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大学824有机化学考研全套分享黑或白

贵州大学824有机化学考研全套分享

【导语】贵州大学824有机化学考研全套现分享给大家。本学习资料内容丰富全面,共分为6个部分,12种电子书。对于考研来说最有研究价值的备考资料为历年考题,因此首先通过贵州大学部分考研试题进行整理,并总结相关考试心得,帮助广大考生朋友少走弯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掌握专业课考试的侧重考点、核心知识点,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结合指定的参考教材的重难点笔记、配套练习题、考点归纳库等来帮助全方位地吃透教材、吸收课本核心考点;最后根据本校出题特点搜集了兄弟院校的考研试题,帮助考生朋友在冲刺阶段检验学习效果,查缺补漏。来源:学爽学习网内容简介及说明:本内容共包括6部分内容,共计12种电子书。1.历年考研汇编贵州大学824有机化学历年考研汇编2.指定教材笔记、课后习题和名校考研详解胡宏纹《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3.指定教材配套题库胡宏纹《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4.相关教材笔记、题库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详解2021年有机化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详解(上、下册)6.名校考研整理汇编全国名校有机化学考研汇编学习内容试读部分第1部分贵州大学有机化学考研更多考研全套、资格考试、大学课程等考试学习内容干货分享来源于学爽学习网,转载请注明~

白夜

考研农学有机化学备考技巧大全

之前我们一直在给大家提供四六级考试的学习急求及方案,16号四六级就开始考试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一段时间的2019考研指导的内容提供,今天我们先说说考研农学专业如何获得高分。以下为农学专业课中有机化学分数及章节知识点历年分布图。由此可以看出每一章节他都不会落下,都有几分,只是分多分少的差异,当然这个复习也应该有侧重点,比如糖、氨基酸、酯类、杂环化合物这些是大家比较陌生的,出题并不多,因为一共才75分,我们也不能随意丢掉。那么我们再次看这张表会发现在有些章节中分很高,而且连续几年分很高像醛、酮、醌,羧酸及衍生物这些就是重点章节。考研的专业课的考题是有广度,有普遍性,每一章都不会说不考,它也有一定的综合性,一定是考察能力的就是大家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有广度有深度。虽然是这样但是整个考研专业课的考题规律性比较强、考点比较固定,同一个知识点可以连续几年考,变换考察的方式。最近中农也出现了一些实验方面的考题,但是分数占比都比较低,而且都是比较简单。所以大家不用过多的去把精力投入到实验方面的考题上。所以我们在农学有机化学考试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广度我们要快而准的答对基础题,比如之前考的,相对分子量是86,且含有伯、仲、季碳的烷烃结构。映异构体的比旋光度大小 熔沸 。第二:重视应用,因为考研要有一定的选拔能力,也就是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不要紧张,应用其实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理解的成分。第三:体现综合,综合性和难度是需要一个专门的一个训练或者学习过程,所以考题的处理上需要你扩充一下知识去解决。我们是知了网专注于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网站,提供文都官方考研四六级医考公务员等课程比官网优惠,欢迎来交流,记得点关注啊点关注不迷路。

病也

三峡大学86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详解——才聪学习网

2021年三峡大学《861有机化学》考研全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说明:本部分从指定胡宏纹的《有机化学》(第3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第1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大连理工大学2006研]A.B.C.【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存在双键与双键间的共轭作用、甲基与双键间的p-π共轭作用。2.下列化合物中H原子的酸性哪个最大?()[中山大学2005研]【解析】A中羰基是吸电子基,其α-H有一定的酸性。3.比较化合物胺(Ⅰ)、醇(Ⅱ)、醚(Ⅲ)、卤代烃(Ⅳ)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 [中国科技大学2008研]A.Ⅰ>Ⅱ>Ⅲ>ⅣB.Ⅱ>Ⅰ>Ⅲ>ⅣC.Ⅰ>Ⅱ>Ⅳ>ⅢD.Ⅲ>Ⅱ>Ⅰ>Ⅳ【解析】有机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的判断方法是:①一般离子型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②能与水形成氢键的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水。这四类物质均属极性化合物,但是它们与水形成氢键能力的强弱顺序为:胺>醇>醚>卤代烃,因此它们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为:Ⅰ>Ⅱ>Ⅲ>Ⅳ。4.将下列化合物沸点按从高到低顺序进行排列(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研](a)正丁醇 (b)乙醚 (c)正戊烷 (d)正丁醛A.a>b>c>dB.a>b>d>cC.a>d>b>cD.d>b>c>a【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含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偶极-偶极作用力、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分子中引入能形成缔合氢键的原子或原子团时沸点显著增高,该基团越多沸点越高。本题中醇与水形成氢键沸点最高,正戊烷不含极性基团,沸点最低。乙醚的分子间力比正丁醛大。5.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次序为( )。[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1),(2),(3),(4),(5),(6)A.(4)>(3)>(5)>(6)>(1)>(2)B.(3)>(4)>(5)>(6)>(1)>(2)C.(5)>(3)>(4)>(6)>(1)>(2)D.(5)>(3)>(4)>(1)>(2)>(6)E.(2)>(1)>(6)>(4)>(3)>(5)【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因为根据苯环上连吸电子基团使酚的酸性增大,连给电子基团使酚的酸性减弱。-Cl和-NO2均为吸电基团,但-NO2的吸电子能力大于-Cl。第16章杂环化合物1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碱性,()最强。[大连理工大学2004研]【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吡啶碱性远比吡咯强但又比脂肪胺弱得多,碱性强弱顺序为:脂肪胺>吡啶>苯胺>吡咯。2反应:2-苯基噻吩的主要产物是()。[武汉大学2004研]【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噻吩的电子云密度比苯高,故其比苯更易发生酰基化反应,且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所以2-取代噻吩反应主要发生在C5上。3下列化合物中芳香性最好的是()。[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硫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与碳更接近,故噻吩的芳香性最好。4比较下列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最慢的是()。[云南大学2003研]【答案】(A);(C)查看答案【解析】硝化反应属亲电取代反应,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越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呋喃中的电子云密度比苯大很多,甲氧基苯的电子云密度比苯大,而吡啶中的电子云密度比苯低。二、填空题1完成下列反应式。[复旦大学2001研]【答案】【解析】用苯胺、甘油与三氧化二铁,或与五氧化二砷等氧化剂作用,生成喹啉。。[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解析】噻吩的亲电反应活性比苯强,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可卤化、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3。[南开大学2000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研、南京大学2003研]【解析】在强酸作用下,杂环上氮原子接受质子,带正电荷,故杂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比较困难,反应主要发生在苯环上。更多考试学习资料请到才聪学习网!

不歧于众

考研题库-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学盛通

名校考研真题海量视频及题库—学盛通浙江大学有机化学的专业课名称和代码近年来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是429有机化学、433有机化学,现在变成了821有机化学。参考教材方面也是有变化的,所以需要以最近年份的考研真题为摸底复习,同时对比年份较久的真题,看看题型及内容的变化,把握以下出题规律,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得出有针对性的复习思路。以下为目前可以收集到的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1、2014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2012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3、2011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4、2010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5、2009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6、2008年浙江大学821有机化学考研真题7、2007年浙江大学429有机化学考研真题8、2006年浙江大学429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9、2005年浙江大学429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0、2004年浙江大学429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1、2003年浙江大学433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2、2002年浙江大学445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3、2001年浙江大学438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4、2000年浙江大学838有机化学考研真题15、1999年浙江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

明鬼

天津科技大学801有机化学考研全套详解——才聪学习网

2021年天津科技大学《801有机化学》考研全套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Lewis酸的有( )。[中山大学2009研]A.CuCl2 B.Ag+ C.H+ D.【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Lewis酸是电子的接受体,只有D项不能再接受电子。2.下列物质酸性最小的是()。[中山大学2009研]A.B.C.CH3OH D.CH3CN【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一般地,酚类的酸性强于醇类的酸性,而醇类的酸性又强于烷基的酸性,所以D项的酸性最小。3.下列化合物酸性由大到小的次序是( )。[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a.苯酚b.戊醇c.对硝基苯酚d.间硝基苯酚A.c>d>a>b B.a>c>d>b C.b>a>d>c D.c>a>d>b【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酸性的大小比较,四个选项中有两类物质,即醇和酚,由于苯环的共轭结构,使得酚类的酸性大于醇类,则排除C项,苯酚中苯环上含有吸电子取代基时其酸性增强,则排除B、D项。4.下列自由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是()。[中山大学2010研]A.d>c>b>a B.d>c>a>b C.a>b>c>d D.c>b>a>d【解析】自由基与其周围的基团的共轭作用越强,或超共轭作用越强,越稳定。二、填空题1.比较下列四种离去基离去能力的大小: 。[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答案】离去基离去能力:(B)>(C)>(A)>(D)查看答案【解析】离去基团越稳定,离去能力越强。2.将下列化合物按碳正离子稳定性排序: 。[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A)对甲氧基苯甲基正离子 (B)苯甲基正离子(C)对硝基苯甲基正离子 (D)对甲基苯甲基正离子【答案】碳正离子的稳定性:(A)>(D)>(B)>(C)查看答案【解析】给电子基使碳正离子稳定,吸电子基使碳正离子不稳定。其中(A)项,甲氧基是强给电子基;(D)项,甲基是弱给电子基;(C)项,硝基是吸电子基。3.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高低排序: 。[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A)乙烷(B)乙二醇(C)乙醚(D)乙醇(E)氯乙烷【答案】沸点:(B)>(D)>(C)>(E)>(A)查看答案【解析】氢键>偶极一偶极作用力>范德华力,且这些分子间力是决定物质的沸点的重要因素,分子间力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乙二醇含两个羟基,氢键的作用力最大,沸点最高;乙醇含一个羟基,氢键的作用力次之;乙醚和氯乙烷均具有偶极—偶极作用力,但乙醚的极化作用强于氯乙烷;乙烷既无氢键作用力,也无偶极—偶极作用力,所以其沸点最低。4.按碱性增强的顺序排列以下各化合物: 。[武汉大学2002研]【答案】碱性:(B)>(A)>(C)查看答案【解析】碳负离子越不稳定,则碱性越强。双键碳为sp2杂化,叁键碳为sp杂化,而饱和碳为sp3杂化,杂化轨道中含s成分越多,则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其碳负离子越稳定,碱性越弱。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方矢复寓

2021-2022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1)在这里我说一下我当初择校和定专业的情况吧,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还没怎么想过要考研,不过我们专业的考研氛围一直都很浓,考研率也很高,大概是被这种气氛所熏陶,大三上学期我决定了要考研,而开始准备复习是在大三下学期。也许是因为越到后面越会考虑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吧,我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我并不讨厌做科研,所以我考研的理由很简单。专业的话因为我比较喜欢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所以我一开始就决定了考这两门。然而,考研院校的确定却让我苦恼了很久,我觉得这就相当于是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定位太低,后面复习会没有动力,定位太高又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到了3、4月份我都还在为着这个问题苦恼。不过虽然还没有确定好报考院校,英语还是要早早做准备的,每天有时间就背背单词、看看长难句还有专业课,我先看的是原来学的有机课本和笔记,物化是暑假才开始看的。开始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细细看,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看懂看透,不然效率不高,花了时间还记不住。3、4、5月份我每天复习的时间是3到4小时,因为当时还要上课。6月中旬到下旬在备战期末考,没有复习考研,直到7月初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才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当中。当时我想了好几天,最后从将来发展的前景以及就业范围的宽广角度考虑,而且我以后很可能会选择当老师,所以我决定了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有机化学,专业和学校确定下来后,终于如释重负,踏踏实实的准备复习。学校和专业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几个月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的动力。(2)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报录比:2019年的报录比是197:100,不过这里统计的是280分以上的人数,实际上更多,前两年的报录比也和这差不多,而且每年大概上有10到20个推免生。有机化学录取人数更多一些,推免生也就相对更多一些。华师很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专业课会考的比较难一些。不过只要考研期间复习到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巩固知识,同时调整好心态,提前做好规划,在每一个阶段都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到后面就会觉得越学越轻松。2、初试经验(1)分配好时间特别重要,在做好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后,还要规划好每一天该完成的任务,我是上午看有机和政治,下午做阅读看物化,晚上也是看专业课,基本上每天学习到十点半。暑假之前和暑假期间都是单词积累的黄金时期。我当时把朱伟的恋恋有词和何凯文的长难句的课跟了两遍,早上和睡觉前背半小时单词,暑假的时候跟的是唐迟的阅读,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刷英语真题,每天做两篇阅读。政治的话我从8月份一直都是跟着徐涛的课学习,10月份才开始做选择题,每天早上也有跟他的真题消消消,11月份开始做1000题,后面做肖四肖八。说实话跟着老师的进度比自己默默看书效率的确高很多,不懂的地方和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巩固。对于专业课,物化都是看傅献彩版的,课后习题一定要多做几遍,还有沈文霞的考研指导很经典很有用。有机我看的是邢其毅的,很全面、有深度,也有人看尹冬冬的,还有李小瑞编的一本也不错,有机还是要多做题,熟悉各种反应机理以及人名反应,还有专业课的真题一定要多刷几遍,只有多做题才能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2)专业课一定要多花时间理解、巩固,要充分利用好以前记的笔记,看书过程中如果碰到重要的知识也要记下来,后面冲刺阶段就不用再翻书直接看笔记节约时间,但是做题时候遇到难题还是要回归书本加以巩固。看懂书和会做题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很多知识点光看书没有多大感觉,唯有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理解,所以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到底掌握多少。如果大家对专业课复习感到信心不是很足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很强,帮助很大。(3)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让我坚持到底动力的是我最初的信念和身边朋友的相互鼓励。在复习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不顺心的事,比如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而且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做题会觉得很疲惫,甚至有的时候看书效率特别的低,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去操场散步半小时,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因为每次回来都是满血复活的状态。还有就是有一些真题并没有答案,自己做了之后又不知道做的对不对,我会找和我考相同专业的同学一起探讨题目,这对巩固知识也十分有效。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太大对复习毫无帮助,当遇到烦心事时可以和同学或者家人倾诉,有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就好了。3.主要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农药学:《物理化学》万洪文 詹正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解题指南》 陈平初、詹正坤、万洪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北京《有机化学实验》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北京应用化学、工程硕士:《有机化学》(上下册) 五所师大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校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华彤文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无机元素化学》(第四版),刘新锦、朱亚先、高飞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学科教学(化学)《化学课程教育学》王后雄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学弟学妹们,相信此刻的你们也像我曾经那样为考研的事情焦虑,甚至会感到迷茫,你们不知道现在所付出的努力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既然你们决定了考研,就请相信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考研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相信在你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考研经历一定会是一段深刻烙印在你们脑海中的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你们有所帮助,最后祝学弟学妹们成功上岸,加油!(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打破者

有机化学特别难,掌握这些方法,有机次次得满分

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算是理科高考中相对容易的科目,也是学生容易得分的一门课程。但是很多同学却学不好化学,特别是学不好有机化学。学生们总认为有机化学特别难,官能团、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等等特别难理解,更别提得分了,考试一遇到这种题直接忽略,明明是得分的题目硬是变成了送命题。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有机化学学的很精,学的很好,考试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满分。其实,有机化学一点儿都不难,很多都是规律性的知识,只要你善于观察,再多记多背一些知识点,得分易如反掌。要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要掌握官能团,官能团之于有机化学,就好比字母和英语单词的关系。官能团的化学式、名称(汉字书写千万不能出现错别字)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识,考试时会有1到2分的题目。有机物特别多,学习时千万不要每个物质单独记忆,一定要记住有机物有规律可循。例如,碳链全是单键的烃是烷,碳链中有碳碳双键的烃是烯,碳链中有碳碳三键的烃是炔等等。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也是考试爱考的知识点,经常考题中出现,一般会问该物质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等,或者让我们书写反应类型。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就要求我们熟悉有机反应类型,高中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类反应:取代反应,顾名思义,有机物中的一部分被另外一部分替换的有机反应。在有机推断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简式,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发现是否是取代反应。或者如果我们知道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通过化学式也可以判断是否有一部分被替代,是否发生取代反应。有机物几乎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只是难以程度不一样。加成反应,最显著的特点是双键变成单键,或者是三键变成双键(或单键)。只要我们找到这样的特征,就可以说明一个反应是加成反应。注意一点,这里的双键、三键并不仅仅局限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碳氧双键或者碳氮三键也包括在内。所以如果给一个有机物,问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我们只需要去看有没有双键或有没有三键即可。还原反应,在有机题目中也爱出现,还原指有机物加氢脱氧。根据定义判断是否是还原反应不太好操作,我们可以简单的记忆,一般而言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就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例如,醛和酮中的碳氧双键可以和氢气加成,属于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对应,是指有机物加氧脱氢的反应。我们最常见的是有机物和氧气的反应,有机物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在实验题目中最爱考的一点,某物质让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例如乙烯,乙醇,二氧化硫等等,表现了什么性,记清楚就行啦,这些物质能让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表现的都是还原性),以及醇被氧化成醛,醛被氧化成羧酸,这些都是氧化反应。检验醛基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生物上叫斐林试剂)或者银氨溶液,这也是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相对应,是指单键变成双键(或三键),双键变成三键的反应。在反应中也非常好判断,如果我们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简式,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是不是消去反应。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两类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和醇的消去。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卤素原子跟临碳上的一个氢原子以卤化氢的形式脱去。醇在浓硫酸中加热到170℃时发生消去反应。醇羟基和临碳上的一个氢原子以水的形式脱去。所以有时候根据反应条件(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或者浓硫酸加热)也可以判断是否为消去反应。有机反应类型中还有一类小分子生成高聚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分为两类: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在高中阶段,加聚反应是小分子(通常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通过加成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其实质相当于是加成反应,在判断的时候非常容易判断。缩聚反应则是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这类单体中常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高中阶段我们常见的发生缩聚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羧基和氨基。所以我们只要找到这些特征官能团,就可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缩聚反应,就算某些缩聚反应方程式我们不太会写也没关系。酯化反应,特指羧酸和醇生成酯的这类反应(注意酯,千万不要写成脂)。酯化反应实际上也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在考试时最爱考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其实,所有的酯化反应的书写都是一个模式,酸脱羟基醇脱氢。我们在书写时把羧基上的羟基划掉,羟基上的氢划掉,再把剩余的部分连起来就可以了,注意氧和氧连起来。特别要注意产物中还有水,千万不要漏掉,很多同学这里特别爱出错。最后,再把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写上。在有机推断题里面,我们如果看见某一步骤的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我们最先考虑的就是这一步是否为酯化反应。今天用最直白的语言对官能团以及反应类型进行了讲解,希望对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提刀而立

二战考研学姐上岸初试经验分享,值得一看

各位学弟学妹们,你们好。作为一名2020年二战考研学姐,我一直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一战考研和二战考研的一些复习经验,现在终于要开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希望能对你们有些帮助。我本科院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我的二战初试成绩:总分388分,英语一71分,政治69分,综合科目248分,成功上岸初试。接下来几天我主要从考研院校、专业课复习、公共课程选择和心理状态这四方面来给大家说一下我的考研历程。今天先从考研院校开始说起吧。考研有多难我一战选择的考研院校是自己所处省份的一所211高校,因为我大学期间有加入实验室跟老师搞科研,也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想要考研,想要考一所好的学校,而我导师又是那所211学校的博士,我觉得可能对自己的复试也有一些帮助,所以我一腔热血地报了那所学校,我相信蛮多考生的情况跟我也相似的。但是,2019年出成绩的那天,其实不是我最慌张的一天。我是药学专业,那所211高校里面药学学硕是属于理学学位的,2019年理学国家线是290分,我总分303分,英语61分,政治76分,有机化学67分,生物化学99分。但是我排名距离复试排名还差了十几名,无缘复试。那么,这里就涉及到选专业课的问题了。学弟学妹切记,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其实是很重要的。我的有机化学学得不好,比如合成路线那块我就掌握地不好,所以我有机化学的分数才会不忍直视。你凭什么不努力2019年调剂系统声明,所有调剂生按照成绩高低录取(这将会是以后的趋势,促进公平),我报考的那所211高校压分,大家的分数普遍较低,药学专业在大多数学校里面都是医学学位,我要调剂过去必须得要满足医学的国学线305分。我那会明确知道自己没希望了,而且还要忙着毕业论文,因此我也不想再去调剂了,所以我才选择了二战。我觉得,人生总需要去坚持一些东西的,不然我们既不聪慧,家里也没有矿的人,凭什么过得比别人更好呢?我一定可以的选择二战,我重新审视自己。二战,我避开了自己以前在专业上面的雷区,我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专业科目,基本都是记忆类科目,医学生基本离不开背背背。专业选得好,年年似高考。我二战选了一所省属211报考,因为这次考研我主要是求稳,所以成绩出来后,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我的选择终于对了。学弟学妹们,在报考院校前,一定要反复问自己,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一所985?还是211?还是王牌专业?并且主动审视自己的能力,你可以接受的强度是怎么样的。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里,我希望未来的我们都能走得更远更好。考研不是一个人的奋斗,大家一起奋斗吧。

白棉花

化学能干嘛?经典化学之有机化学篇

关于有机化学对小白最早的启蒙,当属一张初中化学中的插图,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在此之前,小白对化学的认识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式上,后来才发现化学分子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它是三维立体的。“有机化学”这个词是永斯·贝采利乌斯发明的,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不同形式包含碳原子的物质,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其实在此之前,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推翻上述的论点,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不过有机化学这个名字却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有机化学大事记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时期、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和现代有机化学时期。1816年,米歇尔·尤金·谢弗勒尔将脂肪中的脂肪酸分解出来后,和碱反应合成了肥皂;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用氰酸铵热重排生成了尿素,此举让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界线消失了;1856年,威廉·珀金在试图制备奎宁的过程中,意外的制备了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1858年,奥古斯特·凯库勒提出四价的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碳的晶格,此学说是有机化学结构上的重大进展;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Derek Barton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构象分析理论,从此有机化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增长的阶段;1927年,W.H.海特勒和F.W.伦敦等用量子力学,处理分子结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1932年,美国化学家马利肯(R.S.Mulliken)及德国物理学家洪特(F.Hund)提出来分子轨道理论。 有机化学反应不像无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等简单的分子组合,有机化学反应常常与其构型紧密相连,包括:亲核类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亲电类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离子反应:指过程中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和络合四种反应方式;自由基反应:指反应过程中有自由基参加的链式反应;协同反应:指一类键的断裂和形成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金属有机反应:指有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的反应; 研究手段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有机化合物常常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要研究单一的有机物就必须从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度的物质,研究手段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计算机化,从常量到超微量的过程。一般分离的方法包括“湿法”和“色谱法”。“湿法”为传统的方式,包括:蒸馏、结晶及溶剂提取。“色谱法”则是运用先进仪器分析,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一些高分子有机物还会用到凝胶色谱法。相比于其它化学学科,有机化学更需要空间构型上的想象。此外,各类掌握有机化学的合成机理也能更好的理解有机反应本身。学好有机化学这门学科需要一个过程,接下来小白就给大家推荐一下经典学习书籍。 入门《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邢其毅、裴伟伟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该书又被称为“邢大本”,是十分经典的有机化学学习书籍,内容相当丰富,各种知识点都有介绍。不论是初学者还是在校学生都十分合适,想当年小白考研的时候,身边同学基本人手一本。 进阶《高等有机化学(第三版)》,汪秋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该书是小白研究生阶段上课用书,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深入讨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用分子轨道理论等阐述有机化学反应,深入讨论立体化学方面的问题等。学习该书之后会对有机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该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学习。 高级《March 高等有机化学(第五版)》,(美)史密斯,马奇著|李艳梅译,化学工业出版社。该书是国际公认的高等有机化学品牌教材和参考书,在国际教材界享有很高的盛誉。自问世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长盛不衰,是有机化学教材的典范之作。该书介绍了有机化学日益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书中根据反应类型给出了大量的反应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学习该书之后会拓宽有机化学视野,了解最新技术。该书适合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和从事有机合成、药物小分子合成的朋友学习。《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第五版)》,Carey, Francis A.等著,科学出版社。该书为全英文书籍,广泛地覆盖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活性及合成等内容。自问世以来,也是一部经典书籍。本书可供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英文不太好的学习起来可能体验不佳。 能干嘛?有机化学是一门传统又新颖的学科,全国综合性大学的化学系基本都包含这个学科,接下来,小白给大家介绍介绍有机化学专业能从事哪些工作。药物、农药、小分子合成。这类企业全国多如牛毛,除了直接生产的企业,还包括各类CDMO外包型企业,业内比较大的有:药明康德、韶远、康龙化成等。高校、科研院所。一般较常见的是大学化学老师,需博士学历。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类型工作包括:国考或省考的部分职位,如公安局、森林消防、安监局等。专利代理、专利审查机构。这类工作一般是大大小小的专利事务所。化学交叉方向。涉及有机合成的方向很多,可转至高分子合成、新材料研发等方向。初高中化学老师。本篇小白就给介绍这么多,下一篇将更新无机化学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有想了解或建议的请评论区留言,小白会一一回复,谢谢!~END~

树里

考研2个月,初试复试第一名的一点小心得

之前我写了一篇吐槽用SK2过敏的文章,各种拿钱的洗地号跑了给我瞎喷。那时候我刚开始写文章,气的不行。然后,就感冒了。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突然想到我要是去考个化妆品方面的研究生,以后有这个更加专业的背景,(虽然我本身就已经在进口护肤品行业好几年了。)看谁以后还敢和我各种犟。哈哈哈,这好巧不巧,就用了两个月,还真给我考上了,而且初试和复试都是第一名。以后谁要没有根据给我乱喷,自己先去考个研究生再来,省的把我逼急了,再去考个博士。哈哈哈,开玩笑,这样说就膨胀了。说正经的,分享一些我的小经验吧,准备的时间太仓促,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我的方略,注意一下我失误的地方。作为已经不年轻的我,离开学校已经六七年了。当时生出考研的念头的时候,我老公还不太当回事。但是我这人就是气性大,一生气啥事都能干得出来。去年,也就是2017年,十月份的时候买了书,开始学习。说个好笑的事情,因为我之前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考研,保研都被我放弃了的那种,特别看不上。直接导致,我根本不知道数二数三数一是啥东西。招生简章上面专业课写了三门,我以为是要考三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当时全买了,翻了一下,完全崭新的知识,啥也不会,心里哇凉哇凉的,感觉得二战了,这时间明显不够啊。后来,才知道原来只考一门,这才让我最终定下考研时间安排和计划。花了半个多月,学习《有机化学》专业课,我大学不是理工科,没学过这本书,只能从头学。很厚的一本书,刚看的两天,看一会就困得不行,好多东西都记不住。没办法,看来需要换一个方法。就上网找找,看有没有教学视频什么的语音资料,我是听课记忆型,只要老师讲一遍就能记得八九不离十。果然在一个网站上面找到了一个不错的老师的视频,清华大学的李艳梅老师,讲的很好。一共是49个视频,我一边学一边做笔记,笔记记了两个本子。但是,清华大学的课本和我考研要求的高教版不太一样,分上下册,视频只有上,没有下。不过,基本这49节课,把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个整体框架认识搭建了起来。剩下的,我就自己去看书,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一些血肉细节进去。建议大家如果是跨专业考研的话,或者完全没有学过一门课,用这种方法会事半功倍。我就最开始学了半个多月,听听课做做课后习题,十二月份的时候拿出了5天复习一遍,考试前再看了一遍主要考点。初试专业课满分150,我考了143。复试专业课笔试满分100,我考了96。当时面试的时候,主考老师问我有机化学是不是自学的。知道我用了不到一个月学完,在座的老师全是异口同声的“哇”。我个人倒没觉得怎么样,我就是按部就班的学而已,其实并没有多刻苦。后来一起考试的女孩告诉我说,他们上这个课好像都用了一个半学期还是两个学期,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挺长的。学这门课的心态非常好,就抱着求知欲去的,反正都没学过,任何东西都不放过,一有空就琢磨一下这些理念之间的联系。倒是没有太多压力。对于专业课步骤就是:找书——找学习视频——去年的考纲(这个很重要,对于一门新的学科,可以帮助明确学习中的重点)——进这个学校的考研群——有真题找真题做下,没有就做课后题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点在我专业课的学习上,运用的很好。因为陌生,所以我基本就是先布局,先把整个学习的思路搭建了起来。所以,取得了好成绩。可惜,这个策略没有在我的数学上面延续,我的数学考得很差,比国家线就高一点点,就是没有做好全面的布局。本科学经济,学过微积分和线代,然后就以为考研的数学二会差不多,只需要我去做下回顾和强化。其实按照我这个策略,如果考试的题型和往年一样,我考个一百二三十是没有问题的。偏偏,去年的题型,准备考研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言难尽,哪个都像没见过的。当初学完化学,开始学数学的时候,我就是两条方案:一是跟着课本走,二是跟着考研辅导老师走,我选的是张宇和李永乐。本来我的计划是,先课本,再考研辅导班视频的,然而时间太紧迫,发现学的很慢。一着急,就抛弃了根本,改走了激进的辅导班形式。给不是数学天分高的人,像我一样的同学的建议是,一定要看课本,课本是基础,才能把整个知识的框架搭建起来,任何一个辅导老师都不能替代课本。只有这个框架搭建起来了,你再去听老师的辅导和强化才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然太碎片化。去年的考试题目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醒,一定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我考数学的时候,已经是连着两晚上失眠了,通宵睡不着,痛苦啊。认床,汉庭的隔音差的要死,一晚上都是保安开门关门的声音,基本没睡着。就迷迷糊糊,心血来潮随便翻开书,记了一个特别冷僻的公式,没想到竟然考到了,就是那个4分的填空。哈,我的人生总是会有这样好巧不巧的事情出现。另一个建议就是,基础不好的,不要只听张宇讲课,我这里没有黑他的意思。非常感谢张宇老师,因为我准备的时候网上视频已经满天飞了,我是没花钱听课的。就买了36讲,全部书加起来也就几百块钱而已。听张宇说话是比其他几个高数老师更加愉快一些,插科打诨,张宇也很幽默,但是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基础又不好的,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张宇的可以放松的时候听一听。我就吃了这个亏,花太多时间听他的课。听的时候,挺开心,听完做题很悲催。数学没有捷径,就是扎扎实实一步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真的用来概括数学太贴切了。李永乐的线代很棒,全是干货。老爷子白发苍苍非常敬业,一步步跟着上课,基本可以把线代的东西捋一遍。12月的第一周,我开始复习政治,听了徐涛老师的课,时间太短,来不及梳理,好多根本没记住。但记住了徐涛老师三观很正,然后让我觉得学习政治也不错,能够解释经济生活中很多事情。开始觉得政治有点意思了,特别喜欢这个老师,是为数不多的不假大空能够让学生有启发的好老师。真正有用的是,他的小黄书,我用了一周背下来那些语句,捋清楚哪些问题可以对应哪些点。后来证明,涛哥很厉害,大题基本全压中。我政治也就是60分不到,多项选择不确定的太多。大题可都答得满满的,不确定老师的标准答案怎么样,但是基本就是脑子里面有知识点去对应作答。徐涛老师有一个说技巧的视频,可以看看。背了小黄书加上一些方法,主观题基本能得分。我政治的时间花得很少,得到这个分数,我已经比较满意了。回报率还是很高的。考场心态特别重要,这点在我考英语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先写作文的,可能是我通宵没睡昏头昏脑,可能是答题卡设计太坑。反正结果就是,我把第一个小作文写到了英译汉那一题的答题卡上面的。当时写完还想,怎么空间不太够呢,还有点挤。写第二个作文才发现,写错位置了。马上举手给监考老师,老师给我做了登记,让我自己把这两个题号写上去,正常答题。当时,脑子本来晕乎乎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照做了。等交完卷,感觉这些题我扣分情况不是很多,就开始担心我写反的事情。做完题我就估计,自己怎么也有七十多分吧,如果那个题不给我算分就比较可怜了。又开始后悔,应该放弃那一题,重新把那题写一遍的,至少还能够得一道题的分,不至于两道题都丢了。整个晚上都在懊恼。网上搜索了一下,说啥都有。好在最后分数下来,89分。庆幸当时听了老师的话,没有自作主张,也感谢那个美女老师。所以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撑到最后指不定就能赢。睡眠很重要,答题写反了位置也不用气馁,及时告诉老师,按老师的指示来操作。其他地方我不知道,反正北京是扫描阅卷,只要给监考老师说了,他有记录,你试卷上写清楚题号。扫描答案的人会注意到的。再说英语的复习方法,我买了作文书、单词书和历年真题。但我复习英语的时候已经十二月几号了,根本没有时间看。单词看了几页,放弃。作文书考试前一周,把几个类型的作文模板熟悉了一下,真题就做了两套。觉得老老实实这样走是没戏了,换方案。如果基础不错,高中的语法没有完全还给老师,平时有接触英语,有一定语感的可以参考我的方法。因为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考研英语考试更多是技巧技能而已。我一共看了两个老师的视频:唐迟讲选择题和宋逸轩老师讲翻译。我最开始做真题的时候,选择题有点乱,看完唐迟的视频,思路清楚很多。就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原文找对应的语段,然后拆分语段,得出语段和问题相呼应的地方。考的其实是逻辑,基本的语法和基本的单词保证了,错不了。再就是翻译,主要其实是通过老师讲的,来判断老师是怎么给分的。老师怎么给分就怎么翻译。英语二的翻译简单很多,主要是翻译的方法和给分点要卡对。我从考四六级到考研从来没在作文上下过太多功夫。要作文好,两点:一、对于给出的话题,你有话可说,有观点可以拿出来论述,注意一定不要老生常谈,要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更出彩。平时对于一些问题多思考,自己不行就去看思辨一类的文章。二、基础的语法和单词要有,这个可以多抄几遍作文书上的模板,需要的单词也就那些。对于这两点,我都比较有自信,因为我本身工作就有用英文写邮件和老外沟通的部分,恰好准备考研前半年自己每天都有读半个小时英语,练习口语,主要是工作需要。再者我平时也爱写文章。所以,英语我没有在怕,总共真题两套都没有全做完,就是看了下题型,真题作文基本没看。保证作文有话说,用模板的时候带点自己的想法,阅读题大部分都有把握,分析明确,大把得分基本就在手里了。我阅读应该错了两个,新题型里面有两个答案选反了。还是没睡好,当时脑子卡壳了,后来交完卷,想起来明明自己看着很不对劲,不知道脑子哪根筋打错了选反了。最后做完形填空,宋逸轩老师有讲这一部分,我以前很虚完形填空的,看完以后有把握多了。融会贯通了一些方法。考试的时候,大部分很确定的先搞定,不确定的几个选项,相互推测一下,20个空,ABCD的分布是平均的,推敲一下基本可以八九不离十。考研英语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至少感觉比我以前考四六级多。我做完了完型,还检查了好几个错误的地方。所以,先集中火力把作文翻译搞完,做阅读,再完型,时间基本够的。我们考场还有提前交卷的,路上一个男生在那里炫耀自己做完还有一个小时,就不知道正确率如何了。反正时间是够的,作文翻译的书写要好一点,阅读有时间回去检查一下,因为刚开始考会比较紧张着急,有些逻辑可能分析得不是很到位,可以再挨个推敲一下。看我最后的分数,我的完型和阅读应该没有扣多少分,作文应该也不多。考完以后心里其实还是很崩溃的,因为写反了,如果不算的话,就丢分大了。但是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坚持晚上复习数学和专业课,没有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你不知道是不是有比你更不幸的,或者更早放弃的。这话说得不厚道,但事实就是这样,当基础和能力都定了,一堆人竞赛比的就是谁更能忍,谁运气更好一点。考完数学,好多人哭,好多人叹气,下午直接好多人专业课没来考。我考专业课进考场的时候,笑嘻嘻的,可开心了。其实,我上午数学考得很崩溃,基本垂死挣扎状态。但是一想到就要考完,可以回家睡在自己的床上,就挺开心的。这折磨人的考试终于要结束了,我可以回家看电视看小说出去玩,想想这些开心的事情,就变得有奔头了。老师安检的时候还说,你还挺开心的,考得怎么样。我乐呵呵的说,数学烤糊了。其他还好。最后结果证明,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是对的。我其实觉得自己已经考得很烂了,但最后还是考了340多分,比分数线高了好几十分,还是专业第一,这个我是真没想到。所以嘛,任何时候不要妄自菲薄,你可能没有做到自己的最好,但是相比别人却要好。这对于强迫症般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比如我,时不时一定要这样想一下。一定要禁受得住自我的内心挫败感: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但要尽力做争取最好结果的努力。思想上做最坏的打算,行为上做最好的准备,心态就崩不了。最后,特别感谢考研群里面答疑解惑的师兄师姐,还有无私分享网盘资料那些不认识的小伙伴。也谢谢互联网时代,学习东西变得更加便捷,我就在家穿着睡衣拖鞋考上了研究生。一起在哔哩哔哩看视频学习政治英语数学的弹幕朋友,也让我的考研路不那么孤独。19考研的小伙伴,现在时间还早,把数学和专业课基础学牢最重要,英语练习语感,语法不好的,自己买本语法书好好看看。希望大家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