没有哲学的国度,因为我们没有苏格拉底、黑格尔、康德那样的哲学家。我们没有苏格拉底,但是有冯友兰这样的“现代新儒家”,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先后历任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位。生活在20世纪下半叶的冯友兰,历时三十年写下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是冯友兰先生给给中国人留下的一套哲学宝藏书。在这套书里,冯友兰为我们解答了为何四大文明最终只剩下我们中华文明屹立于这个世界,这里面起到决定作用的就是充满了东方智慧的中国哲学。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学习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并且这套书还有一点非常美妙,那就是在这套书里,配有102位中国古今哲学家们的彩色画像,通过这些画像立体展现了中国哲学史。如果大家想让自己的思想更具开放性、思维更具批判性、思考更具逻辑性,那么这套书一定不要错过。这套书一共三册,原价199元,现在团购仅需135元,现在下单,明天我们就发货。

梦不落

考研“难度最小”的5个专业,更容易考入名校,网友:太纠结

随着近几年的“考研热”持续升温,每年的考研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随着竞争力的不断增大,考研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是238万人,比往年增加了37万。考研的主力军为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的学生,考研的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比如说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但是实际上有一些专业比较冷门,非常容易考上,想要考上名校的考生可以考虑这些专业,不过也正因为冷们,很多网友都表示很纠结。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考研难度最小的5个专业。一、哲学哲学恐怕是考研难度最小的专业了,像管理学和文学这种专业,一般国家线都是340到345之间,而像哲学这种专业往年考研初试国家线都在280到285左右,哲学报考的考生非常少,由于专业就业面有限,而且理论性强,很多考生都不会选择报考,所以,想要报考哲学专业的考研学子,面临的竞争力就会小很多。不过拥有哲学专业的学校实力是非常强悍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很多名校都开有哲学硕士点。二、教育学教育学也相对比较好考,也是少数考研不考数学的专业之一,教育学近年来的就业前景也比较好,跨考考研难度也不大,对于考研又不想考数学的考生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8年教育学的国家线是320分,一般来说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以从事教师和行政工作为主,目前设有教育学专业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学等。三、农学很多同学对农学有一定误解,认为农学就是从事农作,实际上是非常狭隘的。农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经济,还有环境,作物,畜牧生产,工程。农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科学,实际上农学发展前景非常好,农业乃民生之本,其中的学科类别还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林业,科学技术史等,分支非常多,就作物学这个专业来说就有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延边大学等就设立了,设立其他分支的学校就更多了,农学的考研国家线比哲学还低,2018年考研初试农学的国家线是255,比较容易考!四、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物馆学主要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和特征的一门科学,考古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而考古学及博物馆主要是研究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学,以后的就业面一般是博物馆,研究所等,这门学科属于历史学门类的考古学科的分支,目前设立的院校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但是专业学位中有一门专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与其相似,设立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院校非常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大家也可以考虑这个专业。五、历史学前面讲的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就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历史学门类的学科类别主要就有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就中国史这门专业而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都有设立,历史学的门类的国家线一般在315左右,报考的人比较少,选择院校也比较多,比较容易考!以上五个专业都有一点冷门,但是是考研难度最小的五个专业了,想要跨考的考生或者想要考上名校的考生,可以考虑一下,最后祝大家考研顺利!

此何鸟哉

关于哲学的几个普遍性误解

关于哲学有几个普遍的误解:一、哲学是一门科学我们只能说哲学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而不能说是一门科学。因为自然科学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哲学并不具备,比如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学科规律的实证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器材观察到的,或者是通过调查取样、数理统计反映出来,而且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是可以反复发生的,甚至有的可以人为地使其反复发生。这样一来,科学研究所得出的原理就可以被直接证实或证伪,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但是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渺远的不可直观的,甚至不可描述的。它们或者是世界的本原,或者是人类的心灵,或者是自由的本质和条件,或者是存在者的存在……总之,那些不确定的、不可直接把握的、甚至不可言说的对象大都属于哲学的研究范围。所以,哲学问题无法轻易得到每个人都信服和满意的答案,因为哲学不具备实证性。现代哲学的文学化趋势就印证了这一点。科学和哲学都会让人昏厥二、哲学没什么用这个误会严格来讲并不算误会,因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有两个问题:首先,这是个没有意义的说法,说哲学没有用,就像说飞机不能潜水,潜水艇不能飞一样,每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它自己的意义,不能用同一种意义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事物。在这里,有用与否也只是众多衡量意义的标准之一,而非唯一,甚至衡量意义的众多标准还在哲学的讨论之下。其次,无用之用乃是大用,哲学这门看似无用的学问给我们提供的恰恰是关于有用的知识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智慧。从这一点上来讲哲学的“用处”已经超出了平常所理解的“用处”了,所以反而看起来“没有用”了。哲学到底有没有用?三、学哲学使人变得聪明既然哲学是智慧之学,那么应该能够使人变得智慧一些,即聪明一些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观察那些学哲学的人,或者了解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不够“聪明”,反而有些木讷。哲学一词希腊语的意思是爱智慧。注意是爱而不是有,也就是哲学是在追求智慧,而不能得到智慧。学了哲学不仅不会让人聪明,而且还会让人越来越糊涂,使得自己以前确定的事情都不敢确定了。苏格拉底曾经感叹道“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关于智慧的问题一般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反之,某个问题如果可以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绝对不属于智慧,而属于知识。四、哲学家喜欢故弄玄虚,故意把书写得晦涩难懂哲学家是另外一种物种吗?我们阅读哲学著作应该都非常痛苦,甚至怀疑人生:每一个字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于是就有人认为哲学家都不有话好好说,而非要故弄玄虚。这就错了,当你真正理解他的意思后,你会发现他这么说表达应该是最准确最好理解的方式了,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表达同样的意思,你可能也会这么说。所以,并不是哲学家不好好说话,而是他要表达的内容本来就难以理解,甚至有的内容很难找到合适的、现成的词语来表达,哲学家们还得只好另造新词。

大力士

深入评判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命题-写得更烧脑

以前玩论坛,为了和人辩论,看了一些西方哲学和语言学的书。所谓“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后来不玩了,底子还在。感觉百家号还是挺有意思,在手机上看着自己的作品,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发了几篇试水的作品,拙作《维特根斯坦哲学思考的角度问题》出乎意料的受欢迎。今天的统计是收藏288,分享179。(绝对真实,不对的话让编辑扣我的分.笑)。既然是大家喜欢,从作品领域的垂直度考虑,我就详细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的评判。这样既满足了读者的需要,也容易提高我的百家号指数。维特根斯坦先从《哲学研究》谈起,如果受欢迎,我就一个命题,一个命题的分析。我把《哲学研究》的第一段概括一下:第一段是维特根斯坦引用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的一段话。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的一些段落是谈学习语言的过程的。这可能是最早的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就是从哲学角度探索人是如何学会语言的。婴幼儿是在和长辈的互动中逐步理解语言的含义。奥古斯丁说是长辈称呼某个对象,然后看着那个对象,从而使他将声音和对象的名称联系起来。奥古斯丁看过我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的读者知道,我个人认为维特根斯坦分析问题的角度有些偏。那么正确的角度是什么呢?就是从传统的哲学的角度,从认识论的角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考虑,这才是正确的研究方向。我们是如何学会语言的呢?就是我们假定人在出生时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智慧的。这种智慧是我们学习外界的一切知识的基础。我个人总结应该至少有“大小之辩”,“多少之辩”,“动静之辩”,“内外之辩”,因果判断能力这样几种先天的能力。“大小”之辩和“多少”之辩的能力让我们产生几何学和数学的概念,当然,还不止于此。奥古斯丁的著作忏悔录“动静”之辩让我们产生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解释一下,所谓时间就是对于运动快慢的记录,和光的关系不大。即使没有光,只要有运动,就有时间。所谓空间呢?想象一下你作为婴儿第一次看屋里的景色。你无法产生远近和立体的概念。假设你眼睛能够看到屋里的各个物品,但是你也无法区分它们。能理解吧?在你学会爬以后,或者家人抱着你走的时候,你看着物品的位置的变化,你才能产生远近的概念。所谓的“空间”,即“绵延”是你在运动后眼睛对于物体的位置的变化的一种记忆,通过参照物的的外形的变化,你产生了远近的感觉。如果没有参照物,就没有远近的感觉,也就意识不到空间。(即使解释了可能也不好懂)幼儿学爬内外之辩是我们产生概念的基础,概念是什么?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集合,或者是一个正方形,或者一个圆,这个内外之辩的意思就是你在知道内部的内容的时候,也同时知道外部的内容了。比如我面前的这个电脑屏幕,你能辨识出这个电脑屏幕的原因是你不光感知了这个电脑屏幕,同时你还感知了它外面的背景空间。这是黑格尔的辩证法里指出的意思,就是“有”和“无”是同时存在的。其实只有“有”的存在,没有“无”的存在,“无”其实就是对于某个概念的一种抛弃或者叫忽视。比如说“小王不在教室”。这个画面就是你想象小王在教室里,然后把这个画面取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顺便说一句,感知一个物体就要感知它的背景。这两者是同时感知的。那么,比如问:宇宙的边界在哪里?怎么回答呢?从上述可知,宇宙不会有边,因为你感知宇宙的同时就确保了宇宙外的存在。还有因果判断能力,就是把前后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产生了A事件后必然跟随着B事件的联想。这就是因果判断能力。当然,这个因果关系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比如守株待兔,各种民间忌讳等原始思维就不正确。那么婴儿是如何辨识房间里物品的呢?这就是婴儿看到什么东西都要伸手去摸的原因,因为,没有触觉的参与,我们是无法将眼前看到的图景中的实际物品区分开的。就是说,我们能将一个物品立体化感知,必须有触觉的参与。(想象一下全息摄影图像。)全息摄影图像好了,现在你可以帮助奥古斯丁和维特根斯坦解决问题了。所谓的人的语言的学习过程,语言的语法:词性,句法,虚拟,时态,语态,从句,孩子是怎样在和大人的互动中掌握这些语言知识的?从语言学著作中可以了解到,比如德国小孩五岁时语法基本都掌握了,可以讲语法正确的语言。那么,你可以推演婴儿用他先验的能力逐步将声音和动作联系起来,逐步掌握语言的先后次序吗?这其实就是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哲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估计你完成不了这个工作,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孩子三岁前发生的事情是记不住的。所以,你也无法回忆起你是如何从一个概念和动作开始,逐步学会其他的概念和动作的语言表达的方法的。维特根斯坦后期著作哲学研究第一节的后半部分是维特根斯坦对于儿童语言学习的先后次序的一个设想,其实有了我上面的背景知识介绍,也许你也可以回答维特根斯坦的问题,限于篇幅,对于维特根斯坦的回答的评论下次讲。

不可

哲学很难吗?这本书告诉你其实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可学哲学!

毫无例外,从古至今,大哲学家总是会被披上一层神秘色彩,更有甚者,犹如先驱者一般,事实上,他们中也的确是社会进步的先驱者。就如为了哲学而献身的苏格拉底,因此哲学这个词也是被广泛流传。但是真正了解哲学这个概念的人,恐怕并不多,而且大多数人也就知道点皮毛。哲学难吗?当然很难,它门槛可以高到天花板,有人为了哲学贡献了自己一生,包括生命!但成功的寥寥无几,倒是出现了很多神神叨叨的人。但真的有那么难吗?也不尽然,稍微在一个领域有点见解的人,都接触过哲学,哲学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举个例子,当孩童的你在思考着自己是从哪来到这个世界时,你其实已经敲响了哲学的大门。世间因为哲学而精神失常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哲学的真正意义,也仅仅是为了开阔眼界,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更多更深的理解罢了。如果真的对哲学感兴趣,那后续再深入研究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愿望,你会发现,其实很难实现。随便翻开一本哲学著作,还没翻两页,瞌睡虫就开始找上门来,还是那种砰砰砰直敲门的那种。大多数的哲学著作都太不友好了,仿佛大家都默认翻阅这本书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所以今天小编我就给大家推荐这么一本最适合哲学入门的好书,在这本书里,没有呆板的理论解析,更没有深奥的遣词造句。这是一本被称为哲学圣经的偏小说类型的书--《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创作,乔斯坦?贾德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人家在大学时主修的便是哲学、神学及文学,集文学、哲学、神学于一身。可见这本有关哲学的书无论在文学趣味还是专业知识上,都是十分出色的!与其他的哲学作品不同,《苏菲的世界》是以小说的形式带我们进入这个神秘的哲学世界,书中是通过一名哲学导师以一种另类的教育方式,向苏菲传授了哲学知识的经过,从中也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除此之外,这本书里的角色并非如牵线木偶那样,被作者控制着(至少在书中的叙述上是如此)。这是一个有关主角苏菲的虚拟世界,但却包含着另外一个更大的世界!苏菲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渐渐的发现,原来自己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里面具体内容小编我就不剧透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本小说。在欧洲,《苏菲的世界》被许多学院选为哲学教科书,也是因为这本书,人们才发现,原来哲学并非是圣人专属的物件。它可以很通俗化,并且,哲学是有用的!

风不止

哲学真的不好就业吗?560分去武汉大学读哲学怎么样?

今天是7月30日也是2020年上海本科批志愿填报的第一天,在今年的填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家长对哲学专业有很大的成见,觉得哲学只有特别富裕的不考虑就业的家庭才适合就读。这其实是有很大的错误的,今天我们就来借助往年的一个案例来讲一下哲学这个专业。关注我们,让高考志愿填报不再没有方向。提要:L同学2019年参加上海高考总分560分、3636位次,将来有意考研、考公务员,希望能够去一所排名靠前的985大学就读(不接受偏远地区)。首先我们要感谢L同学对于我们的信任,今年L同学的妹妹也是选择我们帮助她进行志愿填报。让我们说回案例,L同学的成绩、位次在上海属于是高位次的同学,但要想去非偏远地区的C9院校还是比较不靠谱的。再加上考虑到L同学将来有意考研和考公务员,我们首先就想到了武汉大学的哲学专业(A-),在经过与L同学与其家长的沟通后,我们也是将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弘毅学堂。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计划,包含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国学专业)与哲学类专业放在了L同学的第一志愿组。最终L同学也是很幸运地以最低分被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录取了。哲学专业简介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哲学的爱智,无论是对自然的惊讶,还是认识人自己,都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关切,对生活境界的陶冶。哲学,是使人崇高起来的学问。哲学的爱智,还是一种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动,它要追究各种知识的根据,思考历史进步的尺度,询问真善美的标准,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考研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哲学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亦可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及升学考研。一句话总结:哲学专业特别适合想要从政、读研、当公务员的同学就读。武汉大学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3个本科专业。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

美人恩

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我思故我在”确应作为哲学第一原理。粗略地感受到大多数哲学家的论述都有局限性。伯特兰.罗素的思想确实比较广博且精湛.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机械的哲学理论,而是有感情的,发自内心的回答。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亲人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生命的诠释。物理学中,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作为智慧生物的我们仍然需要好好努力,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大决赛

哲学不好就业?别傻了,如今超高薪!

对于哲学,人们的认知就是研究一些深刻的话题,实际上哲学的定义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人类根据世界观形成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从大了来说,哲学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从小的来说,哲学影响着绝大部分人对于事情的判断与想法,但如今却很难找到与哲学的对口工作,因此许多人找到的工作基本上都不对口,但是现在却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实际上现在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是非常吃香的,由于深刻的了解甚至研究过哲学,对于事件的本质他们都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并且他们拥有着清晰的逻辑,在处理各方面的突发事件时,他们都总着比平常人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是学习哲学带给他们的“超能力”,因此在许多地方都希望引进这类人才。说得再多都不及具体数据来得令人有说服力,这些年每年哲学的招生人数都几乎不及一万人,甚至连工科专业的零头都不到,而且大部分都是因为高考是服从调剂而进入这个专业,实在是一个冷门到不能再冷门的专业了!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内心都抱有专业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的心态去报考专业,却很少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哲学这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的专业也就轻轻松松的被“冷门”,但自从一六年之后,国家开始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财政部,教育部,通过了资金分类管理,为各大高校的哲学类教师积极提供资金,批准大批哲学院系的各类学科实验项目,给哲学在如今较为功利的社会中打了一剂猛药,也使这门专业拥有了快速发展的资本,而毕业生的工作与待遇方面在社会上也随着国家的重视而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在与各类本科专业的就业率相比较时,哲学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了恐怖的99.02%!这是许多热门专业都不一定能够做的!哲学毕业能做什么呢?如今的哲学毕业的学生的就业还是非常广的,许多学校招收辅导员都要求是哲学系的,还有各党政机关的文秘,宣传方面工作都格外偏爱哲学专业的学生,新闻类的工作同样也是,除此之外,哲学类的学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考研和出国都更为简单,因为在国内哲学专业学生较少,所以每年考研的竞争力很小,很容易上一个名校!至于出国,哲学专业通常能获得很高的GPA,这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海归高学历人才,国家会给予极高的帮助与补贴!因此你现在还认为哲学不好就业拿高薪嘛?推荐学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上就是我为这所哲学专业所做的一些介绍,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后续我会持续为您更新相关的信息。

其道桀驳

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

2020年,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我国哲学界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持续推进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西方哲学研究聚焦德国古典哲学、欧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重点关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而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则成为诸多领域特别是哲学界探索与争鸣的重要议题。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动态已在《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报告》中介绍,这里对哲学其他分支学科年度发展状况予以述评。一、中国传统哲学研究:面向当下与未来近年来,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哲学界除了依托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互补互证,对人、事、物继续探究外,不断反思“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与“以中释中”“以西释中”等论争。在现当代中国思想中,“哲学”自身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影响着国人对自身传统的体会与阐释。赵汀阳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处境的两个方面: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中国化。文章分析了西方的分类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把人生论定位为核心论题而造成的自限局面,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发展意义续篇的可能性。王齐认为,考虑到西方哲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批量引入中国且研究时间较短、与本源文化差距较大等现实因素,尤其考虑到赵汀阳提出的“当代性”概念,在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建设当中,作为“学问”的西方哲学研究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建设性意义。吴飞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不乏对本源问题的讨论,但由于经学传统与心学传统的相继兴起而丧失。哲学应该着力讨论本源问题,但并不仅仅是逻辑—语言的本源问题,而是生活经验的本源问题。在中西文明中,经学都不只是回答本源问题的范例,而且构成了生活经验的骨架。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思考如何在当代世界的视野下激活古代的思想资源,与已经纳入中国思想版图的西方哲学联合创制一种“新哲学”。2020年,为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杂志纷纷刊文,涉及张载的思想史定位、关学经典整理与关学历史重构等论题。另外,《关学经典集成》出版,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关学兴起、流传、发展、演变的过程。在中国哲学史上,“气”是最具中国本土色彩的哲学语言。对气学作出创造性发展的是张载,但其思想所引发的争议也最大,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分歧:一是“气本论”或“唯气论”,以张岱年为代表,认为张载哲学是以气为本体的一种理论形态。二是“太虚本体”“太虚神体”或“本体宇宙论”,以唐君毅、牟宗三为代表。当代学者林乐昌认同“太虚本体”说,认为张载哲学应以理学来定位。吴震则认为,太虚或气都不足以成为形上学的本体概念,不足以为张载哲学定位。张载哲学是以太虚与气为逻辑起点,以性与天道为终极关怀的道学思想,对于宋代道学具有重要的形塑意义。翟奎凤提出一种补充视角,认为“神化”是源自《易传》的一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范畴,从神化体用论可比较合理地解释张载思想中关于虚气关系问题的长期争论。二、西方哲学:是研究对象,更是研究资源2020年,哲学界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仍然沿着西方哲学史的脉络进行,即以研究西方哲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为主,尤以德国古典哲学、欧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为盛。总体上看,西方哲学仍是学界研究的直接对象,而不是以哲学问题为中心的相关研究的资源。以往我国学界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方面,但2020年康德的实践哲学特别是道德理论受到格外关注。邓晓芒认为,康德所开创的道德形而上学,仍属于以知识论和逻辑规范为框架而建立起来的道德原则。这种规范伦理学与儒家的德性伦理学在出发点上是截然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双方以某种方式相容和互补。邓安庆指出,哈贝马斯视之为对康德伦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对话伦理学”,与康德几乎没有关系。康德的道德性立法处于伦理性和道德性的张力之中,其核心是要证成个人准则的主观性与普遍伦理法则相一致。因此,个人意志立法的原则,不是同利益相关者的意志质料相一致,而是与所有理性存在者之意志的法则相一致。如果说这里有“对话”,也是理性主体同包括自己在内的现象中人的情志之对话。“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渊源”问题再次被激活。国内学界关于黑格尔辩证法和法哲学的研究持续增温,且明晰呈现出一种外部阐释视角。罗朝慧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作为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即哲学真理或理性精神自我展开、自我实现的抽象思维过程,不存在“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当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类自由本质全面实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时,才真正存在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因为它给现实的人的感性自由及其物质的和世俗的生活内容、关系与实践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外壳”。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剥去”这个“神秘外壳”,把它“倒过来”,发现与之“截然相反”的世俗的“合理内核”。邹诗鹏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社会本身不过是“第二自然”因而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形式,黑格尔不可能提出社会存在概念,更难以建构一个自洽的社会理论。应当指出,虽然国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颇盛,但重在对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的思想、概念进行具体解读,缺乏自觉的研究范式反思,以及高屋建瓴的纵向整体研究。整体评价现象学传统并将其视为一门跨文化哲学渐成趋势。以胡塞尔诞辰160周年为契机,中国学界展开了对现象学的整体评价及其在跨文明对话中的意义研究。王俊认为,胡塞尔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由此,存在于整体性和多元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统一。这种非现成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特征,使得现象学与汉语思想传统的结合成为可能。现象学的发展必然导向一门跨文化哲学,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内容上和方法上的双重可能。在内容上,现象学的概念、思想方式蕴含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而显示出与东亚思想的亲缘性。在方法上,现象学包含的以他者和陌异经验为优先的建构性、内在历史性等属性决定了现象学的跨文化特征。许多学者将现象学视为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平台和建构性资源,积极推动现象学的中国化。而中国化现象学的最佳形态无疑是“汉语现象学”或“中国现象学”。对于本源性的现象学经验,使用不同语言谈论,会引发对经验内涵的不同理解。作为一种图像性很强的语言,从汉语切入对现象学经验的开发、阐述,会使现象学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质。但是,由于中国学界对于现象学整体上仍处于“接受”阶段,原创性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所以要想名正言顺地给“现象学”冠以“汉语”或“中国”两字,还任重道远。随着英美哲学进入“后分析”时代,心灵哲学取代语言哲学成为分析哲学领域的支配性议题。代海强认为,神经科学与心灵哲学的交叉研究有双向进路:其一,心灵哲学朝向神经科学的进路;其二,神经科学朝向心灵哲学的进路。张学义指出,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背景的实验哲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揭示了心灵理论存在的神经科学基础,为跨越意识的“解释鸿沟”,即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如何通达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因、解释和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但高新民也指出了物理主义存在的问题:扼杀了意识的本体论地位;完全无法说明人身上何以有在变中保持不变、在多中保持统一的自我;无法说明人为什么是价值主体等。总体上,国内学界关于意识等心灵哲学议题的探究,仍处于物理主义与非物理主义针锋相对的阶段。面对心灵哲学研究缺乏共识的现状,高新民认为心灵哲学研究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实质进展小且陷入危机。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概念图式变革和加强方法论思考,找到心灵观建构和发展的合适程序和路径。关于当代分析哲学背景下的知识论,国内学界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认知辩护与如何应对怀疑主义的挑战。刘小涛指出,长期以来,知识论学者一直在争论什么是信念的辩护,但他们很少讨论什么是信念的辩解,以及辩解与辩护有何区别。这与法学研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从法学理论中吸取教益,有助于更好地区分知识论讨论中的认知辩护和认知辩解。王聚认为,理想的反怀疑论方案不能仅仅拒绝怀疑论论证,必须消解怀疑论者在认知层面塑造的虚假理想型。三、伦理学:公德与私德之争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是2020年度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选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推动了新时代道德建设问题研究。学者们重点关注现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公德与私德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评判。陈来主张,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是反思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关键。他认为,梁启超等近代启蒙学者关注公私德之辨,批评儒家道德长于私德,缺少公德,而后者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乃是不可或缺的。与之相对,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案应以传统儒家的家国一体模式取代近代学人倡导的公德私德区分的模式,同时应以个人道德修身(私德)为核心克服重公德、轻私德的缺陷。李萍提出,公私含义演化及观念生成的逻辑奠定了传统伦理中“贵公”的价值观,传统公私观念的形成有两个基本载体:本体论意义上的共同体之公的伦理观念载体,认识论意义上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念载体。肖忠群认为,在古代中国或者传统道德中,主要强调公德与私德的联系而不是区别,这是由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儒家合内外之道的思维方法以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尚未区隔所决定的。在思想渊源上,近代启蒙学者所倡导的公德私德之区分属于西方学说的道德范式,其忽视私德(个人道德)的缺陷反映了西方道德理论的局限性,而传统儒家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道德理论,似也不能克服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弊端。任剑涛、蔡祥元等人则认为,公私德之辨切中了儒学“家天下”思想构架的内在困境,这一困境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提升私德来加以解决。陈乔见等学者更倾向于,关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讨论,应先走出梁启超所谓“儒家重私德轻公德”的误区。区分公私领域首先需要通过规则来限制和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制度建构更为根本。唐文明基于美德伦理学视域提出,现代以来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会导致公德压倒乃至摧毁私德的局面出现,这正是现代社会在美德问题上面临的普遍困境。关于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具体科学技术的伦理研究,受到学者与公众广泛关注。而对公益慈善伦理与共享伦理、经济伦理与财富伦理的研究,顺应了新时代对共享发展提出的理论要求。关于“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两大价值理念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民族特色。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禀赋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丰富了新时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四、科学技术哲学:智能时代的“第一哲学”?2020年,科学技术哲学重点聚焦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与应用,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技伦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各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在科学哲学领域,伴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发展,关于认知、意识、自我、智能、情感、记忆、逻辑、知识、感受、行为等问题的哲学研究不断推进,哲学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有效对话不断增多。在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领域,段伟文提出“深度科技化时代”的概念,刘永谋等学者认为当前是“技术时代”,李河坚持“技术哲学应成为当代‘第一哲学’”,孙周兴则强调未来哲学要“面对被技术工业深度改造和重塑的技术化生活世界,为重建今天和未来的新生活世界经验做出贡献”。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逐渐进入理性反思阶段,开始在概念层面构建起一些共识性常识。此外,自动驾驶、区块链、技术治理、算法歧视、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值得肯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相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组织了不少学术活动,相关学术期刊也开设专栏,致敬恩格斯的伟大探索与奉献。学界普遍认为,自然辩证法传承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回望恩格斯的哲学智慧,依然能够得到一些重要启发。2020年,我国哲学界注重从哲学视角关注科技进步的大方向,从“科技为人”与“科技向善”方面为中国科技原创能力的提升贡献哲学智慧。一批立足科学发展前沿、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出发设立的新型科研机构,通过创建哲学家与科学家的联盟,加强哲学与科学的对话,推进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努力应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成为促使哲学界对生命、幸福乃至文明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动力与契机。赵汀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提示我们,生命的基本需求是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是世界面临的形而下问题。要克服这种形而下的问题,改善形而下世界的脆弱性,需要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现代的主流思维模式追求普遍必然性,但人并无能力以主体性定义普遍必然性。当代幸福论追求的作为至善的替代品快乐,会使人缺乏抵挡苦难的能力。苦难问题不仅解释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也很可能是人类的一个永久的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在哲学上唤醒了“苦难”问题,意味着哲学和思维的初始化或“重启”。五、逻辑学研究:主要路径及发展方向西方逻辑思想与中国逻辑思想的关系、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特质、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成为国内逻辑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发展方向。比如,2020年中国逻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就是“逻辑发展研究”,主要围绕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逻辑发展和逻辑应用、逻辑在提高国民思维能力和法治国家建设方面的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研讨。国内逻辑学在重视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关注逻辑学教育的普及工作。2020年9月,“全国中小学逻辑教育小型高阶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小学逻辑教育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和基础教育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中小学逻辑教育势在必行。辩证逻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数度繁荣。在“纪念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全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讨论会上,与会学者聚焦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基础问题,辩证逻辑与逻辑哲学、非形式论辩理论贯通发展的趋势问题。此外,一些前沿议题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比如,辩证逻辑形式化进程的发展、辩证对话传统的复活,特别是情境语义学和动态认知逻辑的确立,使得有限理性、情境、意向性与行动范畴进入逻辑基础理论的核心地带。“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举行。与会学者提出,金岳霖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其流传至今的经典文本,更重要的在于其传承下来的学术精神、理论方法与科研传统。金岳霖重视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理论的民族个性,自觉引入中国哲学的智慧资源,并以世界性眼光与开放性视野关注现代学术前沿。六、当代中国阐释学:问题探索与理论构建2020年,《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杂志开设专栏,持续讨论“当代中国阐释学的构建”问题。学者们分别讨论了中国语境下阐释学的命名、阐释的公共性与有效性、阐释的边界约束以及以阐释的客观性在有限性与无限性张力之间的正态分布等问题,并着重辨析张江提出的原创性概念“阐释π”。从强制阐释到公共阐释,中国学者阐释学研究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以公共阐释为核心,寻求建构当代阐释学的基本路径和形成中国阐释学的主要框架。当代阐释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提出了重新思考阐释学之方法论意义的主张。并且,注重在多学科理论交叉与实践的基础上,解决诸多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元问题,这已经成为中国阐释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中国话语为主干,以古典阐释学为资源,以当代西方阐释学为借鉴,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观点、学说之现代转义。阐释的本质,亦即阐释为何而生,因何而无穷,是理解和认识阐释及建构阐释学的核心问题。当下,沿及方法论与本体论传统对此问题的讨论,或止于功能性说明而难抵本质,或遮蔽于形而上的猜测而少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张江认为,当代心理学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切实的路径。在心理学视域下,阐释的本质为“自证”。阐释主体不断确证自我认知与自我概念,最终实现意识主体同质化的自我建构。自证的企图与冲动,为本体论阐释提供了可靠依据,给方法论阐释以合理证明。自证贯穿于言说、说明、翻译等全部阐释功能之中,不断更新人类知识系统,建构独立意识主体的认知图景。以阐释本质为起点的心理学与阐释学研究,具有广阔的理论前景。七、反思与展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如何提炼时代精神、回答时代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加自觉自为地引领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成为我国哲学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如果没有相当高的哲学思维水平,一个民族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从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创新的使命要求看,迫切需要哲学发挥支撑和基础作用。从学术上看,如果没有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难以建构起来,也难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换句话说,没有系统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当代中国的哲学,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国际关系学,等等。毋庸讳言,与上述定位和要求相比,我国哲学研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进而如有的学者所言,造成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总体性困境”。其一,缺少哲学应有的宏阔格局、视野和境界。由于学科或专业的过度细分,不仅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松散和淡化。更有甚者,哲学各个二级学科内部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因此,缺少宏大思维、宏大叙事、宏大主题成为哲学研究领域的普遍现象。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学院化日盛,很难说这是哲学的荣光和应有气度。其二,缺少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持续思考和关注。漠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结果,要么是用西方提出的基本理论或关键范畴概念进行替换,要么是在刻意的模糊处理中消解掉这个学科存在的根基。正如刘志洪、郭湛指出的,“中国当代哲学貌似枝繁叶茂,实则根基虚浮;不仅难以有效地为生活和科学确立前提基础,连自己的前提基础都有待夯实”。其三,缺少有思想的学术研究。时代既需要有学术的思想,也需要有思想的学术。没有学术的思想,是空洞的思想,没有思想的学术,是无灵魂的学术,既难以在国际学术舞台立足,更难以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真正的软实力。应该承认,近年来学界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不少,但有原创性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不多,提出自己的标识性概念和具有引领性议题的经典之作更少。其四,缺少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哲学概括。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索,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国学界一般性的解读宣传文章不少,但学理性的深入挖掘不多。为更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当前最迫切的理论任务,就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学理化,凸显出其严密的理论逻辑和全新的理论形态,写出像《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那样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让哲学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普照之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的灵魂”!(执笔:赵培杰、莫斌、邵贤曼、崔晋)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相关阅读: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报告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