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行研有多难做,行业研究员的工资就有多高法式

行研有多难做,行业研究员的工资就有多高

来源:许戈说财经犹记得,同门师弟刚刚进入券商行业做行研实习生的时候,春风得意,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结果,前几天,他给我发信息:“师姐,救救孩子吧,行业研究报告快把我虐残了……”怎么回事?原来,自从进入券商行业,他就天天写点评,写报告。而且,二级市场时效性很强,需要对新发布的政策、公告、新闻做出快速反馈,一旦有什么重大消息,熬夜通宵写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团队里大家都各忙各的,我要自己到处扒资料,结果到了团队写研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辛苦找的资料根本没价值……其实,不只师弟,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种种问题:收集数据的渠道太少,无数据可收集好不容易找来了数据却不会分析不懂行业,如何开始行业研究……那么,真正的大神会如何做行业研究的呢?他会告诉你:与其天天扒别人的报告看得一头雾水,还不如试试这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次性花时间学习一套专业的行业研究方法论,以后再遇到一个新行业时,就可以迅速抓到重点了。而行业研究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一套好的分析框架和判断标准,可以帮助你:洞察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关键驱动力,能够预判行业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前瞻性分析;掌握如何快速看懂一家公司的能力,分析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为投资决策打下基础。所以,不论你想从事券商或转向买方,还是去做投资经理,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非常依赖你的行业研究能力。放大招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像高盛金融分析师一样做好「行业研究」,职问特开设“年末福利试听课”。↓▲扫码前小提示:已经购买过金融分析正课的同学,就不需要买这个课程啦!拿什么保证学习效果?大牛授课-职问请到曾任职于德意志银行投资部、中金投资银行部的Stephen老师,和大家分享如何做行业研究来帮助投资决策。学习激励-如果大家积极参加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性的班班还会广撒大额优惠券。学习收获-1、概括了解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市场投资的基本流程2、明确行业研究的5大主要任务3、典型行业研究步骤分为哪三步?4、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5、五大重要关注点,影响行业研究报告质量学员反馈>

江心洲

行业研究员的薪资知多少

行业研究员的薪资行业研究员,刚入职一般都是研究员/分析师的助理,年薪在20-40万之间。工作大概2年左右,可以晋升为研究员,年薪在40-60万之间。再工作1-3年(这个时间的长短主要看你个人的能力)可以晋升为高级分析师,年薪在60-100万之间。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往上晋升就比较困难,没有固定的年限参考,主要就是看个人能力了,有能力的话可以从高级分析师晋升为首席分析师,可以独立带团队,年薪基本在一百万以上。继续往上,就是研究的一二把手,副所长、所长了。

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员和教授有什么区别?看了就知道了!

你的大学导师是研究员还是教授呢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员和教授有什么区别?看了就知道了!1、研究员研究员一般在研究所,而且没有义务给学生上课,并且研究员是国家评定的,在研究所里,领导或者是学术带头人才称之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可以说相当于教授,副研究员也相当于是副教授级别。但是在研究所里,研究员都不用教授的职称。2、教授大学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种。这样来看,教授就是大学老师教师的一个职称,教授是大学老师,在大学当中,教授是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了。教授是有义务给学生上课的,但是根据课程安排的不同,有的教授会给本科生上课,有的会给硕士生上课。副教授级别的教师,除了可以开设一门课程,还可以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开设新的课程供学生学习。一方面,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传授相关的知识。想了解更多信息和小知识,欢迎关注我,个人主页更多内容等你来看哦!

百叶窗

中科院研究员集体离职,“年薪涨10倍,我能不心动吗?”

最近,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小编通过资料,整理了一下这背后的三条原因。晋升无望。每个人在单位都希望得到晋升,这些中科院的研究员们也不例外,但是在中科院要想晋升要靠论文说话。论文这东西对于某些不擅长写作的工作者来说是致命的,没办法,最后只能选择离开,去别的地方发展薪酬无法满足生活。在中科院许多人拿着每月9000块的工资,年薪也就是10万左右,而国外的研究机构愿意给到年薪百万,“年薪涨10倍,我能不心动吗”。他们也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许多研究员出走是为了自己出去创业,想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反映了,中科院的氛围是否真的能留住这些人才。以上三点都是导致他们出走的可能,而且是媒体采访相关人员后得到的回答。通过这,可以看出中科院留不住人才的原因在于晋升机制,薪酬待遇以及研究氛围和可创造的价值。我们今天主要来聊聊薪酬待遇这个事,科研人员薪酬待遇低这件事被说出了很多次了。之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就说,自己的收入只够在北京买个厕所。大家想想这些科学家研究出的成果造福了多少人,可是他们呢,除了荣誉也获得不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说,你看钱学森钱老还有那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们,许多都是放弃外国高薪毅然回国,现在的科学家们怎么都往国外跑。我觉得这就是在绑架,以爱国来绑架这些科研人员。他们也想报效祖国,可是他们也是人啊,也要养家糊口的啊,国外能用高薪请他们就证明他们有这个价值。不要总是拿那些先辈伟人来说事,他们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我们永远会记得,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啊。说了这么多,小编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国家应当更加重视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不能让更多的人才流失啊。其实,现在整个社会都缺乏对科研事业的关注,现在的孩子们天天追星,前几天看到一个街头采访,一群初中生,只认识某某明星连袁隆平都不认识了,痛心啊,痛心啊!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站起来这些先辈楷模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而现在生活安逸了,就开始只顾娱乐了,这怎么可以。当初我们的梦想都是成为科学家,医生,航天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成为网红明星。人各有志,本无可厚非,但是当社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这背后很大的原因就是收入不对等,就像我说到的,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想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国家和社会,是否应当进行一些调整呢,我也不知道具体应当怎么做,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今天是90位集体出走,明天就是900位了。以上都是小编的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区交流。

裴徽

中科院研究员集体辞职?国外开出百万年薪,研究员:能不心动吗?

中科院研究员集体辞职?国外研究所开出百万年薪,研究员:我能不心动吗?“功”与“利”是很多人的毕生追求,有人为了自私牟利而选择损害他人的利益,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当然也存在一部分人,为人清廉不邀功,遇事奋勇向前,从来不考虑自己只顾他人,这样的人我们尊称为“活雷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一个人享受着默默无闻所带来的孤立感?这其中不免谈及到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那就是面临现实,你选择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中科院研究员集体辞职,就恰当好处应证了这一现实所带来的纠结性问题。中科院是中国目前顶尖的科研工作者学院,这里容纳了全国各地所有出类拔萃的有志青年,他们用毕生的汗水默默地为祖国建设而努力着,也是值得大家敬重的国家栋梁之材。因为在这里每一位研究员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也是国家发展的推动者。但不知究竟为何,是无人问津所造成的存在感低落,还是为其奉献换不来的利益不平衡所致,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国家幸幸苦苦培育出的人才就这样付之东流,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据悉,中科院有大量研究人员集体提出辞职,选择放弃国内所有的研究进展,前往国外研究机构任职。这一行为引来了人们密切的关注,舆论声也是连绵不断。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一种最直观的行为表示;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养了一群“白眼狼”。当然也有维护之声:他们选择离开中科院必定是有所苦衷,并非自己不爱国,而是迫于形势所趋。”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培育“人才”一直是国家的最初目的,为的就是能够建设祖国,创造未来。但是中科院研究员辞职这一行为实属不当,但也能够理解。据说为了挖走中科院研究员,国外研究机构甚至开出了年薪百万的优质条件,再加上国外许多研究设备以及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不仅拥有丰厚的待遇,还有完美的研究环境,这让许多人都为之动容。甚至有研究员表示:如此优质的条件,我能不心动吗?”关乎于这类现实的话题,我不禁提出了疑问:“究竟是面包重要还是精神重要?面包真是压垮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吗?”面对人生的不同选择,每个人都是独享其身的,我们也不能妄加评论。但对于中科院研究员集体辞职,导致国内人才流失严重,其原因并非全是研究员本身的问题。根据考察所得知,目前中科院基础研究员的平均工资只有9000元,按照“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学说,完全颠覆了当代人的认知。因为这样的薪资水平,比起部分企业高管来说是不堪入耳的,但这样的薪资待遇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相反,国外的待遇是无法匹及的,这难道不值得人们去深切反思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吗?

独往独来

2020年的五大“金饭碗”专业,待遇不输公务员,能考上算你厉害

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一年,2020年的到来是沉重的,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到了很多方面,其中许多的职业都受到影响。但在当今社会上,一个好的职业就是一个好的收入来源,没有收入来源的话,在生活中是寸步难行的。那么一个职业的好坏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就像是函数关系图,其中X代表着时代的趋势,而Y就是我们的职业,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型冠状病毒也已经成为过去,这是一个新的一年,新的小时代,下面介绍2020年的几个金饭碗职业,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1、大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都是很重要的,而传播教育就需要教师去完成,而大学教师的教育水平都是一等一的,薪水待遇等都很好,而且大学是个自由的地方,人才辈出,从事大学教师是个不错的选择,桃李满天下。据说现在众多高校对于大学教师资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2、公立医院医生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刚刚过去,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怎么样呢?公立医院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就是一部分经费由国家承担,剩下的经费有单位自己出,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待遇是很不错的,待遇要是差的话,也留不住医生的,而且医生这个职业在哪个时代都是抢手的,但在高考中能考上医学专业的学生算上是很厉害了。3、军队文职人员军队的文职人员的待遇可谓是很不错的了,而且背靠军队,在哪里都不虚的,而且还要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在军队做文职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要知道从军队里出来的人都是很干练的。而且还享受着国家给予的补贴,也算上是非常不错的职业了。再加上进入军队文职要求军检,政治审核。所以考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般很多人军检都没有通过,更不用说入职了。4、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首先专业两个字就说明了很多,这是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天花板比较高,而且工资待遇也不错,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是要高于公务员的,国家也估计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离岗期间还享受工资待遇,很不错了。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一般人难进。5、科研院所研究员进入一些研究院做研究员是个含金量很高的职业了,而且专心搞一些科研项目,出了成果之后可以回报国家和社会,这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科学家,同时做一名研究员的工资待遇也是很高的。以上五个职业都是2020年的金饭碗,时代的潮流滚滚而来,没有什么能够独善其身,职业的好坏要看自己怎么去做,虽然以上五个职业难度都是相当大的,但是只要有毅力,终究会获得成功!

雕琢复朴

教育部直属211大学,拔尖人才年薪50万,科研费600万,房补250万

上海是一个实现梦想、施展才华的地方,也是一个成就未来、开拓视野的沃土。这几天小编连续介绍了全国各地【博士招聘】政策,相比大家对博士毕业后的政策都有了解了吧?因为地域、学校层次、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印象,各个学校的人才一斤政策不尽相同,有的条件十分高,甚至是好的过分,而有的呢,则是一般,甚至是有点“寒酸”。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具体介绍这个学校之前,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学校。【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我国经济中心,素有“东方明珠”美誉),国家重点大学、211大学、985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强势学科有:化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等(均排在ESI全球前1%)。现有三个校区,教职员工3000多人,两院院士8名,双聘院士4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好了,相信大家对这个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学校2020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吧。01人才分类【华东理工大学】共分为四类:拔尖人才、特聘研究员和特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骨干教师、博士后根据人才分类要求,相应的人才待遇也就不同,以拔尖人才为例,要求是很苛刻的: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40岁;学科要求: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背景要求: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求学经历,科研潜力大,取得同行认可;时限要求:全职在校连续工作36个以上高要求也就意味着高收入、高回报,【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拔尖人才的待遇也是相当诱人的,具体如下:基本薪资:50万起;科研启动费:国家拨款100-300万,学校配套300万(综合400-600万);购房补助:250万;职称评定:聘为教授、直聘博导;其他待遇:解决子女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你难道不会心动吗?除了【拔尖人才】以外,该学校常年招聘特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及博士后人员,待遇也还行,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特聘研究员】要求: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35周岁,女性可适当放宽;背景要求:原则上具有2年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有巨大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研究特色等;给的待遇是:年薪35万起,科研费50-100万,根据学科评定,直聘博导。【特聘副研究员】要求: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32周岁,女性可适当放宽;背景要求:原则上具有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有巨大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研究特色等,全职受聘工作;给的待遇是:年薪25万起,科研费20-50万,根据学科评定,直聘硕导。最后一个就是【博士后】招聘了,不限定专业,常年招聘,薪资18-21万+浮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博士后入站期间获得各种国家级资助,薪资上浮,具体为:02校园环境置身优美的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恐怕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吧!但【华东理工大学】恰恰满足以上所有“选项”,校园环境干净优雅、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我也是找了一下今年学校的一些图片,以供大家参考。03总 结求职就像找女朋友,不要只看外貌,也要兼具内在美。只有两个人都看对眼了,这事才能成,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理性选择,适合自己,且选且珍惜!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和转发,谢谢!

化醇

中科院辞职者谈离职原因 年薪十万和百万你怎么选

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中科院是国内非常好的事业单位,人人都渴望进去安稳一生,但是有记者采访了离职人士,中科院辞职者谈离职原因时提到了工资,年薪十万和百万你怎么选?这引人深思,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其中一个离职职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论文就是工作成果,写不出论文就别想晋级,不能晋级成为副研究员、研究员,那工资就没法上涨,也无法享受额外的福利,而选择跳槽,却能够去知名外企,虽然工作节奏快,但是赚得是原来工资的几倍。还有一个男同事,虽然他已经晋级为副研究员了,但是当猎头给他百万年薪的时候,他果断离职了。年薪十万和百万你怎么选呢?尤其是要娶妻生子养家的男人,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中科院辞职者谈离职原因与个人擅长领域和工资有关,启示大家找工作的时候要找适合自己的。

笃于时也

top2硕士刚签阿里,就收到事业编研究员offer,看到税后收入愣了

在找工作的时候,不同的人考虑的是不同的东西,喜欢安逸的人会想要做一些安稳的工作,而对工资有要求、喜欢拼搏的人则会选择那种非常辛苦但是高薪酬的工作。而能力强的人有时会同时面临两种选择,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top2的硕士刚签阿里,就收到事业编研究员offer,最后看到税后收入愣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位网友在职场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他说自己是一个top2的研究生,签下了杭州的阿里产品岗,月薪两万,没想到又收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的事业编研究员offer,这个工作在北京,单位给解决北京户口,税后工资只有九千,不提供住宿,得自己租房子住。自己家庭情况不好,是寒门子弟,如果选择阿里的话,还有十万入职补贴,工资两万税后也能到一万五,就是北京的两倍了,所以自己非常纠结。网友们看到这个帖子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网友表示如果是寒门子弟的话还是选择杭州阿里吧,毕竟拼搏之后能够拿到很可观的薪水,就算在北京工作,但是房子也是买不起的,有个户口有什么意义呢?也有网友表示如果去阿里,每天都是996,唯领导是从,如果从长远考虑的话还是去体制内。再者说北京的教育、养老、社会保障都要比杭州好,而且户口也是会泽被后代的。可以在北京看看能不能分到房子,无论是经济房还是公租房,都是很值的。还有网友表示如果在北京打拼几年,一定能继续往上发展的,在北京赚钱,在二线买房也是一个办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同乎大顺

博士和硕士待遇真一样吗?事实证明:博士比硕士有优势!

在网上作者看见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博士和硕士待遇差不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读博士呢?”作为一个硕士毕业后工作,然后又读了博士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当年,在读硕士的时候,作者实际上在学校里面是硕博连读,就那种读一年或者一年半硕士,不拿硕士学位直接转成博士的那种,总共读五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当时傻傻博士和提问者想得差不多,博士和硕士干的活都差不多啊,我硕士期间做的东西,老板再让在学校混两年就能毕业,但是我又为什么要浪费这两年时间呢,何不早早工作。于是,我就在读硕士两年半的时候,拒绝转博,直接工作了。到了单位发现,在工作单位博士和硕士干的活都差不多,但是在评职称、在报人才、在晋升方面差距太大了,然后一年后不得不再读一个博士,三年后毕业。有了这个经历,个人觉得,虽然前期硕士和博士待遇差不多,但是读博总是有理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在单位博士和硕士的起点不同博士进入单位后自动聘任为助理研究员或者工程师,两年后可以评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假如一个人18岁读大学,22岁大学毕业,25岁硕士毕业,硕博连读或者直博27岁博士,那么博士就可以29岁拿到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职称,这对你的晋升是有非常大帮助的。硕士进入单位后,两年后可以评助理研究院或者工程师,评上后5年才能评副研究员或者高级工程师,一切顺利,评上也就是32岁了。从这一点来看,博士比硕士节约了2年时间,然而就这两年时间,确实非常宝贵的。在独立申请和承担课题的时候,很多有条件限制,比如要求申请人或者承担人为高级职称。二、在别人眼中,能力不一样。硕士和博士进入单位,领导分配工作的时候,一般会根据学位高低分配任务,比如硕士需要跟着别人做一些小课题,在展现能力的时候,才能慢慢承担一些大课题。而对于博士,一进入就会被直接分配一些重要的大课题。因为在领导眼中,博士的能力更强。在此时,如果是同等努力,那么博士今后的发展肯定会更优。如果要比过博士,硕士需要付出更多。三、待遇相近?醒醒吧,也许前一年差不多,后面肯定不同我第一年是硕士,专门和别人讨论过工资的问题,我在一年加班上千小时的情况下,才和同期进入的博士第一年相近,而别人是很happy的。而后面,随着职称的不同,承担课题经验和晋升的问题,相互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四、发展前途不同也许有人觉得,硕士和博士发展不是差不多么,去考博士干啥!那这就大错特错了!在很多岗位,特别是技术岗位或者高一级的管理岗位,基本上都是博士优先。比如,对于技术总师,肯定是博士优先。比如说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博士工作满两年,可以直接聘任处级干部,而硕士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硕士和博士的发展前途是不一样的!五、打个总结上述傻傻博士举的例子是基于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科研院所,可能私企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个人觉得,在私企,仍然可能会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别人招聘一个博士,本来就是本着招人才去的,不肯能拿来和硕士一个用途的!基于上述原因,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读博士!而且很多工作过后的硕士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然会选择读一个博士学位,别人肯定不会做无用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