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储物柜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证券业也保持稳定增长,在2020年各行业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行业仍有较好表现,且加快线上化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证券类APP用户规模达到1.11亿人,2020年更有望增至1.29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券商企业主要包括发展互联网证券业务的传统券商、以线上业务为主的纯互联网券商和从其他领域切入证券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传统券商依靠更长的发展时间和品牌口碑仍然是市场主流,但近年居民投资理财更加多元化,更多触及港美股市场股票交易,同时在境外市场上市企业增多,需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提供投行、ESOP等机构服务。因此以港美股为主要服务市场的纯互联网券商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地位将得到提升。(《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1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 中国证券业推进线上化转型,证券APP用户规模将达1.29亿人。近年中国证券行业线上化程度持续上升,在线券商经纪服务逐渐成为金融服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证券行业快速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证券类APP用户规模达到1.11亿人,2020年更有望增至1.29亿人。资产安全性成用户选择互联网券商重要参考,品牌声誉建设重要性增强。 受访互联网券商用户中,55.5%表示在选择互联网券商平台时更为关注资金安全性问题。券商交易涉及个人用户大量资金,其安全保障受到重视。目前纯互联网券商平台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对其而言,建立良好品牌声誉与用户吸引力关联更大。 用户最期待券商金融产品多元化,平台发展应注重业务综合。71.8%的受访用户表示最为期待互联网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产品可以更加多元化,用户对于业务多样的期待较高。目前中国互联网券商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业务体量仍有待提高,需要发展为业务综合体,降低对于佣金收入的高依赖性。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中国证券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同一年度的不同季度间有小幅的波动状况。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13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达到11.83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证券业也保持稳定增长,在2020年第一季度各行业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行业仍有较好表现,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互联网理财用户将超6亿人,证券行业推进线上化转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6.0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加快,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理财投资行为增多,而证券行业在互联网化发展上也相对领先。特别是今年疫情之下,各大券商线上化经营进入了“实战”模式,平稳抵御了疫情带来的冲击,A股成交额不断创下新高。未来随着在线交易规模扩大,证券行业“线上化”程度将持续上升,传统实体营业部职能继续弱化。 互联网证券定义与分类互联网证券概念互联网证券是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证券业务的创新。互联网证券行业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主要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资讯(国内外经济信息、政府政策、证券行情)、网上证券投资顾问、股票网上发行、买卖与推广等多种投资理财服务。中国互联网证券企业分类互联网证券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发展互联网证券业务的传统券商、以线上业务为主的纯互联网券商和从其他领域切入证券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中国互联网证券发展历程在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持续扩大、普及率快速提升,居民投资理财需求继续增长,以及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大背景下,中国互联网证券企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成熟。中国互联网证券发展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数据显示,中国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长,2020年7月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合计达到34.70万亿元,较2016年12月增长46.5%。同时,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一方面,近年企业融资意愿提升,而随着金融市场机制完善,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增长,客观上有利于总体券商业务提升;另一方面,国家一直鼓励支持数字经济建设,券商企业借助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互联网化转型也得以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证券发展环境分析—社会环境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众多财经媒体的广泛渗透,近年来,中国居民的金融意识以及理财素养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进一步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普及率达64.5%。雄厚的网民基础以及居民理财投资意识增强,为互联网证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互联网证券企业主要服务市场分析互联网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展现出企业特质受地域影响的特性:A股市场以发展线上业务的传统券商为主,港美股市场的主要玩家以纯互联网券商为主。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选择境内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达3777家。与此同时,选择赴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数量快速增长。与2015年相比,2019年选择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8.4%和90.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境内仍然是中国企业选择上市的主要市场,也是传统券商竞争的主领域。但近年越来越多企业转往境外寻求资本化道路,使老虎证券等专注美港股市场的纯互联网券商有机会发展其投行等机构业务,在该赛道的竞争中占有先机。互联网证券行业产业链2020年证券类APP用户规模预计达到1.29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证券类APP用户规模稳定增长,2019年达到1.11亿人,2020年预计增至1.29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上化的券商平台能够简化手续以及缩短用户交易时间,是券商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纯互联网券商和垂直金融证券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也将继续丰富业务类型,未来互联网券商覆盖的用户仍有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热点券商海外上市:老虎证券、富途证券登陆美股达斯达克2019年3月,领先互联网券商代表老虎证券、富途证券在纳斯达克上市,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其中老虎证券系小米及盈透证券持股,从美股交易量来看公司是最大的专注服务全球华人投资者的互联网券商。富途证券则有腾讯投资背景,侧重港股交易。两家券商的成功上市,对美港股券商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金融科技发展:传统券商联手互联网巨头、加大科技投入2019年9月,财通证券与阿里云、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月,中金公司与腾讯订立股东协议,拟成立合资技术公司;2020年1月,广发证券完成易淘金APP的全新升级改造,成为证券交易+证券理财“双版本”APP。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传统券商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巨头实现业务智能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投入,提升金融业务服务,有助于实现转型突破。 聚力抗击疫情:线上业务发展迎来加速契机2020年2月,证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各券商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引导投资者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进行交易及业务办理,并做好相应的系统保障和技术升级;4月,长江证券借助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累,完成了大部分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转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倒逼券商业务线上转型,加速了互联网证券的发展。用户使用互联网券商仍然是以满足交易需求为主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中,43.6%购买过金融理财产品,39.4%购买过股票、债券等产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对互联网证券产品的使用仍然是以满足核心交易需求为主。但相较于传统线下营业厅,互联网证券企业能通过线上渠道整合资讯、教育等方面内容,并通过平台发布以及建设讨论社区,有利于进一步吸引除交易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增强用户粘性并实现用户转化。资金安全性成互联网券商用户最主要关注因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中,55.5%在选择券商时最为关注资金安全性,此外46.9%更关注券商提供的金融产品丰富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券商交易涉及个人用户的大量资金,因此其安全保障受到关注。对于互联网券商而言,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也有利于增强用户信心,因此行业的头部企业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将更大。互联网券商用户主要在券商平台交易股票产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9.0%的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在平台上进行A股交易,选择港股和美股的受访用户占比也分别达到18.9%及12.6%。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下A股市场迎来长期发展机遇,优质资产的证券化不断吸引投资者入市。同时,随着全球资产配置越来越被中产群体所接受,近年美港股关注度明显提升,其不仅投资门槛低,而且能很好地跨区域、跨币种进行风险对冲,预计未来交易规模还将持续扩大。超六成用户接受过财富管理业务服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有64.1%的中国受访互联网券商用户接受过财富管理服务,接受过行情资讯和社区沟通服务的受访用户占比分别为45.3%和39.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线下,互联网券商的财富管理服务操作更便捷,且手续简单,有效节省用户时间精力,有效击中了用户需求痛点。用户主要使用财富管理中金融理财服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1.7%的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倾向选择财富管理的金融理财产品购买服务,但也有53.3%的受访用户倾向选择智能投顾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券商平台开始更多融入智能投顾服务发展,该类服务能够以更理性和更量化的方式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可以精准构建更出色的投资组合,也逐渐成为平台吸引用户的服务之一。 用户对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投资优化更感兴趣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7.9%的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对智能投顾业务中的跟踪和自动调整投资组合感兴趣,另有65.9%的受访用户对AI技术自动定制投资理财方案感兴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与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的投资成本更低、服务面广,高度的自动化流程大大提高了投资的透明度和流动性,能够为投资者匹配到最合适的投资策略。用户更期望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产品多元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1.8%的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期待在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产品能更多元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对于平台能提供交易的金融产品丰富度有较高需求,但多样化业务的开展也需要平台有足够资质,因此头部平台的优势将在未来行业竞争中体现得更为突出,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用户倾向于科技赋能金融,进一步实现智能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6.3%的受访中国互联网券商用户期待在未来科技赋能金融,进一步实现智能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证券行业在未来将继续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进一步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竞争格局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中主要包括三类竞争者:以线下业务为基础并引入线上平台的传统券商,特点是发展历史较长、处于稳定增长期、立足于A股市场,以华泰证券为代表;单纯发展线上业务的纯互联网券商,特点是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快、多立足于美港股市场,以老虎证券及富途证券为典型代表;以及发展了证券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特点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东方财富为代表。中国互联网券商C端业务情况对比——纯互联网券商侧重发力美港股市场各类互联网券商C端业务一般包括证券、期货经纪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相较深耕国内金融市场的传统券商,以老虎证券及富途证券为代表的纯互联网券商主要侧重覆盖美港股市场,因两者发展策略不同,老虎证券目前支持的交易品种更为丰富,包括星股、澳股和英股。中国互联网券商B端业务情况对比——纯互联网券商侧重美港股承销及股权激励以华泰证券为代表的传统券商龙头B端业务集中于A股市场,业务范围更广,能整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服务和投资交易资源,为各类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发展更成熟。老虎证券、富途证券等纯互联网券商近两年才开展机构业务,发力点主要在美港股IPO承销、分销,国际化水平较高,且发展速度快。同时,美港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激励需求促使这类券商在B端发力股权管理服务。中国互联网券商业务模式及牌照对比——老虎证券为全球持牌最多样化券商纯互联网券商以美港股业务起家,发展更国际化,战略发展倾向于多国持牌。其中,老虎证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24类证券牌照或资质,为同类券商中全球持牌最多样化的券商,并已形成从经纪业务、投研、证券发行和承销、自营投资、财富管理到清算的业务闭环。中国互联网券商收入结构对比——从传统通道业务模式转向多元化业务从收入结构看,传统券商如华泰证券,其包括经纪业务在内的财富管理收入仅占到总收入的36.9%,对经纪业务依赖度最低。而近两年以经纪业务起家的纯互联网券商也在逐步改善收入结构,以老虎证券为例,2019年其佣金收入占比下降到45.5%,以投行业务为主的其他收入占比12.9%,逐步摆脱对佣金收入的单一依赖。中国互联网券商口碑研究——纯互联网券商满意度更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纯互联网券商在企业声誉方面更具优势。网络口碑和用户满意度上,老虎证券分别达到48.0、7.97,领先A股券商。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纯互联网券商区别于传统券商具有领先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可不断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快速迭代创新,这是获得更高评分的主要原因。中国互联网券商发展情况对比分析总结——华泰证券资历较深,老虎证券发展快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华泰证券由于发展历史较久,在体量上相对更大,用户数量、财务状况和业务范围都较优秀;但老虎证券近年增长较快,体现在B端业务的发展及财务增长两方面,企业声誉形象也最为正面。互联网企业发展证券业务标杆企业——东方财富东方财富网于2015年收购西藏同信证券,实现从互联网平台向互联网券商的转变,自此同时具备了流量和牌照的优势。东方财富证券拥有证券业务全牌照,是东方财富一站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券商互联网化标杆企业——华泰证券华泰证券是一家领先的科技驱动型综合证券集团,成立于1991年。2009年,华泰证券在业内率先提出互联网战略,以金融科技助力转型,用全业务链服务体系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专业、多元的证券金融服务。 纯互联网券商标杆企业——老虎证券老虎证券成立于2014年,于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老虎证券是专注服务全球华人投资者的互联网券商,为行业头部企业,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让每个人轻松连接全球资本市场。作为美港股头部券商,老虎证券通过专注于技术自研,不断提高交易体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以此形成口碑效应。随着日前包括投行和ESOP业务在内的to b端业务的快速发展,老虎证券通过业务协同,其进一步拓宽业务面,向全业务券商转型。此外,老虎证券相较同行更多元化的牌照组合,可更好帮助其进行全球扩张,有助于其搭建多元化客户基础,提升中资互联网券商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纯互联网券商标杆企业——富途证券富途证券成立于2012年,与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富途证券是一家跨境互联网券商,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站式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富途牛牛,提供覆盖港股、美股、A股三大市场的多项服务。用户全球证券市场交易需求攀升,纯互联网券商发展空间广阔数据显示,华人投资者在全球证券市场的渗透率逐步攀升,尤其在港股及美股两大证券市场,预计2021年中国个人投资者在线交易规模将达到12063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居民投资行为呈现更多元化的特点,交易股票类型也更多触及港美股市场。另一方面,近年在境外市场上市企业增多,需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提供投行、ESOP等机构服务。因此以港美股为主要服务市场的纯互联网券商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地位将得到提升,同时与其他类型的互联网券商能够形成互补,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共同推动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 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趋势新兴技术助力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券商需加快建立核心优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为互联网券商的转型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互联网券商应加快发展金融科技,进一步推进产品的研发创新,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联网证券市场中牢固自身优势。收入结构优化,向证券业务综合体发展目前,互联网券商虽然发展迅速,但业务总体体量仍然较少、业务结构较为单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券商突破体量瓶颈应加快转型,突破点在于业务延展,发展成为业务综合体。券商平台需通过优化业务结构, 实现盈利模式多元化,并找准新的收入增长点,降低自身营收对佣金收入的高依赖性。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积累用户口碑投资者群体目前仍非常重视交易资金的安全性,因而部分用户更愿意信任资质和知名度更高的互联网券商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互联网证券行业行业中,传统券商依靠线下积累的知名度,更容易在线上化转型中获取用户。而纯互联网券商平台发展时间较短,品牌建设仍需要提高,未来该类企业更应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优化用户的体验,增强用户信心,积累良好的口碑,以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加强用户粘性。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证券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断头气

股民能看懂证券公司研究报告吗?各种有趣的潜规则、内心独白

作者:财经有料哥,编辑:小天近几年,国内各券商证券研究所也逐步接地气和公开化,各位原本深居简出不和外界打交道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首席行业研究员等等都渐渐走入公众视野,包括参加一些公开举行的股票讲座、论坛,而最为证券投资者和股民们熟知的就是他们发布的各种证券研究报告如今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了。但是这些外表高大上的专业的证券公司研报,你们了解它们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能读懂它们光鲜亮丽措辞当中的关键潜台词吗?财经有料哥今天就分享一下国内证券投资和研究行业的一些潜规则,像下面这些在券商研报当中最为常见的部分用语,你了解其中的含义吗?一、券商研报原文用语:静待、尚待、有待。这几个是在券商研报出现频率非常高的用语,其实这反映了撰写这一份证券分析研究报告的那些首席研究员和策略分析师们对于自己写的报告结论,在心中是认为“大概率没戏”,但又不好意思直说这家上市公司前景不妙。尤其是一些会导致“看空”上市公司投资前景的结论,因为在国内券商研究所是极少会发布“卖出”这样看空股价性质的研究报告的。二、券商研报原文用语:可期、且待。这两个用语就相当地有意思,使用“且待”的话,是反映出证券分析师和研究员们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感到基本没戏,但又担心突然出现什么重大利好因素让它变得有戏。使用“可期”的话,是反映出证券分析师和研究员们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感到有戏,但又担心突然出现了什么幺蛾子事件变成没戏。三、券商研报原文用语:符合预期、基本符合预期。这是喜欢瞎蒙未来股市行情表现的那些券商研究员和首席策略分析师们最喜欢使用的用语措辞了,一有什么重大事件要发生之前就先瞎猛一通,出了结果后就会撰写研报说“结果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一般来说,使用“符合预期”的研报,反映研究员猜错结果的偏差在三四成,也就是胜算略高于五成的水平。使用“基本符合预期”的研报则基本上是大部分方向都蒙错了,但研究员们又不好意思承认。四、券商研报原文用语:拐点即将出现。这个一般是用于股市行情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上涨或者下跌阶段,又或者某个行业、某家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在景气或者萧条状态持续了几年之后。撰写研报的券商首席们的内心潜台词其实是这样的:某家上市公司股价涨了这么久,总得反转下跌一下吧,这就是“拐点”。对于连续跌了几年的股票也可以使用这个用语。至于股市表现不拐怎么办?那就再写多一篇研报说拐点即将出现嘛。五、券商研报原文用语:大幅超预期。这句说一般用于各大首席们之前撰写的证券分析研报推导结论错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比如曾经提出过中国“至少5亿人没用过马桶”、“至少10亿人没坐过飞机”,以及最近刚刚提出的“房价上涨才是拉动消费真正动力”等等非常独特观点的著名策略分析师、现任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讯雷先生,他在去年底所撰写的2019年中国a股市场投资策略报告,核心观点非常地悲观,认为中国股市在2019年大概率走低。李讯雷在2019年投资策略报告当中是这么说的:“A股市场在2019年这轮全球经济增速再度回落的过程中,很难不跌,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毕竟已经跌了好久了。”今年一季度中国股市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30%,李讯雷在“真香”后表示“大幅超预期”,然后在三月份时改口说“2019年资产配置看好股市!”。不过在这位首席经济学改口后没过多久,中国股市就在上证指数冲击3300点不果后出现了一波强劲的下跌调整行情。今天料哥先和大家分享一部分券商研报的潜台词,如果大家喜欢,后面还会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证券投资行业潜规则。对此,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或观点,欢迎在关注、点赞后,留言分享。

痛定思痛

证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探寻非头部券商投行突围之路

来源:格隆汇机构:兴业证券以注册制为试点的科创板全面推出背景下,国内投行业务正面临考验,集中度提 升趋势似乎势不可挡。本文对国内投行业务集中度提升的具体动因进行拆分解析; 参照美国近年来投行领域竞争格局变化,对比国内,演绎投行业务未来发展可能 性;并从美国投行发展经验为非头部券商突围提供借鉴意义。 国内投行集中度提升动因解析 证券行业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 CR10 从 2016 年的 42.16%提升至 2018 年的 46.37%。将投行业务集中度拆分,近几年股权融资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是投行 收入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股权融资中 IPO 集中度提升显著,其集中度的 提升对未来股权再融资业务集中度提升将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影响。除了在 原有核准制体制下的 IPO 集中度提升,在注册制背景下 IPO 提升的趋势更加 明显。 对比美国,看国内投行竞争路径 股权融资市场:从美国市场来看,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且集中度较高,头部投 行具备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定价权大,非头部券商在该领域并未看到突围 机会。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头部券商展示一定的竞争力, 但定价权并不高。当前国内股权融资市场集中度有提升趋势,也有提升空间, 未来头部券商将展开角逐,而非头部券商在这一领域的业务空间将承受进一 步挤压。 债权融资市场:承销商需要丰富的客户基础、较强的分销能力,此外如有雄 厚的资本实力充当对手方,则更容易承接到更多项目,这是银行相对于券商 的优势所在,也是券商内部头部券商相对于非头部券商的优势所在。因此非 头部券商投行在债权融资领域较难出现持续超车的机遇。 并购市场:从美国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并购重组市场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有望同股权及债权融资共同成为投行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并购重组中需要 的金融服务专业程度较高,项目间差异化较大,并不具备规模效应,因此专 注于部分领域的精品投行能够在该细分市场中与传统全能投行同台竞争。且 其完全轻资产化、重人力资产的经营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非头部券商。当前国 内并购市场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竞争格局尚不稳定,有望成为未来非头部 券商投行业务突围的重点。 国内外精品投行成功之路 Evercore:美国精品投行成功的典范。Evercore 的成功之处我们认为可以归于 以下三点:1)轻资本的独立运营模式;2)善于利用人力资本;3)以研究为 先导带动业务发展。 华兴资本:从国内市场来看,以精品投行定位自身发展的,华兴资本是一个 成功的案例。从业务结构上看,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华菁证券是华兴资本 的三大业务。我们认为华兴资本的成功之处在于:1)眼光独到深耕行业,踏 上中国十年新经济高速发展列车;2)管理层实力雄厚,薪酬体系高于行业。 非头部券商转型精品投行的可行性分析 国内券商牌照管制未来会有所放松,但并不会陷入无序竞争,券商牌照仍然 是稀缺资源。国内非头部券商拥有投行牌照,已获得精品投行业务先发的护 城河。除此以外国内非头部券商已具备人力资源基础,考核激励体制相对灵 活,在转型精品投行业务上,也具备人力和制度的优势。当前国内产业集群 效应越来越显著,为非头部券商投行深耕所在优势区域产业提供了可能。 风险提示:投行领域竞争持续加剧、注册制推进不达预期、并购重组市场低迷

不祭先祖

蚂蚁研究报告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曹志楠 黄斯佳导读脱胎于互联网的蚂蚁集团迅速崛起,即将以2.1万亿元的估值登陆资本市场。蚂蚁集团从一张小小支付牌照起家,凭借中国庞大的互联网流量红利,抓住传统金融痛点,十几年时间,小小蚂蚁崛起成为大象。蚂蚁集团本质是金融还是科技?如何改变传统金融格局、坐上金融科技头把交椅?未来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值得传统金融和新金融企业学习借鉴的地方?新时代下的金融巨头之争,已经超越了产品之争、服务之争、渠道之争,更多体现为跨行业、跨业态的立体竞争。能否转变商业模式、适应时代发展,将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摘要1、蚂蚁本质上是金融还是科技?蚂蚁集团与金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表面上看,蚂蚁脱胎于阿里淘宝支付业务,旗下拥有银行、基金、财险、小贷等牌照,支付、理财、借贷、保险服务分别贡献收入36%、16%、39%、8%,因借贷产生的技术服务费已经成为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看似已经成为金融公司。但深入分析其业务模式,蚂蚁集团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大数据,通过引流、助贷、联合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不直接承担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赚取存贷差的传统金融业务有本质区别。因此,不宜将“蚂蚁模式”简单归类为金融或科技,若没有金融服务场景,蚂蚁技术将失去用武之地;若没有技术和数据核心竞争力,蚂蚁便会沦为P2P一样的伪金融公司。蚂蚁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监管都是新生事物,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和现象,关键是能否更好满足人们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兼顾效率与公平。既需要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经济,同时防止规避监管、监管套利。2、蚂蚁成为大象的秘密是什么?剖析蚂蚁模式:“爆款产品、开放平台、打造生态”三步走,环环相扣,以互联网思维切入金融科技各个赛道。1)做产品: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从自身能力、监管政策等约束性条件出发,“先有产品,再找客户”,而蚂蚁所拥有的互联网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户需求为立足点打造产品。细数支付宝、余额宝、借呗、花呗、相互宝等爆款产品,无一不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大幅降低门槛、狠抓用户体验,填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空白,一经推出短时间内便吸引上亿流量。2)做平台:蚂蚁深谙自身优势是技术和数据。2017年蚂蚁采取开放平台战略,一是将成熟业务接入外部金融机构,用助贷、联合贷款、销售引流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引流,二是将自身强大的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向金融机构输出。既转移了利率、信贷、流动性等风险,同时稳赚不赔收取技术服务费。3)做生态:横向上,蚂蚁将这套商业模式向海外复制,境外用户近3亿,境外营收占4-5%;纵向上,蚂蚁转向技术公司,在数字货币、蚂蚁链、蚂蚁云等领域输出底层技术,将自身打造为金融科技大生态,建立起服务政府和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3、如何监管巨兽?未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蚂蚁模式是新旧经济交替的产物,发挥鲶鱼效应,对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格局提出挑战。一方面,传统金融监管针对风险准备金、流动性覆盖设置严密指标,监控金融风险。而蚂蚁自身并不从事高资本消耗的存贷业务,蚂蚁3000亿左右的总资产,与工商银行30万亿资产规模相比,九牛一毛,如果“一刀切”式仿照银行征收资本准备金,将大量耗费资本金,掣肘在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蚂蚁由于其业务模式新、体量庞大,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亚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蚂蚁在投资者适当性、与传统机构利益分成、消费者权益等重大问题上,如果没有适当监管,难免产生利益冲突。新金融呼吁新监管。新监管将是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利用大数据提高监察能力,及时发现和管控市场风险,鼓励资金流入新经济领域的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展望未来,蚂蚁这头飞奔的大象机遇依然广阔,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机遇方面: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企业级用户需求拓展成为金融科技未来主战场,蚂蚁在用户积累、数据获取、技术输出等方面护城河稳固。风险方面:金融监管趋严,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下调,导致蚂蚁目前最大盈利板块面临调整;数据要素重要性提升,数据安全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蚂蚁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能力面临考验。风险提示:金融监管政策、大数据资源获取和使用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对其业务模式造成冲击。目录1 成长印迹:从蚂蚁到大象1.1 发展历程:支付起家、颠覆金融、技术输出三步走1.2 估值演变:从蚂蚁到大象,五年五倍2 业务透视:蚂蚁本质是金融还是科技?2.1 财务表现:轻资产,盈利强,增长迅速2.2 业务版图:支付板块贡献流量,金融服务贡献收入,技术创新贡献增长点3 模式剖析:产品、平台、生态环环相扣3.1 做产品:爆款属性、用户体验、流量运营3.1.1 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交易信任问题,缔造流量入口3.1.2余额宝:首创“支付+理财”功能,解决“碎片化”理财需求3.1.3花呗、借呗:普惠金融,聚焦长尾市场3.1.4相互宝:低门槛揽客,重在培养客户保险意识3.2 做平台:向金融机构开放3.2.1业务开放:蚂蚁仅收取技术服务费,不承担金融产品本身风险3.2.2能力开放:从前端获客到后端风控,蚂蚁赋能金融全链条3.3 做生态:输出技术方案,向海外移植成功模式3.3.1技术输出:提供完整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3.3.2海外延伸:1+9布局,贡献营收约5%4 展望: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对市场和监管挑战4.1 监管挑战:新金融呼吁新监管,保持创新活力,防止监管失效4.2 行业层面:新旧金融体系变革,产业换代,竞争加剧4.3 自身发展:市场广阔、场景丰富但合规风险仍较高正文1 成长印迹:从蚂蚁到大象1.1发展历程:支付起家、颠覆金融、技术输出三步走支付起家(2004-2011):以解决信任痛点切入,流量为王,独占鳌头。蚂蚁集团前身是服务于淘宝网的支付结算部门,2003年淘宝网上线后,为解决线上交易支付的信任问题,担保交易应运而生。随着交易量逐渐扩大,支付业务从淘宝拆分并独立运行,2004年底支付宝正式成立。为扩大用户范围,在C端,支付宝先后推出全额赔付、快捷支付,给当时普遍使用网上银行、U盾转账的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支付体验;在B端,支付宝以免费甚至补贴的形式吸引商户,迅速占领市场,2007-2009年间,支付宝全年交易额从476亿元翻五倍,达到2871亿元,占整个电子支付市场49.8%的份额。2010年,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行牌照制度,要求境内主体方可申请,支付宝被从已在海外上市的阿里巴巴体系下分拆出来,2011年顺利获得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一阶段,蚂蚁将支付宝单一产品做到极致,商业模式处于扩流量、冲规模的早期阶段。颠覆金融(2012-2016):以普惠金融切入,牌照为王,流量变现。凭借庞大的阿里电商生态与早期流量积累,蚂蚁开始将业务延伸至信贷、理财、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理财:2012年5月支付宝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牌照,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同年10月支付宝以11.8亿元认购了天弘基金51%的股份;信贷:2014年6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2014年9月浙江网商银行获批,主营小微信贷、供应链金融等业务;2015年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等爆款产品先后上线,芝麻信用正式投入使用,拓宽了互联网信贷领域的布局;保险:2016年蚂蚁金服向国泰产险增资,持股51%,2017年成立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保险业务开始在蚂蚁金服的版图中落地开花。这一阶段,蚂蚁金服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获取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等共8类牌照,旗下有超过20家金融机构。技术输出(2017至今):去金融化,技术为王,为金融机构和政府赋能。2017年后,金融监管趋严,受P2P爆雷影响,蚂蚁金服部分产品受到监管。此后蚂蚁金服宣布从FinTech向TechFin战略转型,一方面向金融机构开放产品和技术能力,并提出以BASIC技术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应用场景落地;另一方面向政府机构贡献算力,2017年承接数字雄安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协助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等。2020年7月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标志其战略转向科技领域。这一阶段,蚂蚁找准定位,发挥数据和技术优势,业绩和估值飞速提升,连续两年登顶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1.2估值演变:从蚂蚁到大象,五年五倍蚂蚁共经历三轮大型的融资,另有五次小型的融资。2015年6-8月,蚂蚁集团A轮融资共募集资金18.5亿美元,市场估值超过2600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多为保险相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会、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人保资本等,另有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国开金融等实力雄厚的机构;B轮融资在2016年5月,本轮共募集资金45亿美元,投后估值达到3900亿元,本轮引入建信信托、中金甲子等机构;Pre-IPO轮融资以引入境外资金为主,共募得境外资金103亿美元,境内资金37亿美元,美国红杉、凯雷、贝莱德、新加坡GIC、淡马锡、加拿大养老基金、马来西亚国库投资等著名投资机构均在列,投后估值高达9600亿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独角兽。蚂蚁集团上市后其股权架构将发生变化,但不影响集团控制权。上市前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分别持股29.86%、20.66%,股权追溯至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蒋芳等个人投资者持股;201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其境内间接全资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取得了蚂蚁集团3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另外,在Pre-IPO轮引入的境外投资者持有的C类股份将被Taobao Holding Limited和蚂蚁国际赎回,上市后两个主体分别持股3.86%和6.98%,其他股东持有份额将由16.84%扩大到23.33%。2 业务透视:蚂蚁本质是金融还是科技?蚂蚁与金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表面上看,蚂蚁旗下拥有银行、基金、财险、小贷等牌照,涉足支付、理财、借贷、保险服务,分别贡献收入36%、16%、39%、8%,因借贷产生的技术服务费已经成为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看似已经成为金融公司。但从业务模式深扒,蚂蚁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数据,通过引流、助贷、联合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不直接承担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赚取存贷差的传统金融业务有本质区别。蚂蚁的技术以金融服务为根基,没有金融服务场景,技术将失去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技术和数据核心竞争力,蚂蚁便会沦为P2P一样的伪金融公司。2.1财务表现:轻资产,盈利强,增长迅速轻资产运营。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总资产达到3159亿元,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79位,2017-201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5%;集团保持轻资产运营,2017年后确立“去金融化”的战略路径后,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51%降至2020年6月32%,大幅降低负债压力。业绩大跨步迈进。尽管2017年前没有披露业绩,但根据蚂蚁和阿里巴巴技术服务费分成协议,2014-2016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56.56、42.54、29.06亿元。前期主要受销售推广拖累,利润表现一般,随着护城河壁垒形成,商业模式日渐成熟,业绩开始大跨步迈进。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2019年蚂蚁营业收入从653.96亿元升至1206.18亿元,年化增长率为35.81%;净利润从82.05亿元升至180.72亿元,年化增速48%。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营业收入725.28亿元,净利润219.23亿元,仅仅半年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利润。2.2业务版图:支付板块贡献流量,金融服务贡献收入,技术创新贡献增长点当前蚂蚁集团着力布局三大战略板块,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及其他业务。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板块贡献收入36%,逐年下降。此板块以支付宝为平台开展,集成境内外支付、生活场景、多元金融服务等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以收取交易手续费为主。2017-2020年上半年分别产生营业收入358.9亿元、443.6亿元、510.1亿元、260.1亿元,占比从54.9%逐渐下降至35.9%。支付宝的运营主体是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前者是蚂蚁集团内利润贡献最大的子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创造净利润97亿元、86.5亿元,占比53.7%、39.4%。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贡献收入64%,网络借贷占比高。此板块为多元金融服务,以交易佣金、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作为主要收入,2017-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289.9、406.2、677.8、459.7亿元,占比从44.3%增长至64.4%,是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下设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2020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9%、16%、8%。从具体利源看,小微贷款经营主体包括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分别运营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两个产品,2019年贡献净利润15.8亿元和12.0亿元,占比8.7%、6.6%;网商银行贡献净利润12.56亿元,占比6.9%。2018年后蚂蚁集团调整网络借贷经营模式,从自营转向联合贷款,提供微贷技术支持子公司盈利大增,蚂蚁智信(杭州)主要职能是为借呗、花呗产品提供信贷额度测算、大数据风控、机构联营、精准营销、实时授信等技术服务,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别贡献净利润32.814、73.084亿元,占比高达18.2%、33.3%;重庆万塘则主要负责金融机构的渠道接入、核对系统、资产转让、资产后台管理系统等,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别贡献净利润12.420、28.606亿元,占比6.9%、13.0%。理财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天弘基金和蚂蚁(杭州)基金销售。其中,天弘基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贡献净利润21.6亿元、12.9亿元,占比11.9%、5.9%。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是蚂蚁胜信(上海)信息技术和国泰财产保险,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负债中保险合同准备金达到15.4亿元,是2017年的1.3倍,2020年上半年蚂蚁胜信贡献净利润14.1亿元,占比6.4%。创新及其他业务贡献营收不到1%,增长潜力大。该板块是目前集团转型的方向,以技术开发为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伙伴提供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创新业务板块2017-2020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5.1、7.5、9.3、5.4亿元,占比0.79%、0.87%、0.77%、0.75%。经营主体包括蚂蚁双链(上海)、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恒生电子等,成型产品包括蚂蚁金融云、蚂蚁链等,2019 年蚂蚁链开始取得收入,未来将对外输出解决方案,成为新增长点。3模式剖析:产品、平台、生态环环相扣蚂蚁以互联网思维切入金融科技产业链条,爆款产品、开放平台、打造生态三步环环相扣,客户从传统的C端消费者、B端商家,延伸到F端金融机构和G端政府部门,积累的数据、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内化为护城河。1.0做产品:以爆款产品吸引流量,通过流量运营挖掘深层需求,赚C端和B端的钱。蚂蚁善于深挖客户需求,最初以支付宝解决交易信任问题,后以普惠金融名义相继推出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等爆款产品,在短期内聚集大量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同时积累信用、交易等宝贵数据和算法,目前支付宝APP已有超过10亿用户和超过8000万商家。2.0做平台:蚂蚁2017年以来实施平台开放战略,为F端金融机构助力赋能。凭借消费者和商家的巨大流量和场景,以及前期积累的风控能力、营销能力等,进一步挖掘理财、借贷、保险等金融服务需求,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接入外部金融机构,采用助贷、联合贷款、销售引流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输送客户流量并输出技术服务,赚金融机构的技术服务费,目前已有约100家银行、170家资管公司以及约90家保险机构与蚂蚁开展合作。3.0做生态:蚂蚁集团将这套模式横向复制到海外、越做越大,掌握的数据和技术成为护城河,如数据库、区块链、云计算、金融智能可直接与政府部门接轨,最终成为全国层面的金融科技领域基础设施,发力技术输出,将自身打造为金融科技大生态,建立起服务G端政府和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3.1做产品:爆款属性、用户体验、流量运营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从自身能力、监管政策等约束性条件出发,“先有产品,再找客户”,而蚂蚁所拥有的互联网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户需求为立足点打造产品,突破传统束缚,再依托阿里多元交易场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运营,打造出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等爆款产品。3.1.1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交易信任问题,缔造流量入口支付宝是第一个爆款产品,作为综合性的流量入口,叠加高频的支付场景为其他金融业务导流,以手续费及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为盈利方式。打法:1)抓住需求痛点。支付宝的诞生之初,彼时主流交易方式有货到付款、银行转账等,但都是买卖双方直接支付,存在卖家不发货、买家违约的风险,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买家下单后,先把资金打入淘宝网对公账户,确认收货后再由淘宝把钱打入卖家账户,由此解决了信任问题。2)依托阿里生态场景,提高客户粘性。支付宝脱胎于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截至2020年6月阿里巴巴国内零售市场移动月活用户数达8.74亿,线上线下、国内国际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C2C电商淘宝、B2C电商天猫、B2B电商1688、O2O新零售盒马等,生活服务包括公共事业缴费、饿了么、飞猪等,国际业务包括天猫国际、速卖通等,支付业务具有高频的特点,丰富的场景导流加大了客户的粘性。3)高度重视客户体验。最初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效率低下、出错率高,且用户在使用时要在多个页面跳转,支付成功率也只有60%。2010年开始,支付宝狠抓用户体验,推出快捷支付,在开通环节免去持卡人与银行的签约,在支付环节银行无需对每一笔支付进行验证,真正实现跨系统、跨终端、跨浏览器的支付方式,支付成功率大幅升至90%。4)快速迭代,试错前行。2013年微信依托移动端社交导流,财付通异军突起,蚕食支付宝市场份额,支付宝尝试弥补社交短板,例如推出“生活圈”功能,发起春节集五福活动等,但收效甚微,此后支付宝重新定位生活服务平台,市占率稳定在55%左右,2019年支付宝月活用户数反超QQ,成为国内第三大移动APP。效果:显性收益来自交易服务费和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较为微薄。一是C端针对个人取现、信用卡还款超过免费额度后收取0.1%费用;二是B端针对商户收取交易服务费,费率0.6%-1.2%;三是沉淀备付金利息收入,2020年1月央行宣布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结息。这种显性收益模式简单,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见顶,传统手续费模式面临天花板。更重要的隐性收益在于打造金融科技服务入口聚拢流量。截至2020年6月,支付宝月活用户达7.11亿,总支付交易规模为118万亿元,无形中积累了大量客户、信用、交易数据,客户粘性增强,活跃率持续提升,成为日常生活和数字金融的引流入口,实现向高利润金融服务二次引流。3.1.2余额宝:首创“支付+理财”功能,解决“碎片化”理财需求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是国内首只互联网基金,结合消费和理财需求,一经推出广受追捧,余额宝用户数从2013年底的4303万人,到2018年突破6亿人,规模突破1.2万亿。打法:1)洞察需求,产品创新。支付业务发展导致的客户资金沉淀,衍生出现金管理需求,蚂蚁抓住这个需求,将货币基金打造成为“余额宝”,创造性利用闲置资金小额投资,产生收益的同时可用于日常消费。2)降低投资门槛。余额宝的投资门槛低至1元,定位于广阔的长尾市场,降低投资门槛以笼络更大规模的用户,逐步培养用户利用沉淀资金理财的意识。3)踩点钱荒。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正赶上钱荒,7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峰值达到12.3%,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6.3%,远高于银行存款,笼络大量客群,迅速完成余额宝上线的冷启动。收益:1)显性收益来自为天弘基金等提供直销平台的手续费。余额宝按照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成立当月规模达到42.4亿元,至2020年6月末,余额宝规模翻了近三百倍达到12238.1亿元。2)打开与金融机构合作前景。天弘余额宝基金支付的关联人报酬费用从2013年的1.0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1.49亿元,巨大潜力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为平台开放奠定基础。3)拉开互联网金融序幕。余额宝的诞生唤醒了客户的理财意识,掀起“存款搬家”浪潮,实现居民资产向理财引流的重要一步,推动理财线上化。3.1.3花呗、借呗:普惠金融,聚焦长尾市场蚂蚁集团的互联网贷款包括2B和2C端,2B主要是网商银行的小微贷和助农贷等,2C端为消费贷蚂蚁花呗和现金贷蚂蚁借呗。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总计21356亿元,服务约5亿用户及超过2000万小微经营者。打法:1)抓普惠金融痛点,聚焦长尾,逆袭银行。长期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不发达,小额借贷长尾用户潜力巨大,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8.08万亿,2009-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但由于大量长尾客户征信记录难以获取,传统银行的信贷成本高、覆盖少,根据奥纬咨询的研究,2019年15岁以上的中国人口中75%没有信用卡,63%以上的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尚未被满足。蚂蚁切入这一商业痛点,深耕普惠金融,花呗用户通常为年轻人,但因为没有信用卡或信用额度较低而存在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平均余额约为2000元,与传统金融实现错位竞争。2)模式创新,降低门槛。早期蚂蚁曾尝试与银行合作试水小额信贷产品,但由于大量商家不符合银行信贷资质,双方合作折戟。2010年蚂蚁自建小贷公司,2015年开设网商银行,从事自营放贷。在流程上,客户只需3分钟线上申请,1秒自动化审核放款,小微贷款的运营成本低至2.3元/笔,而传统小微贷款平均的人力成本就达到2000元。小贷公司放贷后,通过发行ABS产品,降低资金占用。3)电商基因,交易大数据为风控保驾护航。对于长尾客群,央行征信系统作用有限,2015年芝麻信用分上线,基于用户的消费行为大数据,多方位综合性地对用户信用进行评级,2018年5月百行征信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蚂蚁集团持股8%,加强了个人征信信息的共享。2019年网商银行的不良率为1.3%,低于招行信用卡1.35%不良率,更远低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效果:借贷业务贡献收入和利润。一方面来自于助贷、联合贷款模式中为银行提供客户导流,按照金融机构获得利息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另一方面来自于自有资金或ABS融资用于借贷的利息收入,2020上半年蚂蚁集团利息收入10.3亿元。2019年蚂蚁小微和蚂蚁商诚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24.4亿元,营业利润18.6亿元、14.1亿元,ROE高达11.01%、7.04%;至2020年6月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9.1亿元,占比76.6%。3.1.4相互宝:低门槛揽客,重在培养客户保险意识相互宝于2018年10月上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根据2020年9月2期最新公示,参与分摊人数达到1.05亿人,分摊总额为4.9亿元,人均分摊成本4.7元。打法:“相互宝”基于支付宝的广域流量开展互助计划,通过低门槛或公益性质保险揽客。2018年10月,蚂蚁保险、芝麻信用和信美相互保险推出“相互宝”,客户加入时无需付费,加入后如有成员遭遇参保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可享受10-30万不等的保障金,参与计划的人一起分担出险人的理赔款,符合年龄和芝麻信用分的条件即可参保,相比市面上的重疾险,“相互宝”参保流程简单、核查条件少、保费便宜且出入自由,支付宝上巨大的客户流量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从最初的大病互助计划逐渐拓展,推出老年防癌计划、慢性病人群防癌计划等,进一步增加覆盖的年龄群体。效果:引流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素以条款复杂著称,普及程度较低。相互宝的推出,简化条款,精准定位客群,提高客户转化率,为蚂蚁保险商城引流:《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1/3的相互宝用户受访者表示非常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重疾险;蚂蚁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许多相互宝的会员也购买了“好医保”健康险的产品。3.2做平台:向金融机构开放蚂蚁转型技术公司,既有外部监管导向压力,也有商业模式优劣考量。蚂蚁具有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金融机构具有牌照优势、资金优势,重新定位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和能力互补。3.2.1业务开放:蚂蚁仅收取技术服务费,不承担金融产品本身风险支付宝拥有超过十亿的年度活跃用户,通过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增加客户粘性,实现交叉销售,为金融机构导流,蚂蚁仅收取技术服务费,不再承担金融产品本身风险。2018年同时使用三种以上蚂蚁集团产品的客户比重达到70%,同时使用五种以上产品的比重达到30%,2019年该比例分别提升至80%和40%,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蚂蚁将爆款产品和业务向金融机构开放,截至2020年6月,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350家,含100家银行、170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约 90家保险机构。蚂蚁不对理财、信贷和保险产品承担风险。具体来看:1)财富管理方面,三分之二由天弘以外基金管理。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余额宝已经向24家第三方公募基金开放,理财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0986亿元,其中27460亿元由天弘以外的其他基金公司管理。2)互联网信贷方面,探索助贷和联合贷款模式,98%贷款由金融机构提供。2018年5月,蚂蚁集团宣布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金融机构合作,支付宝在其中主要充当撮合交易的平台角色,独立风控、向用户放贷并收取利息的是背后的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蚂蚁集团共2.1万亿信贷规模,其中98%的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和发行ABS,自营贷款余额仅占1.68%;当前蚂蚁小微和蚂蚁商诚存续ABS规模为4121.1亿元、2622.6亿元,由此估算来自合作银行的资金约为13836.3亿元,占外部融资的64.6%。3)保险方面,主营合作普惠定制产品。蚂蚁保险商城以营销与保险公司合作定制产品为主,2018年,蚂蚁与中国人保合作推出“全民保”、“好医保”,2019年与国华人寿推出“健康福”等,产品均体现出低门槛、出入灵活且简单易懂的普惠特点。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6月,蚂蚁已经同约90家保险机构合作开展业务,促成保费收入及互助分摊总额超过518亿元,仅9%由国泰保险承保。3.2.2能力开放:从前端获客到后端风控,蚂蚁赋能金融全链条2016年8月,蚂蚁集团开放平台上线,宣布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12大分类能力,包括基础的支付能力,独家的数据、安全、信用、理财、融资等能力。1)帮助金融机构获客转化。例如,蚂蚁财富 “财富号”,继承阿里的店铺思维,每家基金的财富号如同自营店铺,产品供应者直接对接客户。根据2019蚂蚁金服财富伙伴大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入住财富号的机构达到107家,入驻机构的平均交易金额是同期未入驻机构的62倍,资产管理规模前者是后者的68倍。再如,蚂蚁研发智能商业决策解决方案,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用户接受产品推荐的概率以及针对单个用户的产品特征和定价适当性进行评估,实现精准匹配。2)提供风控解决方案。蚂蚁研发动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关键业务风险,如客户身份识别、欺诈风险、反洗钱、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营风险、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等,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安全、高效、大规模地服务客户。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根据《中国基金业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19》,基金公司通过蚂蚁财富平均用户运营成本下降70%,1年全行业运营成本节省 2000万元,服务效率提升70%,服务渗透人群1亿。3.3做生态:输出技术方案,向海外移植成功模式3.3.1技术输出:提供完整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投入:蚂蚁集团不断加大金融技术创新投入,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9年集团研发费用高达106.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6%,占总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8%,截至2020年6月,蚂蚁集团技术人员共10646人,占总员工比重64%。产出:蚂蚁集团提供三大类产品,包括数字金融、区块链和监管科技。蚂蚁围绕“BASIC”核心技术能力进行布局(即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以“连接”“风控”和“信用”为三大立足点。1)数字金融主要是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具体包括金融分布式架构SOFAStack、移动开发平台mPaaS、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等模块,2015 年9月蚂蚁金融云正式发布,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定制的行业云计算服务。2017年“双十一”蚂蚁数据库处理达到4200万次/秒,至2019年蚂蚁自研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创造了6100万次/秒的处理峰值新记录,根据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披露, OceanBase数据库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TPC-C基准测试中,打破了由美国公司Oracle(甲骨文)保持了9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数据库产品。2)区块链方面,包括蚂蚁链BaaS平台、开放联盟链、蚂蚁摩斯多方安全计算平台等模块,蚂蚁链业务自2019年度开始商业化并产生收入。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支付宝)申请公开的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505项、1457项,全球位列第一;2018年6月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上线,以香港和菲律宾的个人转账业务试水,2019年1月实现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跨境汇款,这是南亚首个区块链跨境汇款项目;3)监管科技主要包括大数据安全平台、企业债券评级预警、企业财务造假识别等。蚂蚁自研的智能风控引擎Alpha Risk实时监控交易高达每秒25.6万笔,对每笔交易进行8个维度的风险监测,2019年支付宝实现低于千万分之0.64的资损率,而同比国外竞争对手Paypal的资损率为千分之1.5。2019年,上交所与蚂蚁集团合作开发“鹰眼”产品,利用大数据围绕财务、股权、关联关系等信息对科创板企业风险进行扫描,实现风险的实时分析与处理。3.3.2海外延伸:1+9布局,贡献营收约5%蚂蚁集团的海外布局开始于2015年,目前已在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韩国、中国香港等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本地电子钱包,形成“1+9”的布局模式,覆盖全球共12亿用户,境外用户近3亿。根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6月止的12个月内,通过公司平台处理的国际总支付交易规模达6219亿元,2017-2020上半年境外地区营业收入分别为34.2、43.1、65.86、32.1亿元,占比5.23%、5.03%、5.46%、4.42%。一是路径选择,蚂蚁集团遵循“一带一路”倡议,首先以亚洲作为拓展区域,逐渐向非洲、欧洲等渗透。蚂蚁集团以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为海外业务的首发地,2015年11月蚂蚁集团参与发起设立韩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K-Bank,但持股比例仅为2%,直至2016年底,K-Bank才获得执业牌照;与初入韩国遇冷不同,同年蚂蚁集团入股印度Paytm,至2017年,Paytm的用户从2000多万跃升到2.2亿,一跃成为全球世界第四大电子钱包 ;2016-2018年间蚂蚁集团加快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布局,与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子支付企业或银行合作开展业务。二是合作参股,蚂蚁集团的海外业务多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少数股权投资,以技术输出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企业优势。蚂蚁集团海外金融业务布局除2019年全资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平台WorldFirst之外,其他投资均为不超过49%的少数持股。由于支付及其他金融业务都属于强监管业务,各国多采用牌照管理,并配套复杂严格的监管规则,非本国企业投资面临比较大的监管风险;蚂蚁集团通过参股或者战略合作的方式,和本地具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共同开展支付业务,蚂蚁集团主要贡献支付业务解决方案及技术开发平台,有利于降低进入门槛,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政府及市场资源,有效防范政策和法律风险。三是由点及面,蚂蚁集团依托以支付业务为先导,跟随阿里巴巴集团生态战略布局出海,延伸多元金融业态。蚂蚁集团海外布局试图复制支付宝在国内开创的“从场景到支付到金融”的发展路径,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国际化战略高度协同,例如2016年4月,阿里巴巴以10.2亿美元收购Lazada约54%的股权,同期蚂蚁金服宣布与Lazada旗下的在线支付工具HelloPay合并,后者将改名为“支付宝”,由此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应用场景绑定输出支付技术;2019年后蚂蚁集团开始从支付业务向多元金融转化,海外业务的深度进一步提升,例如2019年1月投资印尼消费分期公司Akulaku,2019年11月印度布局消费借贷产品Paytm Postpaid,2020年1月投资印度餐饮020企业Zomato等,开始从支付业务向零售行业及消费金融领域拓展。4 展望: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对市场和监管挑战蚂蚁的成功,是新旧经济交替的产物。展望未来,以蚂蚁为代表的未来新经济,正在向传统机构和监管发起挑战。4.1 监管挑战:新金融呼吁新监管,保持创新活力,防止监管失效传统金融监管难以适应蚂蚁模式。传统金融体系是基于传统金融模式搭建的,例如《巴塞尔协议》针对全球银行稳健经营制订资本要求和资本风险等级等标准,每有大规模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该协议均会被修缮补漏,对各国银行资本监管拟定了统一的框架,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有效保护。而蚂蚁模式不从事高资本消耗的存贷业务,也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3000亿左右的总资产,与工商银行30万亿资产规模相比,如九牛一毛,逻辑上并不适用这套监管框架,如果“一刀切”式仿照银行征收资本准备金,将大量耗费资本金,掣肘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新金融呼吁新监管。蚂蚁模式由于其业务模式新、体量庞大,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亚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蚂蚁在投资者适当性、与传统机构利益分成、消费者权益等重大问题上,如果没有适当监管,难免会产生利益冲突。新金融呼吁新监管,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传统监管重视结果导向,“分业监管”“机构监管”等均是设计明确的监管指标、指向明确的主体,确保不出风险。新监管将是行为过程监管,“功能监管”,针对业务过程和行为,利用大数据提高监察能力,及时发现和管控市场风险,鼓励资金流入新经济领域的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创新与监管并非水火不容,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方能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科技也只有在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做大做强。4.2 行业层面:新旧金融体系变革,产业换代,竞争加剧蚂蚁模式发挥鲶鱼效应,传统机构利润份额压缩。以往金融机构凭借牌照优势,利润稳固,当互联网思维碰撞传统金融,形成巨大鲶鱼效应,牌照优势被技术优势颠覆,在各条金融业务线上,蚂蚁均实现后发赶超,分得银行利润和市场份额。以蚂蚁代表的小贷公司信用支付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银行业务,从2018年6月后,银行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量增速持续下滑。蚂蚁模式与传统模式孰是孰非,关键是能否更好满足人们金融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蚂蚁坚持“普惠、绿色、可持续”战略,蚂蚁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凭借对支付业务的把控,以消费场景引流,庞大的流量和生活化的场景,使客户粘性更高,门槛更低、体验更好,凭借大数据和科技服务优势,着眼传统金融忽视的大量的长尾客群,降低信贷风险。4.3 自身发展:市场广阔、场景丰富但合规风险仍较高展望未来,蚂蚁这头飞奔的大象机遇依然广阔,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科技企业入局金融,一方面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客群,以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消费者有更佳的服务体验,在传统金融系统中融资受挫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发展资金,大数据的应用同时高效地控制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科技企业对金融业变革式的创新加速了行业更迭,加剧业内竞争,对监管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金融系统风险管控事关行业健康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小视,不管Fintech还是Techfin都应当遵守金融行业规则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兼顾支持创新与稳经济、防风险,是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课题。机遇方面,一是“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科技、数据要素发展赛道广阔。未来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2020年“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蚂蚁集团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应用技术,掌握十亿用户底层数据,被赋予更高战略意义。二是疫情加速金融科技发展。2020年疫情爆发阻断线下正常活动,但催生出线上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广阔前景。以封城、居家隔离等手段促进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在线办公、物流、新零售等新应用场景火爆,由此催生了线上业务管理、客户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为蚂蚁集团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三是零售竞争加剧,抢滩2B先机。201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1.3亿,C端逐渐接近流量天花板,开拓B端商户市场成为新的出路,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9年第三方产业支付规模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3.2%,2B市场容量广阔,增长迅速,蚂蚁集团自多元的消费场景中积累大量商业客户具有先发优势,从获取的商户信息中提取需求痛点具有数据优势,针对性地为各行业商户提供支付、融资、理财等服务具有经验优势。风险方面,一是金融业务监管趋严,最高贷款利率限制,告别金融高光时刻。8月21日,最高法发布关于修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决定,要求以每月最新发布的一年期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以最新9月21日发布的市场报价计算,当前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上限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蚂蚁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贷款公司,新的上限监管要求可能会迫使贷款定价调整,放贷资金来源收缩等,从而降低企业盈利。二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难点。今年以来,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更为受到重视,7月24日,工信部通报了58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要求整改或下家处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蚂蚁集团在交易中获取了海量的用户行为及隐私数据,但同时为其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等各个方面均应设置严格的条件和专业的技术防火墙。来源:泽平宏观(ID:zepinghongguan)

无名

监管要求加强研报发布规范 证券研究执业规范或修改

来源:上海证券报“央行全面降准,对股市的影响几何?”、“国际油价连续上涨,油气股有没有投资机会?买什么票?”……一则消息可能让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大涨10%,也可能令其资产大幅缩水。投资者也习惯了拿起手机,刷刷平时关注的分析师公众号或订阅号,或者打开XX分析师、XX金牌投顾的交流群,跟专家聊几句。但未来,信息解读通过新媒体抢先获知的路径将被封堵了。近期,监管对某券商分析师团队在未经公司审核的情况下,私自将研究报告发送在微信群内的行为做出处罚。同时,监管还要求券商加强对分析师的管理,建立与服务模式相匹配的内部管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有分析师微信推研报被处罚近期,监管层向券商下发了《加强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证券分析师服务客户活动》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其违规过程是这样的:在某证监局辖区内,有券商分析师团队在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公告的当晚撰写了点评文章,并上传至团队共用的有道云账户。随后,该团队某证券分析师私自将点评文章以有道云链接形式发送至其自行维护的数个微信群。文章内容涉及具体个股的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通报称,证券分析师所使用的有道云系统账户、微信群未在公司报备,文章内容未经公司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发布行为未在公司内部系统留痕,文章版式、格式、数据质量等均不符合证券研究报告的标准。有业内人士表示:被通报处罚的券商分析师团队的行为属于不公平对待投资者,违反了执业规范中的公平性原则。根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的第十九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通过公司规定的证券研究报告发布系统平台向发布对象统一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以保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公平性。监管要求加强研报发布规范近年来,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业务服务客户规模逐步扩大,服务模式日益多样。为了更方便地服务客户,不少分析师使用面向公众的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群、QQ群、自媒体等,以及使用具有内容展示或分享功能的应用软件如有道云笔记、简书等互联网工具向客户提供证券研究报告等后续服务。此次通报要求各家券商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分析师的管理,建立与服务模式相匹配的内部管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第一,依法规范使用互联网工具等传播媒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行为。通报要求证券公司应当按照法规有关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流程的规定进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质量审核、合规审查、留痕管理,严格按照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要求履行对外发布前的审核程序。确保该投资分析意见通过公司规定的证券研究报告发布系统平台向发布对象统一发布,确保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公平性。其次,通报要求严格管理证券分析师提供证券研究报告服务行为。如对于分析师与客户举办的座谈会、路演活动等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对使用互联网工具等传播媒介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做好客户服务记录,并及时存档备查;定期安排质量审核和合规审查人员对客户服务档案进行跟踪检查等。券商现有管理尺度进度不一证券分析师出于博眼球、抢时效等多重原因的考虑,发布的研报不严谨、不完善甚至有忽悠嫌疑。监管往往是滞后的。《XX报告:3个100亿支撑市值翻倍》、《和尚你又在与哪个女人纠缠》和《“亚文化”来袭:粉红当道,宅腐盛行》。。。。。。。这些奇葩研报曾令市场一片哗然。这些现象倒逼监管出手规范,多名证券分析师因此被点名批评,并被采取监管措施。华东某券商分析师表示,监管出手整治之后,研究报告逐渐回归理性,研究报告质量明显提升。但在传播路径上,由于新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各家券商管理的尺度和进度尚未统一,仍待监管进一步明确。像订阅号、公众号这类互联网传播渠道,并非所有投资者知晓这一研报发布平台,微信群更是如此。因此,如果分析师先于公开渠道发布,就可能造成一部分投资者先知晓的情况出现,这就是不公平对待投资者。“所以,我们公司早在去年初,便开始严格规范研究报告在新媒体上发布的流程。”他表示。据其介绍,所在公司对于发布研究报告有严格的管控流程,研报在订阅号、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型媒介上发布之前,必须先上传到公司对外发布系统,走完公司质控、合规审核等流程,再经公司研报对外发布系统公开发布之后,才能自行在新媒体上对外发布。同时,对外发布的新媒体也必须提前在公司报备并有合规部门监控。不过,也有券商研究所相对宽松,部分中小券商的分析师依然通过组建微信群的方式,对市场热点、突发事件以语音等口头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证券研究执业规范酝酿修改除了下发通报以规范分析师行为以外,据悉,近期监管层还酝酿修改《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等与分析师相关的规则。某位不愿具名的研究所所长表示,上述两项现存规则都是六年前发布的。在这短短六年里,证券研究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出现了像微信群、朋友圈这样的新型传播渠道,这在上述规则中都没有体现。此外,分析师参与媒体组织的评选活动也将纳入修改后的分析师执业规范中。“对于通过发红包、送礼等不正当的方式影响评选结果的,都会在此次修改中明文禁止。”上述研究所所长表示。此前,一些分析师为了在媒体评选活动中上榜,通过各种方式拉票,请客、送礼品、拍电影、泳装秀等,拉票手段可谓千奇百怪、花样百出。经历乱象之后,业界也开始反思与规范,监管亦有必要与时俱进。

不亦劳乎

艾德证券期货:美团点评研究报告

编者按:本文来自“艾德证券期货”,作者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36氪经授权发布。美团点评研究报告

便利贴

中证协修订规则进一步规范券商研究报告和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侯捷宁5月22日,中国证券业发布通知称,为加强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自律管理,促进证券研究业务健康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进行了修订。目前两自律规则修订稿已经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报中国证监会备案,现予以发布,自2020年6月21日起实施。本次修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经营机构和证券分析师自律管理,提升行业研究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是加强研究报告质量管控,提升研究报告质量。本次修订进一步细化对证券研究报告撰写、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的要求,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要求经营机构建立清晰的研究报告质量审核、合规审查清单和工作底稿,列明质量审核、合规审查工作应当涵盖的内容,通过合理的流程安排使质量控制、合规审查落到实处并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加强对分析师发表言论、使用自媒体和客户服务的管理,规范分析师执业行为。本次修订要求经营机构应当对证券分析师服务客户的方式、内容、渠道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建立证券分析师向客户发布信息和言论的事前报备程序,定期安排合规审核人员进入证券分析师开展客户服务的聊天群等,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抽查。证券分析师应向公司备案其使用的与提供证券研究报告服务有关的聊天群等,并报备与业务有关的发布内容。三是加强分析师廉洁从业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分析师职业道德水准。本次修订要求经营机构和证券分析师在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时,应严格按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等要求公平竞争、合规经营,不得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证券分析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弘扬行业优秀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四是规范外请专家服务行为。针对部分公司外请专家服务出现的问题,本次修订要求经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邀请外部专家参与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以外咨询服务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经营机构和证券分析师对专家的身份进行核实。如果通过第三方邀请外部专家,应当与第三方签订专门的外部专家邀请协议,明确第三方核实专家身份的责任,相关服务的费用应当维持在适度、合理水平,并单独列支。五是规范研究报告转载,以及发布新三板挂牌公司和境外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行为。本次修订要求经营机构在授权有关媒体转发或刊载研究报告、评论意见时,应要求媒体机构不得自行对公司所提供材料的标题或者内容作实质性修改,注明发布人和发布日期等。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CDR(中国存托凭证)、香港及其他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遵照执行。中证协表示,希望各经营机构积极落实两自律规则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证券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研究报告质量,更好服务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各位首席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在行业形成的重要影响力,聚焦经济金融形势、资本市场和行业发展等研究,在引导市场预期、传递正能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编辑 上官梦露)

畅游者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2019年优秀重点课题研究报告评选结果

来源:中国证券报据中国证券业协会12月19日消息,为服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凝聚行业研究力量,提升证券行业研究分析能力,中证协2019年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证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本年度中证协重点课题研究共收到158项课题申报,立项88个课题,最终由专家评选出21篇优秀课题报告。据悉,这些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时代特征,为推进新时代资本市场建设和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实践经验与政策建议。21篇优秀课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稳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包括《科创板开放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背景下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域外管辖权问题研究》《注册制下券商定价责任与能力研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风险点分析与防范研究》等。二是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推动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开创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新格局研究,包括《证券从业人员失职行为管理研究》《证券公司道德风险防范研究》等。三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大金融风险与投资者保护研究,包括《证券灰色风险预警项目——“灰天鹅”系统构建研究》《债券违约情景下承销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及风险防范研究》等。四是借鉴全球证券行业发展经验,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证券业对外开放,支持国家政策和服务实体经济研究,包括《场外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资本市场结构性错配根源探究及改善建议》《场外机构间证券市场发展研究》《全球股票市场发展规律与借鉴研究》《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外军民融合模式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合同特别条款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以<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为研究对象》等。五是探索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在证券行业应用,深刻理解金融科技对金融生态的深远影响,推动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融合应用发展研究,包括《区块链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组织中的应用研究》《区块链在数据生态建设的应用及价值研究》《场外交易中的零知识认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财务报告欺诈风险识别方法研究》《证券业数字财富管理发展模式研究》《智能投顾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应用研究》《证券公司数字化财富管理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等。附:中国证券业协会2019年重点课题研究优秀课题报告名单(按立项课题编号排列)1.《科创板开放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背景下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域外管辖权问题研究》(研究单位: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课题负责人:何俣,爱建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林燕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科带头人;课题组成员:杜涛、郭华春、程勇军、储莎莎、顾英如、周圣安)2.《注册制下券商定价责任与能力研究》(研究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李风华,广发证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王烜、温重伟、区咏芝、葛凌、赵阳、陈思宇)3.《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风险点分析与防范研究》(研究单位: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课题负责人:周冰,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控制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马龙官、范亚灵、尤左伟、邓浩、袁金华、阚泽超、独旭、温建宁)4.《证券公司道德风险防范研究》(研究单位: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蔡咏,国元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禄仕,合肥工业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课题组成员:吕海、唐亚湖、赖海峰、袁家春、刘扬、赵俊杰、舒宁、孙杰、张盛鹏、辛韫哲、牛标)5.《证券灰色风险预警项目——“灰天鹅”系统构建研究》(研究单位: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张克均,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助理;课题组成员:郑治国、李肇嘉、余斌、林丽梅、丁一、陈英豪、冯剑)6.《债券违约情景下承销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及风险防范研究》(研究单位: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课题负责人:周卫青,湘财证券董事会秘书;课题组成员:辛正郁、邓晓明、范圣兵、何海锋、项宁、游冕、李征宇)7.《私募股权投资合同特别条款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研究——以<美国风险投资示范合同>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李风华,广发证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池骋、史惠子、万自强)8.《场外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研究单位: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课题负责人:卢宗辉,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总监;课题组成员:范祚军、陈瑶雯、刘英)9.《资本市场结构性错配根源探究及改善建议》(研究单位: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负责人:杨宇,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蔡梦苑、王震、张菁、徐丰羽、范文婧)10.《场外机构间证券市场发展研究》(研究单位: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课题负责人:张大威,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执行委员会委员;课题组成员:王明昆、刘洋、许正、王霞丽、史纪明、井维维、景雨露、胡嘉奇、袁宇泽)11.《全球股票市场发展规律与借鉴研究》(研究单位: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潘向东,新时代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课题组成员:刘娟秀、邢曙光、郑嘉伟、陈韵阳、钟奕昕)12.《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研究单位: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课题负责人:李湛,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课题组成员:唐晋荣、梁伦博、蔡娜、朱昀、王钧、邱紫华、曹萍)13.《国外军民融合模式研究》(研究单位:中航证券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张玉玲,中航证券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课题组成员:莫崇康、郭鑫、桂浩然)14.《证券从业人员失职行为管理研究》(研究单位: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李筠,华泰证券合规总监、总法律顾问;课题组成员:吴加荣、李燃、苗家伟、周文威)15.《区块链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组织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单位: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海期货有限责任公司;课题负责人:王一军,东海证券副总裁、党委委员;课题组成员:应晓明、丁竞渊、曾凯、杨润曦、凌浩、曾磊、郑朝阳)16.《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财务报告欺诈风险识别方法研究》(研究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张汉林,广发证券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 ;课题组成员:杜瑞罡、覃剑钊、陈海雯、黎豪)17.《证券业数字财富管理发展模式研究》(研究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陈煜涛,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课题组成员:毕志刚、董曲琰、殷振兴、刘泽、李倩倩、陶威、熊仁杰、邓锐、卢中贺、周智奥、牛露晴)18.《区块链在数据生态建设的应用及价值研究》(研究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共识数信科技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俞枫,国泰君安证券首席信息官、王毛路,北京共识数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课题组成员:詹婷婷、吴鑫涛、杨晨旭、陈杰、李明、王光明)19.《智能投顾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李可柯,国泰君安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课题组成员:刘锋、周汉臣、应俊卿、谢芸琳、柏露、刘赟、赖庆晟)20.《证券公司数字化财富管理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研究单位: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朱有为,华泰证券战略发展部战略研究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罗斐、潘聪、沈娟、马溯纲、王新槐、丁乔一、何慈恩)21.《场外交易中的零知识认证研究》(研究单位: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FinTech Group、衡泰软件有限公司;课题负责人:钱秋明,平安证券运营总监;课题组成员:叶帆、欧顺武、张含发、杨冬梅、李劲、刘国永、Jon Block、陈宏) (记者 胡雨)

是信情乎

券商研究员微信私发研报会咋样?整个公司来“背锅”

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标题:券商研究员微信群私发研报会咋样?整个公司来“背锅”!在投资圈的微信群里,每天总有不少研报、纪要、电话会议录音啥的被分享。但要是发布者没走合规程序,不小心触碰了规则的红线,那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1月13日,湖南证监局发布了一则对方正证券的警示函,同时还对方正研究所分析师郭丽丽采取监管谈话措施。据警示函称,方正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郭丽丽在客户微信群发布了某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而方正证券未对该研究报告进行合规审查,也未根据公司制度由合规质控人员对所发布研究报告的微信群进行监督。监管认为,上述情况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十条的规定。根据该规定的第二十二条,湖南证监局决定对方正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于研究员个人,湖南证监局指出,郭丽丽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根据该办法第三十二条,决定对其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这些规则又是怎么说的?先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研究部门或者子公司,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制度,对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行为及相关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第十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建立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审阅机制,明确审阅流程,安排专门人员,做好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第二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责令暂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责令处分有关人员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再看《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各层级子公司负责人负责落实本单位的合规管理目标,对本单位合规运营承担责任。对于上述案例,一家券商的分析师表示,禁止研报在审核完成前通过任何形式公开发布,一直是有明文规定的。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不免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券商分析师为了抢时效而跳过审核流程擅自发布研报。“合规和效率会有一定冲突,但因为会发生一些风险事件,所以公司严格要求报告未从公司平台外发前,不可以先在微信上发。”这位券商分析师透露。近几年,研报乱象持续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此前,监管曾对相关违规情况作出过集中通报,要求各家券商加强对分析师的管理。如依法规范使用互联网工具等传播媒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行为;加强内部控制、质量审核、合规审查、留痕管理,严格按照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要求履行对外发布前的审核程序;确保相关投资分析意见通过公司规定的证券研究报告发布系统平台向发布对象统一发布,以确保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公平性。编辑:孙放

鬼神

券商研究报告+RAP,天风证券把我们快整失业了

前段时间,一条由天风证券,天风天睿高端制造组出品的RAP版《光电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刷屏了,播放次数都破百万了。刚一打开下面这个视频 - 我们马上知道下一波失业潮就差不多是我们了。听了太上头,太上头了。02:39长期以来,研究报告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动辄10页+,罗列一堆财务数据和预测,以及各类走势图等等。尽管对从业者来说还行,但是给一般的外行看,确实难以下咽,有些门槛。这也造就了一大批同行努力去结合图文、比喻等等更接地气的去做分析。但这样RAP而且唱的还挺押韵,有些上头的,实属第一回。这一下,写分析文变得索然无味了。据天风证券说,之前这段视频原曲是《中国有嘻哈》参赛选手小青龙的代表作《time》,结合RAP、电音效果,来介绍这个行业。就在前几天,天风证券又发布了关于面板的RAP,大家可以观看:02:10以下为引用原话:“我想到了最近被洗脑的那句歌词 -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于是就有了这个rap版投研报告。“天风天睿高端制造研究组成员廖梓雯说到此歌曲创作的灵感来源,她也是这首歌曲的创作人+主唱。当然,这种形式也注定了有一定局限性 -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此曲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科普分享,不涉及投资建议,不包含研报真正的各个层面。然而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是,这种跳出盒子外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真心期望他们的更多作品!视频和内容来源:天风证券订阅号,天风天睿高端制造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