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三年一般是怎么安排?研一上课,研二搞科研,研三考虑未来合家欢

研究生三年一般是怎么安排?研一上课,研二搞科研,研三考虑未来

现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一志愿的同学早已经知道自己的录取情况,调剂的同学,能调剂成功的基本上已经调剂成功了,没有调剂成功的同学估计很难了,因为现在还在调剂的学校已经非常少。我想准研究生们都对研究生生活比较感兴趣吧,研究生三年一般是怎么安排?研一重心在上课,研二重心在科研,研三重心在找工作。1、研一主要上课我们进入研究生学习过后一样要参加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英语课、政治课和专业课,研一刚刚进入到实验室,对于导师的研究项目还不太熟悉,对于实验室的仪器操作不熟悉,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所以,我们刚刚进入实验的前面几个月时间,主要是上课,第一年需要修满所有学分,另外一个就是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熟悉实验室,阅读文献积累知识,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自己的实验。通常情况下,自己先帮师兄、师姐做实验,通过向他们学习,学习仪器操作,学习实验流程,逐步确定自己的实验方向,然后开始摸索自己的实验,对于研究成果,不同的老师要求不一样,有些老师不要求你第一年出研究成果,有些老师则要求你出研究成果。2、研二主要忙科研研究生一共三年的时光,时间过得非常快,我们在结束课程过后,就要立即投入到自己的实验当中。研究生的假期和本科生有点不一样,研究生假期不按照学校假期进行放假,大家都约定俗成,寒假半个月、暑假半个月,其余时间都要待在实验室,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就要开展自己的实验。这个过后将会非常难过,一年级的时候,你没有实验成果,你可以说你刚刚来不懂,你可以说自己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但是已经到二年级了,这些将不再是理由,在组会汇报上面,你没有成果,你将得到导师劈头盖脸的骂,还有自己也会非常着急,如果研二不把实验做完,等到研三的时候又要准备就业,又要准备毕业,到时候也没有时间来做实验。3、研三考虑未来等到你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自己的实验进度已经接近尾声,文章已经处于投递阶段,我们应该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是继续深造读博,还是就业,读博就要寻找读博学校,联系博导,就业就要开始制作简历,奔赴各个招聘现场。研三下半学期,就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

沔水

研究生第一课,我想告诉你10句话

科学网博客 作者:王秉(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 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这学期,我就会迎来我的第一届研究生。作为一名新老师,没经验,不时思考如何培养好学生,给研究生的第一课应该说些什么?根据一点经历和了解学习,粗略总结了10句话。为了以后延续,顺便撰写成文字分享,也算备课哈。1、研究生的本职工作是“修学问”,修好学问就要花时间,请把有限的时间争取尽可能多地用在搞研究上面,无关的事尽量少掺和。2、一定要撰写和发表像样的学术论文。对于我的安全理论研究方向,我觉得研究生一定要撰写和发表像样的学术论文。记得科学网博主信忠保老师曾撰写博文“研究生一定要发表论文”,笔者非常同意。笔者认为,撰写和发表论文,是培养和考验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若你一个人撰写和发表论文,从理论构思、文献检索、论文架构设计、模型建立、逻辑(数学)推导、以及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编程仿真、数据处理等,都需由你亲自来完成。还有,论文的撰写、投稿、以及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稿件、回复审稿人等工作,也必须由你来完成。所以,撰写和发表论文需要很强的综合科研能力,也是考验一位学者真正科研能力的试金石。同时,撰写和发表论文对学生是综合性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这是干任何事都需要的关键能力。因此,研究生一定要撰写和发表像样的学术论文。同时,信忠保老师指出,研究生要尽量早地发表论文(早发表、早上路、早自由,而且早发表了还能获得自信、积累经验;我今年招收的一位同学最近已录用1篇C刊论文)、要尽量多地发表论文、要尽量发高档次期刊论文、要尽量发高质量的论文。3、学会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好申请并完成一项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往往是首先是老师给你一个课题(研究方向),你围绕老师的指导的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不是目标,这仅仅是起点,最重要的是:课题结束之后,你能在文献和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出新的科学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并由此拓展延伸成你的学位论文。记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之一是除了正常的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创造新知识,一定要多花时间去思考科研问题。需重点强调的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自爱因斯坦抛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宏论后,多少年来,这个论断不知被人们重复了多少次,成为无可辩驳的真理。其实,训练研究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撰写和发表论文,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申请并完成一项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4、兴趣是成功老师,但成就是兴趣之母,兴趣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兴趣往往是靠成就感推动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听过很多名人如何沉迷兴趣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甚至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这只是我们对「兴趣」的第一层认知,因为看不到第二层涵义,所以很多人又不可避免地掉进了坑里。其实,就科研而言,兴趣往往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兴趣往往是靠成就感推动的。你开始认准一个研究方向,经过持续努力,逐渐取得了一系列小成果,某件事情被克服了,某个难关被拿下了,文章发表了,每取得一项小成果时你就会心里乐一下,渐渐就越来越有成就感,也就看到了希望,由此便对它越来越感兴趣。就像你看到跑步有诸多好处,产生了兴趣,但没跑几天可能就再也不愿意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去寒冷的室外受虐了。但有人就是愿意这样做,并且乐此不疲,因为持续跑步带来身心上的长久畅快感,会让自己上瘾。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成就感,什么寒冷天黑、刮风下雨,都拦不住自己去换上跑鞋。你不愿意做某件事,很可能不是不感兴趣,而是没有体会到成就感罢了。5、主要靠自己,老师并非知道的比你多,并非是对的,你要主动随时Push导师。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被导师Push,主动性不好,主动Push导师的很少。实际上,读研究生,主要靠自己,你要主动随时Push导师。导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师”,一流的导师主要是传授“理念”。因而,优秀的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积累知识,争取自己提出创新想法,而不只是被动地按照导师的“工作安排”去执行完成各种“任务”。Push导师最重要是把导师Push到跟上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度。此外,人有惰性,老师难免也有拖延症,师生间要相互Push,一起进步,因为大家目标一致,和谐着前进。6、坚持,积极乐观,时刻做好跌倒再爬起来的准备。记住:搞研究,做学问,思路中断、想法被否定、实验失败、论文被拒、项目没上等不如意的事在所难免,而且出现的频率一般都很高。所以,要有“睡一觉再出发”的心态、勇气、决心和耐心。7、准确认识和定位你擅长干什么,以及干某件事的长远价值是什么。首先,你讨厌做某事,也可能不是你不喜欢,而是你不够擅长罢了!所以,你要准确认识和定位你擅长干什么,例如擅长理论研究、思辨研究和实证(实验)研究,请从事你擅长的研究类型工作。其次,做事情要考虑它对你成长、对社会、对推动科学进步的长远价值,这样你干的事才会让你走得远。总之,兴趣不是喜欢,而是擅长和价值。你要是找到了那个既喜欢又擅长、既有趣又有价值的兴趣之事(研究),那就不要犹豫了,全力以赴地投入吧!8、无论你以后干啥,当前的重点是做研究,把学位拿到,别无选择。读研究生并非都要从事学术工作的。但无论如何,当你选择了读研,你就应该把手头的科研工作做好,把学位拿到,然后get out of your study room,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感到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静不下心,那怎么办?一是让自己觉得现在别无选择,必须要做,早点死了不干的心。二是想象隧道的尽头有光明,你务实地往前走,做该做的事情,然后找工作,爱干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9、做事有计划和条理,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规划好每一天每一个月,然后按照计划实施,不只对科研,对生活和学习都很有利。导师不会仔细规定你每天做什么,常常给学生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按照和老师讨论好的方案,订好研究计划,仔细思考好需要准备的东西在开始科研工作,可以很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每件事情给自己定deadline是个办法,一定要养成DDL(Deadline deliver)的好习惯,这样慢慢治疗自己的拖延症和惰性。10、请提高语文水平,不期望优美表达,起码能保证正常交流。科学网博主李东风老师曾撰写博文“谈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文中提到:现在的有些学生,不敢恭维他们的文字能力。从一般的社交书信到求职推荐,再到论文文章,存在大量的错别字,语句表述不清,语法错误,标点符号的错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完成,求职成功与否,工作表现,关系到一生的命运。确实如此啊!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能力,这是一个基本功,也是态度和是否用心的基本表现。作为老师,在为研究生修改论文时,看着一句句不像样的句子,实在读不下去。心里极度煎熬。现在给学生修改论文,不是专业的问题,在语言表达上就要花很多的时间。请学生记住:按道理,导师不是你的语文老师,他只对你们提交的文字负学术责任,语文方面的问题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班纳路

陕西省研究生“入学第一课”开讲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冯丽)日前,以“弘扬西迁精神,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为主题的“陕西省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讲堂”第十一讲在西安交大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讲。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管晓宏受邀主讲。大讲堂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省共计31000多名2020年新入学的研究生聆听了“入学第一课”。张迈曾以西迁精神为主题,生动阐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和科学内涵,他以总书记视察时的新要求为遵循、以西安交大为例,站在时代前沿,描绘了高等教育和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和追求。管晓宏以撰写英文科技论文与学术报告摘要为主题,以科学家的情怀生动阐释了科学家精神,对广大研究生及其导师治学、求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悉,“陕西省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大讲堂”是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面向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搭建的一个高层次学习平台。从2018年起至今已举办11期,共邀请了27位包括院士在内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讲,听讲人数36000余人,得到普遍好评。作者:冯丽

顺始无穷

上大毕业研究生思政最后一课:硕士博士意味着什么?

图说:上大副校长汪小帆为2020届研究生上了最后一课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昨晚,上海大学为2020届研究生上了最后一课——毕业思政大课,主讲人是全国政协委员、上大副校长汪小帆教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的重大挑战。肩负文明灯塔使命的大学如何更好面对挑战?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获得的博士或硕士学位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把更不确定的未来变为更加光明的未来?汪小帆与毕业研究生们分享了多位上大人的故事。汪小帆副校长分享的第一位人物,是在上大任教时间最长的革命英烈恽代英。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曾经有过一所上海大学,它建立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大学,不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在该校任职任教。作为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恽代英执教于上海大学期间,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国民革命的史迹,在上大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称他为“中国青年的楷模”。第二个人物是上大计算机学院2019级博士生成晨。他是“上海大学健康之路”平台的核心研发者。只要扫描二维码或打开网址,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后,就可以完善更新“基本信息”、填写“每日一报”,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就可生成师生在全国分布的热力图、实时在沪师生的趋势图、在校师生的趋势图,为校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可贵的是,在接到任务后,成晨与15名师生夜以继日持续奋战,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上线工作,而且还免费供武汉大学等全国多个高校共享。成晨说:“人生第一次参加如此繁重的工作,没想到我们能够打破常规,48个小时就完成了战斗。”汪小帆分享的第三个人物,是上大经济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刘彦杉。这位校园红歌手用歌声助力抗疫,用歌手表达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众志成城。今年2月15日,由刘彦杉作词作曲的《家 城 国》唱片在全球发行。“我们守好这个家,我们护好这座城,我们为了这个国……相信天使一直在身边,相信明天这里会更美好。”歌声打动了城市,打动了国家,打动了世界。在讲课的尾声,汪小帆为毕业研究生们送上了上大的“四件宝”。一件是上大的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校风“求实创新”;第二件是上大的红色基因;第三件是上大钱伟长校长的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四件是冠名上海,以城市命名的大学,寓意开放、包容与创新。“今后的三十年,是你们的场上时间。”汪小帆动情地说。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冤有头

“如果再来一次,30岁以后读研究生,我会多做一些准备”

以30岁高龄重回大学校园深造充电已不是一件稀奇事。竞争令人清醒,生活的意外使人进步。如今,清醒着想要进步的人越来越多。常常在教学楼的楼道里碰到刚好下课的人。有时候这是一群中年人,从外貌和年龄上,我们真的很难分清究竟谁才是老师;有时候这是一群年轻人和几个中年人,他们可能都是同班同学。大学校园是一个聚合又包容的存在。大龄青年重回学校的理由比较相似——提高个人实力,提升竞争力,未来获取更多收益。当我们下定决心,放下一切顾虑,拼尽全力考上研究生以后就会发现,对于大龄读研的思考,有些事情“想多了”,有些事又“想少了”。如果可以,多做一些读研准备,或许能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焦虑。代沟入学之前想过年龄的问题,还好我不是同学中最年长的。入学以后,跟同学们的人际交流代沟成为首发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不论是衣着审美,说话方式,大量使用的网络暗语,还是最潮流的明星八卦,我都有些无所适从。常常是他们一群人聊得欢天喜地,我坐在旁边当着“捧哏”。就连导师都比我清楚年轻人的世界,可能这跟他们待在校园长期耳濡目染有关。工作经历让我领会到团队的意义,跟同学们建立“革命的友谊”是未来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步骤。本着迅速脱离“老龄化”,青春再现的目的,我开始通过网络了解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分析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表达方式,默默记录。依靠此前的工作经验,我快速解决第一个小麻烦,顺利融入集体。“倚老卖老”或许是同学们想与我拉进距离的缘故,亦或许是他们确实需要拓宽信息范围,课余时间,小同学们总爱问我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和感情的一些事情。我则仗着自己大几岁,有经验,抱着“过来人”的心态,事事喜欢提意见,讲道理。学习成绩评估给我当头一棒。我突然认识到,虽然我的同学们年轻,却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专业课和学术方面,我远远不及他们。长久的工作让我迷失自己,“前辈”心态令我尴尬不已。在学习方面,我是个弱者,曾经的夸夸其谈让我羞愧。大龄青年读研,摆正心态,放下过去很重要。专业知识跟不上考研突击的那些专业知识很快就显得力不从心。研一的专业课课程安排紧凑,压力很大,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大约三个月过后,我的激情就被学术的“乏味”碾压得粉身碎骨。学习状态和专业知识的断层是最初进入研究生学习模式的一大障碍。每次开会,若不提前准备,我大概都是“呆若木鸡”的状态。多数同学们能在会议上表达一些个人意见。压力和焦虑动摇了我的信心,还好,多年工作练就的抗压性让我“迎难而上”。上课之前,阅读大量资料,提前准备好一些观点,以便老师抽问。下课以后,复盘一次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讲述的内容。前期的目标只有一个——课堂上有话可说,下课后有内容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专业知识也是一个难点。无法表达专业内容,类似于“没入行”。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朗读专业书籍20分钟,提高专业表达能力,效果还不错。学术“0”思路选择了研究生这条路,必然要经受学术的洗礼。大龄读研,别说写论文,起初就连学术的脉络都完全摸不着。离开校园太久,对专业不熟悉,底子薄弱。进了学术的殿堂,却不知道学术在哪儿。好在年龄大的优势就是“脸皮厚”,多跟老师沟通,是我确定学术方向的重要途径。导师会推荐许多可靠的专业书籍,介绍论文撰写的方法,并建议我多听学术讲座活动。刚开始,我能够参加的学术会议就一定会去听。听完以后,认真整理讲述者的思路,理清论文框架,再大胆的仿写,练习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待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都有了明显提高后,我就开始尝试投稿。不出意外,几乎所有的稿件都会被退回。但退回稿件上的审核拒绝意见是“宝贵的财富”。我反复修改调整后,再反复投稿,慢慢地,也有了“成功的喜悦”。家庭大龄研究生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脱产学习就没有收入来源。房贷和车贷每一秒钟都在增长,想要心安理得的学习并不容易。家庭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生活的重担都在“队友”身上。大家需要互相包容、支持和关心,一起度过艰难的几年。珍惜学习机会,也不能忘记陪伴家人和孩子。孩子成长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错过甚为可惜。即使频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奔波往返,我也乐在其中。阅读能力下降和记忆力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内容的呈现模式使我们逐渐习惯碎片化和小段化的阅读方式。长期以往,阅读能力不知不觉间早已下降。记忆力在生活的琐碎和劳累中,大不如前。参考论文资料或参考书籍几乎都是几百页以上,想要完成导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需要高效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提炼能力。最初,我很难完成阅读任务。总觉得自己认真地看完了每一个字,抬起头,又好像什么也没看过,脑子里空空如也。那些大段、晦涩又充满大量专业术语的文字似乎自己浮动起来,在我的视线里跑来跑去,无法看到实处。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令我寝食难安,学习进度基本跟不上。为了尽快恢复阅读能力,我卸载了手机上的全部自媒体;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读完一定数量的内容,并总结阅读收获;一旦完不成就自我惩罚——跑步或禁止吃零食。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煎熬,量变带动质变,成效卓著。落差当我30岁重归校园读研的时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都在生活的道路上意气风发。有人升职加薪,有人跳槽到名企;有人刚买了房子,有人换了一辆好车;有时候他们在上野公园赏樱花,有时候又在普吉岛晒太阳。这一切,总让我感觉心虚,让我思考30岁以后读研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年终大家一起聚餐,眼看着别人工作顺利,年终奖丰厚,说不羡慕,那真是假的。自己不能为家庭承担更多,反而成了一个有力地消耗者,心态方面出现断崖式的落差。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有些事,总要自己先相信,才能让别人相信。选择也需要一些“义无反顾”。我再也不看朋友圈,有时候也看一些“鸡汤文”,再弄点“庸俗”的爱好,释放压力。美好的未来虽晚必到。当我正式毕业,拿到理想的offer,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单选|你会考虑30岁后读研吗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往期精彩:考研初试400+的高分考生调剂仍落榜,惋惜之余,有些事你需要知道考研复试每题都能答,最后却因成绩低落榜,个中缘由“似曾相识”大学为本科生配导师,一些研究生却忙起来了考生遇到网传“考研复试导师必问题目”,押题成功,却未必是好事

恢诡谲怪

研究生有了新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毕业压力,但依旧不能太放松

研究生有了新变化,毕业论文不再是毕业唯一标准,但依旧不能太放松随着本科升学率的不断提高,本科也不再是大学生的终点,反而变成了一些学生的起点,那就是以本科作为一个起点去考取研究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未来能够更好的就业,一些人学生也是拼尽全力,最终成功上岸考取了一所自己心仪的院校。而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多达377万,预计下一年考研人数将突破400万,研究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读研期间的任务也有不小的难度,虽然大家都知道考研比较难,但真正考上之后才会发现,考研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至少在研究生生涯中属于较为简单的,因为研究生时期的课题项目是负担较大,而且复杂,但同样的由于过大的压力,一些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放松,导致最后的毕业论文不能过关,从而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知道本科的毕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研究生毕业难度则是比较高,尤其是毕业论文将一些学生难住,更有甚者拖了好几年才能毕业,毕竟在这之前,基本上所有的院校,都是将论文作为衡量毕业的标准,因此才会出现了这种情况。对于现阶段的一些大学生而言,大学论文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了,但大学论文相比,研究生论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几年来都是将论文作为毕业的标准,因此有的学生可能更有针对性地将一些精力放到了毕业论文上面,可能成绩相对而言会高一点,而且能增加自己毕业的可能。只要读研期间课题任务跟着导师一起完成,论文没有造假行为,再加上自己主攻一下,论文毕业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近日也有一则消息,让一些研究生有了新的改变,其实是研究生有了新的挑战,而且将论文不再作为毕业的唯一标准条件,研究生集体表示高兴。毕业论文不再是唯一标准,课题研究更重要这则消息表示出在以后的研究生毕业中衡量学生的必要条件,不再只是毕业论文,而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论文,只是其中一个标准除了论文之外,学术研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点。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研究生如果想要毕业容易的话,就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毕业论文上,还要抽出大多数的时间去做一些课题研究,尽管看起来毕业难度好像是有所升高,但实际上也是未来一些研究生考虑,毕竟有的学生在读研期间一直做课题研究,从而忽视了毕业论文,最终毕不了业,这也是对学生的不公平,因此这样的改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有一些帮助。要知道,现在的研究生学历是非常吃香的就业,也是相对容易,而且赚的钱也会比本科多一到两千甚至更高,有的人甚至还没有毕业,就被大企业挖去,这就是研究生的好处,但同时也设定了相应的门槛,就包括研究生毕业。而且除了课题研究之外,研究生还需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这样在课题研究上才能始终保持一个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相对更容易成功一些。因此,本次研究生的一个改动,一些研究生表示非常激动,这样他们就相对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钻研,从而去获得一些成就,而且毕业还不只是单纯毕业论文,对他们也是非常友好,但反过来也是有一些想着把毕业论文做好就可以毕业的学生一个警告,要全面发展才能发展更好。本期文章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是白槿学长,关注我了解最新教育资讯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人有能游

“选导师”是研究生留学的一道坎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秋 本报特约记者 陈洋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公布了一项于2019年完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全球6300多名博士进行调查后,24%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他们想选择其他导师。在全球庞大的留学生团体中,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生)占据主要部分,而研究生导师又在这段学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研究生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导师,也是很多有着深造想法的留学生常年头疼的问题。学术成就和师生关系不挂钩根据《自然》杂志的调查,“换导师”这个选项高于“换专业”的20%以及“干脆不读博”的8%。总体来说,有近1/4的博士生不满意现在的导师,而《自然》2017年的数据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另外,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并不利于自身发展,通常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一对一的指导时间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在读研的过程中,接受导师的指导至关重要。49%的博士生表示,他们每周与导师一对一接受指导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大多数的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注。许多导师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但是他们自己的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建立密切联系。曾在美国东海岸一所著名的社会科学类研究生院读书的杨同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的研究生导师在美国该领域的地位非常高,但也正因如此,他很少有时间管理学生业务,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外面的会议和活动。“每周只有一天下午可以和他预约见面,这时候大概有十几个学生都需要谈话,每个人能轮上5分钟就不错了。”除了学术之外,职业规划也是研究生最为重视的因素之一,然而只有1/3的学生对导师在这方面的帮助表示满意。《自然》杂志调查中60%的受访者说,自己的学术规划是基于兴趣和在网上做的功课,但这些“自力更生”的学生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因为他们只能在了解的范围内做选择,而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可能性。而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除了导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的负担,还因大多数教授都把全部的职业生涯贡献给学术界,因此并不太了解学术界之外的工作机会,无法给出有效的建议。读研前先看好导师在《自然》的调查中,28%的留学生来自亚洲,这之中又有40%来自中国。根据国际教育协会2019-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国际学生输出国,其中36.8%是研究生。选择导师,其实是读博甚至读硕士前开始做的第一步准备。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高校主要采取“教授治校”的原则,所以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在招收学生方面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可以说若未获得导师接收,日本研究生院是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单独申请。反过来,若获得导师接收,再通过导师向大学提交入学申请的话,成功率将会非常高。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的高等学府研究生院,也是类似的情况。具体而言,申请海外读硕(博)以及物色合适的导师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学校官网找寻向往的专业。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划分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新闻传播专业在中国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有些海外高校将其划入法学、社会学或文学等。第二,在找到想要报考的专业后,需要选定合适的导师。通常,高校官网上都会有每一名老师的相关介绍,如职称、个人履历、研究方向、论文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一个专业通常会分很多研究方向,而每个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不同,所以经常会发生导师以研究方向不同为由拒收学生申请。因此,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是尤为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入学后该导师能够进行具体指导,而且也意味着学生在报考过程中,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此外,除了导师的学术背景和成就外,其人品、性情、工作习惯、文化背景和对待学生的方式,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国西海岸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时候比起教授的名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愿意为了学生慷慨付出时间。”有一些导师把教课和带学生视为教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有一些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更重要;有一些导师工作热情很高涨,让博士生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另一些导师则相对宽松;有一些相对严厉,师生之间会有些距离感,另一些则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朋友,学习方面则全靠自觉;有一些和学生来自同一个国家或者相似的文化背景,另一些则完全没有相似之处。这些不同的种类,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学生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类型谨慎地挑选老师,可以与导师现有的学生交谈、师生和新老生互发邮件等方式收集这些信息。明确传递自己的需求很多亚洲学生因为文化原因,不仅对老师毕恭毕敬,有要求和困难时也不好意思提出。长此以往,不但影响进步,也会让误会加深。实际上,作为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及时与老师沟通,只有明确告诉老师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支持。至于什么是“自己的意愿”,学生首先应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是入学之前,就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不少学校在物色学生的时候,就需要申请者有自己的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想要读博的学生更要对毕业论文或设计项目有一定的想法。在学生未准备好研究计划之前,冒昧与导师联系可能反而会出现负面效果。学校是一个研究、钻研学问的场所,绝大部分导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计划书的详尽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获得导师接收。曾在日本读完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道,第一次拜访导师期间,被问及最多的内容就是进入学校后,如何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等。因此,研究计划书可以说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有学生表示,自己在申请阶段就给青睐的导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并附上个人的研究计划书和本科毕业的学校、成绩单等。由于研究方向较为一致,很快就收到导师的回复邮件。此后,在征得同意后,学生专程前往导师的研究室,向导师具体介绍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计划等。最后,留学生最需要放宽心态的,就是不要担心自己的外语能力不够好。一些中国留学生因口语不够流利,在导师面前经常不敢表达观点想法,这很容易让导师误解为准备不充分或缺乏足够的研究热情。实际上,导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佳而拒绝接受;相反,如果学生能展现出足够的学习研究热情和态度,即使外语能力有不足之处,导师也依然乐意进行学术指导。当然,虽然改变导师人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真的和导师难以沟通交流,或者到了非常不愉快的程度,还是可以选择更换导师。《自然》调查中也提到,有一些学生在读研期间遭到人力剥削甚至骚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顺利读完书,更换导师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环球网

词与物

女研究生被骗311万不愿报警,当好好研究社会学这一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久前,苏州民警发现一女研究生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多次电话提醒她却不信。民警找到其单位进行劝说,她这才承认被骗却不愿报警,“骗了就骗了呗”。领导急得拍桌,其老公则表示人没事就好。最终,女子同意报警,经查其一共向骗子的指定账户转账了78笔,共计被金额311万余元。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令人哭笑不得的现实版黑色幽默剧。堂堂研究生轻易被骗本就有些可笑,面对民警三番五次劝说,不为所动也就罢了。等骗局完全被揭穿,其已经清醒和明白过来后,仍然不愿报警,简直奇葩得难以想象。对此,网友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发表看法。有网友称,“有钱人咋就那么好骗?实在是费解”;也有网友调侃说,“钱不重要,面子重要。”被骗311万余元都不愿报警,确实有面子比钱重要的原因。但问题并非这样简单,而是纯粹没有上好社会学这一课使然。电信诈骗早就不是新事物,尽管花样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稍微提高警惕,就可以识破和防范。况且,宣传和打击力度不断加码,作为女研究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防骗常识。退一步说,即便警惕性不强,转账一两笔给骗子也应该有所怀疑。转账78笔,期间还接到警方电话,甚至警方都找上门了,还不承认被骗,越发不合常理。电信诈骗是违法行为,公众对此恨之入骨,历来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被骗311万余元,不是小数目,不要说民警都要求报案了,就算没有要求首先想到是立马“报警”,尽可能挽回损失,协助警方破案,让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不愿报警意味着什么,想必其也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其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一句“骗了就骗了呗”而不愿报警,似乎311万余元只值这六个字,又或许真的毫不在乎这笔钱,简直不是一般的反常。综合起来看,该女研究生确实没有做好社会学这门功课。既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也不具备最起码的法律常识,犹如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丝毫没有分辨是非,识别丑恶,伸张正义,惩处罪恶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或者是完全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很是可悲可叹,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是怎样读完研究生的?这样的女研究生,简直是给高等教育抹黑,让人深感悲哀。看来,其只是形式上研究生毕业了,实质上恐怕小学都没有毕业。其单位领导“你脑子进水了,你这研究生研究的什么东西?”之问,话糙理不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诚然,其真的应该放下研究生光环,降低身段,甘当小学生,好好研究一下社会学这一课,早日让自己活得像个研究生,才不愧对研究生学历。

不离于宗

研究生迎来“新挑战”,论文不再是唯一的毕业标准,这些也很重要

文/教育新视线在毕业这件事情上,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论文作为横梁毕业的重要标准,只要学生的论文水平过关,在校期间表现也及格,顺利毕业就不成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学生在本科毕业以后,还会选择加入研究生备考大军,成为研究生中的一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综合实力。研究生都要面对的“三大难关”不过关于读研这件事,一直以来难度就不低,首先是考研的难度,在2021年的研究生初试中,考生高达377万,按照这样的节奏增长下去,2022年考研的学生人数很可能突破400万,研究生的报考竞争日益激烈。其次,读研期间的学习也有不小的难度,人人都知道考研难,但只有真正考上研究生以后,才能发现考研才是整个研究生生涯中最简单的一环,研究生时期的课业负担比本科生复杂,沉重了许多。再有,就是研究生的毕业问题,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考上研究生不算什么,只有顺利毕业了才是真的人才”,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把研究生的毕业难度表达得淋漓尽致。一直以来,论文都是研究生毕业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大学论文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了,但研究生论文比起大学论文来,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一直以来论文都是研究生毕业与否的重要标准,所以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论文上,也有效增加了毕业的可能性。只要读研期间,论文没有造假或者徇私舞弊的情况,毕业基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近日教育部门的一则消息,却让广大研究生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论文作为毕业唯一标准的时代也迎来了终结。论文不再是毕业的唯一标准,课题研究更加重要在以后的研究生毕业中,衡量学生能否顺利毕业,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核考核,论文只是其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除了论文之外,学生们还需要特别注意钻研课题研究。这也就是说,以后的研究生如果想顺利毕业,就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论文上,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专研课题研究方面,虽然看起来毕业难度越来越大了,但这点却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学生们考虑,因为在读期间专注于课题研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发展都会很有帮助。研究生学历并不是不吃香,研究生也并不是不值钱,只不过是许多学生在读研期间,都把精力用错了地方,所以毕业以后的发展自然就不如预期了,以后毕业的研究生各方面素质应该会更高。除了论文,及课题研究外,研究生还要注意这几方面读研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最重要的是提高各方面综合能力,所以在研究生论文,钻研课题研究之外,研究生在这几方面也要下好功夫。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心态不仅对学习有帮助,也能帮助学生面对毕业以后的各种难关与挑战,即使遇到了挫折,积极的心态也会成为不懈奋斗的支撑。学习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无论在哪个领域发展,如果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离不开“人情世故”,读研期间除了好好学习,也要学习一定的社交技巧,培养自己的社交经验,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本科毕业以后选择考研其实很需要勇气,因为读研这件事并不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历练,在考研之前学生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再决定自己考研与否,对此,你怎么看?

徐寿

教育部下发通知,研究生们“喜上眉梢”,唯论文现象即将被打破

文|菲妈教育分享“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国策,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国之根基,“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国民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我国高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是企业用人、国家选拔人才、学校教育应聘老师“高学历”都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把“升学”作为首选,大学生的学历焦虑也日渐严重。中国学生的“学历焦虑”日渐严重你有“学历焦虑”吗?这是前段时间,知乎上讨论最为激烈的一个话题,2万多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21年考研人数377万,2021年应届本科生高达909万,每个数字都在提醒我们。我国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学历”的时代,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以至于“海归看不起国内大学生,211看不起二三本的学生”上演了一出“学历”鄙视的戏码。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患上了“学历焦虑”,考研人数连年暴增就是很好的证明,大家都在努力往更高的学历上去发展,本科毕业已经不是最低标准,考研、读博成了很多大学生的目标。考上研究生才能有出路吗?毕业成了一大难题很多大学生以为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能在就业上有优势,毕竟现如今社会上,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就业形势严峻,而研生学历带给学生最大的好处就是高人一等。于是很多大学生,顶着巨大的复习压力,夜以继日地考研,然而成功上岸以后,新的焦虑又来了,毕业成了一大难题。很多大学生在考研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其实相比考研读研会更难。因为压在他们身上第一座大山就是“论文”,研究生想要在读研期间成功发表一篇论文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除了论文本身的格式、内容、质量等一些细节问题。还有很多“硬性的要求”,例如说:字数至少要在5万字左右,并且即便是研究生原创也未必能在查重中“全身而退”。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还有来自导师三番五次的指导。出版社方面的多次退回,这些来自“论文”上的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毕业难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论文不过影响毕业,一方面是论文通过难度高,研究生想要毕业真是磨难重重。教育部下发通知,研究生们“喜上眉梢”,唯论文现象即将被打破前段时间,教育部下发了一个通知,研究生得知后“喜上眉梢”,“唯论文”现象即将被打破,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表示:“论文不再是研究生毕业的唯一标准”,研究生毕业难度降低。教育部表示,学院和导师对于研究生毕业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能说明研究生的质量好坏,取消“唯论文现象”,这样研究生们也不用为了毕业论文而发愁。要知道为了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有些研究生甚至买版面、找替写、拼凑字数等现象也是市场发生,如果把这些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术研究上,对于国家和研究生来说都是好事。很多研究生听到这个消息都是“兴奋不已”,对于研究生来说,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因为论文是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很多研究生都是在败在了论文上,“唯论文”现象被打破。研究生毕业也能更顺利了,不过,虽然“论文不再是研究生毕业的唯一标准”但是在研究生期间也要做好学术研究,学好每一门课程,以下这些方面不合格也是会影响到研究生毕业的。研究生不能顺利毕业的原因有哪些?中期检查不合格很多学院为了保障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研究生部会对研究生进行一个“中期考核”,考核的方向大致包括研究生的研究进展、论文撰写情况等,导师会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判断,中期检查不合格,会面临延毕。研究成果不达标研究生在学校期间“研究成果”是重中之重,成为研究生不是为了镀金、提升学历,更多的是要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如果研究生研究成果不达标、科研能力欠缺一样会延毕。期末考试挂科研究生期末考试是需要看专业难度的,有些专业难度不高,而有些专业难度高,就需要研究生平时认真上课,研究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很重要,涉及到评奖学金,并且一旦挂科也会影响毕业。今日探讨话题:作为研究生你觉得你在写“论文”时候,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