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大学五大王牌专业,个个实力顶尖,发展前景好,考上是金饭碗心所

浙江大学五大王牌专业,个个实力顶尖,发展前景好,考上是金饭碗

在1998年曾经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回归浙大母体,共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此后浙江大学重新成为综合大学,迎来了浙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期。2007年恢复了航空航天学院,2012年成立了海洋学院,如今该校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全国“学科最齐全”、“创业率最高”的大学,全校有本科专业141个,在校生53673人,两院院士41人。那浙江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浙江大学五大王牌专业,个个实力顶尖,发展前景好,考上是金饭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第一,学科实力雄厚,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目前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都签约于世界顶级企业、国防军工单位、国家重点机关和著名民营企业单位,就业形势良好。软件工程IT行业作为现在就业率最高,也是薪资最高的行业,自然不少人想要报考。而软件工程作为IT中最热门的专业,更是需求最大的行业,自然赢得不少人的青睐。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目前软件学院在杭州和宁波两地办学,杭州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宁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近几年在信息领域专业中的发展成效尤为突出,其在智能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生物信息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与该专业相关联的职业无非就是两大块,一块是部队的相关领域,一块是民用企事业单位。从整体上来说这两块领域都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军队中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更是迅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业生就业形势应该越来越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浙江大学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评估A+的全国唯一高校,足以显示浙大在信息科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浙大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8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就业率100%。光学工程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的理论基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主干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之一,1952年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并为我国“两弹”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拥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60所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教育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浙江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此次评估中,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获得A+,与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甚至超过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可以说进步神速。浙大临床医学学科创建于1912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附属医院中有四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力不俗。对于以上的介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旦旦而钓

浙大研究生毕业,辞职重返高考,却考取二本,你怎么看?

在今年的高考战场上,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众多高考考生的事迹中,有一位考生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他以优异的成绩从985高校浙江大学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毕业,但是,就在今年,26岁的他又重返高考战场,并考取了本科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这其中,主人公张韫喆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虽然张韫喆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取了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专业,但是,他的家人并不像普通家庭那么开心。毕竟张韫喆是国内顶尖高校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而且在年龄上来说,他现在也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压力,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身边人难以理解也是正常的。要说张韫喆的求学之路,也是十分“抗打”的。2014年在江苏省就读本科期间,他曾参加专业内的化学相关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本科毕业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张韫喆读的是化学专业,但是在考取研究生的时候,他报考的是药学专业。这也为张韫喆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在毕业之后,张韫喆有着月薪上万的令人艳羡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规规矩矩地走下去,因为在他心中,一直都有着对医学的热爱,也一直以向往着能成为中医药事业推动者中光荣的一员。凭着这股劲儿,他辞掉了工作,而重新走向了高考的战场。面对张韫喆这样的选择,家人并不支持,要知道多少人的梦寐以求的就是进入浙大这样的学府学习并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最终张韫喆还是顶住了来自身边人的压力,并在2019年的高考中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新闻一经报道,张韫喆的事迹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认为,家人花金钱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无非是希望子女能顺风顺水地成家立业。特别是对于张韫喆这样的学霸,已经获得了名校硕士研究生学历,重新报考,多少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张韫喆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很多人的榜样,况且这是他的兴趣,在这个前提下,他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潜能。小编认为,坚持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自己认定了就可以去做,以后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仅能在岗位上工作得更长久,而且工作的幸福感也会更高。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今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后悔甚至逃避,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也真诚地祝福张韫喆能够愉快地度过接下来的四年求学生涯。对于张韫喆的这一选择,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推而强之

浙大研究生重新高考却考上二本,为了自己的梦想值得吗?

高考是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同学,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争分夺秒,想在高考中获取理想的成绩,让自己和未来理想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可是,让我们意外的是,张韫喆这位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也加入了今年的高考。是的,你没有听错,张韫喆是浙江大学药学专业的研究生,他有着我们俗说的高学历,但是人家确实是加入了今年的高考。我们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一位浙大研究生会选择重新参加高考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要实现自己曾经未了却的医学梦。因此,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成为了今年高考的一分子。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取得了五百多分的不错成绩,这个分数进不了浙大,但却能够实现张韫喆自己的愿望,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不过,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一个二本。很多人会觉得一个浙大研究生重新去读二本院校对觉得不划算,可是我们网友们却很是支持呢?张韫喆一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重新参加高考,被一所二本学录取,这个消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可惜和不该的决定,毕竟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们的年龄和现在的高中生有了一定的差距。而且,研究生学历也是自己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获得地,如此轻易就放下自己来之不易的一切,这是不是太过于急躁了呢?没错,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划算或者是急躁的决定,但是网上的大部分网友却并不是这样看的。对于张韫喆的这个行为,很多网友都在线支持张韫喆的决定。医学梦应该让张韫喆魂牵梦绕了十几年吧!不然这研究生都毕业了,张韫喆还是没有放下自己心心念念的医学梦。为了圆自己最初的梦想,他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再次走上高考考场的吧!毕竟,这个梦想不是一时兴起。回想我们自己曾经填报志愿的日子,有多少人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从而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理想的专业。在大学四年,我们天天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接触,或许早已学会了麻木自己,放下了曾经的执念。因为我们没有张韫喆这种勇气敢于去放下,没有他这种敢于再次走上考场的勇气。虽然张韫喆最后是被一所二本学校录取了,可是梦想无大小框架之分。只要知道张韫喆未来能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幸福开心就好了。这个决定在有些人眼里是不划算,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这是一个值得被我们大家支持和理解的决定。

感观

2020浙江大学考研各专业人数、分数线公布!哪个专业最好考?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比较知名的高校,基本上全国人民也都是家喻户晓的,教育界称为“清北复交浙”,所以浙江大学实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因为高考浙江大学对于浙江省的保护政策,所以其他省份名额非常少,高考考上浙江大学难度非常高。很多学子高考考不上浙江大学,只有通过考研才能考上浙江大学。那浙江大学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公布,哪个专业难度最小?1.经济学类专业分数最高,难度最大。经济学和钱有关系,现在社会非常功利,大学生当然也是要以赚钱为主。所以经济学类好就业,工资高,确实很多人都想考,再加上浙江大学的名气,完全配得上这么高的分数。2.哲学专业最好考。哲学专业本来就是冷门专业,不好就业。所以报考人数不多,竞争力不强,很多人也不愿意考。哲学专业分数线不算高,看来是浙江大学最好考的专业了!3.考研难度一年比一年大。伴随着每年考研人数急剧增加,所以考研越来越难,现在经济压力大,就也不好,只有考研才有好工作。每天一篇教育干货,点点关注,带你少走弯路。

何塘

浙大硕士再战高考被二本院校录取,家长对此痛心,网友却很支持

各大高校纷纷迎来了自己的2019级新生,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等待,同学们终将要踏上梦想中的大学了。可以说,开学报到这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家长和同学们都很开心。可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有一样的开心之情。对于张韫喆的家人来说,他的入校让全家都接受不了,原本开心的时刻却成了痛心的根源。为什么呢?因为张韫喆本就是一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好不容易硕士毕业了,张韫喆本人却说要去追寻梦想,想要重新参加高考,完成自己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家人们觉得他的这个举动简直是荒唐,一个浙大研究生再战高考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这能不让家人痛心吗?可是,网友们对于张韫喆的这一行为却表示支持。作为硕士生毕业的张韫喆在年龄上和这届的高考生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加油奋斗。张韫喆因为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所以有人听到他要再战高考时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浙江大学的实力还是很优秀的,想要考入浙江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是从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了。可是,张韫喆却有着自己的观点,虽然浙江大学好,但是在这里我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总会感觉人生有点失落。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那份失落感,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高考考场。而父母们之所以不同意他再战高考,肯定觉得你好好的一个浙大研究生,已经有了令人羡慕的学历了,完全可以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开始安稳的生活。而且,一个家庭要培养出来一个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小事,这其中花费的金钱和精力,是我们这些旁人所不知的。如果想要实现梦想,为什么不早一点行动呢?等到研究生毕业之后再行动,这简直就是劳财伤神啊!可是网友们却不这样看,他们凭借自己的感性直觉认为这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人生就是要敢于放下一时的枷锁,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后悔。张韫喆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放下枷锁和束缚的追梦人。要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没有勇气跨出这关键的一步,只能白白看着自己的理想随风而逝。张韫喆的选择让网友们看到了什么叫做有勇气,因此自然很支持他的选择。可能是网友和家人所占的立场不同,因此对于张韫喆再战高考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张偃

26岁的浙大硕士张韫喆辞掉月薪过万工作重新高考,你怎么看?

对于26岁的浙大硕士张韫喆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重新高考,大家都对他表示理解,并赞赏其为了梦想而努力。我倒觉得他明白太晚了,浪费了大好青春,浪费了父母血汗钱及国家教育资源。一、有梦想去追求没错,但干嘛浪费七年呀。2011年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后又考入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说你报大学志愿时为什么不报医科大学,就算你高三毕业不了解,难道上了一二年大学后还不了解自己专业。还有直到研究生毕业才发现自己专业不对口,真是笑话,连这都不了解,你读的什么大学?要追求梦想就应该在大一就退学重来,不是有很多同学大一时觉得专业不喜欢就退学回去复读了吗?这时回去还来得及,也比较合算。二、26岁硕士重新高考浪费巨大。从2011年到2018年,七年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不仅需要父母负担十多万的费用,也浪费自己七年的大好时光,还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试想2019入学,上完四年大学都30岁了,你正常的恋爱、成家、立业都会推迟,还得父母帮衬,父母欠你呀?是不是有点自私呢?三、药物化学专业一样会有作为。张韫喆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药物的发现设计,然后用有机化学的方法去合成。如果能研制开发一些新药,能治愈一些疑难杂症,不一样能救死扶伤吗?甚至我觉得比一般的医生作用更大,为什么非得要当一个用药的医生呢?真有点想不通,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总之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赞成,我觉得太浪费,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去国旬月

考研:初试分数400+,有多大机会进入浙江大学?哪些专业风险大?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初试分数400+,有多大机会进入浙江大学?哪些专业风险大?浙江大学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也是国内公认仅次于北大清华的华东五校集团的成员,并且,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上,浙大的综合实力多次名列华东五校之首,内地排名第三,毫无疑问,浙大是内地一流名校。考研这种学校,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浙大属于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它的考研基本复试线自行划定,各个学科往往都明显高于考研国家线。下面我们来看看2018年浙大的考研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从上面不难看出,2018年浙大的考研复试基本线相对较高,最高的是经济学、教育学,基本分数线是360分,其他均低于这个分数。然而,浙大这种名校,很多专业的实际录取线往往远高于基本分数线,特别是一些生源很火爆及学科实力强大的热门专业。比如,2018年浙大经济学院各个专业的实际录取线就很高。18年浙大经济学院各专业录取情况从上面统计表可以看出,浙大经济学院实际录取线较高,多数专业录取最低分都超过370分,甚至超过390分。其中,金融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专业,录取人数仅仅1个,竞争很大。考虑到2019年考研初试分数普遍比2018年有一定程度上升,400+这个成绩,如果是报考这几个专业,会风险很大。如果是经济类其他专业,自然风险不大。另外,浙大人文学院,实际录取线也较高,少数专业则很高。18年浙大人文学院各专业录取情况如上表所示,像宗教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00+这个成绩,就有一定风险。如果报考的是工科、农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业,400+是很高的分数了,这类专业,实际录取线通常在370分以下,甚至不到350分。当然,以上是就2018年的情况来看的,2019年的实际情况会略有不同,大致来说,多数专业的实际录取线可能会比去年略有提高;而且,这只是就初试分数而言的,实际最终录取不但看初试分数,更要看复试成绩,是二者的综合加权,所以,复试表现自然是很重要的。总体而言,400+是一个很高的分数,对于浙大的绝大部分专业而言,只要复试正常发挥,进入浙大基本无问题;如果恰好填报的是上面列举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的那少数几个录取人数很少、实际录取线很高的专业,则有较大风险。不过,万一出现状况,应有机会进行校内调剂。你觉得400+这个分数高吗?进入浙大的机会大吗?

哈菲兹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竟然选了一所二本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上大学不会让你后悔四年,选错专业才会。但进了校门想换专业,恐怕没那自由。26岁的浙江大学硕士张韫喆,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走了八年弯路,他如今得偿所愿。为了换专业,重新高考的狠人不在少数。但对于张韫喆的举动,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觉得太任性,甚至有些“疯狂”。不过,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由转专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累觉不爱如果说复读是再赌一把,那么为了换专业,上了大学又重新高考绝对是铤而走险。浙大硕士毕竟不是高中生了,高考试题用研究生思维去解答,未必是好事。当年高考585分的张韫喆,今年高考考了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是二本大学。不过,得偿所愿,这位浙大硕士在查到录取结果的那一刻,激动得掉眼泪。79.0%的受访者大学时都想过要转专业。早在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转专业有着巨大的需求。风险对执着于换专业的狠人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梅开二度的也大有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丁元杰,在入读2个月后选择退学复读,在2019年高考中如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李一峰,读到大二决定退学复读,2018年高考成绩比清华大学在云南省的提档线还要高9分,最终被四川大学各专业中录取分最高的口腔医学专业录取。重新高考,因为所学专业累觉不爱。“如果专业选错了,不仅大学会过得茫然,整个人生也会失去目标,请大家以我为戒。”张韫喆坦言。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的卢晓东教授表示,我国中小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和引导不够,高校开放性不足,导致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信息不对称。正如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孩子再怎么深思熟虑,也容易作出错误决定。即使是完全有实力自由选择专业的高考状元,也不免受“热门”专业影响。2017年北京大学录取的25名状元中,8名选择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录取的37名状元中,9名选择经管专业。而对很多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来说,选择专业的原因,可不一定是心中所爱,而是热门、有前景、爹妈这么说……无奈之选佩服重新高考的勇气,但未必值得学习。学生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执着精神值得肯定,但对于重新高考这种做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解飞厚教授表示不认同。江苏淮阴工学院副研究员刘化喜也表示,宽容重新高考并不代表鼓励。重新高考对大学生来讲,毕竟是走了一段回头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大学而言也是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不过,只有当事人知道自己的苦闷与无奈。一名硕士毕业生,要读另一所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必须重新高考。“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只有重新高考了。”张韫喆感叹,重考是无奈之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对转学、转专业是有很多限制的,有时还不如退学重新高考容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就是这一原因。限制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实行按计划招生。学校有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还有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被普遍认为捍卫高考公平。捍卫公平,有利有弊。由于各校、各专业录取分数不同,进大学后的转学、转专业,同样会面临公平质疑:从层次低的高校转到层次高的高校,从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专业,难道不会被某些人钻空子?转专业名额可谓稀有,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厦门大学除了小部分学生转专业成功外,实行全员可辅修第二专业的制度。”出路何方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转专业在我国高校,技术上毫无问题,它是一个制度问题。”专业是大学里面一个刚性的概念,是资源的最小配置单位。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均以专业为中心,资源按专业划拨,教师、教室、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按专业配置。专业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任由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专业,而其他专业生源不足,结果是教学秩序遭到破坏。而且,各大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与市场脱节的专业一旦设立,“哪怕社会不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大学也会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周光礼说。反观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自由转专业,是因为专业是一个弹性的概念,一组课程围绕社会一种职业需求。当社会需求发生改变,课程模块随时组合,始终保持与社会同步。因此,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就是要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而不是让高等教育工作与世界绝缘。”周光礼表示,让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自由地设置专业,也许就不会出现学生不想学的专业,“不想学的专业首先不都被砍掉了吗?”参考资料:老徐说高考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录到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年8月3日,齐鲁壹点问教丨26岁浙大化学硕士重新高考读医学,看点在哪里?2019年8月9日,腾讯教育退学重考是求学的“歧路”,2016年9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大学“回流”复读 如何看待高考生退学重考现象,2012年8月14日,教育中国-中国网大学转专业悖论:想转的没资格,有资格的不想转,2013年10月31日,人民网

天职

最难考大学之一 浙江大学

这是一段被想报考浙江大学的家长和同学反复播放的视频,看看解说词,亲爱的同学,你有没有心动?“无论你叫什么名字,一段全新的历程,将以你的名字开启。这个名字是去往更深更远处的通行证。这个名字,是汲取营养的方式,是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寻求真理的路径,这个名字,会被期待,被挑战,被褒奖,当然,也会被质疑,但唯一不被忽视的是,历经无数次的重新描绘,这个名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将被赋予求是精神的基因。他带给你敢于发声的勇气,懂洞穿未来边界的信念,和带给你点亮真理的微光,也带来与世界对话的力量,这是你的名字,也曾是竺可桢(1936-1949)校长、苏步青(1931-1952)教授、程开甲(1937-1941)求学,李政道(1943-1944)就读,浙大因你而不凡”。这几天很多家长都在看一篇报道:“两位浙大毕业生,靠什么拿华为百万年薪”,而且是应届毕业生。名字叫秦通和管高扬。一、求是精神的基因有多强大探求真理,不是一个人的专利,而是一群人的传记。在浙大120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很多大学的精华。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的求是书院,到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120余年是什么信念让这所大学不断地强大,从没有间断?是“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因为有了这个优良传统,因为有了这种价值观,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一代代浙大师生,在这所高校把报效祖国,努力传承的优秀品质,传递给后人。二、主动把自己的学科建设用世界标准衡量看看这所大学的在校生规模,本科生25425人,硕士研究生19038人,博士研究生10178,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4409人,容量达到54641人。而且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也很可观。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45人、文科资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3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根据2019年5月ESI公布的数据,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居全国高校第一;有1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万分之一,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有5 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其实排第几家长和学生们有时会不在意。但是能看到把学科建设主动拿到世界学科建设的标准中的那份勇气,就值得家长和同学们认真考虑。三、用学生的各方面成绩装点校园的高大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关注学生的品质、关注学生的成绩。让一所大学有了灵气。像华为这样公司,来高薪聘用浙大的两名毕业生,从侧面告诉我们的学生的价值。而学生的价值是在学校里逐渐积累,这种让学生人生不断增值的大学,应该是学生和家长最钦佩的大学。每个孩子经过千辛万苦挤过独木桥,来到大学进一步学习,大学给了他们想要的知识,让他们提升了看到世界的角度,找到了寻求真理的路径,有了在世界发声的勇气,积累了足够在世界发声的力量。这才是一所大学的真正的力量。这力量会吸引优秀的孩子把梦想托付给这所大学,让梦想从这里起航。爱它就去报考它,要是分数可以,就别错过它。走进浙大,去感受一下求是基因的强大。同学,去不了清华北大,站在浙大的肩膀上,我们同样可以阅读世界,行走在海角天涯。一所大学能自觉地把学科建设放在世界标准中,足见它的办学目标有多么远大,培养优秀学生输送给国家。大学的大里面有爱我中华。世界一流是需要时间积淀,更需要学生的成就得以升华。

方今之时

放弃现状,展望未来,俞鑫晨同学成功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

适宜播种、合理浇水、正确施肥,终能开花结果。俞鑫晨,2016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一班学生,现已被浙江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录取。俞鑫晨同学俞鑫晨同学提到:当初选择考研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再原地踏步,安于现状,而应该努力提高自身,走上更高的平台,对未来有更加美好的规划。而之所以会报考浙江大学主要是自己身为一个浙江人从小就对浙大有特殊的情结,如果高考不能考进梦寐以求的学校,那么考研为什么不能努力尝试一下呢?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难度也在不断增长。俞鑫晨同学回应道:每年那么多学生报名,真正完完整整系统复习下来的就有一部分人,这些人里面和自己报考相同学校的又只有一部分,这部分人里面也只要少数人和自己报考相同专业,即使最终只能录取个别人,但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相信自己,才能勇敢前进。考研的道路如“播种”一般,漫长而艰辛。起初可能会因为不想起床,复习效率低,单词记不住等事情烦恼,但一旦找到了正确“浇水”、“施肥”的方法,当种子破土而出,知识一点点在脑子里积累、做练习卷错题越来越少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有成就感,仿佛有了学习的无限动力。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俞鑫晨同学提到:自己不会“24”小时都投身学习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都累垮了,何谈高效的学习。每天会抽出部分时间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的同时提高专注力。最后,俞鑫晨同学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段话:不要故步自封,安于现状,更不要看扁自己,对自己要求高一些,选择一个对于自己而言合理的学校、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努力一些你将变得更优秀,终会成为“参天大树”,有美好未来。来源:保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