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方法心迹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方法

对于大多数考学科教学专硕的学生而言,333教育综合都是必考科目。然而,教育综合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这无疑增大了学生的复习难度。在考学科教学的学生中流传这么一句话“得教育综合者得天下”。因此,如何科学而高效地复习和记忆333变得至关重要。很多考生在复习教育综合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无疑是背了又忘,忘了又得背。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所以很多考生刚把中国教育史背完了,结果教育学原理又给忘了。这样,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复习效率特别低,在复习的过程中觉得很枯燥,甚至丧失成就感。在我看来,教育综合的复习并非无章可循。首先,在复习教育综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承认复习完之后会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随着复习的次数逐渐增加,我们的记忆会逐渐牢固。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制定计划并且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比如说,在复习第一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记忆要点,只需把书本的大致内容熟悉一遍,看完一遍之后,自己根据目录和小标题梳理一遍框架,第一轮复习时间把控在1个月的时间内。在复习第二遍的时候,就需要考生认真地去复习,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要点和记忆关键词,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在每复习完一个大的章节之后,学生也需要回过头去再看一遍,再巩固一遍记忆。第二遍复习的时间可以长一点,时间可以在俩个月左右。到了第三遍复习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这一轮检测非常地重要。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也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成就感。对照着框架,抽取其中的某一个标题,再拿一张草稿纸,看自己是否能够写出要点且把语言表达通顺。在这一轮复习中,有助于我们把自己不会的知识再看了一遍。当我们能把某些知识点熟练地演示出来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复习是有收获的。那么,在复习第四遍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去做目标院校的历年考研试题试卷。做考研试题试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该院校的出题规律以及考查重点,使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复习完了这一遍之后,就要对照着院校考试大纲,再过一轮,找自己的盲点。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有些知识点历年没考过的或者其他院校考查的也比较少的,考生也不能忽视。因为往年没考,不代表今年也不考,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到了最后阶段,考生还是得多去复习,多看重点知识。总而言之,教育综合的复习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也是一条坚持的道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制定好计划,调整好心态,把握每一轮的复习重点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然后不断坚持下去。

李丰

考研教育综合笔记——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二者教育思想对比

裴斯泰洛齐教育目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其具体要求有:①教育目的心理化,②教育内容心理化,③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心理化,④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核心教育思想是:论要素教育,主要有三点:①智育——要素的核心,对应的是智力,最终目的是发展智慧,②体育,对应的是体力,最终目的是发展健康、劳动能力,③道德,也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就是爱,最后成大爱,爱全人类。教学法有三种:①语言教学法:声——词——语言,②测量教学法:直观印象——测量——绘画,③算术教学法:感觉印象——加减乘除。裴斯泰洛齐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验成果有以下特点:1、明确把学习与劳动、学校与工厂相联系;2、学习为主,参加劳动为辅;3、重视学习基础性文化知识,掌握基本手工劳动技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培养人的重大意义。赫尔巴特五种道德观: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是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的教育家,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力,认为统觉的基础是兴趣。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教育性教育原则:含义——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方法——一是养成德行,二是培养多方面兴趣。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管理的目的在于创造秩序,使教学更好地进行;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训育方法有:限制、奖励、责备、惩罚、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课程理论:(1)经验、兴趣和课程;(2)统觉与课程;(3)儿童发展与课程。教学理论:(1)教学进程理论:①单纯的提示教学,②分析教学,③综合教学。(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讲解新教材时,把教材分解为若干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掌握;联想——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方法——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最著名的三中心:课堂、书本、教师。

德又下衰

考研,教育综合笔记——现代三大教育家思想总结

民国时期(1911-1949)各教育大家教育思想体系:第一位:杨贤江杨贤江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全人生指导”,其核心思想是——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指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从而适应社会改进之用。其教育本质为: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需要;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其影响也很大。第二位:黄炎培黄炎培被称为我国职业教育之父,因此其教育思想和体系是围绕职业教育来讲述的。他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个性发展、个人谋生、服务社会以及为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二是有助于解决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生计问题!职业教育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教育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教育方针是:社会化、科学化。教育原则是:手脑并用,理论实际相结合,知识技能并重。职业道德:敬业乐群。第三位:晏阳初晏阳初他的教育思想可以从四个字出发来讲:愚、贫、弱、私——这也是他归结当时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源。从中得出,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所谓的四大教育指的是:(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2)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奸力;(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在这四大教育中,以公民教育为根本。而三大方式说的就是三种受教育方式:(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这三大教育方式至今也很有实际意义。晏阳初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两个名词概念:“化农民”与“农民化”。“化农民”指的是实实在在地进行乡村改造,教化农民,主要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农民化”知识分子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简单的来说就是变成农民角色。PS:照片来自网络,如侵犯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其入不距

河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获评A等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张婧)近日,江苏省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价,河海大学获评A等。全省36所高校参与综合评价,其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近年来,该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研究生为中心,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治水需求,围绕质量提升的关键核心要素,坚持问题导向,改革驱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招生改革,提升生源质量。强化科学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支撑作用,改革健全了以学校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导师给予必要配套的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关联机制,鼓励优秀导师招生更多优质学生。招生资源大力向国家一流学科及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倾斜,同时重点支持国家级人才计划和科研创新团队、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重大创新平台等。改革创新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主动适应防疫新常态,研究生院利用“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优质生源率位于全省前列。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坚持典型引路,以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世纪工程中的杰出校友为榜样感染研究生。坚持实践育人,组织“博士团”到乌东德、白鹤滩等在建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服务,以学科专长服务社会发展、专业智慧对接国家战略锻炼研究生。坚持组织育人,实施党支部“提质增效”计划,打造研究生特色支部、优质支部、样板支部。坚持文化育人,举办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彰显河海精神、传承河海文化、展现河海魅力。以评促建,激发活力,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各教育环节,形成较为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深化导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过程指导成效。强化对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对无项目、无经费、无成果的“三无”导师坚决不予招生。实施责任追究,对研究生培养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等方式予以处理。坚持“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育人先正己,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比照导师“十不准”认真查摆。上岗先培训,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科(基地)、个人四级培训机制,导师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契合新时代需求的能力。在水利一流优势学科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加强智慧水利和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在环境一流优势学科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水文水资源,培养环境生态水利方向的人才;结合法学和管理学,培养水污染控制政策制定及管理方面的人才。积极探索“知识构建+专业实践+价值塑造”全过程育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社会实践”全方位育人、“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全员育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培养新模式。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力度,公派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主导“一带一路”水战略联盟,设立教育科技基金,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今年是江苏省首次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省域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引导高校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此次综合评价主要考察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等,主要采用省外专家评阅材料和省内高校现场互评的方式。

祖罗

用心教育学考研|21必看!全国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院校汇总

疫情总会过去,阴霾总会消散,在家无事做的小伙伴们与其吃啊、睡啊、焦虑啊,不如静下心,好好准备21考研。未来还长远,生活仍会继续。今天用心团队为大家整理了全国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院校汇总,想要报考教育学却不知道报考哪所院校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1.北京市2.天津市3.湖北省4.黑龙江5.吉林省6.辽宁省7.上海市8.江苏省9.浙江省10.山东省11.安徽省12.河南省13.山西省14.陕西省15.福建省16.广东17.重庆市18.江西省19.贵州省20.云南省21.四川省22.湖南省23.湖北省24.海南省25.广西壮族自治区26.宁夏回族自治区27.内蒙古自治区28.西藏自治区2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30.甘肃省31.青海省以上数据表格对于后面需要调剂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毕竟统考311试卷相同,分数的参考意义比较大。统考院校优先考虑调剂统考院校,这是第一原则。无论你是选择哪个学校都好,早一点做好准备和学习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用心教育学考研】

负面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三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外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6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40分,共80分三、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李保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更多内容可以私聊哦~

辞郎洲

研究生院组织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

2020年7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座谈会,学习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以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部分院系主要领导、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以及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工作人员、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姜国华主持。会议现场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批示。姜国华介绍了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情况,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的总结发言。姜国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时代,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要以指示批示为引领,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部署,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面向世界科技竞争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懈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认为,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教育会议的召开意义重大,为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她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指出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要抓住历史机遇,服务国家战略,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与研究生教育实际相结合、与各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相结合,发挥综合学科优势,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参加座谈会的院系代表对习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总理作出批示表示深感振奋,对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发展充满新的期待,围绕指示批示精神,为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出意见建议。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建议学校引入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细化招生、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机制。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认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人才需求量加大、国际交流不确定性增加等新特点,学校应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突破创新,严把质量关,提升北大研究生教育口碑。工学院副院长王启宁认为,研究生教育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科研规范和科学精神的强调,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郑晓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应与国外大学开展更密切的合作,推动学术交流,吸引更多海外和本土优秀人才。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宋亚云提出,正本才能固原,要从本科阶段就注重培养德才均备的科研人才,要加强机制引导创新,要在学科规划、资源分配、人才交流、学位审批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王初建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要加大对本土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吸纳;要试行跨实验室、院系、学部联合招生,推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天兵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期待和要求,让每一位研究生教育阵线上的同志倍感振奋,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责任和使命。各院系负责人结合学习体会,对学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研究生院会认真研究,今后也会继续开展深入学习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活动,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北大研究生教育发展,培养更加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迷阳迷阳

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

学校简介苏州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他是第一个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列出的高校之一,是由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双一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苏州大学的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苏州大学,始建于)。中国内地高校院系调整,苏州大学文理学院、苏州大学文教学院、苏州大学数学与物理系联合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后来,苏州蚕桑学院(1995)、苏州丝绸技术学院(1997)和苏州医学院(2000)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简介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技术系。同时拥有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等7个研究所(中心、办公室)。目前,学院设有博士后移动台、高等教育博士点、教育经济学博士点(自行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硕士、硕士。招生专业专业课程初审参考书教育硕士硕士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为: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照国家统考大纲和备考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教育硕士(专硕)333教育综合,参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大纲书目,具体书目如下:温馨提示:中国教育史建议以孙培青教师用书为主备考;外国教育史建议阅读吴式颖教师用书《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以张大教师用书为主备考。2020级复试分数线这次,我们将共享苏州大学教育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构的信息,如果您想了解其他院校的教育研究生入学考试信息,请留言或留言!~君君一言不发

四度

深化综合改革 聚焦内涵建设 努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 要]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作为研究生教育大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注重结构优化、平台建设、改革创新、导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和保障机制,推动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改革;新时代;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支撑、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7月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为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吹响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江苏作为研究生教育大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突出“六个注重”,努力推动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重结构优化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布局结构,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江苏研究生教育体系进入了从单一学术学位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江苏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需求,用足用好新增审核、动态调整的机制,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方式,建立了学科专业较为齐全、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培养类型更加丰富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层次结构方面,江苏现有博士研究生3.4万人,硕士研究生18万人。在类型结构方面,江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除军事和警务以外专业学位类别的全覆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比达到60%。在学科结构方面,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2个学科门类101个一级学科。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中,43.6%的学科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同时,理工科成为江苏研究生教育的主体,理工科博士占比78%,与全国持平;理工科硕士占比65%,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建立同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新时期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江苏高等教育建设“四大专项”,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相关学位点布局及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缺人才和江苏重点产业急需人才。一要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二要优先发展科技前沿学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科技前沿学科建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空天海洋装备等关键领域学科建设。三要科学规划交叉学科领域。从政策、资源、管理等方面统筹谋划,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出台关于推动高校服务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等交叉学科建设。注重平台建设高水平平台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平台建设到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十三五”以来,江苏着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以高端平台引领江苏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2016年,为适应“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型省份建设需求,江苏启动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开创“综合+专项”“1+1+4”建设模式,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彰显特色、强化内涵、争先进位、追求卓越。其中,第一个“1”是江苏“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持项目,对江苏的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给予重点支持,助推提升综合竞争力,向世界一流迈进;第二个“1”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支持项目,遴选12所省属高校进入建设范围,力促更多江苏高校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4”指“四大专项”,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夯实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础。学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江苏把学科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注重体系构建,形成了逐层推进、逐级上升的四级学科发展体系。除4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立项建设省级优势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推动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科迸发活力,在不同层面提升水平、形成影响、追求一流、作出贡献。无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还是江苏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都强调聚焦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把培养一流研究生作为第一要务,注重把平台所拥有的充足建设经费、先进科研能力和高水平师资团队转化为涵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优势。目前,全省超过90%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近六成研究生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学习,这是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经验。当前,江苏正在制订《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将积极支持更多江苏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推动更多学科成长为世界一流学科,努力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多更优培养平台。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方面。积极发挥江苏高校学科联盟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龙头、省优势学科为主体、省重点学科为基础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互访、学位论文互评、基地共享、设备共用机制,促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集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江苏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推动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改革出真招见实效。一是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作为督查重点,省政府将其列入年度百项重点工作。省教育厅先后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配置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抽检标准和评优办法,建立了省级工程类研究生慕课中心、教育和中医等多个类别的案例教学资源库,并开展教育类和建筑类专业学位职业资格衔接试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试点机制,各高校在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导师队伍、搭建校外平台、开展国际联合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机制。二是深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江苏2015年启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五项改革,从落实奖学助学经费、开展寓教于研、进行国际联合培养、优化导师招生配置、建立考核淘汰机制等五个方面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改革,高校88%的博士研究生人均奖助金额达5万元/年,绝大部分博士研究生都能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科研,在立项建设的优势学科平台上,参与各种形式国际交流的博士研究生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1年左右海外研修经历的达到1/3。2017年教育部在全国遴选14所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2所高校入选。三是持续实施江苏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这是江苏200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以抓质量、抓内涵、抓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创新举措。“十三五”以来,江苏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围绕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调整项目设置,优化资金分配方式,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科研创新实践大赛等系列学术交流与创新活动。近三年省财政安排创新工程专项经费7500万元,带动高校配套投入近6亿元,资助研究生实施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1.2万项,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破解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下一阶段,江苏将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研究和系统性谋划,强化省级统筹,出台《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21-2025年)》,实施一揽子项目方案,重点在思政教育、学风建设、教学资源、分类培养、海外研修等方面打好“组合拳”。注重导师队伍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石。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好“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近年来,江苏出台导师队伍建设系列政策举措,立体式、全方位、系统性推进导师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面引导,明确规范要求。出台《关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师德为先、育人为本、质量为要的基本要求,建立分类遴选、评聘分离的导师选聘制度,保障导师的招生参与权、培养自主权、育人推荐权、管理建议权等基本权利,明确导师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提高科研学术创新能力、保障培养条件等方面的基本职责,并健全导师的招生资源配置机制、联合指导机制、培训交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表彰奖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养深厚、术业精进、治学严谨、指导有方的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负面清单。出台《江苏省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试行)》,从意识形态、学术规范、招生考试、科研指导、师生关系等方面规定了导师不得违反的十项“底线”行为。同时建立导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情况报告制度和追责制度,不回避、不遮掩、不包庇、不护短,先后通报6例违反“十不准”情况的案例,为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敲响了警钟。三是针对特定群体,回应关注关切。出台《关于规范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指导研究生若干事项的通知》,专门对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指导研究生相关事项进行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此外,注重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首次开展了江苏省“十佳导师”和“十佳导师团队”评选活动,并形成制度性安排,每两年开展一次。“双十佳”推选条件不仅注重导师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水平,还注重师德师风以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双十佳”评选,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导师和导师团队脱颖而出,较好地发挥了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师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下一步,江苏将启动实施“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构建省教育厅、省研究生教指委、研究生培养单位、院系四级导师培训体系,实现培训主体分层、培训职能互补。建设江苏导师在线网络培训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全省导师在线培训全覆盖。出台《江苏省导师指导质量抽检办法》,从指导能力、指导质量、指导效果等方面对导师指导情况开展抽样调查,推动全省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注重产教融合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必须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构建高水平的科产教融合体系。近年来,江苏不断创新方式,着力打破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壁垒,搭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的“立交桥”,推动科技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产业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一是持续推进产业教授选聘工作。产业教授制度是产生于江苏、发展于江苏的“江苏品牌”。该制度通过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与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引企入教、引企入研,实现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的深度对接。经过10年持续推进,江苏已遴选七批次共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江苏30多所研究生培养单位担任6000余名研究生的导师,辐射1081个企业,涉及化工、信息、文化、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为提升江苏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持续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等设站单位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究的机构,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江苏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自2008年开始建设以来,江苏已构建起包括校级研究生工作站、省研究生工作站、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四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模式。目前全省有省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40家、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4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打造了多元融合、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推进“大院名企研究生联培计划”。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与华为公司、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签署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合作协议。三年内华为公司将与江苏高校联合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联合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五年内联合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下一阶段,江苏将实施“研究生教育科产教融合推进计划”,加大力度,选聘更多热心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担任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采取切实举措,推进江苏四级研究生工作站体系建设。优选更多大院名企与江苏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科技创新与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发展与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注重保障机制只有做到“严字当头”,才能保障学位授予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江苏持续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导师责任制为核心,构建起标准引领、制度保障、评价诊断、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保障体系。一是持续开展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和评优工作。江苏持续15年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议工作。2017年颁发《论文抽检评议实施办法》,并制定《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议标准》《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评议标准》。持续18年开展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并将之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二是每年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江苏委托第三方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以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每年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毕业研究生对母校满意度达97.24%,其中博士生满意度达97.12%。三是积极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下一步,江苏将在持续抓好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价制度,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一要做好对学校、研究生和导师三类主体的评价工作。对研究生,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思想素质、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开展全面评价。对导师的评价,主要看育人成效,鼓励和要求导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育人上。评价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考察培养的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需求方面的实际贡献,以及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满意度等。二要做好研究生入口、过程、出口三个环节的评价工作。每个环节都建立质量标准,持续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三要用好分类、多元和综合三种评价方式。首先要健全分类评价方法,提高对不同主体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在评价要素和方式方面,要体现多元,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充分运用数据分析,也要通过典型特色案例、写实性材料等进行定性评议,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再次,要开展综合评价。今年江苏在省级层面首次开展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体现的正是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关注,其目的是引导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质量,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水平,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江苏将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为我国早日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作出江苏的积极贡献。【作者葛道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原载2020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作者:葛道凯

又红又专

2020考研:311教育学与教育硕士区别

2020考研群体中,定有很多考生备考的教育专业研究生。但是,大家是否真正知晓关于311教育学与教育硕士区别呢?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小编就给2020考研者详细说下这一常识知识,内容仅供考生参考。311教育学与教育硕士区别?1. 311教育学是全国统一试题,而教育硕士是各个招生单位自主出卷。2. 311教育学是全国统一大纲和范围,而教育硕士中的333教育综合有大纲,但部分学校有自己的范围和要求。这里,北京文都考网建议考生去学校官网看有没有自己的范围和要求,首都师范大学就是有自己的范围。3. 311教育学满分是300分;而教育硕士中的333教育综合满分是150分,还有一门是学校自己出试卷。4. 311教育学是针对教育学硕士,而333教育综合是针对教育硕士。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11教育学与教育硕士区别?”,希望上述常识对正在备考教育方面的考生有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