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虚者

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

鄂尔多斯市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8万,占总人口的1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36万,占总人口的10.8%;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2.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3%。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8%左右。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78处,其中,50%的养老机构已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0家、康复护理医院4所,在东胜区罕台镇建成规模较大的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在各级养老机构设置医养结合床位3419张,在医疗机构调配老年病床600张。鄂尔多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年人。一、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经验梳理我市聚焦健康养老产业,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配套政策体系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游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一)高度重视,抓好顶层设计1。 成立领导小组我市成立由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难题,以产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2。 出台相关文件我市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市人口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服务业、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规划,出台《鄂尔多斯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社会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实施细则》《鄂尔多斯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党政统筹、卫计牵头、部门联动、面向社会、服务家庭的工作格局。(二)强化保障,推进任务落实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向健康养老工程投资累计达11亿元。减免医养结合机构税费,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从土地使用划拨、商住用地匹配、建设资金资助、床位运营补贴、养老服务项目补贴等方面给予社会养老机构扶持。我市对城乡低保户、“三无人员”、优抚对象等重点保障老年人群给予每人每月600元居家养老补贴;2017年5月起,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元高龄津贴;2018年3月起,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 探索长期照护保障我市出台为特殊家庭每人每年代缴110元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和为特殊家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每人每天发放50元、30元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蒙医中医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三)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模式1。 支撑辐射模式近年来,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免费体检,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的老年群体提供养老照护、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和中医保健等医养服务,为居家老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同时,已建成的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化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家庭。2。 联合运行模式(1)协议服务,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指导与服务,集中于中小规模养老机构和农村牧区敬老院。(2)供应服务,全市二级以上蒙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均设立老年医学科,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涵盖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就医服务。3。 整体照料模式(1)养老院办医院,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为医保定点单位,实现医疗支出“一站报销”。(2)医院办养老院,在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医养服务。4。 公办民营模式传统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办民营改革,支持民间资本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机构,有效盘活存量资源,解决公办养老机构财政支付压力大、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5。 幸福互助模式在老年人口较多的农村、牧区,建设幸福互助院,将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老人集中到幸福互助院居住,发展不离乡土、就近养老、集中互助、医养结合、低费适用的互助养老模式。6。 旅居候鸟模式凭借21℃夏天、350天优良空气的优越条件,我市打造避暑休闲之都,围绕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旅游文化定位,形成集避暑、游乐、蒙中医养生、生命科学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生活圈。目前,已与41个城市46家机构签订《旅居候鸟养老合作协议书》,形成产业联盟,全面开发旅居候鸟式养老产业模式。7。 智慧养老模式依托“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社区服务资源,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12349”服务热线、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线下实体等受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学、惠、康、乐、安、享、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二、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问题分析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成绩,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医养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不到位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分割,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隶属卫生部门管理,涉及到参加医保、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等事宜由人社部门管理,牵扯到资金保障又与财政部门有关,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一方面,导致各部门的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没有针对同一个问题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交叉、质量考评体系不一致,在行业管理方面不能形成工作合力。(二)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较缓慢我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一般是非营利性机构,存在规模小、运营弱、保障差等问题,无论是独立设置医院还是配套设置医务室,都需配套昂贵的医疗硬件和具备职业资格且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若没有政策、资金支持,便无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我市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除东胜区民政福利中心,只有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中华情医养院、鑫海颐和院、仕博国际健康城、阿吉泰健康养生园等几家民办养老机构,其余规模较小的养老院,或无力内设医疗机构、或尚未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三)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无动力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大、成本回收慢、经营利润低、长期运营难等因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常规医疗上。养老机构有民政部门在建设、运营、床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而公立医院开设老年养护病床、临终关怀病床或转型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政策。没有激励机制,公立医疗机构大多不愿参与养老领域。(四)医养结合专业化从业人员缺乏现有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或50岁以上,既缺乏管理经验又缺乏专业护理能力,只能提供助行、助餐等一般看护服务。而医养结合工作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既要具备医疗技术又要掌握养老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然而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导致职业吸引力不足,选择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较少。同时,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薪酬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差距,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医务人员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即使进入,流动性也较大,队伍不稳定。(五)社区为载体的居家养老刚起步受社会、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我市以社区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程度地存在覆盖面不足、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等问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体量也不够大。三、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对策建议根据我国当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的养老服务发展策略,并结合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的经验梳理和问题分析,在推进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策略上,需要我们综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优势,着眼需求,优化供给,建设政策支撑体系,打造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握指成拳,整体统筹,实现医养结合管理专业化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民政、社保、财政、工商、税务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精简服务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2。优化机构管理机制第一,综合政府调查、专家评估、社会建议等,设定医养结合机构的政策体系、服务标准和评定机制;第二,明确相关政策,厘清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权力和责任边界,保证能够上下同步、左右协调、前后衔接;第三,针对各个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制定相对完善的考评机制和监管机制。(二)释放活力,激发动力,促进养老和医疗深度融合1。释放养老机构转型活力(1)公办非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采用管办分离的公建民营模式,由国资委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租赁经营模式、BOT模式、委托经营模式等,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经营建设,盘活养老机构存量,发展增量,促进其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转型。(2)对于符合行业标准的民办性养老机构,实行民办公助,在政策、资金支持上享有和公办养老机构同等待遇,降低其经营成本和风险,促进其向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机构转型。2。激发医疗机构养老动力第一,补充医疗资源,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康复护理型的养老服务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按照开展规模和服务内容给予支持;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医疗纠纷等对医疗机构养老热情的冲击。(三)充实队伍,留住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1。充实人才队伍(1)培养人才。一是通过与本地的卫生学校、大专院校等的联合培养或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家政、营养、医护、心理和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通过利用鄂尔多斯市现有的人才条件,对各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再次培养和转化,使其能够加速适应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2)引进人才。一是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框架内,以项目招标、建设和评估等为契机,打包引进专业团队和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二是鼓励本地医养结合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流动。2。 稳定人才队伍第一,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要与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对待;第二,在薪酬待遇方面,医养结合机构的从业人员在薪酬待遇方面应参考同等条件下的医疗机构待遇。以此提高其职业认同,提升工作稳定性。(四)扩大供给,运用科技,提升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化1。扩大服务供给总量(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扩大以社区卫生室、定点医院为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诊疗和预约转诊等服务。(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促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服务内容嵌入到社区和家庭,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家庭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信息咨询等服务。2。深化智慧养老建设(1)将既有的“12349”等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向农村辐射,以满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老龄群体的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2)整合民政、人社、卫计、养老、医疗等部门和机构的老龄人口数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养老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成本。(3)开发配饰、床垫和紧急呼救等穿戴式设备和救急设备,以对老龄人口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救援。(4)开展远程协助服务,对老龄人口的饮食、用药、保健等方面进行远程指导。(五)精细分类,精准服务,深化服务层次和服务内容1。精细分类以专门的医养结合管理机构牵头,成立专家委员会,对老龄人口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服务需求类别标准和等级标准。2。精准服务针对不同老龄群体的需求,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养老服务内容体系,促进供需匹配。(六)蒙医特色,机构依托,促进“康养圣地”品牌化1。提高蒙医知名度推广蒙医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介绍其医理和方法。同时注重加强对蒙医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其社会知名度。2。提高机构认可度鑫海颐和城、中华情等少数养老机构的医养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仍需要提高其服务以提高社会认可度。3。提高整体融合度将蒙医特色和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特征等有机融合,以养老机构为依托整体推出,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养旅居圣地。课题组负责人:奇海林、翟媛课题组成员:苑春雪、侯占科(文章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窖者

广州拟建设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

大洋网讯 记者从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广州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含老年大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下称《复函》)了解到,广州拟在天河区白沙水路160号部分地块规划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800床)、老年大学(50班),总建筑面积63355平方米。根据《复函》,广州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含老年大学)项目已纳入市政府审批通过的近期实施计划(综二民政〔2019〕5号),建设期限为54个月。该项目位于天河区白沙水路160号,计划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800床)、老年大学(50班),总建筑面积6335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9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6400平方米。建筑内容主要包括养老服务用房20000平方米(含老年服务站250平方米)、医疗服务用房25245平方米、老年大学用房3500平方米、地下车库14400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210平方米(其中垃圾收集站200平方米、再生资源回收点10平方米)以及配建市政道路2532平方米。项目地上建筑均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合计46955平方米。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6230.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004万元(建安工程费用37166万元,设备设施购置费用98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391万元,预备费2572万元),建设期利息2226.29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筹措。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春林【来源:大洋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门无鬼曰

湖南长沙市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肿瘤康复医养基地建设项目报告

湖南长沙***医养产业集团公司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XX年十一月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预计达到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3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70.3%,实现了养老床位千分之三十的规划目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3种,慢性病发病率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自然病理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了适应部分老人养老需要,发展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必要。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央、**院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老龄化社会有以下特征:一是老年人口数量高居世界榜首。二是老年人口有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的表现。三是家庭养老功能相当薄弱,养老相关服务严重不足。医养结合的养老工作涉及到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多部门的管理。因此,只有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有效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立,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老事业的发展道路。医养一体化发展,既解决了养老院缺乏医疗服务的弊端,也解决了老年病人‘压床’占用优质医院资源的问题”,这种合作模式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一次创新之举。癌症-恶性肿瘤,是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几乎所有部位和组织,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国际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最近发布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的报告,从这份报告上来看,2015年,中国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约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从发病人数上看,排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脑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胰腺癌。把这组数据和《201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对比:2010年,中国新发肿瘤病例309万,死亡人数196万。就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都增加了30%。“穷癌”没减少,富癌在增加从大数据上来看,癌症发病率上升了30%,而从地区上来看,更是触目惊心:河北地区40年时间,肺癌发病率竟然增加了3倍。而从癌症的死亡人数来看,则更是让国人警醒。这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一直在下降,唯独只有中国,持续处于上升态势。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首次发布了最新版中国癌症地图(媒体版本),体表显示全国各个地区的高发癌症地图,发病较发癌症分别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其中,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是全国所有城市都高发的两种癌症。医疗卫生事业是城市必备功能之一,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院承担着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社会责任。项目建成后必将大大地改善长沙市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专业肿瘤疾病医疗服务的需求。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承建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02.2.1顺应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2.2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112.2.3满足社会老龄化需求的需要 112.2.4推动我国新型医养模式发展的需要 122.2.5积极响应湖南省养老模式发展思路及目标的需要 132.2.6完善当地医疗服务体系及功能的需要 132.2.7推动湖南省新型医养模式发展的需要 142.2.8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52.3项目可行性分析 152.3.1政策可行性 152.3.2市场可行性 232.3.3管理可行性 242.4分析结论 24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253.1中国老龄人口统计分析 253.1.1全国老龄人口数量统计 253.1.2老龄人口抚养情况分析 253.2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263.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 283.4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展瓶颈分析 293.5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模式分析 313.5.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313.5.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313.6医养一体化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323.7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343.8市场分析结论 36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374.1地理位置选择 374.2区域建设条件 374.2.1区域位置概况 37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384.2.3自然气候条件 384.2.4区域交通条件 39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40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5.1项目总体定位 415.2项目经营理念 415.3项目服务功能 425.4项目目标任务 425.5项目总体规划内容 435.6土建工程方案 455.6.1规划设计原则 455.6.2建筑设计原则 465.6.3总体布局 465.6.4功能定位及分区 475.6.5建筑方案 475.6.6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 475.7 建筑设计 485.7.1主要规范及标准 485.7.2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485.7.3无障碍设计 495.7.4建筑节能设计 495.8 结构设计 495.8.1指导思路 495.8.2结构设计等级 505.9 给排水设计 505.9.1设计规范 505.9.2给水设计 505.9.3排水设计 515.10电气设计 515.10.1设计依据 515.10.2设计范围 515.10.3供电电源 525.10.4用电负荷计算 525.10.5防雷接地系统 525.10.6弱电系统 535.11其他配套设施 53第六章 节约能源方案 546.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46.2建筑节能设计 546.2.1建筑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556.2.2外墙节能设计 556.3用电节能设计 556.3.1照明节能技术设计 556.3.2电气节能设计 566.3.3空调节能设计 576.4节水措施 576.5结论 58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保措施 597.1环境保护标准 597.2项目区环境现状 597.3项目主要污染源 597.4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17.4.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617.4.2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627.5环境保护措施 637.5.1设计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 637.5.2施工期环保措施 647.5.3营运期环保措施 657.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77.7安保管理措施 67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措施 698.1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 698.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698.3消防安全 708.3.1设计依据 708.3.2消防措施 718.3.3抗震措施 718.3.4综合防灾 718.3.5防洪涝措施 72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39.1组织机构 739.2劳动定员 739.3人力资源管理 739.4福利待遇 74第十章 项目实施规划 75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7510.2 建设工期 7510.3实施进度安排 75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1.1投资估算依据 7711.2建设投资估算 7711.3流动资金估算 7811.4资金筹措 7811.5项目投资总额 78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第十二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82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12.1.2产品成本 8312.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8412.2财务评价 84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12.2.3不确定性分析 8512.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6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8713.1项目风险因素 87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713.1.2 市场风险 8713.1.3 工程风险 8713.1.4资金管理风险 8813.2风险规避对策 88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813.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813.2.3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8813.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9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9014.1结论 9014.2建议 90附 表 9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1附表2 总成本表 93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4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5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1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5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0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建单位湖南长沙***医养产业集团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位于长沙市以东,长沙至浏阳快速通道金阳大道10公里,与平汝高速交界处,对接长沙市盼盼路,距黄花机场6公里。1.1.5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人民币16957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381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70875.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5500.00万元,土地费用为26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3125.00万元,预备费6000.0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3475.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80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收入为70796.73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0576.9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8.0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71%,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1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次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包括肿瘤康复医院、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湖南医养康复技术学院,长沙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用地630亩,以现代化理念建设现代养老产业,立足养老事业,辐射周边区域养老产业,面向全国养老机构,走区域规模全国联盟的道路。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 工程内容 建筑面积(㎡) 单位1 ***三级综合医院 30000.00 平方米2 湖南肿瘤康复医养基地 30000.00 平方米3 ***康复技术职业学院 50000.00 平方米4 肿瘤康复中心 25000.00 平方米5 智能医养中心 48000.00 平方米6 休闲、娱乐、游泳区 20000.00 平方米7 医养结合产业研发区 15000.00 平方米8 ***公墓 2000.00 平方米9 配套设施 70000.00 平方米10 生态食品基地 2000.00 平方米11 医养度假村 28000.00 平方米合计 320000.00 平方米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资金169575.00万元,由自有资金、专项基金、银行贷款、股权众筹、产业招商资金构成。其中,自有资金3000.00万元,专项基金或企业债券资金30000.0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110000.00万元,产业招商资金26575.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17年11月—2018年10月,计1年;第二期:2018年11月—2020年4月,计1.5年;第三期:2020年5月—2021年10月,计1.5年;建设工期共计4年。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略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3.《“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4.《“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5.《***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7.《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8.《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9.《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10.《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融合五大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5.《现代财务会计》;16.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7.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项目单位的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建设实施不仅可以为肿瘤病人、肿瘤病人康复生活提供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还将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越、服务周到的高品质老年生活,以现代化理念建设现代养老产业,符合湖南省及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会给项目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极佳的投资项目。项目实施符合国家行业投资方向,将得到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市场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原创来源: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墓碑镇

银发经济行业现状分析,医养结合为行业增添新机遇「图」

一、银发经济行业概况银发经济是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银发产业”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咨询服务等各个领域。银发经济涉及行业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老年群体消费行为升级,传统老年消费观念产生巨大改变,老年人群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崇尚自由、追求舒适,对旅游、养生、兴趣爱好等保持热情,且乐于接受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银发经济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体系发展阶段和改革完善阶段,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银发经济高速发展。银发经济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银发经济行业发展现状2015-2019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从2.4万亿元增长至4.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2%。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的原因有: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0.48%,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1.76亿人,老年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带来巨大人口红利,且现阶段中国银发经济相关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潜能并未充分释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方面,政府主要通过开展PPP项目,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各路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租赁等方式与政府合作,进入银发经济市场,丰富银发经济产业链,推动市场加速发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截止至2019年,中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阶段.对养老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服务需求迫切。从养老机构数量来看,自2012年以来中国养老机构数量逐年下滑.从最初的4.4万家降至2018年的2.9万家。同时,尽管养老床位数量逐年上涨.但增速始终保持下降趋势.商务部于2019年明确表示中国养老服务存在短板.老龄人口床位每年短缺超200万张。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养老服务业加速扩张,部分养老服务企业对养老服务预期收益过高,出现盲目扩张导致养老床位数量增长较快。而现阶段床位数量的减少与前期的扩张有关,由于此前的空置床位虚高,目前部分养老机构对床位数进行大幅缩减。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22万个,床位790多万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数量均突破5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我国年龄结构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2年开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增长,从1982年的4.91%增长到2019年的12.6%。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老年人的康护需求亟待满足。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行业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三、银发经济行业竞争格局10月23日,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称: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随着银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有不同的企业开始布局相关产业链,金太阳、绿康疗养、健康e族形成了自己的运作模式,预计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我们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先行布局的口碑型企业将占有先机。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银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医养结合,为养老产业添机遇“医养结合”指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照护服务。“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如医疗体检、疾病治疗、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服务。医养结合带动养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发展趋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集养老、护理、医疗于一体,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2、公立与民营平等对待产业与事业协同发展随着养老产业的推进和放管服改革,简化和放宽准入标准,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养老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设计成熟的监管体系和征信体系,促进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养老机构私营企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各类机构经营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平等的政策。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不知味

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银发经济是个朝阳产业

来源:环球时报原标题:穆光宗:银发经济是个朝阳产业穆光宗(作者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快速老龄化进程中,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持续扩大。到2018年末,老年人口已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在大国消费群体中,老年人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产值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1.95万亿元,老年人消费市场将达60万亿元。这些参考数据透露出强烈的信号,即“银发经济”蕴藏着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按需求属性不同,老龄产业大致可分出如下板块:其一,老年旅游业。异地养老或者旅居养老正在成为时尚。低龄健康老人的旅游市场不断拓展,日趋成熟。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0-64岁低年龄组老年人口有8291万之多,他们大多是健康状况良好的“活跃老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甚至国门,饱览外面的精彩世界以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满足的需求中,在日趋精致的服务中。市场成熟过程中会不断细分细化,形成一条龙的生命历程服务,小到老年餐桌、家政服务,大到长期照护、生命关怀,从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到全社会创造老年友好环境。养老地产、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机构养老、家政服务、医养护结合、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机器人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服务业态正走向市场,为养老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愿景。其三,老年金融业。目前养老投资市场尚不规范成熟,老年金融安全堪忧,政府和社会应引导老年人为养老合理合法投资,规避投资风险和陷阱。房产是老年人的最重要的养老资源和养老本钱之一。如逆抵押贷款的以房养老在探索中就要以金融安全和养老安全为第一前提,增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四,老年用品业。这一行业属于制造业,可以为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工具性支持。专为老年人提供诸如手杖、餐具、防滑器具、放大镜、助听器以及其他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专用品。其五,老年医疗保健业。主要涉及药品、保健品、医疗器具等产品的生产与服务。现在医养结合备受关注,老年医疗保健业在促进老年健康方面大有用武之地。但我国要不断提高医养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不要因为贫困或者低收入而使老年人陷入“看不起病”和“小病扛着过、大病等着死”的人道主义灾难。全民医疗保障福利化而非市场化应该是改革深化的大方向。其六,老年文化产业。该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生的。例如,有关老年题材的文学、戏剧话剧舞剧、广播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利用互联网搭建的适老化网络文化活动,形成老龄化时代的文化创新模式。应该看到,养老社会化包含但不等于养老产业化,完全推向市场、过分依赖市场难免遭遇“市场失灵”的风险和困境。中国要走养老福利化和养老产业化并行不悖、并驾齐驱的道路。此外,老龄产业发展需要始终彰显以老年人的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开发和提供适老化、普惠化和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之,银发经济是“夕阳”事业、朝阳产业,前景广阔。

滨州医学院“五个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滨州医学院以落实省市共建、校地共建为新契机,遵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围绕“五个聚焦”,着力强化内涵建设、特色打造、优化结构、融合创新,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规划编制”,在谋划中提升长效。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学校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谋划高质量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聚焦“高水平”,在发展中提升实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以山东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为引领,补短板、强优势,带动其他学科对标“高水平”,促进多学科门类打破壁垒、交叉融合,推动全校学科整体水平提高;完善专业评估标准体系,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一流专业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际、国内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专业质量标杆,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五类“金课”;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统筹联动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园区、企业等多元办学主体因素,培养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专业人才和宽口径人才;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开展多维“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合作,促进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转化。聚焦“调结构”,在改革中提升效能。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2.5+2.5”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财务统筹规划,开展绩效监控和自评,建立“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的三元薪酬体系;继续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权责关系,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内生动力和创新潜力,以强院带动兴校,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聚焦“校地融合”,在服务中提升地位。推进落实省市共建滨州医学院协议,努力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搭建、创新平台建设、对外合作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大力推进校地协同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公共卫生防控、产学研协同与医药康养等方面与驻地展开密切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推动学校与驻地深度融合、密切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深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山东省及烟台市、滨州市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学校实际,主动做好结合的文章,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智力支撑。聚焦“党的建设”,在规范中提升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拧紧全面从严治党“总开关”;持续强化组织建设,把学校各级党组织打造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抓在手上,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正风肃纪,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来源:山东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逆也

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的前世今生

最近在申报项目,对其中“医养结合”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为了撰写标书,我对医养结合进行了学术史梳理和文献梳理。梳理下来,发现国内第一篇关于医养结合的文献是2005年郭东等人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发表的题为《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2007有一篇天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享誉全国的文章。此后直至2011年,国内相关学术研究才再一次出现,是一篇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促进老人身心健康的文章。此后医养结合养老相关研究成果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并且逐步进入了政策制定界,最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成为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实现策略之一。

知也

滨医成立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 打造高端“智库”

中国山东网1月16日讯 (通讯员 吕海波 高森) 1月15日,滨州医学院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荣祥楼216会议室举行。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与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并为名誉理事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陈运奇和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秘书长罗军,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颁发聘书。研究院暨理事会成立大会会场“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努力的结果。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事业发展,形成了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优势、康复高等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为特色的“一优两特”办学格局。针对医养健康产业、卫生事业、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康复事业等发展需求,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搭建智库建设和科研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和山东省有关单位的决策咨询项目,智库研究氛围日益浓郁,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研究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告诉记者,“我们牵头成立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地融合、校企合作,以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服务为己任,推进医养结合与协同创新,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陈运奇表示,“滨州医学院多年来不但在残疾人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更是大力开展康复和涉老教育,成立康复学部、全国率先成立老年医学院。今天,研究院的成立更是体现了学校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积极适应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提前布局、顺势而为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与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当前,全国成立的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不足十家,而相对应的是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2018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接近5万亿,到2020年有望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20万亿,可谓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秘书长罗军告诉记者。据了解,滨州医学院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不仅在研究方向、学院发展上具有精准的产业对接特点,而且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上也探索尝试理事会治理。首届理事会成员不仅包括了滨州医学院10余个部门、二级学院,同时还吸收中国老年医学会、国际健康产业论坛、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联盟、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教育报山东记者站、烟台秀林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加盟,多方汇聚社会资源,多元集聚合作优势,共同致力于医养健康产业的研究。滨州医学院院长王滨为名誉理事长颁发聘书谈到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认为,重点要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做好谋划和布局,主动和国家、山东省、驻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接,与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与烟台市“宜居宜游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医养健康发展新趋势;要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协同创新与合作,在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数据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加强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助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时,建立对接协同机制,实行例会制度,畅通交流渠道,深化协同创新,提升合作成效,实现互利共赢;要做好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通过承担纵向、横向课题,设立招标课题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产品研发,形成有价值的咨询报告、研究论文以及医养结合相关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研究院学术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据介绍,研究院将站在“健康中国”战略大格局下,立足自身特色,携手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发挥资源优势和智库作用,具体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争取在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积极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协同各成员单位以研究为载体,纠正当前对健康产业认知的偏颇;延展健康的产业属性,补足医学院的产业短板,搭建多个平台,致力于健康产业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立足烟台城市产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省、全国,以高技术的创新对接探索健康产业发展新动能,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新贡献。

助力全省医养事业发展 四川省医养结合研究会成立

2月21日,经四川省民政厅核名登记,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复,四川省医养结合研究会正式成立。当天,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线上成功召开,并顺利选举出四川省医养结合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刘先让出席会议,他强调,四川省医养结合研究会作为以专家为主体的研究会,要坚持政治引领,增强群团先进性和群众性,把先进的思想转化为研究会成果,转化为为老百姓健康生活服务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为研究会会员服好务,在人才举荐、人才成长上提供良好的平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碧蓉作为首届当选会长发表就职讲话,她提到:我国目前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1.8亿患有慢性疾病,失能、部分失能者超过4000多万,老年人医疗目前已从关注单纯疾病走向全人-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很多老年人存在多病、共病、综合征、功能障碍等问题,当疾病加重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战;随着国家人口高度老龄化,我省作为人口大省,推进医养结合非常重要!医生的工作目前不仅限于医院内,未来的医院是没有围墙的医院,有广阔天地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去施展才能。医养结合目前没有规范和标准,怎么结合需要我们去勇敢创新,为老年人提供全流程医疗卫生和康复护理服务,如何创新医养服务模式,如何与企业合作开发适老化产品,如何把研究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和推广,让老百姓有获得感,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最后,董教授提出,研究会的成立只是起步,欢迎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未来工作的方向将在章程规定范围内,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团结专家和社会力量,通过高端的学术交流、行业咨询、医养人才培养等,共同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适宜模式,为四川医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刘俊

常权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我省医养结合工作

10月12日至16日,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咨询部研究员李成福一行5人组成的调研组对我省白银市、兰州市医养结合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明同志以及相关处室和市州负责同志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白银市社会福利院、白银同馨医养院和白银市向阳医养院,兰州市安宁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城关区康乐医院、城关区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在两市召开由民政、人社、发改、财政、医保、医养结合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座谈汇报会。调研组对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甘肃省医养结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智慧养老、医养深入融合、居家养老方面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针对下一步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李成福提出,一是要加快完善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上推进工作开展;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关注护理人员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为提供高层次专业养护人员做好保障;三是要做实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两院”合建,整合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依托社区乡级活动阵地建立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快速发展。来源: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编辑: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