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士转博士要什么条件而无见得

硕士转博士要什么条件

一些同学在接近读完硕士后,纠结要不要选择继续读博士,那么硕士转博士要什么条件?接下来小编就贴心地为大家收集了相关资料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请继续往下阅读吧。1.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期(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优秀;2.研究生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临床能力、)经过考核,各项成绩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包括直博生)。全国医学博士英语考试成绩合格(按当年规定的分数线,直博生免考)。临床研究生应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已发表文章者优先;3.研究生各门成绩无不及格;4.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违反校纪、校规(院纪、院规)的行为;5.研究生所在的学科、专业具备培养博士生的条件;①.硕博连读限于在有博士点的学科专业内进行,不能跨学科专业挂名转博;②.拟接收硕博连读生的导师须具备当年的招生条件:基本条件:年龄≤60岁,现在岗,身体健康,有科研课题,有导师组,有经费(基础≥10万元,临床≥5万元)等。6.拟接收连读生的导师应有当年的招生计划(在当年的招生简章中正式刊登的),转博生的名额占用该导师当年的招生指标。7.转博生总数≤学校分配的转博指标。8.定向、在职、委培、自筹的研究生,须征得原单位同意,签订协议书。学生转博后原有的身份不变,按原类型培养。

惊魂恋

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

临床医学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只有继续深造,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一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考了专业型硕士学位,在专业型硕士毕业以后很多人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我们临床医学专硕的毕业生来说是先应该考博还是先应该就业几年在考博呢?我们也来一块儿对比一下这两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临床医学“博士学历”为就业镀金对于现在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来就业情况来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已经处在了饱和的状态,现在的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要求的都是博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专硕毕业后进行就业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想进三甲医院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博士研究生则就是非常容易地进入到这些市级三甲医院。并且相对于就业来说,博士研究生的考取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像一些不是特别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要求比较低,考生一般经过努力也能够顺利考取这些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也更多。工作平台决定“职业起点”像现在的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市级的三甲医院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去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上广深等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了,而通常情况下医学类专业的工作平台通常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接触到更高精尖的技术,拿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选择就业后直接考博士,因为博士的工作平台更高,不仅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可以冲击一些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考博的难度更大有一部分专硕的同学是抱着在就业一段时间等自己经济宽裕了再抽出时间再进行考博,但是对医学专业了解的同学们也都知道医学类这个专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繁忙的,平时都很难抽出休息的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了,再加上就业以后所面临的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压力也是接踵而至,这时候想要再考博的话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即使是考上博士,很多也都是一些非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还是蛮低的。综合以上情况来对比的话在这里还是希望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的同学能够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这样在以后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考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后再进行选择,毕竟关乎到自己的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征求一下家长、朋的意见,也要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关于:临床医学“读博”黄金期,专硕毕业直接考!导师:先就业不可取,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怀疑者

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

博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有读博这个选项?但是如果你一旦考研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那么在你即将毕业时,你一定会就是否读博考虑颇多。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想考博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一定通说过:博士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想读博很容易,但是想毕业却非常的难,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很自然的认为读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最清楚的是,想读博没有那么的简单。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只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时,我们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似乎也更加的公平了,但是当你看到这些基本条件时你一定会感叹没有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想报考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最核心的条件便是你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即你的论文发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论文绝对不是我们硕士研究生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论文,因为对于申请读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你发表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的论文,这才有机会,同时各大高校要求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发表两篇这样的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导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固定的、有限的,大多数都已经被那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所占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水平真的优先,即使认真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在这些期刊发表。此外,对于博士导师来说,他们每年手中的名额非常的有限,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很早便和博士导师你取得了联系,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当你拿着自己读研期间申请某高校的博士时或许博士导师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建议所有的有读博想法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早做打算,一方面是争取在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几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的和自己理想的博士导师取得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攻读博士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博士真的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容易的便被录取了,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严格的门槛,不仅仅是在论文方面,同时还包括你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以及本硕出身,这都是考核学生的条件,因此不要主观的一位博士很容易。

似耳

一名二本“咸鱼”的翻身:从无知小白到名校博士,我太“幸运”了

人生一大幸事,得良师益友。下面这名博士的自述,足以让人羡慕。已经博士毕业两年了,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准备读研的同学和考研的同学一点点小帮助。首先我简单介绍下自己,本科非985,非211,研究生非985,非211,就不说学校的名字了,后面有些实话,怕中伤自己的母校,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发了一篇12分的文章(一作)和一篇9分的(共一),毕业时拿到省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拿到手软,非常感谢我的导师。我老师很低调,我就不说他名字了。下面我就开始说自己的故事吧,本科毕业时就是一小白,就是想考研,想考一好学校,好专业,其它全无要求。当然,我也为自己无知付出惨重代价,硕士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导师给发了一篇学报。我自己评价自己的研究生三年,学了3年英语吧。我是我导师第一个学生,我导师没科研经费,就蹭课题组的大老板,大老板的学生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当和导师谈到买试剂时,导师说你研究生经费学校只给五千,你能做什么东西,你买的东西你能做出来吗?跟着大老板的学生把一些常规实验学了一遍,硕士好像有点轻松,有次导师听别的老师说我准备考雅思,突然不高兴了,给我布置了很多实验任务,我给老师的回答是我完成不了,第一自己能力有限,第二没钱。老师给我的回答是我毕业和她没任何关系。我的回答是她的科研能力太强了,我这种学生不适合当她的学生,我这种能力差的学生,要找一个能让我顺利毕业的导师。我准备换导师或者退学。当然,最后大老板出面调节,大老板就是一个人精。晚上大老板约谈话,说没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毕业不要有压力,如果觉得毕业有压力,立马写毕业论文,和师姐一起答辩,提前把程序走完,后面自己安排找工作或者考博,这事就压下了。毕业离校前几天,准备找导师谈照相留念的事,导师在办公把我骂了一顿,说实验做得不好,以后读博肯定毕不了业等,当然也没有毕业留念的事了,毕业后当然也不联系,把导师拉黑。我写这个故事,不是教大家顶撞导师和威胁导师,毕业后自己心里也很郁闷,自己就是大逆不道,目无尊长。我觉得读研一定要找一个能力和人品好的导师。如果碰到和自己不合的导师,个人觉得尽量妥协吧,尽量拿到文章,毕业证和学位证,如果毕业有问题的话换导师或者退学,互相耗着,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最后面也没有学位证。选导师慎重,读研慎重。研究生最后一年考博了,选了厦门大学医学院,觉得他们有奖学金3万和竞争不激烈,初试过了,复试刷了,报的导师发的最好文章6分吧,她当时问我想发多大的文章,我说五六分吧。报的导师破格录了自己实验室的实验员。当然,当时自己很难过。毕业后上班了,发现自己更喜欢科研,对科研念念不忘,当然,后面又考博了,选了浙大,选了个新来的导师,考博侥幸通过。暑假导师在国外,九月份入的实验室,实验室空的。自己和实验员建设实验室。实验员人比较好,刚来,没任何经验,自己小心翼翼的建实验室和做实验。入学第一个月导师找谈话,导师说我是这届招生里面最差的,其他学生都是转博的,他们的课题最少做了两年,我是零起步,希望我努力干。浙大博士毕业是3分,如果我的目标是发3分顺利毕业的话,他现在就送我一篇3分文章,回家上班去,然后谈课题的事,自己努力做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和导师沟通。导师觉得合理的意见都让我自己决定,导师经常说实验经费就是给我花的,要大胆的尝试。第一个寒假实验做到关键时候,留在浙大吃年夜饭了,运气蛮好的第二个寒假文章开始投稿了,又留在浙大吃年夜饭。导师问我,我的文章定位多少,我说了个12分的杂志,导师很开心。文章投稿和修回花了一年,第三个寒假又留在浙大吃年夜饭了,最后,文章被一个12分的杂志接收了。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后面两个寒假大年三十他也在办公室帮我改文章,我导师就是我的偶像。有几次和同学在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夸他,我导师就站在我身后,我没发现,好尴尬。导师有些时候非常关注自己的实验,经常询问自己的实验结果,为了尽快出结果,有些时候通宵做实验,有些时候早上5点起来做实验。后面又发了个九分的共一文章。博士四年毕业,导师每个月按最高标准给劳务费,毕业后找了个高校,导师说,实验室的东西带点走,别拿空了。工作后,也经常跑浙大做实验,导师经常请吃饭和鼓励自己。我博士导师和我性格蛮像的,都内向,直接。博士期间,收获了两个最好的朋友,每天一起吃饭,去实验室,回寝室。毕业后每周也要打两三个电话互相鼓励安慰,最后,我要说读博要慎重,博士毕业不一定能发好文章,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希望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导师和同学。

老来俏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是否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是当前国内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广泛的争议,尤其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招生专业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目前全国高校共设有了39个专硕学位:包括包括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博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新闻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已经超越学术型硕士人数,占当年全部研究生考试招生数的一半以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由于专业型硕士在培养上更倾向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讲究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因此比学术性更受企业雇主的喜爱。但是随着专硕毕业人数与日俱增,迫于就业和晋升的多重压力,很多专硕毕业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硕士学位,开始考虑通过考博来提升自己学历层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那么问题来了,专业硕士究竟可不可以考博?如果可以的话,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毫无疑问的是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是一样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只要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证”就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是,在现实中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的难度要比学术型硕士难得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从设置专业型硕士的初衷说起,学术型硕士学位根据学科来设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为高校培养大学教师,为科研机构培养科研人才;而专业型硕士学位重视实践,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随着申请-考核制在各高校开始出现,专硕考博之路将越来越窄,学硕选择考博的人已经为数不少,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专硕入学考试难度普遍低于学硕,因此,导师或多或少都会戴上有色眼镜,认为专硕学生接受的科研训练少,科研能力不如学硕,如果自身又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就很难通过考核进入面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其次,就报考博士而言,专硕和学硕的报考条件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必须最迟在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但是,学术型硕士比专业型硕士有更多的选择,不仅可以参加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符合条件的学硕还可以申请硕博连读。各招生单位不同专业,报考条件不同,具体条件应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最后,专业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就业前景和竞争力其实并不输给学术硕士。但是,由于入学门槛比学术硕士低,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因而更适合就业和创业。当然,如果你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也未尝不可。

红鹰传

医学生考研:谈谈专硕转学硕的那些事!

最近,小师妹向我说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这让我感觉气愤又无奈。图片来源:网络小师妹很幸运,因为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今年的专硕研究生。但小师妹又很不幸,因为她被迫从专硕转成学硕。小师妹大学成绩和基础都算不错,所以大胆报考了某个领域的大牛导师的专硕。而大牛导师今年招一个学硕和一个专硕。但在这里,小师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她在报考大牛导师之前,没有详细去了解这个大牛导师的相关情况。她只是单纯觉得导师的专业,很符合她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经过小师妹的不懈努力,她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并且在报考的专硕学生中排名第一。虽然专硕第二名差了小师妹几十分,但小师妹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初试成绩出来不久后,小师妹按照惯例,赶紧联系了大牛导师手下的师姐。然而,师姐反馈给她的信息,却让她心凉了半截。图片来源:网络原来,大牛导师钟爱科研,虽然挂着临床的职务,但临床工作基本上是丢给下面的医生。以前报考他的专硕学生,包括那个师姐,通通都被他劝到转了学硕。这样的惯例,已经持续了两年!大牛导师今年有两个学硕的学生报他,但他只有一个学硕的招生名额。然而,大牛导师的实验室常年缺人,急需新鲜血液补充,帮忙加快进度。所以,师姐透露给小师妹的信息中表明:大牛导师今年可能直接只要两个学硕,至于报考他的专硕,一个都不打算招!图片来源:网络小师妹听到这里,心凉了半截,但还是试探性地发了邮件询问一下大牛导师。大牛导师很快回复了小师妹邮件,但邮件里说得非常含糊。大意是建议小师妹找学校其他老师调剂,在自己这边复试过的希望不大。至于具体原因,大牛导师并没有说。然而,今年小师妹报考的学校的考研人数众多,校内调剂的竞争也空前激烈。小师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调剂成功,更别提能调剂到她想去的科室。于是,小师妹向师姐求助,师姐便给了她一个建议。师姐建议小师妹主动跟大牛导师说自己想转学硕。或许这样,小师妹还有机会能过复试。于是,小师妹瞅着大牛导师的出诊时间,与他见了一面。这回,大牛导师明确表明,今年想招收两个做科研的学生。原来之前挂在学校招生信息上的专硕名额,是因为学校不给申请两个学硕名额。所以大牛导师才走的曲线救国道路,想挂着专硕的名头招学硕。因为看小师妹成绩和履历都还不错,大牛导师给小师妹介绍了一个基础医学的导师。但是,小师妹还是比较想干临床,她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所以,小师妹婉拒了大牛导师的建议,跟他表明自己的心意。她说自己愿意跟着大牛导师做科研,可以从专硕转成学硕,希望导师不要刷掉她。大牛导师没有直接回复小师妹,只是让小师妹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师妹参加了几天后的复试。图片来源:网络复试中,大牛导师再次问她,是否愿意转成学硕。小师妹苦涩地点头,最终,她被录取了!录取后,小师妹给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慢慢走了出来。因为小师妹确实很喜欢这个科室,所以调剂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其他科室。小师妹报考专硕,目的就是想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临床。况且,专硕相比学硕,还可以节约三年的规培时间。三年,这对一个女生来说,三年确实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不过,大牛导师对他自己的学生也挺不错的,找工作时都能亲自打一下招呼。图片来源:网络后来,小师妹了解到,她这种情况,并不算是个例。因为,小师妹在7月份专硕开学时去学校转学位时,发现还有很多人被迫转了学位。其中,转得最凶的是,是学校/医院附属的各种研究所。几乎所有的研究所,都有不少的专硕需要被转成学术学位。而事实上,小师妹的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不算是个例,几乎每年都在发生。许多临床领域的大佬,虽然招着专硕研究生,但为了自己的科研项目进度,会将自己的学生劝成学硕。因为,只有学硕,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实验室,才能帮得上他们的忙。而专硕研究生,由于临床轮转繁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搞科研,因而被大佬嫌弃。这种情况,在肿瘤科最为严重。因为肿瘤科重科研的程度是其他科室前所未有的!我认识的一个科室的大佬,如果他的团队招了一个学硕,他通常都会去过问一下。但如果是团队中的弟子招了一个专硕,他基本上是不会过问的。因为这些大佬可能觉得,专硕只是在外边轮转,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也就放任了。然而,尽管受到大佬冷眼相对,但找工作时,专硕还是倍儿吃香的!举广东省作为例子,在珠三角地区的医院,学硕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这里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很多医院招聘时,直接就要求应聘者要有规培证或者有规培证者优先!缺少一纸规培证,学硕直接就被大部分医院拒之门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医院方面,是想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直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想招收学硕后,还要自己培养三年。但如果学硕愿意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还是很吃香的。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的。说句难听点的,一纸规培证确实卡死了很多学硕!这一点很残酷,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考专硕。图片来源:网络但是,学硕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我之前举的例子,是建立在不靠关系的基础上。不靠关系,专硕确实比学硕好找工作。但实际上,说一点比较现实的,找一份好工作还是要看关系的。如果你家里没有关系,那你就只能考老板的关系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老板能混到今天这个地位,手里多少有点人脉和关系。如果老板愿意拉你一把,毕业时打声招呼,找份工作,或者找份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在你老板的人脉范围内就业的话,又能和老板搞好关系。这个时候的找工作,就不分专硕和学硕,主要看老板!如果你是已经毕业并且找过工作的研究生,相信你对这方面都深有体会!图片来源:网络我写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比较学硕好、还是专硕好。因为在我看来,它们都各有优缺点,没有哪一个更强的说法!我只是想给2020年考研的医学生们提个醒,在报考导师之前先把情况打探清楚,该找师兄的找师兄,该找师姐的找师姐,不要含含糊糊、应付了事,免得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如果你不想转学位,就不要报考这样的导师或者比较钟爱科研的大牛导师。假如你真的不幸遇上了这种情况,我建议你要自己衡量清楚。如果你志不在读博,只是单纯想读个研究生出来找工作的话,那你就花点心思、仔细打听一下老板的情况,包括他的为人等各方面。因为如果你以后会在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老板又能帮上忙,那我建议你转学硕继续读。虽然多了三年时间,但对找工作来说,这其实并没有差。但如果你读完了研究生,要回老家工作,不在老板人脉范围内就业,那我还是建议你读专硕,千万不要转。毕竟,读学硕和考博,两者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没有谁敢打包票说你读了学硕,就一定能考上博士!但专硕的那一纸规培证,却能真真正正地帮助你在老家找到合适的工作!图片来源:网络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研究生吧!

孔伋

苦读8年医学,他为什么拿了博士学位却放弃从医?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罗鹤终于在2020年毕业了,尽管本博连读学了8年医学,他却没有选择从医,而是进入一家外资医学影像公司。刚入职一周,聊起新启的公司人生活,他语调欢快,“非常开心、每天可以准点下班,待遇太好了!”如果按照从医的路线,毕业之后的他应该在医院接受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期2-3年),每月的收入还不到现在的一半。8年前,罗鹤以很高的高考分数,报了上海这所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不止他们学校,当时八年制医学生的录取分数,在各医学院校都位居各专业的前列,招收了最优秀的一批高中生。八年制顺应了中国医疗人才层次提升的大趋势,也确实参与到了历史的进程,做出了很大贡献。2002年时,中国146万多执业医师中,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超过60%,有博士学历的0.6%,不超过9000人。而2001年后开设八年制医学专业的14所高校,至今12届毕业生大约1万多人,已经超过2002年之前的博士数量。罗鹤入学时,还是八年制的荣光时刻,最初两三届毕业生刚刚开始工作,“科室里来一个八年制,主任两眼都放光”,一位医生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罗鹤和他的同学,大多看中可以提前3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于未来懵懵懂懂,以为学医就是在临床上治病救人,高分入学的八年制毕业生将来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谋得职位肯定不成问题。然而,情势变得很快。科研能力在医生的评价体系中占的权重越来越高。曾经的优势——提前三年拿博士——转而成为劣势,少了三年的科研训练,“八年制的博士真不如5+3+3的科研型博士受待见”,罗鹤感慨,这也是他放弃从医的重要原因。曾经让主任“两眼放光”的学长、学姐们,因为缺少科研成果,晋升时受到限制,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万年主治”。而到了今年,那些没有像罗鹤一样逃离的毕业生找工作时,甚至连被“两眼放光”的机会都没有了。△ 2020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几位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来源:人民视觉。入学之时:感受最后的荣光罗鹤入学的2012年,是八年制在全国推广的第12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作为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其医学教育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学生需要读完四年任意专业的本科,才能继续学医。临床医生需要念四年医学博士,获取MD(Doctor of Medicine)学位。学术型医生在MD的基础上,还需要读4-5年的PhD(Doctor of Philosophy)。毕业之后,均需经过一定年限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国最早践行八年制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参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自开办起,其临床医学专业就只有八年制这一种学制。早年的协和医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医学泰斗级人物,包括人称协和内、外、妇、儿科“四大天王”的张孝骞、黄家驷、林巧稚、诸福棠。协和毕业的医学大家几乎占据了中国现代医学史的半壁江山。2001年,原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发展长学制。同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八年制专业,此后扩展到14所高校。此时,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少,但执业医师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大多数,医疗服务的质量仍需有较大提升。当时的媒体报道过一个细节,几位参加医师资格临床实践内容考试的医生,穿手术衣时,将系绳的部位穿在前面,而并非像正规的手术大夫那样在背后系好。监考人员问为什么?答曰:从来都是这样做的。顺应人才层次提升的需要,再加上那几年,正好是中国公立医院开始扩张的时点,八年制医学生成为“香饽饽”。同样是2012年入学的林奇,大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对八年制的资源倾斜,比如八年制医学生享有更多的导师资源,他们选择导师时不占用其指导名额。而短短八年就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也让身边其他学制的医学生感到羡慕。此后的八年是这样度过的:前四年像是高中延续版,每天和同班同学一起上课,第五年是临床实习,其后两年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临床轮转见习,最后一年用来做科研和写毕业论文。罗鹤的前四年也是一样,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为他打下了临床知识基础,他最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解决疑难病例,治好一个病人让他觉得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也将成为一个医术好的医生奉为圭臬。此时的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入学以前,外面的世界已经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将决定他们的未来。最后三年:才发现世界早就变了2010年前后,科研成果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背后的逻辑是,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做出评价是困难的,而科研层面包括发表文章数量、累计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获得的基金层次和额度等是比较容易量化评价的。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医院排名,可量化的科研成果更是成了一个指挥棒。此后进入医院,学历门槛水涨船高,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几乎都把博士学位作为了硬性标准。这也与人才层次的提高有关,医学博士不再稀缺,于是,八年制学生的认可度逐年降低, “我所在的复旦某医院的王牌科室由于过往八年制学生表现不佳,已经不再招收八年制研究生”,一位医生在微信公众号《小张聊科研》中这样记录。直到大学第六年,林奇终于认清了现实,发表一篇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只能毕业,不能就业”。他开始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余后三年。那一年他选了导师并开始为期两年的临床轮转,导师是一位专业领域的大拿,也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科室里除了像他这样的八年制学生外,还有一些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一路念上来的学生。这批学生比他年长三岁,有更多的临床和科研经验。而毕业之时,林奇需要和他们同台竞争,争取留在科室规培、留在医院工作的机会。“同样是博士,没有人会管你是临床型博士(MD)还是科研型博士(PhD),都会拿同一套标准来要求你,也就是发表的文章。”在各科室轮转见习的过程中,林奇遇到过临床能力极强但因没有科研成果而无法升职称的“万年老主治”(主治医生),也遇到过早期临床能力一般、专注科研,其后平步青云的副主任、主任医师。前辈的经验点醒了他——临床能力是可以靠经验提升的,而科研必须趁年轻获得成果,基础医学试验也只有在正式工作之前才可能有比较集中和连续的时间进行。林奇开始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学制:八年制唯一的优势是年限短,而这个优势的另一面也是劣势,在现有对于医院和医生重科研甚至唯SCI论的评价体系中,与其他博士相比,因为科研时间被压缩,八年制医学生手头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竞争力。进入医院后,有高分(影响因子)文章的医生,更容易申请到国自然课题,从而更有升职的优势。2020年1月发表的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除工作稳定性及同事之间相处方式外,其他指标满意度未超过中等(3分),且呈现出年资越高,满意度越低的趋势,其中工作环境与工作收入最不令人满意。△ 截取自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同样是第六年,罗鹤选了一位科室主任作为导师,真正开始做科研课题,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和大多数的科研新手一样,罗鹤还没有独立提出一个课题的能力,研究的课题是导师给的。导师把课题布置给罗鹤并大致说明之后,后续设计试验、具体实践的工作都需要他自己来完成。不仅是导师无暇指导,罗鹤也没有同门的师兄师姐可以请教,科研菜鸟不得不独自打怪升级。第一个“怪物”是如何设计试验,罗鹤研究的一个中西医结合方向的课题,根本没有英文文献可供参考,而且因为课题角度很新颖,相关的中文文献也很少。到了真正进行试验操作的时候,第二个“怪物”就出现了,更高阶的神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和试验操作技术,都需要从头学起。那段时间,求助无门,自学进度缓慢,让罗鹤“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罗鹤感慨,科研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硕士阶段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给定的课题和试计划的执行,博士阶段应该拥有自主设计课题、设计试验的能力。“八年制的前五年和其他学制的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到了后面三年,直接进入博士的要求,没有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一定是不够的。”毕业了:手头没有文章找工作有多难?现在回过头来看,几乎就是在那段灰暗的科研时光,罗鹤决定了不当医生。仍然怀揣医生梦的林奇,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手头没有文章这件事究竟有多难,有了更直观的体会。面试时,应聘者坐下聊天,一开始的话题就是,你发了几篇文章,有几分(指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分为几个档次,0-3分;3-5分;5-10分;10分以上,影响因子越高,论文越好)。“人家按部就班读出来的科研型博士手头有七八分的文章。”林奇解释说,想要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至少需要手握一篇5分左右的文章,而此时转换了研究方向的林奇还欠缺相关的文章。面试的教授对于林奇各方面表现都挺满意,学历背景不错、面试表现也挺好、此前的导师还是业内翘楚,但是“就是没有什么文章”,教授说得很直接。他一度以为这家医院录取无望,所幸结果是好的。林奇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八年,“应该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是他总结的教训。但他也认为,这是学校应该做的,“如果现实要求就是这样看重科研和文章,那学校应该尽早让学生有做科研的意识。”“学什么取决于考什么,焦虑什么取决于就业的时候需要什么。”一位毕业于协和八年制的医生告诉八点健闻,按照协和的学制,最后的8个月是用于科研的时间,但那时候才开始投入科研是肯定来不及的。大多数学生都把找导师开始科研的时间提前了,如今在校的学生大多在入学两年半到三年,也就是刚刚完成医学预科通识教育时,就已经开始找导师指导做课题发文章了。一位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的老师统计称,今年至少一半的八年制毕业生发表了SCI论文。而医学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不少医学院校开始对八年制的培养计划以及毕业时的科研成果要求做出了调整。就在林奇毕业的这一年,林奇所在医学院调整了八年制的培养计划,缩短了临床科室轮转见习时间、扩展了用于科研的时间,加强了对于毕业生的科研水平要求。同时,上海也出台了明确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年限的政策。对于八年制学生而言,这两个政策相辅相成,核心就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科研时间,而把临床实践腾挪到了毕业之后的规范化培训。但对于林奇来说,作为政策更迭的过渡一代,似乎成了“最惨的一届”,前有科研时间延长的福利没能享受到,后是临床规培的时间又被拉长了,且八年制因为年限短而体现出的年龄优势也弱化了。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透露,教育部正在加强与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工程院的协同配合,已设立了专项课题,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要求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为各校的八年制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医学生培养不能搞半截子工程,要设计好八年制教育与毕业后住院医师规培的匹配和衔接。”有人积极顺应变化,有人干脆不当医生了新的改革开启之前,八年制已经影响了近20年的上万名医学生的命运。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顺应变化。在一位从医四年的八年制毕业生看来,学制本身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人跟人的差异不在于学制的差异,也不在于智力上的差异,而主要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他认为,开设八年制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平台和导师资源充足,如果能主动尽早开始投入科研,可接触到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他自己在八年的医学生涯中,参与过内科、外科多个课题的研究并发表了文章。不过,这样的学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像罗鹤和林奇这样,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才意识到问题。最终,罗鹤选择了离开医生这个职业,而林奇选择留守,却也不得不离开上学的城市。对于林奇来说,生活学习了八年的上海承载了太多,这里有朋友、有熟悉的医院和导师、有喜欢的生活氛围,但是相比其他城市,除了规范化培训时间延长,上海不能定岗规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医学生毕业之后,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成为住院医师。定岗规培就是说完成培训后可以在规培基地留下,不能定岗规培就意味着,两三年之后仍然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综合考虑了各地的规培工资、临床博后的工资、工作和科研压力以及生活成本之后,林奇决定离开上海,远赴南方任临床博后研究员。接下来的博后三年,林奇必须要有一些科研成果,至少要发一篇3分以上的文章。只有这样,在今后正式进入医院工作中,才不会因为科研的缺失,影响国家课题的申请和职称的晋升。也有的毕业生即便不能定岗,也选择留在上海,例如同样是今年毕业的王卓,将在一家三甲医院继续两年的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但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上海人。在他们班继续从医的学生中,一半回了老家和外地发展,一半留在了上海,而这后一半中多数和王卓一样,本就是上海人。至于完成规培后如果留不下来,会不会继续从医?王卓还没有想好,“先规培了再看,以后我可能会去私立医院工作,或者干脆就不当医生了。”2012年,三位不同地方的高中生罗鹤、林奇和王卓同时在上海开启了医生的梦想,8年之后,他们已经是医学博士,但梦想却都还没有实现。回想8年的大学生活,林奇有时会想起一位长者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文中所用均为化名)吴晔婷|撰稿王吉陆|责编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微信搜索“八点健闻”,获取更多健康专业资讯

免瀑镇

研究生毕业后,到底该不该考博士?知道这几点后,再做决定

现在同学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会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然后读几年的研究生,等到研究生毕业之后,再进入社会找工作。而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反观读博的人数却越来越少,可能很多朋友在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些原本打算读博的朋友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放弃了读博的打算。因为人都有从众跟风的心理,一旦发现读博的人数较少,自己也会另外选择其它道路。其实在小编看来该不该读博士还是要具体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出决定。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读博士生的几点好处和坏处,了解到这些之后相信会有助于大家做出选择。1、选择读博的劣势首先说说坏处,第一个明显的坏处就是读书时间比较长,可能男生还好,但是一提到女博士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这样的人将来能嫁出去吗?小编曾经看过一场相亲节目里面来的女嘉宾是一所高校的女博士,虽然长相非常漂亮,但是在座的男嘉宾却感觉自己配不上她。而现场的男嘉宾最高的学历,也是国外的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她的出现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压力。如果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读博士又要经历几年的时间,等到真正接触到工作的时候,已经将近30岁的年龄在同龄人已经稳定,甚至有了孩子之后,你还在读书,这个时间成本还是很大的。现如今读博士并不简单,在近段时间,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毕业论文的核查力度大大提高。而一些高校的博士生,如果想要顺利毕业的话,就必须在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网上也有因为不是毕业的网友说到自己在读完博士之后,刚刚到工作岗位。虽然工作比较好,而且他的本科和博士院校也是上海的一所著名高校,他学习的专业也是如今非常热门的经济类专业,但是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已经30岁了,在这个期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组成家庭。工作也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周围的同学不管学历如何,大多数都已经成家,而且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读博的人大多最终会选择做科研,如果是对科研不感兴趣的话, 还是要谨慎选择。2、选择读博的优势接下来就说说好处吧。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博士的学历,可以说是目前工作中最有优势的学历,不管是哪个企业,当应聘的员工有博士学历的人,老总肯定会优先考虑应聘这个人。虽然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可是后期的回报也会高,往往工作时间越长,薪资就会出土增长。其次,就是现如今国家对于读博士生的学生补贴力度,大大提高一些高校更是给予了师生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从事科研项目的学生当确立目标之后,可以申请到上万元的项目资金。而且在读书期间,博士生每个月也会得到相应的补贴数目比一些基础工人还要高。最后,一些对于研究比较感兴趣的朋友,读博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如果在读书期间能够研究出相应的成果,那么可以申请专利不但能获得名声,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校能够给想要实现梦想的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博士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去读的,有一些同学可能心里想着要读博士,但是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在博士生期间要做各种研究,自己的知识水平也跟不上,所以即使有这么好的待遇,有一些人也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小编的建议是,如果那些有这样机会的朋友,并且对科研比较感兴趣的人,完全可以去尝试一下。

柴生乎守

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借个火

低学历医学工作者将被清退,考博真的没出路吗?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紧缺的资源和医疗人才相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大环境陷入了“学医潮”。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对于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必然不能忽视。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考研路漫漫,犹如打怪升级。可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选择,而对医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想要入行的基本要求。研招网信息根据研招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最近5年内,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尽管国家一直在扩招、非全地位提升,但是考研的巨大压力还是让医学生们喘不过气。于目前很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不仅对硕士条件更苛刻了,一些博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不仅对博士开出了各种福利待遇,还提供了不少的住房补贴,这就更加催生了大批就业难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本科生投身于考研大军当中。如果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考博是困难模式,那么医学生考研就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尤其随着就业后年龄一年一年增长,学习和工作同时进行身心俱疲,压力就像无形的手一直扼住命运的喉咙。有人说国内考研压力大,那么出国读博可行吗?医学生们又何尝不想出国深造呢,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想要出国找到合适的院校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医学中的中医专业!医学生太难了,甚至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政策要清退学历不达标的医生!文件原文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将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难道医疗工作者想要就业后不脱产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自己就真的不现实嘛?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想要在职出国留学读医学专业也是有办法的!解决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留学烦恼,匹配心仪的院校一直是我们尽力去做的事情,而留学专班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医学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球的留学局势,想要出国去英美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成绩,和相匹配的专业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经历,甚至需要你在核心期刊上有所学术成绩。面对高昂的学费和高门槛,选择在职就能读的留学专班,不仅学制低、无语言成绩门槛,而且在寒暑假上课不占用上班时间,并且归国后学历都是可以做认证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所高性价比的医学留学专班院校,菲律宾的法蒂玛大学。菲律宾接轨欧美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美国式学历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完善,在留学学历教育上更具特色,目前的特色专业包括:医学、护理、牙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公共卫生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欧美国家都极具竞争力。在法蒂玛大学,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修得的文凭可转赴美,或国内继续深造。在入学后医系二年后可考第一阶段、三年级后可考第二阶段的美国医师执照考。四年级可回国内或到美国见习,毕业后返国内或赴美加地区从医,前途发展更多元。从医后,因精通医学英文的听、读、写,只要态度认真,反而易在医内受到重视及肯定。菲律宾的医科学历,中国大陆直接承认,在菲取得学位在大陆认定为”职业医学博士学位”性价比高,可依据大陆相关规定,报考大陆医师执照考试;有机会在其他东南亚盟国直接就业工作,是让你走向国际医疗舞台的好机会。出国不仅能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还减少了留学的经济负担,享受着纯正的美式教育,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神仙院校难道不就是医学生所期待的吗!关于国内在职硕博、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百纳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