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如今,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不受欢迎了,985、211工程类重点学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学生也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竞争力,但是,考研后,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这是为什么呢?1.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往往只知道读死书,对知识和科学研究却不知灵活应对。很多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很多人往往读书、努力学习,取得研究生考试的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太依赖教科书知识,当然,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考试中经常被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能灵活运用技术,这也是很多硕士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来这些人是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士,这样看来,多数是书呆子,很多大学研究院的指导者,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都会细心教导,但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心会让指导者失望。2.学习能力很高,但是独立力很弱。研究生院的学生、硕士和博士生们经常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上,对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非常弱,社会经验也非常不足,也许有人会说“爱因斯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学的大亨相比,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博士每年都有几千人,硕士和研究生人数不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一些生活细节,我们再找借口,我们说是尖子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在研究院,博士课程的很多指导者对大学院有着这样的想法,虽说学习了先进技术,但如果连这些基础工作都不想做的话,可以放心为祖国做贡献吗?这是很多研究生的指导者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重没有借口,所以没有时间做细小的事情,这对很多领导来说是个心寒的地方。3.研究生的大学院考试太重视学术,担心信息商的锻炼。大部分研究生直接从小学到大学,还去了大学院、硕士、博士,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受过社会锻炼,挫折也没有经历过,大部分研究生的情商锻炼令人担忧,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领导人说,关于这一点,研究生院的指导者和研究生院的学生们交往得比较多,但是彼此成为朋友的机会很少,我们不能追究很多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一个人走上社会,不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大学院考试的机关也开始锻炼大学院学生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的人才。对于上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大家可以再下方留言区留言哦。

梦游症

中国研究生生存现状:我们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一,五一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广州。朋友在一家外企上班。见面吃完饭,我们聊天。“诶,你说你读研有什么用,毕业了不还是要给别人打工?这么大了还让家里给你交学费,供你读书?”朋友一边看着抖音,一边问我。“……”二,大学同学,毕业的时候考了公务员。上班时打印材料,办理业务。下班后养花练字,情趣盎然。他没有读研读博,生活也过得怡然自得。三,前两天,我和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师兄聊天,聊起他读研时的生活。周一到周六,每天早八晚十,除了做实验写代码就是吃饭睡觉,每两周汇报一次。他马不停蹄的向前。研三秋招,师兄签了工作,月薪很高,人事主管坦言聘用是因为的他的科研经历。两篇sci,国家奖学金。研三毕业,师兄和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订婚了。我想,师兄应该觉得读研挺好的。四,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年,也是恢复研究生教育41年。从1978年研究生招生开始,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07万激增到290万,增加了大约289倍。在恢复研究生教育的40年里,我国学位授予量超过800万。近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成。研究生似乎真的已经烂大街了。但是,从1995-2016年,我国研究生总共招收了660.8万人,而2017年大约招生58万人,2018年大约招收了60万人,总计人数770.8万人。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仅是0.55%。而博士更是仅仅只有0.057%。但是,根据美国SAUS和BLS的数据显示,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五,世界的运作机制是由很多学科交叉建立起来的,经济学,文学,社会科学,工学,理学等等等等。几百年来,立足于这些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们究其一生所发现的揭示这个世界客观运作的基本法则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间的大河奔涌向前,高耸的大厦和广袤的森林终将化为渺渺一粟,但这些不断累积的真理却如同闪亮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在暴风骤雨中探索美好的未来。或许你觉得自己做出的努力很小,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改表了世界。当你老了之后,回想起你的一生,回想起自己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的不同选择,当时的晚霞浸染了天空,夏风吹过你的脸,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但是你却不知道,在这苍穹之下,命运的巨轮因为你的每一次掌舵伴着风暴与海浪轰隆起航。没有人说的清楚,你现在做出的每一种选择会带来怎么样的人生,但是前方漫长的路,宁愿做一回唐吉坷德。最后,我想借用胡适先生1932年于北大毕业典礼的演讲作结:“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张叔

大学生读研究生现状:导师对学生有多么真诚,就会有多么失望

随着中国学历的逐渐精英化,本科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并不吃香了。当985、211工程类的重点院校逐渐的成为社会的主流后,学生也开始通过考研而赢得竞争力。但是大学生考研后,往往自己的导师越是真诚教导,学生越是让他们失望,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学生考研后,往往只懂得读死书,却对待知识和科研不懂灵活对待。在许多学生考研究生时,很多人往往只懂得靠读书、刻苦学习而取得研究生的考研资格。中国大学生往往喜欢读死书,就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太依赖于课本知识。当然这其中也有国内教育制度的缺陷,学生在应试考核中往往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是真正用于科研和研究类型的工作时,却始终不会灵活技巧,这也是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悲哀。原本这些人群就是社会各行业的佼佼者,这样一看大多数都是一些书呆子。许多大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往往在学生进入研究院时,真诚细心教导,但是往往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究精神让导师们是非常的失望。学习能力强,自立能力却非常薄弱。研究生们、硕士生以及一些博士生,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专业之上,对于社会经验和生活动手能力却非常的薄弱,社会经验也是非常不足。或许有的人会说:“爱因斯坦也是专精于学术,自理能力也是非常差。”但是我们不能和这个物理大亨相比,毕竟中国每年的博士都有几千个,硕士和研究生更是不尽其数,古代思想家韩愈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把生活细节中的一些环节给遗忘点。我们更是借口说我们是尖端人才,这些小事不值得我来动手。而在研究院,博士站许多导师对研究生们这种想法是很着急,虽说你是学习尖端技术,但是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事务都不愿意动手,如何安心让你们去奉献祖国呢?这也是许多研究生导师最失望的地方,因为学业繁重借口没时间搞细枝繁节的事,这对于很多导师而言是很心寒的地方。研究生考研太重视学术,情商锻炼堪忧大多数研究生都是直接从小学上到大学,再上到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也因此很多研究生其实没有遭受过社会的锻炼,也没有经历过挫折,大多数研究生情商锻炼是堪忧的。曾经武汉大学的博士导师说过:“我教过的博士中,很多人太过看重学术和时间分配,往往他们容易错过一些很现实的东西, 比如情商。”这一点大多数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们相处更多还是师生,但是很少可以彼此成为朋友。我们没法吐槽广大研究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进入社会,不懂为人处世,不懂圆滑,不懂人情世故,他其实是走不远的。当然,道德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学生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许多考研机构也开始锻炼研究生们的社会接触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信有一天,中国的硕士和博士也会成为综合性人才。

而犹若是

毕业后选择考公务员,白花费三年时间,解析众多“研究生”的现状

导读:毕业后选择“考公务员”,白花费三年时间,解析众多研究生的现状如果说小学想,初中,高中是义务教育的话,那么大学就是所谓的成人教育,而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于博士后就是人们常说高素质科研人才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生界中,出现了这么一种怪现象。很多研究生当初是多么的鄙视那些大学毕业后就去工作的人,于是自己选择考取研究生,但是当自己研究生毕业之后,却无一例外的选择考取公务员。而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基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价值。难道他们当初选择考研究生,就是想要一张研究生毕业证书吗?按理说,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已经站在了我国学术界的顶层,所选择的道路不说要怎么高端,最起码也要和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但是选择考取公务员,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再说,就算是真的有志于从事公务员的职业,那么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完全可以去报考。一来大学所学的知识和公务员的关系比较强,二来年龄也不算大,在公务员队伍里面也有可能有个好的发展,可以说,大学毕业之后选择考公务员是最佳的时机。之所以有这种怪现象,我想,不外乎这两点原因。一:逃避。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还没有享受够这种不用操心金钱的日子,于是选择逃避现实,不想接受社会的洗礼,而考公务员只不过是他们选择的一条道路而已。二:学校。虽说我国现如今毕业的研究生有很多,但是真正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到科研知识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生也只是混了个文凭而已,要说让他们真的去搞一些科研,我想是不会有结果的。正是基于这两点现实,才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又选择了去考公务员,以此来做最后的挣扎。当然,小编在此不是奉劝大家不要去考研究生,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算是考,也要争取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以此来提高自己文凭的含金量。你是否也在复习研究生考试,或者你已经考上了,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圣人贵精

研究生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结果也肯定是有喜有忧的。不过很多人发现,就算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还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于是有一些学生,在好不容易考研上岸之后,却放弃继续读研或者是中途研究生退学。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网友一:本科就读于一普通一本学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一985大学,学了一个冷门的工科专业,现在是硕士二年级。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干完导师的杂活之后根本不想学习(主要是不想干本行了),但是又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目标,所以最近两个月都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心里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知道应该认准一个方向,然后一直走下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状态有时候很痛苦。网友二:研究生的生活很累、很痛苦,但也很充实,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进入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感觉学习环境完全变了,每天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完成到时要求的项目。每天都会感觉时间很紧,并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霸。所以能从中学到很多在本科阶段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还学到了周围同学一些很好的学习品质。网友三:研究生期间,周围学习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忙的同学整天都看不到踪影,不忙的学生则特别悠闲。生活节奏总体和本科生活不一样。读研时期的课总体会比本科少,但是花费的精力会更大,再加上研究生时间比本科短,所以会感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有时候会有一种焦急感。网友三:本科后跟随考研大军的脚步后准备考研,幸运的是一次就上岸了。不过虽然是考上了研究生,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在读研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在整个读研期间,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研究生学历之外,就是收获了这一点。研究生圈子非常狭窄,相识的人就那么十几个。虽然在读研期间一直在忙碌,但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学术。所以进了实验室就像等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如果是那些不喜欢学术科研的人,在考研之前最好还是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中途放弃读研的人,就是一开始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发现,在读研后生活更加痛苦。现在读研也是一件双面的事情,有的人能通过读研后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在读研后只是浪费了三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以上就是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大接访

当代研究生的困难现状,研究生还该不该读了?

读研甚至读博的学生,总是受到比别人更多的关注。如果没有拿到比本科生更高的工资,或者更高端的工作,仿佛就浪费了这么多年的培养。然而只有研究/博士生们自己知道,学历也是一道枷锁,将人勒地喘不过气来。读硕士一点也不快乐。既没有本科生的洒脱,也没有博士生的专注,研究生就这样在狭缝中生存。前些日子,#华科大研究生跳楼自杀#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某,写下七页的绝笔信后,从教学楼顶轻轻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却延迟毕业,找不到工作,内心委屈、无奈、不平,却又无人可以倾诉。身为局外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极端现象。但是研究生的心理状态,真的不容小觑。去年3月的《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刊登了一项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的一项研究,也许能说明问题。该研究指出,研究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这是通过压力量表测算出来的,调查显示,41%的研究生为中度至重度焦虑,39%为中度至重度抑郁范围。而此前用这些相同量表测试的普通人群的比例为6%。图片来源于中公ACCA为理想来,我们不是导师的助理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导师最坑人?底下一共有1516个回答,代表了1000多名学生的心声,相信会让你“大开眼界”,那些本该“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竟然还能这样做?其实导师与研究生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反而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在大多数实验室,研究生都会把导师叫做“老板”!不过对研究生来说,这种关系并不能算平等。一方面导师对研究生是否能够毕业,基本持有一票否决权,研究生们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敢怒不敢言。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补贴、课题基金都要经过导师之手,衣食父母不可得罪。导师带的博士、硕士,自然而然沦为了包身工。导师让你帮他女儿辅导作业,你敢拒绝?导师让你帮他做项目,你敢不从?导师忙于事业没时间辅导你的论文,你敢有异议?工作和生活的失衡当研究生们被询问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问题时,56%出现中度至重度焦虑,而有55%出现抑郁症的研究生答案是“不平衡”。虽然这是一个美国的研究,但有很多中国学生心有戚戚。有人表示,不管是国内还是美国,很多研究生是“日日夜夜、工作日双休日都在工作,没有假期,没有社交活动,没有社交圈子,没有娱乐活动,没有兴趣爱好,没有机会向周围人倾诉自己的抑郁焦虑,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读研期间环境往往是很封闭的,本科还能每学期接触不同的老师,和室友交流,研究生基本各管各的,除了同一个导师麾下的师兄弟们,能接触到的人很少,对大多数不善交友的人而言,社交圈可能会变得很狭小。比读研还要痛苦的是什么?当然是延期毕业!延期毕业的现象,近年出现得越来越多,很多人决定读研的时候,本来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学校的要求又相对严格。除了繁忙的工作,研究生还面临心理上的压力,人生在世就免不了要比较,这一比较,就容易心理不平衡。“和自己本科同批出去工作的人赚得都比自己多,即使博士生工资也少得可怜,奖学金看上去不少,但学校一年才评一次,竞争激烈。研究生面临的金钱压力相当大,年龄上去了,还面临结婚、父母生病等一系列问题。”一边是延期毕业的压力让人无法停止,一边是自己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年龄渐渐增大,得到的越来越少,怎么能让人不慌呢?工资还没有本科生高?很多人选择读研,并非真的出于学术兴趣,而是与“工作”二字紧密挂钩,期望通过读研得到更高的工资。但是考上了研究生,就一劳永逸了吗?未必!研究生对未来的焦虑,并不比本科生少!就业单位的歧视,从大学生踏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据说,在HR圈流传着这样一种鄙视链——第一学历歧视。即便你考上了985的研究生,用人单位也可能会首先对应聘者的本科院校层次提出限制性要求,本科同硕士学历一样,都需要来自985/211院校。除此之外,工作经验带来的薪酬差异也值得重视。两三年苦读,为导师做牛做马的研究生毕业后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这没什么问题。不过,人们在比较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曾经的本科同学,已经是工作了三年的社会人了。不过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辛苦读研却成本科同学的下属,本来憋着一口气想要出人头地,但是毕业了,工资还没有本科生高,而未来的路还不明晰,其中的落差也让人足够难受了。很多人觉得好像读完研,就镀了一层金,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但是你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三年的学校时光。研究生,只是给了你第二次开启人生的机会,能否抓住就要看你的规划。如果没有清晰的规划,读研可能是毒药,而不是解药。与其盲目的焦虑,不如重新给自己做一次规划,重新确定目的地,重新出发!

龙江行

@高考生,读研=更好就业?中国研究生真实现状揭秘

为什么高考?为什么考研?面对这两个问题,肯定很多人会说,高考和考研都是为了更好就业。随着高考扩招、每年大批毕业生流出,目前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找份像样的工作都是件难事。另外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在减少,很多大公司都在缩减用人规模。这种情况下,考研成了不少同学缓解就业压力的最好出路!另外,很多学历不高的人寄希望于读研来获取更高学历。所以,有专家预测:2021届考研报名人数将创下新高。其实,在很多2021届的高考生和家长心中,除了制定大学计划,对于大学后的考研,他们也有一些想法和野心。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先来看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形势吧经测算,目前全国有44万左右研究生导师,将近1.2万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之前有媒体报道过,今年我国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在我国研究生招生历史中,研究生大范围扩招出现过3次:2003年非典时期,研究生扩招34.1%;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研究生扩招16.3%;2017年研究生扩招22.4%。中国的研究生扩招,速度似乎比较快!据了解,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美国,早在1970年就达到了5.5人,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9人以上的水平。在中国的就业市场,就算再扩招18.9万,离人均研究生还是差远了。但从1981年2010年,中国授予硕博学位人数从8000多人增加到了38.4万人,增长了48倍,同时招收数量也在增加。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大约91.7万人,比起1978年翻了90多倍。2021年因为疫情影响,国家宣布扩大18.9万人,增长高达20%。在国家重点支持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下,今年众多高校研究生的招生名额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根据目前的各院校报名数据,有专家预测,2021年更是突破百万大关,直奔111.4万人。而这逐步攀升的数字背后,高考生需要明白什么?01扩招,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质量下滑虽然研究生扩招为更多的人创造提高学历的机会,但扩招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此前,有媒体曾报道,有高校招收的理工科专业硕士生,大学期间连实验也没有做过。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因为一些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更多关注的只是课本与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在当今对技术性、实用型人才高度需求的就业市场中,考研,未必能提升从业者竞争优势。02现在的研究生就业形势未必乐观也许在前几年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时候,你会感觉研究生很值钱。但随着考研人数激增,以及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或许有可能会“烂大街”。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某普通高校的张某栋,在工作两年后考取了清华硕士,本以为走上了人生坦途,没想到却在毕业时屡屡遭难。后来,宁波某纸媒记者采访了他,他说:“有些招聘单位明确表示,要求本硕都是985、211,有些则会在我过了好几关到达最终面试时才告诉我对本科学历也有要求。”上图是知乎的一位网友,他说最哀伤的是,自己研究生念了,知识也用心学了,但是心仪的公司招聘要求中要求本科阶段必须是985和211。03第一学历的含金量被越来越重视在应聘时,有些人会遇到这种情况:开始与面试官交谈甚欢,但是当提及学历问题时,面试官一听第一学历是专科或非985、211的普通本科,简单客套几句,就下“逐客令”了。目前社会职场不容忽视的“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客观上也说明为什么很多学生愿意付出比别人两倍甚至三倍的艰苦努力考取一流名校、获得高含金量的第一学历。第一学历现在通常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比如通过高考上的大专,本科,也就是我们高考以后上的大学所取得的学历。所以,第一学历代表的是高考时与别人的差距,它体现的是我们在学生时期的学习能力、努力状态以及综合素质。从各企业的招聘JD可以总结出,国内外券商投行、顶级咨询公司、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或事业单位等名企一般看准第一学历。中国千万学子,都要在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考试中,证明自己,改变人生。因为考上更好的大学,直接决定了学生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资源人脉等。高考,是相对更公平的考试,不看家庭,不论出生,比拼的只有你的各科成绩与综合素质。高考是普通人实现阶层逆袭的捷径,因为高考将进入名校的机会公平地分配给考生们,为优秀的人才开辟人生快车道。

贵无

研究生入学考试简介

2.1.1 什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 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硕士生或研究生,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考 取硕士(或研究生)、读硕士(或研究生)等,正是指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 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面试组成。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需要考四门或者五门课程,分别是外语、政治、综合科目(由考 生所报考的专业决定)和专业课。近年,就业趋势造成了社会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有所提升,使得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在递 增。而且有资格报考的人员范围很广,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届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 生、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及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等。据教育部统 计,2011 年至 2013 年之间,考研报名人数从 151.1 万增加到 176.1 万,每年以超过 6%的速度 递增,考研报名人数呈现出快速扩展的趋势。2015 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实际报考人数为 164.9 万人,比 2014 年减少 6.5 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 72.6 万人,比 2014 年增加 5 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 44%,增加了 4 个百分点。与全国总体趋势相似,2015 年全国各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的下降趋势在一些 省(区、市)也有所体现。如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南、河北分别较去年下降 6.56%、 6.14%、5%、3.36%、2.97%。虽然 2015 年的报考人数,部分地区出现一些减少,但是总的 来说,入学考试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如北京考生 22 万,湖北考生 10 万,辽宁考生 6.2 万,上海考生 4.6 万,新疆考生 1.67 万,安徽考生 8 万,河南考生 12 万,甘肃考生 2.9 万, 等等。即使考试的人数略有减少,但是从数字上分析,想要从分母变成分子,还是需要付出努 力的。

炼形

漫漫考研路上全职研究生的生活来源和热门专业及就业情况简介

作为全职研究生的漫漫求学路,正常入学年龄7岁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过关斩将,已经是23岁,按照我们社会规定的正常流程下一步应该是自力更生参加工作组建家庭结婚生子。作为胸怀大志的仍想在知识上更进一步的莘莘学子,继续考研硕士博士也是值得称羡的,毕竟不是谁都有这个能力或者机会。可是继续学习不能在经济上回馈家庭反而在生活来源上仍要依靠父母这点上实在让人是心中有愧。其实各位天之骄子也不用太担心,我国对于研究生是有一定的经济扶持的解决基本生活需要还是足够的。现在为你列举其中主要的4大收入来源以供参考。1奖学金:学校会设置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既然是奖励优秀学生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领到,这个奖学金分三个档次,一档10000元,二档6000元,三档3000元。这三个档次奖学金基本覆盖了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只能继续努力希望下次能轮到你。2助学金:教育部规定对于研究生每年都会有定额的助学金补助,一年6000元,分10个月的话是每月500元,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费用。3课题研究津贴或者实验室工资:研究生是实行导师制的,一般每个导师手上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研究是有研究经费的,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会得到津贴。或者参与实验室工作,研究生会得到相应的工资。以上二项数额的多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4勤工俭学:研究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比如做家教之类的,收入其实是不低的。目前研究生学费大部分学校为8000元每学年,如果你是认真努力自强的学生不但能解决学习生活需要一年下来或许还会有盈余收入。下面我们简略介绍目前研究生就业情况,2018年年中数据显示1研究生就业去向:就业94.9%升学3.4%出国1.7%。2就业地区分布:北京60.8%上海4.2%广州2.4%深圳3%西部地区9.6%其他省市25.9%3就业单位:党政机关科研单位45.8%高等教育3.6%国有企业22.3%合资企业和外企4.8%其他企业12%。考研的热门专业一、会计硕士会计专硕是多年来考研久经不衰的热门专业二、法律硕士法律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就业中在本科四年学到的很多并不非常认可本科生,为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学生选择报考法律硕士。三、金融学这个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该专业也被人们戏称是最有"钱"途的专业四、行政管理在管理学专业中,考研科目不考数学的行政管理也是报考一大热门之一。五、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优势在于侧重培养学生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实战操作能力,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如今计算机专业太火,市场需求旺盛七、汉语国际教育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个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目前师资较匮乏八、临床医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就医条件有更多的需求。

救民之斗

看了研究生扩招后的现状,了解了这些原因,研究生未来令人堪忧!

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有377万,考研难度虽然提升了,但是并不影响考研的热度,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虽然考研是个人的需求,但是其中往往参杂着许多的社会因素,下面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吧!#加油考研人#一、研究生报考现状分析二、怎么看待研究生扩招?根据上表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考研热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就业形势,考研的选择可以暂时缓解学子的就业压力。研究生扩招,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但是在未来同样面临着现在的就业难题。总结大部分的学子选择考研,其实主要还是以好就业和就好业为导向,所以专业选择尤为重要。选择报考学校的核心专业甚至是国家优势重点建设专业,那么学生未来的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将成为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