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期间可不可以换导师?跟导师合不来该怎么办?踏踏实实

读研期间可不可以换导师?跟导师合不来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读研的人和我一样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和导师处不来,和实验室某个人合不来,研究方向不感兴趣等问题。想退学又觉得可惜,时常纠结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抑郁,想换导师又怕换不了,甚至不知道可以换导师。生活一度处于黑暗状态。其实研究生甚至博士期间换导师的人蛮多,成功的也很多,我本人就是研二第一学期换的,原则上不建议换,但是实在调整不了自己,要到抑郁的状态,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打算换导师,第一件事就是去学校官网下载换导师相关表格,按表格要求签字。换同院导师是最容易的,学校和学院不会卡,只要两个导师同意,一般修完的学分也不需要重新修,跨院相对麻烦,学院领导不会轻易签字,但是坚持去说,用实情去告诉领导,自己真的不喜欢该方向,领导不会没有半点人情味的。研究生导师的权利是特别大的,但是也大不到可以控制你全部行为的地步,不要怕。换导师前一定要慎重选择新导师,新导师为人,研究方向,和实验室氛围,避免再次踩坑。这是对于导师并没有选择性问题的换导师。如果遇到品行有问题的导师,如果有证据一定要保存多份,直接去媒体或者学校举报,争取立马换导师,保证自身安全。科研生活本身是乏味的,但是科研精神本身是精彩的,不要因为一些不应该存在的因数影响三年的美好生活。研究生期间你们遇到过怎样的导师呢?想换导师的可以在评论区咨询,换导师成功的,可以将经历分享一下,帮助一下有需要的人。

大冲撞

读研期间可以换导师吗?研究生换导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读研期间,导师虐待压榨学生,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当时我跟他是这样回答,我说,能忍就忍,不能忍,再换。后来他又跟我留言说,学院不给换导师。这个事情很纠结,那么本文就谈到了在读研期间学生能不能换导师。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答案,我也看了一下,作为研究生同学在读研的时候真有可能碰到一个导师对自己不太好,萌发了想换导师念头。但是,研究生去换导师,好像有一点点感觉叫欺师灭祖也好,叫踩红线也好,总是很难的事情,那么问题是我们研究生想换导师,到底有什么依据,参照哪一个法条呢?那么法条来了,在2020年的11月份,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名字叫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大家把这个文件的名字记清楚,可以上网去查,教育部的网站也有这条文件。在这条文件里面就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行为八个准则,写得非常清楚,基本上就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个指导意见下发了之后,有很多大学。就已经修改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相关文件。以前我们研究生在换导师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可能导师调离或者病退,或者说不愿意带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就把学生给了其他的导师去带。除了这些原因,如果是因为导师和学生之间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关系实在是处理不好,比如说导师压榨学生,多半学生是敢怒不敢言。其实在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以前也有很多学校的导师指导规定中,有可以换导师的这种相关的通知,有些人性化的大学就有这样的规定,那么教育部的这个文件更让现代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公开化,确实这几年也出了不少,因为导师和学生关系而出现了严重后果的问题,有了这个文件,我们研究生同学换导师应该怎么去换呢?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编的个人建议,如果确实你跟导师相处不下去了,你可以提出书面的申请,书面的申请先交给你所在的学院,因为你的学院是培养单位,而不是直接交给学校,你要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培养单位认可了你后面就好操作了,在提交书面申请之前,建议你是可以先找自己的导师先聊一聊,能不换,还是尽量不换,如果确实无法沟通,你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交给所在学院。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考虑你能够找到另外其他的导师吗?有很多导师是一个课题组的,你不想请A作为导师,那么B也是这个课题组的,以后相处的关系,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你正常的提出的申请学院不理睬,不找你谈话,而你和导师的关系已经很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在给你所在大学里的研究生院,有的也叫研究生处,去写一个书面的申请,一般来说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就会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重视起来了,换导师的可能就大了很多。本文是说给那些正在读研的同学们,如果你跟导师关系不好,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原因的话,我们也应当按照程序来,因为换导师,毕竟涉及到你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面读书拿毕业证,还要生存下去,如果事情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对你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我们想更换导师,也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来,教育部的文件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的通知,就是大家最好的法律依据。关于大学换导师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知识。

湖畔

和导师相处不来,读研想换导师或退学的多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在大学工作多年,类似更换导师的情况偶有发生,原因也是不同。在研究生更换导师上,最常见的2种类型:1.导师个人跳槽。高校事业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将给更多优秀的大学老师提供跳槽的机会。之前“编制”的限制让不少人没法往高处走。无课题组归属的"单干"导师,或整个课题组被其他单位挖走时,在读的研究生就会面临着更换导师的问题。常见的是将离职导师的研究生转为研究方向相似度高的其他导师(征求学生本人意愿或导师离职前做好安排),如研一、博一等未开题的学生会直接变更课题。高年级的学生会根据课题进度、学生个人意向来决定是否变更学位论文课题内容。2.导师不幸离世。这个真不是诅咒某些研究生导师,而是一种激烈竞争下的常态。2019年,已有几个优秀的年轻教师倒在岗位上,锻炼已是我们课题组老师们的必选项。之前,我们专业就有教授经历一个小手术一周后,都准备出院时发现腹腔感染,没几日人就离去。真的很可惜,他的学生就有分流给各个导师,其中就有进我们课题组的。不过,如今大学内大部分老师都会归属为不同的团队(课题组),在研究生培养上,类似采用导师组的模式,有大、小导师协同指导。就算有一个遇到突发情况,也会有导师继续完成指导,让学生顺利毕业。和导师相处不来,更换导师或退学的情况多吗?就我个人大学工作的经历和身边导师朋友来看,更换导师真的不常见。尽管有部分导师性格不好、不发助研津贴、安排杂事、接送小孩等,但是能鼓起勇气来"反抗"(想更换导师)的研究生非常少,偶尔有一两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部分研究生的想法都是“赶紧毕业离开”,更不会有继续留校读博的想法,最次都是去国内其他知名院校、国外顶尖科研机构读博继续自己的科研路。变更导师最大的难题是"换谁?"。比如,你的导师A对你颇为苛刻,你不想跟着他读研。但是,专业内的导师B、导师C等都不乐意接受你,不可能研究生自己完成课题毕业。变更导师,在校内流程上其实很简单,填一份表、几个签名(难点)即可。其他导师不愿意接受转导师学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无法确定谁的过错,导师、学生谁出现问题;二是没有必要为一个学生而得罪其他导师。硕士三年毕业离开,导师们可能同事二三十年。一个学生能优秀成什么程度,才能让某导师不惜得罪人接受他?之前,退学的学生的确有遇到,尤其是和导师闹翻之后。比如,我的一个师兄就放弃了硕博连读第4年退学,直接回老家工作,如今也是混的挺好的。2019年,他的非全日制硕士二年级,之前硕博连读退学是没有给硕士学位的。稍有差异的是中科院部分院所、少量高校的直博、硕博连读无力博士毕业时,可申请转为硕士答辩,授予双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途退出途径",尽量方便学生、减少他们的压力。另外,更换导师并非都是学生先提出的。我们专业就有导师“退回”招收的博士生给学院,拒绝作为她的导师,指导其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原因是这个师妹拖延症太严重,安排的事情多次不能完成,课题、论文进展太慢。最后,作为研究生导师,我想说学生和导师间很多事情其实不大、问题不严重,往往造成两人间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缺乏沟通。有机会的话,我建议多找导师汇总课题进展、论文撰写程度、生活日常遇到的问题等,多沟通才能彼此了解。有人说"高压"(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有想要变更导师的想法,才是好导师!你觉得呢?

是谓谢施

研究生阶段,发现导师没有项目,怎么办?可以换导师吗?

大家在考研的时候,都在期待自己美好的研究生生活,自己喜欢的学校、新的环境、高大上的实验设备、明亮整洁的实验室、新的导师,还有和自己一起做科研的小伙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考出好成绩、顺利录取,并选择了好导师的前提之下,否则就会发现导师并没有项目、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还没有上研究生,正在备考,一定要在好好学习之余去搜集一些资料,包括学校、专业、就业等信息,多和学长学姐沟通,看看具体自己上了研究生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选导师之前也要好好的把握,虽然导师和学生是双向选择的,但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将主动权尽可能大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已经选择了导师,导师没有经费、没有项目的话,要和导师沟通一下,导师有可能是正在申请还没有下来,985高校导师没有经费的情况不多,即便导师没有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 也可以申请到省部级的经费,或者可以申请校级的经费。导师如果长期没有申请到项目,导师的聘期考核任务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项目方面导师比学生要着急,而且高校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素质,对于导师的硕导和博导资格都会进行审核,有明确的经费要求,所以多数时候导师的经费还是有的,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如果真的没有,部分文科专业是不太影响的,可以继续做研究,但是如果是理工科,比如材料或生物方向,没有经费对课题的影响是很大的,没有经费就没有设备,没有设备就谈不上实验,这样没有结果,自然就出不了论文,后果很严重,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多和导师沟通,看看怎么办,导师是会负责的,实在没有办法可以考虑更换导师。这个世界上没有经费的导师很多,因为每个学校是不同的,所以大家要多沟通,好好选择,多方面的考虑,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千晶

教育部新规:研究生可以换导师,还是“一票否决制”?

2019的考研初试已经过去,近日,复试线也早已陆续公布。不管同学们考得如何,都不应该再纠结于过去的事情了,应该积极地去面对以后发生的事。目前,我国很多研究生都是”导师制“,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就是说,同学们在读研期间,最初录取你的导师,就是你的领导,同时,导师也要对自己的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生生活进行直接的管理。奔跑在人生路上但是,在前些年,频频曝出研究生导师因为与学生关系不和,从而故意刁难学生,甚至是辱骂学生,最后学生连毕业都不能毕业。而且,因为那时,学生是无权选择导师的,只能是导师选择学生,所以,许多学生因为不符合某些导师的”脾气“,而相当于白上了一回研究生。自己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却因为导师个人因素,而付诸东流,想一想实在是让人觉得非常无奈和愤怒。备考学生于是,针对上述的这种现象,教育部近日出台新规,规定从2019年开始,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又骚扰、辱骂、压榨、刁难等行为,学生可以上报给学校,学校在彻查之后,如果情况符合学生所述,将对相关教师进行处理。备考学生在前些年,媒体上曝出了许多研究生因为不堪导师的辱骂和刁难,而选择了轻生。如果没经历过考研的同学们,可能不会明白,为什么他们不选择退学呢?因为考研对学生的精力要求很高,备考期间,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人想过放弃或者直接放弃。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不选择退学了,因为退学意味着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又要经受一遍巨大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于是很多人宁愿选择轻生,也不愿意退学。所以,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可以说是大快人心。现在师德师风的考察,在高校教育考核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重,这不仅是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学生上学上得舒心,上得放心。

挞玉毁珠

研究生导师怎么选?跟紧这3个步骤,助你选到心仪导师

在本科期间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自己的导员,那个时候一个导员通常都会带好几个班,对每个同学都很难做到事无巨细的照顾。但是,研究生导师就不一样了。导师除了要带领我们做学术外,对我们的生活也特别关心。导师在我们整个研究生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很多同学都会早早的选好导师,甚至还有一些同学“慕名前来”,为了一个导师而选择某个学校。不过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怎么选导师。笔者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选导师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一、明确自己的目标虽然研究生期间非常注重学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学术有兴趣,有一部分同学考研仅仅是因为想拿一个研究生学历,便于自己以后找工作,并没有进一步深造的打算。也有的同学目前没有明确的目标,至于以后是否读博,想之后再做打算。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导师有不同的侧重。如果学生有进一步读博的打算的话,笔者建议在选择导师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威望的、年长的导师,这部分导师基本上也都会带博士生,如果以后想要读博的话,在这些导师的带领下更有优势。二、搜集导师资料其实不同的学校在选择导师时,程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可能是在学生来复试时就让学生交导师申请表,而有的学校是在开学之后才会让学生选择导师。但是基本上学校都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并不是单纯的导师选学生,毕竟现在是民主社会。既然给了我们选择导师的机会,我们就一定要好好利用,要充分搜集导师的资料,选择自己比较中意的导师。一般学校官网上都会公布导师的职称、毕业院校还有研究的方向。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些方面来选择导师,大多数同学在考研时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并不是很了解,笔者建议可以先找几篇导师发表的论文看一看,如果觉得自己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这个导师,毕竟学术也是要兴趣作为支撑的。三、“买定离手”,最好不要“广撒网”这点是很多刚考完研的学生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在笔试成绩出来之后选择联系导师,怕优秀的导师会被别人“抢走”。但是导师为了“避嫌”,很少会给回复,如果回复的话,回复的词汇也会非常官方。于是就有很多同学为了保险起见,一下子联系好几个导师,跟几个导师说想跟着这些导师们一起做研究,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导师没有明确拒绝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联系别的导师。相信同学们都能认识到导师的重要性,在选择导师时也会精挑细选。即使是自己选择的导师,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学之后也会不满意,会有想换导师的冲动,在选定导师之后,再更换导师也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一般学校也会允许换导师,但是其中的“隐形”影响还是挺大的。如果不是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笔者不建议这样做。同学们可以根据笔者说的这几个步骤来选择导师,很大概率都能成功选到自己心仪的导师。关于如何选择导师,您有什么建议?欢迎与笔者分享交流!

传染病

研究生能否毕业导师说了算、导师中途可换?教育部连续发声

近年来,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如导师让学生干私活、导师可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若导师不好能否中途更换等现象和话题,时常引发热议。对此,教育部近期接连“出手”,作出一系列规定和回应。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资料图 来自:教育部网站师生有矛盾可换导师博导须严管弟子学业9月28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意见》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对于师生出现矛盾或其他不利于保持良好导学关系的情况,培养单位应本着保护师生双方权益的原则及时给予调解,必要时可解除指导关系,重新确定导师。本次《意见》针对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了10条举措,其中包括“健全导师变更制度”——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对于师生出现矛盾或其他不利于保持良好导学关系的情况,培养单位应本着保护师生双方权益的原则及时给予调解,必要时可解除指导关系,重新确定导师。(《意见》详情→教育部发文力挺博导严管博士生学业,师生有矛盾可换导师)导师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教育部回应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教育部透露,2020年下半年,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详情→导师自主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教育部回应)导师让学生干私活?将建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9月2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透露,将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洪大用表示,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也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洪大用介绍,下一步拟从5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第一,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第二,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素质,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第三,要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第四,建立健全激励示范机制,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导师成功的指导经验。特别是注重发挥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五,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引导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尊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指导方面的权利。来源:教育部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此前报道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监制:童曙泉编辑:士心流程编辑:王梦莹

埃殆为病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雇佣兵

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你会更换考研导师吗?

教育部最近发文指出,在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如研究生与导师有明确矛盾的,可更换导师!新闻一出,大家也是议论纷纷,很多人觉得这能最大程度保证研究生的合法权益,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但也有人表示这个规定是好的,但真有具体操作的可能性吗?如果我更换了导师,新导师会不会觉得尴尬,原来的导师会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我“打击报复”?想到这里,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你会更换导师吗?师生关系融洽@要更幸运:我在选导师之前,了解到导师平时不苟言笑,治学态度特别严谨,于是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让老师失望,所以一直战战兢兢的,可没想到真跟导师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导师其实挺幽默的,对学生也是尽力做到因材施教,不会因为学生暂时的学习能力不足而发脾气!平时只要他有时间,我们就会聚在一起,谈谈学习、生活近况,督促我们发期刊论文;即使导师去外地开会,也会在微信上督促我们看书学习,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在毕业期间,不仅关心我们的论文,还担心我们找工作的问题,甚至会为我们介绍一些工作机会!总之,读研期间,觉得和导师的关系非常融洽,从来没想过要换导师!师生关系一般@大海全是水:我很佩服导师的能力,他在专业领域是做到顶尖的人,他还有自己的工作室,手里头总是有好几个国家项目,从他身上,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也有让我忧愁的地方!就是老师每次都会让我们帮他们完成一些项目,虽然每次都给钱,但给的是并不多,并且项目都要的很急,我们每次都要熬夜完成,好不容易完成了,又要拼命赶回寝室,有好几次回去的时候,寝室楼都锁上了,还要好生好气地求寝室阿姨帮开门,当时就感觉特别狼狈!所以,当时读研的时候,就在想,要是能换导师,那该多好啊!师生关系恶劣@长颈鹿不说话:万万没想到碰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导师很少和我们交流,有些同学主动找他请教问题,他也爱答不理,后来不少同学都宁愿向其他老师请教,也不想再去问他了!我们不去找老师请教问题,于是导师就有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忙他最关心的事情,那就是出书和评职称,无巧不成书,他忙于出书的时候,我们也在写论文,他对我们的论文,根本没有做细心的指导,等到预答辩的时候,全是靠其他老师的提示,我们才知道怎样修改论文。所以,不少同学毕业之后,都是长舒一口气,因为再也不用和他打交道了,因此不少同学想起他,就是当年如果能更换导师,一定不做她的学生。虽然大部分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都挺融洽的,但是遇到一个不负责的导师,那可是真闹心呢!所以,咱们如果真遇到这种不负责任的老师,能换还是换吧;当然,我们在读研期间,也要认真对待学业,否则学习态度不端正,导师也会很生气,这样造成的师生关系不融洽,那可就不能怪导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