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期间到底要不要修第二专业?看完或许你就明白了!丰年

大学期间到底要不要修第二专业?看完或许你就明白了!

开学季如期而至,大一新生已经陆续到大学报到,即将开始他们美好的大学生活。对于一些有理想、有规划的同学而言,他们可能不会局限于学习自己当前的专业,他们可能会在大学期间选修第二专业。那么,大学期间到底要不要选修第二专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修第二专业的好处:1.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的充实,不至于浑浑噩噩的。2. 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即使是没能把第二专业学精,但是至少会比只学一个专业的同学多了解一些知识。3. 一般情况下,修二专的同学基本都是来自各个学院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收获。4. 在毕业以后,修二专的同学在找工作方面会更具有优势,很多的企业往往会更青睐于修二专的人才。还有就是修二专在就业方向上也会更加的广,会有更的岗位选择。修第二专业的坏处:1. 修二专的同学相对而言,他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在大学期间可能会过得很累。2. 对于自己的本专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毕竟需要分心去学第二专业的。尤其是在期末复习的阶段,复习时间会比别人更加的少,更加的紧迫。3. 修第二专业的话,对于一些想要多点课余时间的同学而言,你们每天娱乐的时间就可能会较少了,毕竟你们要学的东西会多很多。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关于修第二专业的好处和坏处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最后,提醒各位想要修第二专业的同学一句,报了第二专业就要坚持到底,绝对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就白白浪费钱了,要知道学校是不会退钱给你的。(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文骚

大学里要不要辅修第二专业?

多个专业多条路,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同学们对此众说纷纭,而我的建议,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来决定,就是自身是否有精力去修读辅修专业、家庭有没有条件去支持你辅修专业,以及辅修专业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是否能够给予你帮助等。如果你有精力,脑子超好你可以辅修,拿个双学位也不错,但国内目前是不承认双学位的,但国外倒是认,两个学位等于一个研究生。还有辅修第二专业会牵涉你考研精力,如果只是一个本科,以后找工作真的很难。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是学习狂人可以考虑辅修再考研,如果没那精力还是好好学好自己的原专业拿大把精力奋战考研才是正道。大学是否要修读第二专业,这个还是要看自己的打算,而且每个学校会有一些不同安排的,不同学校会根据学校自身的一些课程计划安排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有的学校会充分考虑授课教师的因素,结合课时安排来进行设置,比如很多高校都将第二专业的开设时间设置在了下下半学期,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针对很多大一入学的新生而言,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和了解,大一同学应该都会对大学基本的学习生活状态有一个了解,也必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这时候开设第二专业,有利于这一部分同学进行考虑和选择。此外,很多学校开设的第二专业课程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来设置,一方面可以弥补一些同学在高考中的失利可能并没有入选心仪的专业的遗憾,另一方面,这些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也可保证课程可以如期正常进行。当然就实际情况来讲,在大学中同时修读两个专业总的来讲还是比较累的,这一点准备修读第二专业的同学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打算,毕竟两个专业同时进行还是有很多课程需要学习。所以在准备就读之前,最好可以就自己近一段时间要学习的内容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即可以定一个小目标,把相应的学习任务做一个分解,以方便逐步有层次的学习。如果你有多余的时间也不必辅修第二专业!如果你对原专业不满意,有时间的话,与其说辅修第二专业,倒不如复习考研,以此改专业。这样既达到改掉不喜欢的那个本科专业的目的,又能提高学历档次、便于就业命中理想专业率高,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说辅修第二专业是你的爱好,那么,你倒不如忍痛割爱这个“爱好”,去参加一些实用性的证书考试?比如,英语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等等。

美味男

研究生竟然可以转专业——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识

考研倒计时:163天每日考研:即使不为了什么远大理想,为了好好生活,你也得努力奋斗啊,不然别说 什么风花雪月了,柴米油盐也能让你一筹莫展。被调剂到比较冷门的专业,我还有救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宝宝龙必须做一个强力的科普,研究生也是可以转专业的!!!其实,关于转专业的问题,经历过大学的准研究生应该都知道,本科期间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大多数学校是可以申请转专业的,这也刚进入大学生的萌萌一次近乎“回炉重造”的机会。而研究生转专业,因为并没有像本科一样几乎每个院校都可以,而且转专业的总体比例比较低,所以也就不是很为人所知。转专业的来历2016年,教育部曾经出台过一份文件,也就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在这份文件的第二十一条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而这份文件的适用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换而言之,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是适用的。只不过,目前最起码有一半的高校并没有出台研究生转专业的文件。为什么要转专业谈及原因,我们必须要说一下目前的考研现状:考研人数不断增加,21考研更是大有可能突破400万大关,而高校的扩招比例远远跟不上考研人数的激增比例,这也是考研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目前,一些高校,尤其是985/211这类名校的热门专业特别的难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一战时自觉能力不足或调剂时实在不想二战,不妨考虑一下先考上再转专业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我们可以先通过学校的官网文件了解目标院校的研究生转专业的相关规定,也可以直接提前询问目标院校的老师。如果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限制条件没有那么多,那么不妨试试这条路。尤其是如果有类似今年这种情况,高校的调剂名额比较多,很多考生为了上岸不得不调剂到一些冷门的专业。对于这些考生,在暑假期间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相关信息,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转专业的条件转专业必然不可能随意乱转,如果是随意的转,那么肯定是乱得一塌糊涂。那么转专业又需要哪些条件呢?龙龙,经过一些院校的信息对比,得出以下的一共同点:一、研一期间的成绩要好这点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想得到。既然转的比例低,那么哪些人可以转呢?必然是优中选优,只有成绩非常好的人才有转专业的资格,就亦如本科生的转专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你如果原本的专业成绩非常差,换位思考,学校怎么能相信你转专业后能取得好成绩?导师又如何相信接收你后,你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二、有导师接收顺着第一条,就说到了第二条。要想转专业,你得先找到一个导师接收你,得找到“下家”。众所周知,研究生是必须跟着导师的,也就是导师制。如果没有导师愿意接收,你的研究生生涯也就基本结束了,就不用谈转专业的问题。而且,找到“下家”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上家”愿意放你离开。当然,我索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一些大学转专业,只需要有导师愿意接收就行,这个属于各高校的内部规定,在此不多做叙述。三、学校有相关政策说一万,道一千,回归最根本的一条,对应的高校必须要出台转专业的相关政策,你才可以进行操作,不然上述两条等于零。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转专业就算满足基本条件也不可以随意的转。一般都是在相近的专业、学科之间转,同院系转应该是最容易的,比如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等,理科专业一般不能转到文科,文科也不能转到理科专业,理科、工科之类的也不能转到医学。转专业的影响转专业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研一期间你必须要在认真学习原本专业的知识,让自己名列前茅的基础上学习想转入专业的基础知识,毕竟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很难说服导师接收你,而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二是部分院校对于转过专业的同学的奖学金也会有所削减。#2021考研每日签到#我是宝宝龙,未来的每一天,我都将伴你前行~~有什么问题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留言,宝宝龙保证有问必回~

猫头鹰

专科考研跨专业可以吗?一般原则上,专科考研是不允许跨专业的?

专科考研跨专业可以吗?一般原则上,专科考研是不允许跨专业的?我建议不要跨专业,一般原则上,专科考研是不允许跨专业的。好多高校都有这样的要求,除非你对某一专业特别感兴趣,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是可以的。首先,专科是可以考研的。这里所说的专科考研,是纯粹以专科学历考研。不包括专升本和自考的同学。纯粹是那种大专毕业两年及两年以上,直接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对于这样凭借专科学历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我一般是比较佩服的。因为,这确实体现了他们的真实的和最高的水平。但是我要在这里澄清一件事,专科是可以考研的,但许多高校对专科生考研都有相应的要求。都有的一个要求就是复试的时候要加试本专业两门课程,这个不管那个学校,都需要加试,加试考不及格,那也会被淘汰。还有一些学校要求专科毕业的同学在两年内修够至少5门本科专业的有效成绩。有些学校对英语四级和对学术论文有要求,这都是按学校情况不同作出的要求。第二,专科考研最好不要跨专业。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专科考研最好不要跨专业考研,因为好多高校一般原则上是不允许专科生跨专业的,一般都是本专业考研,这样初试过了,复试被刷的可能就小一些。如果你坚持跨专业,在复试的时候被刷的几率非常大。我有知道好多高校对于同等学力考研的同学,在复试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淘汰率。比如,可能有三个上线的同等学力的同学来复试,他们可能最多招收一个人。别说不公平,这其实已经很公平了。这个想必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因此我建议,专科考研就不要跨专业了,除非你特别优秀,在复试的时候有拿得出手的成果,让老师对你高看一眼,那也是可以的。第三,专科考研怎么考能考上?一是拿实力说话,分数考高一些,至少高你所考专业的50分以上。二是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比如发几篇有质量的论文,估计这个比较难。再者,有省部级的获奖证书,各种有含金量的证书都可以。如果要跨专业那最好选择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至于学校那就选择一些稍微比较偏远地区的高校,因为生源的原因,那你考上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一些,这是本人的经验之谈。总之,我是佩服那些勇敢追梦的人,希望你能认真备考,努力学习,加油考上研究生。

挫针治獬

高校第二学士学位不再招生,可修双学位?你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吗?

7月26日教育局官网对外发布《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对学士学位授予、学士学位管理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其中提到自办法实施制日起,学位单位将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上了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四年制的大学结束后,不仅会像初中高中一样拿到一个毕业证书,同时还会申请拿到一个学士学位证,怎么突然又出现一个第二学位呢?第二学位和双学位又有什么区别呢?双学位、第二学位1.什么是双学位双学位通常指的是双学士学位,通俗的讲,就是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本专业外,还可以跨学科学习另一门专业,都是全日制的形式,达到高校要求,修满足够学分之后,则被授予第二学士学位,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只能获得结业证书。2.什么是第二学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所规定的十一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医学、工学、管理学),一般凡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可授予第二学位。两者之间的区别3.第二学位和双学位的区别培养模式不同双学位其实是为了充分发挥学术和专业上的优势,通过跨专业的形式,培养多领域多专业的人才。第二学位则是重点培养更高层次和更加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有两年的学制。报考条件不同双学位的招生对象是在校大二学生,报考条件是无不及格学科,成绩良好即可。第二学位的报考条件是必须已经获取了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在职人员。待遇含金量,都不同含金量和待遇不同第二学位的含金量不亚于考研,学习期满获得二学历者,毕业后起点工资基本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辅修双学位毕业待遇是按第一专业就业,毕业待遇仍为本科学历层次,但辅修专业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参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在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

怀疑者

你知道吗?研究生入学后也可以转专业

1、浙江师范大学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转专业管理规定(试行)》(浙师研字〔2017〕44号)文件规定,经研究生申请,转入、转出专业和学院同意,并通过转入学院组织的转专业考试,研究生院审核,同意以下2名研究生,转入新专业就读,具体名单如下2、三峡大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三峡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三峡大研〔2017〕37号)、《三峡大学研究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三峡大研〔2019〕54号)等文件精神,经个人申请,相关学院组织考核与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学校研究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同意以下研究生转专业(见附表)。现公示,公示期5天。如对以下研究生转专业申请有异议,可于2021年1月15日17:00前通过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培养办反映,公示期满未反映则视为无异议。(一共49名)3、武汉大学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经个人申请,培养单位初审与公示(公示无异议),研究生院复核,学校拟批准以下研究生转专业(见附表)。现面向全校师生公示,公示期5天。如对以下研究生转专业申请有异议,可于2021年3月31日17:00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研究生院培养处反映,公示期满未反映则视为无异议。小伙伴,看了以上三个例子,是不是明白了。我开始还以为只有本科可以转专业,研究生也可以转专业,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之奇妙。

越菊

有人认为双学位等于硕士,别傻傻分不清了,在这里给说说差在哪!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会听到双学位这个词,相信在大一大二的很多同学都有想法去修双学位。最近,听到很多人都说双学位相当于研究生硕士的学位,如果真的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双学位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么,有哪些不同呢,接下来就说说他们的不同点。首先,双学位所代表的是一个人是复合型人才,有能力有余力去学习其他专业学科。在学历上并不等于硕士学历,只能说明比别人多拿了一个学位证。研究生硕士学位代表的是一个学位。如果说一个企业招聘,企业的要求是硕士学位,那么双学位不起任何作用,即便有1000个学位也无济于事。硕士是一个学历,而双学位不是一个学历,只是修了两个学位而已,两者不是一个意义!双学位说明你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说明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学得好以外,在其他专业领域也同样获得了一个学位。复合型人才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会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一个人学的是机械专业,在学校期间还修了经济、法律、数学,这个人既懂记者又懂经济学,还懂法律和数学,那么这个人在未来找工作时会有一定优势,既能干机械又能做经济还能干法律。如果说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所修的双学位有一定的结合性的话,效果会稍微更好一些。比如说,一个人学机械的,他同时修了金融学双学位,未来除了可以去一些公司造飞机造轮船造汽车外,还可以去一些证券公司专门去分析机械行业的股票,分析这些股票的走势。另外,能够修双学位的学科一般都是社会人文学科,对于工学一般是不作为双学位的第二学位的,基本没有见过一个人学的经济学,修了一个工学的双学位。双学位一般是针对理工科的同学而设置的,对于文学类的同学来说,修双学位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双学位可以去读,对于未来也是很有用的。读了双学位的未来想考研还可以去考,两者并不冲突并不矛盾,不是硕修了双学位就不可以考研,考了研就不可以选双学位了,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在大一大二修完双学位以后再去考研。

闻所未闻

辅修与双学位—你真的了解吗?

很多新生在还没入校的时候就有关注这个问题,而学长学姐回答起来也蛮费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讲一下关于辅修与双学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01.概念解释一、什么是双学位 双学位,通常指双学士学位,指在获得第一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全日制再主修另一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达到某高校规定条件后,被授予第二学士学位。与第二学士学位不同,辅修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辅修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士学位双学位即可修本校的,方便。又可修外校的双学位,可以在同城高校联合体内修,相互承认。双学位即可修本校的,方便。又可修外校的双学位,可以在同城高校联合体内修,相互承认。最好修个文科专业,省力。还能拓宽就业渠道。也可把第二学位作为考研方向和到某些地区就业的方向(如天津)。就是到了工作岗位上,双学位对工作相互帮助,对个人发展很有好处。 缺点是大学期间很累,尤其是到大四以后,实习、论文、考研、考公务员、双学位考试等,做好整个周末和部分假期学习的准备。时间是大二至大四上半年,学费约5000元。(具体费用可能有些许差异) 双学位结束后,发2个学位证,一个毕业证,毕业证上专业还填写第一专业的。二、什么是辅修辅修是由高校自行组织,以学分制形式进行课时学习。修够一定学分后由本校颁发相应专业的结业证(一般为25学分以上)。辅修相对于第二专业来说学分要少一点 也可以辅修其他学院的专业,但现在在大部分学校来说辅修只有辅修证,而要拿到第二学位证就要选择二专。具体申请的办法和资格各学校不太一样。02.举例分析小编有一个同学本科是在湖北经济学院就读经济学,在大二时选择辅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作为第二专业,当时入选的资格是要大一课程成绩平均分在85分以上,学费是5000,她从大二一直读到大四,还写了论文(该专业没有要求答辩),最后得到了中南财大法律专业学位证书(没有财大毕业证)。该同学在参加第二学位后基本每周末都要去财大上课(一上一整天,甚至晚上也有),很钦佩她的毅力。在该同学毕业时也拿到了湖北经济学院的毕业证和经济专业学位证书。小编也询问了她辅修是怎样的,她说如果她当时在财大只辅修了一年(修够25学分)就不修的话,中南财大就会给她发一个辅修证书(证明你在该校学习了某些课程),不用参加后续课程,也不用写论文。总结:1.如果该校在通知上说明是“辅修与第二学位”而不是“辅修”的话,辅修和第二学位你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坚持下去,完成了全部课程后写了论文(可能还会有答辩),那么你就可以得到该校颁发的学位证书。如果你没有坚持下去,仅仅修够了25个学分,那么就只能得到一个辅修证明。2.第二学位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真的很辛苦。3.辅修与第二学位你可以选择本校,也可以选择其他联合学校,选择学校也很重要。如果是选择本校,某些专业课程你是可以免修的,而选择其他学校的话就必须要上课。4.有些学校虽然在通知上没有说明对学生分数的要求,但会说明招生人数,在报名人数过多的情况下会有筛选(按平均分),所以你真的有打算修第二学位的话,一定要保证大一的分数(更不能不及格和受处分)。03.关于十校联盟和七校联盟“七校”联合办学的学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校”联合办学的学校(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盟的好处是只要你是其中某个学校的学生,那你就可以在满足条件下报名其他联合学校的专业第二学位。注:如果你所在学校只是“十校联盟”中的,而不是“七校联盟”中的,那你只能在“十校联盟”中的学校选择。04.辅修与双学位有什么用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对辅修和双学位的差别有所了解,双学位得到的是证书而辅修只能得到辅修证明。(含金量肯定不同)有很多同学都认为辅修只在本省有用,这种说法不仅在没有修的同学之间流传,同样辅修的人也有很多持这种看法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二专,也就是拿了两个学位(双学位)的人,与研究生同等,更官方的说法,硕士同等学历。要注意的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只有第二学士学位的待遇才是按照硕士研究生同等待遇执行,但与研究生还是有所区别,毕竟一个是学士学位另外一个是硕士学位,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选择跨考研究生,而不是第二学士学位。而且第二学士学位并不像修第二专业或辅修那么简单,不挂科基本就能修,具体可参照考研,只是没那么多人,能选择的学校也比较少。所以不论是有辅修专业学位证书还是只有辅修证明没有双学位的,辅修只是作为参考,很多公司并不会因此给你加工资,当然有的公司有规定有辅修的会加,这里也并不区分你是否有学位。(该段转载自简书)05.哪些人不适合辅修与第二学位1.学习成绩比较低的学生对于这类同学,小编只想说:贪多嚼不烂,还是先学好自己的第一专业吧。(而且你也可能达不到学校的要求)2.打算考研的同学如果你打算考研,那就别考虑修双学位了,第一是意义不大(既然考研的硕士学位证书,那学士学位证书又有什么用呢,也不会对你考研有什么帮助);第二是如果你修了双学位,根本没时间好好准备考研,万一半途而废,得不偿失。3.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有的同学可能是被调剂过来的,对第一专业并不感兴趣,所以才想修第二学位,对于该类同学,小编的建议是转专业会是一个更好更明智的选择。总结:先学好自己的第一专业才是正事,不感兴趣就赶紧转专业,第二学位有难度,拿到两个学位证的社会认可度比只有一个学位证的高一些(也只有一些),但是肯定比不上硕士学历的。如果真是想更加充实自己(又相信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或者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又不打算考研的同学,可以考虑辅修与双学位。注:本篇截图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2016年经济统计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招生简章》

鲁尔区

辅修第二学位和考研该如何选择

首先,从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来看,考研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人才,而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是明显不同的人才层次,通过考研也能够打开更多的就业渠道。虽然辅修双学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但是在岗位级别上并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从学习的难易程度上来看,辅修第二学位要相对更容易一些,如果辅修的专业与自身专业具有一定的交叉性(相近),那么很多共同的学科就可以免修了,这样会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如果所在高校在某个学科上有比较强的实力,那么完全可以通过辅修一下该专业的第二学位来提升自身的岗位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分享到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在财经类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完全可以另外辅修一个财经类专业。辅修第二学位也可以与考研同步进行,虽然在学习压力上会明显提升,但是获得的收获也会更多一些,而且在考研方向的选择上也会更灵活一些。但是如果并没有那么多的学习精力,而且自身的专业难度比较高,那么应该重点考虑一下考研。读研虽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获得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与本科生也有较为明显的不同,研究生往往需要参加导师的课题组,以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近些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一方面薪资待遇与本科生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岗位级别也会更高一些,由于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研究生的就业选择空间也会更大一些。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胡寅

好消息,研究生扩招,这些专业的同学机会更大!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74万人,就业压力比较大,而且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此,教育部发布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并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倾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专业倾斜。教育部明确提到,2020年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软件、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类别倾斜,并且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根据通知,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与预防医学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同学有福了,今年研究生扩招,意味着报考这些专业的同学机会更多,分数线有所下降也说不准。相对来说,医学类比较适合考研,从各个医院招聘要求来看,医生等招聘条件相对较高,特别是医生,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因此,医学类的同学大多选择考研进修,提升个人能力,赢取更多机会。人工智能、软件等专业,能力越高越吃香,通过考研进修,提高个人能力,适应时代发展,本科的知识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因此考研是不错的出路,这几年,国家应该也会加大这方面的资源倾斜。除了研究生扩招,教育部还通知各地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及时为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还要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为其持续提供就业服务。以上就是不分医学专业和人工智能等专业研究生扩招的内容,希望看到这个消息的同学,抓紧行动起来,起码这几年,这些专业会享受到国家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