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你了解多少?可与往者

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你了解多少?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从课程形态看: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是拓展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研学旅行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就成了旅游。如果没有“旅行体验”,研学旅行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活动方式。从课程育人功能看: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注重实践体验和旅行感受,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地位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延伸形式。“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是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平行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占16-20%;高中阶段,14学分。从课程管理看: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开发、实施和管理。(二)课程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白朗峰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你知道吗?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那么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呢?(一)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1.课程目标要有教育价值。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1)价值体认:通过参加研学旅行,亲历社会实践,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2)责任担当:通过研学旅行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形成探究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成对自我、学校、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具备法治观念。(3)问题解决:通过研学旅行,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2.实施的过程要有学习的引导。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由关注书本知识到教授学习方法;教学内容由教教材到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设计由关注教师行为到设计学习过程;教学方法由讲演到讲演+自主学习+研讨+实践。(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1.课程形式要走出校园,在旅行中研学。2.课程内容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在此强调:真实环境、亲身参与、过程体验。如:“拜炎帝大殿”;“重走长征路”;“农庄一日行”(三)综合性原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活动主题的设计,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1.课程目标整合呈现。例:课程目标:(1)学习冬桃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及基本的栽培技术。(2)参加果园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享受劳动成果的甜美。(3)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 2.课程内容综合组织。如:“登黄鹤楼”可以组织的内容:黄鹤楼的地理环境——地理;黄鹤楼的变迁——历史;黄鹤楼上赏诗词、楹联——语文;黄鹤楼书画欣赏——艺术;黄鹤楼建筑风格——建筑;黄鹤楼观景——国情教育(城市发展、改革开放成果)3.活动结果要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学生综合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5)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问题解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技术运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四)开放性原则“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为学生自主活动留出余地。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不断获得发展”。研学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1.活动内容要有选择性,让学生有自主空间。2. 活动过程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3.评价方法要有开放性。4.活动结果要有发展的差异性。(五)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六)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力命

教育部所要求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到底难在哪?

2016年12月包括教育部、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第一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明确要求学校搭建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这其实是一个教育契机,自从部委发出《意见》后,各地中小学校正在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如何将研学旅行课程化?研学课程如何进行和实施?如何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主学习?从“研学旅行”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其包含了“研”、“学”还有“旅行”,是基于旅行的研学,旅行是形式,研学才是本质。作为一种依赖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文化资源的旅行活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教师在研学旅行的学科迁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面也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主体来讲如何有针对性的围绕研学主题研发和定制适合的研学课程是整个研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举。中小学研学旅行但是现在的研学市场上,很多原先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现在火热的研学旅行项目。旅行社、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等一哄而上纷纷退出了自己的研学项目,将活动的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每天的研学总结被要求成“写一篇五百字感想”;将本该为研学核心的“问题”变成了一句“了解某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本来应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项目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很多情况下的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里教授给孩子的没什么两样,不能做到学生自主的提问并汲取知识,“只有学没有研”和“只有游没有学”一样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含义。旅行项目的重新包装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旅行,至少要让学生多说一说、想一想,要让他们针对不同的主体主动去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触及到研学的实质。一般优秀的研学项目还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1、一个围绕主题的好问题作为受教育的孩子自然是不喜欢在课堂上写作业的,孩子是更愿意去旅行,喜欢参加户外活动的,所以需要提出一个好问题来调动孩子天生对大自然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让他们去提问更多的问题,并想方设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问题的答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说提出一个围绕研学主题的好问题是研学项目的关键。一个围绕主题的好问题2、一份精心设计的研学手册研学旅行与旅游的差别最核心的在于“研学”二字。一份详尽的任务清单或者研学手册应该是必备,其中可以包括此次研学旅行的主题、目的、行程介绍、行程地图、学生分组表、安全事项、纪律要求、研学内容(包括核心问题)、物资清单、通讯录等等,既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研学旅行的基本情况,也方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监督学习质量,还得明确纪律要求和需要做的准备。一份精心设计的研学手册3、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研学旅行必须搭建层次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每天都可以进行的“小组竞赛”、“小组互评”和“小组总结”,或者到一定阶段再进行的“作品展示”、“研究报告”、“任务答辩”等等。每个时间节点都需要自评、互评和点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加以优化。研学导师不能只关注研学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从制订方案到实施开展的过程。评价的主要宗旨可以随着每次的研学主题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研学产品大都没有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作为学校或者教育机构主体,更应该将研学旅行系统化、规范化,将它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遥遥相对

(西安研学课程)三秦大地上最早的开拓者——半坡博物馆

走进半坡遗址 体验史前文明研学对象:半坡遗址博物馆研学范畴:建筑 文化 生活研学目的:体悟先民劳动 感受史前文化研学方式:1. 通过参观半坡遗址,了解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2. 通过半坡遗址博物馆,了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3. 通过半坡遗址前景厅、半坡遗址大厅、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学习塔建原始房屋。安全提示:1.在半坡遗址博物馆内,应避免触摸文物;在学习搭建原始房屋时,应避免被木头划伤或伤到其他同学。2.参观体验以小组活动为宜,带好随身物品。资料介绍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漏桥火力发电厂建设施工时偶然发现的。从1954年秋到1957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半坡人曾使用的生产工具、器皿等,证明了这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大厅内保存着一座6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半城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慕葬区三个部分。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为木制、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作业。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在遗址中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固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 人面鱼纹陶盆主要展出包括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装饰品,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二十二种刻划符号也展示在陈列室中。从半坡遗址中看到的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彩陶文化。其绘画作品有的丰富生动,有的神秘难测,有的则图案化,多绘在盆、钵、罐、细颈壶上,口器多绘于器内壁。多见黑彩,还有少量红彩。绘画图案古朴、简练,可分两大类:一类为象生性图案,如张口作吞食状的鱼、悠闲的鹿、象生图案同史前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类为几何图案,有三角形,方格纹、编织纹等,这类图案多在钵、罐、盆、壶类器皿外璧上部。彩陶文化首次是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的,因此半坡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模拟图半坡遗址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揭露,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一、师生互动1. 解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学生去认识和区分五谷。2.母系氏族的不同生活方式特色。二、趣味实验专业老师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房屋搭建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原始祖先,运用最简单、原始的木头搭建房屋。三、探究思考根据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的建筑,分析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差异形成的差异。西安研学网长歌行专注研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拥有教育服务及旅游服务双重资质,拥有研学课程研发、运营接待服务的专业队伍,并建立了包括医疗救护标准、餐饮服务标准、交通服务标准等在内的8大标准化体系。

革命者

西安研学旅行课程 打造素质教育新形式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附加值的课外教育活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原则,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集体意识。但是研学毕竟是个新兴事物,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东西还不成熟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研学旅行所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其快速发展。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便是:研学流于形式,将研学教育做成旅游,完全达不到研学“在行动中悟,在实践中学”的目的。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重要的就是研学旅行要制定具体的课程,活动内容严格按照课程主题。做到课程目标明确,主题选择清晰,运行形式规范。小编这里有一些课程策划设想供大家参考,比如:课程一“古老艺术,烁烁生辉”让学生走进非遗博物馆,感受民族古老艺术;课程二“探秘观众文化长廊、寻根传统民俗艺术”,在这个课程中,具体参观项目有汉城湖震撼汉礼、聆听华阴老腔和体验民间传统剪纸艺术;课程三,“秦汉文化瑰宝,世界第八奇迹”,漫步世界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感受来自先秦时代的壮阔军阵。西安,虽然是研学旅行的先行者,不过在西安的所有研学地接团队中,只有一家叫做丰牛文化(www.feng-niu.com)的公司做的研学活动具有明确的课程划分,而且它还有独一无二的航天科技课程:根据相关部门时间安排,有机会亲手触摸神州飞船,零距离感受飞船上天的现场震撼。研学旅行课程,让研学活动有迹可循。每个研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并制定相关任务,让学生自习讨论。真正做到执行合一、学以致用。

强力忍垢

学校如何设计研学的校本课程?

研学实践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形态, 是学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从长远看,它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广度,强化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也对学生情感体验、价值观念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作为一种知识世界与生活实践世界、 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交融的教育活动,研学实践课程面临大量的探索创新地带,我校就此展开了实践尝试。111校本发掘研学课程价值把握研学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 是学校践行这一课程的方向导航和内力发动, 当下人们尚缺本质系统的研学实践课程价值界定, 我们对此做了校本探索。(一)知识性价值:拓展、巩固与生成其一,研学实践能拓展知识的广度。学生在大自然和生活中学习,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能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课堂欠缺的真实情境体验,并利用现实感受和经验补充完善所学书本知识,充实书本中未尽的文化知识。其二,能拓展知识的深度。研学实践提供了知识与生活实践对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研学活动中面对真实问题, 借助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更巩固发展了书本知识。(二)思维性价值:选择、融通与变异选择不仅是思维水平的体现, 更是基于科学思维的胆量和勇气表征, 还是一种担当情怀与后续应对的高阶思维。知识融通既是解决常态问题的需要,更是应对综合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往往需要化用知识, 多角度解决问题和生成知识。在研学实践活动中,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以既有知识为基础求解问题,经选择、融通与变异的思维发展过程,能有效培养选择性思维、整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三)实践性价值:运用、建构与创生研学实践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将学科课程内容与课外真实情境相连接,进行书本知识与生活现实的对照,进而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应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知行合一。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既有效检验了知识,也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建构起应对真实世界的方法体系,培育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思维、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发展,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关键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四)情感性价值:热忱、愉悦与升华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是长期受困于知识性的封闭环境,受困于文字堆和作业、题海的裹挟,远离鲜活的生活实践世界,心灵得不到释放、情感得不到宣泄、个性得不到展现、创造力得不到开掘,进而对学习、生活、生命失去了应有的激情,难以发展生命成长必不可少的情感性素养。研学实践营造了实践情境,学生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不仅习得和运用了知识,发展和发掘了智慧, 更走向一种情智共生的生命境界,生成对生活与知识的热爱之情、自我调适与外部融通的愉悦之情、自立自信与个性释放的创美之情。 (五)创美性价值:发现、欣赏与创造研学活动的过程,既是美的发现、欣赏、享受过程,也是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生长过程,还是基于审美诉求的潜能释放、才能展现、个性彰显的创美过程。事实上, 学校美育必须是一种学生真情投入、过程体验、创美实践的教育,只有以研学实践沟通校内外、知识与生活实践、主体与客体世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素养才能得到真实而有质量的发展。总之, 研学实践课程对于学科教学与学科素养发展有着直接而本质的联系, 是一种综合运用、开 发、发展学科素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科素养因真实鲜活并富于挑战性、创造性、审美性的研学活动得到了发展、巩固与升华。 121建构校本研学课程结构研学实践课程建设应关注知行合一、 回归生活世界、注重综合学习,对接学科核心素养,其结构和形态也应有所不同。我校研学实践课程主要从学科课程研学、 学科综合研学两线展开。学科研学有四个分支:语言文字类学科研学课程,学生主要通过参观游,了解家乡、开阔视野,通过撰写游记、研学心得等提升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数学科技类学科研学课程,主要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类课程为实践情境课程。艺术类学科研学课程,以欣赏、现场创作等形式开展活动,以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能力,这类课程叫欣赏创作课程。劳技类学科研学课程,主要通过设置劳动情景、讲解技术要领、完成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热爱劳动的品质,这类课程叫劳技研学课程。学科综合有两个分支:一是,常规性综合实践研学课程,如社区服务、家庭服务、校内服务、野营训练、节日庆祝等课程;二是,主题式综合实践研学课程。3践行研学实践课程的策略研学实践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必须结合实际纳入教学计划,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整体架构研学实践课程,精心设计研学实践活动,全面监管研学实践过程,培育研学实践成果,放大研学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一)研学实践课程化研学实践必须以课程视角展开校本化研究,才能确保其持续健康的高质高效。我校把研学实践纳入课程计划,作为体现地方与校本特色的拓展课程,融入实践课程体系, 并创新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行为, 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体验式融合教育生态。结合本地文化优势和地域特色,我们开发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 并紧密对接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确定研学实践主题,针对性开展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体验等多种类型的研学实践活动。 (二)预案精细化研学实践课程是一项校内外融通的综合实践活动,涉及教育教学设计实施、安全管理、活动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可控制性,学校必须精细设计、反复论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才能确保行之有效、安全有序。我们做法是:一是制订详细方案,细化内容,明确责任,强化措施, 并将方案告知学生和家长。二是签订协议,与有资质、信誉好的研学实践机构签订协议,委托其组织研学实践活动,以降低、规避活动风险和责任,促进研学实践持续开展。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履行报备手续,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培训急救常识,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正确自救和施救;制订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手册。四是制订研学实践手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研学实践方向指导:既做好课内知识深化,又做好课外知识拓展。 (三)过程专业化一是优化设置前置课程,出行前介绍研学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生物、艺术等相关背景和知识,让学生形成相关认知、探究问题或主题,做到研学活动目标明确、 运行顺畅。二是精心发掘精品线路,以研学主题串联相关景点,设计研学线路,整合设计研学实践资源。三是反思提升研学质量,每次研学活动结束后, 我们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 研学效果,及时总结表彰,反思研学内容、安排及行程细节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改进下次研学课程设计思路、运行方式。四是推广放大研学成果,研学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游记、 调查报告,开展设计及征文比赛,组织摄影展出,评选研学明星等,助推研学实践成果深化拓展。 (四)评价多元化既然研学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 就应当综合各种评价方式, 针对活动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结合:评价标准依据研学主题和目标、学生参与表现和研学成果,由师生互动、交流生成,以学生可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评价目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研学课程是以活动学习为主的体验式课程, 包括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教师需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针对任务性质做出合理而适切的评价,评价伴随课程实施全过程。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自我评价是学生自主评价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学习状态、 突出表现、存在问题等,实现自我矫正、调整与优化;相互评价是同伴互评其学习状态、表现、成果、问题等,在交流活动中分享、激发、矫正、提升,最大化生成课程的教育价值。141效果、启示与反思研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历练了能力、发展了素养: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主动运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发现构建新的学科知识技能, 学科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科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需要走向社会和生活,自觉根据所教学科特点科学设计、实施研学课程。在研学实践课程探索中,我们获得如下启示:优质实施研学实践课程,必须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找准核心生长地带;必须充分发掘研学实践课程的育人价值,做到自主自觉、专业化、创造性开发实施;必须精心设计、全程调控、深度开发,形成本质系统并接地气的研学实践课程实施策略。改进深化研学实践课程, 必须强化教师在研学实践课程中的策划、管理、价值发掘、成果推广与评价;促进研学内容与指标体系化、具体化、亲和化;做到评价方式科学化、多元化,注重基于证据的形成性评价、基于开发的期待性评价。作者: 窦红霞 陶环宇,作者单位::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原标题《学科课程研学实践的校本探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End-

石菊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纲要》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小学阶段,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初中阶段,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高中阶段,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纲要》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具体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其中,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在课时安排方面,《纲要》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教育部还同时发布了《考察探究活动推荐主题及其说明》,其中一项推荐主题为“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实地考察家乡的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情况进行研究,采访当地居民,了解自然生态环境变化,提出保护建议;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设计开展生态旅游的方案,在一些景点进行生态旅游的导览和讲解服务,增强热爱家乡、保护家乡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生万民

研学复盘|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的几步方法(以神农架研学为例)

研学导读2020年6月30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第46期线上研学旅行公益培训宣讲如期开播,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王春雷老师分享了“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的几步方法(以神农架研学为例)”的系列话题。王春雷老师先从四个方面对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进行了诠释。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点: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研究性特点;研学旅行是一种旅行体验活动,具有“计划性”“团体性”“社会性”“生活性”等特质。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去普遍化,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突出互动性、生成性、批判性、创造性。三、研学旅行课程的三个阶段:课前阶段课程目标的确定组织架构的建立研学手册的编制课中阶段活动管理辅助管理(交通食宿等)课后阶段(评价)研学外显任务完成(研学成果、作业、成绩)研学内化的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神农架课程资源梳理: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直辖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由湖北省直辖。神农架林区地处武当山、长江三峡组成的旅游带上,湖北省西部,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远眺武当山风景区。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全区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坐拥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辖6镇2乡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占85%以上。2014年,全区户籍人口为79248人。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神农架研学资源:大九湖园区、天燕园区、老君山园区、水厂酒厂药厂、太和山园区、官门山园区、神农顶园区、神农坛园区、天生桥景区、化石山、红坪犀牛洞、下谷坪土家族自治区。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官门山园区22个园区基本情况,总结了生物馆植物植物种类,对生物馆生物馆展厅也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明,对神农架科考馆做了重点介绍,从炎帝神农氏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本草纲目》、亨利·威尔逊与《中国·园林之母》、印开蒲《百年追寻》、王战队神农架的早期森林探察、贾文治与《神农架探察报告》、犀牛洞古人类遗址、神农架历次重要地质考察、神农架白化动物、神农架动植物考察、神农架金丝猴的保护与行为学研究、中外媒体聚焦神农架与生态移民、神农架“野人”考察等,指出神农架科考研学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王老师也介绍了神农架民俗馆的基本情况,指出了研学课程设计中课程的分类和确定目标的原则;在互动环节,王老师从地质篇、生物篇、人文篇三个层面帮助大家设计研学内容和问题,如在地质篇有这样的问题:神农架在那里?神农架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岩石地层天书中最神秘的密码是什么?在生物篇中提出这样的问题:金丝猴的家为什么安在了神农架?森林对地球的呼吸有什么作用?娃娃鱼的哭声如何解读?神农架的伤疤在那里?如何治愈?在人文篇设计出这样的问题:神农氏是谁呢?真的有野人吗?大九湖的生态发展之路在那里?这些问题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可以涵盖各阶段年龄的中小学生,神农架就是一个开展研学旅行的宝地。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王春雷老师指出:神农架研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积淀,可以设计高质量的研学旅行课程,下一节课程我们会继续以神农架研学为例,讨论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确定研学目标,它涉及到了知识技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还要知道研学旅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问题的框架,看看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契合学生、学生家长、校方三方所需的优质研学旅行课程。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研学大讲堂7月 2日 20:00-21:00如何开发设计学科实践教育研学课程二(以神农架自然生态研学资源为例)

虽严不威

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和主题介绍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甲天下的山水勾勒出一幅唯美的中国画卷,带着孩子乘一叶竹筏漂荡于漓江之上,犹如置身百里画廊,吟上一首古诗,充满诗情画意。深入千年古镇,了解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习俗民风。鸬鹚捕鱼2014年6月23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和主题介绍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1:营员们品味自然之美,遍览山水画卷。跟着课本去旅行——语文课文《桂林山水》,将课堂与旅行有机结合,走出课堂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2: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桂剧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3: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观看漓江最古老的捕鱼方法——鸬鹚捕鱼。此外,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为捕鱼的载浮工具,是渔村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的又一特色。体验广西民间对歌,亲手制作竹筒饭。漫步阳朔西街古老街道,学习了解浓厚的人文底蕴,名人故事等,感悟古朴民俗民风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4: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致美观,而且珠联璧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黄杨木雕,美观异常,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实地考察喀什特地貌,感受千姿百态的溶洞芦笛岩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5:、三江侗族自治县,学习侗族文化,体验当地民俗民风。走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了解侗族民族风情,参观三江风雨桥、三江侗族楼,学习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体验侗族民俗风情长桌宴,欣赏侗族歌舞、侗族大歌,学跳竹竿舞,打农家糍粑。做一次侗族人,晚上体验入住三江吊脚楼,学习侗族人民智慧。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课程6:、素质活动,绘制《漓江烟雨》图。这里被称为“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天下山水”之美誉。被赞誉为阳朔最美风景,群峰叠耸、绿树丛生,田野纵横,在这里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绝妙意境。在这里,让我们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漓江烟雨》图。桂林山水研学旅行资料准备1、《桂林山水》2、《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瑶族》3、《中国有56个民族》4、《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5、《桃花源记》6、《采菊东篱下》桂林山水研学旅行美食介绍【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享誉全国,不可不尝!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桂林米粉【啤酒漓江鱼】啤酒漓江鱼是阳朔的当地名菜。选用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生茶油烹炸,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让你胃口大开。特别多是鱼鳞被炸成一层脆壳,又沾满了酱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体验。【阳朔田螺酿】酿菜既是阳朔人的传统,又折射出阳朔人的饮食爱好。特别是在阳朔农村的许多大小宴席上,几乎是无酿不成席。小小的阳朔弄出了"十八酿":田螺酿、豆腐酿、香菇酿、茄子酿、苦瓜酿、柚子酿、笋酿、蘑菇酿、南瓜花酿、蛋酿、茄子酿、辣椒酿、冬瓜酿、香芋酿、蒜酿、蕃茄酿、豆芽酿、香菌酿等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田螺酿。朋友告诉我别的酿可以不试,这个田螺酿不要错过,它不仅味美,还有健胃消食之功效。桂林田螺【清蒸漓江桂鱼】桂林山清水秀,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道,长年清澈见底,出产的桂鱼,向以肥、嫩、鲜、滑著称,堪称“漓江清水桂鱼”。用于清蒸风味甚佳。特点:用漓江桂鱼和猪肉丝蒸制而成,成菜鱼肉细嫩,滋味甚为鲜美,爽滑适口。荔浦芋扣肉,这也是桂林北区的传统名吃,肉质细嫩,松软香嫩,极具特色风味。此菜是用五花肉和阳朔独特的香芋制作而形成的油而不腻,味清香嫩,色泽金黄,被称为席中大菜。斑鱼火锅,这在阳朔备受食客们的喜爱。这主要用斑鱼的头、尾、骨腩做成鲜美的鱼汤,此汤成为奶白色,鲜香扑鼻,斑鱼鱼片切得薄到能见花纹,吃时在锅里稍微一烫就可以,不需要任何佐料,直接就可以吃,入口即化,鲜美至香,味道绝伦。

航海家

国内首个重点师范院校编撰的研学课程手册发布

首届中小学实践教育论坛昨天举行,华中师范大学知行实践教育研究院现场发布《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这是国内首个重点师范院校编撰的研学课程手册。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武汉是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率先在全国建立研学旅行系列标准,三年来,在研学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由华中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牵头编撰,武汉市江汉区、汉阳区、江岸区、青山区等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员以及部分学校校长、德育主任、骨干任课教师在内的40多位专家参与编写。内容涉及研学基地介绍、研学目标、研学准备、研学活动参考案例、研学成果、研学评价等。“研学产品单一、课程不丰富”是目前各校开展研学旅行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该手册提供了红色传承,绿色生态,蓝色环保,古色古韵,黑色科技,和劳动教育6个研学专题28个研学路线样本,每个研学主题的设计中,都嵌入了中小学教材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